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5-羟色胺对培养胃底平滑肌细胞内游离钙动员的影响

    作者:刘丽宏;梅其炳;陈蕾;贾敏;招明高;赵德化

    目的研究5-HT诱导胃底平滑肌细胞内钙动员的机制. 方法采用Ca2+指示剂Fluo-3/AM作为细胞内钙离子的荧光探针负载培养的胃底平滑肌细胞,共聚焦技术检测细胞内钙荧光强度的变化. 结果基础状态下SFSMC[Ca2+]i荧光强度( FI)为264±15,5-HT 10 μmol*L-1使荧光强度的变化ΔFI为16.5±2.6;细胞外无钙时,5-HT升高[Ca2+]作用被减弱,但除去细胞外钙,并使用内罗啶(ryanodine)孵育后,5-HT不再引起荧光强度的变化;10 μmol*L-1米安舍林(mianserin)可部分拮抗5-HT升高[Ca2+]i的作用,赛更定(cyprohetadine)不能抑制5-HT升高的胞内钙;Mn9202和拉西地平(lacidipine)均能完全抑制5-HT升高[ Ca2+]i的作用. 结论 5-HT可通过促进外钙内流及钙池(SR)释放使[Ca2+ ]i升高;在胃底平滑肌5-HT升高胞内钙部分通过5-HT2受体,而不是通过5-HT1C受体;5-羟色胺通过L 型钙通道促外钙内流;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能通过阻滞L型钙通道,而完全抑制5-HT促胞内钙升高的作用.

  • 观察骨骼肌小动脉的三种形态学实验方法的比较

    作者:补永安;张远强

    目的: 寻找观察骨骼肌小动脉形态的有效方法. 方法: 采用墨汁灌注、石蜡切片HE染色及血管铸型结合扫描电镜三种手段观察了大鼠比目鱼肌小动脉,并对它们的效果及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结果: 墨汁灌注法能清楚地显示整块比目鱼肌内的小动脉网;石蜡切片HE染色法能清楚地观察到血管壁断面的结构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的变化;血管铸型结合扫描电镜可观察到骨骼肌内小动脉网的立体构建. 结论: 上述三种方法在显示骨骼肌小动脉方面各有优缺点,应用时可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方法.

    关键词: 骨骼 小动脉 形态学
  • 反义c-myc寡核苷酸对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周期的阻滞作用

    作者:刘颖格;戚好文;李焕章;苏明权;于文彬;马越云

    目的: 观察反义c-myc寡核苷酸对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 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后,以Lipofectin将反义、正义和错配c-myc寡核苷酸导入平滑肌细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yclin D1和cyclin E的表达. 结果: 反义c-myc寡核苷酸可明显抑制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通过S期,正义及错配c-myc寡核苷酸对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反义c-myc寡核苷酸抑制了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cyclin D1和cyclin E的表达. 结论: 反义c-myc寡核苷酸可抑制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通过S期,抑制cyclin D1和cyclin E 的表达.

  • 同型半胱氨酸诱导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

    作者:王祥贵;冯义柏;曾秋棠;周志明;朱利民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体外培养人VSMC,MTT法检测人VSMC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人VSMC凋亡.结果:体外培养的人VSMC在终浓度为100,200,500和1000 μmol/L Hcy的培养液中孵育24 h后的A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Hcy可诱导人VSMC增殖,而且呈浓度依赖性诱导人VSMC增殖(r=0.94,P<0.01).终浓度为200,500和1000 μmol/L Hcy时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较高浓度的Hcy可以诱导人VSMC凋亡,而且这一效应呈浓度依赖性(r=0.85,P<0.05).结论:Hcy可以诱导VSMC增殖和凋亡.

