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作者:季微;王晓红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大都因气滞湿热火毒瘀滞,余毒未尽,经脉失疏,致使气滞血瘀,经气不宣,以致疼痛剧烈,病程迁延,《灵枢·经脉》曰"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针灸目的就是通过刺激腧穴、经络使经络调畅、协调阴阳,变"不通则痛"为"通则不痛",多半疾病的病症往往是复杂的,为治无遗邪,照顾全面,佐以汤药,疗效快捷安全的解决后遗神经痛.

  • 经筋刺法临床应用举隅

    作者:许军峰;张鹏;卞金玲;吕建明

    "经筋刺法"是石学敏院士汲取祖国医学"经筋理论"的精华,并结合长期临床实践及现代医学而创立的,对经筋病的理、法、方、穴、术见解独特,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及学术价值.经筋刺法源于《灵枢·终始》:"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在骨守骨,在筋守筋".《灵枢·经筋》:"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灵枢·卫气失常》中指出:"筋部无阴无阳,无左无右,候病所在",经筋病阴阳辨证不明显,故针刺筋之左右、无伤骨骼、血脉、脏腑.基于此,石学敏院士指出,经筋刺法是沿经筋走行施行针刺,多应用围刺、透刺、排刺等针刺方法.

  • 皮肤针叩刺加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作者:刘军

    目的 观察皮肤针叩刺加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山东省章丘市中医院康复科、皮肤科门诊及病房的10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施以皮肤针叩刺加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普瑞巴林胶囊、甲钴胺胶囊,局部外涂辣椒碱软膏治疗.PHN疗效评定标准,痊愈为疼痛完全消失,伴随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为疼痛明显减轻,偶有轻微疼痛;有效为时有疼痛;无效为疼痛无明显减轻.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两组疗效比较行X2检验,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64%(32/50),总有效率96%(48/50),对照组治愈率42%(21/50),总有效率88%(44/50).两组治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 2=4.875,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0.800,P>0.05)结论 皮肤针叩刺加拔罐治疗PHN疗效显著,有推广价值.

  • 泛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竹生;杨秀敏;田晶;李娅娣

    目的 探讨泛昔洛韦联合短期小剂量泼尼松口服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5例50岁以上相对健康的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激素组:口服泛昔洛韦片(0.25 g/次,3次/d)10 d和泼尼松片(10 mg/次,3次/d)7d;对照组:口服泛昔洛韦片(0.25 g/次,3次/d)10 d.观察疱疹开始结痂和完全愈合时间,并于初诊时、第4周和第12周以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估疼痛严重程度.并记录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疱疹结痂和完全愈合时间,激素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疼痛缓解程度,第4周激素组优于对照组(P<0.05);第12周激素组与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不良反应事件两组相当.结论 泛昔洛韦联合短期小剂量泼尼松口服治疗带状疱疹有助于减少带状疱疹急性疼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但是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和疼痛严重程度无明显影响.

  • 甲钴胺联合利多卡因喷雾剂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作者:戴迅毅;尹兴平;杨莉佳

    目的 观察甲钴胺联合利多卡因喷雾剂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甲钴胺和多塞平片口服,外用利多卡因喷雾剂治疗,对照组仅口服多塞平片和外用利多卡因喷雾剂,共4周.在治疗的第2、4周和停止治疗4周后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和睡眠质量评分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积分均有下降,但是治疗组下降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第8周时VAS积分明显低于第4周,而对照组中尽管第8周的VAS积分有下降,但和第4周无明显差别.(2)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睡眠质量积分有所下降,但是治疗组下降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3)停止治疗4周后随访,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甲钴胺联合利多卡因喷雾剂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迅速持久地缓解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痛症状,安全可靠.

