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平衡仪评定和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功能的研究

    作者:张丽华;胡燕丽;李晓捷;郭岚敏;张伟

    目的 观察平衡仪在测试和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功能的作用.方法 2~5岁痉挛型脑瘫患儿96例,随机分成试验组48例,采用平衡仪训练结合Bobath训练法;对照组48例仅采用Bobath训练法.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应用平衡仪进行测试.结果两组治疗后各平衡参数的反映结果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各平衡参数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平衡仪训练能加强Bobath训练对脑瘫患儿的平衡功能的疗效.

  • 平衡仪坐位动态训练核心肌群对脑卒中患者行走能力的影响

    作者:曹玲;章峰冰;吴炜

    目的:观察坐位动态平衡训练改善核心肌群力量对脑卒中患者行走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与常规徒手核心肌群训练,观察组患者给予坐位动态平衡仪成组方案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坐位重心轨迹长度(LOM)、坐位稳定极限范围(LOS)对患者功能进行评价,同时选用Gait Watch三维步态分析仪对患者步速及步行中对称性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发现2组患者的BBS评分、LOM、LOS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BBS评分、LOM、LOS明显优于对照组,步速及步长偏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仪坐位动态训练可以有效增强核心肌群的力量,显著的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还有利于步行姿势的改善,是较为科学的训练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静态和动态平衡仪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作者:关静子;刘博

    本文介绍了静态和动态平衡仪的主要技术指标,对其近年在前庭系统疾病诊断、老年跌倒风险预测以及前庭康复等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

  • 动静态姿态平衡仪在平衡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王璟;迟放鲁;卢华曾

    机体的平衡控制是一个综合复杂的感觉功能,需要来自视觉、前庭和本体系统的感觉传人信息,并有中枢参与处理,其主要部位在前庭核,引发各种运动反应[1].当感觉信息(视觉、本体觉和前庭觉)传人减少或发生冲突(不一致)时,姿势控制能力下降,这说明了各感觉系统在维持平衡中所具有的重要性.

  • 本体感觉训练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作者:郭昆义;唐智生;徐晓兰

    目的:研究平衡仪本体感觉训练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平衡仪本体感觉训练。2组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采用Tecnobody PK 254平衡仪进行本体感觉评估及静态平衡评估,Berg平衡量表评估平衡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左、右脚平均轨迹差、Romberg长度比率、Romberg面积比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Berg平衡量表评分明显提高(P均<0.05);组间两两比较发现,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本体感觉训练能更好地改善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的平衡功能。

  • 量化数据视觉反馈对偏瘫患者重力分布的影响

    作者:李远征;蔡鸣

    目的 观察平衡仪对偏瘫患者双足重力分布不均训练的疗效.方法 将4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平衡仪视觉反馈治疗.采用Berg平衡量表及Fugl-Meyer平衡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实施平衡仪视觉反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平衡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平衡仪视觉反馈治疗能加速和增强平衡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双足重力分布不均.

  • 平衡仪与人体平衡功能的评定及干预

    作者:马玉;吴庆文;马素慧;董胜莲

    背景:随着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平衡功能评估领域的应用,平衡的评定和训练有了新的发展.目的:总结国内外平衡能力评估的研究进展及干预策略.方法:以"Balance,Balance master,Postural control"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6-01/2011-03);以"平衡,平衡仪,姿势控制"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6-01/2011-03)的相关文章,对资料进行初审,以平衡能力相关的文献为评价标准,纳入与平衡能力相关的34个研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康复医学中平衡功能的研究正从单纯的主观定性研究向客观定量评估转变,平衡仪作为一种客观评定方法,可以定量、客观、准确地评定患者的平衡功能状态,平衡仪可以通过视觉反馈开展平衡功能训练,指导拟定康复计划,进行平衡训练,对评价康复效果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国外平衡仪已被证实在提高人的平衡能力方面是有效的,因此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临床康复中.

