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AKT,p-ERK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马志恒;陈建新;蒋海存;董冬;张刚;郭剑

    目的 探讨P13K/AKT及ERK信号通路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AKT、p-ERK在胃癌、癌旁及胃组织正常黏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AKT及p-ERK在胃癌、癌旁及胃组织正常黏膜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三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blot结果显示,p-AKT及p-ERK蛋白表达与分化程度相关.结论 p-AKT、p-ERK在胃癌中均高表达,二者的表达均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相关,联合检测对胃癌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补阳还五汤对博莱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ERK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晗;王飞;杨昆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ERK1/2、p-ERK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44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强的松组,补阳还五汤高、中、低组,每组各24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一次性气管滴注博莱霉素复制肺纤维化大鼠模型,假手术组气管内滴注等量0.9%氯化钠溶液,于造模第2天起,各给药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于造模后第7、14、28天、分3批处死动物,采集肺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肺组织ERK1/2、p-ERK的表达.结果:①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ERK1/2、p-ERK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ERK1/2、p-ERK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明显(P<0.01,P<0.05);③与强的松组比较,补阳还五汤中剂量组在第14、28天,低剂量组在第28天时ERK1/2、p-ERK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有效抑制病肺组织ERK1/2、p-ERK表达上调,提示补阳还五汤能够较好的调控肺纤维化中的ERK通路,进而抑制其产生的促增殖作用.

  • 桂枝茯苓丸对低O2高CO2大鼠肺动脉血管重构的影响及机理

    作者:周向锋;王良兴;林全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丸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重构的影响及机理.方法:复制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后,右心导管法测肺动脉压;免疫组化法检测Ⅰ型胶原、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c-junmRNA;c-fosmRNA的表达.结果:桂枝茯苓丸干预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桂枝茯苓丸阻断ERK信号通路,可抑制肺动脉高压血管重构.

  • 大蒜素对KG-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作者:娄诤;魏庆庆;王大维;谷焕鹏

    大蒜素是大蒜中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菌、降血脂等多种药理作用.该研究通过凋亡相关指标的检测,来探讨大蒜素对KG-1细胞增殖抑制的分子生物学机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蒜素诱导KG-1细胞的凋亡率;采用RT-qPCR法检测大蒜素对KG-1细胞Bax,Bcl-2,survivin,ERK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大蒜素对KG-1细胞caspase 3,cleaved caspase 3,ERK1/2,p-ERK1/2,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大蒜素能够显著抑制KG-1细胞的增值活性,并且呈显著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大蒜素能够诱导KG-1细胞的凋亡,并且主要是晚期凋亡.RT-qPCR结果显示,大蒜素作用于KG-1细胞后,与凋亡相关的基因Bax的mRNA表达升高,Bcl-2,survivin,ERK基因的mRNA表达降低;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大蒜素作用于KG-1细胞后执行凋亡的蛋白caspase 3及其活性形式cleaved caspase 3升高,促生存的相关蛋白survivin,ERK1/2和其活性形式p-ERK1/2表达下降,其中p-ERK1/2的下调呈剂量依赖性.以上结果提示,大蒜素主要通过诱导KG-1细胞的晚期凋亡来抑制其增殖;凋亡的执行有cleaved caspase 3的参与;凋亡的诱导涉及到蛋白水平,ERK1/2,survivin表达的降低和p-ERK1/2剂量依赖性的减弱;mRNA水平涉及到Bax的升高,survivin,Bcl-2,ERK1/2的下调.

  • 顺铂对膀胱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作用及其相关性

    作者:刘言;谷文;印胡滨;苟欣;何卫阳

    目的:研究顺铂( DDP)能否激活人膀胱癌T24细胞自噬以及其中可能的机制,并且探索自噬和凋亡之间相关性。方法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顺铂(0、10、20和40μg/mL)对T24细胞的增殖作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自噬小体;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内LC3-Ⅱ、 P62蛋白和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 ERK1/2)和磷酸化ERK1/2蛋白的表达量。研究自噬对于DDP处理后T2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DDP可显著抑制 T24细胞的增殖( P <0.05),并呈浓度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 IC50)为(30.3±2.4)μg/mL。 DDP可以诱导T24细胞发生自噬,细胞自噬体数目明显增加;明显上调LC3-Ⅱ蛋白的表达( P<0.05),下调 P62蛋白的表达( P <0.05)。 DDP 能上调 ERK1/2的磷酸化( P <0.05);ERK1/2通路抑制剂U0126可以抑制DDP诱导的自噬,表现为LC3-Ⅱ蛋白表达明显下降( P<0.05)。自噬抑制剂渥曼青霉素( WTM )抑制自噬后明显加强 DDP 对 T24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促进作用( P<0.05);在DDP和WTM联合处理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多聚 ADP-核糖聚合酶1( PARP 1)裂解增强, cleaved-caspase-3增多( P<0.05)。结论自噬对 T24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抑制 DDP诱导的细胞凋亡,自噬活化的机制可能与ERK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关键词: 膀胱癌 顺铂 自噬 p-ERK
  • 乳腺浸润性癌中P-ERK与CXCL1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孟媛;许斌

