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角膜塑型镜治疗后镜片偏离中心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作者:杨晓;龚向明;戴祖优;魏玲;李树兴

    目的探讨角膜塑型镜治疗后镜片偏离中心的相关因素及其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Humphery Instruments ATLAS 8.0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对135例(270只眼)患者配戴角膜塑型镜前及治疗6个月内的角膜地形图进行定量分析,以角膜顶点为参考点,检测治疗后光学区中心与角膜顶点的距离,即为偏中心距离,分析偏中心距离与患者治疗前有关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偏中心距离大小对视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1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患者平均镜片偏中心距离分别为(0.49±0.34 ) mm、(0.57±0.41) mm、(0.55±0.48) mm及(0.59±0.39) mm.治疗1个月平均偏中心距离≤0.5 mm者138只眼(51.1%),0.5~1.0 mm者96只眼(35.6%),>1.0 mm者36只眼(13.3%).其中偏中心距离>0.5 mm者中,48.5%的患者偏离方向为颞侧.治疗前不同散光度数和不同镜片直径者间的治疗后镜片偏中心距离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0.00).治疗前不同屈光度者间的治疗后镜片偏中心距离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方差分析,P=0.64).治疗前不同平均角膜曲率半径和不同角膜偏心率E值者间的治疗后镜片偏中心距离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t检验,P=0.64、0.51).治疗后有无发生重影和眩光者间的治疗后镜片偏中心距离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t检验,均P=0.00).结论角膜塑型镜治疗后镜片偏离中心的发生与患者适应证选择和镜片设计有关.镜片偏离中心影响治疗后患者的视功能.

    关键词: 接触镜 角膜地形图
  • 人眼角膜散光矫正的点扩散函数分析表达

    作者:姜珺;MAO Xin-jie;金成鹏;L(U) Fan

    目的 探讨人眼点扩散函数(PSF)分析系统表达角膜散光眼的视网膜成像特性的可行性及角膜散光在不同矫正方式下的光学成像特征.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利用PSF分析系统(PSF-1000)检查和评估26例近视散光患者(年龄18~28岁,球镜度数-3.00~-6.00 DS,散光度数-0.75~-3.00 DC)在配戴框架眼镜、散光软性角膜接触镜(TSCL)和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3种全矫状态下的视网膜成像质量,采用26只眼屈光介质调制解调函数(MTF)曲线中的12个点(即分别等同于对数视力表4.0~5.1的12个点)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设置中度近视无散光者26例为对照组.左右眼MTF值比较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与对照组的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3种矫正方式的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时再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左右眼的MTF表达具有镜像对称性.与对照组比较,瞳孔直径3.0 mm时,在低空间频率无差异,在中、高频空间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范围:-2.237~-5.421,P<0.05);瞳孔直径6.0 mm时,在12个空间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范围:-2.893~-9.577,P<0.01).3种矫正方式在模拟3.0和6.0 mm 瞳孔直径下MT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0 mm瞳孔时,除了3.00、3.78、4.78、30.00和37.80周/度5个空间频率外,其余空间频率RGPCL和框架眼镜的MTF值高于TSCL(F值范围:3.229~4.123,P<0.05).6.0 mm瞳孔直径下,12个空间频率的3种矫正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范围:5.609~9.610,P<0.05),RGPCL的MTF值较高.同一矫正状态下,3.0mm瞳孔直径下的MTF值均高于6.0mm瞳孔直径下的MTF值.结论 PSF分析方法能综合表达像差、衍射和散射对视网膜成像质量的影响,RGPCL所产生的泪液镜不仅矫正角膜散光,同时可改善眼的衍射、散射和其他像差效应,从而获得相对较好的成像质量.

