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病灶清除颗粒骨植骨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周围骨溶解

    作者:杨静;孔德宝;康鹏德;沈彬;周宗科;裴福兴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髋臼周围骨溶解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4例(24髋)THA术后髋臼周围骨溶解行骨溶解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颗粒骨植骨、更换高交联聚乙烯内衬和股骨头假体.14例(14髋)髋臼杯稳定保留金属臼杯;2例(2髋)髋臼杯稳定卡环损坏,被迫取出稳定臼杯,行非骨水泥型髋臼杯翻修术;8例(8髋)髋臼杯松动行髋臼翻修术.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通过X线片观察假体是否松动和移植骨愈合情况.结果 23例获得随访,1例失访,平均随访16个月(10~45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58±23)分(17~86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92±12)分(8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感染、脱位、静脉血栓形成等.X线片显示髋臼假体无松动和异位骨化,可见移植骨-宿主骨交界处有连续性骨小梁通过.结论 保留髋臼杯积极进行骨溶解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颗粒骨植骨,更换聚乙烯内衬和股骨头假体可阻断骨溶解的进展;髋臼翻修,同种异体颗粒骨植骨,短期随访示移植骨愈合、髋臼杯稳定,临床效果满意.

  • 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全髋关节置换的假体类型选择

    作者:李祖涛;王利;哈巴西·卡肯;徐阔;陆林松;袁宏

    目的 比较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应用生物型或骨水泥型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的安全性及疗效差异.方法 笔者自2007-06-2010-06采用THA治疗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213例(>60岁),分别应用骨水泥型假体(骨水泥型组)和生物型假体(生物型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髋部疼痛发生率、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4年的Harris评分、假体松动率及再手术率的差异.结果 213例中176例(骨水泥组47例,生物型组129例)获得平均64(48~84)个月随访.骨水泥组手术时间较生物型组长,术后下地负重时间早于生物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组术后末次随访松动率及髋部疼痛的发生率高于生物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再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骨水泥组与生物型组分别观察到2例和1例假体松动,因患者症状较轻,未进行二次手术.2组松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型与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均有较好的中长期疗效,骨水泥型假体可以缩短患者下地时间,但手术时间稍长、后期髋部疼痛及假体松动发生率均高于生物型.

  • 骨小梁金属髋臼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近期疗效

    作者:董汉青;徐耀增;耿得春;朱锋;李荣群;周军;张伟;王熠军

    目的 探讨应用骨小梁金属髋臼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自2013-01-2015-01采用骨小梁金属髋臼杯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治疗24例(26髋)髋关节疾患.采用Kawamura影像学评价标准观察骨长入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平均16(6~28)个月随访,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为(46.6±10.2)分,末次随访时评分为(88.3±6.3)分,手术前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表现:2例术后发现透亮带,所有患者髋臼假体固定稳定,未出现明显假体移位、假体周围骨溶解征象.其中21髋发现在假体与界面之间有明显骨长入征象.并发症:4例术中出现股骨距裂缝骨折.结论 采用骨小梁金属髋臼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骨长入明显,近期疗效满意.

  • DAA入路短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短期疗效随访结果

    作者:骆园;蒋忠;唐伟华;沈伟中

    目的 探讨采用直接前方入路(DAA)行Metha短柄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技巧及适应证选择,报道中短期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06-2014-03采用DAA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的35例(37髋)髋关节疾患,分别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直腿抬高时间、VAS评分、Harris评分及影像学方面进行评估.结果 本组获18 ~49(35.23±9.43)个月随访,手术时间80~110(93.60±8.92)min,术中出血量220~380 (272.45±15.40) ml.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均获明显改善,VAS评分由术前4~8 (5.65±1.26)分改善为术后1个月1~3 (2.65±0.26)分.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35 ~60(46.25±10.24)分改善为末次随访87~96 (92.02±3.18)分.无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假体松动、假体周围感染和深静脉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无一例需行翻修术.结论 DAA为肌肉神经间隙入路,软组织损伤小、术后康复快,是一种可靠微创入路;Metha短柄的设计可以保留宿主骨量,适合微创置入,具有较好的力学传导性能;DAA入路行Metha短柄全髋关节置换可取得满意的中短期疗效.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作者:李耀锋;尤元璋;郭氧;施建胜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hip,DDH)髋臼假体的选择和手术方法.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24例26个髋;年龄41~68岁,平均52岁.按照Perner分型,其中Ⅰ度10髋应用普通髋臼假体置换,Ⅱ度9髋选用螺旋臼假体,Ⅲ度5髋及Ⅳ度2髋选用小号髋臼假体,真臼部位安置髋臼假体,均为生物型固定,无结构性植骨.结果随访0.5~3.5年,假体与骨床结合牢固,患髋关节疼痛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正常,Harris评分平均86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针对髋臼病变程度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类型髋臼假体置换,配合术中的正确操作能简化手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 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

    作者:王晓凯;王可良;张志成;周猛;胡力丰

    目的 系统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半髋关节置换术(HA)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DFNF)的疗效.方法 应用Review Manager 5.1.4.0统计分析软件对采用THA与HA治疗老年移位型DFNF的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共1 059例DFNF.THA与HA比较,术后4年内THA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高于HA(P=0.03);术后5年内翻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术后脱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但在术后5年时THA会增加脱位风险;术后4年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结论 THA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与HA比较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减少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从临床疗效方面来看,若患者没有禁忌证,可以优先考虑THA.

