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弥漫性脑肿胀伴呼吸障碍与早期气管切开

    作者:谢锐锋

    目的弥漫性脑肿胀伴呼吸障碍早期气管切开以降低死亡率,提高功能恢复率.方法将弥漫性脑肿胀伴呼吸困难者分为两组,早期气管切开者称A组,非早期气管切开者称B组.比较两组间的死亡率和功能恢复率.结果A组共42例,死亡15,B组共50例,死亡32例;A组中15例恢复良好,B组中4例恢复良好.结论弥漫性脑肿胀伴呼吸障碍者早期气管切开可以降低死亡率(P<0.01)提高功能恢复率(P<0.05)

  • 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诊治

    作者:邢树员;芦义红

    目的 探讨脑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发病机理、影像学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7月至2010年7月诊断明确的116例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资料.结果 116例患者好转62例,死亡54例.结论 脑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由于外伤后的急性脑血管扩张、广泛的脑水肿,脑缺血共同作用的结果 ;治疗措施包括大剂量激素、冬眠亚低温、脱水及手术等.

  • 毛冬青甲素在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救治中的价值

    作者:吴卫江;兰青;徐杰;朱爱华;房文峰;葛风;陆华

    目的:检测弥漫性脑肿胀不同处理组病人各个时间段AT-Ⅲ、D-二聚体、TM、TPA、PAI-1、vegf、gmp-140、ET-1的变化,探讨毛冬青甲素超早期应用的治疗价值.方法:分组采用ELISA法检测T-PA、PAI-1、D-二聚体、vegf、gmp-140、ET-1,竞争性放射免疫法测定TM,免疫浊度法测定AT-Ⅲ,同时检测各组伤后12h及5d的DIC指标.结果:所有病人以上指标各时间段均有不同程度变化,特定时间段大剂量毛冬青甲素干预组与另两组病人间多数有明显差异.对照组及小剂量干预组病人的DIC指标大多呈阳性反应,而大剂量干预组则多数阴性.结论:决定弥漫性脑肿胀预后的主要因素是脑肿胀是否终导致脑微循环障碍,大剂量毛冬青甲素超早期应用对改善血液凝血机制、改变毛细血管通透性、缓解脑水肿的超早期形成从而改变病人预后有一定疗效,小剂量则无效.

  • 去大骨瓣减压术与快速单层关颅术治疗弥漫性脑肿胀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临床对比观察

    作者:朱骏;赵建华

    目的 对比观察去大骨瓣减压术与快速单层关颅术治疗弥漫性脑肿胀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弥漫性脑肿胀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去大骨瓣减压术组(n=40)和快速单层关颅术组(n=40)两组,快速单层关颅术组患者接受快速单层关颅术治疗,去大骨瓣减压术组患者接受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去大骨瓣减压术组患者的恢复良好率(22.5%,9/40)、轻度残疾率(45.0%,18/40)均显著高于快速单层关颅术组(7.5%,3/40;22.5%,9/40;P<0.05),重度残疾率(17.5%,7/40)、植物生存率(10.0%,4/40)均显著低于快速单层关颅术组(42.5%,17/40;20.0%,8/4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5.0%,2/40)显著低于快速单层关颅术组(17.5%,7/40,P<0.05).结论 相比快速单层关颅术,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弥漫性脑肿胀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临床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 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探讨

    作者:徐春林;冯石萍;罗杰;熊学辉;胡均贤

    目的:探讨双额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62例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降颅压效果不明显时采用苯巴比妥疗法、亚低温治疗等措施进一步保守降颅压,观察组患者采用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记录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到手术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颅内压变化情况、头颅 CT 环池改变、术后6个月时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从入院到手术结束时间为3.5~17.0 h,平均(11.3±0.9)h。对照组患者入院11.3 h 后颅内压较入院时无明显变化( 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颅内压较术前显著下降( P <0.01),且术后观察组患者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1)。观察组患者入院24 h 后环池受压好转率(65.9%)显著高于对照组(40%)( P <0.01);其中观察组患者环池 I 型好转率(82.8%)及 II 型好转率(68.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I 型好转率(48.0%)及 II 型好转率(41.7%)( P <0.05),而两组患者 III 型环池好转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05)。根据 GOS 评分,观察组患者预后较好率(5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28.8%)( P <0.01),病死率(11.0%)显著低于对照组(22.5%)( 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2例,发生脑积水2例,并发症发生率4.9%。结论双额大骨瓣减压手术用于治疗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环池受压,患者预后较好且并发症发生较少。

  • 经颅多谱勒超声联合脑室型有创颅内压监测在创伤性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救治中的作用

