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糖心宁口服液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原癌基因C-myc和C-fos表达的影响

    作者:宋冰;魏执真;吕仁和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中药糖心宁口服液防止糖尿病源性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以及对糖尿病性冠心病的防治机理.方法:将高糖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分别加入含糖心宁药物血清(分高、中、低剂量)及含鲁南欣康药物血清,并以不含药血清作为对照,采用Northern印记杂交技术观测各组不同药物血清对原癌基因C-myc和C-fos表达的影响.结果:高糖持续刺激平滑肌细胞一定时间后,C-myc和C-fos基因表达量分别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在含药血清组中,不同剂量组糖心宁药物血清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平滑肌细胞C-myc和C-fos的表达;与含鲁南欣康药物血清的西药对照组相比,中剂量组糖心宁药物血清即可达到西药对照组对C-myc和C-fos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提示高糖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原癌基因C-myc和C-fos的表达,而糖心宁药物血清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高糖促C-myc和C-fos基因表达的作用,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这是糖心宁防治糖尿病源性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糖尿病性冠心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 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窦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作者:邓元江;易受乡;林亚平;严洁;郭晖;向志勇;吴芳;刘卫英

    目的:探讨针刺足阳明经穴对胃平滑肌细胞内第二信使Ca2+的影响.方法:将45只家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阿托品模型组、针刺足阳明经穴组、针刺足少阳经穴组、针刺足太阳经穴组,每组9只.分组处理后,取胃窦平滑肌,制成活的单个平滑肌细胞悬液,以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结果:针刺足阳明经穴组胃窦平滑肌细胞内[Ca2+]i明显高于阿托品模型组(P<0.01),而其他各组间细胞内[Ca2+]i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阳明经穴对胃运动的影响与胃平滑肌细胞内Ca2+释放有关.

  • 模拟肌肉在腰椎撞击伤中作用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彭浩;黄文华

    目的 研究L4~L5节段肌肉在腰椎横向撞击伤中的生物力学作用.方法 24例猪脊柱L4~L5节段标本,分成4组.其中2组采用滚轮系统制作的脊柱肌肉力量模拟测试平台,模拟L4~L5节段中4对肌肉对脊柱的作用;另外2组不给于肌肉模拟.分别给于40 J和80 J横向的能量撞击,对撞击前后标本进行三维运动测试、X光及大体解剖学观察.结果 随着撞击能量的增加,脊柱的三维运动、X光及大体解剖学方面发生较大变化;在模拟肌肉参与下,能显著减少脊柱的前屈、后伸、左侧弯的运动范围和中性区以及周围结构的损伤.结论 实验证明在横向撞击伤中,L4~L5节段中肌肉在减少腰椎结构损伤中能起到较大作用.

  •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介导报告基因对骨骼肌基因转染及不同给药途径的作用评价

    作者:邱日想;王燕莉;郑婉;张金山;林雁;陈智毅

    目的 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对小鼠骨骼肌基因转染的有效性,比较不同给药途径及报告质粒转染效率的差异.方法 实验随机分为单纯质粒注射组(P)、质粒+微泡组(P+MB)、质粒+超声辐照组(P+US)、质粒+微泡+超声辐照组(P+UTMD)4组.将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或红色荧光蛋白(RFP)质粒分别与微泡(或生理盐水对照)混合,将混合物分别予以局部注射(单侧鼠胫骨前肌)和尾静脉注射,进行或不进行超声辐照,辐照频率为3 MHz、声强为1.0 W/cm2,辐照2 min,7d后处死小鼠,分别取各组小鼠的肝、心、骨骼肌组织制备冰冻切片.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各组小鼠骨骼肌组织荧光蛋白质粒GFP、RFP的转染效率;分析P+UTMD组小鼠肝脏、心脏组织中的荧光素酶活性;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P+UTMD组小鼠肝、心、骨骼肌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对比P+UTMD组小鼠局部肌肉注射和尾静脉注射时不同的给药途径下肝、心、骨骼肌组织基因转染的效果.结果 单纯质粒注射组骨骼肌组织每个视野只有少数细胞表达RFP和GFP,表达率为(1.83±1.21)%、(1.18±0.25)%,P+MB组和P+US组的RFP、GFP表达率与单纯质粒注射的效果相当[(2.33±1.39)%、(3.42±1.09)%和(3.48±0.18)%、(2.52±0.33)%];而P+UTMD组RFP、GFP的表达率为(23.96±2.13)%、(25.69±1.98)%,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P+UTMD组小鼠部分肝脏和心脏中均有较微弱的荧光表达,HE染色未发现UTMD对肝、心、骨骼肌组织造成明显的损伤,完整性良好,无感染、出血、水肿及细胞死亡.直接肌肉局部注射质粒联合UTMD能显著增强小鼠骨骼肌局部的基因转染,显著优于尾静脉注射(P<0.05).结论 UTMD可有效促进基因转移,局部注射联合UTMD能显著增强骨骼肌局部基因转染,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基因转染新技术.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所用桡动脉与乳内动脉的超微结构比较

