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载药角膜接触镜研究进展

    作者:郑家春;张萍辉

    分子印迹角膜接触镜(MI-CL)可有效延缓药物缓释和提高眼科给药效率.它不仅能显著降低患者因滴药带来的不适感,还可反复负载相关药物,并负载大分子量药物,在临床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笔者就MI-CL的原理、发展、载药和缓释模式等做一综述,为今后新型角膜接触镜设计和临床用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 角膜接触镜矫正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

    作者:孙平;韦严;亢晓丽

    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的视功能恢复不仅取决于手术的时机和技巧,更依赖于及时、合理、有效的光学矫正.由于角膜接触镜在矫正婴幼儿无晶状体眼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于不适合进行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将其作为首选的矫正方式.但在我国,矫正方式仍以框架眼镜为主,角膜接触镜矫正婴幼儿无晶状体眼的临床应用与国外相比仍有差距,还没有得到广泛普及.针对这一现状,现就婴幼儿无晶状体眼的眼球发育特性及近年来角膜接触镜矫正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的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 接触镜及其护理产品国际标准体系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者:郑建;马莉;钱文文;夏忠诚

    笔者对接触镜和接触镜护理产品的国际标准现状、体系、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通过梳理、比对分析,总结了该领域国际标准体系结构特性和发展规律,并对未来的工作重点和发展趋势给出了判断,同时给出了我国标准体系建设的借鉴建议.

  • 波阵面像差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作者:金红颖;王勤美

    介绍波阵面像差技术的基本概念、评价方法及临床应用.波阵面像差技术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关注的一项技术,不仅可用于检查屈光手术前后的波阵面像差的改变,还可以指导个体化切削,提高屈光手术后的眼视觉质量.此外,这一技术可用于评估配戴各种不同角膜接触镜前后的波阵面像差的改变,评估白内障、青光眼以及其他角膜手术的波阵面像差的改变等等.

  • 角膜塑形术的安全因素不容忽视

    作者:毛欣杰;吕帆

    我国角膜塑形术的开展逐渐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主要归因于政府药监部门监控的加强、专业人员知识及验配水平的提高以及配戴者更理性地看待角膜塑形术.近十余年来发表的角膜塑形镜干预近视进展的大量研究结果使得配戴人群逐渐增多,更集中于青少年和儿童.大量的验配,且由于角膜塑形镜本身及其验配固有的特点,安全性问题又一次来到了紧迫关口.笔者旨在深度分析角膜塑形镜及其验配的安全风险,提出临床策略、制度制定的建议,以提升角膜塑形镜验配的安全监控.

  • 治疗性接触镜的规范应用

    作者:钟兴武

    随着接触镜材料、设计和加工工艺的进步,软性治疗性接触镜已广泛应用于保护眼表、治疗或辅助治疗某些眼病.笔者详细介绍治疗性接触镜的适应证、禁忌证、镜片选择和配戴要点,进一步规范应用治疗性接触镜,更好地为眼科临床服务.

  • 角膜接触镜临床诊断新技术的应用

    作者:瞿小妹;王旭辉

    角膜接触镜作为矫正屈光不正和治疗某些眼病的一种医疗器具,临床使用很广泛.在配戴过程中,接触镜和角膜的配适情况以及接触镜对眼表的影响,需要长期随访.近年来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眼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等的应用,可以从显微角度在体观察接触镜对角膜生理的影响,为指导临床合理配戴角膜接触镜提供客观依据.

  • 儿童近视干预方法及效果的优与劣

    作者:毛欣杰;吕帆

    干预儿童近视进展的临床矫正或干预方法有单光眼镜、双焦和多焦眼镜、周边屈光控制镜、角膜接触镜、近视屈光手术和药物等.受实验设计、样本量、丢失率、矫正方法的适应人群等限制,近视干预效果的研究结果和相关机理研究争议纷呈.现就该领域的进展进行分析,并针对各种矫正方法对近视干预效果的临床研究进行评述,提出各矫正方法干预效果的优势与劣势;指出目前儿童近视干预的研究需要全面和慎重的考量,不仅要从理论机制上进行探讨,设计更缜密的研究方案,也要考虑实际应用情况,并为寻求将来更有效、更合理的矫正方法提出见解和建议.

