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股动脉暂时阻断在股部严重软组织伤的应用

    作者:翟文亮;丁真奇;刘晖;周亮;张峰;余爱玉

    股部软组织丰富,严重损伤时常伴有大量、快速、严重的失血.如何在急救、手术中快速、有效地止血,是临床救治成功的关键.自2000年至2007年采用股动脉暂时阻断的方法,应用于股部严重软组织损伤,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的临床研究

    作者:曹立华;李蕴铷;王守云;赵培利;刘志民;孙绍春;袁媛;张继东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父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 设观察组、对照组,检测父亲、母亲的肝功能、HBV-M、HBV DNA以进一步分组.检测新生儿出生时静脉血HBVM、HBVDNA以分组观察.观察组共325对,对照组314对.研究夫妇所生的新生儿观察组A301例(24对夫妇妊娠未成功)、对照组A309例入选,两组新生儿均无死亡.对观察组HBV DNA阳性父亲进行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所有新生儿出生后接受HBIG、HBVac联合注射或接受单独HBVac注射(新生儿出生时抗-HBs阳性者).结果 观察组A301例新生儿出生时抗HBs阳性288例,无一例HBsAg阳性,无一例HBV DNA阳性.对照组A309例新生儿出生时抗HBs阳性229例,47例HBV DNA阳性,29例HBsAg阳性,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V DNA阳性、HBsAg阳性新生儿经联合注射后HBV DNA阴转率59.57%,HBsAg阴转率48.27%.结论 孕前HBV DNA阳性的父亲进行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使其阴转或较低载量对阻断父婴垂直传播有意义,且是安全的.出生时HBV DNA阳性、HBsAg阳性的新生儿,经联合注射后仍使部分新生儿得到有效的阻断.

  •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应该定位何处

    作者:吕维柏

    自从1981年美国发现了第1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时间已经过去了21年.21年来,经过全世界人民集中力量的协同努力,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①明确了致病的病原体HIV-1,HIV-2,且对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②由初期只看到预防治疗的难度,如病毒的变异,副作用严重,易产生耐药性,疫苗产生的困难,到今天基本掌握了一些防治规律,除疫苗尚未生产出来以外,对如何运用多种抗艾滋病药物来综合治疗艾滋病已取得丰富的经验和成就,"恐艾症"有一定减少;③有些国家由高发病率转为发病平稳,如美国、西欧一些国家和泰国等,新病例发现少,在本国人群中基本控制;④西药联合治疗:把几种有效药物,组成HAART疗法,能够抑制艾滋病病毒,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⑤疫苗虽尚未解决,但较以前有很大的进步,出现了几十种待验证的候选疫苗;⑥母婴传播有一定阻断疗法(Nevirapine和AZT),其他2种传播途径也有有效措施(如安全套针对性传播,更换针具针对静脉吸毒).

  • 区域血流阻断在肝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文艺

    目的 探讨区域血流阻断在肝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脏的肝动脉或其分支、门静脉或其属支及回流的肝静脉后切除肝叶.结果 72例肝叶切除患者中,1例例45天出院,1例32 天出院,其余均在15~20天出院.结论 区域血流阻断可以控制肝脏切除手术中的出出血量,保留不予切除肝脏的血运,术中、术后均对肝功能损害较轻,是一种可行、合理的肝血流阻阻断方法.

  • 老年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王绍勇;林海群;舒博

    目的 探讨以雄激素阻断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对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总结2001年6月至2009年8月我院前列腺癌中晚期(T3期以上)患者63例,平均年龄69.4岁.临床采用单纯手术去势21例;单纯药物去势15例,亮丙瑞林3.75 mg/月或诺雷德3.6 mg/月,皮下注射,连续治疗1年;手术去势加用大雄激素阻断(maximum androgen blockade,MAB) 27例,比卡鲁胺50 mg,1次/d,口服;或氟他胺250 mg,3次/d,口服.比较生存率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1、2、3年生存率手术去势组为100.0%、90.0%、75.0%,药物去势组为100.0%、86.7%、73.3%,MAB组为100.0%、96.2%、84.0%;MAB治疗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x2 =4.460,P<0.05).三组治疗后12个月PSA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尿流率比治疗前均显著增加(t=2.641,3.074,6.703,P<0.01);三组治疗后P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B治疗组缓解有效期明显长于其余两组(F=16.57,P<0.01).结论 MAB可作为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治疗方法,优于单纯去势治疗.