    作者:王红月;孟颖;罗新锦;褚雁;徐新林;孙寒松;阮英茆

    目的桡动脉与乳内动脉的生物学特性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远期通畅率不同,本研究拟了解桡动脉与乳内动脉的超微结构差异及其对移植术后血管重构的可能影响.方法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采集桡动脉远端34例及乳内动脉远端11例.用电镜观察、比较两种动脉的内皮细胞及其脱落比例、内膜平滑肌细胞表型、基质分泌量、内中膜脂质和中层亚显微钙化的有无、中层平滑肌细胞的超微形态和排列.结果桡动脉内膜较厚,内膜平滑肌细胞较多而密集.它在分泌态内皮细胞(47.1%,16/34)、合成型平滑肌细胞比例(14.4%)、内膜脂质(内膜44.1%,15/34;中膜58.8%,20/34)和基质分泌量增加(14.7%,5/34)方面高于乳内动脉(分别为27.2%,3/11;0.9%;内膜18.2%,2/11及中膜54.5%,6/11;9.1%,1/11).动脉中膜可出现较多基质小泡及其钙化,而光镜水平未发现钙化,姑且称之为亚显微钙化.桡动脉的中层脂质和亚显微钙化与乳内动脉持平,内皮细胞的肿胀脱落却少于乳内动脉.两者的中层平滑肌细胞结构和排列未见显著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桡动脉内皮细胞功能状态和内膜平滑肌细胞潜在的增殖能力高于乳内动脉,它可能参与移植术后重构,并与其远期通畅率较低有关.桡动脉获取中内皮保护较乳内动脉好,有利于通畅率的提高.

  • 横纹肌肉瘤胚胎型骨骼肌乙酰胆碱受体γ亚基mRNA表达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常彬;李锋;庞丽娟;胡文浩;陆天才;李洪安;王坚;朱雄增;施达仁

    目的探讨胚胎型骨骼肌乙酰胆碱受体γ亚基(AChR-γ)mRNA的表达在横纹肌肉瘤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运用双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在17例石蜡包埋横纹肌肉瘤[胚胎型(ERMS) 9例,腺泡型(ARMS) 6例,多形型(PRMS)2例]、20例非横纹肌源性肿瘤(低分化滑膜肉瘤6例,尤文/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6例,淋巴瘤6例,神经母细胞瘤2例)和3例正常肌肉中同时检测AChR-γ和α亚基(AChR-α) mRNA的表达并比较两者比值.结果 17例横纹肌肉瘤均表达AChR-α和AChR-γ,且两者表达量的比值即AChR-γ/AChR-α≥1,20例非横纹肌源性小圆细胞肿瘤无AChR-γ的表达,1例正常肌肉AChR-γ/AChR-α<1.结论检测AChR-γ mRNA的表达有助于横纹肌肉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腹膜后伴横纹肌分化的去分化脂肪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刘蕾;王丽华;任玉波;饶晓松;杨邵敏

    目的 分析伴横纹肌分化的去分化脂肪肉瘤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收集2014年12月至2017年8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6例腹膜后伴横纹肌分化去分化脂肪肉瘤患者资料,包括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治疗及预后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47~66岁,平均年龄56岁.1例为原发病例,5例多次复发,4例曾行放疗和/或化疗.肿瘤大径10~30 cm,镜下去分化区与高分化区分布界限清晰,表现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样、纤维肉瘤样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样,核分裂象易见,可伴坏死;其间见散在或片灶状横纹肌分化细胞,占去分化区面积10%~30%,细胞类圆形、带状或梭形,横纹不易观察,大多胞质丰富,嗜酸红染,核形多样、居中或偏位,核仁易见,少数细胞呈小圆形、胞质少的淋巴细胞样.2例累及肠壁肌层,1例累及肾周脂肪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横纹肌分化区6例均表达结蛋白、肌浆蛋白和肌调节蛋白,1例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和S-100蛋白;2例高分化区和6例去分化区均表达MDM2、CDK4和p16.手术切除肿瘤及邻近受侵器官,1例术后3个月再次复发,尚无远处转移病例.结论 伴横纹肌分化的去分化脂肪肉瘤属少见的去分化脂肪肉瘤,诊断以形态学为基础、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或基因检测进一步诊断及鉴别诊断,手术切除加辅助放化疗仍可多次复发.

