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郑文郁;张现峰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治疗组22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和溶栓、抗凝、祛聚等方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拟方散瘀消肿汤治疗.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观察

    作者:李富昌;杨梅云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1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溶栓、抗凝、祛聚方法同时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成药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5%葡萄糖250ml内静滴.两组均治疗14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2%和88.06%,表明两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均有促进恢复的作用,但加用中成药疏血通注射液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能更好的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恢复,有效提高患者病后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

  • 补阳还五汤加味防治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志豪;肖学峰;贾琼

    目的 探讨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味防治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thrombosis,DVT)的疗效优劣及安全性.方法 筛选6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口服补阳还五汤加味汤,2次/d;对照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000IU,1次/d.术后第1、7、14天观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及下肢深静脉血管彩超变化及术后48 h伤口引流量测定.结果 ①DVT发生率比较:用药后第7天治疗组DVT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1周后两组发生率基本相当,治疗结束后治疗组DVT发生率为6.66%(2/30),对照组为10.0%(3/30),两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D-dimer变化比较:两组用药后第1天和第14天D-dimer[治疗组分别为(0.782±0.472) mg/1、(0.320±0.102) mg/1;对照组分别为(0.720±0.421) mg/1、(0.417±0.217) mg/1]与同组治疗前[治疗组为(0.548±0.245) mg/L;对照组为(0.560±0.195) mg/1]比较,用药后第1天D-dimer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用药后第14天D-dimer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味在骨科大手术后初期疗效稍差于低分子肝素钠,但整体疗效及安全性优于对照组.

  • 侯玉芬教授分期外治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经验

    作者:刘政;刘明;程志新

    侯玉芬教授是第四、五批全国名老中医,擅长可贵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治,临证注重内治和外治结合,整体辨证和局部辨证结合,并且运用外治法有独特的经验.本文总结侯玉芬教授外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经验,即重视疾病的特殊性,强调分期外治:急性期,适宜药物外敷疗法,药用复方消肿散、红花散;迁延期,适宜药物溻渍疗法,药用活血消肿散;后遗症期,局部辨证为主,灵活择用药物溻渍、掺药掺布于病变处、中药油膏纱布或软膏外敷等.

  • 利伐沙班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作者:黎海妮

    目的:研究利伐沙班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 T )形成的临床应用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科术后患者80例进行本次研究,按照入院先后划分为研究组(利伐沙班治疗组)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各40例。术后观察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引流量和DV T发生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组在术后DV T发生率和术后48h引流量方面的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且术前术后未出现凝血指标异常变化。结论利伐沙班用于预防骨科术后DV T形成,可取得较低分子肝素更为满意的临床效果,且无大出血发生,安全有效,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5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作者:张晓丽;李晓亮;郑学军;WU Xiao-hong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从2006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5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住院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采用健脾活血利湿为主治疗,西医应用降纤酶降低纤维蛋白原、改善血黏度,并配合循序治疗仪、弹力袜等治疗.结果 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53例患者中,临床痊愈9例,显效21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98.11%.结论 绝大多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均达到防止血液倒流、减低静脉高压、减轻静脉瓣膜损伤、增加静脉血管弹性、防止血栓蔓延、促使侧支形成的满意疗效,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迁延期的降纤治疗

    作者:张晓丽;李晓亮;郑学军;赵学义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迁延期的降纤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09年7月收治的116例迁延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在常规抗凝疗法和中医药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降纤酶降纤治疗.结果 116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41%;未愈3例,占2.59%,其中2例发生肺栓塞.结论 绝大多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可以经降纤为主的非手术治疗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 萆薢消肿丸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浆D-二聚体影响的研究

    作者:滕林;郭伟光;回雪颖

    目的 观察萆薢消肿丸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浆D-二聚体、肢体周径差及综合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予以低分子肝素钠及萆薢消肿丸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两组均3周为1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血浆D-二聚体变化、肢体周径差变化,评价综合疗效.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患者外周血血浆D-二聚体、肢体周径差变化及综合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萆薢消肿丸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确切.

  • 下肢骨折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

    作者:杨济

    自1996至2000年,临床中发现,骨折及下肢手术后病人出现患肢弥漫性肿胀、肢体疼痛,皮温、皮色改变,伴随发热,临床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报告如下.

  •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预防

    作者:高峰;吴蔚;王彬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可以被视为肺栓塞(pulmonary tmbolism,PE)的标志,PE是DVT的常见、主要并发症.2002年1月-2004年5月治疗8例骨科手术后发生PE的患者.结合文献报道,对骨科术后DVT及PE的发生及预防方法做一探讨.

  • 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作者:潘文军;余铁英

    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是我科于1999年5月作为科研课题,至2002年5月收治有手术指征25例,在临床护理中,我们在术后加强注意血肿形成、脑脊液漏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合理指导功能锻炼,使术后未发生并发症出院.半年复查全组患者下腰痛、下肢腿痛、麻木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优良率达100%,对其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对策讨论如下.