  • RGPCL矫治圆锥角膜长期临床观察

    作者:杨积文;卜立敏;谢姝;杨小飞;纪惠芳

    目的 观察RGPCL矫治圆锥角膜的长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以2005-2009年间在沈阳爱尔眼科医院视光中心因圆锥角膜验配RGPCL患者为研究对象,共260例(496眼).男212例,女48例.所有患者随访观察时间至少4年.评估RGPCL镜片配适状态,对配戴框架眼镜和RGPCL的矫正视力,配戴RGPCL前后圆锥锥顶K值及角膜厚度进行比较,观察角膜曲率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配戴RGPCL初期获得满意的矫正视力,框架眼镜矫正视力与RGPC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5,P<0.05).4年后,框架眼镜矫正视力与RGPCL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2,P<0.05).配戴RGPCL前及4年后圆锥锥顶K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P<0.05),圆锥锥顶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6,P>0.05).432眼(87.1%)的配适状态为三点接触,46眼(9.3%)为顶点充盈,18眼(3.6%)为可接受的顶点接触.角膜曲率变化情况为,仅3眼(0.6%)陡峭角膜曲率值增加,64眼(12.9%)扁平角膜曲率值增加.随访期间,所有病例均未弃戴,33眼(6.6%)出现角膜上皮点状着染,未发现角膜缘新生血管,无角膜溃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圆锥角膜患者配戴RGPCL能获得满意的矫正视力,能延缓圆锥角膜发展,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 不同矫正方式对儿童近视控制的效果

    作者:姜珺;陈云云;吴戈;保金华;毛欣杰;吕帆

    目的 比较中国近视儿童配戴单光框架眼镜(SV)、角膜塑形镜、RGPCL以及渐变多焦点眼镜(PAL)2年后眼轴及屈光度变化,评估不同矫正方式对儿童近视的控制效果.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104例近视儿童入选,年龄9~15岁,近视度-0.50~-4.50 D,散光低于-2.00 D,分别选择SV(21例)、角膜塑形镜(24例)、RGPCL(30例)和PAL(29例)作为矫正方式,随访2年,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Zeiss IOLMaster测量眼轴、Medmont E300角膜地形图测量角膜形态等检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检验.结果 戴镜前,4组的年龄、角膜曲率值、眼轴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等效球镜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20,P<0.01),其中RGPCL组等效球镜度均值为(-3.04±0.79)D,高于其他3组.2年后,各组眼轴均有明显增长(F=315.912,P<0.01),SV组、角膜塑形镜组、RGPCL组和PAL组分别增长了(0.57±0.23)mm、(0.31±0.20)mm、(0.5 1±0.30)mm和(0.61±0.27)mm.4组眼轴的增长量在随访时间与不同矫正方式间的交互作用、不同矫正方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175,F2=6.599,P均<0.01),角膜塑形镜组眼轴增长量小,SV、RGPCL、PAL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V、RGPCL、PAL组近视度随着时间均有增长(F=121.840,P<0.01),分别增长了(-1.23±0.64)D,(-0.82±0.69)D和(-1.12±0.53)D.3组的屈光度增高量在随访时间与不同矫正方式间的交互作用、不同矫正方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1.300,F2=2.987,P均>0.05).结论 临床常用的4种矫正方式SV、PAL、RGPCL及角膜塑形镜对儿童近视的控制及延缓作用以角膜塑形镜效果佳,其他三者之间无差异.

