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红;宋艳萍;闫明;黄晓莉;叶娅;丁琴

    目的 观察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8月,临床确诊为干性AMD患者12例12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病变区均行全黄斑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光斑直径200 μm,激光光凝时间0.1s+间歇时间1.9s.光凝后随访12个月,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1、3、6、9和12个月的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将BCVA检测结果转换为小分边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同时记录黄斑部患眼(pigment epithelium detachment,PED)高度的改变.并观察眼底玻璃膜疣变化.结果 治疗前平均logMAR BCVA为0.30±0.09,PED高度为(336.3±86.6)μm;治疗后1、3、6、9和12个月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29 ±0.1、0.29±0.1、0.30±0.1,0.31 ±0.1、0.32±0.1;平均PED高度分别为(322.0 ± 83.2) μm、(249.8±56.9) μm、(205.9±69.1)μm、(160.3±103.8) μm、(137.6±132.7) μm.治疗前与治疗后1、3、6、9和12个月的logMAR 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均无明显提高;PED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D高度明显降低.开始治疗后12个月,治疗眼玻璃膜疣数目明显较治疗前减少,未发现新的玻璃膜疣产生.12例12只眼中,视力下降2例,视力无明显改变10例;PED高度改变不明显2例,PED高度升高1例,PED高度明显下降9例.12只眼均重复微脉冲激光治疗.重复治疗2、3、4次的例数分别为2只眼、8只眼、2只眼.结论 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能有效治疗干性AMD,使患者视力维持在较好水平,消退玻璃膜疣,并降低PED高度,可重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视野缺失的微脉冲激光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时倩倩;高彦;孙广莉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与视野缺失的相关性并观察微脉冲激光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117例(149眼),根据美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小组(ETDRS)DME诊断标准,分为DME组50例(70眼)和N-DME组67例(79眼).选取体检健康者40名(80眼)作为正常对照(NC)组.收集各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并进行视野检查.另将DME组分为微脉冲激光亚组和传统激光亚组,各35眼,观察激光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视野恢复状况. 结果 DME组糖尿病病程、FPG、HbA1c及HOMA-IR高于N-DME组(P<0.05).各组可置信因子RF<15%,提示检查结果可靠.DME组和N-DME组平均缺陷值(MD指数)[(7.81±0.75)vs (4.32±0.67)vs (1.14±0.22) dB]、视野丢失方差(LV)[(20.17±4.85)vs (15.34±3.19)vs (4.72±1.11) dB]及视野的刺激丢失方差值(sLV)[(10.71±1.37)vs (7.22±1.12) vs (2.35±0.41) dB]水平均高于NC组,且DME组高于N-DME组(P<0.01).自治疗后3个月起,微脉冲激光亚组MD指数、LV、及sLV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均低于传统激光亚组(P<0.05).传统激光亚组各时间点MD指数、LV及sLV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病程、FPG、HbA1c及HOMA-IR为DEM的危险因素(P<0.01). 结论 DME患者存在严重的视野缺失,微脉冲激光治疗有助于视野恢复,而传统激光治疗对其无明显效果.糖尿病病程及IR程度增加,FPG、HbA1c升高,均增加DME的发生风险.

  • 微脉冲激光及传统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效果比较

    作者:杨予静;尚庆丽;马景学;叶存喜;安建斌;魏素琴

    目的 比较微脉冲激光、单点激光及多点扫描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将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生前期或增生期Ⅳ期合并黄斑水肿60例(120眼)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微脉冲激光组、单点激光组和多点扫描激光组,每组20例(40眼).黄斑区分别采用微脉冲激光、单点激光及多点扫描激光光凝治疗.治疗前后所有患眼均查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及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MS).治疗后6个月比较3组患者以上观察指标的变化及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6个月,微脉冲激光组BCVA提高;单点激光组、多点扫描激光组BCVA降低,与光凝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3组CMT均降低,与光凝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微脉冲激光组MS提高,单点激光组、多点扫描激光组MS均降低,与光凝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均能降低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减轻黄斑水肿,但微脉冲激光同时能改善视功能:提高佳矫正视力,提高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而单点激光和多点扫描激光不能改善视功能.

