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雷珠单抗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达良;罗曼;缪茶英;罗素荣

    目的:比较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在不同类型的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3-05/2015-05在绍兴市人民医院治疗的63例63眼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息肉数的差异分为单息肉组(38例38眼)和多息肉组(25例25眼),两组患者均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每月1次,连续注射3mo。注射后随访1a,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和中心视网膜厚度( 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的变化。
      结果:与多息肉组比较,单息肉组治疗前大线性直径更大、纤维血管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发生率更低、BCVA更低(P<0.05)。治疗后3、6mo,1a单息肉组BCVA明显低于多息肉组(P<0.05);单息肉组治疗后3、6mo,1a时BCVA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 P<0.05)。单息肉组和多息肉组患者的CRT在治疗后6、12mo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息肉组治疗后3、6mo,1a时CRT均较治疗前低( P<0.05),多息肉组治疗后3、6 mo的CRT较治疗前低( P<0.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在多息肉型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中治疗效果更好,息肉数量对于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作者:闫峰;孟凯;门保成;刘丹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FD-OCT)中的图像特征,以及CSC患者外核层厚度与佳矫正视力(BCVA)的关系.方法:对确诊为CSC患者54例58眼和健康人30例60眼(对照组)行FD-OCT检查,采用Cirrus 3D-OCT模式对眼底黄斑部进行线性水平扫描.扫描深度1.9mm.扫描面积5.8mm×5.8mm,扫描模式512×496.观察CSC的FD-OCT图像特征,并测量不同时期CSC患者中央凹处外核层厚度,评估外核层厚度与BCVA的关系.结果:所有54例58眼CSC患者OCT检查典型的形态改变,以单纯性神经上皮层脱离和神经上皮层脱离伴色素上皮层脱离为主,约84.5%.CSC患者黄斑中心凹处外核层的平均厚度在急性期厚,随着病情的缓解,逐渐变薄,但恢复期仍较正常人厚;CSC患者的中心凹处外核层的厚度与BCVA呈负相关.结论:FD-OCT能清楚地显示CSC的形态特征及病理形态学变化.CSC患者的中心凹处外核层的厚度与BCVA呈负相关.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彬;李金霞;王应利;吴彬阁;霍建新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影响视力的因素.方法:选取2010-01/12在我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40例62眼为试验组和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例82眼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1d;1wk;1,3,6mo的视力及两组术前、术后1d;1wk;1,3,6mo的角膜中央厚度的测量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3,6mo时两组散瞳查眼底,试验组中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41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21眼.结果:佳矫正视力:术后1d;1wk;1mo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mo,NDR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NDR与DR、DR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mo,NDR与DR、NDR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DR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角膜中央厚度:1d;1wk;1,3mo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6mo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d;1wk两组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3mo与术前比较:试验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mo与术前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变化:术前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d;1wk;1,3,6mo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wk;1,3,6mo与术前比较,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眼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为术后短期的角膜水肿;后期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为已有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眼在白内障手术后表现出更重的内皮细胞损害及术后角膜水肿的恢复延迟.

  • 后囊膜划开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夹持治疗后发性白内障

    作者:张超;丰培勋;王晓鲁;贾丽

    目的:评价后囊膜划开联合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后囊膜夹持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34眼)因后发性白内障在行后囊膜划开联合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后囊膜夹持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术前及术后的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和眼压.观察手术并发症、术后眼部情况,随访时间为6~24mo.结果:术中34眼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后囊膜夹持成功,手术成功率达100%;术后佳矫正视力>0.5,占59%(20/34),术后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视轴混浊,人工晶状体位置正,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仅出现短期的炎症反应.结论:后囊膜划开联合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后囊膜夹持术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安全、有效的办法,但手术要求有较高的显微操作技巧.