  • 3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

    作者:常建美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非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我院血管外科收住予保守治疗的36例患者,急性期患者给予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钠、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注射液及华法林:慢性期给予低分子肝素钠、丹参注射液及华法林,全部患者抬高患肢30°左右,使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并从各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出院患者8例治愈,28例好转.结论 为了使疾病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护理上应重视患肢的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期间要加强观察,并做好并发症的护理.

  • 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

    作者:楚平

    老年脑卒中患者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由于下肢深静脉缺少静脉瓣,血栓很容易脱落引起肺栓塞,使患者病情突然加重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尤其是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一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者肺栓塞,治疗更加困难,因此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尤其重要.本文对2007年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100例,进行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现总结如下.

  • 复方血栓通结合康复训练预防脑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作者:梁天佳;周开斌;廖明珍

    目的 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预防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将应用Wells评分筛选的215例中、高危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08)和对照组(n=107),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并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2组患者3个月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在入组时和服药3个月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上述各项血流变指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各项血流变指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各项血流变指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FIB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FI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有3例(2.78%)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中有4例(3.74%)下肢深静脉血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例出现脑出血(1.87%),3例出现消化道溃疡出血(2.80%).结论 复方血栓通胶囊降低血液黏稠度、FIB 作用强于阿司匹林,与阿司匹林一样有相似的预防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但出血事件发生的危险度较低.

  • 疏血通注射液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1例

    作者:王云清;李艳红;王爱国;李学峰;霍艳蕊

    目的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deep venousthombosis,DVT)是骨科严重并发症.方法 我们以2006年11月至2009年10月我院收治的新鲜四肢及骨盆骨折患者100例为对象,应用疏血通注射液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获得满意疗效.结果 出现深静脉血栓比较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均未见出血症状.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用于预防骨科患者DvT的发生具有特异性的意义,并且安全可靠.

  • 下瘀血汤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作者:王菊凤;许文捷;袁岚

    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是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过急性发作后,进入慢性期所具有的一组综合征.主要包括肢体肿胀、浅静脉曲张、足靴区色素沉着和溃疡形成[1].我院用下瘀血汤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1996~1999年门诊和住院病人40例,全部符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临床表现为下肢张力性肿张,腓肠肌实验(+),下肢血管顺行造影示深静脉全程或部分充盈缺损或闭塞,主干完全再通.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6±3.2)岁.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5例

    作者:荆淑红;张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手术、分娩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是因静脉内的血液发生不正常的凝结,使患肢出现肿胀、疼痛、功能障碍,严重者并发肺栓塞,危及生命.我科自2002年9月-2003年6月共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45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分析

    作者:林鸿国;黄学阳;王建春;刘明;冷凯利;蔡炳勤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据统计,美国DVT年发病人数超过100万.并发肺栓塞死亡超过20万,80岁以上发病率为10.7%[1].我国近年DVT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吴氏[2]在2003-2005年连续调查外科、骨科等围手术期患者,发现大手术后DVT发病率在45%左右.DVT可引起下肢肿胀疼痛,如不能及时明确诊断及治疗,可导致肺栓塞或截肢,遗留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甚至危及生命.2005年9月-2007年9月,本院血管外科共收治DVT患者85例,均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及亚急性期炎症细胞和体温变化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

    作者:郑硕;杨宝钟;邢彤;曹刚;黄强;王吉亭;胡璇;李铁;曹建春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急性期及亚急性期患者炎症细胞、体温变化与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纳入130例DVT急性期及亚急性期患者,采集年龄、性别、体温、血常规、下肢静脉彩超、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辨证。分析炎症细胞与体温变化、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湿热下注证、血瘀湿阻证、气滞络阻证分别为37、64、29例。中性粒细胞升高在血瘀湿阻证为明显(P<0.05),与皮肤色红具有较密切的关联(OR=1.287,95%CI:9.412-21.247)。单核细胞升高在湿热下注证中为明显,与腓肠肌压痛(OR=7.364,95%CI:1.189-45.603)、皮温升高(OR=6.683,95%CI:1.791-24.938)、皮肤紧绷(OR=6.107,95%CI:1.423-26.203)、乏力(OR=3.302,95%CI:1.002-9.169)等有较密切关联。体温升高在湿热下注证为多见,以单核细胞升高为多见。结论 DVT常伴炎症细胞及体温升高,湿热下注证与体温升高、单核细胞升高关系密切,血瘀湿阻证与中性粒细胞升高关系密切。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分析

    作者:徐胜宏;张武容;朱志清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下肢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预防和治疗.方法:总结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病例经抬高患肢,应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合并硫酸镁湿敷治疗均治愈.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可防可治的.

2035 条记录 5/102 页 « 12345678...10110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