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内原发淋巴瘤致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的18F-FDG PET/CT表现

    作者:梁英魁;川玲;赵文锐;朱家瑞;方庭正;王升

    目的 观察大脑原发淋巴瘤所致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CD)的18F-FDG PET/CT表现以及探讨不对称指数(AI)检测CCD的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与活检证实的免疫正常的大脑原发淋巴瘤患者18F-FDG PET/CT与增强MRI表现.对所有病例双侧小脑FDG代谢显像进行视觉分析以及AI的半定量分析.AI值大于0.10认定CCD阳性.结果 所有原发病灶均显示为结节样、团块样异常FDG浓聚和MRI显著强化.2例为颅内多发病灶,10例为单发病灶.6例单发病灶淋巴瘤患者CCD阳性,视觉分析与AI均为阳性表现,所有病变对侧小脑FDG代谢均显著低于同侧小脑;其余6例CCD阴性.CCD阳性与阴性患者间的A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I平均值分别为0.19±0.04和0.05±0.02,t=-5.650,P<0.05).结论 18F-FDG PET/CT能够检测出原发淋巴瘤导致的CCD;AI是有效的半定量检测指标.

  • 18F-FDG PET在早期评估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及预后中的应用

    作者:高丽华;谷伟

    18F-FDG PET是一种从分子水平反映肿瘤细胞代谢状态的功能显像方法.与正常组织相比,肿瘤组织对18F-FDG的摄取明显增高.近年来,18F-FDG PET已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诊断及临床分期.新研究表明,有效的治疗可以减少肿瘤组织对18F-FDG的摄取,因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18F-FDG PET在评估肺癌化疗疗效及预后判断方面的应用.本文就18F-FDG PET在评估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及预后判断方面进行综述.

  •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CT观察健康人空腹时不同器官对18F脱氧葡萄糖的摄取

    作者:徐郁;李爱梅;郭万华;胡云

    背景:既往国内外研究中,主要针对肿瘤患者体内葡萄糖的摄取情况,而关于正常人在空腹状态下不同器官对葡萄糖的摄取作用研究很少.目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CT观察健康人在空腹状态下不同器官对18F脱氧葡萄糖的摄取情况,分析空腹时脑、肝、肾、心脏和骨骼肌组织在糖代谢中的相关性.方法:31例健康成年人空腹抽血测肝肾功能、血糖和血脂,并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CT检查,测脑、心脏、肝、肾脏和骨骼肌的18F脱氧葡萄糖的平均标准摄入值以及大标准摄入值.结果与结论:空腹时脑皮质18F脱氧葡萄糖的平均标准摄入值约是心脏和肾脏的两三倍,是肝脏的4倍左右,是骨骼肌的15倍.肝脏平均标准摄入值与肾脏和骨骼肌的平均标准摄入值呈显著正相关(r=0.406,0.391,P=0.023,0.030),但肝脏的平均标准摄入值与心和脑的平均标准摄入值无相关性.结果提示空腹状态下脑组织对葡萄糖摄取多,骨骼肌少,心脏、肝脏和肾脏居中;空腹状态下肝脏与肾脏和骨骼肌之间对葡萄糖的代谢存在显著相关性.

  • 双核素心肌显像对老年冠心病CTO病变PCI术的指导意义

    作者:武国东;孙明莉;王素侠

    目的 评价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sestamibi,99Tcm-MIBI)/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 glucose,18F-FDG)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技术(DISA)检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导致心力衰竭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老年患者存活心肌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4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1支以上冠脉闭塞导致心力衰竭型冠心病的老年患者,PCI术前1周行99Tcm-MIBI/18F-FDG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检查,根据DISA结果,分为有心肌存活组和无心肌存活组.分别比较PCI术前后2组患者血浆BNP值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结果 有心肌存活组经PCI术后LVEF由41.12±5.97升至47.12±4.86,LVFS由16.79±5.64升至25.86±7.43,血NT-proBNP值由4287.25±401.56 ng/L降至427.43±91.47n g/L;术前与术后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无心肌存活组经PCI术后LVEF由40.03±3.48升至41.31±3.56,LVFS由16.35±5.86升至18.75±3.51,血NT-proBNP值由4495.32±347.72 ng/L降至3827.53±97.28 ng/L,术前与术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核素心肌显像能有效检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致心力衰竭型冠心病老年患者存活心肌,而有存活心肌者PCI术后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故双核素心肌显像对老年冠心病CTO病变行PCI术有指导意义.