  • 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前后脉络膜厚度分析

    作者:曾洪波;蒋珺迪;王鲜

    目的:研究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前后膜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及视功能与脉络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01/2017-12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30例30眼进行临床研究,排除手术禁忌,采用25G玻璃体切割系统行标准三切口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剥除黄斑前膜及内界膜,观察术前、术后1wk,1、3mo患者的BCVA、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分析BCVA与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结果:术前的BCVA显著低于术后3mo(P=0.011),术后3mo BCVA与术前BCVA显著相关(r=0.610,P<0.01),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的脉络膜厚度无差异(P=0.999).手术前后BCVA与手术前后脉络膜厚度无线性相关关系.结论: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前后脉络膜厚度无明显变化,患者视功能与脉络膜厚度也无明显相关性.

  • 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术后视力与椭圆体带完整性的相关性

    作者:张艳萍;王文婷;莫爱红;李静;徐惠芳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后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初步探讨椭圆体带完整性与术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将临床确诊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96例106眼纳入研究.术前检查后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对比分析术前及术后1wk,1、3、6mo患眼BCVA变化,比较不同BCVA分段手术前后患眼椭圆体带的完整性,同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视力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术前和术后1wk,1、3、6mo患眼BCVA分别为0.80(0.50,1.70)、0.51(0.28,1.30)、0.50(0.09,0.60)、0.30(0.22,0.90)、0.30(0.22,0.70),有差异(P<0.001);术前和术后6mo不同BCVA分段患眼椭圆体带完整性,均有差异(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术后6mo时BCVA与术前BCVA和椭圆体带完整性具有相关性(P<0.05);和性别、年龄、术前平均角膜曲率、眼轴无相关性(P>0.05).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经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后视力改善,术后视力与椭圆体带完整性和术前视力具有相关性.

  •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玻璃体术后黄斑结构和中央凹视网膜厚度变化

    作者:刘华;孙佳;赵霞;白领娣

    目的: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接受23G玻璃体手术治疗后黄斑结构的修复情况,以及视力和黄斑中央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方法:将2016-06/2017-12在我院进行择期手术的单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85例85眼纳入研究,其中男37例,女48例,平均年龄64.7±10.1岁.所有患者均接受23G玻璃体切割术,应用OCT观察术后黄斑裂孔闭合情况;应用OCT观察术前和术后1、3、6mo黄斑中央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观察术前和术后1、3、6mo患者佳矫正视力的变化.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得良好的黄斑裂孔闭合.术后3、6mo时所有患者平均佳矫正视力显著高于术前和术后1mo(P<0.05);术后6mo平均佳矫正视力显著高于术后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83,P=0.037).术后1mo黄斑中央凹视网膜厚度显著高于术前和术后3、6mo(P<0.05);术后3、6mo的黄斑中央凹视网膜厚度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应用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具有较高的裂孔成功闭合率,患者的视力明显提高.

  • 抗VEGF药物治疗特发性CNV的效果及对眼压、BCVA、mfERG的影响

    作者:靖鹏举;李海威;崔静;朱冬梅

    目的: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及对眼压、佳矫正视力(BCVA)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2/2017-01在我院治疗的特发性CNV患者44例44眼,均给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BCVA、眼压、mfERG及中央视网膜厚度(CRT)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1、3 mo BCVA和CR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治疗后3 mo BCVA和CRT分别为0.60±0.15和278.43±40.10μm,明显较治疗后1mo改善(P<0.05).治疗后1、3 mo和治疗前眼压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1、3 mo Ring1、Ring2和Ring4 NI-P1振幅密度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3mo,Ring3 NI-P1振幅密度均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 mo提高(P<0.05);治疗后1mo,Ring5 NI-P1振幅密度较治疗前和治疗后3mo均提高(P<0.05);治疗后1、3 mo和治疗前Ring6 NI-P1振幅密度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抗VEGF药物治疗特发性CNV有较好的效果,能改善患者视力及黄斑区视网膜功能,降低视网膜厚度,且不影响眼压.

