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吡唑化合物pyr3干预对压力负荷诱导的大鼠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作者:田小芍;陈明;刘春霞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C亚族3亚型(TRPC3)的选择性阻滞剂吡唑化合物Ethyl-1-(4-(2,3,3-trichloroacrylamide)phenyl)-5-(trifluoromethyl)-1H-pyrazole-4-carboxylate(pyr3)的体内干预对压力负荷大鼠左心室肥厚(LVH)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手术建立左心压力负荷模型.30只200~240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n=6):假手术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假手术后全程给药组、手术后后期给药组,手术后全程给药组.6周后,计算各组大鼠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心肌细胞横径,逆转录多聚酶连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TRPC3和钙调神经磷酸酶A β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手术对照组左心室肥厚相关指标(左心室质量指数和左心室心肌细胞横径)及TRPC3、钙调神经磷酸酶Aβ蛋白和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假手术后全程给药组左心室肥厚相关指标无显著变化,而TRPC3和钙调神经磷酸酶A β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手术对照组比较,手术后全程给药组左心室肥厚相关指标、TRPC3及钙调神经磷酸酶A β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均< 0.05);手术后后期给药组左心室肥厚相关指标及钙调神经磷酸酶Aβ蛋白和mRNA的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而TRPC3的蛋白和mRNA表达未见显著降低.结论:Pyr3体内干预能够一定程度上阻止压力负荷导致的大鼠左心室肥厚,降低压力负荷大鼠左心室TRPC3和钙调神经磷酸酶Aβ表达的上调.

  • MPTP对小鼠和淀粉样蛋白对大鼠处理后相关脑区NAP1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徐磊;吕立夏;李慧云;姚劲松;李学礼

    目的研究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和β-淀粉样蛋白(Aβ)对小鼠或大鼠相关脑区核小体组装蛋白-1(NAP-1)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通过MPTP腹腔注射诱导C57BL小鼠产生类似帕金森病症状,Aβ脑室注射诱导SD大鼠产生类似阿尔茨海默病症状.利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小鼠黑质与纹状体及大鼠皮质与海马NAP-1mRNA丰度的变化. 结果在小鼠中,MPTP导致黑质NAP-1基因表达显著降低,而对纹状体NAP-1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在大鼠中,Aβ对海马与皮质NAP-1基因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 结论 NAP-1很可能参与了MPTP诱导的神经元凋亡过程,但在Aβ诱发的神经元凋亡过程中可能不起作用.

  • 慢性帕金森病MPTP猴模型纹状体区质子磁共振波谱的动态研究

    作者:张允建;曹学兵;贾清;朱清;刘昌勤;孙圣刚

    目的观察慢性帕金森病(PD)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猴模型纹状体区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的动态变化,探讨1H-MRS在PD早期诊断研究中的价值.方法4只健康成年雄性猕猴,以MPTP(皮下注射,0.1 mg·kg-1·d-1)制备慢性PD全身模型,造模前及其后6周内每周应用GE Signa 1.5T超导型NV/i磁共振扫描系统,行双侧纹状体区1H-MRS采集,观察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化合物(Cho)和肌酸及磷酸肌酸(Cr),采用随机软件FuncTool4.0对各代谢物含量行半定量分析,计算NAA/Cr和Cho/Cr的变化,并与行为学评分、MPTP累积剂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4只猴经MPTP处理后均达到PD诊断标准,平均出现症状时间为(18.3±1.3)d,行为学评分稳定时间为(26.3±1.3)d,MPTP的累积用量为(17.78±0.27)mg.相同时间点双侧纹状体区NAA/Cr和Cho/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MPTP后第1周至行为学评分稳定期间,NAA/Cr呈进行性下降,Cho/Cr呈进行性升高,行为学评分稳定后NAA/Cr和Cho/Cr趋于稳定;MPTP处理后第3周NAA/Cr和Cho/Cr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P<0.05;t=4.77,P<0.05);MPTP累计剂量与NAA/Cr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r=-0.970,P<0.05);与Cho/Cr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924,P<0.05).结论1H-MRS能够早期发现慢性PD MPTP猴模型纹状体区的代谢及生化改变,间接反映MPTP的毒性作用及病变程度,为PD的早期诊断和症状评价创造了条件.