  • 配戴RGPCL后水平彗差的变化及其与瞳孔中心位移的关系

    作者:吴江秀;于青;张和宁;董世奇;叶盛;张晨昊

    目的 分析RGPCL配戴前后,全眼球和角膜像差的变化情况以及与瞳孔中心位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病例自身对照研究.21例志愿者(42眼),平均年龄(26.7±4.1)岁,平均屈光度(-3.59± 1.36)D,散光度(-0.67±0.24)D;用鹰视角膜地形图测量瞳孔中心相对于角膜中心的偏移量、瞳孔直径以及角膜像差,鹰视波前像差仪测量裸眼的全眼球像差.然后由同一名视光师给予验配美尼康RGPCL,在配戴RGPCL 1个月后回访,用相同仪器分别测量戴镜时的瞳孔中心偏移、瞳孔直径、角膜像差和全眼球像差.统计分析6 mm直径下的前4阶14项波前像差.采用配对t检验和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配戴RGPCL 1个月后,双眼瞳孔中心向颞侧水平偏移,瞳孔直径轻微增大,其变化量如下:①水平位移:右眼戴前为(-0.067±0.141)mm,戴后(-0.103±0.129)mm(t=2.240,P<0.05);左眼戴前为(0.059±0.159)mm,戴后(0.114±0.132)mm(t=-3.371,P<0.01).②瞳孔直径:戴前为(3.69±0.61)mm,戴后为(3.91±0.49)mm(t=-2.865,P<0.01).角膜和全眼球的水平彗差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①角膜水平彗差减少,右眼戴前为(-0.104±0.075)μm,戴后(0.019±0.050)μm(t=-5.697,P<0.01),左眼戴前为(0.127±0.074)μm,戴后(-0.001±0.079)μm (t=5.113,P<0.01);②全眼球水平彗差增加,右眼戴前为(0.012±0.072)μm,戴后(0.097±0.054) μm(t=-5.291,P<0.01);左眼戴前为(-0.038±0.071)μm,戴后(-0.099±0.051)μm (t=4.378,P<0.01).在这些有变化的参数中瞳孔中心水平位移分别与角膜和全眼球水平彗差差值呈负相关(r=-0.583、-0.534,P<0.01);并且瞳孔中心水平位移与瞳孔直径的改变有较大相关性(r=0.501,P<0.01).结论 配戴RGPCL后,瞳孔中心发生颞侧向的水平位移,从而角膜和全眼球水平彗差也相应改变,原来的角膜和眼内彗差的互补平衡被打破.瞳孔直径的轻微增加可能是造成此种改变的原因之一.

  • RGPCL矫正角膜手术后圆锥角膜和不规则散光的疗效观察

    作者:常枫;沈政伟;陈云辉;魏润菁;李梅;周和政

    目的 观察RGPCL矫正角膜手术后圆锥角膜和不规则散光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因角膜手术后继发圆锥角膜和不规则散光而验配RGPCL的患者29例(38眼),其中LASIK术后继发圆锥角膜12例(14眼)、LASEK术后继发圆锥角膜1例(1眼)、角膜移植术后不规则散光8例(13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不规则散光2例(4眼)、LASIK术后不规则散光6例(6眼).在裂隙灯下进行RGPCL试戴荧光素染色评估后确定处方.采用配对£检验对框架眼镜和RGPCL的矫正视力进行比较.患者填写主观自评表评价配戴RGPCL的舒适度和取戴、清洗镜片的难易度.结果 配戴框架眼镜佳矫正视力≤4.2、4.3~4.4、4.5 ~4.6、4.7 ~4.8、4.9 ~5.0、>5.0分别为5眼(13%)、5眼(13%)、8眼(21%)、10眼(26%)、10眼(26%)、0眼(0%).戴RGPCL后拥有相应程度佳矫正视力的眼数分别为0眼(0%)、0眼(0%)、0眼(0%)、3眼(8%)、15眼(39%)、20眼(53%).配戴RGPCL佳矫正视力好于框架眼镜(t=-4.416,P<0.01).配戴者觉得舒适及取戴、清洁容易的分别为48%、69%、59%.随访期间未发现明显眼部并发症.结论 RGPCL矫正角膜手术后继发圆锥角膜和不规则散光的视觉效果优于框架眼镜,且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

  • 圆锥角膜配戴RGPCL后角膜生物力学性能改变

    作者:郭曦;杨丽娜;谢培英;周建兰;王丹

    目的 观察圆锥角膜患者配戴1年以上RGPCL后的角膜形态、角膜厚度和角膜生物力学性能变化.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诊断为中、重度圆锥角膜患者15例(30眼),平均球镜度为(-9.53±3.60)D,平均散光度为(-3.42±2.13)D.为患眼验配RGPCL,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初诊和戴镜1年后球镜度和散光度,角膜平坦K值和陡峭K值,角膜厚度值及角膜黏滞性(CH)值和角膜阻力因子(CRF)值的差异.结果 戴镜1年以上,患眼角膜陡峭K值从(49.21±4.06)D降低至(47.95±3.16)D(t=3.156,P<0.05),角膜规则指数(SRI)及角膜不规则指数(SAI)分别从戴镜前的0.47±0.15和0.49±0.16降低至0.36±0.14和0.38±0.19(t=2.314、2.253,P<0.05).角膜散光度由(-3.42±2.13)D减小至(-2.63±1.57)D(t=-5.270,P<0.01).角膜厚度未见明显改变.角膜生物力学性能指标CH及CRF值分别由(8.26±0.39) mmHg和(7.53±0.56) mmHg上升至(10.23±0.49)mmHg和(9.05±0.58) mmHg(t=-5.954、-5.340,P<0.01).结论 中、重度圆锥角膜配戴RGPCL 1年后角膜生物力学性能指标随角膜形态规则化改变而升高.角膜生物力学性能可作为圆锥角膜配戴RGPCL后疗效及病情转归的重要判定指标.

