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心肌梗死并重度泵衰竭早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宋明才;张稳柱;李健豪;梁嘉永;赵善隽;黄慧敏;雷汉东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并重度泵衰竭的患者早期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AMI并重度泵衰竭、入院后6h内无心源性休克发生的患者共54例,其中IABP组27例,在早期直接PCI治疗同时应用IABP辅助治疗;对照组27例,给予直接PCI及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发病14 d及随访6月时CRP、高敏CRP(hs-CRP)及预后.结果 IABP组与对照组入院时CRP和hs-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发病14天及6个月后IABP组CRP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ABP组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应用IABP能显著改善AMI并重度泵衰竭患者预后,至少部分与其降低全身炎症反应有关.

  • 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早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雷汉东;张稳柱;李健豪;李琦;李建辉;梁嘉永;陈国钦;宋明才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并泵衰竭的患者早期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AMI并泵衰竭、入院后6h内无心源性休克发生的患者共计54例,其中IABP组27例,在直接PCI、积极药物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IABP辅助治疗;对照组27例,给予直接PCI及积极药物治疗,若病情进展至心源性休克,则给予IAB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24h内及发病后随访6月时超声心动图及血浆BNP水平.结果 IABP组与对照组24h内纽约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功能指标及血浆BN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发病6月IABP组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功能指标IABP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应用IABP能显著改善AMI并泵衰竭患者心功能.

  • 床边紧急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心源性休克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张学萍;马小燕;李桂英;戴庆妍;夏荩洁;冯春光

    目的 总结床边紧急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对1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床边置入IABP的围术期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生命体征、尿量、心电图、球囊导管、反搏压力、并发症等的监测.结果 患者在应用IABP辅助治疗后,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表现为心率减慢,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尿量明显增加,血管活性药物剂量明显减少(P<0.01);住院期间存活11例,死亡4例.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早期床旁应用IABP的患者,积极的术中配合和有效的术后监护能为冠脉血运重建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提高救治成功率.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进展

    作者:王京菊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n Pump,IABP)是一种以左心室辅助功能为主的机械性循环装置.1958年,Harken首次提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概念,1967年,Kantrowitz首次在临床应用并获得成功[1].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成为救治重症心脏病患者的"必备武器",同时心脏手术术前预防性应用IABP也为重症患者手术提供了安全保障[1,2].但IABP带来的各种并发症亦是不可忽视的[3],Cohen等[4]分析1119例患者应用1174次IABP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5%,其中11%为严重的并发症,如栓塞、肢体缺血、全身感染及球囊破裂等.

  • 2例心肌顿抑患者的抢救和护理

    作者:章莉丽;俞申妹;王含芝

    对2例心肌顿抑患者的抢救和护理进行了总结.认为对容易出现心肌顿抑的患者,如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成功、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的患者应尽早识别心肌顿抑,做好抢救准备.一旦出现心肌顿抑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心脏负荷;密切观察病情;正确地遵医嘱用药,及时调整药物用量;做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监测和护理;重视心理护理等.2例患者经过积极抢救和护理均康复出院.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

    作者:石丽;薛秀兰;张玉琴;魏艳艳

    自1982~1998年共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158 例,通过对158例患者的护理,规范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的各种操作和监护指标的观察,加强了对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强化了基础护理,为进一步做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患者提供了经验。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护理专家共识

    作者: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护理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中华护理学会重症专业委员会;石丽;李庆印

    目的 形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专家共识.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并与关键知情人访谈,针对护理的关键问题"设计专家函询表,通过2轮德尔斐专家函询和专家会议,结合客观证据和专家意见,对各条目进行调整、修改并设置权重.结果专家对护理的6个方面共61个条目达成共识.结论建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专家共识,可为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 如何更好地发挥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对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救治作用

