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肌少症患者骨骼肌质量指数与肥胖、骨质疏松及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姝敏;汪晶美;李晗宇;吴月;杨霁;杨云梅

    目的 探讨老年肌少症患者骨骼肌质量指数(SMI)与肥胖、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并分析不同SMI老年肌少症患者肠道菌群分布情况.方法 将103例老年肌少症患者根据入选者SMI的均值(男5.1 kg/m2,女4.3 kg/m2)分为低SMI组(男38例,女11例)与极低SMI组(男43例,女11例).对不同性别两组肌少症患者SMI、体质量指数(BMI)、全身脂肪百分比、髋关节密度及股骨颈密度进行比较,并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SMI与上述指标间的相关性.同时,采用PCR技术检测患者肠道菌群的含量.结果 在老年男性患者中,极低SMI组的SMI[(4.4±0.5)kg/m2 vs.(5.8±0.5)kg/m2]与BMI[(21.6±2.9)kg/m2 vs.(24.8±3.1)kg/m2]显著低于低SMI组(t=12.062,P<0.001;t=4.740,P<0.001).在老年女性中,极低SMI组的SMI显著低于低SMI组[(3.8±0.3)kg/m2 vs.(4.8±0.8)kg/m2,t=7.065,P<0.001].同时,在老年男性中,SMI与BMI成正相关(r=0.521,P<0.001),普拉梭菌[2.87(0.42,10.86)×106拷贝数/g vs.9.57(1.33,36.04)×106拷贝数/g]、梭菌属Ⅰ族[3.03(0.39,20.47)×104拷贝数/g vs.15.94(3.57,48.88)×104拷贝数/g]在极低SMI组的含量均显著少于低SMI组(Z=1.987,P=0.047;Z=2.943,P=0.003).在老年女性中,SMI与全身脂肪百分比成负相关(r=-0.447,P=0.029);与低SMI组比较,极低SMI组患者肠球菌含量显著减少[2.56(0.20,54.82)×104拷贝数/g vs.0.28(0.01,1.55)×104拷贝数/g,Z=2.068,P=0.040],梭菌属Ⅰ族含量显著增加[1.18(0.37,11.73)×104拷贝数/g vs.16.88(5.22,66.79)×104拷贝数/g,Z=2.134,P=0.034].结论 老年肌少症患者SMI与BMI及全身脂肪百分比显著相关,且肠道菌群在不同程度的SMI间有所差异.

  • 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跖筋膜炎的临床价值

    作者:贺凡丁;卢漫;成雪晴;郭璇妍;陈世寅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跖筋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经临床及超声诊断而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38例跖筋膜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进行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对照组进行传统封闭治疗,分别于注射类固醇激素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12周行足底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分)和超声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及跖筋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1)。治疗后4周,试验组VAS评分及跖筋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52±0.77 vs2.68±0.82,P>0.05;(4.56±0.25)mm vs(4.72±0.38)mm,P>0.05]。治疗后12周,试验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7±0.77 vs2.37±0.68,P<0.01);试验组跖筋膜厚度较对照组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2±0.24)mm vs(4.53±0.35)mm,P<0.01]。治疗后12周,试验组跖筋膜内钙化灶较治疗前消失或减少。结论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跖筋膜炎较传统封闭治疗更准确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不同消融功率致兔骨骼肌急性微波热损伤修复的超声影像演变特征

