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精准医学在罕见神经变性病中的应用

    作者:陈永平;曹蓓;商慧芳

    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及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疾病遗传病因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并已进入精准医学时代.精准医学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结合患者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实现精准疾病分类及诊断,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此外,精准医学有助于发现疾病的未知致病基因,明确疾病基因型与表型的精确分类,鉴定疾病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开发潜在的疾病修饰治疗方法等.神经系统罕见病的种类多,疾病表型复杂,准确诊断十分困难,而精准医学的发展尤其有助于神经罕见病诊治能力的提高.神经罕见病中的神经变性疾病由于其病因不明、疾病呈进行性发展等特殊性,精准医学将对这一领域研究有巨大促进作用,同时面临更大的挑战.

  • 1例自然流产患者的精准药学服务实践

    作者:韩朝宏;冯欣;刘祺

    目的:探讨妇产科临床药师对自然流产患者进行精准医学指导下的药学服务经验.方法:对1例有过自然流产史患者进行药物基因检测,临床药师给予个体化用药建议,并定期随访指导用药.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预后良好.结果:通过药物基因检测为患者提供精确药物,注重全程化的个体化用药指导,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从而有效保证用药精准.结论:妇产科临床药师应发挥专业特长,在精准医学的指导下,不断实践总结,精益求精做好药学服务.

  • 肿瘤异质性与抗肿瘤靶向药物的耐药性

    作者:何琪杨

    抗肿瘤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肿瘤的治疗效果,但部分患者在治疗后6~12个月出现的耐药性往往导致治疗失败.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主要是肿瘤的异质性.肿瘤异质性与肿瘤干细胞的发生、遗传物质不稳定、细胞间竞争和随机性相关.有多种机制参与肿瘤细胞对靶向药物的耐药性.肿瘤异质性和耐药性对肿瘤精准治疗是一种挑战,需要在研发抗肿瘤新药中予以关注.

  • 从精准医学谈药物设计的微观结构

    作者:郭宗儒

    精准医学应用“组学”和系统生物学在分子水平上分析患者的病因,并以靶向治疗手段对患者做个体化处治.精准医学与药物密切相关.药物作为治疗手段和物质供给侧,在精准医学中主要体现两个方面:针对特定的靶标或机制进行新药研发;针对疾病的分子特征对患者做个体化治疗的临床应用.基于特定靶标研发新分子实体是实施精准医疗的前提与保障;而精准医疗的效果和发现的线索又反馈于新药深化研究,二者相互依存和促进.在精准医学的框架下,新药研究所涵盖的大都是熟知内容:靶标的发现与确证;靶标与适应证的关联(概念验证);先导物的发现与优化;临床前研究的药效、药代和不良反应与临床试验的关联;药品设计、产业化和药物经济学的精益化等.从分子水平的视角看,药物的疗效源于药物分子的特定原子或基团与生物大分子的互补性和在三维空间的相互结合,这些原子基团或片段的严格排布映射了与效应靶标的精确结合.靶标蛋白即使发生微小的残基改变,也会导致大分子的构象变化,这时药物的分子结构必须做精细的微调以适配变化了的结构(构象)要求以避免脱靶作用.为了进行个体化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生物标示物的分子特征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因而需要研制多种新分子实体.本文列举一些实例试图解析在精准医学时代药物分子设计的某些趋势.

  • H-ER2阳性肿瘤精准医学的专利进展

    作者:王璟;马秋娟;曲凯;李有朝;王宽

    靶向药物治疗提升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基于HER2等分子标记的预后预测及药物响应评估技术成为推动HER2阳性肿瘤精准医学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本文梳理了HER2分子标记与预后预测、药物开发、药物响应评估、联合用药方案研究的国内外专利技术进展,以期为促进我国HER2阳性肿瘤个体化靶向治疗的发展提供参考.

  • 基于精准医学的抗肿瘤靶向药物敏感性预测及其研发应用

    作者:张会鲜;何琪杨

    抗肿瘤靶向药物已经成为临床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这些药物的广泛使用也促进了精准医学的快速发展.基因组学及相关生物医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肿瘤免疫疗法的突破使精准地预测对抗肿瘤药物敏感的患者成为可能.利用生物标志物筛选敏感患者进行富集设计,使成功上市的靶向新药克唑替尼的临床评价模式,与传统细胞毒类药物的研发模式明显不同,开创了临床精准抗肿瘤评价的新时代.此外,本综述还探讨了肿瘤的异质性、耐药性与准确预测靶向药物敏感性的关系.通过上述问题的深入探讨,对抗肿瘤靶向药物敏感性的预测及其新药研发提供了新视角.