    目的 分析人乳腺组织中P-ERK和CXCL14表达的变化,探讨P-ERK和CXCL14在乳腺癌中预后、鉴别诊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ERK和CXCL14,在乳腺正常上皮(15例)、导管原位癌(20例)、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60例)中阳性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ERK和CXCL14在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与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表达,检测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中CXCL14的表达与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分子分型的关系;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ERK、CXCL1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①乳腺正常组织、导管原位癌、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中P-ERK阳性率分别为20.0%、50.0%、53.3%,CXCL14阳性率分别为73.3%、30%、26.7%.②CXCL14在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与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意义.③CXCL14阳性率与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癌组织转移(P<0.05)相关,ER和PgR阳性表达不相关(P >0.05);P-ERK的阳性率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④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中CXCL14阳性率与分子分型不相关.⑤60例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P-ERK和CXCL14阳性表达呈负相关性(rs=-0.418,P<0.01).⑥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XCL14蛋白表达量(CXCL14:0.086±0.010)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XCL14蛋白表达量(CXCL14:1.35±0.028)(P <0.05).结论 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中CXCL14低表达,P-ERK高表达,P-ERK和CXCL14具有负相关性.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中调控P-ERK表达可以负性调控CXCL14的表达,同时检测P-ERK和CXCL14对于乳腺良性病变、恶性病变的鉴别以及对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诊断的治疗、预后评估有重要参考价值.

  • SASH1和p-ERK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秋红;杜桂清;邓桂霞;乔婷婷;聂艳绒

    目的 观察候选抑癌基因SASH1与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在胃腺癌中的表达、意义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52例胃腺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SASH1和p-ERK的表达.分析SASH1、p-ERK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SASH1与p-ERK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SASH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1),在胃低分化腺癌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胃高、中分化腺癌(P<0.01).SASH1阳性率在Ⅲ-Ⅳ期胃癌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及有远端转移患者分别显著低于Ⅰ-Ⅱ期患者、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及无远端转移患者(P<0.05,P<0.01;P<0.05).p-ERK1/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在胃低分化腺癌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胃高、中分化腺癌(P<0.01).p-ERK1/2阳性率在Ⅲ-Ⅳ期胃癌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及有远端转移患者分别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及无远端转移患者(P值分别为P<0.05;P<0.05;P<0.01).SASH1与p-ERK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SASH1蛋白可能通过调控ERK1/2信号通路抑制胃癌进展.

  • CD44单克隆抗体A3D8通过抑制ERK1/2上调Bim诱导HL-60细胞早期凋亡

    作者:常国强;王建;高伟;王若君;王立洪;金薇娜;蔺亚妮;李华文;庞天翔

    CD44单克隆抗体A3D8可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的增殖抑制,并诱导其早期凋亡.本研究探讨在此过程中ERK以及BCL-2家族成员的作用机制,为治疗白血病提供新方法和新的药物靶点.用MTT法检测A3D8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3D8对HL-60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BIM mRNA表达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A3D8处理后磷酸化ERK-1/2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A3D8能显著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效率呈现剂量和时间的量效关系,并可进一步诱导HL-60细胞的早期凋亡,而BCL-2家族成员Bim的表达水平也随时间和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磷酸化ERK-1/2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CD44单克隆抗体A3D8可通过降低磷酸化ERK-1/2的表达来调节Bim,从而诱导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和早期凋亡.