  •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82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罗荣奎;赵婧;谭云山;宿杰·阿克苏;曾海英;纪元

    目的:了解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HAM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部分临床病理参数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HA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根据文献复习分为上皮样型、经典型和脂肪为主型,并通过变量分析比较各参数与肿瘤分型的相关性。对165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随访,并对病理学参数与预后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HAML好发于女性(男女比为1∶4),发病年龄17~77岁(中位年龄46岁),肿瘤大径0.3~32.0 cm,平均5.0 cm;多为单发(168/182,92.3%),≥2个灶者14例(14/182,7.7%),均为女性。组织学分型提示HAML以上皮样型为主(112/165,67.9%)。肿瘤浸润性生长方式、含铁血黄素沉积、肿瘤渗血/出血、瘤巨细胞、细胞核异型、核内包涵体和出现核仁7项形态学特征多出现在上皮样型中,这些形态学特征在各亚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共有97例(58.8%,97/165)获得完整的随访资料,随访时间4至130个月,平均41个月。5例术后发生复发或转移,无1例死于肿瘤。统计学分析发现肿瘤直径≥10 cm、多发病灶、肿瘤侵犯汇管区、肿瘤性坏死、脉管内瘤栓、肿瘤内出现核分裂象和瘤巨细胞7项病理参数与肿瘤复发或转移存在明显相关性( P<0.05)。结论肿瘤≥10 cm、多发病灶、肿瘤侵犯汇管区、肿瘤性坏死、脉管内瘤栓、肿瘤内出现核分裂象和瘤巨细胞可能与肿瘤的复发或转移有密切关系。肿瘤浸润性生长和细胞核异型性在肿瘤复发或转移中无显著影响。

  • 低氧对肺动脉平滑肌和内皮细胞蛋白激酶C α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丁毅鹏;徐永健;张珍祥;段秋红;陈娟

    目的探讨低氧对肺动脉平滑肌和内皮细胞蛋白激酶C (PKC)α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了大鼠不同节段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PKC α mRNA的分布及低氧对在体和离体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PKC α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正常大鼠各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均有PKC α mRNA的表达,腺泡内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肌型肺动脉(P<0.01);低氧14 d和28 d肌型动脉和腺泡内肺动脉内皮细胞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腺泡内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低氧14 d肌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表达升高不明显,但低氧28 d明显升高(P<0.01).正常条件下离体培养猪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均有PKC α mRNA的表达,低氧1 h对其表达无明显影响,48、72 h表达明显升高,以72 h升高显著(P<0.001).结论低氧可促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PKC α mRNA的表达,而以腺泡内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变化明显,PKC α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 起始识别复合物1基因在血管平滑肌细胞DNA复制中的作用

    作者:江明宏;舒茂琴;覃跃龙;王倩

    目的 探讨起始识别复合物1(ORC1)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DNA复制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组织块贴片法原代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VSMC,利用双胸苷阻断、秋水仙素阻抑法和血清饥饿法使VSMC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细胞周期的VSMC ORC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同步化的VSMC DNA含量百分比,血清饥饿法以G0G1期为主(P<0.01),双胸苷阻断14 h以G0G1期为主(P<0.01),双胸苷阻断14 h后10%胎牛血清刺激6 h以S期为主(P<0.01),秋水仙素培养12 h以G2/M期为主(P<0.05).静止状态VSMC的ORC1 mRNA和蛋白质无表达,处于G1/S期VSMC的ORC1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S期和G2/M期.VSMC的ORC1蛋白质表达量与ORC1 mRNA变化规律相似.结论 ORC1随细胞的分裂周期而表达,ORC1可能是启动VSMC DNA复制的关键因子.

  • 感染肠道病毒71型的小鼠模型组织病理变化的透射电镜观察

    作者:于品;鲍琳琳;许黎黎;李枫棣;吕琦;姚艳丰;秦川

    目的 观察感染肠道病毒71型(EV71)小鼠模型的脑、脊髓、肌肉、空肠和肺脏组织超微结构改变,探讨EV71嗜肌性发病机制和神经系统病理改变的发展过程.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EV71感染10日龄BALB/c乳鼠,感染4d出现症状后,取其脑、脊髓、肌肉、空肠以及肺脏组织进行透射电镜和光镜观察.结果 感染组小鼠脑组织病变轻微,部分线粒体内室肿胀,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呈现小泡性分离;脊髓前角神经元尼氏小体溶解,粗面内质网脱颗粒,线粒体肿胀,胞质呈筛状外观,并可见嗜神经现象;肌组织发生退行性变,横纹消失,肌细胞核固缩,线粒体肿胀;空肠黏膜上皮细胞微绒毛排列疏松,形成螺旋状髓鞘样结构,线粒体肿胀;肺组织发生了间质性肺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增生,其嗜锇性板层小体或出现排空现象.结论 感染EV71小鼠模型其骨骼肌发生严重的坏死性肌炎,病毒表现出强肌嗜性;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这与肢体瘫痪有一定的关联性.