  • 左旋精氨酸抑制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合成胶原的作用

    作者:李飞飞;党瑜华;刘瑞云

    目的:探讨内皮素(ET-1)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HVSMC)合成胶原的影响并观察左旋精氨酸(L-arginine)对HVSMC合成胶原的影响.方法:将ET-110-8mol/L和不同浓度L-arginine加入体外培养HVSMC.培养24h之后测培养液中NO含量,测细胞内cGMP含量及3H-脯氨酸掺入量即总胶原含量.结果:加入梯度浓度L-arginine,NO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均<0.01);ET-1使胶原合成量增加80%(P<0.001),加入梯度浓度L-arginine较ET-1组胶原合成量分别减少了37%、41%、56%(P均<0.01),呈剂量依赖性;ET-1+L-arginine低、中、高浓度组较ET-1组细胞内cGMP含量明显增加(P均<0.01),且cGMP含量随L-arginine增加而增加;细胞内cGMP含量与胶原合成量呈良好负相关关系(r=-0.93).结论:ET-1可引起HVSMC合成胶原增多;L-arginine可剂量依赖地抑制HVSMC合成胶原;L-arginine对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cGMP途径起作用.

  • 慢性低氧对大鼠主动脉与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的差异性

    作者:罗颖;李志超;张齐

    目的:探讨在整体和细胞水平下慢性低氧对大鼠主动脉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性是否有影响及其差异性.方法:分别采用整体慢性低氧模型复制及细胞培养的方法获得实验对象,整体动物上分为正常对照组和低氧3周组;细胞水平分为正常对照组及低氧24h组.分别采取HE染色,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分析的方法检测主动脉、肺内小动脉及培养的平滑肌细胞中PCNA的表达和含量的变化.MTT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正常组整体及细胞水平下PCNA在主动脉、肺内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内均有微弱表达,整体实验低氧时只有肺内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内其表达有增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内PCNA的表达无明显差别.细胞低氧24h组PCNA表达明显增强,主、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大鼠的主、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对慢性低氧的反应在整体水平和细胞水平是有差异的.

  • PD、SB对表皮生长因子诱导的大鼠VSMCS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作者:陈龙菊;张复贵;唐杰;姜铧;孙晓东;丁妍;张兴华;王汉琴

    增殖和迁移.结论:EGF诱导的VSMCs增殖和迁移可能是通过p38MAPK和ERK1/2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 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在AngⅡ上调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表达中的作用

    作者:孙银平;张大伟;王省;王晓冰;黄丽君

    目的:探讨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 R1)上调中的作用.方法: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以10-7mol/L Ang Ⅱ刺激作为AngⅡ组,AngⅡ刺激前分别应用10-5mol/L氯沙坦(Losartan)、PD98059预处理,以正常的VSMC为对照组,细胞免疫化学法测定培养12h时VSMC TGF-βR1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 Ⅱ刺激培养12h的VSMC TGF-βR1表达上调(P<0.01);Ang Ⅱ受体AT1型拮抗剂Losartan使TGF-β R1表达显著降低(P<0.01),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PD98059能显著降低TGF-β R1 表达(P<0.05).结论:Ang Ⅱ通过AT1上调TGF-βR1的表达,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参与Ang Ⅱ的胞内信号转导.

  •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药防治研究进展

    作者:李盛华;宋渊;李亚军

    对近年来中药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及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指出中药制剂对再灌注损伤相关生物分子有明显调节作用,无排异反应,药源广泛,无明显毒副作用等优点;在防治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的细胞凋亡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 大鼠严重烧伤后大脑皮质和腓肠肌早期损害的差异性及其机制

    作者:王水明;刘友生;陈锐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早期大脑皮质和腓肠肌损害的差异性及其发生机制. 方法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烧伤组(30只),后者又分为烧伤后1,3,6,12,24 h组,每组6只大鼠,制作大鼠30%TBSA Ⅲ度烧伤模型.应用组织化学、分光光度比色法及免疫组化对两组大鼠的大脑皮质及腓肠肌组织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黄嘌呤氧化酶(XO)、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 的含量或活性及c-fos、bcl-2蛋白表达和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一系列动态观察和比较分析. 结果严重烧伤后大脑皮质病变较腓肠肌出现早、程度重,在烧伤后各时相点腓肠肌SDH、LDH活性显著高于大脑皮质,而XO、MPO及MDA的含量或活性则低于大脑皮质.c-fos蛋白在大脑皮质神经元持续高表达,而bcl-2蛋白在腓肠肌持续高表达. 结论严重烧伤后大脑皮质和腓肠肌损伤存在差异,能量代谢改变、脂质过氧化及c-fos、bcl-2蛋白表达程度在决定这种差异性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预构神经的趾短伸肌皮瓣移植重建第一背侧骨间肌功能