  • 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痛的临床特点和综合治疗

    作者:杨静;刘智慧;赵国利;路桂军;孙永海

    目的:分析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痛(PHN)患者的临床发病特点,总结其综合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于解放军总医院麻醉手术中心疼痛治疗科就诊的带状疱疹后遗痛患者的个人资料、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等资料。结果共纳入39例带状疱疹后遗痛患者,男性26例,女性13例,年龄(71.3±8.3)岁,>60岁患者33例。皮损及疼痛区域以胸肋及腰背部多(74.4%)。入院时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9±0.8)分。经系统药物联合神经阻滞等综合治疗后,39例患者出院时VAS降至(2.9±0.7)分。长期随访发现分别有21%和56%的患者获得≥90%和≥50%的疼痛缓解。结论老年人为PHN的高危人群,药物联合神经阻滞的综合治疗对老年PHN患者具有良好疗效。

  • 液氮冷冻疗法联合阿昔洛韦片及甲钴胺分散片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作者:曹鸿玮;王菲菲;杨俊亚;王瑞;郑晓红

    目的 探讨液氮冷冻疗法联合阿昔洛韦片、甲钴胺分散片口服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520例老年人带状疱疹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昔洛韦片和甲钴胺分散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液态氮冷冻治疗,用棉签蘸取液氮在皮损处轻擦,1次/d,共5次.在治疗的第5、14、30天随访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是否有新水疱出现、干燥、结痂情况,记录皮疹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结痂脱落时间、疼痛消退时间和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情况. 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为93.9%(244/260),高于对照组84.2%(2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2,P<0.05).试验组患者结痂、水疱干燥、疼痛消退时间分别为(2.6±0.8)d、(8.2±1.7)d、(9.2±2.5)d,均低于对照组(4.8±1.4)d,(11.3±2.2)d,(12.8±3.1)d(均P<0.01).试验组止疱时间(1.9±0.6)d与对照组(1.8±0.8)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3,P>0.05).试验组患者后遗神经痛发生率6.9%(18/260),与对照组患者后遗神经痛发生率18.1%(47/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787,P<0.01). 结论 液氮冷冻联合阿昔洛韦片、甲钴胺分散片口服疗效优于阿昔洛韦片、甲钴胺分散片口服治疗,试验组具有水疱干燥、结痂时间缩短、疼痛消退快、后遗神经痛发生减少的优点.

  • 老年带状疱疹患者急性期T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与疱疹相关性疼痛的关系

    作者:安尔丹;肖旺频;周宗立;孙丽

    目的 检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急性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观察患者急性期机体细胞免疫状态与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AHP)和后遗神经痛(PHN)的关系。 方法 选择急性期老年带状疱疹患者60例,根据AHP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分为轻中度AHP组:VAS评分≤6分,重度AHP组:VAS评分>6分;再根据随访结果是否发生带状疱疹后PHN分为非PHN组和PHN组。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门诊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AHP严重时VAS评分,采用流式细胞测定技术测定急性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和CD8+百分比及计算CD4 +/CD8+比值。 结果 各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AHP组、重度AHP组、非PHN组和PHN组CD3+、CD4+、CD8+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P<0.05),重度AHP组CD4+表达低于轻中度AHP组(P<0.05) ;CD4 +/CD8+比值轻中度AHP组、非PHN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AHP组低于轻中度AHP组(P<0.05),PHN组低于非PHN组(P<0.05);PHN组AHP VAS评分高于非PHN组(P<0.05)。 结论 老年带状疱疹患者急性期普遍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表现为T细胞亚群百分比降低;重度AHP患者细胞免疫状态更低。PHN患者在疱疹急性期存在更严重的局部损害和更低下免疫应答。

  • 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对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钱燕群;奚广军;陆琦

    目的 探讨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商品名:恩再适)对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口服维生素B1和甲钴胺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加巴喷丁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肌肉注射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7%(52/6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42/60)(x2=4.910,P=0.000);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5.4±2.0)分、(5.3±1.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8,P=0.387);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为(2.0±1.1)分,优于对照组(3.6±1.7)分(t=6.121,P=0.000).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虽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1.7%(7/60),高于对照组8.3%(5/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70,P=0.543). 结论 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对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临床疗效明确,能有效减少疼痛程度,且不良反应轻微,该治疗方法可靠且安全.

  • 老年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作者:刘晓明;杨轩;金毅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病毒性神经炎,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性水疱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同时伴有显著的神经痛症状,典型病例临床诊断并不困难.VZV病毒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病毒再度活动并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移动到支配区域的皮肤,发生带状疱疹[1-2].老年人的各项机能均下降,尤其在创伤、感冒、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应激和器质性疾病状态下,免疫力往往更加低于正常水平,是带状疱疹的好发人群,且多病情较重,病程迁延,容易形成后遗神经痛[3-4].