  • 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对角膜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作者:谢培英;迟蕙;张缨;朱贵民;刘俊

    目的 评价近视眼患者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对角膜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利用超声角膜测厚仪和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和观察132名青少年近视眼患者(264只眼)配戴角膜塑形镜(透氧系数为100)前和戴镜期间的角膜中央和旁周边部的角膜厚度,以及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和形态学改变.结果 无论采用夜戴方式还是日戴方式配戴角膜塑形镜3年以上,角膜中央及旁周边部厚度均无明显改变(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无明显降低(P>0.05),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和细胞变异系数均无明显增大(P>0.05),角膜内皮细胞六角形比率均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 利用高透氧材料的角膜塑形镜进行科学的角膜塑形治疗,对角膜代谢的影响轻微,长期配戴用于控制近视发展基本是安全的.

    关键词: 近视 内皮 角膜 接触镜
  • 配戴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后圆锥角膜眼高阶像差的变化

    作者:石迎辉;王丽娅;吕天斌;覃建

    目的 探讨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对屈光不正及圆锥角膜眼高阶像差的影响,以评价各期圆锥角膜戴镜后的视觉质量.方法 回顾性系列患者研究.收集原发性圆锥角膜患者56例(90只眼)及近视性屈光不正验配RGPCL患者17例(30只眼),对圆锥角膜眼进行分度,轻度者28只眼,中度者33只眼,重度者29只眼.戴镜前后在暗室环境下对近视性屈光不正及圆锥角膜戴镜前后的高阶像差、彗差、球差的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对各组的戴镜前后各项像差的比较采用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对于圆锥角膜戴镜后与屈光不正裸眼的各项像差变化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随着圆锥角膜程度加重,总高阶(F=72.12,P=0.00)、3阶(F=68015,P=0.00)、4阶(F=24.95,P=0.00)、总彗差(F=44.67,P=0.00)、总球差(F=28.90,P=0.01)RMS值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屈光不正眼戴镜后,总高阶像差(t=4.83)、3阶(t=4.39)、总彗差(t=3.71)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圆锥角膜眼戴镜后,总高阶(t=8.27)、3阶(t=8.14)、4阶(t=2.29)和彗差(t=4.38)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圆锥角膜眼戴镜后,总高阶(t=8.03)、3阶(t=7.22)、4阶(t=4.38)、5阶(t=4.53)、彗差(t=5.26)、球差(t=2.77)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圆锥角膜眼戴镜各阶像差可减少到正常屈光不正裸眼水平,戴镜后与屈光不正裸眼各阶像差RMS值差异(t高阶=0.63,t3阶=0.31,t4阶=1.70,t5阶=0.95,t彗差=0.06,t球差=1.99)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圆锥角膜眼虽然像差RMS值降低,但与正常屈光不正眼裸眼比除彗差(t彗差=2.79,P彗差=0.10)无明显差别外,其余各高阶像差RMS值均增加(t高阶=4.09,t3阶=3.14,t4阶=2.97,t5阶=2.53,t球差=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圆锥角膜眼戴镜后各高阶像差仍远高于正常屈光不正眼裸眼像差(t高价=7.50,t3阶=5.25,t4阶=5.50,t5阶=3.02,t彗差=5.90,t球差=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配戴RGPCL可以通过降低圆锥角膜眼波阵面像差RMS值达到改善患者视觉质量的目的,但中、重度圆锥角膜虽然能获得较好的视力水平,其高阶像差仍不能达到正常屈光不正眼裸眼的水平.

