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国产与进口奥氮平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对照研究

    作者:李刚;杨鹏

    本研究比较国产(商品名:欧兰宁)与进口奥氮平(商品名:再普乐)治疗阿尔兹海默病( AD)及血管性痴呆( VD)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 BPSD)的疗效、安全性,报告如下。

  • 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的治疗

    作者:周新芳;苗国栋;冯培玲

    就痴呆的行为与精神症状的治疗综述如下.1 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概念Alzheimer在其首次报道的痴呆病例时就描述过:病人既有进行性的智能减退,又有妄想、吵闹和活动过多等症状.但在随后的几十年有关痴呆的研究中,医疗工作者一直只是关注对痴呆病人认知障碍的原因、临床特点及诊治方面的研究,而对痴呆病人所伴有的幻觉、妄想和行为问题则不甚重视,认为它们只是继发于认知障碍之后的人格改变,是不可治疗的.因此,对痴呆伴发的幻觉、妄想、行为障碍的现象也一直缺乏统一的描述,有的学者称之为"非认知的行为症状",也有学者称之为"精神病性症状".直到1996年,在国际老年精神病学会(International Psychogriatric Association,IPA)国际协商会议上才将"痴呆患者出现的紊乱的知觉、思维内容、心境或行为症状"概括为"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the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1],为以后的统一诊断、评定奠定了基础.

  • 江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伤害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杜国平;郭艳;李小杉;李伟;张徐军;卫平民

    目的 了解江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伤害发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江苏省9所高校4 233名在校学生(少数名族大学生236名)进行伤害流行病学及伤害“知-信-行”现况的问卷调查,分析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伤害发生的差异及伤害“知-信-行”的差异,探索少数民族大学生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少数民族大学生年伤害发生率、发生人次率、多次伤害发生率分别为25.0%、33.9%、3.4%,均高于汉族大学生相应发生率(均有P<0.05).相比于汉族大学生(19.8%),少数民族大学生(32.2%)具有发生故意伤害的比例高(X2 =4.896,P=0.027),伤后痊愈比例低(X2=12.760,P<0.001),因损伤休息/请假天数长(Z =2.244,P=0.025),因损伤住院天数多(Z =4.359,P<0.001)的特点.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男性、伤害知识得分较低及预防伤害行为得分较低者发生伤害的风险分别为女性、伤害知识得分较高及预防伤害行为得分较高者的1.94倍、3.31倍及2.24倍.结论 少数民族大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应针对其伤害发生的特征,制定多种宣传教育方式,降低伤害的发生.

  • 新疆牧区寄宿制学校哈萨克族小学生行为问题调查

    作者:刘莉新;张凤;米热古丽

    目的 了解新疆牧区寄宿制学校哈萨克族小学生行为问题现状,为哈萨克族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新疆伊犁州新源县、特克斯县各抽取3所寄宿制学校,共调查6所寄宿制学校一~六年级全部哈萨克族小学生3 142名,采用自编问卷及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哈萨克族小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53%;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一多动、焦虑、多动指数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83%,3.95%,3.44%,2.26%,2.45%,2.74%;男、女生行为问题总检出率分别为11.63%,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58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经常训斥、打骂孩子、文化程度低、家庭不和谐等均会对哈萨克族小学生多动指数产生一定影响(P值均<0.05).结论 新疆牧区寄宿制学校哈萨克族小学生问题行为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众多.促进哈萨克族小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 早期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特点及其性别差异的研究

    作者:赵振华;江秀龙;林守华;张旭

    目的:探讨早期帕金森病(PD)的非运动症状(NMS)特点以及性别对NMS的影响。方法收集早期原发性PD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国际运动障碍协会修订的统一PD评定量表的日常生活NMS体验量表进行NMS的评估,分析NMS的特点并比较不同性别间的差异。结果本组共47例患者,以抑郁情绪(28例)、便秘(27例)、小便问题和夜间睡眠问题(各26例)发生率高;多巴胺失调综合征特征、幻觉和精神症状以及认知损害发生率低(各3例),其中男性以小便问题(与女性比较,P<0.05)和便秘常见,女性以抑郁情绪(与男性比较,P<0.05)和夜间睡眠问题常见。结论抑郁情绪、便秘、小便和夜间睡眠问题可能是早期PD常见的NMS;男性与女性的NMS特点存在差别。