  • 建立24 h快速病原菌检测系统的研究

    作者:李先斌;赵蕊;黄彩芝;赖源;蒋玉莲;黎赛;江训良

    目的 建立24 h快速病原菌鉴定及快速药敏常规检测系统,为临床及时诊疗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病原菌学依据.方法 采用旋转恒温箱替代普通恒温箱;在增菌培养瓶和药敏平板中加入氯化-2,3,5-三苯基四氮唑(TTC)、琥珀酸盐;加大病原菌生化鉴定管反应底物浓度的同时,增加病原菌接种量.结果 阳性培养显示时间比在普通恒温箱及常规培养液中显著缩短(X2=74.92,P<0.01);加大菌液浓度,4~5 h可获得明显菌落,12 h内获得病原菌鉴定结果,2~5 h得出可靠药敏结果.结论 通过方法学的改进,经过4年的实验室证实,大部分标本均能获得可靠的培养结果,说明在24 h之内,快速病原菌鉴定及药敏检测系统可以为临床诊疗和控制医院感染及时提供科学的实验室依据.

  • iTRAQ技术鉴定TCDD与维甲酸致胎鼠腭裂共同表达的差异蛋白质

    作者:翟莎娜;王晨;傅跃先;袁心刚;张丁文

    目的 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结合质谱分析筛选2,3,7,8-四氯二苯二噁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与维甲酸致胎鼠腭裂发生的共同差异表达蛋白质.方法 将36只C57BL/6J孕鼠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以28 μg/kg TCDD、80 mg/kg维甲酸在C57BL/6J孕鼠第10.5个妊娠日(gestational day 10.5,GD10.5)灌胃,建立胎鼠腭裂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玉米油灌胃,于GD17.5观察胎鼠腭部的解剖学及组织学改变;取TCDD组、维甲酸组与对照组GD17.5胎鼠的腭组织,从中提取总蛋白质,采用iTRAQ技术联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和鉴定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用Western Blot对Annexin A1、14-3-3 sigma差异蛋白进行表达验证.实验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腭裂发生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3组目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性分析采用Levene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urkey HSD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①成功建立了胎鼠腭裂模型,TCDD组与维甲酸组腭裂发生率分别为97.1% (68/70)和98.6% (70/7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P>0.05),腭裂表型在形态学上相似.②共鉴定出2 996个蛋白质,TCDD组、维甲酸组与对照组比较,分别筛选出差异蛋白75个和90个,2个实验组共同表达的差异蛋白有18个.③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nnexin A1蛋白表达水平对照组为0.52±0.11,TCDD组和维甲酸组分别为0.99 ±0.34和0.98±0.31,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4-3-3 sigma蛋白表达水平对照组为0.55±0.15,TCDD组和维甲酸组分别为0.86±0.17和0.93±0,13,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TRAQ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应用iTRAQ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筛选TCDD与维甲酸致C57BL/6J胎鼠腭裂发生的共同表达的差异蛋白,这些差异蛋白可能与TCDD、维甲酸致胎鼠腭裂发生密切相关.