    作者:龙连圣;王伟;王聪;辛志成;李夏良;蒋超超;吴钟华;苏强;章元;胡夷;施顺孝;范顺志

    目的:探讨经颅多谱勒超声(TCD)联合脑室型有创颅内压(ICP)监测在创伤性急性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脑肿胀(PADBS)患者救治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解放军第98医院神经外二科在TCD联合脑室型有创ICP监测下救治的42例PADB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2 h内行TCD及脑室型有创ICP监测,按入院首次ICP值分为ICP≤25 mmHg组(27例)和ICP>25 mmHg组(15例),同时按入院时首次TCD监测的脑搏动指数,分为脑搏动指数≤1.4组(18例)及脑搏动指数>1.4组(24例)。同时按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价。比较入院时不同ICP组及脑搏动指数组的预后情况。结果 PADBS患者入院首次ICP值15~46 mmHg,平均ICP为(24±7)mmHg;入院首次脑搏动指数值1.21~3.31,平均脑搏动指数为1.7±0.5。患者预后良好20例,中度残疾14例,重度残疾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PADBS患者入院首次ICP≤25 mmHg组预后优于ICP>25 mmHg组患者[92.59%(25/27) vs.60.00%(15/25),χ2=4.695,P<0.05]。入院首次脑搏动指数≤1.4组18例患者预后明显优于脑搏动指数>1.4组患者[83.33%(15/18) vs.79.16%(19/24),χ2=0.003,P>0.05]。结论 TCD联合脑室型有创ICP监测对PADBS患者的临床救治有指导作用,且对患者预后有预测作用,其中入院首次ICP≤25 mmHg的PADBS患者预后较好。

  • 相继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治疗弥漫性脑肿胀

    作者:罗建利

    目的:对相继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治疗弥漫性脑肿胀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弥漫性脑肿胀患者1200例,随机分为2组,甲组患者600例,采用传统单侧去大骨瓣减压治疗;乙组患者600例,采用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病死率、致残率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为发生因治疗导致严重后果发生。结论:采用相继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治疗弥漫性脑肿胀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术后病死率、致残率,安全性较高,可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应用治疗。

  •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春雷;王玉海;蔡学见;蔡桑;杨理坤;朱军;陈磊;李敏

    目的 通过对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为院前急救及后期救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54例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病例组)与270例同期未发生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至入院时间、着力部位、误吸、低血压、高血压病史、原发脑干伤、合并多发伤、颅底骨折等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原发脑干伤、低血压、着力部位(枕部)、误吸、年龄等因素与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原发脑干伤、低血压、着力部位(枕部)、误吸是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危险因素;高龄是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保护因素.

  • 双侧大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治疗

    作者:韩瑞璋;王伟明;张建忠;赵保;于烽;盛文国;李斌

    应用双侧额颞顶去大骨瓣减压术同时硬脑膜敞开或减张缝合治疗双侧急性颅内血肿或弥漫性脑肿胀,可以有效地清除血肿,解除脑疝、颅高压,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常被用来救治重型及特重型颅脑创伤[1].但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同侧或对侧骨窗下积液时有发生[2].

  • 急性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脑肿胀患者颅内压监测及意义

    作者:龙连圣;辛志成;王伟;李夏良;蒋超超;苏强;吴钟华;程赟;赵朝晖

    目的 探讨有创颅内压(ICP)监测对治疗创伤性急性双侧半球弥漫性脑肿胀的指导作用以及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 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湖州市解放军第98医院神经外科在有创ICP监测下治疗创伤性急性双侧半球弥漫性脑肿胀59例,前瞻性研究患者入院时ICP、去骨瓣减压患者术前ICP和术后ICP等临床资料,按伤后6个月的GOS评分分为恢复良好组(GOS4 ~5分)和恢复不良组(GOS 1 ~3分).探讨入院时ICP、去骨瓣减压患者术前ICP、术后ICP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组病例恢复良好率69% (41/59),恢复不良率31% (18/59),病死率15% (9/59).入院时GCS≥9分的患者预后无死亡及植物生存,入院时GCS 13~14分的患者均恢复工作或学习(GOS5分).在持续有创ICP监测下29例施行了去骨瓣减压术.入院时ICP、去骨瓣减压患者术前ICP和术后ICP恢复良好组分别是(22.2 ±7.9)mm Hg、(31.9±9.5)mm Hg和(12.3 ±2.9)mm Hg;恢复不良组分别是(33.4±18.9) mm Hg、(43.7±14.6)mm Hg和(13.0±5.6) mm Hg.两组指标相对应比较,患者入院时ICP、去骨瓣减压患者术前IC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骨瓣减压患者术后IC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有创ICP监测对创伤性急性双侧半球弥漫性脑肿胀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此类患者的预后与入院时ICP、去骨瓣减压患者术前ICP有关.

  • 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对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欢;郝淑煜;马骏;侯宗刚;张莹;许非藩;刘佰运

