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健康教育在LASEK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尚红林

    2004-09我们对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1],并进行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准分子激光手术600例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作者:班梅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眼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分析600例准分子激光近视的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采取的针对性措施.结果 通过有些的心理疏导,解决患者心理问题,使患者更好配合手术.结论 通过提高心理护理的质量,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恢复佳视力起到重要作用.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作者:杨宏伟;龙烁;黄辉;李佳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住角膜磨镶术(1aser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疗效并总结该治疗方法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367例(694眼)行LASIK的近视患者给予规范的专科护理,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中低度、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组术后的平均裸眼视力在术后1 d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在3个月内存在一定的波动,1年后平均裸眼视力分剐为1.02、0.81、0.51,基本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水平.结论 LASIK治疗近视的疗效满意.细致的护理对保证疗效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患者头位变化对手术疗效的影响

    作者:李珊;张怡;曾登芬;喻红;周容梅

    目的:通过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中患者头位改变的观察,探讨术中患者头位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的近视患者400例(800眼),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完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角膜瓣后,观察记录患者头位,在继续进行手术前,对头位改变的患者予以调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不予调整头位.对两组手术疗效予以对比分析.结果:完成角膜瓣后明显改变头位的有11.25%;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激光切削偏离中心及散光轴位矫正偏移发生率均大于实验组.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中患者头位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头位的改变对手术疗效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进一步做好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中患者的心理护理、协助手术医师发现及纠正患者术中头位变化是十分必要的.

  • 瞬时高眼压对兔视网膜BDNF/TrkB浓度影响的研究

    作者:赵海霞;牛春梅;关文英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中负压吸引对兔视网膜BDNF/TrkB浓度的影响,从神经营养因子被剥夺的角度分析LASIK术中负压吸引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发生机制.方法 48只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负压吸引20 s组、吸引45 s组和吸引3 min组.实验对照组只进行激光治疗,负压吸引各组先用负压发生器吸引眼角巩膜缘,持续20 s、45 s及3 min,分别于术后即刻、7 d、10 d、14 d各时间点处死白兔,取视网膜组织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的浓度.结果 视网膜BDNF/TrkB浓度的动态观察:与实验对照组相比,负压吸引20 s和45 s组视网膜BDNF/TrkB的浓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负压吸引3 min组视网膜BDNF和TrkB的浓度都有所增加,与实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都于术后7 d达到高峰,10 d则明显下降,14 d回到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负压吸引3 min后各时间点BDNF和TrkB的浓度变化与实验对照组比较,术后即刻和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和14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SIK术中负压吸引引起的眼压急剧升高,可以导致视网膜中BDNF/TrkB浓度变化,但这种改变为可逆的;负压吸引持续时间越长改变越明显.神经营养因子被剥夺是高眼压引起RGCs凋亡的机制之一.

  • 细胞外基质在LASIK术后角膜瓣黏附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张婉琪;谢军谊;孙康

    细胞外基质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早期角膜瓣黏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中,以Ⅲ型、Ⅵ型胶原蛋白和纤连蛋白与该黏附机制关系为密切.细胞外基质对角膜瓣与基质层之间的黏附起骨架作用,对角膜活性细胞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起促进作用.

  • 飞秒激光在眼表领域的临床应用

    作者:庞辰久;朱志忠

    飞秒激光是指激光脉冲作用时间以飞秒为单位的激光,是目前在实验条件下所能获得的短脉冲的激光,具有大的切削精确度和小的周围组织损伤,近年在眼科有广泛应用.在眼表领域,可利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完成LASIK手术、制作超薄角膜瓣行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还可行飞秒激光辅助的角膜活检、角膜层间墨染、散光性角膜切开术以及制作角膜隧道行角膜基质环植入术.近年来有人利用飞秒激光行角膜基质内切除术治疗屈光不正,完全取代了准分子激光.本文就飞秒激光的作用机制及在眼表领域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LASIK术后角膜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佼佼;李绍伟

    目前LASIK手术已经成为主要的角膜屈光手术.虽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术后角膜感染偶有发生,感染的后果严重危害视力.本文从LASIK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常见菌种、临床特点、原因、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方面作一综述.