    作者:陆伟;肖建德;王琰;李振宇;胡波

    目的探讨采用预构神经的趾短伸肌皮瓣移植重建第一背侧骨间肌功能的效果。方法本组5例病人,男2例,女3例;年龄17~24岁,平均21岁。将正中神经的旋前方肌肌支用腓肠神经延长预构,待神经轴突长过预构神经后,再用带神经血管的趾短伸肌皮瓣移植,治疗尺神经损伤后第一背侧骨间肌纤维化。结果移植后4~6周,所有病例临床显示其肌力均恢复到2级以上,肌电图均出现移植肌肉动作电位。7~9周后,所有病例第一背侧骨间肌功能均恢复到4~5级。结论预构神经的趾短伸肌皮瓣移植是重建第一背侧骨间肌功能的有效方法。

  • 胫骨高位截骨术后拇长伸肌麻痹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尹望平;邹菊培;陈德松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后拇长伸肌麻痹的解剖学因素.方法在25具(50侧)尸体的下肢上,对腓深神经的起点、拇长伸肌的形态及其肌支的数目、入肌方式、发出点及入肌点的距离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腓深神经起始部距腓骨小头隆起点的距离为[20.9±3.5(6.9~37.5)]mm.拇长伸肌的肌支以4种类型入肌:Ⅰ型,从腹侧入肌(11例,占22%);Ⅱ型,从胫侧入肌(29例,占58%);Ⅲ型,从腓侧入肌(6例,占12%);Ⅳ型,从胫腓两侧入肌(4例,占8%).拇长伸肌由单根肌支支配的占40%,其肌支发出点距腓骨小头的距离平均为71 mm,81.1%的起始点位于40~109 mm间;发出点与入肌点的距离平均为26 mm,其中87.7%在10~59 mm间.结论拇长伸肌的神经支配特点是胫骨高位截骨术后拇长伸肌麻痹重要因素,了解并在相对安全区操作,有利于避免该并发症的产生.

  • 游离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前臂软组织缺损与功能重建

    作者:张艳茂;刘会仁;曹磊;王立新;于占永;李国华;吴学强;贾庆灵

    目的 探讨应用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临床修复前臂软组织缺损与功能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吻合血管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移植修复前臂皮肤和肌肉缺损重建运动功能12例.结果12例分叶肌皮瓣全部成活,伤几均Ⅰ期愈合.随访6~36个月,肌力3~5级.结论 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是覆盖前臂创面并重建其功能的较为理想的肌皮瓣.

  • 肌损伤液对大鼠肌源性干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作者:王延洲;梁志清;刘晓芳;徐惠成

    目的 研究肌损伤局部肌损伤液对大鼠肌源性干细胞(muscle derived stem cells,MDSCs)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 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MDSCs.制造大鼠肌肉切割伤,用于肌损伤液的提取,比色法检测不同时相肌损伤液蛋白含量,筛选蛋白含量高时相的肌损伤液作用于MDSCs.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和划痕实验检测肌损伤对大鼠MDS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免疫组化法及Westem blot检测肌损伤液培养后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和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结果 体积分数为10%的伤口液在体外促进MDSCs的增殖和迁移的能力强,肌损伤液能促进体外培养小鼠MDSCs生成α-SMA和Vimentin,且呈时间依赖关系.结论 肌损伤局部微环境肌损伤液一方面可通过诱导MDSCs的增殖、运动而直接参与修复;另一方面肌损伤液有促进MDSCs向肌成纤维母细胞分化,促进肌纤维化的作用.