    作者:赵佳琦;章建全;赵璐璐;宋家琳;潘倩;盛建国;刘士远

    目的 建立兔骨骼肌急性微波热损伤模型,观察兔骨骼肌因不同消融功率所致损伤修复不同时期肌肉组织的超声影像特征,并探讨其病理组织学、血清标志物的变化.方法 根据不同消融功率,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0W组与50W组.高频超声引导下采用2450MHz的微波治疗仪电针插入兔双侧股内侧肌肉,2组分别启动30W或50 W微波热凝右侧肌肉3 min.于损伤前和损伤后1h、1d、2d、7d、28 d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超声造影检查.在每个时间节点每组各处死4只兔,切取右侧损伤肌肉组织进行光镜病理组织学观察,抽取耳缘静脉血,检测损伤前后血清肌酸肌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TnT)的含量.结果 (1)超声影像改变:损伤后1h消融区域回声一过性增高,而后减低,1d时达低回声,2组1d、2d时损伤区内肌纹理消失,损伤大径线值依次增大,与1h时比较均增大[30W组:(23.1±5.8 vs 10.0±3.1) mm,50W组:(32.4±4.6 vs 16.0±4.1) mm,t=-7.72、-8.31,P均<0.01],30W组2d时达大值,与1d比增大[(25.7±1.8 vs 23.1±5.8) mm,t=-2.35,P<0.05],50 W组1d时达大值,7d、28 d时2组损伤区大径线值依次变小,30W组7d较2d时变小[(20.8±3.4 vs 25.7±1.8) mm,t=-2.23,P<0.05],50W组28d较7d时变小[(23.6±2.6 vs 28.5±4.6) mm,t=-4.32,P<0.01].在不同时间节点50W组的损伤区大径线值,均大于30W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0±4.1 vs 10.0±3.1)mm(32.4±4.6 vs 23.1±5.8) mm,(31.0±5.0 vs 25.7±1.8) mm,(28.5±4.6 vs 20.8±3.4) mm,(23.6±2.6 vs18.2±1.5) mm,t=-3.23、-3.59、-2.99、-6.53、-2.17,P均<0.05].损伤后肌肉内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0级,超声造影显示消融区域无造影剂充填,与30 W组相比,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消失及超声造影无灌注区所显示的范围更大,持续时间长.随着肌纤维的修复,损伤后7~28 d 2组声像图上回声逐渐增高,肌纹理逐渐清晰,在消融区域周边出现Ⅱ~Ⅲ级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显示造影剂包绕消融区,无造影剂充填区逐渐缩小,但50W组晚于30W组.(2) HE染色光镜下可见由炭化坏死、浊肿变性区逐渐向正常肌纤维组织过渡,50 W组变性坏死区域较大,修复期损伤交界处大量新生血管和胶原纤维形成,28 d时多于7d,肌纤维凝固性坏死、浊肿等较损伤2d少.(3)血清标志物检测:与损伤前比较,损伤后1h,2组血清CK含量均升高[30W组:(1.58±0.67 vs 0.64±0.31) kU/L,50W组:(1.84±1.19 vs 0.64±0.31) kU/L,t=-4.623、-4.768,P均<0.01];50W组血清LDH含量升高[(7049.60±3328.60 vs 4155.80±1745.80) U/L,t=-2.594,P<0.05];损伤后1d,2组血清LDH与TnT含量均升高[LDH 30 W组:(8486.82±2438.90 vs 4155.8±1745.8) U/L,LDH 50 W组:(9091.86±1068.50 vs 4155.8±1745.8) U/L,t=-4.762、-6.515,P均<0.05];TnT30W组:(21.67±8.80 vs12.37±4.34)μg/L,TnT 50W组:(25.64±4.19 vs 12.37±4.34) μg/L,t=-3.306、-5.194,P均<0.01);损伤后2d,2组血清LDH含量均升高[30W组:(7116.2±1887.2 vs 4155.8±1745.8) U/L,50W组:(8494.57.86±1199.30 vs 4155.8±1745.8) U/L,t=-3.283、-5.910,P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兔骨骼肌急性损伤在微波热消融后1~2 d进行性加重,7~28 d呈修复趋势,消融功率50 W组修复晚于30W组.超声成像可动态观察受损后肌肉相应的组织结构、血流分布的超声影像演变特征,与病理组织学、血清生化指标变化趋势也较为一致,从而形象直观地反映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