  • 青岛地区女性围绝经期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作者:初怡静;王福玲;娄艳辉;王箴言;崔竹梅

    目的:调查青岛地区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4月间分层调查青岛市区及近郊各社区1240名围绝经期女性,围绕围绝经期症状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结果:(1)1240名围绝经期女性,平均初潮年龄(15.41±1.93)岁;平均绝经年龄(49.44±3.27)岁.(2)围绝经期的主要症状有健忘(76.6%),性欲减退(72.9%),性高潮障碍(63.3%),疲乏(59%);其次为易怒,入睡困难,情绪波动,睡眠障碍,心悸,阴道干燥,潮热,骨、关节、肌肉疼痛,尿急尿失禁,性交痛,皮肤感觉异常,眩晕,抑郁.(3)围绝经期症状的主要危险因素:健忘、焦虑、是否绝经、有无性生活、是否关注性生活、子女数、年龄、对绝经的态度(P<0.05).结论:绝大多数围绝经期女性存在更年期症状,以轻度为主,应加强围绝经期保健工作,重视雌激素补充治疗及心理咨询.

  • 老年阿尔茨海默病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行为症状和认知功能差异

    作者:张莉;陈艾容;黄凌霜

    目的 研究并分析老年阿尔茨海默病(AD)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行为症状和认知功能差异.方法 选取50例AD老年患者(AD组)和50例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精神分裂症组),采用AD病理行为评分量表(BEHAVE-AD)、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以及WHO-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听觉语言学习测试量表(WHO-UCLA AVLT)评价两组行为症状和认知功能;同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比两组临床症状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 AD组BEHAVE-AD妄想与偏执、焦虑与恐惧、听幻觉、情感障碍的发生率低于精神分裂症组(P<0.05),视幻觉发生率高于精神分裂症组(P<0.05).AD组MMSE言语功能、计算与注意力、回忆力、记忆力评分以及WHO-UCLA AVLT瞬时记忆、延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评分均低于精神分裂症组(P<0.05).AD组ADL评分低于精神分裂症组(P<0.05).结论 sAD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比精神分裂症患者更严重,而行为症状发生率比精神分裂症患者低,可作为临床上辅助诊断AD与精神分裂症的指标之一.

  • 母乳喂养对儿童行为发育的影响

    作者:刘芳;高昕长;衣明纪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与4~5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自制的儿童行为影响因素问卷,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淄博市的8所幼儿园的737名4~5岁儿童进行调查,其中男孩399人,女孩338人.分别以行为问题的有无为因变量,以生后4个月内喂养情况、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为自变量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主要喂母乳"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1个月"是男童发生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OR=1.686,1.027);"主要喂母乳"、"只喂奶粉"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1个月"是女童发生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OR=1.459,2.59,1.031);校正了家庭结构、父母亲受教育水平、看电视时间及户外活动时间后,"母乳喂养持续时间≥9个月"仍是男童行为问题发生影响因素(OR=1.184);"主要喂母乳"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9个月"是女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因素(OR=1.203,1.065).结论 母乳喂养对儿童行为发育有远期影响;婴儿期应提倡纯母乳喂养,并尽可能延长母乳喂养时间.

  • 脑震荡后综合征的发生率、诊疗技术及预后

    作者:宗玲;朱少毅

    交通事故所致的脑震荡后综合征(Postconcussional syndrome,PCS)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在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实践中,当事人常以持久的脑震荡后综合征导致精神残疾为由,要求对方赔偿.当事人主要表现为持久的躯体、认知和行为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头痛、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眩晕、焦虑、失眠、抑郁、易激惹、易疲乏及对声光敏感[1].然而,由于认识上的分歧以及PCS缺乏稳定的检查指标、当事人的个体价值取向、获益心理、个体生活史、人格特征及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社会支持和诚实性等影响,致其症状特点、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难以确定,妨碍了对PCS的客观评定,给司法鉴定及其诊断、治疗带来了较大困难,对预后也有较大的影响.为此,本文对PCS相关问题的近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抽动障碍的神经心理研究进展