  • 探讨干预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细胞凋亡的时间窗

    作者:魏红涛;薛晓伟;刘冰;杨立沛;王俐

    目的 建立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模型,通过测定肝脏组织内的相关增殖凋亡蛋白的变化,探讨抑制其细胞凋亡的治疗时间窗,以指导临床治疗肝损伤.方法 将30只雄性KM种小鼠饲养于首都医科大学清洁级动物房,随机分为两组(随机数字法).对照组10只给予正常喂养,实验组20只,一次性给予50%乙醇(12 mL/kg)灌胃,分别在灌胃6h (m6h)和12 h(m12 h)两个时间点处死小鼠各10只.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变化.应用Western-blot的方法监测小鼠肝脏中蛋白T-ERK,P-ERK,PKC,P-PKC,caspase-3的含量变化.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进行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通过观察小鼠灌酒后的行为变化,结合形态学指标验证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模型复制成功,小鼠无死亡,实验组小鼠出现嗜睡、行动迟缓等醉酒状态.实验组经酒精灌胃6h所测指标较对照组没有统计学意义,而经酒精灌胃12 h,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内脂肪空泡形成,与对照组比较,P-ERK和P-PKC显著降低[(2.41±0.38), (0.97±0.25),F=4.82,P<0.05;(0.16±0.00),(0.08±0.01),F=29.63,P<0.05],caspase-3显著升高[(0.30±0.02),(0.11±0.01),F=34.38,P<0.05].结论 给予小鼠大剂量酒精灌胃后,凋亡主要集中在12 h出现,因此抑制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细胞凋亡的时间窗可能存在于6~12h之间.

  • 叶黄素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抑制及其机制

    作者:付蕾;陈晓哲;张慧娟;张源渊;王凌飞;徐少博;张玉杰;王明臣

    目的:研究叶黄素对结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叶黄素(20、40、80、160 mg/L)和空白对照组(0 mg/L)干预处理培养的HT29细胞24、48、72 h,采用SRB法检测其对该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Hoechst33342/PI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ERK(phosphorylation of ERK,p-ERK)、磷酸化p38(phosphorylation of p38,p-p38)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叶黄素能抑制HT29细胞增殖,且有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显示,叶黄素(80 mg/L)干预处理HT29细胞48 h后,G0/G1期细胞由58.67%增加至63.23%,且随药物浓度增加,G0/G1期细胞显著增加,当叶黄素浓度为160mg/L时,G0/G1期细胞增加至70.81%,表明叶黄素可将HT29细胞阻滞在G0/G1期;Hoechst33342/PI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叶黄素可诱导HT29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叶黄素可下调p-ERK、上调p-p38蛋白的表达,有浓度依赖性(P<0.01).结论:叶黄素可显著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下调p-ERK蛋白、上调p-p38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诱导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

  • 有关2型糖尿病相关炎症通路的研究

    作者:邢宏微;王海生

    目的:该文主要为了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巨噬细胞中是否有ERK及STAT3通路的磷酸化激活。方法收集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0名健康体检者的病例资料,提取两管肘静脉血。①离心收集上清液用ELISA法检验TNF-α及IL-6的分泌水平;②收集单核细胞,培养出巨噬细胞;③提取蛋白,Western blot 法检测 ERK、p-ERK、STAT3及p-STAT3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而言,病例组中炎性因子TNF-α及IL-6的分泌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巨噬细胞中普遍存在ERK及STAT3通路的磷酸化激活,但两种蛋白的总体表达水平却未见异常,半定量分析后发现,药物组中磷酸化蛋白/总蛋白的含量比值与对照组中两者比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K及STAT3两条通路均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

  • P-EGFR、P-ERK和NF-κB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王晓丽;谢淑敏;王月辉;刘伟;殷团芳;彭安全;任基浩

    目的 研究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EGFR)、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和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EGFR/ERK/NF-κB信号通路在中耳胆脂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Western blot(WB)免疫印迹法检测30例中耳胆脂瘤标本及15例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织中P-EGFR、P-ERK和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1)P-EGFR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或)细胞膜,在胆脂瘤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3%,明显高于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的20%(P<0.05);P-ERK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或)细胞核,在胆脂瘤组的阳性表达率为70%,明显高于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的20%(P<0.05);NF-κB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在胆脂瘤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0%,明显高于正常耳道皮肤组的13.3%(P<0.05).在30例中耳胆脂瘤组织中,P-EGFR、P-ERK和NF-κB两两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2)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中耳胆脂瘤组中P-EGFR、P-ERK和NF-κB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的表达量.结论 P-EGFR、P-ERK和NF-κB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表达增强,EGFR/ERK/NF-κB信号通路可能在中耳胆脂瘤组织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尼古丁对口腔癌前病变细胞中Prx1表达及MAPK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