  • RGPCL对圆锥角膜前表面形态的影响

    作者:崔静;胡琦;黄磊;刘明珠;李雪;王珂萌

    目的 观察RGPCL对圆锥角膜患者的视力及角膜前表面形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分期为KK2期的圆锥角膜眼,有效配戴RGPCL者22例(28眼)作为实验组,无效配戴RGPCL者8例(9眼)作为对照组,均为理想或可接受的三点接触的配适状态.观察配戴RGPCL 1年后的矫正视力及配戴前后角膜前表面形态学参数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配戴RGPCL 1年后患者矫正视力提高,明显优于框架眼镜.与对照组相比,角膜前表面曲率平坦K值变化不大(P>0.05),而陡峭K值明显变小(t=4.420,P<0.01),角膜散光变小(t=4.271,P<0.01),形态学参数中表面变异指数(ISV)、高度不对称性指数(IHA)变小(t=2.939,P<0.01;t=1.690,P<0.05),小曲率半径(Rmin)变大(t=2.315,P<0.05),圆锥角膜指数(KI)、中央圆锥角膜指数(CKI)、IVA、高度离心指数(IH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眼随诊期都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配戴RGPCL对KK2期圆锥角膜眼不但可提高视力而且能改善病变区角膜形态,是目前非手术方法矫治圆锥角膜的安全有效方法.

  •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正成人超高度近视

    作者:郭颖卓;王华;罗栋强;何书喜;陈蛟;钟兴武

    目的 探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矫正成人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在湖南省人民医院眼视光医学中心验配RGPCL的24例(43眼)成人超高度近视患者,根据其屈光度、角膜地形图、角膜曲率和配适情况选择合适的RGPCL镜片.戴镜后7d、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配戴RGPCL时的矫正视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采用卡方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框架眼镜佳矫正视力平均为4.62±0.15,≥4.9者1眼,占2%;配戴RGPCL后佳矫正视力平均为4.77±0.16,≥4.9者16眼,占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496,P<0.05);与戴镜后7d相比,戴镜后1个月舒适度指标总积分及异物感、视力波动、痒、刺痛、干涩、充血症状的积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3.948、63.823、39.168、6.459、57.733、44.164、39.420,P均<0.05).与戴镜后1个月相比,戴镜后3个月总积分、异物感、视力波动、充血症状积分持续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5.536、22.484、11.537、16.229,P均<0.05);痒、刺痛、干涩症状积分与戴镜后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1.184、1.398,P均>0.05).镜片配适中心定位好,活动度良好,未见角结膜严重并发症.结论 RGPCL矫正成人超高度近视可明显提高其矫正视力,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

  • 长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角膜上皮的病理改变

    作者:郑玉胜;庄宪丽;杨延振;张秋秋;李路路

    目的 研究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上皮组织的基底细胞数目、上皮厚度、基底细胞形态、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等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超过3年的患者33例(66眼,角膜接触镜组)和从未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患者33例(66眼,对照组),对所选患者,在去瓣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Flap-free Epi-LASIK)手术中,用Epi-K角膜上皮刀取下角膜上皮瓣.2组中各取30例(60眼)采用超声进行离体角膜上皮瓣厚度的测量和采用显微镜进行基底细胞计数,各取3例(6眼)进行石蜡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角膜上皮瓣基底细胞形态的变化和进行PCNA的测定.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角膜接触镜组角膜上皮层厚度为(55.33±4.56) μm;对照组角膜上皮层厚度为(57.19±3.82)μm,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2,P<0.05).角膜接触镜组基底上皮细胞数目减少,为(3872.6± 153.2) cells/mm2;对照组基底上皮细胞数目为(3989.2±289.6)cells/mm2,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7,P<0.01).角膜接触镜组较对照组角膜基底细胞排列疏松,细胞形态欠规整,基底膜较厚,相对粗糙.角膜接触镜组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可发现PCNA阳性细胞,而对照组无阳性细胞.结论 长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可导致角膜上皮损伤:使角膜上皮层变薄;单位面积内的的角膜上皮基底细胞数量减少;角膜上皮的组织结构发生病理学改变,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之间的连接和基底膜遭到破坏,PCNA阳性细胞存在.