  • 老年人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规范化临床诊疗

    作者:王家双;陈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老年人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之一,病因学较清楚,即因感染或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激活之后造成躯体感觉神经系统损伤而产生疼痛,在中、老年人群多发,因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在全球仍然被视为当前富有挑战性的医学难题之一[1-2],且规范PHN的临床诊疗应成为当务之急[3].

  • 多点微量皮内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程鹏;何仁亮;向红辉;李凤春

    目的:观察多点微量皮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对38例PHN病人采用多点微量表浅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采用长海痛尺标准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显效28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4%。结论:多点微量皮内注射A型肉毒素可有效治疗PHN,无肌肉松驰导致的各种并发症。

  •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邓略初;何仁亮;吴树毅

    目的 评价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符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采用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4周、24周、48周的疼痛程度及日常生活质量,并观察不良反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按照中国SF-36量表对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60例患者治疗后1周总有效率为83.3% (50/60),治疗后48周总有效率达到93.3%(56/60),近期和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第1周末、第4周末、第24周末、第48周末,VAS分值分别为(3.49±1.91)、(2.86±1.68)、(2.35±1.64)、(2.18±1.55)分,较治疗前的(8.61±0.73)分显著下降(t=19.34,P<0.01),且治疗后第48周末VAS分值与治疗第1周末比较明显降低(t=4.11,P<0.01);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62.98±15.18)、(72.86±15.68)、(78.35±13.54)、(80.40±12.67)分,较治疗前的(36.78±10.70)分明显提高(t=10.92,P<0.01),且治疗后第48周末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后第1周末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6.82,P<0.01).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无效者均为颜面部侵犯三叉神经患者.结论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外周神经电刺激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文东;左毅;陈文升

    目的 探讨外周神经电刺激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将9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神经阻滞组(48例)和外周神经电刺激组(50例).在接受口服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接受常规神经阻滞和外周神经刺激器介导的病损神经电刺激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的疗效和6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第4、8、12周外周神经电刺激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神经阻滞组(P<0.01);随访6个月,外周神经电刺激组复发率[7.5%(3/40)]明显低于常规神经阻滞组[33.3%(13/39)](P<0.05).结论 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方法中,外周神经电刺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 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Meta分析

    作者:韩镇锴;王诗朦;姚鹏

    目的 对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Medalink、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2月15日.按照Cochrane Handbook 5.1文献质量评估工具对纳入标准进行偏倚评价,提取有效数据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7篇文献,共486例患者.结果显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行脉冲射频治疗后48 h、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MD或SMD=-1.21、-1.38、-1.46、-0.99和-0.95,95% CI-1.54~-0.88、-1.58~-1.17、-1.67~-1.26、-1.31~-0.67和-1.13~-0.77,P<0.01).短期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12/243),15 d内均自行缓解.结论 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较满意的疗效,6个月内效果更明显,且安全性较高.

  • 雷火灸合并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0例

    作者:王东;王强;任凯芳

    目的:观察雷火灸合并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 PHN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施以雷火灸合并加巴喷丁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加巴喷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3%(22/30),总有效率97%(29/30),对照组痊愈率47%(14/30),总有效率90%(27/30)。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4, 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 P>0.05)。结论雷火灸合并加巴喷丁治疗 PHN 疗效显著,有推广价值。