    作者:马学梅;赵亚茹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一种于儿童期起病的比较常见的神经精神性疾病,其病因未明,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并可伴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强迫性动作和思维或其他行为症状.根据病程、临床表现等将TD分为短暂性TD、慢性TD(CTD)以及多发性抽动症(又称Tourette综合征,TS).其中,CTD和TS的抽动症状都在一年以上,而且伴随的行为问题复杂多样,不同程度地影响患儿的学习和生活,给患儿及其家长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研究TD儿童的神经心理学特征,可为进一步探讨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信息,也为其综合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从智力、记忆、注意、行为等方面做一综述.

  • 不同亚型未服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行为症状与父母压力的关系

    作者:李焱;江文庆;杜亚松;David Coghill;刘文文;杨曹骅;张林娜;郝丽丽;李梦瑶

    目的 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行为问题和其父母压力的特点.方法 使用Conners父母问卷(PSQ)和父母压力指数量表对88例不同亚型ADHD患儿进行症状及父母压力评估,并与31例健康对照儿童比较.结果 ADHD患儿的PSQ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儿童,分别为品行(F=15.727,P =0.000)、学习问题(F=32.899,P=0.000)、冲动多动(F =33.761,P=0.000)和多动指数(F=28.394,P=0.000);混合型与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患儿在品行问题(t=2.226,P=0.029)、冲动多动(t=4.909,P=0.000)和多动指数(t=2.871,P=0.005)等因子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DHD患儿父母压力得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并在儿童领域(F =3.848,P=0.011)、父母领域(F =2.879,P=0.039)以及压力总分(F =3.753,P=0.013)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混合型ADHD患儿的父母压力得分高,心境指数的得分有统计学意义(t=2.231,P=0.028);相关性分析提示,父母压力总分与ADHD患儿的学习问题因子得分(r=0.224,P=0.011)和多动指数因子得分(r=0.177,P=0.045)呈正相关,且学习问题因子进入回归方程(t=2.588,P=0.011).结论 ADHD患儿比健康儿童表现出较突出的行为问题和父母压力,且父母压力与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混合型ADHD患儿存在更明显的父母压力,行为问题较多,值得关注.

  • 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患儿的感觉失调和行为症状的改善作用

    作者:何风英;刘笑婴;卢晓岩;张翠芳;马红光;何兰英

    目的:探究感觉综合训练对于孤独症患儿行为症状与感觉失调方面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4月到2018年7月在我院儿科门诊接受治疗的92例孤独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照,将全部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分析组,其中对照组患儿行常规的康复干预,分析组患儿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在经过6个月的干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儿童行为检查量表与感觉统合失调量表进行分析.结果:分析组患儿在儿童行为检查量表方面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且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分析组患儿在感觉统合失调评定量表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且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常规康复干预治疗配合感觉统合训练进行孤独症患者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感觉统合能力与行为能力,更有助于孤独症患儿的康复训练.

  • 护理干预改善老年痴呆行为症状的临床研究

    作者:沈珍华;石宏芳;沈洁

    目的:探索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行为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择本院住院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行为干预、益智娱乐活动。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3∶00~15∶00分二批进行,每天1h,干预时间12个月。采用老年痴呆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 -AD)比较2组之间的效果。结果12个月后,2组之间 BEHAVE -AD 评估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行为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母乳喂养与4~5岁儿童气质及行为发育关系研究

    作者:刘芳;马立吉;衣明纪

    目的 儿童期行为问题的持续存在,可导致成年的精神障碍;气质发育对未来健康个性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研究儿童气质和行为发育的影响因素,寻找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途径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该研究通过探讨母乳喂养与4~5岁儿童气质各维度及行为问题发生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并促进儿童气质的健康发育和未来健康个性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淄博市城区8所幼儿园的737名4~5岁儿童,其中男399人,女338人.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3~7岁儿童气质量表和自制的儿童行为和气质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儿童的气质、行为发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行为问题的有无为因变量,以生后4个月内喂养情况、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等为自变量分性别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以气质各维度为因变量,以生后4个月内喂养情况、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家庭结构等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考虑家庭结构、父母亲受教育水平、看电视时间及户外活动时间等因素后,"母乳喂养持续时间≥9个月"是男童行为问题发生影响因素(OR=0.184),"主要喂母乳"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9个月"是女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因素(OR=2.203,0.165);"主要喂奶粉"、"母乳喂养持续时间4~6个月"、"主要喂母乳"、"母乳喂养持续时间7~9个月"、"只喂奶粉"、"母乳与奶粉等量"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7~9个月"等是气质各维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母乳喂养量少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短是4~5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量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是儿童气质维度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对儿童气质发育给予积极促进,婴儿期应提倡母乳喂养,并尽可能延长母乳喂养的时间.

