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副溶血弧菌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分子分型分析

    作者:兰全学;扈庆华;石晓路;王冰;林一曼;程锦泉;张顺祥

    目的 分析副溶血弧菌菌株之间的相关性,建立深圳市副溶血弧菌的DNA指纹图谱数据库.方法 56株副溶血弧菌基因组DNA经NotⅠ酶切,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获得电泳图谱,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56株副溶血弧菌被分为34种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图谱,聚类分析显示,在90%的相似性水平上,28株细菌谱型属于同一个群,其中27株均为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并各年度均有分离.结论 深圳地区存在遗传谱系紧密相关的副溶血弧菌流行克隆.建立DNA指纹图谱数据库为建立分子分型监测网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副溶血弧菌所致食源性疾病的及时主动监测和传染来源追踪.

  • 珠江河口水体及海、水产品致病性弧菌检测

    作者:赖晓华;肖新才;王鸣

    目的 了解广东省广州珠江河口水网地区霍乱和副溶血弧菌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及其毒力基因携带特征,分析环境中霍乱弧菌与历史病例分布的关系.方法 根据广州珠江河口地区水网特征进行监测,采集水体样品、甲壳类、贝壳类及鱼、蛙等海(水)产品计1608份,应用PCR检测毒力基因携带情况;采用脉冲电泳场(PFGE)法对既往暴发疫情病例分离菌株与本研究分离霍乱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检出霍乱弧菌污染样品3份,总阳性率为0.19%,不携带毒力基因;PFGE聚类分析显示,与既往病例遗传关联度高;检出副溶血弧菌污染样品487份,总阳性率为30.29%,大部分不携带毒力基因;海水污染率高于其他环境水体,与水体深度、潮汐、水温、pH、盐度等有关.结果 广州珠江河口地区海(水)产品、海水等外环境中存在霍乱及副溶血弧菌污染,外环境副溶血弧菌检出率以贝壳类海产品为高.结论 广州珠江河口地区海(水)产品、海水等外环境中存在霍乱及副溶血弧菌污染,外环境副溶血弧菌检出率以贝壳类海产品为高.

  • 舟山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及毒力基因分析

    作者:石亚素;张行钦;薛超波;顾松叶;龚红霞;梅玲玲;程苏云

    舟山渔场是我国大的经济鱼虾类捕捞渔场,有着广阔的海域和丰富的海产品,新鲜的海产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口味,本地居民喜欢生食或半生食此类海产品,其中副溶血弧菌(VP)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已成为我市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分析了舟山市定海区农贸市场经济鱼虾类海产品的副溶血弧菌污染的动态分布、血清型别及毒力基因携带状况.结果报告如下.

  • 沈阳市副溶血弧菌重复序列PCR分型

    作者:金莉莉;董雪;王秋雨;李雪

    目的 探讨重复序列PCR对临床分离株副溶血弧菌进行分型的可行性;从分子水平了解沈阳市流行的副溶血弧菌菌型特征.方法 利用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PCR(PEP-PCR)和肠细菌基因间共有重复序列-PCR(ERIC-PCR)对40株临床分离副溶血弧菌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对扩增的DNA电泳指纹图谱进行分型分析.结果 40株副溶血弧菌呈现不同程度的基因多态性.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PCR分辨力指数可达到0.953,40株菌株分为16个型,优势菌型为G型,占总菌数的20.0%.肠细菌基因间共有重复序列-PCR分辨力指数为0.5;40株菌株可分为4个型,优势菌型为D型,占总菌数的67.5%.结论 重复序列PCR可以用于副溶血弧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子分型研究,其分型敏感程度优于血型分型.

  • 食品中副溶血弧菌荧光定量PCR方法快速检测

    作者:翁文川;焦红;王方金;程刚;王伟毅;谢钧宪

    目的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食品中副溶血弧菌污染的快速、准确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副溶血弧菌gyrase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副溶血弧菌FQ-PCR诊断试剂盒,研究其灵敏度、特异性,并应用于模拟食品样本检测.结果在31株不同菌株的检测中,8株副溶血弧菌结果均为阳性,而其他23株弧菌科及其他菌属的菌株均为阴性;纯菌条件下定量检测低限10 cfu/ml;对模拟样本直接进行,检测低限为103 cfu/g,经培养增菌后,检测低限则达到2 cfu/g.结论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快速,检验周期仅需36 h,扩增与检测在封闭单管进行,可避免常规PCR方法易污染缺陷,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3种高发致病菌多重PCR快速检测方法建立

    作者:段刚;吴亚玲;殷幼平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目前常用的病原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近年来在PCR的基础上发展了多重PCR( multiplex PCR,MPCR)技术,能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同时对多个目的基因片段进行检测,进一步缩短了检测时间并提高了检测效率.针对重庆市病原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对突发疫情的可疑样品,病人标本同时进行副溶血弧菌、沙门菌、霍乱弧菌3种病原菌的检测,有利于及时准确的确定重庆市细菌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病原菌.

