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黄斑中心凹厚度与视力的相关性临床观察

    作者:王金凤

    目的 研究高中度近视患者的眼球和黄斑厚度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中高度近视患者共计40例(60只眼)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本次研究,全部患者包括20只眼中度近视与40眼高度近视,检查的仪器是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仪,对全部患者的黄斑中心区厚度、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等等进行测量.将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明确高中度近视患者的眼球黄斑各部位厚度和视力的关联性.结果 高度近视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区厚度是225.27±19.16,中度近视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区厚度为226.19±18.86,两组作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对于矫正视力正常的高中近视患者,他们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仍然能保持在正常范围.

  • 黄斑厚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江雪丰

    目的 分析与探究黄斑厚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就诊的4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一时期进行体检的48名无糖尿病健康检查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黄斑厚度OCT;观察与比较两组扫描结果.结果 试验组弥漫性黄斑水肿、囊样黄斑水肿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视网膜渗出以及视网膜前膜形成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斑病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特征之一,加强对黄斑厚度OCT测量对于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病变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 亚裔黄种人青少年黄斑厚度正常值研究与探讨

    作者:陈思;肖林;任骁方;金恩忠

    目的 探讨国人及亚裔黄种青少年黄斑厚度正常值,为该人群黄斑厚度异常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万方、CNKI、Pubmed、Medline等中英文数据库,应用google scholar搜索引擎对文献进行补充,对国人及亚裔黄种青少年人群黄斑厚度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并采用自制表格进行数据提取,通过多个小样本均数、标准差的合并公式,求出各研究黄斑区的合并均数、合并标准差,采纳正常国人黄斑厚度值作为参考.结果 文献筛选后终对12篇文献进行数据合并.合并结果为黄斑中心凹小厚度、黄斑中心凹(1 mm直径区)平均厚度分别为143.89±17.32 μm(n=2062眼)、181.60±17.93 μm(n=1974眼).终将以上两个区域及黄斑旁中心凹1~3 mm直径区、3~6 mm直径区各4个象限厚度的数据合并值与成年国人相应区域黄斑厚度值进行比较.按年龄分层进一步分析青少年黄斑厚度特点.结论 正常国人及亚裔黄种人青少年黄斑不同区域厚度值与成人存在差别,儿童黄斑厚度随年龄的变化趋势与成人不同,因此临床诊断青少年黄斑厚度异常相关疾病时应综合考虑年龄、屈光度、眼轴、种族、性别等因素.此外,更合理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尚待大样本横断面研究提出.

  • 虚、痰、瘀与AMD黄斑厚度关系的理论探索

    作者:李丽英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e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与增龄相关的重要致盲眼病之一,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突出,AMD的患病率也不断上升,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可能与老化与代谢失调、微循环障碍、光损伤与氧化损伤、炎症反应、分子生物学改变、遗传与基因等有关.现代医学对AMD的治疗还缺乏特效的手段,从祖国医学角度分析AMD的病因病机,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 无并发症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厚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南;肖以钦;叶纹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黄斑厚度增加,这种厚度的增加可能与视力损害有关,但目前为止其机制仍不清楚.影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厚度变化的相关因素包括全身性因素(如糖尿病)、眼部因素(如高度近视)、手术因素(如超声乳化时间、黏弹剂等)及药物因素等.其发生的主要机制可能为炎性反应引起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导致黄斑厚度增加,针对其发生机制的药物可以预防及治疗亚临床黄斑水肿.

