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炭疽高发地区土壤样本中常见芽胞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作者:张慧娟;魏建春;张恩民;张建华

    目的 通过分离鉴定炭疽可疑污染土壤样本的芽胞杆菌,评价消毒效果和了解监测地区土壤中的芽胞杆菌分布情况.方法 采集炭疽监测点土壤样本60份,对炭疽芽胞杆菌和其他芽胞杆菌进行分离培养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鉴定.结果 在可疑污染土壤样本中未分离到炭疽芽胞杆菌;从分离到的48个单克隆菌落中扩增到33个目的片段,经测序和blast比对,确定得到地衣芽胞杆菌13株,枯草芽胞杆菌8株,短小芽胞杆菌扩增11株,蜡样芽胞杆菌扩增到1株,巨大芽胞杆菌引物和环状芽胞杆菌引物特异性不好.结论 本研究提示该监测点炭疽疫情消毒效果可信,但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几种芽胞杆菌在土壤中广泛存在,在炭疽监测工作中进行病原体分离时需要加以鉴别,可通过特异基因扩增来辅助检验.

  • 辽宁省首株人腺病毒14型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张眉眉;于伟;孙海波;王璐璐;姚文清

    目的 研究从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disease,ARD)患者咽拭样本中分离到的1株人腺病毒的基因型别.方法 从辽宁省沈阳市采集ARD患者咽拭样本,用细胞培养方法分离病毒,对引起HEP-2细胞病变(CPE)的病毒用人腺病毒属通用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并对阳性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对病毒六邻体基因(HEXON)进行测序并与GenBank中其他人腺病毒参考毒株序列进行比较;用Mega 3.1软件、以邻位相连法构建人腺病毒属HEXON基因遗传进化树.结果 从辽宁省沈阳市ARD患者咽拭样本中分离到1株病毒,人腺病毒属通用引物PCR检测阳性,阳性PCR产物测序结果与人腺病毒14型参考毒株序列完全一致;该腺病毒HEXON基因测序全长2838 bp,负责编码946个氨基酸,亦与人腺病毒14型参考毒株序列有100%的一致性;HEXON基因遗传进化树分析显示该腺病毒与人腺病毒14型参考毒株在系统发生树上处在同一进化分支上.结论 辽宁省沈阳市ARD患者咽拭中分离到的腺病毒为人腺病毒14型,GenBank收录号为KC825052.

  • 一株具有急性致瘤特性的马立克氏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左天荣;赵子轶;韦平;韦信贤;李娅;磨美兰

    应用鸭胚成纤维细胞(DEF)从免疫过CVI988/Rispens疫苗株患马立克氏病(MD)的三黄鸡中分离到一株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命名为YL040920株).从该分离株蚀斑克隆获得的9个克隆在蚀斑形成时间及其形态大小上均无明显差别,表明它较为单一;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并测定了毒株的致瘤相关基因meq的核苷酸序列,并与其他MDV-1参考毒株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序列具有MDV-1强毒株的特征;用基于抗MDV-1 MEQ蛋白的单克隆抗体3G12E6的免疫荧光试验(FA)对毒株的DEF培养物进行检测,发现有特异性的荧光定位于细胞核内;应用毒株感染霞烟鸡,早在接种后(PI)21d即可诱发明显的内脏器官,在各器官肿瘤中以心脏、肝脏和皮肤的肿瘤发生率高;用禽肿瘤病三重PCR鉴别诊断技术对毒株的DEF培养物以及感染鸡的内脏器官组织进行检测,均能扩增到MDV-1强毒株的特异性带,而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和禽白血病病毒(ALV)的检测则均为阴性.研究的结果表明,分离株YL040920为单一的MDV-1强毒株,无REV、ALV以及疫苗株CVI988/Rispens的混杂,并具有以心脏、肝脏和皮肤肿瘤为主的急性致瘤特性.