  • 软性接触镜诱发角膜上皮形态学改变的透射电镜观察

    作者:谷浩;唐丽

    目的 探讨长期配戴软性接触镜(SCL)的近视眼患者角膜上皮组织超微结构与未戴角膜接触镜者的差异.方法 横断面研究.通过去瓣微型角膜刀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获得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角膜上皮瓣,用透射电镜对SCL(SCL)组[长期配戴SCL的13例患者(26只眼)]和对照组[未戴角膜接触镜患者11例(22只眼)]患者的角膜上皮进行角膜上皮瓣超微结构观察,并比较两组角膜上皮表面微绒毛密度.对角膜上皮微绒毛密度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患者角膜上皮组织超微结构出现阳性改变比率的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透射电镜下可见SCL组10例(10/13)患者的角膜上皮瓣样本细胞间连接不紧密,细胞空泡化变性,上皮微绒毛受损,基底膜不完整等阳性改变,高于对照组的3例(3/11)(x2=5.916,P=0.038).SCL组和对照组角膜上皮表面微绒毛的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微米0.071 466 ±0.015 889和0.139 851±0.02 41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12,P=0.000).结论 长期配戴SCL的患者与未戴镜的患者比较,角膜上皮组织超微结构有显著变化,角膜上皮微绒毛密度减少.

  • 儿童夜戴角膜塑形镜角膜并发症分析

    作者:苗春旭;徐昕涌;张会

    目的 探讨儿童夜戴角膜塑形镜角膜并发症的特点、原因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病例分析.收集夜戴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113例(219只眼),其中7例患者为单眼戴镜,平均年龄(11.5±2.0)岁,近视度数-1.00-9.00 D,其中-2.00-4.00 D 157只眼,于配戴角膜塑形镜当日,戴镜后1h、次日早晨及戴镜后2d、3d、1周、2周进行检查,之后每月复查1次,随访6个月.裂隙灯检查法观察角膜是否有水肿、机械损伤、色素沉积、混浊浸润;对荧光素染色形态、位置、数量、范围、深度追踪6个月以上.结果 点状角膜上皮剥脱18例(29只眼,13.24%),角膜浅基质层浸润混浊5例(6只眼,2.74%),角膜上皮下铁沉积症9例(17只眼,7.76%),以上均无明显症状,经停戴镜及相关治疗,前者完全治愈,但后两者经6个月随访,病灶渐退.上述并发症除6只眼在3个月内出现,其余46只眼均发生在戴镜6个月以上.结论 儿童夜戴角膜塑形镜出现并发症应立即停戴镜,及时治疗和随访,避免恶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角膜塑形术应严格控制在医疗单位进行,并由有资质的眼科医师随诊.

  • 角膜塑形术治疗近视眼安全性的探讨

    作者:毛欣杰;黄橙赤;陈琳;吕帆

    目的 观察和分析角膜塑形术后角膜形态的变化以及角膜生物力学属性的变化.方法 对30例青少年近视眼患者[年龄(11.67±1.63)岁,屈光状态(-2.56±0.86)D]采用夜戴型角膜坦形镜进行近视矫正.分别在戴镜前、戴镜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用眼反应分析仪(ORA)测量角膜黏滞性(CH)、角膜阻力因子(CRF)、Goldmann相关眼压(IOPg)、角膜补偿眼压(IOPcc),分别用改进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和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只取右眼数据用重复性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配戴角膜塑形镜1 d后近视度数已开始有效减低.戴镜前、戴镜后1周及6个月平均角膜曲率分别为(43.32±0.21)、(41.66±0.27)和(41.65±1.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837,P<0.01),1周之后变化趋于稳定.角膜生物力学CH值和CRF值戴镜1 d后也开始降低,1周以后开始恢复,3和6个月时已恢复到戴前水平.戴镜后1周IOPg和IOPcc分别为(9.09±0.38)和(8.52±0.39)mm Hg(1 mm Hg=0.133 kPa),比戴镜前降低,1周时达到低,1周以后变化趋于稳定.戴镜前后中央角膜厚度在1周时降低,6个月时仍比配戴前低(F=4.739,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明显变化.结论 角膜塑形术能有效的降低近视度数集中于1周内,该时间段角膜生物力学属性产生相应的降低变化,但在1周之后的角膜塑形稳定期内,角膜生物力学属性会恢复并保持原来水平,说明角膜塑形未破坏角膜微型结构,其早期的反应可能与角膜对角膜塑形镜片适应过程中的角膜结构暂时性调整有关.