  • TCDD诱导的胎鼠腭发育过程中DNA甲基化变化

    作者:王晨;袁心刚;傅跃先;翟莎娜

    目的 研究2,3,7,8-四氯二苯二噁英(2,3,7,8-tetrachlrodibenzo-p-dioxin,TCDD)作用于C57BL/6J孕鼠后,胎鼠腭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变化及DNA甲基转移酶的表达情况.方法 C57BL/6J孕鼠共40只,完全随机分为TCDD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TCDD组于妊娠第10.5天(GD10.5)以TCDD28 μg/kg一次性灌胃,对照组以等量玉米油一次性灌胃;分别于GD13.5、14.5、15.5、16.5、17.5处死孕鼠,采集各时间点的胎鼠腭组织,分别提取基因组DNA、总RNA.应用MethylampTM基因组DNA甲基化定量试剂盒检测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NA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和Dnmt3b mRNA的表达量.应用IBM 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样本间均数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所有结果作K-S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方差不齐者采用校正t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GD13.5、14.5和16.5胎鼠腭组织DNA甲基化水平:对照组分别为33.42%±6.78%、30.12%±3.92%和36.45%±3.27%,TCDD组分别为49.52% ±4.03%、24.10% ±2.29%和32.77%±0.98%.GD13.5,TCDD组DNA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组(P<0.01);而在GD14.5、16.5均低于对照组(P<0.05).GD13.5、16.5胎鼠腭组织Dnmt1 mRNA表达量:对照组分别为1.01 ±0.10和0.81 ±0.01,TCDD组分别为1.28±0.11和1.04±0.05.在GD13.5、16.5,TCDD组Dnmt1 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 <0.05,P<0.01).GD13.5、16.5胎鼠腭组织Dnmt3a mRNA表达量:对照组分别为0.81±0.02和0.96±0.06,TCDD组分别为1.15 ±0.17和1.11 ±0.06.在GD13.5、16.5,TCDD组Dnmt3a 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 <0.05,P <0.05).GD14.5,对照组Dnmt3b mRNA表达量为0.72±0.06,TCDD组为0.97 ±0.06,TCD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胎鼠腭组织内可能存在复杂的DNA甲基化调控机制,Dnmt1、Dnmt3a表达升高引起腭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在GD13.5时显著升高,可能是TCDD导致胎鼠腭发育障碍的表观遗传机制之一.

  • 组蛋白H3乙酰化在TCDD致胎鼠腭裂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刘翠苹;袁心刚;傅跃先;邱林;田晓菲;刘燕;魏光辉

    目的 探讨组蛋白H3乙酰化在2,3,7,8-四氯二苯二噁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所致的C57 BL/6J胎鼠腭裂畸形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共36只C57BL/6J孕鼠,将18只随机分为TCDD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TCDD组于受孕后第10天(gestation day,GD10)以TCDD 28 μg/kg灌胃1次;对照组于GD10以等量玉米油灌胃;分别于GD13.5、GD14.5及GD15.5处死孕鼠,收集胎鼠的上腭组织提取核蛋白,用比色法检测组蛋白乙酰转移化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s,HATs)活性.另18只孕鼠随机分为TCDD组和对照组(分组及各组只数同前),分别在上述时间点提取核蛋白,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乙酰化的组蛋白H3(acetylated histone H3,Ac-H3)在上腭的表达情况.结果 各个时间点HATs相对活性在GD13.5,GD14.5、GD15.5所测吸光度A值对照组分别为0.4097±0.0147、0.5223±0.017 1和0.643 5±0.0139,TCDD组分别为0.8650±0.0129,0.719 1±0.0178和0.551 2±0.016 8;TCDD组HATs活性在GD13.5、GD14.5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GD15.5 TCDD组HATs活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个时间点Ac-H3相对表达量在GD13.5,GD14.5、GD15.5,对照组分别为0.745 0±0.113 5,1.055 9±0.249 4和1.795 5±0.081 9,TCDD组分别为1.4490±0.1460,1.6418±0.0997和1.512 l±0.1502; TCDD组Ac-H3表达在GD13.5、GD14.5分别高于对照组GD13.5、GD1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P<0.05);而在GD15.5,TCDD组Ac-H3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组蛋白H3酰化参与了TCDD所致的C57BL/6J胎鼠腭裂的发生,可能是TCDD诱导腭裂发生的机制之一.

