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013 ACGIH的紫外辐射TLVs

    作者:张敏;王丹;杜燮祎;李涛;乌正赉;吴维皑;徐伯洪;王焕强;王恩业;邱兵;金晔鑫

    1 紫外辐射TLVs的概念紫外辐射TLVs指近乎所有健康劳动者可以反复接触不引起急性不良健康效应(如红斑和电光性角膜炎)的空气中的波长180~400 nm的紫外(UV)辐射限值.这些眼或皮肤接触限值适用于弧光、气体和蒸气放电、荧光和白炽光源以及阳光的紫外辐射,但不适用于紫外激光(见激光TLVs).这些数值同样不适用于光敏感个体或同时接触光致敏因素(见表1注3)的个体.这些眼睛接触的限值也不适用于无晶状体者(在白内障手术中已经将眼晶状体摘除的人[见可见光和近红外辐射TLVs]).这些数值应作为控制连续源接触时间≥0.1 s的指南.这些数值应作为控制接触紫外光源的指南,而不应视为安全和危险水平之间的精确界限.

  • 超声诊断晶状体完全脱离至玻璃体内1例

    作者:杨丽青

    患者男性,34岁.一周前因外伤后左眼视力突然丧失来诊.眼科检查:左眼视力消失,有光感,晶状体无,眼压升高.虹膜后无晶状体及玻璃体混浊合并球内占位.超声所见:眼轴25mm前后房正常,晶状体消失.玻璃体内见点状强回声漂浮及眼底处距球壁约2.5mm处见一线状强回声.另见呈盘状形态强回声于玻璃体内,内部回声低稍有漂浮感(图1).超声诊断:晶状体完全脱离至玻璃体内及玻璃体积血合并不完全视网膜脱离.

  • 15例无玻璃体眼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的术后护理

    作者:王娟;韩艳;赵蕊蕊;王瑶;王筱云

    报告了15例无玻璃体眼行带虹膜隔型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患者的术后护理.病情观察及护理重点为视力观察、结膜囊及角膜观察、前房及玻璃体观察、人工晶状体位置观察、眼压观察、眼内感染预防及护理,并做好出院指导.本组有1例术后第1天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经积极治疗控制了炎症.本组术后主观感觉良好,畏光、羞明症状消失,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

  • 幼儿白内障患者植入不同人工晶体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新法;周运翠;从金菊;冯超

    目的 比较幼儿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摘除术并植入疏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和硅胶人工晶状体后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两组幼儿白内障患者共40例4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并植入疏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甲组)和硅胶人工晶状体(乙组)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包括前房反应、人工晶状体位置、后囊膜的混浊、眼压、佳矫正视力、角膜情况以及屈光状态。结果 两组患者中分别有2眼和1眼出现人工晶状体异位。甲组有6眼视力在0.5以上,乙组有5眼视力在0.5以上。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继发性青光眼。随访1年,两组患者间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组13眼远视、7眼近视,乙组10眼远视、10眼近视。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甲组(5眼)高于乙组(3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幼儿白内障患者手术摘除白内障后植入疏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和硅胶人工晶状体均是安全有效的。

  • 全层巩膜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及线结后徙治疗无晶状体眼

    作者:樊映川;胡建斌

    回顾性分析使用全层巩膜缝线睫状沟固定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114例无后囊支撑的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情况,所有病眼均未做巩膜瓣,其中10例行缝线原位结扎,104例行线结后徙,所有病人随访3个月.结果表明全层巩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并线结后徙在治疗无晶状体眼中,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无一例发生线头外露,术后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该术式安全,简便,有效.

  • 复杂无晶状体眼的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作者:黄伟奇

    目的:探讨复杂无晶状体眼的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46例53只眼伴有不同程度眼前段结构紊乱、前房玻璃体疝、后囊膜缺损、玻璃体切除术后的复杂无晶状体眼患者,联合行眼前段重建、前段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等术式及二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5~18个月.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或优于术前矫正视力,其中术后裸眼视力≥0.3者45只眼(84.9%).术后瞳孔圆者42只眼,人工晶状体正位者48只眼,4只眼稍偏位,仅1只眼人工晶状体倾斜.结论:复杂无晶状体眼的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取得满意效果,熟练的操作技巧和使用高质量粘弹剂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婴儿无晶体眼检影验光130例

    作者:康慧娟;卢炜

    随着现代显微手术技术在先天性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手术并发症明显减少.手术时机由生后6个月~1年,提前到生后2~3个月.由于婴儿期不宜植入人工晶体,白内障摘除术后随之而来的治疗是屈光矫正,以促进视功能发育.