    作者:王春晓;牛文雯;张敏;陈慧;汤晓飞

    目的 通过检测尼古丁对口腔癌前变细胞株DOK细胞中抗氧化蛋白Prx1表达及MAPK三种激酶JNK、ERK、p38的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探讨尼古丁对口腔癌前病变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口腔癌前病变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及新的生物靶点.方法 1μmol/L尼古丁长期处理口腔癌前病变细胞DOK 7天,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尼古丁组与对照组中Prx1 mRNA与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JNK、ERK、p38蛋白(p-JNK、p-ERK、p-p38)的表达情况.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1μmol/L尼古丁长期处理口腔癌前变细胞株DOK细胞7天后,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尼古丁组DOK细胞中Prx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1,P=0.044).p-p38(P=0.030)和p-JNK(P =0.017)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降低,p-ERK的蛋白表达增高(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rx1、JNK、ERK及p38可能在烟草相关口腔癌前病变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 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免疫表型和信号通路蛋白活化检测及意义

    作者:郑瑞;陈葆国;干灵红;章卫国

    目的 为了解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 AML - LSCs)免疫表型特点和信号转导通路活化状态,以探讨其生物学特征.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AML - LSCs)免疫表型、P-gp、PTEN、p- Akt、p - ERK的表达,以正常造血干细胞(HSCs)为对照.结果 正常HSCs主要免疫表型:CD34+、CD38-、CD123-、CD96- 、CD117+、CD44+、CD33-、CD13-.PTEN蛋白阳性率为72.09%,p- Akt及p- ERK蛋白均阴性,P-gp蛋白阴性.AML - LSCs主要免疫表型:CD123+、CD96+、CD117-、CD44+、CD13+、CD33+,与HSCs免疫表型差异主要为CD123+、CD96+、CD117 -、CD13+、CD33+.LSCs PTEN蛋白阳性率为25.58%,低于正常HSCs(x2=30.88,P<0.01),p- Akt阳性率为63.95%,p- ERK阳性率为70.93%,高于正常HSCs(x2 =24.43、30.87,P均<0.01).P- gp蛋白阳性率为67.44%.79例AML患者预后分析表明,高AML - LSCs的患者较低AML - LSCs患者复发率增高(x2=5.69,P<0.05);无病生存率(DFS)分析显示,高AML - LSCs的患者无病生存时间中位数14个月,较低AML - LSCs患者无病生存时间中位数28个月明显缩短(P<0.01).结论 LSCs免疫表型特征为CD34+、CD38 -、CD123+、CD96+、CD117-,P - gp高表达.AML - LSCs数量高的AML患者复发率高、无病生存时间短、预后差.MEK/ERK,PI3 K/PTEN/Akt信号通路被激活,可能与LSCs克隆性增殖和自我更新有关.

  • 喉鳞癌组织中p-ERK和Ki-67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秦志刚;张涛源

    目的:探讨P-ERK及Ki-67在喉鳞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化Elivison法检测65例喉鳞癌组织中p-ERK及Ki-67的表达.结果:p-ERK的阳性表达率为58.46%(38/65),其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及临床分型有关(P<0.05),与淋巴转移无关.Ki-67的阳性表达率为64.62%(42/65),其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淋巴转移有关(P<0.01),与临床分型无关.p-ERK与Ki-67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ERK与Ki-67在喉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提示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 p-ERK、p-CREB、c-fos在姜黄素抗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

    作者:李旭;曹红;连庆泉;李军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痛行为及背根神经节的p-ERK、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雄性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Con)、假手术组(Sham)、溶剂对照组(SC)、小、中、大剂量姜黄素组(Cur 30、Cur 100、Cur 300).姜黄素组行CCI术,每组每天分别腹腔注射姜黄素30mg/kg、100 mg·kg-1、300 mg·kg-1,持续14 d.各组于术前2 d和术后1、3、5、7、10、14 d测定机械痛阈(MWT)和热痛阈(TWL).在术后3、7、14 d处死大鼠(n=6),分别制备大鼠L4-5背根神经节的石蜡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背根神经节p-ERK、p-CREB、c-fos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Con组大鼠MWT和TWL呈进行性下降,在术后3d降至低(MWT为15.3±3 g,TWL为4.6±1.0 s),术侧背根神经节p-ERK、p-CREB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Cur组大鼠在术后MWT和TWL亦进行性下降,在术后3 d降至低(Cur 100组的MWT为22.6±4 g,TWL为5.6±1.1 s),与Con组相比,每组每个时间点的MWT、TWL均明显升高(P<0.01);术侧的背根神经节的p-ERK、p-CREB、c-f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下降,每组每个时间点表达均低于Con组(P<0.01).结论:姜黄素能减轻神经病理性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背根神经节的p-ERK、p-CREB、c-f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有关.