  • 特发性视网膜前膜术后视力恢复的两种预测因素

    作者:汪向利;马建军

    目的:评估特发性视网膜前膜术后视力恢复的两种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01/2016-10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的30例30眼特发性视网膜前膜病例资料,评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相关参数,记录术前、术后1、3、6mo的佳矫正视力(BCVA),探讨终佳矫正视力与黄斑中心光感受器细胞层(椭圆体带)完整性或光感受器外节长度的相关性.结果:特发性视网膜前膜术后1 mo佳矫正视力较术前降低,术后3、6mo逐渐好转并提高;黄斑中心厚度在术后1 mo较术前增厚,术后6mo明显缓解(P<0.05);而光感受器外节长度在术后1 mo较术前缩短(P<0.05),术后3、6mo接近术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终佳矫正视力与黄斑中心光感受器细胞层完整性和光感受器外节长度明显相关(P=0.023、0.004).结论:黄斑中心光感受器细胞层完整性和光感受器外节长度均可预测特发性视网膜前膜术后佳矫正视力.

  •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非AMD脉络膜新生血管

    作者:李雨心;南新帅;聂闯;胡莲娜;罗灵

    目的:临床观察雷珠单抗( ranibizulab )治疗非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ge-related lacular degeneration,AMD)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7/2015-04间在我院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lab治疗非AMD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及眼部与全身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均进行裂隙灯的检查、佳矫正视力的测定、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 FFA)、光学相干性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lography,OCT),治疗后分别观察注射次数及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者的佳矫正视力、黄斑区1 ll直径视网膜大厚度。
      结果:随访6lo~3a,治疗后平均视力(4.77±0.24)与治疗前(4.50±0.34)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斑区1 ll直径大厚度(317.62±55.05μl )较术前(421.63±139.37μl )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平均治疗次数为2.6±1.3次。患眼治疗后均未发生眼内炎、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等并发症及全身不良反应。
      结论:Ranibizulab治疗非AMD脉络膜新生血管有效、不良反应低。

  •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对MCNV和ICNV治疗前后BCVA及mfERG的影响

    作者:孙磊;陶勇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对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前后BCVA及mfERG变化影响.方法:选取2015-01/2017-01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病理性近视黄斑新生血管的病变(myopic choroid neovascularization,MCNV)和特发性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ICNV)患者264例332眼.检测患者的眼压和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使用90D前置镜和裂隙灯联合检测,并对眼底进行摄片,行OCT检测,进行ICGA和FFA的造影检测,后行mfERG检测.记录患者注药后1d,1mo和末次治疗后1mo的BCVA、眼压和mfERG等情况.结果:使用雷珠单抗注射254眼,康柏西普注射78眼,其中注射1次的有37眼,注射2次的有147眼,注射3次的有72眼,注射4次的有57眼,注射5次的有19眼;患者治疗前眼压和治疗后1mo、末次治疗后1mo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BVCA和治疗后1mo、末次治疗后1mo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Ring1、Ring2和Ring4振幅的密度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治疗后1mo Ring3和Ring5振幅的密度也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对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患者BCVA和mfERG有明显改善作用,且比较安全.

  • SMILE术中不透明气泡层对术后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

    作者:郭云林;高晓唯;胡裕坤;蔡岩;李俊;易湘龙;李文静;董晶

    目的:研究不透明气泡层(opaque bubble layer,OBL)对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femtosecond 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依次纳入2015-06/09在解放军四七四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行SMILE患者116例116眼,按照术中是否产生OBL分为OBL组(51眼)和对照组(65眼).随访OBL组与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在术前、术后l、3、6mo患者佳矫正视力(BCVA)、调制传递函数截止空间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ut offfrequency,MTFcut off)、斯特列尔比(strehl ratio,SR)、眼内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OSI)、全眼高阶像差(RMSH)、垂直彗差(C7)、水平彗差(C8)和球差(C12)等视觉质量指标的差异.结果:在术前及术后各个时间点上比较OBL组与对照组间BCV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BL组和对照组的BCVA组内各个时间点间比较发现术后3、6mo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BCVA在术后3、6mo均显著优于术前;OBL组和对照组内的SR,MTFcut off,OSI,C7,C12,RMSH 6个指标在各个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8指标在各个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MSH指标在术后1 mo时在OBL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LE手术过程中OBL的产生对术后患者视觉质量的恢复在术后6mo时无明显影响,因此SMILE手术过程中OBL的产生对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较小.