  • 警惕老年性黄斑变性致盲

    作者:

    一、什么是老年性黄斑变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在二三十年前中国很少见,而现在已成为50岁以上者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视网膜中,黄斑是负责视力和中心视野的,一些黄斑变性患者终可在黄斑部增生了异常血管,出现渗漏或出血.据调查,我国50~59岁黄斑变性的患病率为3.66%~5.5%,60~69岁病率为6.04%~11.19%,70岁以上患病率34.11%.老年性黄斑变性病因尚不清楚,除年龄外,还有一些危险因素包括:有高血压或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虹膜颜色浅、晶状体混浊、无晶状体或远视者;吸烟者;长期暴露于蓝光和阳光下,以及类胡萝卜素摄入水平较低者等.此外,女性患病倾向是男性的2倍.

  • 虹膜型人工晶状体治疗外伤性无虹膜无晶状体眼

    作者:秦桂霞;刘惠

    目的探讨虹膜型人工晶状体对外伤性无虹膜无晶状体眼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31例(31眼)虹膜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视力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畏光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虹膜型人工晶状体对治疗外伤性无虹膜无晶状体眼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囊膜后嵌顿术治疗学龄期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

    作者:石磊;温跃春;顾起宏;顾永昊;柯根杰

    目的 评价人工晶状体(IOL)睫状沟植入、光学部囊膜后嵌顿治疗学龄期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13例(13只眼)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行IOL睫状沟植入、光学部囊膜后嵌顿术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术前及术后的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和眼压.观察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眼部情况,随访时间为6~42个月.结果 IOL睫状沟植入、光学部囊膜后嵌顿术中共13只眼囊膜后嵌顿成功;术后佳矫正视力0.2~1.0,嵌顿成功患儿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视轴区混浊,IOL位置稳定;主要并发症包括前房渗出物、虹膜后粘连、IOL表面沉积物,仅1例患儿出现IOL襻异位.结论 IOL睫状沟植入、囊膜后嵌顿治疗学龄期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安全有效.

  • 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二期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作者:王凤翔;何守志

    目的总结54例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二期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方法和疗效.方法分别采用传统角巩膜缘切口(31只眼)和巩膜隧道切口(23只眼)行二期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时间3~21个月.结果 54例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或接近术前矫正视力,其中术后裸眼视力>1.0者11只眼,术后矫正视力>1.0者16只眼.采用巩膜隧道切口行二期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过程平稳;与传统角巩膜缘切口比较,术中眼压维持稳定,术后手术性角膜散光度数小. 结论采用传统角巩膜缘切口和巩膜隧道切口行二期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效果均良好;两种手术切口比较,以巩膜隧道切口行二期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更加安全、可靠、有效.

  • Artisan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

    作者:滕贺;张红;田芳;孙靖;王铁成

    目的 比较Artisan虹膜固定型IOL植入术与后房型IOL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无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研究.将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的53例(53只眼)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患者,根据术眼残余囊膜的情况分为两组,Artisan植入组(A组):28只眼,行Artisan虹膜固定型IOL植入术;睫状沟缝合组(B组):25只眼,行后房型IOL睫状沟缝线固定术.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手术并发症及术后BCVA及眼压的情况.其中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行Mann-Whitney检验,对计数资料行x2检验.结果 Artisan植入组平均手术时间(11.23±1.54)min明显短于睫状沟缝线固定组(31.68±3.1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0,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年,Artisan植入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4.39%±1.85%)、(4.76%±2.06%)、(6.30%±2.71%),睫状沟缝线固定组分别为(3.92%±1.85%)、(4.33%±1.80%)、(5.73%±2.1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77,0.66,0.69;P >0.05).Artisan植入组术后第1天BCVA为0.40(0.12,0.80),好于睫状沟缝线固定组0.30(0.08,0.60)(t=-2.16;P<0.05),术后1、3个月2组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0.73;P>0.05).睫状沟缝线固定组术后第1天眼压[(11.63±2.29) mmHg,1mmHg=0.133 kPa]明显低于Artisan组[(13.61±3.3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5),术后l、3个月2组眼压无差异.Artisan植入组术后并发症包括虹膜炎症反应、虹膜脱色素、瞳孔L变形及IOL自发性脱位.睫状沟缝合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脉络膜脱离、眼内出血、IOL光学面倾斜及视网膜脱离.结论 Artisan虹膜固定型IOL植入术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并发症较少,在稳定性、安全性方面与后房型IOL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相比无明显差别,两种术式由于在适应证的选择上各有侧重,在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的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疗效方面可以互为补充.