  • 单侧肺循环短暂阻断术在局限性T4期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许林;胡振东;蒋峰;李明;张治;贾辉;胡江文;任斌辉;张彤;吴波

    目的 探讨同期阻断肺动脉、肺静脉的单侧肺循环短暂阻断术在局限性T4期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开胸后首先探查肺癌、转移淋巴结与肺血管的关系,如果肺动脉干受侵,在心包内或心包外游离出患侧肺动脉干根部和上、下肺静脉,放置血管阻断钳同时阻断,防止肺动脉和左心房血液逆行倒灌出血.在患侧肺循环无血状态下切除病肺和受肺癌侵犯的部分肺动脉.行肺动脉成形或吻合后,开放阻断的肺动脉干和保留肺静脉,恢复肺循环.结果 肺动脉、肺静脉分别阻断(46.0±2.5)min和(35.0±1.5)min.20例侵犯肺动脉的局限性T4期肺癌切除率为100%,均保留了健康有功能的上叶肺或下叶肺,避免了全肺切除.术中平均出血量256 ml.3例双袖切的病人术后出现因痰阻塞支气管的肺不张,经吸痰后治愈.3例出现心律失常,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同期阻断肺动脉、肺静脉的肺循环短暂阻断术,为不能耐受全肺切除的局限期T4期肺癌病人保留了健康肺组织,提供了一种安全、简捷的新手术方法.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颈动脉临时转流与阻断的疗效比较分析

    作者:王万卿;任增玺;段素蕾

    目的 通过颈动脉内膜剥脱或切除术(CEA)中应用颈动脉临时转流和阻断颈动脉血流的疗效比较,评价临时转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 选择40例行CEA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术中29例选择颈动脉临时转流(转流组),11例选择临时阻断(阻断组),评价两组围手术期风险、并发症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转流组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有效率为93%(27/29);阻断组围手术期有1例出现颈部切口局部血肿、2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而致症状加重(1例合并心肌梗死而死亡),有效率为73%(8/1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P< 0.05).转流组脑缺血(插拔转流管)时间为(3.0±1.5) min,显著短于阻断组的脑缺血(阻断血流)时间(14.0±4.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EA中应用颈动脉临时转流更安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脑保护措施.

  • 超声引导下腹主动脉下段球囊阻断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作者:魏立春;龚国芸;陈江鸿;侯培勇;李祺熠;郑志勇;苏奕明;郑毅;罗长志;张科;许太福;叶奕辉;蓝宇俭;韦肖敏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主动脉下段球囊临时阻断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40例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的临床资料.包括超声引导下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术合并剖宫产术20例(研究组),常规剖宫产术20例(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总时间、子宫切除率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分别为(850±100)、(400±50)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 500±230)、(1 500±10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5.624、16.523,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子宫切除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672,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总时间为(2.0±0.5)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5±0.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62,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对照组术中血压、心率、血氧明显波动,术后肾功能明显降低.结论 剖宫产术前借助B超引导下行腹主动脉下段球囊临时阻断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可以有效控制术中出血,大程度保留生育功能,技术安全、可行,且简便价廉,值得临床推广.

  • 乙型肝炎患者实施辅助生殖技术中病毒传播的风险与防范

    作者:徐仙;宋梦玲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中国第一大传染病,严重危害健康和威胁生命,受到广泛关注.随着乙肝患者发病率的上升及辅助生殖技术(ART)的迅猛发展,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实施ART过程中HBV的传播成为热议话题.对慢性乙肝患者实施ART,因操作不当及管理不严,有发生交叉感染或院内感染的危险,既可能将病毒传播给正常者的配子和胚胎,也可能将病毒传播给医疗技术人员.然而,科学合理地ART可降低病毒传播给子代的风险.综述HBV感染者的ART传播风险和防范措施,为预防病毒传播和医源性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 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诊治方案

    作者:袁智云;毕海燕;刘冰;梁映萍

    母婴传播是艾滋病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在没有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婴儿从艾滋病母亲那里获得艾滋病病毒的风险在发达国家为15%~25%,发展中国家为25%~35%,非洲约为50%.中国艾滋病母婴传播流行状况资料不足,中国疾病控制中心首次对云南、河南、新疆等10个地区75名HIV阳性母亲及其新生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母婴传播率约为35%.

  • Pringle法与肝下下腔静脉阻断联合Pringle法在肝脏巨大血管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张华安;周晓芳

    目的 评价两种不同的入肝血流阻断方式在肝脏巨大肝血管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2月于天门市中医医院住院的肝脏巨大血管瘤患者20例,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10例.A组采用Pringle法进行肝血流阻断,B组采用肝下下腔静脉阻断联合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肝门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以及术后肝功能指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肝门血流阻段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输血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A组相比,B组患者术后第3天及第7天的ALT、AST及TBil水平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肝下下腔静脉阻断联合Pn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在巨大血管瘤切除术中不仅能够减少术中失血量,而且有利于患者术后肝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乙型肝炎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分析

    作者:陆全银

    HBV感染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很广泛,其中我国HBV感染者高达9300万,约占总人口的7.18%[1].据文献报道,约30%~50% HBV感染者是通过母婴传播所导致[2-3].因此,切断HBV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是当前疾控工作者重要且急迫的任务.根据濮阳市相关文件要求,自2012年开始,台前县HB-sAg阳性孕产妇所产新生儿均在出生后24h内免费肌肉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 100 IU,同时联合使用乙型肝炎疫苗以预防HBV母婴垂直传播.