  • 伴随诊断试剂的监管浅析

    作者:刘东来;王佑春;张春涛

    目的:介绍伴随诊断试剂的历史、发展以及各国的监管政策,为我国体外诊断试剂行业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信息.方法:从美国伴随诊断试剂的发展、监管政策的发展、相关指导原则、监管面临的挑战以及各国的监管现状等五个方面,浅析伴随诊断试剂的监管情况.结果与结论:伴随诊断试剂能精准地评估不同患者对个体化药物的治疗受益程度以及潜在副作用与风险,对于保证个体化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至关重要,此外还能够加快新的个体化药物研发流程、缩短临床试验时间以及降低研发成本.因此,越来越多的制药公司与体外诊断试剂公司积极推进“个体化药物-伴随诊断试剂”联合研发,各国监管部门也积极响应行业和市场的需求.根据伴随诊断试剂的特点制定合理的监管政策,有助于伴随诊断试剂的发展及精准医学的普及.

  • 外泌体在泌尿系肿瘤精准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贺大林;徐珊;郭鹏

    1 外泌体 外泌体(exosome), 是由细胞自主产生、自主分泌、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直径大小为40~100 nm的盘状小囊泡[1].1983年首次在绵羊网织红细胞中被发现,受当时知识和研究的局限,普遍认为外泌体是细胞自主向外排放的废弃物[2].直到1987年,Johnstone等[3]使用高速离心法分离出具有一定活性,来源于绵羊网织红细胞,起源于核内体(endosome)的囊泡,才正式命名为"exosome".外泌体研究一直备受冷落, 2007年Nature Cell Biology报道外泌体可像"通信船"一样携带RNA进行细胞间遗传物质交换,并可在受体细胞内发挥生物学功能,这意味着外泌体可作为细胞之间遗传物质交流的新途径,开拓了遗传学上的新机制[4],才引起了科学家们高度的重视.2013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颁给了研究细胞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3位科学家,表彰他们发现细胞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揭示细胞囊泡传输所需基因,囊泡包裹"货物"机制,以及细胞信号通路调控囊泡"货物"运输机制,把外泌体正式推向了大众的视野,随后,大量的研究结果证实外泌体在很多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7],主要研究集中在癌症诊断、肿瘤发生发展、靶向用药和细胞免疫等方面,本文将着重讨论肿瘤外泌体在泌尿系肿瘤精准诊疗中的研究现状以及应用前景.

  • 建立精准的状态描述体系--中医学走向精准之路(一)

    作者:袁冰

    从精准医学的远期目标来看,精准除了精确、准确的表面涵义外,其核心意义是其中蕴含的个体化医疗的理念,也就是精准地辨识个体的状态,实现精准地针对个体状态的治疗。显然,这是对中国传统医学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辨证论治理念的回归。从这个意义上,以个体化医疗为核心特征的中医学离精准医学的目标更近,实现精准也更容易。中医学走向精准医学面临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建立精准的状态描述系统则是这一过程的首要问题。本文给出了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理念和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技术,引进现代检测方法和技术,建立精准的人体状态描述体系的解决方案。

  • 援药理论思想探究

    作者:李鑫;刘伟;滕佳林

    王新陆教授提出的援药理论是在现代科技环境下为中医药理论创新提出的新思路.通过对援药及援药理论的涵义、援药理论的沿革、援药理论的具体内容、援药理论的发展方向及意义4方面进行系统的阐述,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旨在发展传统中医药基础理论,推动现代中医临床实践.

  • 建立精准的状态调控体系——中医学走向精准之路(二)

    作者:袁冰

    对个体状态的“精准”辨识,对药物作用的“精准”认识,以及基于个体状态“精准”地选择药物,是实现“精准医疗”不可或缺的环节.以“精准”的状态描述体系为参照系,可以“精准”地把握药物、方剂对人体的作用,并基于它,实现根据个体状态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本文详细论述了如何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地把握药物的作用;并进一步阐述了基于对个体状态的“精准”诊断和对药物性能的“精准”认识,制定个性化的优治疗方案的思路方法.

  • 精准医学模式下基层医院规范化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体会

    作者:张晓伟;程少先;徐文礼;艾瑞华

    目的 探讨精准医学模式下基层医院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方法,使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在基层医院能得到规范化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96例甲状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本院治疗1例髓样癌愈后不良,1例因患侧喉返神经被癌组织包裹,行一期吻合术后声音低顿无嘶哑,1例因乳头状癌侵及气管,半年复发转上级医院再次手术,复诊2年未复发,其余294例均治愈.结论 甲状腺癌的手术范围存在争议,精准医学模式下基层医院术前精确定位,术中规范化精细操作,完整显露保护喉返神经,尽可能避免甲状旁腺损伤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 精准医疗时代的病理学发展

    作者:张波

    精准医学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医疗领域的主题.在新兴生物与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病理学正在经历学科重新布局和改造:即从器官、组织、细胞到亚细胞器以及分子复合体的各层次整合,且与放射、磁共振成像、超声等影像学结合进而诞生形态组学,同时与基因组等分子组学建立关联性,实现形态与功能的确实联系;并与环境、社会及人文因素整合,实现基于医疗大数据的分子病理流行病学.这些发展将重新定义病理学在精准医学时代中的桥梁作用.

