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蜣螂壳聚糖游离膜的制备工艺优选

    作者:谭承佳;辛超;易胜兰;马家骅;曾敏;杨明

    目的:优选蜣螂壳聚糖膜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力学性能、透湿性、溶胀性、耐酸性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溶剂(乙酸)、脱膜剂(氢氧化钠)、增塑剂(甘油)、壳聚糖质量分数及干燥条件等因素对壳聚糖成膜的影响.结果:优选的制备工艺为2%乙酸,2%壳聚糖,2%氢氧化钠,脱膜时间2h,5%甘油,成膜干燥温度40℃;制成的壳聚糖膜外观透明,厚薄均匀,透湿性小,具备一定的耐酸性,机械性能及综合性能良好.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为壳聚糖的药用包衣及工业化成膜提供参考.

  • 蜣螂中间体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优选及检测

    作者:谭承佳;马家骅;蒋巧梅;杨明

    目的:优选蜣螂提取物的DA201-C型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DA201-C型树脂的吸附性能和影响纯化工艺的pH、洗脱剂、上柱流速等因素;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纯化后的中间体.结果:佳纯化工艺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17.60 g·L-1,吸附流速2 BV·h-1,pH 4.0,依次用1 BV水和4 BV 70%乙醇洗脱,脱盐率达98.81%,多肽回收率达87.39%,所得醇洗脱物含结合型氨基酸(多肽)32.26%.结论:该工艺分离效果较好,可用于蜣螂中间体的脱盐与纯化.

  • 蜣螂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袁伟;王友明;侯仙明;王文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中医学“消渴”、“痿证”、“痹证”等范畴,其病机主要是阴虚为本,燥热又兼瘀滞为标.瘀滞虽然为标,却在本病变中起重要作用,且病变既久符合叶天士“久病入络”之说,故治疗重在通络祛瘀.蜣螂具有破癥结、通二便、定惊痫、拔毒生肌、散肿止血之功.因本病主要发生于四肢,尤重于下肢,而蜣螂之通络破癥之效正主于此,且其寒性又有益于消除标热,故本品当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良药.

  • 基于有效组分检测与理化表征相结合的蜣螂有效部位制备工艺研究

    作者:马家骅;谭承佳;衣文娇;杨明

    目的:优选蜣螂有效部位的制备工艺,探索通过提取液理化表征来进行过程控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主要以有效组分多肽与氨基酸的含量为指标,结合流变学、表面化学、电学等方面的表征,系统考察影响蜣螂有效部位制备相关的提取、浓缩、分离、纯化、干燥各环节的各因素.结果:确定了蜣螂有效部位的制备工艺条件,即:取蜣螂药材粉碎为粗粉,用3倍量的85%乙醇浸泡48 h,加85%乙醇10倍量,以4 mL·min-1·kg-1的速度渗漉,收集漉液,滤过,滤液在50~55℃浓缩至1:1,冷藏除脂后,通过DA201-C大孔树脂柱,先后用1 BV水与4 BV 70%乙醇为洗脱剂进行洗脱,分别收集洗脱液.水洗脱液浓缩,干燥,加85%乙醇洗涤2次,取洗液,与70%乙醇洗脱液合并,浓缩,干燥,即得.同时,本实验对有效部位制备各环节的液相体系进行表征,发现与有效物质多肽相关的表面张力基本未变,而与无效物质盐密切相关的电导率降低了约90%,大限度地保留了药物治病的有效信息,去除了无效信息.结论:筛选的蜣螂有效部位制备工艺条件稳定可靠,通过提取液理化表征来进行过程控制切实可行.

  • 蜣螂急性毒性研究

    作者:马家骅;蒋巧梅;谭承佳;杨明

    目的 探讨蜣螂Catharsius molossus的毒性,明确蜣螂的毒性成分.方法 采用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研究蜣螂乙醇提取物及其水提取部位的毒性;采用有机溶剂沉淀与凝胶色谱法分离蜣螂水提取部位的毒性成分.结果 小鼠ig给予剂量小于34.8 g/kg的蜣螂乙醇提取物,毒性很小,表明经口给药安全.蜣螂水提取部位有明显的急性毒性,主要症状为精神萎靡、呼吸异常、呆卧少动、对外界声刺激反应迟钝等,蜣螂水提取部位半数致死量(LD50)为19.01 g/kg.蜣螂水提取部位中蛋白质质量分数约13%,相对分子质量在1.5×103~3.0×104,其中相对分子质量在3.0×104左右的蛋白质可能是蜣螂水提取部位毒性成分之一.结论 蜣螂毒性与本草学描述相符.

