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针联合雷头风颗粒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研究

    作者:董必文;王余燕

    目的:评价电针联合雷头风颗粒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PT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PTN患者按病历尾号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针联合雷头风颗粒。1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A Short Form of the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SF-MPQ)比较治疗前后疼痛评定指数(painratingindex, PRI)、选词数(number of word chosen, NWC)、现时疼痛强度(present painindex, PPI)、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分值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6.7%(29/30),对照组为70.0%(21/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0,P=0.015)。治疗后,治疗组 PRI[(0.20±0.47)分比(3.33±4.65)分,t=3.592]、NWC[(0.20±0.48)分比(1.40±1.87)分,t=3.345]、VAS[(0.20±0.48)分比(1.27±1.66)分,t=3.321]、PPI[(0.17±0.38)分比(0.90±0.99)分,t=3.771]、总分[(0.79±1.83)分比(6.90±9.05)分,t=3.602]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 PTN 日发作频次[(2.20±1.17)次比(4.27±1.39)次,t=6.238]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3例(10.0%),对照组复发17例(56.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75,P<0.01)。结论电针联合雷头风颗粒治疗PTN疗效优于卡马西平。

  • 自拟强督拈尫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临床研究

    作者:陶秋莲;邓田莲;唐先平;王宏莉;闫奇

    目的 评价自拟强督拈尫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肾虚督寒证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12例A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研究组服用自拟强督拈尫汤.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al Index,BASFI)及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学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Metrology Index,BASMI)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RP水平,采用魏氏法检测ESR,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4%(54/56)、对照组为76.8%(43/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14,P=0.002).治疗后,研究组脊柱痛、夜间痛及总体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980、4.675、9.686,P值均<0.01);BASDAI、BASFI、BASMI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4.117、4.312、7.665、9.213,P值均<0.01).治疗后,2组ESR、CRP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下降(P<0.05),且研究组ESR、CRP水平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9.128、9.588,P值均<0.01).结论 自拟强督拈尫汤可减轻AS肾虚督寒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肢体功能.

  • 330例颈源性头痛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石良;韩峰;张辰宇

    目的:通过颈源性头痛患者临床特征的总结.进一步完善诊断标准.方法:时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以头痛为第一主诉的448例患者按照改进的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进行筛选,符合诊断标准者399例,其中330例资料完整,男97例,女233例;年龄14~76岁,平均46.1岁;病程0.33~50年,平均13.4年.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头痛特点,查找压痛点位置及出现放散痛的范围等,并进行分析归纳.结果:颈源性头痛占头痛患者的比例为89.1%(399/448);男女之比为1:2.4;78.8%(260例)的患者年龄在21~60岁,尤以41~50岁居多;97.3%(321例)的患者头痛呈阵发性,只有2.7%(9例)的患者呈持续性.多数患者的头痛性质呈胀痛(181例,占54.8%)或跳痛(135例,占40.9%),这两种性质的疼痛可能并存,其他类型的疼痛均为少数.多数患者的头痛部位为枕部、头顶、颞部,约1/3可波及到前额、眼眶、或眼球.极少数波及到耳、鼻翼及鼻梁等处.76.4%(252例)的患者为全头痛或双侧头痛,只有12.1%(40例)为单侧头痛.几乎所有患者均有枕神经卡压表现,其中73.3%(242例)为枕大、小神经混合受累;82.7%(273例)的忘者枕部受到按压时出现向头部的放散痛.结论:①颈源性头痛占头痛患者比例较高;②现有诊断标准尚不完善,有必要改进;③按压颈枕部特定位置出现放散痛是其重要的诊断依据.

  • 电针与药物治疗髋关节骨关节炎疗效对照观察

    作者:圣小平;樊天佑

    目的:观察电针与药物治疗髋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电针组选取髀关、居髎、足五里、阴廉,采用电针治疗;药物组口服双氯芬酸钠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Harri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电针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分别为67.83±8.48和55.83±9.66,药物组分别为68.67±8.09和61.50±7.78,两组治疗后髋关节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01),电针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电针组治疗后Harris总分及关节疼痛、功能和运动范围单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0.001);药物组治疗后Harris总分、疼痛评分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0.001);电针组治疗后Harris总分、疼痛评分和功能评分较药物组增加更明显(均P<0.05).结论:电针可有效地治疗髋关节骨关节炎,能够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疗效优于口服双氯芬酸钠治疗.