  • 臂丛神经损伤后不同部位肌肉萎缩的检测和机制探讨

    作者:胡韶楠;顾玉东;徐建光;施达仁;陆洪珍

    目的研究臂丛神经损伤后不同部位的失神经骨骼肌的萎缩规律,并探讨细胞凋亡和肌卫星细胞的变化在失神经萎缩骨骼肌中发挥的作用.方法臂丛神经损伤后手术治疗患者50例,术中切取不同部位的失神经骨骼肌80块,按肌肉部位分为A、B两组,A组为小指展肌34块,B组为肱二头肌46块,每块分别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失神经萎缩肌肉中凋亡细胞核的免疫组化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1)随时间的延长,肌细胞萎缩愈加明显,A、B组在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2)失神经后骨骼肌中染成绿色的胶原纤维增多,早期增生并不明显,失神经支配1年以上的肌肉中胶原增生更为显著.不同时间组胶原纤维与骨骼肌细胞面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一时间段内A、B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3)正常的骨骼肌细胞鲜见凋亡细胞核,失神经后骨骼肌随时间延长,其凋亡细胞核的数量增加,而小指展肌中上升速度较肱二头肌快.(4)随着失神经时间的延长,肌卫星细胞含量迅速下降,小指展肌中肌卫星细胞下降速度较肱二头肌快.结论不同部位的肌肉失神经支配后,萎缩的肌纤维截面积及胶原纤维的增生情况相似,胶原纤维的增生只在晚期才成为影响神经修复手术疗效的原因之一.细胞凋亡与失神经肌萎缩相关,小指展肌中凋亡细胞核数上升较肱二头肌快,提示细胞凋亡导致的肌细胞核数量减少可能是影响神经修复手术疗效的主要原因之一;肌卫星细胞含量的迅速下降可能也是造成其疗效欠佳的另一原因.

  • 肌肉包埋法旷置大段裸露跟腱的初步报告

    作者:王永会;毕建耀;孙占胜;王伯珉

    目的 探讨肌肉包埋法旷置大段裸露跟腱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本组21例跟腱断裂合并跟区皮肤缺损,16例合并胫腓骨粉碎骨折及动脉、神经损伤,13例合并休克,6例合并骨盆骨折,2例合并同侧开放性股骨骨折,3例合并肝脾破裂.急诊手术固定骨折,修复动脉、神经损伤,修复肝脾破裂;清创后小腿三头肌包埋、旷置跟腱.二次手术修复跟腱和跟区皮肤缺损.结果 跟腱与肌肉组织紧密粘连,外膜新鲜有光泽,腱性组织坚韧有力,无变黑、坏死、液化和感染.二次手术后随访15~27个月,平均18个月.疗效评定为优15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为90%.皮瓣均成活,伤口Ⅰ期愈合,跟腱无再次断裂.结论 肌肉包埋法可以有效避免跟腱暴露所致的缺血坏死和感染,为Ⅱ期手术提供条件.

  • 自体筋膜作为骨骼肌再生支架的实验研究

    作者:汪道新;朱志祥;张力勇;黄志斌;关弘

    目的探讨自体筋膜作为支架材料在体内重建肌肉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28只新西兰兔的双后腿建立胫骨前肌中段缺损模型.随机选取一侧,植入用自体阔筋膜制成的支架和肌肉微粒(肌肉支架组);另一侧分为3部分:10只腿缺损处植入筋膜支架(支架组),10只腿缺损处植入肌肉微粒(肌肉组),8只腿缺损不作处理(缺陷组).术后2、3、4、6、9周分别解剖观察移植成活率,并切取标本行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和结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各时相点切取肌肉支架组和支架组移植物中段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进行α肌动蛋白DNA相对定量分析.结果(1)术后第4周肌肉支架组缺损愈合处形态接近正常,移植成活率达93.33%,其他组相对较差.(2)肌肉支架组术后2-3周细胞增生活跃,结蛋白阳性率较高,α肌动蛋白DNA相对丰度较大,与支架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以自体筋膜为支架促使肌肉组织再生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筋膜 骨骼 支架
  • 胰岛素对体外培养兔骨骼肌肌管蛋白降解的调节作用