  • 叶酸和白藜芦醇对TCDD致胎鼠腭裂的拮抗作用

    作者:何晓梦;刘翠苹;甘立强;袁心刚;邱林;田晓菲;刘燕;肖军;魏光辉

    目的 探讨叶酸和白藜芦醇是否具有预防动物模型腭裂发生的作用,并对比两者的效果.方法 将72只孕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8只,2,3,7,8-四氯代二苯并二噁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组于受孕后第10天(GD10)以TCDD 28 μg/kg灌胃;叶酸组分别于GD10以15、10、5 mg/kg叶酸+TCDD 28 μg/kg灌胃,对照组以玉米油0.1 ml灌胃;白藜芦醇处理孕鼠分3组,GD8~ 13组以50 rng/kg白藜芦醇于GD8 ~ 13灌胃6次,白藜芦醇GD8~ 13+ TCDD组以白藜芦醇50 mg/kg于GD8 ~ 13灌胃6次及TCDD 28 μg/kg于GD10灌胃1次,白藜芦醇GD10+TCDD组以自藜芦醇50 mg,/kg及TCDD 28 μg/kg于GD10灌胃,对照组以等量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于GD8~13灌胃及玉米油0.1 ml于GD10灌胃.GD17.5处死孕鼠,称量孕鼠及胚胎体重,记录活胎鼠数、腭裂数、吸收胎及死胎鼠数;并剪取胎鼠头部,解剖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TCDD28 μg/kg所致胎鼠腭裂发生率为92.86%,对照组未见胎鼠腭裂形成.TCCD+叶酸15、10、5 mg/kg 3组致胎鼠腭裂发生率分别为84.00%、73.08%、86.00%.白藜芦醇GD8~ 13、GD8~ 13+ TCDD组、GD10+TCDD 3组致胎鼠腭裂发生率分别为0%、57.78%、74.51%.白藜芦醇GD8 ~ 13+ TCDD组孕鼠每窝活胎数、死胎和吸收胎数,与对照组及TCDD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实验组孕鼠体重增加量、活胎鼠体重及每窝平均胎数、每窝活胎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试验剂量的叶酸与白藜芦醇均有一定的拮抗TCDD诱导胎鼠腭裂发生的作用,以叶酸10 mg/kg、白藜芦醇50 mg/kg GD8 ~ 13的剂量的拮抗作用较强.两者作用效果无明显差异,但白藜芦醇50 mg/kg(GD8-13)明显影响TCDD作用下胎鼠的生长发育.

  • TCDD诱导C57BL/6J胎鼠腭裂过程中组蛋白H4乙酰化的表达

    作者:张丁文;袁心刚;傅跃先;王晨;邱林;魏光辉

    目的 检测在2,3,7,8-四氯二苯二噁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诱导的C57BL/6J小鼠腭裂过程中组蛋白H4乙酰化的表达水平,探讨TCDD诱发腭裂与组蛋白H4乙酰化的相关性.方法 48只C57BL/6 J近交系孕鼠完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小鼠妊娠第10.5天(gestation day,GD10.5)时,一次性给予孕鼠分别灌服20 μg/kg TCDD(实验组)和等剂量玉米油(对照组),分别在GD13.5、GD14.5、GD15.5剖腹取胎鼠头部标本,作冠状位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组蛋白H4乙酰化在腭突中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胎鼠腭组织组蛋白H4乙酰化的相对表达量.应用SPSS 24.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方差同质性检验,方差齐采用Bonferroni检验,方差不齐者采用校正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组蛋白H4乙酰化主要表达在腭突上皮细胞中,间质细胞少许表达;在腭发育各个主要时期GD13.5、GD14.5、GD15.5腭突上皮细胞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为0.60 ±0.25、0.92±0.09和0.90 ±0.09;TCDD组为1.02± 0.28、1.61 ±0.27和1.28 ±0.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DD诱导的C57BL/6 J胎鼠腭裂的发生可能与组蛋白H4乙酰化修饰有关.

  • PDTC对MPTP帕金森病鼠黑质NF-κB表达的影响

    作者:裴正斌;彭国光

    目的 研究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MPTP)帕金森病(PD)鼠黑质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C57/BL小鼠按体重30 mg/(kg·d)经腹腔注射MPTP共7 d制成PD模型, 预防组小鼠按体重40 mg/(kg·d) 经腹腔注射PDTC半小时后再经腹腔注射MPTP.观察两组小鼠注射前后行为变化, 并采用SABC法检测注射后黑质部NF-κB及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小鼠表现出PD的典型症状, 预防组则无异常行为表现.实验组小鼠黑质部NF-κB阳性表达较预防组显著, 并有明显核易位现象, TH阳性神经元显著减少(均P<0.01).结论 NF-κB参与了MPTP PD鼠发病过程, 黑质中NF-κB过度激活是MPTP对小鼠造成损害作用的机制之一.预先使用PDTC对MPTP PD鼠起到一定神经保护作用.