  •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全晓;吴广胜

    目的:观察供者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探讨利用imDC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从健康供者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白细胞介素(IL)4联合培养4d,诱导其分化成imDC;培养7d.分化成mDC.并通过倒置显微镜和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采用MLR方法,构建GVHD发生机制的模型.比较供者imDC和mDC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1)培养4天后细胞具有典型的imDC特征,CD1a、CD83和双抗分别表达为55.79%、64.67%和46.67%,成熟标志CD83表达较低;培养7天后具有典型mDC特征,CD1a、CD83和双抗表达分别为61.56%、82.40%和64.12%,成熟标志CD83表达较高.(2)MLR法共孵育72小时后,加入CCK-8检测OD值,imDC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能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SI<1.00);mDC组与对照组、imDC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能够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SI>2.00).结论:供者imDC能够诱导自体T细胞低反应.有望用采防治GVHD.

  • 神经干阻断治疗三叉神经痛

    作者:栾桂琴;王丽;孟宪文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酒精封闭,严重者行撕脱手术或开颅等.三叉神经撕脱术或开颅手术疗效较好,但由于手术的副损伤,大多数患者仍愿意采用保守疗法.笔者应用抗肿瘤药阿霉素进行神经干阻断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3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替比夫定结合新生儿主被动双重免疫对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观察

    作者:陈莉茹;吴琼;郭丽;马洪平;徐珊

    本文探讨妊娠中晚期服用替比夫定结合新生儿主被动双重免疫对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及其机制.选取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孕妇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新生儿接受主被动双重免疫方案.观察组自孕28周始服用替比夫定,分娩新生儿同样接受双重免疫方案.监测孕妇入组时、分娩时、新生儿脐带血、6个月时血清HBV标志物及HBV DNA的变化,计算HBsAg、HBeAg的胎盘透过率.另检测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显示:(1)阻断效果:分娩时观察组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则无差异;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血HBV DNA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 vs 19.67 %)(P<0.05);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新生儿血清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 vs 14.2%)(P<0.05);(2)HBV抗原胎盘透过率:分娩时2组孕妇的血清HBsAg、HBeA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2组新生儿脐带血HBsAg、HBeAg水平亦无差异;两组的HBsAg、HBeAg胎盘透过率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3)安全性:2组孕妇及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妊娠中晚期服用替比夫定可以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且安全性高,但其不能降低孕妇HBV抗原水平及其胎盘透过率,其阻断母婴传播的机制主要与降低HBV DNA水平有关.

  • 单侧肺循环阻断术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作者:陈胜;许林;蒋峰

    目的:探讨单侧肺循环阻断术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行单侧肺循环阻断术的LANSCLC患者作为治疗组,随机选择行单纯肺动脉阻断术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术中出血量亦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治疗组(6.7%)低于对照组(2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肺循环阻断术为治疗晚期LANSCLC的一种手术方法,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出血量、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 单侧肺循环阻断可行性及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胜;许林;蒋峰;张楼乾

    目的 探讨单侧肺循环阻断可行性及该术式在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单侧肺循环阻断与单纯肺动脉阻断的显微结构变化,另选择30例行单侧肺循环阻断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治疗组,随机选择行单纯肺动脉阻断术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结果 单侧肺循环阻断与单纯肺动脉阻断的显微结构变化类似,两组在炎症反应、组织水肿等方面无差别.比较两组术式临床应用方面:治疗组手术时间、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小于对照组,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无差异.结论 单侧肺循环阻断不增加组织损伤,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肾动脉不同阻断方式对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尚鹏飞

    目的 探讨肾动脉不同的阻断方式对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行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的肾肿瘤手术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肾动脉阻断方式的不同分为全阻断组61例和选择性阻断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患肾部位和切除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阻断组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分别为(22.58±4.62) min、(138.75±21.76) min、(108.47±75.39)mL、(137.36±18.34) mL,选择性阻断组分别为(28.61±4.59) min、(103.26±18.64) min、(132.58±68.43) mL、(163.15±15.87) m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江5.356、-8.247、7.463、10.358,均P<0.01);两组术后住院时间[(8.36 ±2.19)d比(7.78±2.3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肌酐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全阻断组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106.38±32.76) μmol/L、(33.53±6.14)%,选择性阻断组分别为(95.26±25.49) μmol/L、(38.27±5.29)%,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54、4.572,均P<0.05).结论 肾动脉全阻断术的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大,术后肌酐上升较多,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明显,对于较小的单肾手术尽量采用选择性肾动脉阻断术,术中出血少,术后效果更好.

  • 关于小儿泄泻若干问题的商榷

    作者:徐兴泽

    泄泻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和成人的发病过程有所不同,在治疗上也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若处理不当会严重地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有的甚至危及生命.特别是当前儿童的食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泄泻的发病率大有上升之势.兼夹症、合并症也不断增多.因此小儿泄泻不仅是困绕家长的难题,也是临床儿科医师需要认真对待的重要科题.

  • 妊娠中期注射HBV免疫球蛋白对其宫内阻断作用

    作者:王媛丽;吕少芳

    目的 探讨妊娠中期开始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对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宫内阻断作用.方法 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孕16周起肌注HBIG,每4周1次至分娩;对照组31例未予用药.结果 治疗组孕妇HBV DNA水平比对照组显著下降(t=24.202,P<0.05),其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671,P<O.05).两组孕妇及其新生儿未发现有不良反应.结论 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孕中期多次注射HBIG可有效减少HBV宫内感染发生率.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