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清华;张光武;栗剑;刘家帮;吴四军;张昆;姚洪春;阚金富;李冬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243例,其中半髋关节置换术137例,全髋关节置换术106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半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术后负重时间均优于全髋关节置换组( P ﹤0.05),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全髋关节置换组Harris评分优良率(88.7%)高于半髋关节置换组(77.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或半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对于可耐受手术、预期寿命长的病人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可能会得到更有利的功能恢复;对于身体条件差、预期寿命短的患者可使用半髋关节置换术。

  •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

    作者:于素丽;张智勇;张立涛

    目的 比较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在唐山市第二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共9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将其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腰硬联合麻醉组与全身麻醉组,每组32例.分别观察三组患者麻药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临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结果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腰硬联合麻醉组的麻药起效时间[(5.25±2.98)min、(5.73±3.43)min]、麻醉阻滞时间[(8.07±3.07)min、(8.32±3.71)min]均少于全身麻醉组[(10.42±2.73)min、(13.22±2.47)min];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腰硬联合麻醉组VAS评分[(3.21±0.13)分、(4.33±0.15)分]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5.32±0.32)分],Ramsay评分分数评分[(4.98±0.64)分、(4.52±0.87)分]显著高于全身麻醉组[(2.22±0.16)分],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38%、6.25%)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2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全身麻醉相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能够缩短麻药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时间,减少患者疼痛感,改善镇静度,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

  • 螺旋臼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

    作者:吴昊;陈崇阳;姚勇

    目的 总结螺旋臼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手术经验,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17例(22髋)DDH患者行zweymuller螺旋臼全髋关节假体置换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患髋无痛,活动度无明显受限,随访(26.0±5.3)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37.46±7.12)分恢复到(88.31±7.23)分,下肢平均延长(4.52±1.07)cm.结论 THR是治疗DDH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手术难度较大,需处理好髋臼骨缺损,选好假体,谨慎操作.

  • 临床路径表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

    作者:王巍

    目的 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12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及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采用设计好的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教育知晓率、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教育路径表实施健康教育的计划是切实、可行、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居家护理在微创OCM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应用的效果

    作者:周敏;李昕华;丁丽;翁晓蓓;徐志宏

    目的 探讨居家护理在微创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康复中的护理效果,以期为患者提供全面无缝隙的护理.方法 将79例经微创前外侧入路THA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出院后实施居家护理,包括健康教育、电话随访和上门访视等护理措施.对照组在出院时给予常规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Harris髋关节评分、功能独立性(FI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情况.结果 出院时,两组患者Harris、FIM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后两组Harris、FIM和ADL评分均高于出院时,但观察组3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 实施居家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日程生活能力、髋关节功能的整体恢复和髋关节功能独立性,改善其生活质量,达到全面康复的目的.

  • 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自我效能测量工具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剑书;许燕玲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是我国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一项用于治疗严重髋关节疾患的手术,它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加强肢体的功能状态,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THA主要用于治疗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及股骨颈骨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THA在欧美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应用,每年施行THA的病例数都在大幅度、稳定增长中[1-2]。目前国内每年施行THA的例数也在逐年增加,但没有具体数目报道。研究表明,辅以积极有效的康复训练, THA可有效缓解患者患侧髋关节疼痛并改善其功能,增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提升生活质量[3],而自我效能是影响患者康复训练的一个重要因素。自我效能是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4]在1977年提出的概念,指人们对自身完成既定行为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组织与执行能力的信念或判断。自我效能感包括效能期望和结果期望两部分,前者是指个体所感知到的执行特定行为的能力,后者是指对某一特定行为能够产生相应结果的信念。目前,自我效能已成为患者疾病应对能力、康复训练和生活质量的一个强预测指标[5]。自我效能有量、强度、预测度3个维度,对自我效能的全面测评也应该涵盖这3个方面[6],现对国内外THA患者自我效能测量工具研究现状及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其发展趋势,希望能为临床THA患者自我效能测量研究提供借鉴。

  • 47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超早期下床活动的康复护理

    作者:赵志芳;杨郁文;毛小培;洪艺;李秀燕;葛玉凤

    目的 探讨超早期下床活动的康复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对47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以下护理措施:传输超早期下床活动理念、术前充分准备(术前系统评估及康复训练)、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监测生命体征、规范化功能锻炼、术后充分镇痛、尽早撤除各种管道、扶助下床活动.结果 47例患者无1例出现深静脉栓塞、脱位、假体周围骨折、感染、死亡等并发症,均于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平均住院时间19 d,其术前、术后14 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分别为54.26分、62.55分、73.58分、91.17分和93.35分.结论 超早期下床活动的康复护理能促进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 侧卧位直接前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早期疗效分析

    作者:孙保飞;张敬东;王丹妮;何勇;王宁;韩文锋

    目的 分析比较侧卧位直接前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HA)的125例患者,根据其手术入路方式分为DAA组和PLA组.对所有患者随访5~11个月,平均7.2个月.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DA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下地行走时间明显早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系统,两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A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假体脱位,DAA组无髋关节脱位发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卧位直接前侧入路较后外侧入路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在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行走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该手术入路安全可靠,对促进患者的术后快速康复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 侧卧位直接前侧入路与仰卧位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临床疗效的比较

    作者:王宁;何勇;孙保飞;韩文锋

    目的 比较侧卧位直接前侧入路(DAA)与仰卧位DAA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55例(60髋)患者.28例(30髋)患者采用侧卧位DAA,作为侧卧位组;27例(30髋)患者采用仰卧位DAA,作为仰卧位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下降程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1、2、3个月的Harris评分.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下降程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1、2、3个月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卧位DAA与仰卧位DAA术后的早期临床疗效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但侧卧位DAA具有早期学习曲线短、手术时间短、无需专业的骨科手术床等优势.