  • 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所致视神经萎缩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黄斑厚度的定量研究

    作者:张译心;戴艳丽;黄厚斌;魏世辉

    目的 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分析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IDON)所致视神经萎缩眼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和黄斑厚度(MT)的变化及其与病程和佳矫正视力(BCVA)的相关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眼底表现视盘色苍白确定为视神经萎缩的IDON患者16例(16眼)及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23例(23眼).方法 回顾OCT和BCVA检查结果,对比分析两组RNFLT和MT的差异,平均RNFLT和黄斑容积平均厚度的关系以及RNFLT和MT与病程和BCVA的线性相关关系.主要指标 平均(360°)RNFLT、四个象限RNFLT、黄斑容积平均厚度、ETDRS栅格9个分区的MT、病程及BCVA.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病例组360°平均和四个象限RNFLT均显著变薄(P均=0.00),除中心子区外(P=0.25),其余分区MT和黄斑容积平均厚度均显著变薄(P均=0.00).平均RNFLT与黄斑容积平均厚度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0.662,P=0.01),平均RNFLT和黄斑容积平均厚度与病程均无直线相关关系(P=0.70,P=0.13).平均RNFLT和黄斑容积平均厚度与BCVA均无直线相关关系(P=0.80,P=0.28).结论 有视神经萎缩的IDON患者除黄斑中心子区MT无显著变化外,其余分区MT和所有象限RNFLT均显著变薄,黄斑容积平均厚度与平均RNFLT存在线性相关关系,RNFLT越薄黄斑容积平均厚度越薄.RNFLT和黄斑容积平均厚度与病程和BCVA无线性相关关系.

  • 中西医结合治疗Behcet综合征葡萄膜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林柳燕;郝小波;赵建英;陈媛;龚辉珍

    目的 观察中西医方法治疗白塞综合征葡萄膜炎患者的中心视力及黄斑厚度变化.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Behcet综合征葡萄膜炎40例(66眼),随机分为中西医治疗组20例(34眼),西医治疗组20例(32眼).中西医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基础上,辨证分型论治加服中药汤剂;西医治疗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佳矫正视力(BCVA)、眼前节及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瞄(OCT)测定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等结果变化;并进行药物副作用观察.结果 治疗后1周及1个月比较,两组佳矫正视力(BCV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有所提高;两组CMT值比较,在治疗1周、1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CMT值有所下降,中西医治疗组CMT低于西医组.中西医组治疗中出现低钾、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少于西医组.结论 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Behcet综合征葡萄膜炎比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好,并能减轻全身药物应用的副作用.

  • 高度近视可疑青光眼与高度近视眼、正常眼OCT相关参数的比较研究

    作者:石一宁;石蕊;方严;谢驰;李静;孙烨;杨乐;胡笳;张纯涛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可疑青光眼患者与高度近视、正常人视盘、黄斑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nerve fiber layer,RNFL)OCT参数之间的差异,为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Stratus 3.0 OCT(Carl Zeiss,Germany)分别对高度近视可疑青光眼50例73只眼、高度近视50例100只眼、正常人50例98只眼的视盘、黄斑及RNFL厚度等参数进行分析,比较3组之间视盘面积、视杯面积、杯/盘面积比、杯/盘直径比、平均RNFL厚度,黄斑区外环厚度.结果 与单纯高度近视及正常人相比,高度近视可疑青光眼患者的杯/盘面积比率显著增加、平均RNFL明显减小(P<0.05);黄斑厚度方面,颞侧和上方明显变薄(P<0.05),鼻侧和下方略薄于单纯高度近视及正常人(P>O.05).结论 OCT测量视盘参数及黄斑厚度可作为高度近视可疑青光眼患者早期诊断的筛查指标之一.