  • 沈阳地区副溶血弧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

    作者:李婧;王中强;苏文莉;黄磊;柳楠;薛文仲;史云;邱少富;王勇;李承毅;黄留玉;刘雪林;宋宏彬

    目的 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和PCR技术对辽宁沈阳市2010年7-8月份临床粪便标本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和分子分型分析.方法 运用PCR技术检测24株副溶血弧菌的耐热溶血素基因(tdh)、耐热溶血素相关溶血素基因(trh)和不耐热溶血素基因(tl);用PFGE技术对其进行分子分型和聚类分析.结果 24株副溶血弧菌均含有tdh和tl基因,表明均为有毒株;PFGE结果显示,24株菌株可分为10种图谱型,其中17株O3:K6被分为4种型别(仅相差1~3条带),表明17株O3:K6在流行病学上密切相关,提示沈阳地区可能存在副溶血弧菌腹泻病的局部暴发或流行.结论 沈阳地区流行的食源性副溶血弧菌存在基因型的多样性,但以遗传关系密切的O3:K6型为优势型别.

  • 副溶血弧菌分子分型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

    作者:李婧;邱少富;刘雪林;宋宏彬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一种会引发急性肠胃炎而导致腹泻、头痛、呕吐、恶心、低烧和肠胃痉挛的革兰阴性嗜盐杆菌.副溶血弧菌已经成为导致食源性疾病主要的细菌,中国、印度、日本、美国及欧洲很多国家都曾有食物中毒暴发案例[1-2].副溶血弧菌对人和动物均有较强的毒力,其毒力基因主要为分子量42 000的致热性溶血素(thermostable direct hemolysin,TDH)和分子量48.000的TDH类似溶血毒(thermostable direct hemolysin-related hemolysin,TRH),具有溶血活性、肠毒素和致死作用[3-5].

  • 用噬菌体快速诊断副溶血弧菌及分型

    作者:林国华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分布极广的嗜盐性海洋微生物,广泛分布于海域区的海水及海产品中,它是我国沿海地区食物中毒和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多年来,我们在腹泻病监测中常发现该菌的检出率在各种弧菌(霍乱弧菌除外)中居首位,且病例多以集体食物中毒出现,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例集中等特点.为探讨快速诊断方法,我们采用福建省卫生防疫站细菌室研究建立的用噬菌体来快速诊断副溶血性弧菌及分型新方法.现将试用结果报告如下.

  • 由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报告

    作者:徐景野;于梅;傅小红

    2000年9月2日我市某宾馆发生了一起由多种细菌所致的食物中毒,248人就餐,78人发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分析和实验室证实为副溶血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和粪肠球菌混含感染引起的.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急性副溶血弧菌性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验

    作者:邵宏伟

    副溶血弧菌又称嗜盐弧菌,是我国沿海地区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之一.副溶血弧菌在含盐量较高(6%~8%NaCl)的培养基中生长极好,而在不含盐的培养基中不生长,所以做粪便细菌分离培养时容易被忽略.本文介绍百余人同日在我市某酒店用餐后数分钟部分人群陆续出现上腹部不适、腹痛和(或)腹泻(稀水便几分钟一次)、恶心和(或)呕吐等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表现的实验室检验过程.

  • 宁波地区环境中副溶血弧菌血清学及毒力相关基因研究

    作者:张伟丽;陈晓;张文;叶先飞;陈瑜

    目的 了解宁波地区环境来源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血清学特点及毒力相关基因分布.方法 采集并分离2013年6-10月宁波地区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对其进行O、K抗原血清学分型;并采用PCR或多重PCR的方法来检测溶血素基因(tlh、tdh、trh)、大流行群遗传标志基因(toxRS/new、orf8)和Ⅲ型分泌系统(T3SS1、T3SS2α、T3SS2β)基因.结果 从海产品样本中分离鉴定到44株副溶血弧菌的菌株,分属于20种血清型,型别多样,未见优势血清型;溶血素基因检测发现3株tdh+ trh致病性菌株,遗传标志基因检测发现1株tdh+ trh toxRS/new+大流行株,其血清型为O3:K6型;Ⅲ型分泌系统基因检测发现T3SS1基因存在于所有的副溶血弧菌菌株中,而T3SS2α基因则主要分布在tdh+的菌株中.结论 宁波地区环境中副溶血弧菌致病性菌株和大流行株的检出,说明该地区具有潜在的食源性疾病爆发的风险.

  • 2013-2015年杭州地区急性腹泻患者来源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及耐药性调查

    作者:谭焕腾;陈晓;蒋俊丽;王若南;孙长贵;陈瑜

    目的 对2013-2015年杭州地区腹泻患者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 yticus)毒力基因的携带和耐药进行调查研究.方法 可疑菌株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VITEK2 Compact,生物梅里埃,法国)进行鉴定,用PCR方法检测其8种毒力基因,用纸片扩散法检测1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120株副溶血弧菌中,tdh+或trh+的致病菌株占95.0%(114株),tdh-且trh-的非致病株占5.0%(6株).所有120株副溶血弧菌均含有T3SS1基因,T3SS2α基因主要存在于tdh+/trh的菌株中,T3SS2p存在于trh+的菌株中,2株tdh-的菌株首次检出T3SS2a基因.本研究中大流行菌株占64.2%(77株),非大流行菌株占35.8%(43株).多达65.8%的副溶血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而90.0%以上的副溶血弧菌对其他抗生素包括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磺胺类抗菌药物较敏感.结论 杭州地区腹泻来源的副溶血弧菌多为大流行菌株,对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高,但耐药率有所上升,要加强监测并引起临床重视.