    作者:王旭

    体外生命支持系统( ECLS )主要用于正性肌力药物难以纠治的顽固性低心排和心源性休克,目前在临床上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1-2]。与成人不同,造成小儿心源性休克的常见原因主要是心脏手术后的循环衰竭以及急性暴发性心肌炎。目前临床上小儿应用较多的机械辅助设备主要包括:(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2)体外膜肺氧合(ECMO);(3)心室辅助装置( VAD)三种。但对小婴儿特别是新生儿,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以及植入性心室辅助装置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ECMO仍然是目前儿科重症医学领域救治心源性休克的主要的机械辅助手段。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破裂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晓茜;马晓烨;杨智蕴;李凤;蔡英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破裂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内科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收治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破裂患者10例,分为IABP组和药物组,每组各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多巴胺、硝酸甘油、呋塞米、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治疗,IABP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植入IABP.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心肌梗死特点、心功能、循环以及尿量等进行比较.采用Kaplan-Meier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药物组患者胸痛时间[(153±67)h vs.(34±13)h]较IABP组显著延长(t=1.591,P=0.023).治疗后,IABP组和药物组患者平均动脉压[(76±7)mmHg vs.(66±5)mmHg]及尿量[(42±15)mL/h vs.(23±8)mL/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20、2.551,P=0.031、0.034).生存曲线结果显示,IABP组患者的生存情况显著优于药物组(χ2=280.400,P=0.041).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破裂患者早期使用IABP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压以及尿量,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为手术争取时间,从而降低病死率,是手术前重要的过渡手段.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高危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作者:祝金晖;赵海波;豆艳明;孙亚娟;郭玉宏;刘洋;郭玉林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 aortic balloon pump, IABP)通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脏后负荷,改善血流动力学,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辅助疗效确切[1-2],在高危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患者中使用率逐渐升高[3-6]。IABP是有创辅助治疗,应用或护理不当可发生IABP相关并发症,如下肢缺血等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截肢。故对ICU的护理人员需要掌握IABP工作原理,积极配合医生提高IABP辅助效果,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7]。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高危OPCAB患者应用IABP的临床资料,同期与未应用IABP的高危OPCAB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其辅助疗效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 心脏创伤的救治对策

    作者:吴骏;孙林;李凤杰;杨海平;李卫强

    目的:总结急诊救治心脏创伤的经验与疗效,探讨围手术期处理对策.方法:2002年3月至2006年11月,急诊救治心脏创伤22例(4.7例/年均,开放性穿透伤14例,闭合性钝伤8例).21例剖胸手术[术中体外循环2例,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1例,急诊室或床边剖胸2例],1例保守治疗.快速剖胸,用4~5/0 prolene针线,穿涤纶垫片或毡垫条或自体心包垫片,"8"字或冠状动脉下潜行褥式缝合修补破口.结果:20例存活(手术组19例,保守组1例),无脑损伤等并发症,随访3~24个月,均恢复正常工作,死亡2例.结论:积极地剖胸手术是救治心脏创伤的有效方法,大多数手术可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应用IABP治疗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效果好,有条件者应尽量用自体血回输技术.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患者P-选择素与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冬;来永强;章良;李进华;戴江;姜文剑

    通过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置入前后血浆P-选择素的变化规律,探讨P-选择素与IABP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安贞医院首次放置IABP辅助治疗患者40例.分别于其放置IABP前,放置IABP后12 h、24 h、48 h和72 h,抽取肘正中静脉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测定血浆P-选择素的浓度.分析IABP放置72 h内血浆P-选择素浓度的变化趋势.根据围手术期期间IABP放置时段的不同,将样本分为3组,分别为术前放置组、术中放置组及术后.放置组,分析不同时点放置IABP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结果:对40例患者进行的临床试验研究显示,IABP放置前后血浆P-选择素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浆中P-选择素的浓度在IABP放置后即开始升高,并于放置后48 h达到峰值,其后开始逐步下降.术前放置IABP、术中放置IABP和术后放置IABP,组间血浆P-选择素的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ABP置入后血浆P-选择素浓度表达升高,血小板活化程度增强,血小板破坏消耗增多,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