  • 后发性白内障患者行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后人工晶状体的偏移及眼轴的改变

    作者:高潮;吕帆

    目的:研究后发障患者在行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后人工晶体有无发生偏移,以及眼轴是否发生变化.方法:收集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不同时间段内发生后发性白内障患者14例18眼.所有患者在行YAG激光术前均先参照标准对数视力表验光并获得佳矫正视力,以眼前节OCT获得眼前段图像,并以CMOS测得眼轴.本研究中定义瞳孔所在的水平面与人工晶体的前表面所成的夹角为人工晶体偏移度(简称偏移度,单位:度).完成相关检查后,对患者逐一行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术后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滴术眼一次,术后1h,1wk后对患眼行验光,眼前节OCT及CMOS检查.分别记录患眼人工晶状体的偏移度、眼轴长度及佳矫正视力,并以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YAG激光术前各例眼的平均偏移度为2.896±2.286度,平均眼轴为23.56±0.55 mm;术后1h平均偏移度为4.702±2.991度,平均眼轴为23.40±0.59 mm;YAG术后1h较术前相比佳矫正视力提高了平均3.72±1.74行.YAG术后1wk回访患者有9例12眼,此12眼的YAG术后1h的平均偏移度为3.175±1.791度,术后1wk的平均偏移度为3.434±1.835度.YAG术后1h与术前相比人工晶体偏移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h与术前相比眼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YAG术后1wk与术后1h人工晶体偏移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YAG术后1h较术前提高的佳矫正视力行数与术后1h较术前人工晶体偏移度的差值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23.结论:后发障患者行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后人工晶体发生偏移,而眼轴长度几乎不变;且YAG术后人工晶体发生的偏移量越小,佳矫正视力提高越多.

  • 多焦视皮质诱发电位检查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预测

    作者:由彩云;刘平;高维奇

    目的:评价术前多焦视皮质诱发电位(multifoc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mVEP)检查对白内障术后视力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白内障患者共52例60眼,其中老年性白内障27例30眼,合并青光眼的白内障25例30眼(青光眼均为慢性闭角型缓解期或慢性进行期),术前对其行mVEP检查,另取正常对照组30眼.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于术后1wk;1,3mo复查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结果:正常对照组mVEP检测平均主波振幅和潜伏期分别是183±11nV、95±8ms,老年性白内障组平均主波振幅和潜伏期分别是177±10nV、96±8ms,2组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青光眼的白内障组平均主波振幅和潜伏期分别是138±7nV、99±6ms,与正常对照组及老年性白内障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BCVA≥0.8者,无明显眼底视功能改变,其mVEP中心位点主波振幅276±11nV和潜伏期93±8ms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BCVA<0.3者,眼底视功能检查有明显改变(术后检查证实),其mVEP中心位点主波振幅221±6nV,潜伏期105±7ms,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白内障术前mVEP振幅和潜伏期的改变可用来客观判断眼底视功能损害及预测术后视力.术前mVEP正常者高度提示术后视力预后良好,而mVEP检查结果变化显著,提示伴有眼底视功能损害,术后BCVA差.因此术前mVEP检查可作为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的一种有效、客观的检查方法.

  • 心脏死亡后捐献角膜用作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供体的安全性研究

    作者:徐晶;张虹;蒋继贫;徐玲娟;杜建芳;陈敏;马剑晴;李贵刚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后捐献( 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角膜供体行穿透性角膜移植的安全性。方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采用DCD供体角膜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3~4 mo检测角膜植片内皮细胞密度及佳矫正视力。结果:共统计14例26眼DCD角膜供体纳入本研究。供体年龄0.5~61(平均38.3±15.6)岁;死亡原因包括脑外伤9例,心肌梗塞2例,脑干出血2例,呼吸循环衰竭1例。14例DCD捐献者28眼,因2眼暴露性角膜炎用作科学研究,共26眼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后3~4 mo未发生排斥反应,角膜植片保持透明。手术后3~4 mo角膜内皮细胞密度794~4347(平均2305±827)个/mm2,其中低于1000个/mm2者1例(3.8%),1000~2000个/mm2者9例(34.6%),大于2000个/mm2者16例(61.5%)。26例角膜移植受者年龄20~80(平均40.7±17.1)岁。手术前佳矫正视力为光感(+)~0.08(平均0.027±0.024);手术后3~4mo佳矫正视力为0.2~0.8(平均0.52±0.18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96,P<0.01)。结论:DCD捐献角膜用作穿透性角膜移植供体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康柏西普联合577 nm微脉冲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临床观察