  • 一起副溶血弧菌所致食物中毒的检测报告

    作者:徐方芹

    目的:通过实验检测方式验证一起海产品食物中毒事件是否是由副溶血弧菌引起的。方法:依据《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将从标本中分离出的菌株进行实验检测。结果:所分离出的6株病原菌均为副溶血弧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经过实验检测,确定副溶血弧菌为造成这起海产品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原因。

  • 检测副溶血弧菌TDH斑点免疫胶体金渗滤法的研究

    作者:杨靖亚;陆晓帆;王珍

    目的:制备特异性检测副溶血弧菌TDH的斑点免疫胶体金渗滤测试盒(Dot immunogold filtration assay,DIGFA).方法:T6D4和T9H4两株抗体分别标记于金颗粒和点样于硝酸纤维素膜,通过双抗体夹心法来开发斑点免疫胶体金渗滤测试盒,并对测试盒的特异性、重复性、稳定性做了分析.结果:研制的斑点免疫胶体金渗滤测试盒能够特异性检测副溶血弧菌TDH,其低检测限达到250 ng/ml TDH,该测试盒在4℃恒温条件下保存12周后仍表现出准确和稳定的检测结果.结论:成功制备了检测副溶血弧菌TDH的斑点免疫胶体金渗滤测试盒,对现场快速检测TDH提供了可靠的测试工具.

  • 副溶血弧菌TDH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与性质鉴定

    作者:杨靖亚;陆晓帆;张建;孙晓红;晁若瑜;钱媛华

    目的:制备副溶血弧菌耐热直接溶血毒素TDH单克隆抗体,并分析其免疫学特性.方法:用纯化的TDH毒素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用间接ELISA方法进行阳性细胞筛选,有限稀释法进行亚克隆.并对该单克隆抗体进行了分子量大小、效价、亚类、特异性和亲和力分析.结果:筛选出一株能够稳定分泌TDH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T9H4,其免疫球蛋白亚型鉴定为IgG1,亲和力常数可达2.19×109 L/mol,并表现出较强的特异性.抗体纯化后效价达1:1 024 000,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单抗蛋白重链分子量约为50 kD和轻链23 kD.结论:成功获得一株能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为开发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提供重要实验基础.

  • 黄连素治疗副溶血弧菌肠道感染70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红梅

    副溶血弧菌是成人腹泻中常见的致病菌之一,临床症状轻重不一,重者可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常需住院治疗.笔者自2003年6月-2009年6月,应用黄连素治疗副溶血弧菌肠道感染70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2010-2014年辽宁省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污染情况分析

    作者:文涛;王文思;孙葳;李雪

    目的 分析2010-2014年间辽宁省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污染状况及各地区分布情况,为做好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国家标准GB/T 4789.7-2008,对1 770份样品进行副溶血弧菌检测.结果 2010-2014年检测虾、贝、鱼、海蜇四类水产品共1 770份,副溶血弧菌阳性共249份,总检出率为14.07%,其中虾类占25.83%,贝类占17.61%,鱼类占6.87%,海蜇占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43,P<0.01).结论 5年间辽宁省4类水产品均受到副溶血弧菌的不同程度污染,其中以虾类和贝类污染率较高.应加大监管力度,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

  • 应用PCR检测副溶血弧菌的耐热溶血毒素基因tdh

    作者:杨兰萍;姚宗蓓;陈悦;许学斌;庄昕

    副溶血弧菌可引起食物中毒或急性胃肠炎,尤其在夏季,常可从食用不洁海产品而导致食物中毒的病人肛拭标本中分离到.目前一般认为该菌的热稳定性溶血毒素(TDH)是重要的毒力因子.TDH可在莪萋氏血平板上产生一种特殊的溶血现象,称作神奈川现象(Kanagawa phenomenon,KP)[1].临床上分离出的副溶血弧菌株几乎都是KP阳性,因此通常认为KP阳性为产毒株,KP阴性为非产毒株.本文分别对从医院肠道病人及食物中毒者肛拭样本中收集的100株副溶血弧菌,用PCR检测TDH基因(tdh)并与KP法加以比较;同时还运用PCR技术直接对300份肛拭样品增菌液检测tdh,与细菌常规培养鉴定法作比较,以探讨PCR检测鉴定副溶血弧菌tdh的实践意义以建立简便快速的副溶血弧菌检测方法.

  • 063副溶血弧菌基因组序列

    作者: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268 条记录 6/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