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感统训练联合骑马术对脑瘫患儿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作者:董卓瑛;吴谦;雷晓辉;杜峰

    目的:探讨骑马术训练对脑瘫患儿平衡控制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收治脑瘫患儿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同时观察组给予骑马术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平衡控制训练.结果:观察组的平衡控制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骑马术训练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脑瘫儿童平衡和控制训练的方法,能帮助患儿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平衡姿势控制训练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临床疗效

    作者:郄淑燕;王丛笑;汪杰;马全胜;米立新

    目的:观察平衡姿势控制训练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CST)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CNLBP)患者的疼痛及静动态平衡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共有40例CNLBP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19例)及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理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和姿势控制训练,对照组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核心稳定性训练30min/次,每天2次,每周5天,试验组核心稳定训练和姿势控制训练每天各1次,30min/次,每周5天,连续6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周、治疗6周时对患者进行功能评定.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功能障碍程度,使用三维平衡测试仪进行静动态平衡评估来评价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静态平衡指标为三种体位下的重心摆动速度;动态平衡指标为稳定时间.结果:治疗3周两组VAS、OD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闭眼站立和脚前后站立平衡得分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 0.05).治疗6周两组VAS、ODI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睁眼站立和闭眼站立平衡能力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05),试验组静动态平衡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 0.01,P<0.05).治疗6周试验组VAS、ODI、睁眼站立、闭眼站立、稳定时间得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脚前后站立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平衡姿势控制训练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显著减轻CNLBP患者的疼痛及改善静动态的姿势控制能力.

  • 老年人跌倒研究的现状及进展

    作者:

    1987年Kellogg国际老年人跌倒预防工作组将跌倒定义为:无意图的摔倒在地上或一些更低的平面上,但不包括暴力、意识丧失、偏瘫或癫痫发作所致的跌倒[1].Kellogg定义适合于以确定导致神经元损伤及平衡控制功能损伤的相关因素为目的的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更广泛地探讨跌倒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跌倒的对策,很多研究者都将某些急慢性疾病、意识紊乱所致的跌倒也包括在内.

  • 新生血管性眼病的基因治疗现状

    作者:张新秀;何守志

    新生血管形成的基本过程包括血管内皮细胞(EC)激活、细胞外基质(ECM)降解、EC移行和增殖、管腔结构形成以及血管外膜形成.在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中,血管生成诱导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共同作用,两者的平衡控制了血管的形成[1].如果这种平衡被改变,减少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或增加血管生成诱导因子的水平,都将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很多细胞因子、细胞及ECM参与了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

  • 视网膜与新生血管抑制因子

    作者:王伟;谢立信;董晓光

    抑制新生血管生长是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关键.促生长因子和抑制因子共同调控血管的形成,二者的平衡控制新生血管的生成.新生血管抑制因子的治疗已成为有前景的新生血管治疗方法.本文就与视网膜新生血管研究有关的新生血管抑制因子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足底振动噪声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

    作者:吴方芳;王人成;金德闻;张济川;水户部一孝;吉村昇

    目的 通过足底振动噪声刺激,提高老年人足底感觉敏感度,改善其平衡控制能力.方法 采用可调频振子作用于足底,利用三维运动跟踪系统对6名老年人及8名年轻人进行了平衡能力测试和评估,提取4个主要评估参量:移动轨迹总距离、大前后动摇径、大左右动摇径和身体移动包络面积.分析了在5种测试条件下老年人立位姿势的变化. 结果加振后4个参量均有减弱趋势,其中3个参量(移动轨迹总距离、大左右动摇径、身体移动包络面积)有明显差异(P<0.05),而大前后动摇径未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振动频率对老年人平衡控制能力有着不同的影响.结论 微弱的振动噪声刺激,能够改善老年人平衡控制能力,可以利用在足底增加振动刺激的方法对老年人立位平衡能力进行训练.

  • 下肢蹲起蹬伸肌力衰退导致老年女性跌倒风险的研究

    作者:李宗涛;赖勤;孙晋海;葛新发

    目的:探索下肢蹲起蹬伸肌力衰退与老年女性跌倒风险的关系,明确其中潜在的风险因素.方法:40名65岁以上社区居住老年女性,根据跌倒史调查和跌倒风险指数(fall risk index,FRI)分为跌倒组(24名)和无跌倒组(16名),通过测力台测试下肢蹲起蹬伸峰值肌力,并进行静态平衡、动态平衡和3米站立行走(3m-TUG)测试.结果:与无跌倒组相比,跌倒组快速蹲起时左腿蹬伸峰值肌力/体重较低,左、右腿蹬伸峰值肌力差值和左、右腿蹬伸峰值肌力/体重差值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老年女性动态平衡指数与左腿蹲起蹬伸峰值肌力/体重呈密切负相关,与左、右腿蹲起蹬伸峰值肌力差异呈显著正相关;3m-TUG时间与所有体重标准化的下肢蹲起蹬伸峰值肌力指标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左腿蹲起蹬伸峰值肌力/体重关系非常密切;静态平衡身体压力中心(center of presuure,COP)晃动速度矩与所有下肢蹲起蹬伸峰值肌力指标无关;下肢蹲起蹬伸峰值肌力/体重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左腿尤其明显,且两腿肌力差异逐渐变大.结论:蹲起蹬伸肌力测试是预测老年人跌倒风险的下肢肌力评价有效手段;左腿承负自身体重的蹲起蹬伸肌力衰退是老年女性动态平衡能力下降,跌倒风险升高的重要潜在因素;左、右腿蹲起蹬伸肌力不均衡,可能是下肢肌力衰退导致老年女性跌倒的又一潜在因素.