  • 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在剖宫产术后产妇静脉自控疼痛效应的比较

    作者:张晓雪;余革;温晓晖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在剖宫产术后自控疼痛的合理给药方案.方法 选取75例在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麻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ASA分级为Ⅰ~Ⅱ.所有产妇被随机分成3组(A组、B组、C组),每组25例.术后自控疼痛方案:各组产妇在手术结束前均给予布托啡诺负荷量30μg/kg,随后的布托啡诺维持量,A组为2μg·kg-1·h-1;B组为3μg·kg-1·h-1,C组为4μg·kg-1·h-1.观察并记录术后48 h内不同时点的各项指标,包括疼痛评分、镇静评分、血压、心率、呼吸、呼吸抑制(血氧饱和度≤90%或者呼吸频率≤10次/min)、恶心呕吐次数、疼痛泵按压次数(D,)与实际进药次数(D:)比值.结果 在术后6-24 h各时点,B组与C组之间疼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A组(P<0.05).术后1h及术后24~48 h各时点,各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h内各时点,A组与C组的组间镇静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镇静效果强于A组.但B组与A组、C组之间的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内,B组和C组D1/D2值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B=0.037,PAC=0.028),但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6).结论 剖宫产术后使用布托啡诺静脉自控疼痛效果优良,术后24 h内推荐4μg·kg-1·h-1的维持量,24 h后可根据病情酌情减量以达佳效果.

  • 疼痛评估方法及相关因素

    作者:陆婷婷;王妮娜;侯华娟;刘亚红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1979年对疼痛的定义为:疼痛是一种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其包括了三方面的含义,即疼痛是不愉快的感觉,伴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是由组织(潜在)损伤引起的.鉴于疼痛给患者造成的多方面损害,美国疼痛协会已经建议将疼痛分级作为第五生命体征[1].在整个临床疼痛管理中疼痛评估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2].但因疼痛缺乏惟一性的准确客观的评估及记录方法,给临床疼痛评估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近年来有许多学者对疼痛评估方法及疼痛护理做了深入的研究,现将文献总结如下.

    关键词: 疼痛测定
  • 五指法在疼痛强度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张菊英;邹瑞芳;叶家薇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疼痛评估方法,使患者对疼痛强度能更简便、真实地描述.方法采用数字评定法(NRS)、词语描述法(VDS)、修订版面部表情法(FPS-R)和疼痛强度评估新法--五指法,让144例外科患者对自己的疼痛强度进行描述,后选择佳的评估方法.结果首选率高的是五指法,84例,占58.3%;首选VDS的30例,占20.8%;NRS 16例,占 11.1%;FPS-R 14例,占9.7%.综合评价指标由高到低依次为五指法、FPS-R、 NRS、 VDS.结论 4种疼痛评估方法比较,五指法首选率和综合评价指标高,可作为临床上评估疼痛强度的客观指标.

    关键词: 五指法 疼痛测定
  • 老年痴呆患者疼痛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作者:雷逸华;臧渝梨

    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迄今尚无特异性的生理指标反映疼痛程度,临床上常根据患者自评结果(self-report)来判断疼痛严重程度.但是,自评式评估量表通常以患者能够理解和准确量化自身的疼痛程度为基础,而这要求患者有一定程度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想象及交流能力,而对有认知功能障碍者,如痴呆老人,自评结果可能无法反映其真实的疼痛程度[1-4].

  • 成人危重症患者客观疼痛评估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杰;张海燕;吴晓英;路潜

    疼痛是ICU患者的常见问题之一,大部分患者在ICU期间经历了中到重度疼痛[1].研究发现,常规的医疗护理操作均会给ICU患者带来疼痛感受[2-6].疼痛及其应激反应会给机体带来伤害,处理不及时还会给ICU患者带来持续的生理、心理层面的负面影响[1].因此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来发现和治疗ICU患者的疼痛,准确评估是疼痛管理的第一步[1].患者的主诉是疼痛评估的“金标准”[7],由于ICU患者病情和治疗的特殊性,部分患者不能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部分患者需要使用镇静治疗,使得ICU患者的疼痛评估较为复杂[7-9].