  • 调节幅度对角膜塑形术近视控制作用的影响

    作者:朱梦钧;冯浩雁;朱剑锋;瞿小妹

    目的 探讨调节幅度对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眼作用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对进行角膜塑形术治疗的49例(49只眼)7 ~14岁低中度青少年近视眼患者,分别进行综合验光、角膜地形图、调节幅度以及眼轴的检查,并按照角膜塑形镜的验配程序予以配戴,并在戴镜后测量患者的眼轴长度及调节幅度.将调节幅度的均值作为分割点将患者分为2组:调节幅度低于均值组和调节幅度高于均值组,比较两组的眼轴增长速度及调节幅度变化.对相关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配戴角膜塑形镜2年内,初始眼轴长度、戴镜1年后及戴镜2年后眼轴长度分别为(24.98±0.75)、(25.13±0.74)及(25.32±0.78)mm,眼轴显著增长(F=75.848,P<0.001).戴镜2年后的调节幅度为(16.12±2.41)D,较初始调节幅度(13.68±2.65)D显著升高(t=-6.461,P<0.001),并且调节幅度对眼轴的增长具有显著影响(F=7.395,P =0.009).调节幅度低于均值组与调节幅度高于均值组的眼轴增长分别为(0.23±0.25)和(0.44±0.3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9,P=0.009),调节幅度低于均值组的眼轴增长速度仅为调节幅度高于均值组的52.27%.初始调节幅度与2年眼轴增长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502,P <0.001).且得出调节幅度与眼轴增长之间的回归方程:眼轴增长=0.055×调节幅度-0.409(F=15.806,P<0.001).调节幅度低于均值组2年后的调节幅度为(15.33±2.46)D,而调节幅度高于均值组的调节幅度为(16.88±2.14)D,两组之间的调节幅度改变分别为(4.04±2.16)和(0.91±2.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84,P<0.001).结论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调节幅度低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往往可以获得更好的近视控制效果.调节功能的改善为角膜塑形术延缓近视进展的机制提供了一定依据.

  • 基于视光检查数据的角膜塑形镜验配机器学习模型研究

    作者:张清桃;谢培英;杨丽娜;周建兰

    目的 探讨采用根据患者数据制作的角膜塑形镜验配模型提高处方准确率和工作效率的可行性.方法 提取750例(1 467只眼)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眼患者(男性362例,女性388例;年龄中位数11岁)的1 467条医学验光检查数据及角膜地形图检查数据,通过随机逻辑回归模型、决策树、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处方变量影响因子,并将数据全集通过Python语言中的随机函数划分为训练集(1 173,80.0%)和测试集(294条,20.0%),选用逻辑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应用于训练集建立拟合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逻辑回归模型的佳阈值(1.0),并将模型用于测试集和全集的验证,通过混淆矩阵、准确度等综合评估指标的横向和纵向对比,预测值与真值Bland-Altman分析,终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 选择Kf(与Ks垂直模拟角膜曲率读数)-FK(平K设计)、Ks(模拟大角膜曲率读数)-SK(陡K设计)为模型拟合因变量(放大结果值的变异权重),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出Kf-FK影响变量因子为Kf(P=0.010)、Emean(偏心率平均值)(P=0.027)、CYL(柱镜度数)(P<0.001).转化后的拟合函数:FK=6.23+0.866kf-1.69Emean+0.16CYL,验证拟合优度达到81%(r2=0.95),Ks-SK影响变量为Ks(P<0.001)、CYL(P<0.001)、Emean (P<0.001).转化后拟合函数:SK=6.84+0.862ks-0.28Emean-1.3CYL,验证拟合优度达到80%(r2=0.93),镜片设计(Design)选用逻辑回归、决策树贡献度得分筛选影响变量因子:KS (P<0.001)、CYL (P<0.001).逻辑回归函数为Design=-45.7+0.82Ks+6.027CYL,验证拟合优度为87%.结论 本研究得出的拟合模型量化了专家验配经验,可以指导验配人员快速、准确地出具角膜塑形镜验配处方,实现了大数据决策辅助角膜塑形镜验配.