  • 配戴球面与非球面设计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时全眼像差的比较

    作者:于青;吴江秀;张和宁;叶盛;董世奇

    目的 通过波前像差仪测量球面与非球面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对全眼像差的影响.方法 24例(48眼)近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例,按照两阶段交叉设计:一组先配戴美康镜片(球面设计),另一组先配戴美尼康镜片(非球面设计),日戴1个月后测量戴镜时的全眼像差,之后停戴1个月,更换另一种镜片继续日戴1个月后再次测量戴镜时的像差.对配戴两种镜片时的像差值进行交叉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配戴两种不同设计的镜片时,全眼总像差均方根(RMS)值分别为(0.439±0.183)μm和(0.427±0.190)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配戴两种不同设计的镜片时,单项像差中离焦(F=56.175,P<0.01)、垂直散光(F=4.263,P=0.029)和四叶草(F=3.410,P=0.037)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配戴美尼康镜片的离焦数值高于美康,垂直散光、四叶草反之.其他各项像差值在两种镜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近视眼配戴球面及非球面设计的RGPCL时的像差值无显著差异,但非球面镜片形成的“偏负泪液镜”可造成更多的正性离焦,同时,非球面设计镜片相对球面镜片可更好地控制散光及某些高阶像差.

  • 配戴球面与非球面设计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时全眼像差的比较

    作者:于青;吴江秀;张和宁;叶盛;董世奇

    目的 通过波前像差仪测量球面与非球面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对全眼像差的影响.方法 24例(48眼)近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例,按照两阶段交叉设计:一组先配戴美康镜片(球面设计),另一组先配戴美尼康镜片(非球面设计),日戴1个月后测量戴镜时的全眼像差,之后停戴1个月,更换另一种镜片继续日戴1个月后再次测量戴镜时的像差.对配戴两种镜片时的像差值进行交叉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配戴两种不同设计的镜片时,全眼总像差均方根(RMS)值分别为(0.439±0.183)μm和(0.427±0.190)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配戴两种不同设计的镜片时,单项像差中离焦(F=56.175,P<0.01)、垂直散光(F=4.263,P=0.029)和四叶草(F=3.410,P=0.037)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配戴美尼康镜片的离焦数值高于美康,垂直散光、四叶草反之.其他各项像差值在两种镜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近视眼配戴球面及非球面设计的RGPCL时的像差值无显著差异,但非球面镜片形成的“偏负泪液镜”可造成更多的正性离焦,同时,非球面设计镜片相对球面镜片可更好地控制散光及某些高阶像差.

  • 广州市高校大学生角膜接触镜认知与使用行为分析

    作者:周薇薇;范存欣;李文;黎永锋;马绍斌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大学生对角膜接触镜的认知和使用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安全使用角膜接触镜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选取广州市5所高校,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80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角膜接触镜基本知识与使用行为等.结果 大学生角膜接触镜的佩戴率为20.27%,不同性别、专业、生源地及月消费(元)的大学生佩戴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学生角膜接触镜知识得分为(7.38±4.39)分,有角膜接触镜佩戴经历者健康使用行为得分为(7.62±2.78)分;分类树分析表明,影响大学生角膜接触镜知识得分的因素主要有佩戴经历、性别、专业与年级.结论 大学生对角膜接触镜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使用行为水平也亟待提高.应倡导开展多途径的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安全使用行为,保护大学生的眼部健康.

  • 艺术类大学生隐形眼镜配戴认知及行为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徐珊;曾志励

    隐形眼镜学名为软性角膜接触镜(soft contact lens,SCL),由于光学优势以及轻便、美观等特点,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屈光不正矫正手段,尤其在文艺、体育活动时更具有特殊的优越性,大学生是SCL配戴比例较高的人群[1].由于隐形眼镜直接接触角膜,如果配戴者使用不当,会导致眼部不适甚至并发症的发生[2-4].大学生人群SCL相关眼表损害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与相当部分戴镜者长时间配戴,以及不严格遵照戴镜处方要求配戴有关[5].因此,关注大学生SCL配戴者的认知情况以及戴镜行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58 条记录 6/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