  • Ⅱ期囊袋内和睫状沟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比较

    作者:祝雪宁;喻芳;邢潇英;赵云娥;宫贤惠;李瑾

    目的 比较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行Ⅱ期囊袋内与睫状沟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观察2005年9月至2011年8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收治的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患儿,能够坚持随访1年以上且资料完整的病例共44例(60只眼).收集资料包括先天性白内障摘除的年龄、Ⅱ期IOL植入的年龄和眼轴、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佳矫正视力(BCVA)及屈光状态.视力测量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统计分析时转换成Log MAR视力.术中囊袋能够分离且前后囊膜足以包绕支撑IOL的病例行囊袋内IOL植入术,否则行睫状沟IOL植入术.根据IOL植入位置的不同分为囊袋组22例(30只眼)和睫状沟组20例(30只眼).囊袋组及睫状沟组的并发症及合并症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人口资料及手术前后屈光相关资料采用独立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术后1周及1年的平均等效球镜在囊袋组为1.00D(-2.13 ~3.38 D),0.69 D(-2.25~2.38 D),睫状沟组为0.00 D,(-3.50~3.00 D),-0.50 D,(-3.25 ~2.50 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1,P=0.31;Z=-0.53,P=0.60).末次随访能够配合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者,囊袋组BCVA中位数(间距)为0.20(0.05,0.70),睫状沟组为0.20(0.05,0.6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6,P=0.29).两组间眼球震颤发生率囊袋组为33.3% (10/30),睫状沟组为63.3% (19/30),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1,P=0.02),斜视、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带状变形的发生率在囊袋组为36.7% (11/30)、3.0%(1/30)、10.0% (3/30),睫状沟组为23.3%(7/30)、3.0%(1/30)、13.3%(4/30),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斜视:x2=1.27,P=0.26;继发性青光眼:x2=0.16,P=0.69;角膜带状变形:P=1.00).结论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无晶状体眼Ⅱ期IOL植入术,在1至6年的随访期内,囊袋内植入和睫状沟植入在术后视力和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

  • 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性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作者:马成霞;吕勇;吕建;杨琳;谭凤玲;李彬彬

    目的 分析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性青光眼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类型.方法 回顾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先天性白内障手术的≤2周岁的患儿资料.分析患儿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年龄、手术方式,观察白内障手术后青光眼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类型.结果 205例324眼被纳入观察对象,平均手术年龄13.9(2 ~24)个月,手术方式均为白内障摘除联合后囊环形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后随访47.6(22 ~63)个月.29例37眼被诊断为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性青光眼,发生率为11.42%.发生无晶状体性青光眼的患儿白内障手术平均年龄6.8(2~12)个月.未发生青光眼的176例287眼白内障平均手术年龄14.1(10 ~24)个月.37眼青光眼中,早发性闭角型青光眼9眼,发生率为2.78%;发生时间为白内障术后2 ~ 12(4.2±2.6)个月;迟发性青光眼28眼,发生率为8.64%;其中2眼为闭角型,26眼为开角型;发生时间为白内障术后18 ~64(37.5±11.0)个月.结论 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性青光眼的发生率为11.42%;发生时间为白内障术后2~64个月;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较早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多见.

  • 带黑色虹膜隔人工晶体植入对眼外伤患者视功能及怕光症状的影响

    作者:陶海;侯世科;姚毅;陈伟民

    目的:眼外伤后无晶状体眼伴虹膜大部分缺损或虹膜全无的患者裸眼视力差,并常有明显的怕光症状,探讨带黑色虹膜隔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用于治疗这种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998-07/2004-08武警总医院眼科收治的14例(14眼)因创伤后无晶状体伴大部分虹膜缺损或虹膜全无行虹膜隔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患者.其中仍有少部分虹膜存在的8例,虹膜全无的6例.14例患者均为Ⅱ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术前与术后的视力及手术并发症进行了分析.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视力2.5 m(0.05)~4.0的1眼,4.3~4.5的5眼,4.6~4.9的8眼.14例术前均有明显怕光症状的患者,术后怕光症状完全消除的12例,2例怕光症状明显减轻.手术并发症包括2眼术中发生睫状体少量出血,1眼术中发生人工晶体襻断裂,5眼术后出现角膜内皮水肿,1眼术后出现前房少量出血,1眼术后玻璃体出血,2眼术后出现继发青光眼,经处理后均得到了控制.结论:带黑色虹膜隔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创伤后无晶状体眼伴大部分虹膜缺损或虹膜全无是安全和有效的.