  • 高压氧治疗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作者:谭杰文;许俭兴;区丽明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脑血管意外后两周具有独立1min以上站立能力、病情稳定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接受神经内科药物并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只接受神经内科药物治疗,采用FM、BI、平衡仪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组的FM、BI、BPM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神经内科药物并高压氧治疗能有效改善和提高早期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

  • 平衡仪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江琰;方琴;王华

    目的:集中探讨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vity disorder,ADHD)患儿中应用平衡仪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因缺陷多动障碍于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患儿40例,采用自身对照,比较ADHD患儿在接受平衡仪治疗后的相关注意力和记忆力等相关大脑高级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在唯氏记忆测量表( wechsler memory scale,WMS)评分中,患儿在短时和记忆商的比较较治疗前提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前后患儿注意/不分心因子( freedom from distractibitity,即C因子)提高较大,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1)。在数字划消测试中,治疗后的患儿在第一阶段的评分优于治疗前,同时失误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学习动力测试(dynamic learning measures,DLM)的比较中,患儿在治疗后总错误数和分类较治疗前得到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平衡仪在ADHD患儿认知功能的改善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优化患儿注意力及记忆力相关功能,因具有趣味性强的特点已被患儿及其家属接受,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康复评定方法与进展

    作者:郑海鹰;刘颖;何春凤;高中原

    目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康复评定的方法与进展研究.方法:采用收集文献、临床总结及相关科系协同探讨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平衡功能的评定方法主要有观察法、量表法、平衡仪测试法及三维运动分析系统的方法.结论:不同的评定方式有着其自身的应用价值,目前没有一种方式可以完全替代另一种,只有更好的选择与应用不同的评定方式,才能更加准确的评估及指导治疗.

  • 正常青年男女不同状态下站立平衡能力差异分析

    作者:黄勇;倪朝民;孙怡宁;马祖长;龙希文

    目的 使用平衡仪研究正常男女不同状态下站立平衡能力,比较分析不同状态下男女站立平衡能力的差异.方法 20例男性和20例女性受试者,分别在睁眼(睁眼阶段分为双腿站立及单腿站立)和闭眼站立状态下,采用平衡仪同步记录受试者平衡相关参数,并分析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 睁眼状态下,在抬腿过程中,男性重心移动轨迹总长度(238.35±46.54)cm大于女性(210.19+23.6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睁眼状态下,左脚站立时,男性重心在X轴摆动轨迹长度(0.025±0.005)cm大于女性(0.021±0.00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重心在Y轴摆动轨迹长度(0.015±0.004)cm大于女性(0.012±0.00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重心在X轴摆动速度(4.91±1.19)cm/s大于女性(4.13±0.63)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重心在Y轴摆动速度(3.04±0.79)cm/s大于女性(2.36±0.57)cn/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青年女性睁眼状态下,抬脚过程中及左脚站立时,平衡能力大于男性.平衡仪对青年男女在各状态下的平衡差异能做出准确的评估.

    关键词: 平衡 平衡仪 分析
  • PRO-KIN平衡仪训练对踝关节损伤的疗效

    作者:徐华平;全莉娟;邱智

    目的 探讨PRO-KIN平衡仪训练对踝关节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40例踝关节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急性期行冷疗、紫外线、超短波、制动等处理,后期给予蜡疗、音频、超声波等促进其血液循环.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使用PRO-KIN平衡仪进行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每天30 min,每周训练6次,持续4周.比较2组患者在训练前、训练4周后的改良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改良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改良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RO-KIN平衡仪训练可对踝关节损伤实施系统、合理的康复计划,能使关节功能障碍降到低限度,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 PRO-KIN平衡仪对老年人跌倒预测的效度和信度研究

    作者:徐华平;全莉娟;邱智;王珺;金国强;冯珍

    目的 检验PRO-KIN平衡仪对预测老年人跌倒的效度、信度和敏感度,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择符合试验条件的老年人分为有跌倒史(病例组)和无跌倒史(对照组)各30例参加本研究,每位受试者在1周内各进行2次PRO-KIN平衡仪和Berg平衡量表测试,对PRO-KIN平衡仪和Berg平衡量表测试结果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来检验PRO-KIN平衡仪的效度;采用等级间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检验PRO-KIN平衡仪的信度;对病例组和对照组PRO-KIN平衡仪测试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验PRO-KIN平衡仪的敏感度.结果 PRO-KIN平衡仪与Berg平衡量表的各个指标均呈中度负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r=-0.512~-0.677,均P<0.01);PRO-KIN平衡仪的组内信度ICC为0.89~0.98且95%可信区间集中;病例组2次PRO-KIN平衡仪测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PRO-KIN平衡仪对老年人跌倒的预测具有较高的效度、信度和敏感度.

  • PRO-KIN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康复的疗效

    作者:徐华平;全莉娟;冯珍

    由于人口的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工作压力增加等因素的影响,脑卒中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常伴有不同程度平衡能力的减弱或丧失,而平衡能力与脑卒中患者恢复行走能力以及其发生跌倒的概率有很大关系[1].