  • 不同技术级别超声医师对离体猪横纹肌理化损伤模型超声定性诊断的局限性分析

    作者:赵佳琦;章建全;盛建国;赵璐璐;潘倩

    目的:探讨离体猪横纹肌遭热损伤、化学损伤后超声图像及光镜组织学变化,探讨不同技术级别超声医师对其定性诊断的局限性。方法分别以微波消融、无水乙酸注射损伤离体猪横纹肌作为实验模型,在预先不提供2种不同损伤区域的横纹肌组织病理结果的前提下,比较肌肉超声诊断及消融治疗亚专业组内3名不同技术级别超声医师对各实验组横纹肌超声图像特征独立判读的差异。结果正常离体猪横纹肌在分别遭受热损伤、化学损伤后,高频超声显示损伤区域的横纹肌纹理回声模糊,网络样结构消失,光镜下显示热损伤区域的肌纤维以变性、缩窄、碳化、断裂和脱失为主,而化学损伤区域的肌纤维则以肿胀、变粗、染色变淡、境界模糊、肌纤维间隙变窄或消失、肌纤维融合为特征。主治级别以上超声医师之间(主治医师在亚专业组工作5年,主任医师在亚专业组工作20年)对于描述热损伤及化学损伤组损伤区域的边界、形态、肌纹理清晰度的超声图像特征判读一致性高(Kappa=0.933、0.845、0.789;Kappa=0.790、0.935、0.865,P均<0.05);但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分别与住院医师(亚专业组工作1年)相比,描述热损伤组回声强度、肌纹理清晰度的判读一致性差(Kappa=0.323、0.297;Kappa=0.259、0.112)。描述化学损伤组肌纹理清晰度的判读一致性差(Kappa=0.253、0.070)。结论微波与无水乙酸损伤猪横纹肌可致肌纤维发生不同的组织学改变,高频超声虽能清晰显示不同因素致损后横纹肌超声图像特征,但独立定性诊断时受不同技术级别超声医师的主观影响产生判读差异,不能客观定量分析。长期从事肌肉超声诊断及消融治疗工作的主治级别以上医师所做出的超声特征判读一致性程度较高,更贴近其病理组织学变化。

  • 腓肠肌羽状角的高频超声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叶攀;胡海涛

    目的:探讨正常人群腓肠肌及其亚部构筑的超声解剖学特点。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40名健康志愿者共80条腓肠肌肌腹及其远端肌肉腱膜处进行在体实时扫查,获得腓肠肌内、外侧头及其亚部超声图像;并在静息(分惯用脚和非惯用脚)及用力5 kg、10 kg等长收缩状态下获取腓肠肌内侧头和外侧头羽状角超声测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状态下腓肠肌羽状角测值的差异,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惯用脚与非惯用脚腓肠肌羽状角测值的差异。结果腓肠肌上部横断面扫查时,内、外侧头肌肉依据肌肉内强回声分隔,均可分为肌质亚部、浅亚部和深亚部3个部分,各部分边界清晰。外侧头3个亚部分隔呈侧卧姿的“T”形条状强回声,内侧头分隔则呈卧姿的“Y”形条状强回声,在“T”和“Y”字形强回声分隔上均可探及血流信号。腓肠肌外侧头远端羽状角为外侧浅亚部连接于跟腱构成,内侧头远端羽状角则为内侧肌质亚部续于跟腱构成。静息及用力5 kg、10 kg状态下,腓肠肌内侧头羽状角测值分别为(13.36±3.20)°、(13.32°±3.30)°、(12.75±3.20)°,外侧头羽状角测值分别为(8.69±3.30)°、(8.59±2.99)°、(8.65±3.20)°,同一状态下内侧头羽状角测值均大于外侧头羽状角测值,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09、9.50和8.10,P均<0.01)。腓肠肌内、外侧头在静息及承受不同外力的状态下,羽状角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F=0.89、0.02,P=0.41、0.98)。惯用脚与非惯用脚腓肠肌内侧头羽状角测值分别为(13.66±3.60)°、(13.30±2.84)°,腓肠肌外侧头羽状角测值分别为(8.71±3.48)°、(8.80±3.35)°。惯用脚肠肌内侧头羽状角测值大于非惯用脚,而腓肠肌外侧头羽状角测值小于非惯用脚,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0、0.87,P=0.48、0.17)。结论在体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腓肠肌内、外侧头及其亚部构筑的超声解剖特点,并可获取羽状角的准确测值。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骨骼 跟腱
  • 中国154家实验室检测抗平滑肌抗体和抗线粒体抗体的比对分析