  • 儿童抽动障碍研究进展

    作者:陈毅华;区少萍;李智华;胡景鑫

    抽动障碍(TD)通常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主要表现为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肉重复、快速、不自主的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并可伴有一些神经精神症状,比如多动行为、注意力不集中、强迫性动作和思维或其他行为症状.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白质病变与精神行为症状的研究

    作者:沐楠;潘集阳;吴华旺;邹灿芳;刘文滔;马萍

    目的 探讨不同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差异.方法37例AD患者采用3.0 T MRI仪检查,MRI白质高信号(WMH)采用Fazekas量表评分分级,分为无或轻度WMH组(14例)和中重度WMH组(23例),用神经精神科问卷(NPI)、简易智力检测量表(MMSE)、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评估基线和随访4周末精神行为症状和认知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无-轻度WMH组和中-重度WMH组组间年龄分别为(71.3 ± 12.5)岁和(78.7 ± 6.1)岁(P<0.05);两组间NPI基线和4周末评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中-重度组评分高于无-轻度组(P<0.05);NPI基线-4周变化值则无统计学差异,余项MMSE和ADAS-cog评分和基线-4周变化值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可能与伴发的精神行为症状有关.

  • 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研究

    作者:沐楠;饶冬萍;张若曦;唐牟尼;郁俊昌;陈建平;潘集阳

    目的:探讨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特点以及不同亚综合征与认知的关系.方法:采用神经精神科问卷、简易智力检测量表(MMSE)评估116例符合美国精神病协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DSM-IV-R)痴呆诊断标准的患者.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因子提取法,并对因子负荷进行正交方差极大旋转.结果:因子分析获得5个亚综合征,分别为脱抑制行为、精神病性、激越、情感、淡漠因子.MMSE总分、教育年限进入了淡漠因子的回归方程(P<0.05).结论: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可以划分为5个临床亚综合征,其中淡漠因子与认知功能相关.

  • 奥氮平与奋乃静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比较

    作者:谭小林;罗英茂

    目的 比较奥氮平与奋乃静治疗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63例痴呆患者分为2组.奥氮平组32例[剂量(4.06±1.85)mg/d;2.5~7.5mg/d],奋乃静组31例(剂量(4.84±2.18)mg/d,2.0~8.0mg/d],疗程8周.分别采用痴呆行为量表(BEHAVE-AD)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奥氮平组和奋乃静组显效率分别为50%和41.9%(P0.05);2组BEHAVE-AD评分治疗前后配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1%和41.9%(P0.05).结论 低剂量奥氮平与奋乃静治疗痴呆BPSD疗效相当,前者起效较快且不良反应少.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文科;李品军

    目的:对不同方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B、C组三组,每组46例。A组患者采用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治疗,B组患者采用多奈哌齐治疗,C组患者采用奥氮平和多奈哌齐联合治疗,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痴呆病理行为及不良反应评分、患者家属对治疗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B组患者在临床疗效、痴呆病理行为及不良反应评分、患者家属对治疗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家属对治疗总满意度明显高于A、B组,且痴呆病理行为及不良反应评分明显低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联合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家属对治疗满意度,并有效控制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其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简述抽动障碍的病因学

    作者:段丽娟

    抽动障碍(TD)是一种发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慢性神经精神疾病,临床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部位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可伴发其他行为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强迫障碍、多动、自伤行为等.TD的发病机制较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感染免疫因素、器质性因素、药源性因素等有关[1],并且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2].本文对近年来TD的病因学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87 条记录 4/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