  • 新型夹竹桃天蛾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作者:占智高;肖宇宙;刘卓荣;张稳超;王金昌;王洪秀;关丽梅;杨罡;黄朝

    为了开发新型的夹竹桃天蛾的生物杀虫剂,本文从自然死亡的夹竹桃天蛾幼虫分离到病原微生物.通过电镜观察、FLAC(Full Length Amplification of cDNAs)技术以及病原体的基因组S2和S10片段的同源性分析,初步确认该病原体是一种质型多角体病毒(Daphnis nerii Cypovirus,DnCPV)).该病毒基因组电泳分析显示病毒基因组由10条dsRNA组成,大小在89 2 bp和(约)4 160 bp之间,其条带大小与现有的22类型均不相同.采用FLAC技术克隆了一种该CPV的基因组cDNA,并完成了基因组S2片段和S10片段序列测定工作.测序结果显示,DnCPV基因组S2片段编码RNA聚合酶,S10片段编码多角体蛋白.两者末端保守序列相同,正链5'端和3'端分别存在末端保守序列5,AGUCAAA· AGC3'.基于RNA聚合酶和多角体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质型多角体病毒与19型和5型质型多角体病毒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但是电泳型上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推测该病毒是一种多角体病毒新类型,暂命名为夹竹桃质型多角体病毒南昌株(DnCPV-NC).

  • 三种细胞用于脊髓灰质炎病原监测的比较

    作者:田宏;罗云秋;孟昭英

    世界卫生组织(WHO)1998年推荐的L20B细胞整合了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受体基因而对PV敏感,有助于从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PV.而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则要通过Hep-2和RD细胞检出.1999年我们采用L20B、Hep-2和RD三种细胞同时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比较三种细胞对不同肠道病毒(EV)的敏感性.

  • 生殖器都柏林念珠菌分离与PCR-RFLP鉴定

    作者:江勇;王惠平;骆仲智

    都柏林念珠菌是1995年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的念珠菌属的一个新种.近年来,都柏林念珠菌等非白念珠菌引起的深部感染比例逐渐增长,对氟康唑很容易产生不可逆的耐药性.因此都柏林念珠菌的分离与鉴定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目前,45℃温度试验筛查都柏林念珠菌操作简便,已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和采用.都柏林念珠菌DNA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可产生独特的RFLP图谱,但单纯RFLP图谱结果模糊.为此,用PCR方法对核糖体DNA内部转录间隔区的编码基因进行核酸扩增,然后分析限制性酶酶切图谱,鉴定都柏林念珠菌,并对都柏林念珠菌在天津的流行情况作了分析.

  • 花粉变应原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程璇;尹佳

    花粉变应原的分离与鉴定是研究花粉变应原性的基础,同时也是建立变应原标准定量方法以实现花粉变应原制剂标准化的前提.在花粉症的其他防治研究中,花粉变应原的分离与鉴定可为分子诊断方法的建立、低致敏性重组变应原疫苗、肽段疫苗及DNA疫苗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有利于特异性免疫治疗机制的阐明.因此,花粉变应原的分离和鉴定对花粉症及其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奈瑟菌属菌种的生物学与16S rRNA鉴定

    作者:易旭;佘晓玲;王和;王涛;王艳;叶长芸

    目的 了解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性奈瑟菌属菌种以及从慢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的致病性奈瑟菌属的鉴定方法.方法 采集249例不同年龄慢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分别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和接种血琼脂培养基分离培养;分离的奈瑟菌样革兰阴性双球菌,分别进行常规细菌学方法和染色体16S rRNA基因检测鉴定以及药物敏感(K-B法)试验.结果 在184例患者的痰标本内分离出227株.占73.9%,呈明显优势生长甚至惟一生长的革兰阴性双球菌,常规细菌学方法鉴定分别为干燥奈瑟菌、黏液奈瑟菌、微黄奈瑟菌、金黄奈瑟菌、多糖奈瑟菌、嗜乳糖奈瑟菌、脱氨奈瑟菌及灰色奈瑟菌;各菌种通过16S rRNA基因PCR检测和序列测定,发现与常规细菌学方法鉴定的符合率>64.0%;来自不同患者的各种奈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相似,存在许多耐药或多药耐药菌株.结论 人体上呼吸道正常菌群奈瑟菌属的许多菌种,是引起呼吸道感染患者慢性继发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这些菌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广泛的耐药性,使其成为影响慢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诊断与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常规细菌学与16S rRNA检测相结合,能够提高呼吸道条件致病性奈瑟菌鉴定的准确率.