  • 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疼痛73例临床分析

    作者:宋丽萍;李慧;王京慧

    目的 观察神经阻滞时机与控制带状疱疹疼痛及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关系.方法将73例病程<15 d且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分≥6分的患者,按病程分为Ⅰ组(病程≤7 d,37例)和Ⅱ组(病程>7 d,36例).两组经常规治疗同时行责任神经阻滞及皮损区浸润治疗:颈椎、胸椎、腰椎椎旁神经分别用浓度为0.40%、0.40%、0.80%利多卡因液5 ml,加维生素B12 0.25 mg、地塞米松0.5 mg;神经丛和神经分支阻滞采用浓度为1.00%利多卡因液,加维生素B12 0.50 mg、地塞米松2.0 mg,剂量随部位而定;局部浸润用0.25%的利多卡因40 ml.比较两组治疗前、整个疗程完成后3 d时及1个月复诊时NRS评分的变化以及Ⅰ、Ⅱ组治愈率、有效率及治疗次数的差异.结果Ⅰ组、Ⅱ组患者经神经阻滞治疗后NR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整个疗程结束后3 d时,Ⅰ组从治疗前(7.37±1.43)分下降为(0.92±0.40)分(t=27.30,P<0.01),Ⅱ组由(7.16±1.41)分下降为(0.75±0.39)分(t=29.62,P<0.01);Ⅰ组、Ⅱ组患者治愈率、有效率及治疗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后73例患者NRS评分均<3分.结论 神经阻滞能有效控制带状疱疹早期疼痛,可有效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 三年及以上病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50例临床分析

    作者:宋丽萍;李慧;郭寅南;张迎春

    回顾性分析2012-2017年山西省人民医院疼痛科诊治的50例病程≥3年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疱疹不同部位行相应的责任神经阻滞及皮损区皮下注射,观察疼痛数字分级量表(NRS)和生命质量评分.药物为利多卡因≤300 m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2 mg、维生素B120.5 mg,利多卡因浓度:椎旁阻滞0.3%,神经丛和周围神经1.0%,皮下注射0.3%.神经阻滞时针尖顶住骨性标志再下滑,避免盲目穿刺;注药前要回吸;进针缓慢,避免神经损伤.治疗前、治疗结束及随访1、3、6个月间N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9.6,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结束时和随访1、3及6个月时,患者的NRS评分下降、生命质量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治愈16例,有效22例,微效11例,无效1例,治疗效果与皮肤有否瘢痕、是否伴随异常性疼痛有关.

  • 神经传导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分析

    作者:付蓓蓓;姜文新;秦碧勇;李颖波

    目的 探讨神经传导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共135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行神经传导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l、3、5、7、30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疼痛缓解程度和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比较不同年龄组的治疗周期.结果 神经传导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术治疗显效率为95.56%(129/135),总有效率为100%(135/135).手术前后VAS评分(F=46.891,P=0.000)和PSQI评分(F=55.993,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l、3、5、7和30 d VAS评分(t=6.395,P=0.012;t=8.104,P=0.000;t=5.693,P=0.013;t=8.294,P=0.000;t=7.193,P=0.007)和PSQI评分(t=7.142,P=0.006;t=3.959,P=0.034;t=7.142,P=0.006;t=3.959,P=0.034;t=8.104,P=0.000)均低于术前.平均治疗周期(15.97±2.44)d,各年龄组患者治疗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84,P=0.001),≤30岁组治疗周期短(q=4.593,P=0.019;q=5.693,P=0.018;q=4.583,P=0.021;q=7.204,P=0.008;q=5.593,P=0.013)、>70岁组治疗周期长(q=5.593,P=0.013;q=8.104,P=0.000;q=7.142,P=0.006;q=5.693,P=0.011;q=4.298,P=0.033).结论 神经传导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在缓解疼痛的同时改善睡眠质量,有望成为临床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理想方法.

  • 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张文武;李梦秋;刘凌

    目的 系统评价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英国Cochrane图书馆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资料库、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和万方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分析,RevMan 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根据Cochrane5.0.2版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质量评价标准,共纳入5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计122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结果显示,加巴喷丁组患者平均每日疼痛评分改变高于安慰剂组(SMD=-0.920,95%CI:-1.330~-0.520;P=0.000);简易McGill疼痛问卷平均视觉印象评分改变高于安慰剂组(SMD=-2.650,95%CI:-3.410 ~-1.890;p=0.000);平均每日睡眠干预评分改变高于安慰剂组(SMD=-2.480,95%CI:-3.750~-1.200;P=0.000).加巴喷丁组与安慰剂组失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治疗期间常见药物不良反应为头晕、嗜睡、水肿等.结论 现有临床证据表明,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治疗保留率高;但应注意其所引起的头晕、嗜睡、水肿等药物不良反应.

102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