  • 动静态姿态平衡仪在平衡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王璟;迟放鲁;卢华曾

    机体的平衡控制是一个综合复杂的感觉功能,需要来自视觉、前庭和本体系统的感觉传人信息,并有中枢参与处理,其主要部位在前庭核,引发各种运动反应[1].当感觉信息(视觉、本体觉和前庭觉)传人减少或发生冲突(不一致)时,姿势控制能力下降,这说明了各感觉系统在维持平衡中所具有的重要性.

  • 采用前侧与外侧入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平衡控制

    作者:周立善

    髋关节对维持人体静态和动态运动的稳定性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髋关节骨关节炎造成关节活动性及功能的损失,导致步态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降低.在美国,每年有250 000多例患者接受关节置换手术,期望能够恢复髋关节的功能.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前侧入路与外侧入路在改善步态稳定性方面的效果.我们研究了质量中心(center of mass,CoM)与压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CoP)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判断术前到术后4个月在平衡控制方面的提高程度,并将它们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两个手术组术后在矢状面的倾斜角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使患者恢复了体力和自信.在冠状面内,术后16周时仍观察到较大的内倾角,这说明手术组平衡控制的稳定能力仍然比对照组低.在术后4个月时,这些差异可能导致患者步态不平衡,增加患者摔倒的危险.

  • 太极拳白鹤亮翅对下肢肌电活动的影响

    作者:刘庆广;黄强民

    目的 通过对比太极拳初学者和太极拳运动员白鹤亮翅动作关节角度活动变化、压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COP)变化和肌肉活动特点,分析运动员是如何通过肌肉活动控制其白鹤亮翅的姿势平衡.方法 太极拳运动员和初学者分两组各10人.记录太极白鹤亮翅动作时双下肢10块骨骼肌表面肌电图、双下肢3大关节的二维角运动和COP在侧方和前后的移位.每次试验8 s完成,重复5次.统计处理后,做肌电运动和平衡分析;其中肌电数据做标准化处理,并比较太极拳运动员和初学者的异同.结果 运动员组支撑腿胫骨前肌、股二头肌、臀中肌)的肌电活动表现为显著高于初学者同侧腿骨骼肌的肌电活动;运动员组虚步腿的腓肠肌和股直肌的肌电活动显著高于初学组同侧同名肌.运动员组下肢3大关节大平均活动角度比初学组大,支撑腿髋关节显著高于初学组同侧同关节.运动员组COP前后方向位移显著小于初学组.结论 运动员可以通过肌肉活动的增强对抗COP的移位,保持姿势平衡稳定,而初学者COP前后移位失控时并没表现出积极的肌肉活动.初步解释了太极拳练习能提高人体下肢肌肉力量和平衡控制能力的原因.

  • 机械性踝关节不稳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平衡控制能力的差异

    作者:封旭华;郑洁皎;李宏云;华英汇;蔡叶华;张健;田野

    目的 观察机械性踝关节不稳(MAI)患者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的平衡控制能力.方法 选取MAI患者(MAI组,n=12)、FAI患者(FAI组,n=12)和正常对照者(对照组,n=12)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睁眼和闭眼的情况下,对每例受试者进行单腿站立时的平衡能力测试,记录压力中心(COP)位移相关参数,每次站立时间为10 s,分别测量3次.测量指标包括前后平均摆幅(MSY)、左右平均摆幅(MSX)、外周面积(CA)、轨迹长(PL)、单位时间轨迹长(UTPL)以及单位面积轨迹长(UAPL).结果 三组受试者性别构成、年龄、身高和体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闭眼时,MAI组患侧单腿站立时MSY、CA、PL、UTP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FAI组各项测量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睁眼时,MAI组与对照组MSY和C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AI和FAI组内,患侧肢体单腿站立时与对侧肢体单腿站立时各项测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I患者存在明显的平衡控制能力异常,这种异常在双侧下肢均存在.FAI患者无明显的平衡控制能力异常.

  • 平衡运动对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

    作者:杜远;徐小童;王莹;朱春燕;孔晓明;吴晓平;王玉梅;陈龙;张许来

    目的:探讨系统多元化平衡运动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入组阿尔茨海默病(AD)样本(n=50)分为干预组(n =24)和对照组(n =26)。干预项目分为同时提高平衡、正性认知能力,参加者每周训练3次,每一阶段1 h,共24周,对照组在相同时间内不参加任何训练。检查认知功能用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画钟实验、BeHery正性评定量表、符号寻找子测验。机体体能用定时上下试验:30秒的坐下和起立实验,坐下和指鼻实验,Berg 功能平衡量表。结果干预组在正性认知功能中有了显著的提高(P <0.01),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中,干预组得分更高(P <0.01),尤其在注意、定向、抽象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方面改善明显。在画钟实验方面也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 P <0.01)。干预组在平衡控制方面表现失衡减少,而对照组表现失衡增加,两组间干预前后比较,干预组出现失衡概率明显减少(P =0.04)。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受干预者认知功能改善,具有更好的身体平衡能力和更强的体能。

  • 生物实验的基本原则

    作者:姜运菊

    介绍了生物实验中的五个要素及相关原则:假设与假设验证原则,变量与单一变量原则,控制与平衡控制原则,对照与实验对照原则,捕获解释与真实客观原则.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