  • TauN368和磷酸化α-synuclein在3种帕金森病动物模型脑区的表达

    作者:聂淑科;马凯;陈贵勤;张振涛;曹学兵

    目的 探讨3种不同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动物模型黑质、纹状体和海马中磷酸化α-sy-nuclein(S129)〔以下简称为p-α-syn(S129)〕和天冬酰胺内切酶(asparagine endopeptidase,AEP)特异性切割产生的tauN368片段的表达水平.方法 建立慢性1-甲基-4-苯基-1,2,3,6-四羟吡啶(MPTP)诱导的PD小鼠模型(n=10)、鱼藤酮诱导的小鼠PD模型(n=10)以及鱼藤酮诱导的大鼠PD模型(n=10)共3种模型,每种模型均设立对照组(n=10).采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免疫染色评估不同PD动物模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动物中脑黑质、纹状体、海马p-α-syn(S129)和tauN368的表达.结果 3种PD动物模型中脑黑质致密部TH阳性神经元数目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提示造模成功.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PTP诱导的小鼠PD模型黑质、纹状体及海马tauN368表达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黑质和海马p-α-syn(S129)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鱼藤酮诱导的小鼠PD模型黑质及纹状体p-α-syn(S129)和tauN368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加(P<0.05),而海马p-α-syn(S129)和tauN368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变化(P>0.05);鱼藤酮诱导的大鼠PD模型黑质、纹状体及海马p-α-syn(S129)表达较对照组增加(P<0.05),而黑质和海马tauN368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鱼藤酮诱导的小鼠PD模型黑质和纹状体同时存在tauN368和p-α-syn(S129)的差异性表达,提示该模型可能是研究PD发病中tauN368和α-sy-nuclein相互作用机制的理想动物模型.

  • 帕金森病模型鼠黑质α-突触核蛋白表达升高并集聚

    作者:杜芸兰;刘振国;陈生弟;李彪;陆国强

    目的观察低剂量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对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α-突触核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C57BL小鼠腹腔注射MPTP 20 mg/kg体重,每周注射1次连续3周,观察小鼠行为改变,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印迹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α-突触核蛋白表达,荧光双标染色观察多巴胺能神经元内α-突触核蛋白聚集.结果与注射生理盐水组相比,注射MPTP组小鼠出现暂时性躯干震颤、竖毛、动作减少等;α-突触核蛋白基因表达百分比(79.5 %±0.8%,生理盐水组为19.2%±3.3%,P<0.05)及蛋白表达百分比(82.2%±4.1%,生理盐水组为18.5%±1.0%,P<0.05)均明显增加;黑质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减少,α-突触核蛋白阳性细胞数增加;α-突触核蛋白与硫磺素S、TH与硫磺素S复合定位染色的阳性细胞数均升高.结论低剂量MPTP可诱导小鼠行为改变,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α-突触核蛋白表达升高,并出现蛋白聚集.

  •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27治疗帕金森病小鼠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刚;谭玉燕;孙小康;任汝静;周海燕;陈生弟

    目的 探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27(PACAP27)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小鼠是否具有治疗作用.方法 静脉给予神经肽PACAP27对MPTP诱导的PD小鼠模型进行治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印迹分析方法对PD标志物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胺转运体(DAT)、囊泡单胺转运体2(VMAT2)进行检测,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纹状体单胺类递质.结果 神经肽PACAP可明显减少黑质TH阳性细胞的损失,以PACAP(0.02 μg/d)治疗组为明显(93.33±4.87,F=85.58,P<0.01).生理盐水(NS)治疗组较正常对照组纹状体TH、DAT、VMAT的表达明显降低,而PACAP治疗组较NS治疗组TH表达明显增多,以PACAP治疗组(0.02 μg/d)增高为明显(136.34±8.45,F=113.88,P<0.01);而DAT和VMAT2在PACAP治疗组中则呈现了多种变化趋势.HPLC检测发现PACAP治疗组(0.02 μg/d)多巴胺(DA)代谢产物二羟苯乙酸(DOPAC)含量较NS治疗组明显升高(1590.7±473.3,F=375.71,P<0.01),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PACAP27可对MPTP诱导的PD小鼠模型产生明显的治疗作用,而这种治疗作用可能与单胺类递质转运体DAT、VMAT2的表达高低无明显直接关系.