  • 微脉冲半导体激光与氩激光对兔视网膜损伤及修复的组织学研究

    作者:何晓静;陈雪艺;钱一;胡汉华

    目的 观察微脉冲半导体激光与氩激光对兔视网膜损伤和修复的组织学反应.方法 在黄斑水肿治疗参数下分别对兔眼行微脉冲阈下光凝和氩激光光凝,观察视网膜组织学改变.结果 微脉冲阈下光斑不可见而氩激光可见;激光后两者光镜下视网膜感光细胞损伤不明显但脉络膜小静脉轻度充血,4周后消退;电镜下氩激光光斑处外节排列稀疏,色素上皮细胞(RPE)和节细胞肿胀,外核层细胞异染色质增多,4周后RPE和胶原增生明显,脉络膜内色素颗粒增生;而微脉冲光斑变化不明显.结论 微脉冲激光光凝视网膜较氩激光损伤更轻微.

  • 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疗效观察

    作者:郑瑜;沙翔垠;宋莉

    目的 观察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病程≤3个月确诊为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15例15只眼,给予黄斑水肿区域行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光凝后随访9~12个月,对比治疗前后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改变.结果 治疗前BCVA为:0.34±0.18,治疗后3、6、9个月BCVA分别为0.55±0.15,0.67±0.12,0.68±.0.13,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MT为:(451.53±147.38) μm,治疗后3、6、9个月CMT为(284.33±96.91)、(228.73±72.78)、(213.40±63.24) μm,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点C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可以有效改善或稳定视力,减轻黄斑水肿,且损伤小,可以重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577nm微脉冲激光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

    作者:朱涛;马勇;杨乐;薛雨顺;王建萍

    目的:研究577nm微脉冲激光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103例(103眼),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577nm微脉冲激光治疗,观察组给予577nm微脉冲激光治疗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佳矫正视力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结果:经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的佳矫正视力和黄斑中心凹厚度在组间的治疗效应与时间效应的交互作用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主效应也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有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的佳矫正视力和黄斑中心凹厚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佳矫正视力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结论:577nm微脉冲激光联合康柏西普能改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佳矫正视力,减轻黄斑水肿程度,值得应用推广.

  • 577nm微脉冲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

    作者:帅天姣;郭东青;朴天华

    目的 探讨577nm微脉冲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在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期间,就诊于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院部眼科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100例,10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50只眼以及实验组50只眼.对照组患者行普通激光治疗,实验组患者行577nm微脉冲激光治疗,在每次激光治疗后,均仔细测量及记录两组的BCVA及CMT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30天、60天及90天后,对两组患者BCVA以及CMT的数据采取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BCVA以及CMT实验数据在组间及组内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促进糖尿病性黄斑区水肿吸收、恢复患者佳视力方面,577nm微脉冲激光治疗效果高于普通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

  • 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与传统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比较

    作者:郑瑜;沙翔垠;宋莉;郭露萍

    目的 通过对比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与传统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效果,评价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在治疗CSC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和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为CSC且病史<3个月的CSC患者35例(35只眼),17只眼给予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微脉冲组),18只眼给予传统激光治疗(传统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两组的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区视网膜下液吸收情况.结果 治疗后1个月的BCVA微脉冲组由治疗前的0.66±0.20提高到1.08 ±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统组由治疗前的0.67±0.14提高到1.05±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微脉冲组有14只眼(82.4%),传统组有15只眼(83.3%)黄斑区视网膜下液消失,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恢复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所有患眼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无一患眼复发.结论 在CSC治疗上,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与传统激光具有同样良好疗效,但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安全性更好,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 阈值下577nm微脉冲激光光凝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和趋化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连海燕;宋艳萍;易敬林;杨海军;罗云峰;杜红岩