  • 骶神经刺激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临床研究

    作者:迟玉花;丁光武;赵刚;邸爱婷;张瑶

    目的:了解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的疼痛特征、心理生理状况、生活质量的水平及特点,并对骶神经刺激治疗进行临床效果评估。方法选择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2∶1原则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采用骶神经刺激治疗,1周2次;对照组50例,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早上中午各1片口服。疗程为3个月。采用中文版简氏McGill疼痛问卷(SF-MPQ)、简氏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SF-36)、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贝克焦虑自评问卷(BAI)、直肠感觉功能分别测量受试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特征、生活质量、抑郁、焦虑水平。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肛门直肠疼痛患者的SF-MPQ总分、情感疼痛、感觉疼痛、VAS、疼痛频率、疼痛持续时间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疼痛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状态,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除生理职能、活力和情感职能外,SF-3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初时感觉、大耐受量、RAIR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存在抑郁、焦虑状态,生活质量水平低;骶神经刺激可改善患者的疼痛特征和直肠感觉,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改善生活质量。

  • 甲钴胺联合利多卡因喷雾剂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作者:戴迅毅;尹兴平;杨莉佳

    目的 观察甲钴胺联合利多卡因喷雾剂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甲钴胺和多塞平片口服,外用利多卡因喷雾剂治疗,对照组仅口服多塞平片和外用利多卡因喷雾剂,共4周.在治疗的第2、4周和停止治疗4周后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和睡眠质量评分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积分均有下降,但是治疗组下降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第8周时VAS积分明显低于第4周,而对照组中尽管第8周的VAS积分有下降,但和第4周无明显差别.(2)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睡眠质量积分有所下降,但是治疗组下降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3)停止治疗4周后随访,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甲钴胺联合利多卡因喷雾剂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迅速持久地缓解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痛症状,安全可靠.

  • 单髁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对伸膝肌力影响的差异

    作者:李之琛;陈东峰;赵杰;陈艺;张姝江;卢伟杰

    目的 评价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对伸膝肌力影响的差异.方法 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因膝关节骨关节炎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施行的39例TKA与30例UKA,记录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手术前后可视化疼痛评分(VA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比较两组间各个观察指标的差异,测量并比较手术前后及组间术侧屈膝90°、20°位置的伸膝肌力.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定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术后2周UKA组VAS评分显著低于T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98,P<0.01);在屈膝90°及20°位的伸膝肌力均显著高于T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0,9.165;P<0.01).与术前相比,TKA组术后在屈膝90°与屈膝20°位置的伸膝肌力均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92,10.01;P<0.01).结论 与TKA手术相比,UKA术后早期疼痛轻,对伸膝肌力影响小.

  • 快速康复理念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预后影响分析

    作者:宋海良;李亚军;王晓琴;龚时文;李瑞平;欧阳钦;谢绮雯;张小冠;郭强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中应用对患者应激反应、血糖及疼痛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手术治疗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资料,根据是否采用FTS理念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分为FTS组40例和常规组40例,统计软件采用SPSS 16.0进行处理,术中术后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VAS评分等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并发症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FTS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的低于常规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IL-6、CRP、 皮质醇、WBC、 血糖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7 d,FTS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的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第1、3、5 d,FTS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的低于常规组(P<0.05);FTS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7.5%低于常规组的17.5%(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TS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中应用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对患者的血糖影响小、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恢复.