  • 冬季儿童上呼吸道菌群分布调查

    作者:陈东科;陶凤容;董劲春;宣天芝;许宏涛;胡云建;张秀珍

    上呼吸道感染多发生在冬春季节,了解儿童上呼吸道菌群的分布状况,有助于阐明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机理。我们于2000年1月份,对165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了咽部菌群分布调查。 对象 全部165份标本取自北京市某幼儿园3~6岁健康儿童的咽部分泌物,其中男童77名,女童88名。取材当日无流感流行。 方法 用无菌棉棒取儿童咽后壁分泌物无菌封闭保存,1 h内送实验室接种于5%羊血琼脂平板及含50 mg/L万古霉素的兔血巧克力琼脂平板上,置8%CO2孵箱中,35℃过夜培养。细菌的分离与鉴定均按操作规程进行[1],用VITEK试卡将细菌鉴定到种。将分离到的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及葡萄球菌,用Nitrocefin纸片进行β-内酰胺酶测试,纸片变红为阳性。对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用苯唑西林(1 μg)纸片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按NCCLS标准[2]进行判断。实验用Ⅹ、Ⅴ因子、OP、氧化酶、Nitrocefin、苯唑西林(1 μg)纸片,蛋白胨、脑心浸液(干粉)、DNA琼脂均购自OXOID公司(英国)。标准菌株流感嗜血杆菌ATCC 49766、肺炎链球菌ATCC 4961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为本实验室菌库保存。

  • 两种培养基对结核分枝杆菌分离鉴定的比较

    作者:张芳霞;马武祥

    与世界总体水平相比,目前我国的结核病发病率仍然较高.为了选择检测效果好、成本低的培养基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分离与鉴定,我们采用匡铁吉[1]琼脂培养基与L(o)wenstein[2]培养基对痰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匡铁吉琼脂培养基临床效果较优.

  • 山莓中两个新二萜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张敏;曹庸;杜方麓;欧阳文;袁勇

    为研究山莓(Rubus corchorifolius L.f)的化学成分,应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本文分离鉴定了2个贝壳杉烷二萜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对映-贝壳杉烷-3α,16α,17,19-四醇(1),对映-2-羰基-16α-羟基-贝壳杉烷-17-β-D-葡糖苷(2).化合物1、2均为新化合物.

  • 温莪术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艳红;徐磊;杨信东;李校堃

    目的 研究温莪术内生真菌的种群组成及其代谢产物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内生菌常规分离法对健康温莪术植株体内的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趵测试菌种,对温莪术根、茎,叶中分离的56株内生真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 经初步鉴定,这些内生真菌为5目、6科、24属;抑菌实验表明,56株内生真菌中有39株对5种测试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 温莪术植物含有丰富多样的内生真菌,且多数内生真菌都表现为较高的抑菌活性.

  • 金钗石斛和铁皮石斛软腐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作者:李向东;王云强;王卉;郭顺星

    目的 确定引起金钗石斛和铁皮石斛软腐病的病原菌,为制定高效、安全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普查和定点观察相结合对软腐病发病情况进行田间观察,采集两种石斛典型病株样本,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其痛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菌株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 在树皮为基质的苗床上软腐病在不同苗龄上均可发生,病原菌主要侵染幼嫩多汁的嫩芽和新枝,引起幼嫩茎叶的腐烂、萎焉和坏死等症状.通过对病原菌形态学观察,以及核糖体rDNA ITS序列分析,侵染石斛植株的2个分离菌株被鉴定为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致病性实验证明,这两个菌株为石斛软腐病的致病菌株.结论 金钗石斛和铁皮石斛是终极腐霉菌的自然寄主.

  • 决明"发根"蒽醌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郭洪祝;常振战;王弘;杨如筠;杨玉军;果德安;郑俊华

    我室成功地诱导了决明发根的产生,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地分离与鉴定,共分得12个化合物,经波谱测试鉴定其中8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是: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酚-8-甲醚、大黄酚-1-甲醚、芦荟大黄素、1-羟基-3-甲氧基-8-甲基蒽醌(1-hydroxy-3-methoxy-8-methylanthraquinone)、1-羟基-7-甲氧基-3-甲基蒽醌(1-hydroxy-7-methoxy-3-methylanthraquinone)和1,2,8-三羟基-6,7-二甲氧基蒽醌(1,2,8-trihydroxy-6,7-bimethoxyanthraquinone), 其中后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自决明发根中分得,其余结构正在鉴定之中.