  • p-Bad112/136、p-Akt、p-Erk在乳腺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曾宪旭;关剑;韩艳春;宋敏;宋继谒

    目的:研究p-Bad112/136、p-Erk、p-Akt在乳腺癌癌变过程中,即乳腺正常组织、普通导管增生、轻中度不典型导管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导管原位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31例乳腺石蜡包埋组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乳腺组织中p-Bad112/136、p-Akt、p-Erk的表达情况.用χ2和t检验等方法分析四种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乳腺癌癌变过程中这四种蛋白表达阳性率呈递增趋势,其中四种蛋白在乳腺普通导管增生和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间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4、0.023、0.001、0.001);p-Bad112/136蛋白在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组与浸润性导管癌组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2,0.004).统计分析显示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这四种蛋白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但均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值分别为0.039、0.026、0.038、0.026).同时p-Erk、p-Akt蛋白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值分别为0.041、0.016).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四种蛋白含量在乳腺癌与癌旁乳腺组织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01,0.002,0.003).在乳腺癌组织中p-Bad112与p-Erk及p-Bad136与p-Akt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性(P值分别为0.034、0.020).结论:这四种蛋白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乳腺导管非典型增生向乳腺癌的转化潜能,并且提示MAPK/Erk及PI3-K/Akt传导路径在乳腺癌癌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乳腺癌 p-Bad p-ERK P-AKT
  • 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对乳腺癌信号传导通路中MEK-2和p-ERK病理形态的影响

    作者:孙慧;张静;战忠利;孙保存;郝希山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与细胞信号传导通路MAPK上游激酶MEK-2和下游激酶p-ERK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雌激素(雌二醇)与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三苯氧胺)诱导BCML-TA299小鼠原位移植乳腺癌组织.通过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β、MEK-2和p-ERK的表达.结果:雌二醇(E2)促进细胞增殖.核分裂多见,肿瘤有丰富的血管,第20天时肺组织中血管腔及心腔内可见大量瘤栓.E2可激活MEK-2,p-ERK明显上调,ERβ与其基因有协同作用;而三苯氧胺(TAM)抑制细胞增殖,癌细胞明显受到损伤,核碎裂、凋亡小体多见,可见多灶性变性坏死区.同时出现ERβ、MEK-2和p-ERK下调.亦有协同作用.三苯氧胺与环磷酰胺联合应用效应优于单药的应用(F=211.88,F=179.08,F=156.44;P<0.05).结论:ERβ与MAPK信号途径中上游激酶MEK-2和下游激酶p-ERK关系密切,并有协同作用,是乳腺癌发展中重要的调节信号.

  • β片层阻断肽H102对PAP小鼠脑内ER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作者:王冰艳;孙凤仙;林来祥;徐淑梅

    目的:研究β片层阻断肽H102对PAP双转基因小鼠脑内ERK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作用。方法将PAP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10只,设同背景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给药组每日鼻腔给予H102溶液(5.8 mg/kg)5μL,对照组、模型组每日鼻腔给予等体积H102空白辅料溶液。30 d后行Morris水迷宫测试。之后采用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技术观察小鼠脑组织内RAS、P-MEK及P-ERK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Morris水迷宫测试。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给药组较模型组显著提高(均P<0.05)。(2)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模型组脑内RAS、P-MEK及P-ERK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给药组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增高(均P<0.01)。结论β片层阻断肽H102可激活PAP双转基因小鼠脑内ERK信号转导通路,增加神经细胞PAS、P-MEK及P-ERK的含量,改善PAP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 遗传性癫痫大鼠小脑中p-CaMKⅡ、p-ERK和p-p38蛋白表达的异常变化

    作者:王千慧;李智;哈大吉;封瑞;高青华;胡慧媛;赵美眯;孙雪菲;郝丽英

    目的 研究遗传性癫痫大鼠(Tremor,TRM)与正常Wistar大鼠小脑中p-CaMKⅡ、p-ERK以及p-p38蛋白含量的变化,进一步阐明癫痫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PCR技术,鉴定基因突变鼠(TRM),确定癫痫阳性大鼠.以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模型,通过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测定TRM及Wistar大鼠小脑内p-CaMKⅡ、p-ERK以及p-p38的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正常大鼠相比,TRM大鼠小脑p-CaMKⅡ蛋白和p-p38蛋白表达量升高,而p-ERK蛋白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TRM大鼠小脑内p-CaMKⅡ和p-p38蛋白表达上调,表明CaMKⅡ与MAP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癫痫的发病机制.

50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