    作者:申传安;柴家科;盛志勇;杨红明;尹会男;冯瑞

    目的 观察胰岛素对体外培养兔骨骼肌肌管蛋白降解的调节作用.方法 无菌分离幼兔下肢骨骼肌肌肉,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成肌细胞,待其融合形成肌管,采用L-[3,5-3H]-酪氨酸标记肌管内蛋白后,随机分为对照组(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胰岛素组(用含100 nmol/L胰岛素+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地塞米松组(用含100 nmol/L地塞米松+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和胰岛素+地塞米松组(用含100 nmol/L胰岛素+100 nmol/L地塞米松+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每组含24孔肌管.培养24 h后,应用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培养液和肌管内L-[3,5-3H]-酪氨酸的含量,计算肌管内蛋白的降解率.RNA印迹法测定肌管内泛素-蛋白酶体C2亚基mRNA的表达水平,以其与内参照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灰度值之比表示.结果 肌管内蛋白的降解比:地塞米松组为0.50±0.03,明显高于对照组(0.38±0.04,P<0.01);胰岛素组为0.35±0.0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胰岛素+地塞米松组为0.41±0.03,明显低于地塞米松组(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肌管内泛素-蛋白酶体C2亚基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泛素2.4 kb条带为0.82±0.15、1.2kb条带为0.60±0.10,C2亚基为0.75±0.16)比较,地塞米松组(泛素2.4 kb条带为2.15±0.23、1.2 kb条带为1.50±0.14,C2亚基为1.50±0.13)明显升高(P<0.01);胰岛素+地塞米松组(泛素2.4 kb条带为1.25±0.17、1.2 kb条带为0.85±0.09,C2亚基为0.90±0.15)明显低于地塞米松组(P<0.01);胰岛素组(泛素2.4 kb条带为0.85±0.07、1.2 kb条带为0.65±0.12,C2亚基为0.76±0.09)与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 胰岛素对兔骨骼肌肌管内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活性和蛋白代谢分别有较弱的促进与抑制作用,但能有效拮抗地塞米松诱导的该途径活性的增强和蛋白的高降解,其机制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 人椎旁肌组织褪黑素受体的表达

    作者:刘金钊;陈晓亮;胡有谷

    目的 了解褪黑素(Mel)受体亚型在人椎旁肌组织的分布.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Mel受体亚型在人椎旁肌组织的分布.结果 在人椎旁肌组织中均存在Mel受体mt1和MT2亚型的表达,阳性颗粒分布于细胞浆和细胞核,主要分布于细胞浆.结论 人椎旁肌组织存在Mel受体,Mel缺乏可能引起Mel受体介导的椎旁肌的生物效用发生紊乱而影响其对称性生长,从而发生脊柱侧弯.

  • CT-1对神经再支配骨骼肌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

    作者:马学晓;张高孟;于腾波;冯勇;顾玉东

    目的 探讨经心脏营养素-1(CT-1)治疗后的失神经骨骼肌重获神经支配后的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60只 Swiss小鼠,切断右侧胫神经,随机分成2组,其中一组每天注射外源性CT-1(100 μg/kg),另外一组注射等量CT-1溶媒,1个月后修复胫神经.分别于4、8和12周后检测再生胫神经的有髓神经纤维数、神经再支配骨骼肌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和肌张力,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T-1注射组的再生神经有髓神经纤维数、重获神经支配后的骨骼肌的CMAP和肌张力均有显著提高(t′=6.39~43.36,P<0.01).结论 CT-1具有促进神经再生和改善骨骼肌收缩功能的双重作用,有效促进了神经再支配骨骼肌的功能恢复.

1015 条记录 50/51 页 « 12...43444546474849505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