    作者:邓垂文;胡朝军;白依娜;董晓娟;李萍;李丽君;宋宁;史艳萍;张奉春

    目的 调查分析中国检测平滑肌抗体(ASMA)和抗线粒体抗体(AMA)工作现状,为改进其检测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性研究.共有154家实验室(至少参加1个项目的检测比对工作)自愿报名参加全国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检测多中心比对分析.由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风湿免疫病诊疗关键技术临床推广及转化应用研究”项目组(以下称“项目组”)制备比对样品(液体血清),包括5份ASMA比对样品和5份AMA(包括AMA-M2亚型抗体检测)比对样品,并于2012年12月15日常温下将比对样品发放至各实验室.要求各实验室在2012年12月31日之前按照各自实验室常规方法检测比对样品,并于2013年1月14日前将检测结果以及检测所用方法填入统一表格寄回项目组.项目组采用Excel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符合率分析和滴度回报率分析.结果 ASMA-1为ASMA阳性,余为ASMA阴性.AMA-3和AMA-4为AMA及AMA-M2双阳性,余为AMA及AMA-M2双阴性.参加ASMA、AMA和AMA-M2检测比对工作的实验室数目分别为103家、103家和138家.ASMA、AMA和AMA-M2比对品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分别为57.3%、66.5%和93.5%,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6.8%、99.0%和97.8%.间接免疫荧光法是检测ASMA和AMA的主要方法,但该法阳性符合率较低,分别为57.6%和65.2%,且2个项目的滴度回报率亦较低,分别为39.1%和43.5%.同时回报AMA和AMA-M2检测结果的实验室占总回报实验室的57.0%.结论 2012年我国临床实验室检测ASMA和AMA比对品的阳性符合率尚不理想,阴性符合率较好.AMA-M2检测符合率均较好.IIF法检测ASMA和AMA的滴度回报率较低.目前亟需规范和提高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谱检测质量.

  • 肌骨超声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

    作者:江凌;崔立刚

    肌骨超声能够清晰地显示软组织病变,可在床边进行.医师可根据患者临床情况,进行局部重点扫查,并在肢体活动状态下动态观察,还可以随时进行双侧对比.这些优势促进肌骨超声从日常的超声诊断中逐步延伸到急重症医学领域,充分认识肌骨超声的价值,其在急重症患者中的诊疗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 高血压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钙超载与腺苷三磷酸酶

    作者:商黔惠;刘晓鹏;方宁;吴芹;姜黔峰;杨征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钙超载与腺苷三磷酸酶(ATPase)的关系.方法组织块种植法培养SHR和Wistar-Kyoto( WKY )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生化酶学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等检测SHR和WKY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细胞膜Ca2+-ATPase和Na+-K+-ATPase活性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SHR动脉平滑肌细胞[Ca2+]i浓度高于WKY大鼠[(307.7±32.1 vs 118.9±21.4)nmol/L,P<0.01)],Ca2+-ATPase和Na+-K+-ATPase活性低于WKY大鼠(1.3±0.2 vs 2.6±0.3; 3.1±0.5 vs 4.9±0.5,P均<0.01),细胞质膜Ca2+-ATPase(plasma membrane Ca2+-ATPase, PMCA)亚型1和Na+-K+-ATPase α1亚单位 mRNA表达低于WKY大鼠(0.231±0.007 vs 0.403±0.021;0.253±0.028 vs 0.634±0.033,P均<0.01).结论SHR动脉平滑肌细胞出现钙超载,其机制可能部分与细胞膜PMCA和Na+-K+-ATPase活性降低有关,两种ATPase功能降低可能是其基因转录水平下调的结果.

  • 胰岛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4E结合蛋白1和核糖体蛋白S6激酶磷酸化的刺激作用

    作者:

    目的研究胰岛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蛋白质合成翻译过程的两个调节子,4E-结合蛋白1(4E-BP1)和核糖体蛋白S6激酶,磷酸化的调节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用3H-亮氨酸和3H-TdR掺入法分别测定蛋白质合成和DNA合成;免疫印迹法检测4E-BP1和核糖体蛋白S6激酶的磷酸化.结果与对照相比,100 nmol/L胰岛素显著增加了VSMC的3H-亮氨酸和3H-TdR掺入.同样浓度的胰岛素作用于VSMC,可以诱导4E-BP1和核糖体蛋白S6激酶发生磷酸化.二者的磷酸化分别于胰岛素刺激后,30 min和10 min达高峰.结论胰岛素可以刺激VSMC的4E-BP1和核糖体蛋白S6激酶发生磷酸化,这可能是胰岛素发挥促进VSMC生长作用的机制.