  • 配戴角膜接触镜对睑板腺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汤韵;吴元;荣蓓;李海丽;杨松霖;晏晓明

    目的 评价配戴角膜接触镜对睑板腺的影响,探讨定量分析法评价睑板腺缺失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角膜屈光手术患者60例,根据其角膜接触镜配戴史分为未配戴组(21例)、短期配戴组(配戴时长≤3年,19例)和长期配戴组(配戴时长>3年,20例).收集所有患者右眼的红外线睑板腺图像,使用睑板腺评分和软件定量分析评价睑板腺缺失情况.睑板腺评分采用例数(百分比)、睑板腺缺失面积百分比使用中位数(小值,大值)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组间的差异.结果 未配戴组(21例)中上睑评分0分10例,1分11例;总分0分7例,1分9例,2分5例.短期配戴(19例)组中上睑评分0分7例,1分10例,2分2例;总分0分5例,1分6例,2分6例,3分2例.长期配戴组中上睑评分0分4例,1分7例,2分9例;总分0分3例,1分4例,2分4例,3分4例,4分4例,5分1例.3个组上睑及总睑板腺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9.967,P=0.007;Hc=9.725,P=0.008),其中长期配戴组评分比未配戴组(Z=102.500,P=0.003;Z=100.500,P=0.003)和短期配戴组(Z=120.500,P=0.050;Z=117.500,P=0.041)高,而短期配戴组与未配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配戴组、短期配戴组及长期配戴组上睑腺体缺失面积百分比中位数依次为9.2%(0.0%,16.5%)、13.3%(0.0%,21.8%)、16.7%(0.0%,46.9%);总腺体缺失面积百分比中位数依次为6.6%(0.0%,15.6%)、8.8%(0.0%,16.5%)、13.0%(0.0%,51.0%).3个组上睑腺体缺失面积百分比及总腺体缺失面积百分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c=6.390,P=0.041;Hc=7.019,P=0.030),其中长期配戴组腺体缺失百分比较未配戴组高(Z=120.500,P=0.019;Z=120.500,P=0.009),而短期配戴组与未配戴组及长期配戴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组下睑睑板腺评分和腺体缺失面积百分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腺体缺失面积百分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长时间(>3年)配戴角膜接触镜可以造成睑板腺腺体缺失,定量分析法对评估腺体缺失情况有一定价值.

  • OK镜致粘质沙雷菌性角膜溃疡一例

    作者:吴华生

    患者女,22岁。因双眼近视,配戴OK镜1个月左眼出现红、痛、畏光、流泪3 d,于2000年1月30日以“左眼角膜溃疡”入院。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5,左眼视力为眼前数指。右眼正常。左眼睫状充血,角膜周边10~12点钟处可见一4 mm×4 mm灰黄色混浊浸润区,角膜基质层水肿,其中央可见一2 mm×2 mm的溃疡面,荧光素染色阳性;前房清,中等深,房水闪光(±),余未见异常。细菌学检查:溃疡面坏死组织及接触镜保存液培养均见粘质沙雷菌生长。诊断:左眼粘质沙雷菌性角膜溃疡。