  • 依据Paprosky分型股骨侧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处理策略

    作者:张星火;沈惠良;张亚奎;于振山;刘亮;朱旭;桂琦;王嘉龙

    目的 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探讨股骨侧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0-01-2014-12诊治的24例股骨侧假体无菌性松动,记录手术前后VAS评分、Harris评分.影像学指标包括假体松动表现、Paprosky分型、假体内翻角、Barrack分级、植骨方式、内固定位置、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平均15.3(13~68)个月随访.术前VAS评分平均为8.9(7.2~10)分,末次随访VAS评分4.3(2~10)分,与术前有较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61,P=0.027).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2.5(12~54)分,末次随访时为60.8(36~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13,P=0.032).所有患者初次置换为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22例透亮线位于骨水泥-骨界面间.翻修手术采用生物型翻修假体,骨水泥残留1例.术前Paprosky分型,Ⅰ型4例(16.7%),Ⅱ型6例(25%),ⅢA型8例(33.3%),ⅢB型4例(16.7%),无Ⅳ型.术中根据不同分型应用结构性植骨及打压植骨,术后骨长入良好.结论 股骨侧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处理原则需要对患者骨质缺损、初次置换方式及质量等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其处理以翻修手术为主,需根据不同骨缺损类型选择植骨方式及翻修方法.

  •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并脱位

    作者:仝允辉;海洋;陈洪干;李红军

    髋臼骨折是髋关节的一种严重损伤,无论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都有少数患者因继发骨关节炎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原因需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1].笔者自2005年5月~2008年6月,对10例陈旧性髋臼骨折并脱位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手术操作技术及并发症的预防.

  • 螺旋臼骨水泥柄组合在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袁涛;翁文杰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骨折患者逐渐增多,针对其常常合并有骨质疏松症.结合人工关节固定材料的特点,笔者自2004年1月~2006年6月,螺旋臼骨水泥柄组合对33例(35髋)70岁以上高龄髋部疾患实施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取得肯定疗效.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预防

    作者:齐加新;孙占胜;张大学;李英华;黄俊荣;张蕾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诊断治疗不及时,可以造成肢体残废,甚至继发致命性的肺栓塞(PE),因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DVT的发生意义重大.目前一般认为DVT的形成主要在围手术期,而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其发生率.笔者对2005年4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7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综合预防,临床效果满意.

  • 早期股骨头坏死的(FicatⅠ、Ⅱ期,塌陷前)治疗

    作者:康鹏德;裴福兴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进行性破坏性疾病,病情进展常导致股骨头软骨下骨和关节面软骨的塌陷、继发骨关节炎.该病多发生于青壮年,平均发病年龄38岁.如果不采取积极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终都需要行全髋关节置换.而研究显示股骨头坏死行人工关节置换后其效果较因其他疾病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效果要差[1].

  •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黄西领

    目的:探究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给予观察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采用Harris评分对2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并比较分析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0.05),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其髋关节功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传军;李凤珍

    目的:将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方法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方法分别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采用,观察并对比2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5月-2017年7月本院纳入并开展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用作此文数据分析和研究的资料,凭借手术方法不同开展分组,每组纳入患者有3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方法实行于对照组,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方法实行于观察组,记录并统计2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髋关节相关功能优良总计率、术后并发症总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125.6±16.0)分钟,对比对照组患者(108.0±15.2)分钟,P<0.05,显现统计学数值间参比和研究意义,而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对比对照组患者,P>0.05,未显现统计学数值间参比和研究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髋关节相关功能优良总计率76.67%,对比对照组患者50.00%,P<0.05,显现统计学数值间参比和研究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计率16.67%,对比对照组患者40.00%,P<0.05,显现统计学数值间参比和研究意义.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方法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方法展示出更优的效果.

  • 全髋关节置换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

    作者:陈润彬;陈兴恺;吴廷换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并作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半髋关节置换术),各38例,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一般指标(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髋关节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好于半髋关节置换术,但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长,患者出血量大,临床选择术式时应根据患者要求合理选择.