  • 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黄斑厚度的影响

    作者:张岩;马军艳;王翠;吕杰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术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后黄斑厚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在河南省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48例(48只眼) DR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26只眼)和观察组22例(22只眼)。对照组患者常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观察组患者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结束时行玻璃体腔注入曲安奈德。手术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及眼压情况以均数±标准差( xˉ±s)的形式表示,并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的方法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术前及术后1 d和1、3及6个月对照组患者的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29±0.09)、(0.65±0.26)、(0.68±0.23)、(0.73±0.21)及(0.72±0.22),观察组分别为(0.31±0.11)、(0.75±0.25)、(0.78±0.20)、(0.79±0.17)及(0.76±0.19)。两组患者的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5,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的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7,8.05,9.82,9.22;P1<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的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6,9.66,11.12,9.61;P2<0.05)。术前及术后1、3及6个月对照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196.46±17.92)μm、(239.04±17.36)μm、(215.57±21.10)μm及(212.89±28.77)μm,观察组分别为(193.46±20.38)μm、(194.75±16.19)μm、(190.24±17.60)μm及(192.62±21.41)μm。两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2,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0,3.52,2.47;P1<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23,0.56,0.13;P2>0.05)。术前及术后1 d和1、3及6个月对照组患者的眼压分别为(15.40±2.11)mmHg(1 mmHg=0.133 kPa)、(15.32±2.21)mmHg、(15.23±1.93)mmHg、(16.07±2.04)mmHg及(15.48±1.89)mmHg,观察组分别为(14.35±1.81)mmHg、(16.85±3.37)mmHg、(15.73±1.82)mmHg、(15.35±1.95)mmHg及(15.78±1.73) mmHg。两组患者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34,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的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3,0.28,1.16,0.14;P1>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的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06,2.52,2.01,2.67;P2<0.05)。观察组22例(22只眼)患者中有3例(3只眼)患者术后第1天眼压高于21 mmHg,经噻吗洛尔滴眼液2次/d滴眼,1周内均恢复正常,对照组无眼压升高患者。术后对照组中有4例(4只眼)患者出现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观察组未出现。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能够阻止DR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中心凹的增厚,降低黄斑水肿的发生率,对术后视力及眼压无明显影响。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路璐;唐松;郭慧;王媛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30例(34只眼)眼底血管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治疗后3~12个月随访,采用佳矫正视力表检测治疗前后佳矫正视力(BCVA)值,使用同一设备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观察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CTM)值,详细记录治疗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30例患者共实施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88次,每只眼注射次数1~6次,平均注射次数(3.4±10.5)次,其中注射≥2次26只眼.注射后有2例2只眼发生结膜下出血,但未见积血等并发症,未经处理后自行消失;另有部分患者自述注射后眼部有短暂异物感,24 h后逐渐消失且并无其他不适感.治疗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的BCVA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的BCV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患者的视物模糊、视物变形等主观感受均有显著改善.治疗后所有患者的CTM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和血明目片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玉安;王维萌;孔凡女

    目的 探究和血明目片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济南市济钢医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00例)和治疗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胰激肽原酶肠溶片,1片/次,3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和血明目片,5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眼底情况、血浆黏度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力指数(RI)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26%、94.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底出血灶面积、黄斑厚度及血管瘤体积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和视网膜中央动脉RI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浆黏度和R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和血明目片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显著改善患者眼底出血和眼部动脉血流动力学,且安全性好.

  • Ⅱ型糖尿病尿蛋白含量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廖丁莹;吕莎莎;郑玉萍;刘子瑶;程磊;王肖华;姚静;范雅致;姚亮

    目的 探讨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不同程度蛋白尿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和内分泌科会诊诊断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 Ⅲ、Ⅳ期的5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全身检查情况和疾病史,检查所有患者的彩色眼底照相、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部分患者)检查.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尿蛋白含量将其分为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两组中与糖尿病及肾功能有关的因素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卡方检验;组间有差异的因素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与黄斑视网膜厚度有关的因素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求出其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关系,并做出散点图及线性回归模型.结果 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尿蛋白含量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呈线性正相关(r>0);这些患者黄斑的水肿从形态上可分为视网膜海绵样肿胀、黄斑囊样水肿、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以及三种形态的混合.结论 蛋白尿是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