  • 平衡测试仪的信度研究

    作者:金冬梅;燕铁斌;谭杰文

    目的探讨平衡测试仪的信度和敏感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20例正常人和20例神经疾患患者,1周内采用平衡测试仪对每位测试对象进行2次测试,每次测试时,分别在睁眼和闭眼状态下重复测试两次. 结果两次测试结果各指标高度相关(ICC=0.85~0.98),病例组与对照组各个测试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平衡测试仪用于评定正常人和神经疾患患者的平衡功能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敏感性.

  • 慢性头晕患者的颈肌张力和静态平衡的客观评价

    作者:YOUJI ASAMA;FUMIYUKI GOTO;TOMOKO TSUTSUMI;KAORU OGAWA;张甦琳

    目的:头晕患者常诉有颈部僵硬的症状.本研究拟探讨颈部症状在头晕患者中的病理机制.方法:26例因单侧前庭病变导致慢性头晕的患者和24例健康对照者参与本次研究,通过客观测量慢性头晕患者双侧斜方肌的肌张力,探讨其与静态姿势干扰的关系.采用颈肌张力仪客观测量双侧斜方肌张力,计算双侧颈肌张力(ANT)和双侧颈肌张力比值(右/左)(RNT).静态平衡仪测量重心移动轨迹的总长度(LNG).结果:头晕患者闭眼状态下,ANT和LNG呈负相关(r=-0.44,P<0.05).头晕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在闭眼状态时,RNT和LNG呈正相关.结论:ANT平均值升高提示前庭代偿导致的维持静态姿势平衡的颈肌张力增加.颈肌张力的不对称和姿势不平衡有关.

  • 偏头痛患者平衡问题的纵向研究

    作者:张甦琳;冷杨名

    目的:通过对一组偏头痛患者及其对照的纵向研究,探讨偏头痛患者在平衡仪上表现出的平衡失调是否呈现进行性加重.方法:19例偏头痛患者和19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接受了平衡仪测试.在测试难度逐渐增加的条件下进行改良的感觉整合临床试验、稳定极限试验、踵趾步态试验并测量身体摆动情况.所有受试者一年前均曾接受过测试.结果:1年后,偏头痛患者的平衡功能有轻度恶化,尤其在①在闭眼、头后仰站于海绵垫时的姿势摆动;②反应时间;③稳定极限试验中压力中心的大位移距离;④踵趾步态试验中步速和步宽等方面,且上述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平衡仪测量偏头痛患者的平衡功能,发现即使没有前庭症状,随病程进展一年左右,偏头痛患者的平衡功能在难度大的测试条件下有轻微减退.

  • 不同偏头痛亚型与平衡障碍严重程度的关系

    作者:司娜;徐晖;毛建辉;李琳;谷巍

    目的 探讨先兆性偏头痛、无先兆性偏头痛、慢性偏头痛患者与平衡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按照头痛疾患的国际诊断标准,选取偏头痛患者203例.其中,先兆性偏头痛68例,无先兆性偏头痛73例,慢性偏头痛62例.分析3种偏头痛亚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平衡障碍严重程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平衡严重程度指标与3种偏头痛亚型的关系.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移动速度[Ol^R=2.96(95%CI:1.13,9.32)P=0.021]、方向控制[Ol^R=1.47(95%CI:1.03,3.38)P=0.046]是影响先兆性偏头痛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移动速度[Ol^R=3.76(95%CI:1.21,9.28)P=0.042]、步宽[Ol^R=2.45(95%CI:1.73,6.74)P=0.009]是影响无先兆性偏头痛平衡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移动速度[Ol^R=3.02(95%CI:1.23,8.96),P=0.000],大位移[Ol^R=1.59(95%CI:1.22,3.67),P=0.043],平均反应时间[Ol^R=1.89(95%CI:1.48,5.35),P=0.041]是影响慢性偏头痛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结论 不同偏头痛亚型患者存在轻度或持续加重的平衡功能障碍,其中移动速度是影响先兆性偏头痛、无先兆性偏头痛和慢性偏头痛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

  • 平衡仪在脑血管意外-倾斜综合征中的应用

    作者:马连东;梁韵妮;刘悦

    目的:探索平衡仪治疗脑血管意外-倾斜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脑血管意外-倾斜综合征患者40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平衡仪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Rivermead运动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仪训练能有效改善脑血管意外-倾斜综合征患者的运动功能。

  • 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作者:李林;吴伊敏;林昔和;饶晓辉;邵龙辉;黄哲

    目的:探讨平衡仪视觉反馈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平衡仪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平衡仪组加用平衡仪视觉反馈训练法,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侧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运动功能(FMA)、平衡功能(PST值、LOS值)和步行能力(步速、步长)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且平衡仪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仪视觉反馈训练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