  • 磷脂酶C信号途径在高血压病发病中作用探讨

    作者:刘忠;黄元伟;胡申江

    目的:了解磷脂酶C(PLC)和Gq蛋白亚单位(Gaq)与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的相关性.方法:分别以Gq蛋白α亚单位(Gαq)多克隆抗体及PLC-β1和PLC-γ1单克隆抗体为探针,用免疫印迹(Immunoblot)方法测定人动脉平滑肌层中Gαq、PLC-β1、PLC-γ1的相对含量.结果:在人类动脉血管平滑肌层中未检测到PLC-β1,但存在Gαq和PLC-γ1.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组(n=9)和对照组(n=15)相比较,Gαq和PLC-γ1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发病过程中并无证明存在有Gαq和磷脂酶C信号途径的异常.

  • 缺氧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效应

    作者:王关嵩;钱桂生;陈维中

    本实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H-TdR掺入,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探讨缺氧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SMC)增殖的影响.结果:缺氧12 h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反应颗粒增加,24 h明显增加,其含量是常氧组2.1倍;低氧8 h可使PSMC的3H-TdR摄取量减少(P<0.05),12 h则促进其摄取,24 h则明显较常氧对照组增多(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其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P<0.01),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1),细胞内总蛋白含量有所降低(P<0.01).说明,缺氧早期抑制或损害PSMC增殖,而后促使PSMC的表型改变,出现增殖,从一侧面证实缺氧可以直接促进PSMC增生.

    关键词: 缺氧 平滑 增殖
  • 全反式维甲酸对兔颈动脉血管重塑及VEGF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彦飞;董果雄;张社华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内皮损伤后内膜增生、VEGF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6组(n=6):治疗组(A、 B)、对照组(A、 B)、假手术组(A、 B).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高脂饮食,手术损伤颈动脉内膜,治疗组给予atRA灌胃,假手术组手术但不损伤内膜.分别于术后7、28d处死A、 B组动物,取病变血管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测VEGF、 PCNA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术后7d内膜开始增生,28d时内膜增生明显,管腔狭窄,有粥样斑块形成,VEGF、 PCNA表达明显增加.治疗组内膜增生较轻,28d时内膜面积及斑块厚度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01、 P<0.05), VEGF、 PCNA阳性表达指数也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 P<0.001).结论 atRA抑制兔颈动脉内皮损伤后VEGF、 PCNA的表达,减轻新生内膜增殖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

  • 全反式维甲酸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VSMC增殖及E2F1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青青;董果雄;张社华;朱秀兰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内膜损伤后内膜增牛、E2F1表达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9组(n=6):假手术组(A、B、C),对照组(A、B、C)及atRA治疗组(A、B、C).各组均高脂饮食两周后,对照组作颈动脉内膜损伤模型.atRA治疗组于术前3d开始每大给予atRA灌胃,其余操作同对照组.假手术组手术但不损伤内膜.术后分别于7d、14d、28 d处死A、B、C组动物.采取颈动脉标本,对血管粥样硬化病变进行大体形态学观察,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粥样硬化病灶中E2F1、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术后7 d内膜开始增生,14d及28 d时增生明显,粥样斑块形成,管腔狭窄,E2F1、PCNA阳性表达明显.治疗组内膜增生较轻,14d、28 d时,内膜面积及斑块厚度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P<0.05,P<0.01、P<0.01),E2F1、PCNA阳性表达指数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P<0.01,P<0.01、P<0.05).结论 atRA抑制兔颈动脉内皮损伤后E2F1、PCNA的表达,抑制VSMC增殖,减轻新生内膜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程.