  • 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评估

    作者:王静;严宗辉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质量的标准是不但要达到预期的矫正视力,还要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因此对LASIK后视觉矫正效果的评估应包括主观、客观两方面内容.本文从视力、对比敏感度、双眼视功能、眼波前像差、角膜非球面特性、优势眼的改变及视觉质量调查表等七个方面阐述LASIK手术对视觉质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对LASIK手术的指导性意义.

  • LASEK和Epi-LASIK研究进展

    作者:顾丽琼;廉井财

    随着准分子激光矫正屈光不正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机械法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的优势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它们的基本原理、手术操作过程、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进展予以综述.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源性高阶像差的研究进展

    作者:侯杰;王雁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矫正屈光不正的同时,部分患者产生了眩光、光晕等一系列的光学并发症,引起术后视觉质量下降.研究证实与手术引起高阶像差的增加密不可分.了解手术源性高阶像差产生的原因,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设计出更合理的手术方案,降低术后高阶像差的增加,提高波前像差引导手术的准确性.本文就LASIK手术中角膜瓣制作、激光切削以及手术操作等因素对高阶像差的影响及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LASIK术后角膜神经修复的研究进展

    作者:丁冬梅;陈辉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角膜神经受到损伤,术后角膜神经存在缓慢的修复过程.本文就近几年有关LASIK术后角膜神经修复及相关影响的研究作一综述,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促进角膜神经修复的方法提供借鉴,以完善角膜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

  • LASIK不同切削中心对术后视力、屈光度和视觉质量的影响

    作者:成琼;廉井财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选择不同的切削中心对术后视力、屈光度和视觉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引起医生的重视,相对于目前广泛采用的以瞳孔中心为切削中心的手术策略,以视轴角膜反光点和角膜顶点为切削中心的手术方式取得了越来越好的效果,本文就此类研究作一综述.

  • LASIK手术角膜瓣厚度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蕊;周跃华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目前矫治屈光不正的主流手术,手术过程的关键是用显微板层角膜刀在角膜上制作一个带蒂的角膜瓣.根据患者术前屈光度和角膜厚度的不同,临床医生会选择制作不同厚度的角膜瓣.角膜瓣厚度决定了切削面的深度,对细胞活性和组织愈合产生一定影响,由此可能影响到术后视觉质量.了解角膜瓣厚度对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可为临床角膜刀型号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就LASIK术中角膜瓣厚度的制作对术后视力、屈光度、波前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等视觉质量指标的影响做一综述.

  • LASIK术后角膜瓣皱褶的研究

    作者:刘莉;李一壮;鲍连云

    角膜瓣皱褶是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SIK)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视力模糊、眩光、单眼复视、异物感、佳矫正视力下降、角膜地形图异常等.本文就其发生率、临床特点、病因、病理机制、处理等方面作一综述.

  • LASIK术后弥漫性板层角膜炎的药物预防

    作者:郭宁;周跃华;瞿佳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弥漫性板层角膜炎(DLK)的预防作用.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研究对象接受双眼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101例(202眼),按眼别分为处理组(101眼)和对照组(101眼).方法LASIK术中,处理组局部用糖皮质激素(0.001%地塞米松)进行角膜瓣层间冲洗,对照组则用平衡盐液进行冲洗.主要指标术前、术后第1、3、7天及1个月的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术后DLK的发病率及临床分期.结果LASIK术后各时期,处理组和对照组的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平均屈光度、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处理组DLK发病率为4.0%(4眼),全部为Ⅰ期,对照组17.8%(18眼),其中Ⅰ期占88.9%,Ⅱ期占11.1%;术后第3天,处理组DLK发病率为5.0%(5眼),全部为Ⅰ期,对照组为21.8%(22眼),其中Ⅰ期占86.4%,Ⅱ期占13.6%.两组间比较,DLK的发病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ASIK术中应用0.001%的地塞米松进行角膜瓣层间冲洗,能够明显降低DLK的发病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方法.(眼科,2006,15:50-54)