  • 1516例男性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

    作者:金沐;李书闻;卢家凯;程卫平

    目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是治疗冠心病主要手段之一.本文拟通过回顾性Logistic分析1 516例施行OPCABG男性患者,术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此类患者提供手术依据和前瞻性判断.方法:采用麻醉科2007年11月至2009年2月OP-CABG围术期数据库,回顾性分析了1 516例记录齐全的男性患者OPCABG围术期资料.以术中应用IABP为因变量,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评价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结果:术前射血分数(EF) <40%(OR =4.946,P=0.001)、搭桥数>3支(OR=2.340,P=0.007)、左主干病变(OR=2.857,P=0.001)、急诊(OR =4.816,P=0.001)和术中发生心房颤动(P =0.001,OR=12.188)为围术期应用IAB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EF< 40%、旁路移植血管数>3支、左主干病变、急诊和术中发生心房颤动为术中应用IABP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在遇到这类患者时,及早在术前应用IABP,对于OPCABG患者是有益的.

  • 预防性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在高危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移植手术中的作用

    作者:吕晓;牛兆倬;生伟;乔友进;吴建涛;张文峰;池一凡

    目的:探讨在高危左主干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前,预防性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部分高危左主干狭窄冠心病患者,接受CABG手术的病例,手术均采用不停跳CABG手术,术前安装IABP的共有56例.同时统计在我院接受CABG手术围手术期紧迫情况下安装IABP的病例,共有16例.比较这两组病例术中被迫紧急建立体外循环的比例,IABP反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ICU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观察术后1d、术后2d血浆肌钙蛋白Ⅰ(cTnI).结果:术中紧迫组被迫紧急建立体外循环比例高于术前应用组;IABP反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预防组少于紧迫组;预防组的术后住院天数少于紧迫组.紧迫组术后2d cTnI高于预防组.结论:在高危左主干病变CABG手术中预防性应用IABP可以改善围术期的管理,提高救治成功率.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陈凌霄;吕树铮;宋现涛;戴敬;田晋帆;崔孔勇;闫云峰;周阔

    目的:分析影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录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因AMI合并CS临床应用IABP的住院患者,共231例,比较死亡与存活患者入院一般情况、治疗及IABP应用情况等临床特点,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院内死亡组较存活组年龄偏高,女性患者偏多,发生CS时血射血分数较低,CKMB及血乳酸肌酐较高.死亡组发生机械并发症及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较多,且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未进行任何血运重建者较多.存活组急诊PCI者较多.二分类Logistic回归示,高龄(年龄>60岁)、中度及以上肾功能不全、高乳酸值(>2μmol/L)、低射血分数(<50%)及病变血管≥2支为导致CS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AMI合并CS患者,尤其是基础状态差、冠状动脉病变重的患者,院内死亡风险极高.IABP作为桥梁,为患者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及尽快血运重建等方面有着积极地意义.在IABP支持下进行及时血运重建,是挽救高危患者生命的关键.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的体会