  • 肿瘤患者血液和肿瘤组织中穿通支原体的分离与鉴定及其电镜观察

    作者:周丽萍;余志贤;蓝升红;陈宗静;温秀姝;郑飞云;黄颖鹏

    穿通支原体(mycoplasma penetrans,Mpe)是近年来新发现与艾滋病相关的致病性支原体[1].1986年Tsais和1987年Zhang等[2]报道穿通支原体感染小鼠胚胎细胞C3H 6周引起C3H细胞形态学改变,不伴有恶变特征,但至11周即出现恶性改变,18周之后转化不可逆转,并在裸鼠体内形成瘤,提示穿通支原体存在致癌潜能[2].近年来进一步证实支原体感染与肿瘤发生相关[3],但报道从肿瘤组织和血液中分离到穿通支原体尚少.为试图从肿瘤患者的血液和肿瘤组织中分离检出穿通支原体,我们随机选取2004年4月至2005年5月在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治的经病理切片确诊的107例肿瘤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液进行穿通支原体分离培养、聚合酶链反应(PCR)、序列分析,并取经序列证实穿通支原体检出阳性的血液和肿瘤组织标本在电镜下观察穿通支原体颗粒的存在以及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报道如下.

  • 多皱软海绵中活性成分的初步分离与鉴定

    作者:董美玲;闫志

    目的 探究多皱软海绵中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海绵中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并利用红外光谱及液质联用对其进行初步定性分析.结果 分离获得一活性成分,通过红外光谱和液质联用初步分析,该活性成分为一种仲胺化合物.结论 多皱软海绵中一活性成分可能为一个分子量为345的仲胺化合物,为海绵活性成分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 新疆油污土壤中石油烃降解菌筛选及鉴定

    作者:孙玉萍;王红英;刘素辉;倪萍;马海梅

    目的 从新疆克拉玛依油田油污土壤中筛选具有降解能力的菌株,为今后构建本源石油降解微生物菌群提供技术支持和菌种储备.方法通过以石油烃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的分离培养,获得能够利用石油烃为碳源的菌株,并通过16S rDNA序列测定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8株能以石油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石油降解菌株,通过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 sp.)、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短杆菌属(Brevibacillus agri sp.)等5类.在不同土壤中分离出的降解菌株不同,含油量较高的土壤中种类较多.结论新疆克拉玛依油田油污土壤中的石油降解菌株以假单胞菌属为主,而且随着污染严重程度的不同降解菌株的种类也不同.

  • 濮阳市肉毒梭菌生态分布的研究

    作者:王想霞;杜俊甫;麻顺广;管世顺;张秀丽;廖兴广;朱宝玉

    肉毒梭菌属于厌氧梭状芽胞杆菌属,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特别是土壤中,易于污染食品引起食物中毒.为探明濮阳市肉毒梭菌在自然环境中存在情况和对原粮及自制发酵豆制品的污染状况,对濮阳市5县1区(分为5个区即Ⅰ区:台前县;Ⅱ区:范县:Ⅲ区:濮阳县包含市区;Ⅳ区:清丰县;Ⅴ区:南乐县)的土壤、水体、原粮和自制发酵豆制品进行肉毒梭菌的分离与鉴定.现报告如下.

  • 奶牛阴道菌群分析与乳酸菌的分离及鉴定

    作者:侯荣伦;程超;付艳茹;刘彦民;李利平;郝永清;黄少磊

    目的 研究奶牛阴道菌群,并从健康奶牛阴道分离出产酸能力很强的乳酸菌.方法 采用常规的方法对奶牛阴道进行细菌的分离及鉴定,并进行菌群分析.结果 健康奶牛阴道优势菌群主要为乳酸菌(P<0.01),屡配不孕奶牛阴道优势菌群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P<0.01);从健康奶牛阴道分离出的乳酸菌为55株,其中产酸能力很强的6株乳酸菌鉴定结果分别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Lactobacilluz brevis,Enterococcus faecalis,Lactococcus garvieae、Lactobacillus kitasatonis和Lactobacillus amylovorus.结论 奶牛阴道菌群中分离的6株乳酸菌可作为潜在的奶牛阴道微生态制剂进行深入研究.

  • 商品鸡盲肠内容物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温建新;刘兴彩;单虎

    实验以健康商品鸡盲肠为菌源,对附着其上的乳酸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就所获得的菌株的耐酸耐胆汁、黏附特性、抑菌性进行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从商品鸡盲肠中分离出6株乳酸菌,根据耐酸耐胆汁试验,病原菌生长抑制试验以及肠道黏膜粘附试验,筛选出2株优势菌株CX001和CX005,经乳杆菌属的生化鉴定,初步确定为短乳杆菌.

4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