  • 改良全视网膜光凝顺序对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心视力和黄斑厚度的影响

    作者:王海山;张海军;崔龙江;董应丽

    目的 观察改良全视网膜光凝顺序和传统全视网膜光凝对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心视力和黄斑厚度的短期影响.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1年8月至2013年10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选取经FFA和OCT检查确诊的的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SNP-DR)且不伴临床意义黄斑水肿患者68例136只眼.选取右眼为治疗组(改良PRP组),左眼为对照组(传统PRP组),每组68只眼.治疗组先行全视网膜镜下黄斑区格栅样光凝联合视盘周光凝及下方视网膜赤道部及远周边光凝,而后行鼻侧、颞侧、上方的赤道部及远周边视网膜光凝,对照组采取视网膜颞下、鼻下、颞上、鼻上分四次行全视网膜光凝,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1天、1周、1月、3月、6月的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基线特征有很好的匹配性,年龄、基线佳矫正视力、基线CMT值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很好的可比性.两组治疗后佳矫正视力(BCVA)在术后1天、1周及1月呈现轻微下降趋势.术后3月及术后第6月缓慢上升趋势,视力有所增进.BCVA在术后1天、1周及术后1月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和术后6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MT在术后1天及1周呈现轻微上升,术后1月、3月及6月由上升转为下降趋势,趋势转折时间点位于术后1周和术后1月之间,且CMT值在术后6月较术前有所升高.两组在术后1天、1周、和术后1月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和术后6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6月两组CMT值比较,治疗组CMT低于对照组.结论 据治疗后半年内的短期疗程观察,改良法PRP更充分,与传统PRP相比,有利于提高视力,减轻黄斑水肿,并发症更少,但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OCT研究黄斑厚度与近视程度关系

    作者:赵桂玲;庞燕华;周舟;梁德茂;朱敏怡;黎宗汉

    目的 分析正视与低、中、高度近视黄斑厚度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在广东医学院志愿参加研究的学生137名(268只眼).其中:年龄18~27岁;矫正视力≥1.0,眼压≤21 mmHg;正视47只眼,低度近视70只眼,中度近视102只眼,高度近视49只眼.使用Topcon3D 1 000 OCT对其进行黄斑检测,并将正视与低、中、高度近视黄斑厚度进行比较.结果 正视与低、中、高度近视的黄斑中心区厚度分别为(226.36±21.68)、(231.36±19.28)、(227.06±17.41)和(231.51±19.17) μm.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分别为(281.45±11.49)、(277.70±12.03)、(269.93±12.05)和(268.38±10.97) μm.低、中、高度近视与正视相比较,黄斑中心区厚度和黄斑中心凹厚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1.29、1.04,P=0.28、0.38).中度近视的黄斑内环(内下方除外,P内下=0.18)和外环厚度均比正视和低度近视薄,其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矫正视力正常的年轻近视患者,其黄斑中心厚度仍保持正常.但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将随着近视度数的加深逐渐变薄,并且变薄的量会从外向内逐渐增加.

  • 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效果观察

    作者:樊芳;赵智华;马清敏;赵晓彬;李科军;贾志旸

    目的:探讨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河北省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30例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30例患者均进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术.然后,观察这30例患者治疗前后其矫正视力的水平、黄斑的厚度、治疗后黄斑裂孔的闭合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这30例患者治疗后6个月时其矫正视力的水平较前明显改善,其黄斑的厚度较前明显变薄.与治疗前相比,这30例患者治疗后6个月时其矫正视力的水平和黄斑的厚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这30例患者33只患眼黄斑裂孔的闭合率为96.67%.这30例患者均未出现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等术后并发症.结论: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

  • OCT用于合并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后黄斑厚度变化观察

    作者:徐丽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合并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后黄斑厚度的变化.方法:选取白内障患者78例(78眼)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糖尿病组40例(40眼),非糖尿病组38例(38眼),采用OCT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以及术后1个月时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非糖尿病组术后1 d、1周及1个月的中心凹区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术后1 d、1周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各时段的内环区、外环区视网膜厚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后,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视网膜厚度较术前明显增加,黄斑中心凹区改变明显,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引起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高危因素.

  • 改良全视网膜光凝顺序治疗对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厚度及视力改善的效果

    作者:陈静;王继红

    目的 分析改良全视网膜光凝顺序治疗对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厚度及视力改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5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全视网膜光凝方法,研究组采用改良全视网膜光凝顺序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佳矫正视力情况、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分别在治疗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研究组在治疗后3、6个月时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低于对照组(P均<0.01),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P均<0.01).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57%vs 42.86%,P<0.01);治疗总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96.43%vs 7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对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改良全视网膜光凝顺序治疗能有效降低黄斑厚度、提高视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能否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获得有统计学意义的提高,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探讨.