  • 乳腺癌18F-FDG摄取值与临床病理及生物指标的关联

    作者:孙晋;丁重阳;李天女;徐绪党;王聪;徐慧琴;薛杨央;刘标;黄庆娟

    目的 探讨乳腺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值与临床病理及生物指标的关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乳腺癌患者的18 F-FDG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Ki-67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瘤体直径与SUVmax值呈正相关(r=0.704,P<0.05).13例高分化患者SUVmax值低于7例低分化患者(4.68±2.05 vs.8.63±3.98) (P<0.05).ER、PR和Her2表达水平与SUVmax值无相关性(r=-0.092,r=-0.010和r=0.341,P>0.05),Ki-67表达水平与SUVmax值密切相关(r=0.483,P<0.05).结论 乳腺癌的病灶大小、病理分级和Ki-67表达与18F-FDG摄取值密切相关;SUVmax在预后评估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18F-FDG PET-CT对诊断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附85例分析)

    作者:钱根年;陈炜生;陈自谦;赵春雷

    目的 探讨肺癌的18F-FDG PET-CT诊断价值.方法 对8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8F-FDG PET-CT资料完整的肺部肿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8F-FDG PET-CT资料分别采用目测法、计算标准化摄取值(SUV)的半定量法及CT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18F-FDG PET-CT诊断肺部肿块性质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是91.2%(62/68)、76.4%(13/17)和88.2%(75/85).18F-FDG PET-CT检查方法术前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分期与病理结果符合率分别为100%.结论 18F-FDG PET-CT能准确地鉴别肺部肿块性质及确定纵隔淋巴结转移分期,是目前较好的肺癌影像诊断技术.

  • 18 FDG PET监测肺癌化疗反应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跃;黄占文;刘科;谭蓓蓓;周贵虹;龙水清

    目的:18FDG PET监测肺癌化疗效果以调整治疗方案.方法:18例肺癌患者经化疗后1~3月行18FDG PET全身扫描,评价化疗后疗效,18例均有CT结果比较.结果:18例复发和转移者15例,18FDG PET 发现14例,CT发现13例.原发病灶消失且无复发和转移者3例,18FDG PET 确定3例,CT检查确定2例.监测肺癌化疗效果18FDG PET 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100%. CT检查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66.7%.结论:18 FDG PET全身扫描监测肺癌化疗效果优于CT检查,是监测肺癌化疗效果较好的影像方法, 能预测治疗效果.

  • 99Tcm-MIBISPECT/CT及18F-FDGSPECT/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效能比较

    作者:贾茜;薛建军;高蕊;邓惠兴;张芬茹;杨爱民

    目的:比较99Tcm-MIBI SPECT/CT及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两种显像方法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效能,为中低收入患者寻找更为经济有效的检查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经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36例和经99Tcm-MIBI SPECT/CT显像52例,共88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根据病理或随访(>2年)结果将其分为恶性组和良性组。比较良恶性病灶组间差异、并采用ROC曲线评价不同本底鉴别诊断良恶性病灶效能。病灶大小和病理学分级与L/N比值关系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及99Tcm-MIBI SPECT/CT显像的良恶性组L/N比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0.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5)。所对应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6.92%(20/26)、100%(10/10)和80.77%(21/26),88.46%(23/26)。病灶直径≤2 cm的孤立性肺结节经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及99Tcm-MIBI SPECT/CT显像的L/N比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00及0.90(P=0.746),2 cm<病灶直径≤3 cm的孤立性肺结节经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及99Tcm-MIBI SPECT/CT显像的L/N比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及0.89(P<0.001)。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检查方式恶性病灶病理分级与病灶L/N比值无相关性(P为0.771及0.077),99Tcm-MIBI SPECT/CT显像病灶大小与病灶L/N比值亦无相关性(P=0.516),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病灶大小与L/N比值有相关性(P=0.016)。结论对于2 cm以上的孤立性肺结节99Tcm-MIBI SPECT/CT显像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可作为中低收入患者临床鉴别良恶性的首选。