    作者:宋铁鹰;贾明;郑旭光;于颖剑;戎亚军;李五子;王军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LCOS)的经验.方法:回顾2002至2007年我院心脏外科28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患者因术后发生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应用IABP辅助.结果:31例患者IABP辅助时间(62.3±22.1)h,主要并发症为出血6例、感染5例、下肢缺血3例、死亡2例.结论:IABP是治疗CABG术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的有效措施,应及时放置避免并发症.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老年冠状动脉移植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小密;张培;闫晓蕾;于洋;万久贺;侯晓彤;贾士杰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老年冠状动脉移植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移植手术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的老年(≥65岁)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7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9.9士3.8)岁.结果:所有患者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术79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术32例.IABP术前放置32例(28.82%),术中/术后放置79例(71.17%),主要并发症有:急性肾功能损伤(45.05%),感染(35.14%)和二次气管插管(12.61%)等.术后住院死亡30例,病死率27%.术前置入IABP的患者病死率(15.63%)明显低于术中或术后置人IABP的患者病死率(31.65%,P=0.004).患者置入IABP时间不同,其术后是否二次气管插管、是否发生急性肾功能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二次气管插管(OR=165.850,95%CI7.110~386.557,P=0.001)、感染(OR=20.911,95%CI2.940~148.710,P=0.002)和急性肾功能损伤(OR=12.557,95%CI2.935~53.716,P=0.001)是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行冠状动脉移植术的老年患者,IABP是安全且行之有效的辅助循环手段之一,在本组研究中,术前放置IABP组患者的病死率显著低于术中/术后放置IABP组患者的病死率,故应积极预防和控制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心脏外科高危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现状

    作者:侯登榜;杨峰;侯晓彤

    1968年,Kantroeitz等[1]首次报道成功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救治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患者,此后不断有报道IABP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raction,AMI)合并CS、重度二尖瓣反流、室间隔穿孔等辅助治疗,但其临床有效性仍然存在质疑[2].欧美国家新的相关指南仅推荐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使用.针对高危患者出现CS时才使用IABP辅助效果的不确定性,有学者提出预防性使用IABP理念.本文将就心脏外科高危患者使用IABP的临床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作如下综述.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的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死亡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盛瑾;刘文娴;曹佳宁

    目的: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院内死亡及生存的比较,分析影响IABP辅助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录本院心内科2005年7月至2013年7月间,发病在72h之内并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72例,其中发生院内死亡患者81例.比较死亡与存活患者入院一般情况、介入治疗情况及IABP辅助情况等临床特点,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院内生存组相比,院内死亡组年龄较高,女性患者多,Killip Ⅲ ~ Ⅳ级患者多;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较长,入院时心率较快,血压较低,血肌酐较高,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比例更高,犯罪血管为左主干及多支血管病者较多.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年龄>65岁)(OR=2.224,95% CI:1.106 ~4.475,P=0.025)、发病至入院时间长(OR=1.021,95% CI:1.005 ~1.038,P=0.012)、心功能Killip分级Ⅲ ~ Ⅳ(OR=11.167,95% CI:3.895~32.019,P<0.001)、中度以上肾功能不全(OR=2.497,95% CI:1.325~4.705,P<0.01)及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OR=1.060,95% CI:1.035~1.086,P<0.01)为导致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ABP辅助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体征,为下一步治疗提供机会;但对于高危患者,包括老年、就诊时间延迟、心功能差及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IABP辅助收效甚微,院内病死率高.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使用时机的选择及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肖雅琼;张菁;肖诗亮

    目的:比较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不同时段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患者的预后,寻找IABP的佳使用时机,以改善患者预后.方法:总结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间,行CABG或CABG合并瓣膜手术且围术期使用IABP的65例病例,根据IABP置入时间的不同分为术前置入组、术中置入组和术后置入组,总结比较三组患者术前的临床资料,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65例病例,根据置入时间的不同分为术前置入组8例,术中置入组38例,术后置入组19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术前置入组LVEF值低,术中置入组和术后置入组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置入组的CPB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显著高于术后置入组.三组间搭桥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IABP使用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及ICU滞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院内病死率及随访病死率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置入组除1例患者因股动脉缺血死亡,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术后置入组的再插管率显著高于术中置入组及术前置入组(P =0.008).结论:高危冠心病患者术前开始使用IABP,相比较于术中和术后出现低心排时紧急置入,可以达到与其他两组患者相似的近期手术效果.下肢缺血仍然是IABP相关的重要并发症.高危冠心病患者术前使用IABP的优势还需要更多数据的支持.

611 条记录 3/31 页 « 12345678...303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