    作者:丁国鹏;丁国龙;雷姝;单武强;谢桂军;丁晓琚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577 nm微脉冲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4-06/12在宝鸡市人民医院眼科经眼底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 FFA )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确诊的DME患者64例64眼,按所采用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试验组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577 nm微脉冲激光治疗;对照组给予577 nm微脉冲激光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 )和黄斑中心厚度( 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的变化。结果:对两组患者BCVA和CMT分别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组BCVA和CMT在组间的处理效应与时间效应的交互作用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F=46.92,P<0.01;F=60.231,P<0.01),处理主效应也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F=12.16, P<0.01;F=8.983, P<0.01),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有明显的差异,试验组的BCVA和CMT指标优于对照组。时间主效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F=116.14,P<0.01;F=397.376,P<0.01), BCVA均数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加, CMT均数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减少。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577 nm微脉冲激光在治疗DME上,减轻黄斑水肿、提高患者视力方面效果更优于单纯微脉冲光凝治疗。

  • 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视力改善与黄斑形态学变化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小堂;谢安明

    目的 分析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视力改善和黄斑形态学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雷珠单抗治疗的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43例(1眼/例).观察治疗前后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及黄斑病变面积.分析视力改善与黄斑形态学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3个月后,BCVA升高字母数(8.93±5.70)个,CMT下降(115.35±56.24)μm,黄斑病变面积减少(2.04±0.65)mm2.治疗3个月后,BCVA变化与CMT变化之间无相关性(=-0.170,>0.05);BCVA变化与黄斑病变面积改变之间无相关性(=-0.101,>0.05).结论 雷珠单抗治疗湿性AMD具有较好疗效,提高患者视力,改善黄斑形态学,视力改善与黄斑形态学变化之间无相关性.

  •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严重基质坏死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分析

    作者:孔娜

    目的 探讨严重基质坏死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患者采取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接诊的严重基质坏死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均接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治疗完成后均予以1年以上随访,观察记录本组患者术前、术后佳矫正视力情况,以及角膜移植片与移植床情况、随访1年排斥反应与病毒性角膜炎复发率,并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术后佳矫正视力>0.5者明显多于术前(P<0.05);28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26例植床透明、1例病变累及周边角膜内皮面、1例轻度水肿;随访1年仅有1例发生排斥反应,但无病毒性角膜炎复发.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严重基质坏死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可取得不错的效果,能明显改善佳矫正视力,而且排斥反应与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 微脉冲激光治疗仪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马莹;滕妍;栗莉;辛丽娜;蒙博

    目的:观察微脉冲激光治疗仪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50例(100眼)DR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50眼).观察组采取微脉冲激光治疗仪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保守方法进行治疗,每次治疗结束后记录两组视力改善情况、佳矫正视力(BCVA).比较患者治疗后的综合疗效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观察微脉冲激光治疗仪在DR治疗中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后30 d、60 d和90 d的BCVA指标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83,t=8.938,t=9.062;P<0.0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0,P<0.05).结论:微脉冲激光治疗仪在DR中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治疗优势.

  • 白内障合并板层黄斑裂孔患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疗效观察

    作者:贾洪真;陈伟;毛科杰;王桂琴

    目的:观察白内障合并板层黄斑裂孔( lamellar macular hole,LMH)患者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后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5年3月在海军总医院眼科确诊的白内障合并LMH的15例16只眼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后房型IOL植入术治疗,并随访观察,观察术后3个月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LMH大直径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时,所有患者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833,P<0.001)。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t=1.464,P>0.05)及LMH大直径( t=1.307,P>0.05)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IOL植入术可以提高白内障合并LMH患者的视力,短期内对LMH没有明显影响。

122 条记录 6/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