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起始识别复合物1基因在血管平滑肌细胞DNA复制中的作用

    作者:江明宏;舒茂琴;覃跃龙;王倩

    目的 探讨起始识别复合物1(ORC1)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DNA复制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组织块贴片法原代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VSMC,利用双胸苷阻断、秋水仙素阻抑法和血清饥饿法使VSMC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细胞周期的VSMC ORC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同步化的VSMC DNA含量百分比,血清饥饿法以G0G1期为主(P<0.01),双胸苷阻断14 h以G0G1期为主(P<0.01),双胸苷阻断14 h后10%胎牛血清刺激6 h以S期为主(P<0.01),秋水仙素培养12 h以G2/M期为主(P<0.05).静止状态VSMC的ORC1 mRNA和蛋白质无表达,处于G1/S期VSMC的ORC1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S期和G2/M期.VSMC的ORC1蛋白质表达量与ORC1 mRNA变化规律相似.结论 ORC1随细胞的分裂周期而表达,ORC1可能是启动VSMC DNA复制的关键因子.

  •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与人类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擎云;汪午轲;邵初晓;涂朝勇

    真核生物体内普遍存在一种蛋白质翻译起始因子叫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eIF5A),它是已知的唯一含有翻译后修饰赖氨酸Hypusine的蛋白质.有证据表明,在真核细胞内,eIF5A参与翻译、肽链延长和刺激肽键形成的过程,同时,eIF5A也参与许多人类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步骤.eIF5A的活化对于eIF5A产生相关生物作用必不可少,活化状态的eIF5A能参与疟原虫的生长,同时对于人类恶性肿瘤也有促进其增殖的作用.而在艾滋病和糖尿病中,eIF5A可以结合特殊序列的mRNA作为一个核输出蛋白穿梭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基于以上这些发现,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eIF5A,并把抑制eIF5A活化视为一个治疗相关人类疾病的方向.

  • 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5A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作者:袁金桥;颜贤忠

    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5A(eIF5A)是公认的维持细胞活性必不可少的翻译起始因子,其序列从古细菌到哺乳动物都是高度保守的.eIF5A是唯一的发生依赖多胺精胺翻译后修饰[生物学上称为羟腐胺赖氨酸作用(hy-pusination)过程]的真核生物细胞内蛋白质.本文主要着眼于eIF5A的结构特征和生物学功能,综述了eIF5A和hypusination在各种组织中控制细胞循环和凋亡的过程及eIF5A新的研究结果.

  • 浅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海马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表达的影响

    作者:赵杰;万海方;汪国香;傅云斌;张燕

    目的 评价浅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海马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p-eIf2α)表达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60只,8~12周龄,体重20~ 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0):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浅低温组(H组).采用阻断双侧颈总动脉15 min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H组再灌注即刻小鼠全身喷洒酒精行体表降温,维持直肠温度32~ 34℃,持续3h.于再灌注24 h时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随后处死小鼠取海马,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学结果,采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计算神经元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eIf2α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和H组再灌注24 h时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升高,p-eIf2α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H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海马神经元凋亡率降低,p-eIf2α表达下调(P<0.05).结论 浅低温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海马p-eIF2α表达,减轻内质网应激,抑制神经元凋亡.

  • p-mTOR、eIF4E、p-4EBP1在侵袭性垂体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鹏;张庆九;李旭蕊;马法;刘岚;李晓燕

    目的 观察磷酸化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phosphorylated mammal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和磷酸化的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 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 binding protein 1,p-4EBP1)在侵袭性垂体瘤中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择侵袭性垂体瘤患者52例和非侵袭性垂体瘤患者49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mTOR、eIF4E和p-4EBP1的表达,比较2组p-mTOR、eIF4E和p-4EBP1的表达差异并分析三者在侵袭性垂体瘤中的相关性.结果 在侵袭性垂体瘤中p-mTOR、eIF4E和p-4EBP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08%、63.46%和67.31%,高于非侵袭性垂体瘤的48.98%、38.78%及3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侵袭性垂体瘤中p-mTOR、eIF4E与p-4EBP1表达呈正相关(r=0.520,P=0.000;r=0.360,P=0.041),eIF4E与p-4EBP1表达亦呈正相关(r=0.320,P=0.019).结论 在侵袭性垂体瘤中p-mTOR、eIF4E和p-4EBP1表达阳性率均高于非侵袭性垂体瘤,且在侵袭性垂体瘤中p-mTOR、eIF4E、p-4EBP1表达分别呈正相关.p-mTOR、eIF4E和p-4EBP1在垂体瘤的侵袭过程中可能发挥着促进其侵袭的作用.

  • EIF5A2基因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婺;王俊杰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 (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5A2,EIF5A2)是EIF家族中一种保守的小分子量酸性蛋白质.研究发现,EIF5A2在肺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过表达.EIF5A2主要通过诱导上皮-问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N1-甲脒基-1,7-二氨基庚烷(N1-gua nyl-1,7-diaminohep-tane,GC7)、环吡司(ciclopirox,CPX)和细胞活素类等药物的联合治疗,可干扰EIF5A2的翻译后修饰,进而抑制EIF5A2的活性,有望成为临床用药的不错选择.研究表明,EIF5A2作为一种致癌基因,可能成为肿瘤诊断和治疗中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标志.本文就近年来EIF5A2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肝细胞癌中eIF3h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亚娟;鲁萍;刘曼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真核起始因子3h(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3h,eIF3h)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对HCC预后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0例HCC及55例癌旁肝组织中eIF3h的表达.结果 eIF3h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eIF3h高表达与低表达组在肿瘤分化程度、包膜侵犯及脉管浸润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IF3h高表达HCC患者5年生存期短于低表达患者(P<0.01).结论 eIF3h可能参与HCC的发生及发展,可以作为HCC预后的标志物.

  •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eIF-4A与Cyclin D1表达及意义

    作者:吴桐;马德花;朱红荣;赵淑萍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真核起始因子-4A (eIF-4A)、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 D1)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及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IF-4A及Cyclin D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eIF-4A和Cyclin 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x2=38.72、46.73,P<0.01).eIF-4A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有关(x 2 =4.36~13.36,P<0.05);Cyclin D1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x2=24.73、5.24,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eIF-4A与Cyclin D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24,P<0.01).结论 eIF-4A及Cyclin D1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进展及淋巴转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eIF4A对Cyclin D1表达可能起调控作用,两者有望成为预测子宫内膜样腺癌恶性程度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