  • 波士顿人工角膜临床应用及其进展

    作者:王丽强;黄一飞;James Chodosh;Claes H.Dohlma

    波士顿人工角膜是全世界应用范围广,成功的人工角膜之一,它适用于严重角膜疾病和多次角膜移植失败的病例.它的长期预后因病种不同而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瘢痕性类天疱疮和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以及严重化学烧伤等疾病的预后较非感染性角膜病的预后差.在适应证的扩展方面,儿童遗传性角膜混浊病早期植入人工角膜可以有效地减少弱视的发生.波士顿人工角膜采用“领扣”式设计,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生物材料.波士顿人工角膜使用供体角膜,也可使用患者自体角膜作为载体.针对我国角膜供体材料匮乏的特点,采用自体角膜为载体为角膜盲患者复明提供了一种选择.波士顿人工角膜经过多次改进,减少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其中包括后盘的多孔设计,使角膜植片能够从房水中获得充足的营养,减少了角膜溶解的发生率,持续性佩戴角膜接触镜有效地防止了眼表水分的蒸发,有效地减少角膜组织的坏死和溶解,人工角膜的在位率明显提高.术后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有效地预防了感染的发生,从而降低了眼内炎的发生率.

  • 进一步提升长期角膜塑形术近视控制的疗效与安全

    作者:谢培英

    预防近视眼和控制近视眼发展的策略与方法越来越多,近年来光学矫正聚焦于促进中周区视网膜近视眼性离焦,提高视觉质量以及促进调节机能等方面,其中角膜塑形术是受瞩目的视光学技术.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国内普及推广这项技术的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从求实、求精、求稳、求和与去伪5个方面来讨论如何促进角膜塑形技术控制近视眼发展的长期稳定的疗效和安全性,如何促进医、患、企业之间的和谐与合作,如何正确引导角膜塑形术规范、有续的发展.

  • 非手术性光学矫正的视觉质量亟待提升

    作者:谢培英

    光学矫正是视光学的基础,获得优越的视觉质量是当前临床对光学矫正提出的更高更为科学的要求,而且视觉质量与社会的融合与发展关系密切.综观国内现状,各种非手术性光学矫正方法均存在不同方面和程度的影响视觉质量的问题.本文将主要探讨儿童少年、中青年及老年人验光配戴框架眼镜的一些问题,验光并使用软性接触镜、透气性硬性接触镜及角膜塑形镜的相关问题,同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促进光学矫正视觉质量的全面提升.

  • 屈光门诊进行儿童近视眼控制应从证据到临床实践

    作者:杨晓;陈燕先;曾骏文;何明光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控制近视眼进展的方法研究取得了不少突破,但未能有效解决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很多专科医院均开设了屈光门诊,但除了给患者配戴眼镜进行矫正外,并没有更多有效的思路和方法,尤其在如何控制儿童近视眼进展这一难题方面.为了让更多临床医师了解新的研究证据,本文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对如何在屈光门诊开展近视眼防控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 促进我国现代角膜塑形术的健康发展

    作者:谢培英

    本文简述了角膜塑形术的历史发展,提出现代角膜塑形术的概念.根据近几年国内外权威医疗机构的研究成果评价现代角膜塑形术降低近视度,控制近视发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较,针对国内在使用中的误区,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如初期的盲目推广,商业化操作;夸大危险性;以及适应人群、配戴方法和时间诸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出今后将随着新型材料、新型个体化设计、波前像差引导技术的发展前景,会进一步提高角膜塑形术的视觉质量,获得更持久有效、更安全、更舒适的疗效,从而促进我国现代角膜塑形术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近视 接触镜
  • 我国眼视光学近五年十大研究进展

    作者: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通过学组委员投票的方式遴选出代表我国近5年(2009至2013年)眼视光学临床和基础研究领域突出的10项研究进展,主要集中于近视眼临床和基础研究、屈光手术和视觉质量研究、角膜接触镜的研发和临床应用、视觉认知和低视力康复研究的开展及临床推广、新型技术和检查设备的应用等5个方面.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目前我国眼视光学在国际同领域的水平和影响力,部分研究成为我国眼视光学者在国际学术领域的标志性成果.