  • COX-2抑制剂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异位骨化的临床应用筛选

    作者:牛俊克;苗战杰;武海兵;何青青

    目的:筛选安全有效的COX-2抑制剂用于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异位骨化.方法:选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47例,依据实际应用预防异位骨化的药物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患者(14例)给予吲哚美辛75mg/d;B组患者(16例)给予美洛昔康75mg/d;C组患者(17例)给予塞来昔布200mg/d.3组患者均连续服药6周.结果:°A组、B组和C组患者的异位骨化发生率分别为14.3%、12.5%和11.8%,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A组、B组和C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78.6%、81.3%和82.4%,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A组、B组和C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5.7%、18.8%和17.6%,A组患者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B组和C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美洛昔康和塞来昔布用于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异位骨化安全有效.

  •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84例临床分析

    作者:苟勋祥

    目的:探讨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至12月收治的84例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多枚螺纹钉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功能、疼痛、畸形等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疗效较好,能够显著挽救患者的髋关节功能.

  • 心理干预结合功能锻炼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情绪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王培丽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结合功能锻炼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情绪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14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情绪、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1个月、3个月后观察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Barthel评分随干预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结合功能锻炼应用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综合康复治疗

    作者:赵亮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7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结果:患者的患髋关节各项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疼痛及肿胀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度和步行距离明显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尤其是日常生活活动(上下楼,穿脱衣物,坐位等)明显改善,而且患者主观上对患肢功能恢复情况满意度良好,评定结果优良率为92%,治疗效果满意。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有效的减轻了患肢疼痛和肿胀,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对关节活动度,步行距离以及日常生活活动都有明显改善。

  • 康复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护理效果

    作者:王亚娟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应用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对照组术后给予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护理,记录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和髋关节功能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髋关节表面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银龙;崔玉凤

    目的 对髋关节表面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与比较,为患者确定手术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该科室127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其中,69例患者采用髋关节表面置换,设为观察组;58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设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少,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全关节置换相比,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术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愈合良好.但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刘冰;王英振;夏长所

    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关节置换术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尽管其发生率非常低(全膝关节术后感染的概率为0.6%~1.6%,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在0.7%~2.4%[1]),但它严重地影响关节功能、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往往需要接受再次手术和长期的抗生素治疗,严重时需行关节融合术甚至截肢[2],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生理及心理负担和社会经济负担.

  •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廖一霄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由于老年人的特殊解剖原因导致骨折后侧支循环差,容易发生骨折部位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人工髋关节置换是当前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方法,可分为全髋关节置换(THA)和股骨头置换.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全髋关节置换术已经成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们对8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阿仑膦酸钠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周围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童培建;钱晶晶;鲍航行

    目的 探讨阿仑膦酸钠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全髋置换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阿仑膦酸钠组与对照组,阿仑膦酸钠组术后除常规治疗外尚服用阿仑膦酸钠,对照组仅常规治疗.2组患者均应用骨密度测量仪(DEXA)分别于术后第6天、3、6个月测定髋臼各个分区的骨密度.结果 获得完整随访病例共58例,术后3、6个月各区骨密度均呈持续下降趋势,和对照组相比,术后3个月阿仑膦酸钠组髋臼假体周围骨量(Ⅲ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测量区骨密度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6个月阿仑膦酸钠组髋臼假体周围骨量(Ⅲ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测量区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仑膦酸钠能有效防止髋臼假体周围骨量减少.

  • 髋臼骨折晚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作者:王华锋;王静成;颜连启;张圣飞;戴善和;施晓明;顾加祥;冯新民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后出现并发症而行晚期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治疗的方法 和疗效.方法 对13例骸臼骨折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行THR,其中4例曾行非手术治疗,9例曾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髋关节功能均得到改善,术前Harris评分36~54分,平均(45.9±6.0)分,术后提高至79~92分,平均(85.8±3.5)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髋臼骨折后行晚期THR手术难度较大,适当处理异位骨化组织和内固定物,重建髋臼骨缺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疗效分析

    作者:顾海伦;杨军;王欢;段景柱

    目的 探讨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13例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继而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结果 13例全部得到随访.其中优9例,良3例,可1例.术后X线片显示无假体松动,植骨与髋臼骨性愈合平均5.4个月.结论 髋臼骨折手术复位不良是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的主要因素,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929 条记录 3/47 页 « 12345678...464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