    目的 探讨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对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治疗效果、手术时机与方式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后难治性脑肿胀25例,其中双额大骨瓣减压组14例,保守治疗组11例.所有患者入院时行CT检查、颅内压监测、降颅压治疗.双额大骨瓣减压组入院后在不同时间内接受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术后继续颅内压监测;保守治疗组一直采用保守治疗降低颅内压,持续性颅内压监测.在出院后6个月随访,进行GOS评分并统计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患者的并发症.结果 入院时双额去骨瓣减压组的GCS为(5.6±1.9)分;保守治疗组的GCS为(5.8±1.7)分.双额大骨瓣减压组入院时颅内压为(35.8±6.8) mmHg,从入院到手术平均时间为10.1 h(2-18 h),手术后明显降低为(17.6±5.7)mm Hg(P<0.05),保守治疗组入院时的颅内压为(33.2±5.6)mm Hg,入院后10.1h时颅内压降低为(30.2 ±4.9)mm Hg(P>0.05),与双额大骨瓣减压组术后颅内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额大骨瓣减压组术后并发症包括:硬膜下积液2例,术后脑积水1例.出院后6个月随访GOS评分:双额大瓣减压组预后较好有6例(GOS 4~5分),预后较差有8例(GOS 1~3分);保守治疗组预后较好有2例(GOS 4~5分),预后较差有9例(GOS 1 ~3分).结论 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对于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是一种快速有效降低颅内压的方法,可改善患者预后.手术时机是影响预后的关键,术中减张严密缝合硬脑膜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弥漫性脑肿胀45例的疗效分析

    作者:刁新峰

    目的 探讨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弥漫性脑肿胀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45例行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引起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患者中恢复良好15例,轻残13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5例.结论 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弥漫性脑肿胀,可提高其抢救成功率,能挽救生命减少肢体功能障碍,获得良好的效果.

  • 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防治

    作者:刘伦波;唐运涛;陈宏刚;冯爱平;杜陈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机制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3年收治的56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病例.结果 本组56例病员中,术中出现迟发血肿39例,弥漫性脑肿胀10例,大面积脑梗死4例,麻醉原因2例,输液过多1例,按GOS预后评分良好者23例,中残17例,重残5例,植物样生成3例,死亡8例.结论 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针对病因采取积极适当的措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63例

    作者:李进;张勋;王莉

    目的 探讨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这一新的病理概念、诊断及治疗.方法 通过对本院近期收治的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病员的诊断治疗分析.结果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在脑外伤中的临床特点.

  • CT脑灌注成像评价创伤弥漫性脑肿胀非手术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作者:张可;柳少光;张建华;魏晓东;张冬志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在创伤弥漫性脑肿胀患者非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经非手术治疗单纯弥漫性性脑肿胀患者100例,在伤后2~6 h内行CT灌注(CTP)检查,7d后复查CTP,分析治疗前后感兴趣区域灌注参数的变化,6个月后随访,结合临床预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非手术治疗后,各感兴趣区域脑血流量(CBF)、脑血流容积(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其中GOS评分>3分者改善明显.结论 CTP可快速、准确地反映DBS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早期治疗、判断预后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 双侧去骨瓣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附26例报告)

    作者:兰荣宝;仇洪;张传东;蒙海滨;刘军;兰展;罗铸

    外伤性急性脑肿胀是颅脑损伤常见严重并发症,是颅内压增高的常见原因之一,结合头颅CT及文献[1]报道,脑干周围池及第三脑室消失是严重弥漫性脑肿胀的诊断依据.病情发展迅猛,死亡率及致残率高.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此类患者26例,现就其手术方法及治疗体会如下.

  • 外伤后弥漫性脑肿胀16例报告

    作者:吴永波;陈志刚;靳彦奎

    外伤后弥漫性脑肿胀(diffuse brainal swelling, DBS),是指外伤后广泛的脑实质损伤所引起的急性脑肿胀,其发生机理复杂,脑组织广泛肿大或膨胀,治疗效果差,是颅脑损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 双额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护理

    作者:卓华平

    目的 探讨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经双额大骨瓣开颅减压患者的术后护理,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方法 对2008 年9 月至2010年12 月我科收治的17 例经双额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的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并难治性高颅压患者术后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良好(正常生活)6 例,中残(生活能自理)4 例,重残(需他人照顾)2 例,植物生存1 例,死亡4 例.结论 双额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后重点观察意识状态、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骨窗的张力,做好引流管护理,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早期治疗,对提高手术效果有重要意义.

  • 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研究

    作者:何洪雨;刘华新;于帅;仇元伟

    目的 探讨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对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重型颅脑损伤后难治性脑肿胀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采用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保守治疗.出院后随访6个月,应用格拉斯预后评分(GOS)评价2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入院时颅内压为(36.0 ± 7.1)mmHg(1 mmHg=0.133 kPa),从入院到手术结束时间为4~16(11.1 ±4.8)h,术后颅内压明显下降为(16.7 ±4.8)mmHg(P<0.05).对照组入院时颅内压为(34.2 ±6.2)mm-Hg,入院后11.1 h颅内压为(32.7 ±4.8)mmHg(P>0.05);2组术后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24 h后环池受压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硬膜下积液1例,脑积水1例,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出院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对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降低颅内压的手术方法,可改善环池受压,且并发症较少,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 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致迁延性脑疝21例分析

    作者:张银清;陈汉民;余锦刚;黄国河;尹家和

    目的分析弥漫性脑肿胀伴迁延性脑疝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1例弥漫性脑肿胀伴迁延性脑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发病机理,并对其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迁延性脑疝多在伤后7天~9天出现,伤后昏迷出现较早,多数可出现中间清醒期,早期神经系统缺乏典型定位体征,预后差.结论早期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是防止迁延性脑疝的发生、提高预后关键.

103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