    目的 观察阈值下577 nm微脉冲激光光凝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趋化素(Chemeri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65 mg·kg-1链脲佐菌素对40只Brown Norway大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选取20只造模成功者为实验鼠,造模后2周右眼采用IQ577 nm激光行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处理为微脉冲激光组,左眼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组.在微脉冲激光光凝后3d、7d、14 d、28 d随机各选取5只大鼠,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双眼视网膜VEGF、NGF和Chemerin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VEGF mRNA和蛋白在3d、7d、14 d、28 d表达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微脉冲激光组VEGF mRNA和蛋白在3d、7d、14 d、28 d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3d、7d、14 d、28 d NGF mRNA和蛋白均逐渐下降(均为P<0.05),7 d NGF比3d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脉冲激光组NGF mRNA和蛋白在3d、7d、14 d、28 d均较对照组上升,且在14 d达到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Chemerin mRNA和蛋白在3d、7d、14 d、28 d表达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微脉冲激光组Chemerin mRNA和蛋白在3d、7d、14 d、28 d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阈值下577 nm微脉冲激光光凝可降低早期糖尿病大鼠VEGF、Chemerin表达,上调NGF表达.

  • 微脉冲半导体激光对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阈值下光凝的光生物调制效应

    作者:杨宝娣;宋艳萍;陈中山;丁琴

    目的 探讨微脉冲激光阈值下光凝对色素兔视网膜形态结构以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s,RPE)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微脉冲810 nm激光阈值下光凝色素兔视网膜,光凝后1d、3d、7d、14 d分别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组织切片技术观察视网膜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技术观察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m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变化;RT-PCR检测视网膜组织匀浆中VEGF mRNA、PEDF mRNA、b-FGF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光凝后FFA检查未见荧光素渗漏;组织切片各层结构基本完整.免疫荧光表明,光凝后VEGF、PEDF在视细胞层及RPE层表达明显增强;b-FGF在神经纤维层、节细胞层也有表达.RT-PCR表明,激光后3种细胞因子mRNA含量均增多,光凝后1 d PEDF mRNA(3.748±0.890)表达高,3d次之,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FGF mRNA光凝后1 d(1.578±0.299)增高明显,但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光凝后3dVEGF mRNA(2.301±0.378)表达高,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光凝后14 d,3种细胞因子的升高幅度相近(1.283±0.310、1.662 ±0.409、1.310±0.184).结论 微脉冲810 nm激光阈值下光凝可刺激正常视网膜RPE细胞协调表达分泌3种细胞因子,且对视网膜组织结构无损伤.

  • 微脉冲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洪颖;宋思佳;李书珊;刘擘;张纯

    目的 研究微脉冲激光小梁成形术(MLT)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设计.连续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就诊的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患者共56例56眼,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50. 4±19. 0)岁;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48例,正常眼压性青光眼3例,高眼压症5例. MLT治疗前视力为0. 7±0. 3,眼压为(20. 4±5. 8)mmHg (1 mmHg=0. 133 kPa),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的数量平均为1. 7种,包括全身用药和局部用药.每例患者任意选择一眼,采用微脉冲激光治疗仪进行MLT治疗,治疗后2 h、1 d、1周、1个月和3个月进行复查,记录患者的视力眼压、不良反应和用药情况. 结果 治疗后2 h、1 d、1 周、1 个月和3 个月眼压分别为(20. 2±6. 7)、(17. 6±4. 4)、(18. 1±4. 5)、(17. 4±3. 4)和(17. 0±2. 1)mmHg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眼压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 320,P<0. 001).治疗后1 d、1周、1个月、3个月眼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 MLT治疗后3个月,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的数量平均为1. 5种,均为局部用药.所有患者未见感染、前房积血、角膜损伤、组织灼伤等并发症. 结论 MLT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患者的眼压,并减少青光眼药物的使用.

  • 微脉冲激光联合昆藻二陈汤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临床观察

    作者:干平飞;鲍一珂;余江

    目的:观察577 nm微脉冲激光联合昆藻二陈汤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CS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96眼)CSC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577nm微脉冲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昆藻二陈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上皮脱离高度、视力水平变化情况,评估临床疗效,随访6月记录2组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92%,对照组为8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视力水平均较治哼前上升(P<0.05),神经上皮脱离高度较治疗后降低(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病例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2.3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77nm微脉冲激光联合昆藻二陈汤治疗C,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神经上皮脱离症状,改善视功能.