  • 作者:

    关键词:
  • 配戴角膜接触镜对空中乘务员角膜上皮损伤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亚辉;高丽;曾晓明

    目的 探讨空中乘务员配戴角膜接触镜(contact lens,CL)对其角膜上皮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中国南方航空有限公司航卫中心行体检鉴定的配戴角膜接触镜的707例空中乘务员体检资料.根据受检者角膜接触镜史,将其分为3组:短期配戴组(配戴时间<1年)、中期配戴组(配戴时间1~3年)、长期配戴组(配戴时间3~5年).受检者均行裂隙灯显微镜 、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up time,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 、角膜知觉等检查.根据角膜上皮损伤的诊断标准及病变程度分级,统计空中乘务员角膜上皮损伤的检出率及其眼部体征(结膜充血 、角膜上皮病变 、泪膜异常 、角膜知觉减退)的分布情况,并比较3个不同戴镜时间组间的上述差异.结果 707例空中乘务员中结膜充血479例(67.75%)、角膜上皮病变116例(16.41%)、泪膜异常20例(2.83%)、角膜知觉减退12例(1.70%).诊断为角膜上皮损伤116例,其中轻度88例 、中度17例 、重度11例.3组间结膜充血 、角膜上皮病变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4.094、10.035,P<0.01).3个不同戴镜时间组角膜上皮损伤的检出率分别为10.96%、15.26%、21.84%,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5,P<0.05);中重度角膜上皮损伤疾病构成比分别为13.04%、22.22%、29.82%.结论 空中乘务员配戴角膜接触镜可以引起角膜上皮损伤,且随着配戴时间的延长,角膜上皮损伤的检出率明显增高 、病变程度有加重趋势.角膜上皮损伤可能与角膜接触镜的机械损伤 、炎症反应 、泪膜异常等因素有关.

  • 空中乘务员睑板腺功能障碍状况的初步调查分析

    作者:张亚辉;高丽;曾晓明

    目的 调查分析空中乘务员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MGD)的状况.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方航空有限公司航空卫生管理部医学鉴定中心行体检鉴定的2 385名空中乘务员.受检者中诊断为M GD者669例作为M GD组,其中男性76例、女性593例,年龄(31 .5 ± 7 .8)岁.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611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72例、女性539例,年龄(30 .8 ± 8 .1)岁.根据角膜接触镜配戴史,分为配戴组和未配戴组;根据配戴时间配戴组进一步分为短期配戴组(配戴时间<1年) 、中期配戴组(配戴时间1~3年)、长期配戴组(配戴时间>3年).统计分析各组MGD的检出率.对MGD组分别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 ,OSDI)问卷调查、睑缘裂隙灯检查、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up time ,BUT )测定、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 ,SIT )、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 ,CFS)评分. OSDI 、睑缘评分、BUT 、SIT和CFS的数值均符合正态分布,以均值±标准差表示.比较分析M GD组与对照组、配戴组与未配戴组以上各指标的差异.各组M GD检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M GD组与对照组、配戴组与未配戴组的各项计量指标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 空中乘务员M GD的检出率为28 .05%,其中配戴组的检出率为32 .75%,明显高于未配戴组的16.0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 .52 , P=0 .000) ;短期配戴组、中期配戴组、长期配戴组的检出率分别是21 .71%、32 .07%、42 .62%,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 .02 , P=0 .000 ) . M GD组OSDI为(29 .85 ± 4 .36)、睑缘评分(3 .26 ± 0 .87)、CFS(3 .84 ± 1.88) ,均高于对照组的(7.12 ± 2.20 、0.41 ± 0 .04、1 .22±0 .44),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t=7 .50~26 .82,P<0 .01).MGD组BUT 为(3 .53± 2 .16)s ,较对照组(10 .08 ± 2 .15)s明显降低(t= 13 .57 , P= 0 .000).两组 SIT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61 ,P=0 .114).配戴组与未配戴组上述各指标比较的统计学差异同MGD组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基本一致. 结论 空中乘务员M GD检出率较高,配戴角膜接触镜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配戴时间越长,M GD的检出率越高.

158 条记录 3/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