  • 引流辅助装置在腹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付召军;杨玉辉;魏健;张陈;陈文兴

    目的 探讨腹部外科手术中应用自行研制的引流辅助装置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从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524例进行腹部手术后安置腹盆腔引流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装置固定组应用引流管辅助装置行腹腔引流管固定(264例),缝合固定组采用传统皮肤缝线固定引流管方式(260例).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对比分析,引流管操作数据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疼痛分级、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装置固定组引流管调整时间为(30±10.8)s,明显短于缝合固定组的调整时间(571±410.2)s(P<0.05);装置固定组疼痛评分(3.3±3.91)分,而缝合固定组(4.7±4.02)分,装置固定组优于缝合固定组(P<0.05);同时引流管堵塞率、调整困难,感染,置管时间,肠梗阻,电解质紊乱等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P<0.01),装置固定组无引流管断裂、拔出困难、二次手术等并发症情况.结论 引流管辅助装置在术后操作相对简单、方便,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痛苦.同时因引流管安置造成的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舒适护理在成年烧伤患者创面换药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作者:颜佩琴;李炯艳;谢尔凡

    目的 将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成年人烧伤创面换药全过程,观察其对降低患者换药时疼痛指数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在苏州市立医院烧伤科住院的轻、中度成年烧伤患者200例,按住院号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在烧伤换药过程中采用以配合医师工作为主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换药前、中、后全程增加环境、语言、情绪、操作、体位、饮食等方面的舒适护理;两组中的重度疼痛以上患者在下次换药前均予口服塞来昔布0.2 g.采用数字疼痛量表评分法(NRS)记录连续3次换药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指数,两组间结果比较经χ2检验.结果 在烧伤换药全程采用舒适护理的实验组,主要表现为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和剧痛的例次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疼痛指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 将舒适护理应用于成年人烧伤创面换药全过程,虽不能完全无痛,但增强了患者自我配合意识,疼痛感明显减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换药时的疼痛指数.

  • 不同类型致痛性操作对新生儿疼痛的影响

    作者:陈银花;钱丽冰;陈梦莹;曹兆兰;徐玉香;程锐;卢官明;李晓南

    目的 评估不同致痛性操作对新生儿疼痛评分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方法 2009年3月1日至5月31日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的新生儿108例,其中早产儿46例,足月儿62例.通过实时床边观察和数码录像收集新生儿从入院到出院期间所有诊疗需要所致的疼痛性操作过程,应用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eonatal Facial Coding System,NFCS)、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eonatal Infant Pain Scale,NIPS)及早产儿疼痛量表(Premature Infant Pain Profile,PIPP)评估新生儿的疼痛反应,同时记录操作前后患儿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采用Student-t检验、x2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致痛性操作对新生儿疼痛评分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结果 早产儿共接受不同类型致痛性操作6966例次,经历多的前3种致痛性操作分别为气管内吸引(23.6%,1645/6966)、口鼻腔吸引(18.3%,1278/6966)和外周静脉穿刺置管(17.2%,1195/6966),而足月儿经历多的前3种致痛性操作分别为外周静脉穿刺置管(27.0%,989/3667)、拔除留置针(20.5%,751/3667)和去除胶布(18.4%,675/3667).早产儿致痛性操作疼痛评分较高的前3种分别是气管插管[NFCS(7.00±1.66)分,PIPP(14.08±3.54)分]、股静脉穿刺[NFCS(6.52±1.66)分,PIPP(12.15±3.11)分]和腋静脉穿刺[NFCS(5.75±1.89)分,PIPP(11.75±4.19)分];足月儿致痛性操作疼痛评分较高的前3种分别是股静脉穿刺[NFCS(6.68±1.34)分,NIPS(5.58±1.32)分]、去除胶布[NFCS(6.00±1.41)分,NIPS(5.67±0.58)分]及腹壁静脉穿刺[NFCS(6.00±0.00)分,NIPS(5.50±0.71)分].不同类型的致痛性操作引起的足月儿心率(F=0.186,P=0.836)及血氧饱和度(F=1.672,P=0.198)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住院新生儿经历反复多次的致痛性操作,其中气管插管和股静脉穿刺可引起重度操作性疼痛,应加强新生儿的疼痛管理.