  • 视网膜光凝联合Ⅱ期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虹膜无晶状体眼疗效观察

    作者:伍海建;张令洁;金玲艳;管涛

    目的 探讨眼外伤后无晶状体、无虹膜或虹膜大部分缺损患者的有效安全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台州市眼科医院采用视网膜光凝联合Ⅱ期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20只眼无晶状体、无虹膜或虹膜大部缺损的患者.结果 全部病例带虹膜膈人工晶状体植入成功.术后随访6~12个月,视力均有明显提高,畏光症状减轻或消失,术后观察6~12个月无一例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 视网膜光凝联合Ⅱ期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为治疗外伤性无虹膜无晶状体眼提供了安全有效地方法.

  • Ahmed青光眼阀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价值探讨

    作者:黄玉庚;刘学群;王铜亮;朱云;孙亮亮

    难治性青光眼是指患者的眼压通过常规的滤过手术和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后,仍然很难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一类青光眼,包括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育性青光眼、无晶状体或人工晶状体性青光眼、葡萄膜炎性青光眼及行滤过手术已失败的青光眼等,是常见的致盲性疾病之一[1-2]。难治性青光眼的以往常规治疗方法疗效不理想,如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成功率仅为11.00%~52.00%[3-4]。近年来我院及外院采用Ahmed青光眼阀联合丝裂霉素C( MM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梁勇;刘珊;魏民

    无晶状体后囊膜或后囊膜不完整使常规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不能顺利进行,是比较棘手的问题,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则为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疗法.我院自2001年1月~2004年1月,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20例21眼,报告如下.

  • 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术后无晶状体眼采用不同矫正方式的视功能及眼部并发症评估

    作者:陈珺珏;孙平;韦严;亢晓丽

    目的·分析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术后无晶状体眼佩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RGPCL)及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IOL)患儿的视功能及眼部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术后无晶状体眼佩戴RGPCL及一期植入IOL患儿的视力、眼位、眼球震颤、遮盖依从性和角膜接触镜相关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结果·共60例患者入组.组1为单眼无晶状体眼患儿佩戴RGPCL20例,组2为单眼先天性白内障一期植入IOL患者40例.组1患者的视力、眼位均显著改善(均P<0.05),组1及组2患者终末视力和终末眼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1的眼球震颤缓解率高于组2.遮盖健眼依从性好的患者较依从性差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更好(P<0.05).组1患者未出现影响视力的眼部病理改变,组2患者较组1患者出现更多的眼部并发症.结论·佩戴RGPCL是一种对于单眼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的安全、有效的光学矫正方式,尤其对2岁以下不适宜植入IOL的患者,可与一期植入IOL达到相似的矫正效果,且较少出现眼部并发症.

  • 双针导引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分析

    作者:林慧;毕燕龙

    目的 探讨双针导引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二期人工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就诊的由不同原因所致、需行二期IOL植入术的21例(21只眼)的患者资料.采用双针导引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二期IOL植入术,术中用两根29G针头分别在距角膜缘后2 mm的相对位置做平行角膜缘、长3.6mm的巩膜层间隧道,三片式IOL折叠后注入,晶体襻与针头对接后即可在后者的导引下进入巩膜层间隧道,无需缝线即可完成IOL固定.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中术后并发症及IOL稳定性.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5.5±1.8)个月.术前佳矫正视力0.50±0.23,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52±0.20,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P>0.05).术后1个月佳矫正视力为0.62±0.28,较术前升高(t=4.40,P<0.05).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 301±164)个/mm2,术后3个月为(2 267± 182)个/mm2,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P>0.05).1例术后出现持续性眼压升高.术后无眼内炎、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期内OCT示各例术眼的IOL位置居中,未出现偏位或倾斜.结论 双针导引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二期IOL植入术术式简易,不仅能避免缝线相关并发症,而且能稳定、有效地固定人工晶体,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4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