  • 原发性心肌病诊断新路径:从高分辨影像到分子精准医学

    作者:吴炜;王怡宁;代静文;金征宇;张抒扬

    原发性心肌病的既往定义是一大类未明原因造成的心肌直接异常,而非继发于缺血、 高血压、 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因素.其临床诊断路径局限于描述心肌损害以后造成的心脏结构与功能异常,如扩张、 肥厚、 限制以及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等.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高分辨影像技术和分子精准医学的突破性进展,先前的原发性心肌病定义以及诊断路径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新时代下,具有条件的大型医学中心应采用新的临床诊断路径,其内容涵盖高分辨影像与遗传学分析,可为原发性心肌病提供更为充分的影像与精准医学信息,并为后续的影像组学分析、 基因治疗、靶向药物研发、 遗传学咨询等创造条件.

  • 中国结直肠外科的未来发展之路

    作者:姚宏伟;张忠涛

    我国结直肠外科手术技术发展迅猛,但在专科化建设、诊疗规范化、临床研究的开展等方面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我国结直肠外科未来应重点加强专科化建设,提高结直肠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程度,推广结直肠外科手术的标准化和微创化;更为重要的是,应在全国性学术机构的组织下,开展基于中国结直肠疾病患者的外科相关临床研究,并获得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形成中国结直肠疾病的外科治疗相关指南,用于指导我国结直肠疾病诊疗的外科临床实践.中国结直肠外科的未来发展任重而道远.

  • 精准医学下结直肠癌研究进展

    作者:张海鑫;苏琪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上升,而近年提出的"精准医学"对探究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预后评估均有重大意义.在分子分型的基础下,以循环肿瘤DNA基因测序进行诊断,来指导临床治疗及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但目前仍缺少中国人种的大数据研究,我们需要建立自己的基因数据库,从而制定真正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 大数据时代下我国的创伤精准医学

    作者:程少文;吕传柱;彭磊;袁伟;陈晓松

    创伤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挑战难题,全球每年大约有500万人死于创伤,创伤是导致45岁以下人群死亡的首位原因,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伤.我国的创伤救治水平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降低创伤病死率和致残率意义重大.本文就创伤流行病学、创伤大数据、创伤救治精准医学及其三者之间的密切关联做了一个阐述.

  • 基于精准医学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作者:马玉博;魏枫;邵国

    精准医学研究计划提出了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即在考虑基因、环境及生活方式等个体情况后有效地治疗和预防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逐渐加剧,癌症已经成为人类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影像技术的提高使亚临床甲状腺癌群体逐渐明显.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占甲状腺癌90%以上,为了有效提高DTC诊断和治疗的准确率,BRAF、RAS、RET/PTC、PAX8/PPAR及其他相关基因已经逐渐成为药物治疗靶点,总结相关基因为DTC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理论指导,可以在精准理解整合数据的基础上,明确患者所在的疾病的特殊亚组,制定更好的个体化治疗.

  • 谈精准医学时代“基因组学”在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性

    作者:陈欣;孙宇;郭俊;潘胜发

    精准医学是医学科学发展趋势,基因组学是实现精准医学的重要手段.常见病、罕见病的基因组学研究及药物基因组学在精准医学时代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基因组学教学应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使医学研究生既能掌握基因组学的基础知识,又能及时了解新的基因组学发展及应用,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并为他们将来从事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要求基因组学教学模式进行相应调整,适应精准医学时代基因组学快速发展的要求,拓展医学研究生的基础知识面,培养出具有多个学科交叉背景的医学人才.

  • 精准肝切除后血清标志物及应激指标变化

    作者:刘文师;刘婷婷;孙光为;富大智

    目的 从术后血清恶性生物学标志物及机体应激性创伤等角度,探讨精准肝切除技术在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的118例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按手术方案划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接受精准肝切除,对照组(73例)接受常规肝切除.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时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以及术后3 d时检测血清中肝癌活力指标及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TBIL、ALT、AST、CRP、IL-6、WBC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两组TBIL、ALT、AST、CRP、IL-6均上升,对照组WBC上升(P<0.05).术后3 d时观察组血清胸苷激酶1(TK1)、Polo样激酶1(Plk1)、B细胞淋巴瘤蛋白2(Bcl-2)、两面神激酶(JAK)、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TAT)1、STAT3、STAT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精准肝切除能减少手术对剩余肝脏组织造成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机体应激性创伤,同时能避免肝癌活力因子及恶性生物学信号分子释放入血.

446 条记录 7/23 页 « 12...45678910...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