  • 帕金森病伴慢性疼痛的临床调查分析

    作者:陆丽霞;周明珠;吴佳英;刘振国

    目的 初步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伴慢性疼痛的发生与分布情况、与疾病发展的关系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13例原发性PD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简易疼痛量表(BPI)、统一PD评分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期、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评估.将患者分为无疼痛组、PD相关慢性疼痛组及非PD相关慢性疼痛组,其中PD相关慢性疼痛组再分为直接相关组和间接相关组.对各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PD相关慢性疼痛的发生率为42.5%(48/113).与无疼痛组相比,PD相关慢性疼痛组患者的起病早、病程长,且UPDRS Ⅲ评分、H-Y分期、HRSD、HAMA分值以及左旋多巴剂量均高于无疼痛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D相关慢性疼痛组患者与非PD相关慢性疼痛组相比,其起病年龄(57.4±9.6与65.9±8.7,t=-2.596,P=0.012)、HRSD(12.9±7.9与8.7±3.7,t=2.605,P=0.014)以及疼痛强度VAS(61.6±25.9与38.0±30.1,U=-2.290,P=0.0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PD直接疼痛及间接疼痛相关组的BPI 7项指标进行比较,除行走与交流能力外,其余5项指标的分值在直接相关组更高,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疼痛在PD患者中很普遍,其中绝大多数为PD相关慢性疼痛,患者起病早且生活质量较差.

  • 主客观评估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鼻塞的指导作用

    作者:肖玲;姚红兵;杨玉成

    目的探讨术前主、客观评估对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围手术期鼻塞处理的指导作用.方法对以鼻塞为主诉的CRS患者,因收治在医师组不同,而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两组患者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鼻阻力及鼻声反射对鼻塞进行主、客观评估,并行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评估鼻-鼻窦情况.实验组围手术期严格依据主、客观评估采取个体化处理,对照组仅依据术者的临床经验进行处理.术后6个月和1年随访.结果术前两组患者鼻塞VAS评分、总鼻阻力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及1年,两组患者鼻塞VAS评分、总鼻阻力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1年分别与术前相比,各评分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两组患者疗效评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术前鼻塞主、客观评估,不仅可用于CRS鼻塞症状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评估,两者综合应用并结合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可指导CRS围手术期的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改善CRS患者鼻塞症状及提高其疗效.

  •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微波消融术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

    作者:熊洪斌;钱洁;王惠华;敖智晶;石润杰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微波消融术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persistent allergic rhinitis,PAR)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2008年8月以来入选的56例中重度PAR患者随机分为等离子治疗组(A组)和微波治疗组(B组),每组28例.鼻内镜下对双侧鼻丘及下鼻甲进行黏膜下消融治疗.术前和术后12个月进行鼻塞症状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糖精实验法测定鼻腔黏膜纤毛输送率(mucociliary transport rate,MTR),1年后观察分析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100%)优于B组(78.57%),差异有显著性(t=6.72,P<0.01).两组术后鼻塞VAS评分均较术前减低,差异有显著性(A组:t=13.78,P<0.01:B组:t=11.97,P<0.01):两组间术前、术后VAS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术前:t=1.05,P>0.05;术后:t=1.32,P>0.05).A组术后与术前MTR无差异(t=1.75,P>0.05),B组术后MTR较术前显著减低,差异有性(t=10.66,P<0.01);两组间比较,术前MTR值无差异(t=1.17,P>0.05),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t=10.79,P<0.01).结论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中重度PAR的方法优于微波治疗,可作为中重度PAR的治疗方法之一.

  • 鼻内镜手术局部麻醉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纯;舒畅;张焰;孙常领;沈佳

    目的 探讨内镜鼻腔鼻窦手术采用局部麻醉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 随机选择2000年1月~2007年12月的810例采用局部麻醉施行的内镜鼻腔鼻窦手术进行临床观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ous scale,VAS)评价麻醉效果,并观察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6个月的临床随访表现、手术费用及患者对手术的总体评价.结果 VAS总体评分是(3.18±0.46)分,其中无痛与轻微疼痛占78.28%(634/810),中度疼痛占16.71%(136/810),重度疼痛占5.01%(40/810).手术出血量(43.25±27.46)ml,手术时间(41.14±9.479)min,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78%,术后6个月治愈率为78%(612/810),手术费用4000~6000元.患者对住院手术治疗过程总体评价(9.28±2.21)分.结论 患者对手术的总体评价良好.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熟练,具备较为先进的手术器械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内镜鼻腔鼻窦手术可以在局部麻醉下施行.

153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