  • 乳腺癌18F-FDG PET/CT标准化摄取值与P53表达关系的研究

    作者:温广华;冯彦林;邓候富;余丰文;刘德军;袁建伟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的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与乳腺癌P53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PET/CT诊断的乳腺癌患者,且计算病灶大SUV(SUVmax);所有病例均手术后病理证实且进行免疫组化检查(P53检测).结果 118例乳腺癌患者中,P53阳性组占64.4%,P53阳性组与P53阴性组的年龄之间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53阳性乳腺癌患者组平均SUVmax为5.06±1.47;而P53阴性乳腺癌患者组平均SUV-max为3.16±0.69,组间SUVmax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试验ROC曲线显示,SUVmax诊断P53表达正确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达0.910±0.028,用SUVmax诊断P53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根据ROC曲线发现SUV分界值为3.785,其诊断敏感性为85.5%,特异性为81.0%.结论 利用18F-FDG PET/CT显像的SUVmax早期评价乳腺癌P53表达情况可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初步认为,将SUVmax>3.785作为乳腺癌P53表达的一个分界值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 脑转移瘤18FFDG PET/CT和MRI的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程楠;王振光;李大成;武凤玉;刘思敏;卢璐祥;陈成成

    目的 探讨脑转移瘤18FFDG PET/CT和MRI的表现特点并比较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脑转移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和MRI扫描或(和)MRI增强扫描,PET图像上将病灶摄取18FFDG 程度分为4级.分别由2位资深的核医学医师和影像学医师双盲法阅片.结果 32例脑转移瘤患者共确诊63个转移病灶,PET/CT检查诊断为脑转移瘤29例,共发现病灶48个,诊断准确率76.2%;MRI扫描诊断为脑转移瘤30例,共发现病灶数59个,诊断准确率93.7%.18FFDG放射性摄取程度0级、1级、2级、3级分别占35.4%、14.6%、8.3%、41.7%.MRI检查中有78.0%(46/59)的病灶呈稍长或等长T1,长T2信号改变.结论 18FFDG PET/CT和MRI诊断脑转移瘤各有优势及不足,要综合分析各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脑转移瘤的认识并准确诊断.

  • 18F-FDG PET/CT对脊椎结核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峰;刘东锋;潘贤成;郑涛;王凯旋

    目的 探寻18F-FDG PET/CT在诊断脊椎结核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脊椎结核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和PET/CT检查,对比分析两者间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20例中,MRI检出36个椎体,诊断脊柱结核12例(60%).18F-FDG PET/CT检出36个椎体,其中4例为单一椎体受累,16例表现为2个连续椎体同时受累,以胸腰段椎体为主,诊断脊椎结核20例(100%).PET/CT和MRI病灶检出率相同,均为100%,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0%和60%,PET/CT定性诊断率高于M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ET/CT在诊断脊椎结核方面优于MRI,两者结合能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准确的影像学信息.

  • 18F-FDG PET/CT与CT增强在食管癌原发灶靶区勾画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夷民;邓翀;吴三纲;廖希一;周雨霏;朱鹭超;吴华

    目的 对比不同医师在18F-FDG PET/CT图像及增强定位CT图像上勾画的食管原发灶肿瘤大体体积(GTV)的差异,探讨18F-FDG PET/CT辅助勾画食管癌靶区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5例放疗前采用了18F-FDG PET/CT定位及增强CT定位的食管癌患者的图像数据.由5位医师分别在工作站勾画增强定位CT图像上的食管原发肿瘤靶区(GTV)并命名为GTV-CT,同时在18F-FDG PET/CT图像上以40%SUVmax作为阈值勾画GTV并目测调整避开心脏等生理高摄取区域后命名为GTV-PET 40vis.分析比较5位不同观察者在不同影像序列下勾画的GTV体积之间的差异.结果 GTV-CT、GTV-PET 40vis的平均值分别为:(28.5±11.8) cm3,(15.3±5.7) cm3; GTV-CT的均值明显大于GTV-PET 40vis且变异度大.图像分析显示GTV-CT在轴位及头尾上均大于GTV-PET 40 vis.结论 采用40% SUVmax作为阈值目测调整法在18F-FDG PET/CT勾画的GTV平均值大小及变异度均小于GTV-CT,推荐应用该方法来勾画食管癌原发肿瘤靶区.

  • PET/CT用于确定食管癌放射治疗靶区的研究现状

    作者:李夷民

    食管癌的发病率位于世界肿瘤发病率的第8位[1],我国是高发地区之一.食管癌总体预后差,放射治疗是食管癌治疗的重要手段.随着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及图像引导的放射治疗(image guiding radiotherapy,IGRT)等精确放疗的逐渐开展,临床需要更准确的检测手段来确定照射靶区.目前,食管钡餐、CT及超声内镜等检查手段仅能从解剖形态的改变上探测肿瘤,而PET/CT作为一种集CT解剖显像与PET功能代谢显像于一体的分子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以提供肿瘤的生物代谢信息,在食管癌的诊断及疗效评价中已经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拟就PET/CT用于确定食管癌放射治疗靶区的影响及差异作一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