  • 五苓散合逍遥散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21例

    作者:丁哲;丁银银

    目的 观察五苓散合逍遥散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眼科门诊就诊,患眼首次发病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21例(21只眼),给予五苓散合逍遥散的基础方加减治疗,观察视力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的改善情况.结果 经治疗8周后,21例中有效19例(90.48%),无效2例(9.52%),2例无效者均为另一眼曾患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21例患者的标准对数视力在治疗1周(0.76±0.19)、4周(0.89±0.21)、8周(0.89±0.21)后,均较治疗前(0.46±0.25)显著提高;而黄斑厚度在治疗1周[(352.39±32.61).μm]、4周[(247.65±29.17)μm]、8周[(231.54 ±23.11)μm]后,则较治疗前[(434.35±47.34) μm]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五苓散合逍遥散可以有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自闭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后黄斑厚度的测量研究

    作者:陈志强;谢平;刘新亚;刘庆淮

    目的观察自闭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后黄斑中心区厚度( CST)、黄斑容积( CV)、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 CAT)的变化。方法接受自闭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且无手术并发症的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0例(32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1周、1月进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Cirrus HD?OCT)检查,观察CST、CV、CAT的情况。结果所有术眼术后佳矫正视力为0.5~1.0,均较术前提高,眼底镜检查未见黄斑的临床显性水肿,术前及术后1 d、1周及1月进行HD?OCT检查,所有术眼黄斑视网膜形态无明显异常,视网膜各层结构排列有序。术后1 d、1周的CST、CV、CAT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后1月的CV、CAT较术前增加( P均<0.05),CST无明显增加( P>0.05)。结论无明显并发症的自闭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可引起黄斑厚度及容积的增加,CAT、CV的检测可比单纯CST的检测更早、更全面地反映出患者白内障术后视网膜厚度增加的情况,但所有患者黄斑厚度的增加均未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及黄斑水肿。

  • 剥脱性青光眼与剥脱综合征黄斑厚度及体积比较

    作者:李凡;唐广贤;张青;张恒丽;闫晓伟;马丽华;耿玉磊

    目的:对比分析剥脱性青光眼(PXG)、剥脱综合征(PEX)患者及正常人(CON)黄斑厚度及体积的差异.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性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PXG病例31例(31眼),PEX病例16例(16眼)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CON 34例(34眼)分别作为PXG组、PEX组、CON组.3组纳入人员均进行黄斑区OCT-3D模式扫描,并对黄斑各区厚度及体积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CON组、PEX组、PXG组黄斑平均厚度分别为(305±15)μm、(299± 12)μm、(289± 18) μm,黄斑平均体积分别为(0.94±0.05)μm3、(0.92±0.03) μm3、(0.89±0.06)μm3.3组间黄斑厚度总体差异在鼻内环(NIM)、上内环(SIM)、颞内环(TIM)、下内环(IIM)、上外环(SOM)、颞外环(TOM)、下外环(IOM)区有统计学意义(F=4.887、8.987、7.889、9.489、6.462、6.464、7.964,P<0.05),在中心凹厚度(CMT)、中央区(CSF)、鼻外环(NOM)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体积总体差异在NIM、SIM、TIM、IIM、SOM、TOM、IOM区有统计学意义(F=4.352、8.697、7.920、8.513、6.185、6.411、9.095,P<0.05),在CSF、NOM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PXG组与CON组相比,黄斑厚度在NIM、SIM、TIM、IIM、NOM、SOM、TOM、IOM区变薄(P<0.05);黄斑体积在NIM、SIM、TIM、IIM、NOM、SOM、IOM区变小(P<0.05).PXG组与PEX组相比,黄斑厚度及体积在SIM、IIM、SOM区变薄(P<0.05).结论:与PEX患者及正常人相比,PXG患者黄斑厚度变薄、体积变小,监测黄斑厚度的变化对PXG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4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