  • 蜣螂有效部位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总量统计矩分析

    作者:马家骅;谭承佳;赵云生;贺福元;杨明

    目的 建立蜣螂有效部位的毛细管电泳(CE)指纹图谱,探讨利用总量统计矩法分析指纹图谱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CZE),以弹性石英毛细管柱(60 cm×75 μm)为分离通道,75 mmol/L硼砂溶液(pH 9.8)作缓冲液,运行电压+20 kV,检测波长200 nm,指纹图谱的评价采用药典委员会相似度分析软件与总量统计矩法.结果 建立了蜣螂有效部位的CE指纹图谱,药典委员会的相似度软件与总量统计矩法计算的相似度基本一致,显示蜣螂有效部位批间差异小.结论 建立的CE指纹图谱准确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蜣螂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方法,而总量统计矩法可以作为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

  • 泡沫分离法用于蜣螂蛋白质分离的研究

    作者:马家骅;谭承佳;韩丽;张艳艳;李文丽;杨明

    目的 优选蜣螂提取液中蛋白质类成分泡沫分离的佳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以富集比、回收率、泡沫液中蛋白的质量分数为评价指标,对影响泡沫分离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考察.结果 泡沫分离蜣螂提取液蛋白类成分的较佳工艺为:气流速度600 mL/min,进料液质量浓度为含药材0.050 g/mL,pH4,进料体积1 000 mL,室温;在此条件下,富集比为1.56,回收率为85.6%,泡沫液质量分数为20.37%.结论 采用泡沫分离法浓缩和分离蜣螂蛋白质类成分回收率较高,能提高产品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浓缩和分离蜣螂提取液中蛋白类物质有一定的可行性.

  • 鳖甲煎丸

    作者:翟培

    鳖甲煎丸又名疟母煎,原载于《金匮要略》卷上篇.方药组成:鳖甲(炙)90克,射干(烧)22.5克,黄芩22.5克,柴胡45克,鼠妇虫(熬)22.5克,干姜22.5克,大黄22.5克,芍药37.5克,桂枝22.5克,葶苈子(熬)7.5克,石韦(去毛)22.5克,厚朴22.5克,牡丹皮(去心)37.5克,瞿麦15克,凌花22.5克,半夏7.5克,人参7.5克,土鳖虫(熬)37.5克,阿胶(炙)37.5克,蜂窠(炙)30克,赤硝90克,蜣螂(熬)45克,桃仁15克.上药23味,为末,取煅灶下灰1.5千克,清酒5升,浸灰内过滤取汁,煎鳖甲成胶状,绞取汁,纳诸药煎,制为水丸,如梧桐子大.于空腹时服3~6克,每日二至三次.

  • 蜣螂古今应用研究

    作者:侯仙明;张书金;贾云芳;白建乐;李军辉

    蜣螂又名蘌蜣、转丸、弄丸、大将军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虽被列于下品药之中,但《伤寒杂病论》及历代主要本草著作均对其进行了记述。说明此药古代应用比较广泛,但是现代中医药对此药未给予重视,致使《中国药典》未进行收录。经过笔者初步整理研究发现本药的功效广泛,疗效显著,为使此药能得到更广泛的认识及使用,防止明珠暗投,特对本药从文献、临床及实验3个方面作简要概述,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蜣螂古今应用汇要

    作者:白建乐;刘淑彦;贾云芳;侯仙明;张书金

    以薛清录主编的《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为研究基础,对其中455种本草方剂类著作进行查阅,搜集整理历代本草著作中有关记载蜣螂的文献资料,以现存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为参考依据,对所搜集的资料内容以时间先后排序,并加以对比进行深入分析,明确蜣螂的性味归经——性味咸寒,归手足阳明经、足厥阴经,以及蜣螂的功效和主治范围——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拔毒生肌止血,通二便,定惊痫之功,故蜣螂单味或配伍他药外用或内服,用途甚广.经深入的文献研究,笔者获取了更多关于蜣螂的临床应用方法和经验,这将有助于指导现代临床应用,并扩大其临床使用范围.

  • 蜣螂内服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刘淑彦;贾云芳;侯仙明;白建乐;张书金;邱超;李军辉

    目的: 蜣螂功能丰富, 临床治症广泛.除了众所熟知的通二便之功, 还可定惊痫, 可清热解毒, 可消肿散结, 可拔毒生肌, 可止血, 可通经络而破癥瘕等.临床应用灵活, 可单味取其功宏力专, 亦可配伍他药以增强功效; 即可外用亦可内服.然而宋元以来, 多视蜣螂为峻厉之品, 而不敢轻用于内科疾患, 故多局限于疡科外治之中.现代《中药大词典》承袭某些本草著作的认识, 认为蜣螂有毒, 更使蜣螂的临床应用尤其是内服应用受到了巨大限制.因此, 在这个谈毒色变的年代, 蜣螂难以被临床医生正确认知和应用.据笔者多年对蜣螂的临床应用来看, 无论外用内服均未发现所谓临床中毒症状, 而且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为给蜣螂正名, 故将笔者及临床各科相关文献报道案例进行整理, 以证其疗效.