  • LASIK术后夜间视觉质量与角膜非球面性关系的研究

    作者:郑磊;张建华;王倩;雷蕾;王红英;高鹏;冯华章;樊琪;林燕丹;姚琪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夜间视觉质量与角膜非球面性变化的关系.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在2007年9月至12月期间行LASIK手术的患者中,顺序选取术前佳矫正视力(BCVA)≥1.0,术后裸眼视力≥1.0,随访资料完整患者72例(144眼),等效球镜度数-4.0~-8.0 D,平均(-5.80±1.04)D.方法 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Orb-scan检查、K/Q值、Mesotest暗视条件下对比敏感度检查.主要指标暗视下无眩光Mesotest对比敏感度通过等级、Q值.结果 Mesotest对比敏感度检查:无眩光暗视条件下,术后3个月未通过各等级测试的例数比术前增加,72例患者中26例对比敏感度等级比术前降低1-2个等级.Q值的分布:术前平均(-0.16±0.12),术后3个月平均(0.49±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直线相关回归分析:术前与术后Q值差值与对比敏感度等级变化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0.068x+0.5965,pearson系数r=0.476,P=0.000,P<0.01).结论 LASIK术后暗环境下对比敏感度降低与角膜Q值改变有关,角膜前表面非球面性改变是影响LASIK术后夜间视觉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 虹膜跟踪技术在波前像差引导LASIK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云川;李绍伟;段文黎;王海莹

    目的观察应用虹膜跟踪技术在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治疗近视的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接受虹膜跟踪技术和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治疗的近视患者共39例(74眼).方法按术前等值球镜度数将患者分为低度近视组(Ⅰ组,8眼)、中度近视组(Ⅱ组,21眼)、高度近视组(Ⅲ组,23眼)和超高度近视组(Ⅳ组,22眼),将四组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主要指标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BSCVA)、高阶像差.结果术后四组患者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预期屈光度矫正均取得满意效果.术后3个月时,佳矫正视力达到或超过1.2者,Ⅰ组为87.5%;Ⅱ组为90.5%;Ⅲ组为73.9%;Ⅳ组为63.6%.达到超视力(2.0)者四组分别为25.0%、23.8%、8.7%和0.0%.其中有34.3%的眼术后BSCVA较术前提高1~3行,2眼术前BSCVA从1.2降到1.0,无视力丢失2行及以上者.术后达到超视力者11眼(占14.8%).术后总高阶像差增加幅度较普通LASIK显著减小,尤以Ⅰ组和Ⅱ组显著.彗差矫正优于球差.结论Zyoptix虹膜跟踪技术及波前像差引导LASI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安全、有效.

  • 新型眼前段分析系统测量LASIK术后角膜及前房变化

    作者:王卫群;杨应琴;刘欢;田英;张改玲;张晓兰;张幼梅

    目的 分析Sirius新型眼前段分析系统测量LASIK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曲率、前房深度及前房容积变化.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LASIK矫正近视及复性近视散光96例(96只眼),术前及术后10 d行Sirius新型眼前段分析仪检查,分别记录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前房深度及前房容积相关数据,并分析其变化.结果 术后10d角膜中央3 mm区角膜后表面曲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230,P=0.818).而5 mm及7 mm区后表面曲率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16,P=0.000;t=11.615,P=0.000).术后10 d前房深度和前房容积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32,P=0.000;t =6.626,P=0.000).术前和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直径3mm、5 mm及7 mm区)、前房深度及前房容积三者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LASIK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旁中央区较陡峭;术后早期前房变浅,前房容积变小,且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前房深度及前房容积的变化均无明显相关性.

  • 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对比敏感度影响因素的分析

    作者:牛玉坤;王卫群;李援东;许泽广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LASIK)术后早期,暗环境下对比敏感度的变化及相关因素对对比敏感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收集66例66眼高度近视眼,观察其手术前后对比敏感度的变化及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 术后1个月,暗环境下低频段(3c/d)、中频段(6、12)和高频段(18c/d)对比敏感度均较术前下降,术后6个月低频段对比敏感度可恢复至术前水平,但中和高频段对比敏感度尚未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前屈光度与术前和术后的对比敏感度均呈负相关,手术切削光区直径的大小与术后对比敏感度呈正相关,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与6个月有眩光时对比敏感度均较无眩光时对比敏感度低.结论 高度近视LASIK术后暗环境下对比敏感度下降;对比敏感度与术前屈光度呈负相关、与手术切削光区直径呈正相关;眩光降低对比敏感度.

518 条记录 2/26 页 « 12345678...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