  • 大黄素自身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殖

    作者:王翔飞;葛均波;孙爱军;徐丹令;王克强

    目的 探讨大黄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殖的作用以及大黄素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是否存在代谢过程.方法 采用Transwell迁移系统和MTT法观察大黄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结果 大黄素能显著抑制平滑肌细胞迁移,5 μg/mL大黄素抑制率为83.3%;大黄素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然而,血管平滑肌细胞作用24 h后,上清液中的大黄素浓度并无显著降低;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诱导剂或者抑制剂没有改变大黄素的细胞毒性作用或者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大黄素的主要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基因表达水平没有显著的上调.结论 大黄素能够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并且不被平滑肌细胞代谢,可能作为药物涂层支架的药物.

  • 2型糖尿病患者骨骼肌丙二酰CoA脱羧酶表达及活性的研究

    作者:胡淑国;王丽慧;宋国桥;杨洋;张莉莉

    目的:探讨T2DM患者骨骼肌丙二酰CoA脱羧酶(MCD)表达和活性的变化,及其在骨骼肌脂质堆积和IR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拟骨科手术的 T2DM 患者10例(T2DM 组)和性别、年龄、BMI匹配的非糖尿病受试者10例(Con组)。测量两组血压、FPG、FIns、TG、TC、FFA。IR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术中留取骨骼肌标本,测定骨骼肌 TG和长链脂酰CoA含量,以及MCD mRNA表达和活性结果(1)T2DM 组 HbA1c、FPG、FIns、TG、FFA、HOMA‐IR高于Con组(P<0.05)。(2)T2DM组骨骼肌TG及长链脂酰CoA含量高于Con组[骨骼肌 TG(6.03±1.62) vs (4.49±1.63)μmol/g ;长链脂酰CoA (3.12±1.12) vs (2.13±0.96)μmol/g ,P<0.05]。(3)T2DM 组骨骼肌MCD mRNA表达和MCD活性均低于Con组[(1.52±0.22) vs (1.27±0.31)×106,(2.21±0.36) vs (1.82±0.30)nmol/min/mg · Pr ,P<0.05]。结论与Con组比较,T2DM 组MCD表达和活性降低,可能在T2DM患者骨骼肌脂质堆积和IR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 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的早期超微结构改变

    作者:徐勇;郑富蓉;马红艳;雷贤英;杨军

    链脲佐菌素复制的糖尿病大鼠在第4周和对照组相比,出现骨骼肌线粒体数目增加,线粒体变性、肿胀和排列紊乱.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参数与血管平滑肌细胞钙激活钾通道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罗兴林;何川;杨艳;魏宗德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参数与血管平滑肌细胞钙激活钾通道(KCa)活性的相关性.方法:切取2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及18例非高血压者(血压正常组)的肠系膜动脉小分支节段,用酶消化法获取血管平滑肌细胞,以膜片钳技术检测KCa通道的活性,通过Pclamp专用软件实时采样记录其平均开放时间(To),平均关闭时间(Tc),平均开放概率(Po)等.采用美国Meditech公司的ABPM-04动态血压监护仪,记录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脉压、白昼血压、夜间血压、脉压变异性.结果:①两组血压参数:高血压组24 h平均收缩压与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与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与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脉压、脉压变异性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② 两组KCa通道活性变化:两组于细胞内面向外膜片下,不同浓度Ca2+较Ca2+浓度为0时Po、To增加,Tc缩短,有显著性差异;③ 高血压组血管平滑肌KCa活性与血压参数的相关性:24 h平均舒张压、白昼及夜间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脉压升高时,Po显著增加,To显著延长,Tc显著缩短.但24 h平均收缩压、白昼及夜间平均收缩压、脉压变异性变化与Po、To、Tc关系不明显.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肠系膜动脉平滑肌KCa通道活性明显高于非高血压者,但对Ca2+的敏感性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舒张压、脉压升高与平滑肌KCa通道特性改变密切相关.