  • 纤连蛋白在血管钙化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者:丁海涛

    目的 探讨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在血管钙化过程中是否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信号传导通路促进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向成骨样细胞分化从而促进血管钙化.方法 构建β-磷酸甘油(β-glycerophosphate,β-GP)体外诱导血管SMC钙化模型.采用RT-PCR检测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核结合因子al (core binding factor al,Cbfa1)、骨钙素(osteocalcin,OC)和ALP的mRNA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ERK以及Cbfa1、平滑肌α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α actin,SM-α-actin)和平滑肌22 alpha (smooth muscle 22 alpha,SM22α)的蛋白表达.结果 Fn促进了SMC的表型转化;促进了与成骨样分化相关的标志物的表达,包括:ALP、OC;上调了成骨样分化中起关键作用的转录因子Cbfa-1的表达;下调了SMC原有标志蛋白SM-α -actin和SM22α;激活了ERK-MAPK信号传导通路,用ERK通路抑制剂后,ALP、钙沉积、Cbfa-1、和OC的表达下调;整合素β1受体阻断实验显示,阻断β1使ALP活性和钙沉积的量均下降.结论 结果表明,Fn通过ERK信号传导通路促进血管SMC成骨样分化从而促进血管钙化.

  •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进行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陶丽丹;王丽娟

    目的 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进行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 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2008-11-2011-10产后42 d的产妇500例,治疗组愿意接受了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器治疗,每次治疗30 min,每周2次,2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是不愿接受仪器治疗愿意进行盆底肌训的产妇500例,患者自行缩肛运动,每日30min.通过医师进行盆底肌肉肌力测试评分,评估盆底肌训练和盆底肌康复仪器行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效果.结果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康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进行产后盆底肌康复是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是临床未来需普及推广的治疗方法.

  • 腺苷对改善骨骼肌缺血损伤的实验观察

    作者:冯亚高;张长青;闵坤山;汪功久;王桂英

    改善游离移植骨骼肌的缺血耐受性及功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近年来研究表明,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对组织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腺苷参与了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1-3].目前对腺苷改善骨骼肌缺血损伤的研究报道不多.为此,我们通过缺血实验模型,观察了腺苷对骨骼肌缺血耐受性和功能的影响.

  • 舌骨综合征21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新辉;彭江涛;袁宏伟

    对我院2003~2005年诊治的舌骨综合征21例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男7例,女14例,年龄22~60岁,病程6个月~5 a,均无特殊病因.一侧咽(颈)痛、吞咽时加重20例;双侧渐进性疼痛,以一侧为重1例.疼痛为持续性痛,时隐时现,不易消失.同时伴有咽异物感或吞咽梗阻感15例,患侧耳痛20例,患侧下颌区胀痛18例.

  • 股四头肌成形术治疗股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36例分析

    作者:杨建华

    膝关节僵直的原因很多,股骨骨折,尤其是中下段骨折以后,由于治疗不当,或对后期的功能锻炼缺乏应有的重视,引起膝关节僵直者临床上并不少见.

  • 交腿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胫前皮肤缺损5例分析

    作者:侯金玲;刘会仁

    目的:探讨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交腿移植修复胫前皮肤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设计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交腿移植,治疗难以覆盖的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皮瓣全部成活.结论:交腿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是治疗小腿远端及踝关节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方法.

  • 硒缺乏性骨骼肌病误诊2例分析

    作者:王晓龙;马伟

    现将硒缺乏性骨骼肌病误诊2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34岁.因全身广泛性肌痛,HR 100次/min,就诊于多家三甲医院.躯干及四肢近端肌肉对称性轻度萎缩,压痛明显,肉跳感明显,饮水易咳呛,血、尿,肝功、超声波、心、肺X线,喉镜检查均正常;自身免疫病抗体检查阴性.心电图窦性心率,正常心电图.体感诱发电位正常.

  • 股四头肌成形术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硬80例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魏润玲

    2003-09/2007-03我们对股四头肌成形术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硬80例实施围手术期精心护理,体会如下.

  • 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致穿孔伴肺不张死亡1例

    作者:石泉;于建云;高林波;兰光明;赵永和

    1 病例报告女,24岁.因停经9个月赴某市计生服务站检查,B超提示羊水过少,转某妇幼保健院,3 d后以G1P1、孕38+2周、羊水过少行剖宫产,娩出一女婴,婴儿生后一般情况尚可,体重2 450 g,出生后4 h开奶,3 h 1次,每次可完成10 ml.24 h被发现患儿反应差、腹胀膨隆,给予禁食处理.26 h出现黄疸,于31 h给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无缓解.

1015 条记录 2/51 页 « 12345678...505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