  • 干扰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转移酶1表达对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梁栋;侯文龙;栗永生;牛梦月;徐瑞;谢安木

    目的 探讨干扰烟酰胺单核苷酸转移酶1(NMNAT1)基因表达在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C57BL/6种系小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1-甲基-4-苯基-1, 2,3,6-四氢吡啶(MPTP)组、干扰 NMNAT1表达(siNMNAT1 +MPTP)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siNMNAT1+MPTP组小鼠黑质注射由连接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小干扰RNA(siRNA-GFP)构成的腺病毒,MPTP组及对照组注射等量GFP构成的腺病毒,然后siNMNAT1+MPTP组与MPTP组小鼠腹腔注射MPTP来构建慢性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评估小鼠的运动协调能力,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采用RT-PCR 评估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印迹法检测黑质中TH、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B 淋巴细胞瘤-2 (Bcl2)蛋白和Bcl2相关X(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iNMNAT1+MPTP组、MPTP组的运动协调能力[滚轴实验滑落时间:siNMNAT1+MPTP组(62.8 ±15.7)s,MPTP组(77.9 ±13.5)s,对照组(122.0 ±25.2)s]、多巴胺能神经元计数(siNMNAT1+MPTP组45.0 ±6.7,MPTP组68.0 ± 11.3,对照组93.0 ±12.8)及纹状体TH表达水平均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滚轴实验滑落时间:t=-6.291, P=0.000;t=-4.865, P=0.000.多巴胺能神经元计数:t=-10.482,P=0.000;t=-4.624,P=0.000.TH表达水平:t=-9.117,P=0.000;t=-5.716,P=0.000).与MPTP组相比, siNMNAT1+MPTP组小鼠的协调运动能力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多巴胺能神经元计数及纹状体TH表达均明显减少(t=-5.487,P=0.000;t=-5.146,P=0.003),黑质中SOD1表达水平(t=-4.143,P=0.001)、Bcl2/Bax比值均明显降低(t=-6.303,P=0.000),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3.550,P=0.002).结论 干扰帕金森病小鼠模型NMANT1表达可通过影响细胞凋亡、氧化应激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降低小鼠的运动协调能力.

  • 2,3,7,8-四氯二苯-对-二恶英对小鼠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丽娜;张军;刘森玉

    目的 研究2,3,7,8,-四氯二苯-对-二恶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对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的抑制作用.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24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2组,TCDD组和对照组各12只.方法 用豚草花粉(Ragweed,RW)对BALB/c小鼠免疫的前1天,小鼠腹腔内注射1μg TCDD(TCDD组),对照组注射等量的橄榄油,免疫后的第10天用含有RW的溶液点眼攻击,观察眼部临床表现(眼睑充血水肿、流泪),攻击后24小时将小鼠处死,取出眼球及上下眼睑,进行病理分析,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个数;取出脾脏分离淋巴细胞,分别用特异性抗原Ragweed及Anti-CD3mAb刺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细胞因子(IL-4、IL-5、IFN-y、IL-10)的生成,以3H-TdR掺入法通过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每分钟脉冲数值检测细胞增生反应.主要指标 结膜炎临床与病理表现(眼睑充血水肿、流泪,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个数),IL-4、IL-5、IFN-γ、IL-10细胞因子数,T淋巴细胞增生反应数.结果 TCDD组未发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对照组小鼠出现不同程度流泪、结膜充血等症状.TCDD组脾细胞中未测到IL-4及IL-5生成,对照组IL-4及IL-5分别为(5.34±0.82) pg/ml和(3.56±0.11) pg/ml (t=2.3,P=0.025);但经过Anti-CD3mAb刺激后TCDD组细胞因子IL-4及IL-5分别为(2.31±0.49) pg/ml和(3.16±0.66) pg/ml,对照组为(2.82±1.12) pg/ml和(4.31±0.89)pg/ml(t=0.15,P=0.078);TCDD组及对照组小鼠脾细胞在经过RW抗原刺激后细胞增生反应分别为(300±13)cpm和(1500±15) cpm(P=0.01),而在抗Anti-CD3mAb刺激后细胞增生为(15 500±550) cpm和(16 700±670)cp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结论 TCDD抑制了小鼠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的发展.