  • 应用远端锥形组配柄TFMT与广泛微孔涂层柱形柄CNCC行全髋股骨侧翻修的回顾性比较研究

    作者:杨峰;李强;韩秀英;马东升;杨立春;崔斌;隋福革

    目的:评估TFMT在股骨翻修方面是否比CNCC更具有优势,为翻修术的假体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诊断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患者根据翻修假体选择不同,分为远端锥形组配柄组(TFMT组)和广泛微孔涂层柱形柄组(CNCC组)。按照纳入标准,其中TFMT组:20例(20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45~72岁(61.32±8.19);CNCC组:16例(16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45~71岁(63.53±6.32)。2组小随访时间1年,平均1~4年。2组病人术前诊断都是假体无菌性松动。股骨侧骨缺损按Paprosky标准分类,TFMT组:Ⅱ型缺损者6髋,Ⅲa型缺损者7髋,Ⅲb缺损者7髋;CNCC组:Ⅱ型缺损者5髋,Ⅲa型缺损者7髋,Ⅲb缺损者4髋。对2类假体的全髋关节股骨侧翻修术后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 TFMT组均高于CNCC组。 WOMAC骨性骨节炎指数评分, TFMT组86分, CNCC组78分(p =0.04)。牛津髋关节评分TFMT组77分,CNCC组69分(p =0.008),病人满意度调查评分TFMT组90分, CNCC组81分(p =0.04).SF~12评分TFMT组42分,CNCC组40分(p =0.24)。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活动评分(UCLA activ-ity score)TFMT组5.1分,CNCC组4.6分(p =0.11).术中骨折在TFMT组发生3例,CNCC组发生1例,术后稳定性2组之间没有不同。在骨缺损修复率方面,Ⅲ型缺损TFMT组明显比CNCC组高,TFMT组骨缺损修复85%以上者12例,CNCC组只有6例,Ⅱ型缺损修复率2组没有差异。结论:我们的短期至中期的数据表明,TFMT在股骨翻修方面能够比CNCC更好地实现股骨翻修的3个目标,即(1)有效的改善生活质量;(2)避免并发症;(3)保存或恢复股骨的骨量。

  •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33例效果分析

    作者:王西伦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 TO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33例,随机分为常规组13例,观察组20例。常规组行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症状改善、Harris评分、并发症比例、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疗效显著,应该推广。

  • 平卧位小切口外侧入路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谭启腾;覃锦耀;张维东;刘绍燕;罗仁胜;朱腾健

    目的:总结平卧位直接外侧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THR)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平卧位直接外侧入路行人工髋关节髋置换术40例,45髋,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70岁。结果:手术切口平均约9.5cm,术中出血量平均250 ml,手术时间平均80分钟,术后24小时引流量平均200 ml。术后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均较常规入路显著改善。术后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术后3天患者渐下地行功能练习,Harris评分平均98分。随访6~48个月,平均36个月,手术切口均获1期愈合,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持续的跛行和Trendelenburg 征阳性。无感染、脱位或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平卧位小切口外侧切口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入路创伤小,暴露良好,术中假体安置更精确,手术操作更方便,麻醉安全,术后并发症少,患肢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脊炎髋关节强直

    作者:汪群;隋福革;李恒;郭明锋;王强;王东军;王丽萍;韩秀英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1例(32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畸形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了10个月~6年的随访。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患者髋关节术前活动度为0°,术后总的活动度平均为143.2°,其中平均屈髋90.8°;髋关节屈曲畸形程度,术前平均32.3°,术后平均4.7°;Harris评分,术前平均16.8分,术后平均92.6分。术后患者髋痛消失,步态基本恢复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增加髋关节活动度,矫正髋关节畸形,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强直的有效方法。

  • 全髋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高度屈曲强直畸形的临床分析

    作者:齐晓军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方法以及疗效。方法:2010年1月以来,在我院骨科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屈曲畸形患者40例,主要的手术方式采用髋关节Watson-Jones外侧切口,生物型假体25例(22髋),骨水泥型假体15例(7髋)。采用Harris评分对术前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40例患者术后随访5~6年,双侧髋关节的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22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5分。髋关节屈曲畸形矫正。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高度屈曲强直畸形一种有效的方法。

  • 探讨髋关节强直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和疗效

    作者:郭光瑛

    目的:探讨髋关节强直性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中期、远期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41髋)髋关节强直患者进行实验,其中采用混合型假体治疗19髋、行全生物型假体22髋,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使用影像学检查评估该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前、术后1天(9.0±0.4)、4天(5.2±1.7)、7天(3.3±2.0)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82.6±5.6分,显著高于术前32.7±8.3分,(t=31.912,P<0.05);手术前后的髋关节总活动度分别为(50.3±17.4)°,(177.6±21.4)°,t=29.553,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强直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能够改善髋关节活动度、提高Harris评分,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929 条记录 5/47 页 « 12345678...464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