  • 蜣螂妙用

    作者:王学兵;杨艳华

    蜣螂又名"屎克郎"、"铁甲将军"、"推丸"等,性味咸寒,有毒,归手足阳明经、厥阴经,功能定惊、破瘀、通便、攻毒,治惊痫、癫狂、癥瘕、噎膈、反胃、腹胀便结、淋病、疳积、血瘀、疠漏、疔肿、恶疮.我地民间习用蜣螂外用治疗疗疮痈疽、丹毒等症,试之临床效佳,现介绍如下.

  • 蜣螂乙醇提取物的抗炎作用研究

    作者:黄显章;丁生晨;袁林;王旭;郝鹏飞;高丽

    目的:观察动物类中药材蜣螂乙醇提取物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诱发的小鼠耳廓肿胀实验、鸡蛋清诱发的小鼠足趾肿胀实验、乙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实验和角叉菜胶诱发大鼠胸膜炎等炎症模型,观察动物类中药材蜣螂乙醇提取物的抗炎活性;测定胸膜炎大鼠的胸腔渗出液中总蛋白含量、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结果:低、中、高剂量的蜣螂乙醇提取物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的耳廓肿胀、鸡蛋清所致的足趾肿胀以及醋酸所致的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并能有效降低胸膜炎大鼠的胸腔渗出液中蛋白含量、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论:动物类中药材蜣螂的乙醇提取物具有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PGE2和TNF-α含量有关.

  • 蜣螂水提取物的镇痛抗炎作用

    作者:黄显章;丁生晨;袁林;王旭;郝鹏飞;张景景

    目的:研究蜣螂水提取物对小鼠的镇痛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醋酸扭体法、甩尾法、热板法研究蜣螂水提取物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鸡蛋清致小鼠足趾肿胀实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实验观察蜣螂水提取物的抗炎作用;测定胸膜炎大鼠胸腔渗出液中总蛋白含量、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探讨其镇痛抗炎作用机制.结果:蜣螂水提取物低、中、高剂量均能显著延长小鼠在热板法和甩尾法中的耐热时长,减少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鸡蛋清所致的小鼠足趾肿胀以及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并能有效降低胸膜炎大鼠胸腔渗出液中蛋白含量、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论:蜣螂水提取物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其作用与降低PGE2和TNF-α含量有关.

  • 鳖甲煎丸中3种昆虫药刚毛及体壁碎片的显微鉴别研究

    作者:邵燕;辛俐华;孙金霞;孔德云

    目的 鉴别鳖甲煎丸中的鼠妇虫、土鳖虫和蜣螂虫.方法 利用NIKON显微镜分别对3种昆虫类药材及含有该类药材的鳖甲煎丸粉末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可根据3种昆虫药的刚毛及体壁碎片特征进行鉴别.结论 该方法可简便、有效地鉴别3种昆虫类动物药材,为鉴别鳖甲煎丸中含三种昆虫类动物药材提供资料和依据.

  • 药用蜣螂有效部位及药理研究进展

    作者:陈振华;管咏梅;欧水平;邹文诠;杨明

    对蜣螂的药材性状、自然分布、有效部位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民间应用进行综述,指出应对蜣螂的有效部位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尤其是药效物质基础及药物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应用.

  • 从蜣螂肠道中分离大肠埃希菌O157:H7

    作者:

    关键词: 蜣螂 肠道
  • 国医大师周仲瑛从气滞治疗便秘验案

    作者:陈四清

    1病历摘要
      白某某,女,16岁,河南洛阳人。2009年9月30日初诊。
      便秘3年,近年加重,必须服用导泻药,否则不能自主排便。全消化道造影检查提示:十二指肠淤滞,回盲部低位,肠蠕动缓慢,横结肠下垂。下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摄片提示:直肠前突,耻骨直肠肌痉挛。肠镜检查提示:慢性结肠炎。腹胀腹坠,腹中多气,不能矢气,大便成条,粪质不干,经闭半年,咽喉常感阻塞不舒,口不干,胸不闷。舌苔淡黄薄腻,舌质暗淡,脉小弦。证属气秘,腑气通降失常。

  • 蜣螂的现代临床应用

    作者:张书金;史晓宁;史秀丽;侯仙明;贾云芳;白建乐;刘淑彦

    通过搜集蜣螂的相关研究文献,从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梳理,以期为蜣螂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以规避风险、提高疗效,扩大该药的临床应用范围,合理用药.

  • 加减阳和汤合蜣螂散治疗脊髓胶质瘤1例

    作者:王刚

    1 临床病例 刘某某,女,29岁,农民,1998年12月17日就诊。3个月前发热后出现左侧上下肢及同侧乳房疼痛,伴有麻木不温,腹痛、神疲等。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静脉滴注10余天病情加重,故转本院神经外科门诊。核磁共振示(MR号1085):G(5-7)及T(1-3)平面脊髓明显增粗,见12cm×1.5cm异常信号灶,边界不清,……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