  • 和厚朴酚在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徐莹;唐锁勤;王静;雷琦;冯晨

    目的 探讨和厚朴酚在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建立帕金森病小鼠模型.随机将60只C57BL/6雄性小鼠均分为对照组、MPTP模型组、金刚烷胺组(阳性对照,40mg/kg)、和厚朴酚A组(10mg/kg)、和厚朴酚Bgl(30mg/kg).观察各组小鼠一般行为的差异,通过自主活动实验测定每只小鼠5min内的活动次数,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HPLC-EC)检测小鼠脑内纹状体多巴胺的变化.结果 ①腹腔给予MPTP(30mg/kg)后5min,小鼠出现暂时性躯干震颤、竖毛、尾巴过伸、动作减少等不自主运动,可以判定帕金森病模型复制成功.②MPTP模型组小鼠5min的自主活动次数(102±7次)低于对照组(583±11次,P<0.01),纹状体多巴胺含量(2.10±0.03nmol/g)较对照组(8.72±0.14mnol/g)明显降低(P<0.01).③和厚朴酚(10、30mg/kg)预处理能明显改善小鼠异常的行为学表现.和厚朴酚A、B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分别为301±13、377±11次)较模型组(102±7次)明显增加(P<0.05);和厚朴酚A、B组小鼠脑内多巴胺的含量(分别为3.77±0.08、5.22±0.11nmol/g)也较模型组(2.10±0.03nmol/g)明显增加(P<0.01).结论 和厚朴酚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能对抗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神经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和厚朴酚能营养神经元,促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分化和生长,从而部分恢复多巴胺的合成、代谢有关.

  • 作者:

    关键词:
  • 运动对2,3,7,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急性暴露大鼠血清两种转氨酶活性及总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作者:张锐;闫会萍;陆一帆;王娟娟;宋小波;彭朋;赵伟;白玉茗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2,3,7,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TCDD)急性暴露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总胆固醇(TC)含量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单纯染毒组(NT组)、运动对照组(EC组)和运动染毒组(ET组).染毒组(NT和ET组)一次性腹腔注射10 μg/kg体重的TCDD(溶于玉米油),非染毒组(NC和EC组)一次性腹腔注射等量的玉米油;不运动组(NC和NT组)静养,运动组(EC和ET组)游泳(尾部负重5%,30 min/d,6d/周).4周后测定血清ALT和AST活性及TC含量.结果:TCDD染毒明显提高血清AST活性,对ALT活性无明显影响,有氧运动对TCDD染毒引起的血清转氨酶活性变化无明显影响;TCDD染毒使血清TC水平明显升高,有氧运动能明显降低TCDD染毒引起的TC水平升高.结论:急性TCDD染毒后4周可致大鼠肝细胞损伤并引起胆固醇代谢异常;4周有氧运动对TCDD引起的肝细胞保护作用不明显,但可有效改善TCDD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

  • 瓜蒌薤白提取物中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作者:邹纯才;鄢海燕;徐新颖;黄馨;张艳红;王静;魏美玲

    目的:研究瓜蒌薤白(GX)提取物中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DK)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单向灌流模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PDAD)测定大鼠在体肠灌流GX提取物中DK的浓度变化,研究其吸收部位和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 GX提取物中DK的主要吸收部位为空肠、回肠和结肠,且三部分肠段间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均显著大于十二指肠的吸收(P<0.05);不同浓度的GX提取物中的DK的Ka值和Papp值无显著差异。结论 GX提取物中DK在全肠道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其中空肠、回肠和结肠吸收好,药物浓度对GX提取物中DK的Ka值和Papp值无影响,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 α-淀粉酶抑制剂筛选方法的优化

    作者:赵修南;贾启燕;单俊杰

    目的 对α-淀粉酶活性测定方法进行优化,用于α-淀粉酶抑制剂的筛选.方法 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方法(Bernfeld法)测定α-淀粉酶活性.本实验对反应体系的总体积、可溶性淀粉浓度、α-淀粉酶浓度、阳性药阿卡波糖浓度分别进行考察和优化.结果 建立一个系统稳定、结果可靠、重现性好的α-淀粉酶抑制剂筛选方法.结论 优化后的Bernfeld法可用于α-淀粉酶抑制剂的筛选.

1192 条记录 6/60 页 « 12345678...596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