  • 不同端粒片段通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抑癌基因P53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作者:吕娟;王红

    目的:研究不同端粒寡核苷酸序列对大鼠胸大动脉平滑肌细胞(A7R5)凋亡的影响,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抑癌基因P53(P53)信号通路是否参与调控端粒寡核苷酸序列诱导A7R5的凋亡.方法:将三种端粒重复序列端粒寡核苷酸序列的二聚体、四聚体、六聚体[TE-12(TTAGGG)2、TE-24(TTAGGG)4、TE-36(TTAGGG)6]转染至A7R5,分别作为TE-12组、TE-24组、TE-36组,另设A7R5空白为阴性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端粒寡核苷酸序列转染后A7R5的凋亡情况.采用逆转录多聚酶联反应(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检测TE-12组、TE-24组、TE-36组及阴性对照组SIRT1、P53基因及蛋白水平.结果:将TE-12、TE-24、TE-36成功转染进A7R5,各组转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E-12组A7R5凋亡率明显高于TE-36组、TE-24组和阴性对照组,TE-24组细胞凋亡率低,但亦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E-12组A7R5SIRT1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高于TE-36组、TE-24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E-24组A7R5P53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低于TE-36组、TE-12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端粒寡核苷酸序列促进A7R5的凋亡.不同结构的端粒寡核苷酸序列引起A7R5凋亡程度不同,在选取的三种结构中,端粒单链序列TE-12引起A7R5凋亡明显.端粒寡核苷酸序列对A7R5凋亡的作用可能与SIRT1/P53信号通路有关.

  • 动脉粥样硬化小鼠主动脉平滑肌上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大电导钙离子激活钾通道信号复合体分子表达量的变化研究

    作者:凌冬云;黄猛珣;王联发

    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主动脉平滑肌上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大电导钙离子激活钾通道(TRPC1-BK)信号复合体分子表达量的变化.结果:AS组AS模型建立成功.RT-PCR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AS组TRPC1的mRNA表达量增多(P<0.05),BKα 和BKβ1亚基的mRNA表达量减少(P均<0.01).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AS组TRPC1蛋白表达量增多(P<0.05),BKα 和BKβ1蛋白表达量减少(P均<0.01).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TRPC1蛋白表达量增多(P<0.01),BKα 蛋白表达量减少(P<0.01),BKβ1蛋白表达量减少(P<0.05).结论:AS组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组织中TRPC1-BK信号复合体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受影响.推测TRPC1-BK信号复合体有可能成为治疗AS相关性血管疾病的一个新靶点.方法:AS组采用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E-/-)小鼠,对照组采用野生型C57BL/6J小鼠,每组10只,分别采用高脂饲料和普通饲料喂养10周,处死后分离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组织,提取总核糖核酸(RNA)及总蛋白.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检测并比较两组TRPC1、大电导钙离子激活钾通道 α 亚单位(BKα)及大电导钙离子激活钾通道 β1亚单位(BKβ1)亚基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表达量的差异.

  • 自噬在高磷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邱翠婷;郑海军;余文军;李爱琴;李寰;吕安林

    目的:探讨自噬在高磷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钙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磷酸盐(3.2 mmol/L Pi,即高磷状态)建立大鼠VSMC钙化模型。实验分为三组:对照组、钙化组(分为3个亚组:3.2 mmol/L Pi 4 d组、3.2 mmol/L Pi 6 d组、3.2 mmol/L Pi 8 d组);钙化+3-甲基腺嘌呤(3-MA)组(3.2 mmol/L Pi 8 d+5 mmol/L 3-MA)。分别通过茜素红S染色法和邻甲酚肽络合酮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钙结节形成及钙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转录因子蛋白(Runx2)、α-肌动蛋白(α-SMA)和自噬相关蛋白—膜型微管蛋白1轻链3β(LC3Ⅱ)蛋白表达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VSMC内自噬小体形成情况。免疫荧光显微镜下观察VSMC中LC3和Runx2定位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2 mmol/L Pi 8 d组钙结节、钙含量、Runx2和LC3Ⅱ蛋白表达量及自噬小体均显著增高,α-SMA蛋白表达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2 mmol/L Pi 8 d组相比,钙化+3-MA组细胞钙含量增多,LC3荧光分布量降低,Runx2阳性细胞数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噬在磷酸盐诱导的VSMC钙化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

1015 条记录 4/51 页 « 12345678...505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