  • 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联合中药与薄式腹针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

    作者:侯定善

    目的 探讨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中药+腹针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DME患者90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只眼.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眼底激光光凝+口服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中药+腹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BCVA、OCT检查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及黄斑视网膜体积、FFA检查黄斑区荧光渗漏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BCVA为(0.57±0.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50±0.10);黄斑部视网膜厚度、黄斑视网膜体积分别为(242.20±104.00)μm、(8.90±1.36) mm3,均低于对照组的(290.85±105.60)μm、(10.56±1.88) mm3;AngⅡ、VEGF、ANGPT-3水平分另为(4.00±0.76)μg/L、(90.5±15.8) μg/L、(4.23±0.62) 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8±0.98) μg/L、(135.0±24.3)μg/L、(5.45±0.89)mg/L;Ang Ⅰ、ANGPT-4分别为(14.80±2.90) μg/L、(7.76±1.78)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54±2.02) μg/L、(6.20±1.12) mg/L;中医各项证候评分显著降低,且近期临床有效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7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中药+腹针治疗DME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黄斑水肿和视网膜渗漏,稳定视功能,安全性较高.

  • 微脉冲激光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BRVO继发的黄斑水肿

    作者:陈懿;陈青山;罗恒;曾爱能;徐曼

    目的:探讨阈值下微脉冲激光联合玻璃体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和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为BRVO且病史<3mo的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16例16眼,8眼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联合577nm 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微脉冲组),8眼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联合传统格栅样激光光凝(格栅光凝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mo两组患者的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结果:治疗后6mo的BCVA:微脉冲组由治疗前的0.34±0.18提高到0.07±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格栅光凝组由治疗前的0.75±0.52提高到0.15±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mo的CFT:微脉冲组由治疗前的362.25±119.33μm降低至232.25±56.5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格栅光凝组由治疗前的419.75±96.30μm降低至229.25±43.9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CRVO合并黄斑水肿,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与传统格栅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具有同样的良好疗效.

  • 微脉冲半导体激光对兔眼视网膜损伤的形态学观察

    作者:何晓静;陈雪艺;钱一;胡汉华

    目的:研究微脉冲半导体激光对兔眼视网膜损伤的生物学效应.方法:有色兔8只16眼,每眼上、下方视网膜随机分别行810nm半导体激光连续波阈值光凝及微脉冲阈下光凝,于光凝后即刻观察光斑反应和眼底荧光造影后荧光素渗漏情况,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其对视网膜和脉络膜造成的组织学改变.结果:微脉冲激光阈下光凝后光斑不可见,亦无荧光素渗漏,视网膜损伤不明显;阈值光凝后可见光斑反应并有荧光素渗漏,视网膜损伤明显,外核层细胞数量减少,内、外核层均出现少量核固缩和胞质空泡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Bruch膜完整无损.结论:微脉冲激光光凝视网膜不会损伤视网膜,但确定阈能量时要从低能量起,且选择周边视网膜.

  • 康柏西普联合577 nm微脉冲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临床观察

    作者:丁国鹏;丁国龙;雷姝;单武强;谢桂军;丁晓琚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577 nm微脉冲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4-06/12在宝鸡市人民医院眼科经眼底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 FFA )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确诊的DME患者64例64眼,按所采用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试验组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577 nm微脉冲激光治疗;对照组给予577 nm微脉冲激光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 )和黄斑中心厚度( 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的变化。结果:对两组患者BCVA和CMT分别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组BCVA和CMT在组间的处理效应与时间效应的交互作用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F=46.92,P<0.01;F=60.231,P<0.01),处理主效应也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F=12.16, P<0.01;F=8.983, P<0.01),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有明显的差异,试验组的BCVA和CMT指标优于对照组。时间主效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F=116.14,P<0.01;F=397.376,P<0.01), BCVA均数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加, CMT均数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减少。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577 nm微脉冲激光在治疗DME上,减轻黄斑水肿、提高患者视力方面效果更优于单纯微脉冲光凝治疗。

  • 微脉冲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黄斑水肿效果观察

    作者:范文学

    目的 分析微脉冲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黄斑水肿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84例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44患眼.分为两组,每组42例,72患眼.对照组使用微脉冲激光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使用雷珠单抗,分析结果.结果 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较好,P<0.05.(x2=12.47).治疗前,两组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无明显差异,治疗后3个月以及6个月,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明显更薄,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者,使用微脉冲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