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初发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实施同期护理对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作者:李辉;石小艳

    目的 探讨初发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实施同期护理干预对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将本科室收治的120例初发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n=60,实施传统护理干预)和干预组(n=60,患者及家属实施同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P<0.05).出院后6个月,两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升高,但干预组低于传统组(P<0.05);出院后6个月,干预组各项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升高,传统组各项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降低,且干预组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 初发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实施同期护理可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

  •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9例临床观察

    作者:裴和平;王建松

    目的:观察和分析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情况和病例报告分析。方法:收治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9例,对其给予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9例患者均血糖控制平稳,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使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明显。

  • 久用消渴丸警惕副作用

    作者:

    降糖老药消渴丸具有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的功能,主治初发糖尿病及轻中型和稳定型糖尿病.消渴丸并非纯中药制剂,久用有多种副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消渴丸所含的优降糖,其降糖作用在所有磺脲类降糖药中是强的,但有严重的副作用;其代谢产物仍有很强的活性和降糖作用,在肝脏代谢,经肾脏排出.故肝肾功能不全者应禁用消渴丸.

  • 中年人初发糖尿病强化治疗30例结果分析

    作者:张微;韩杏花;张贤贤

    目的:分析中年人初发糖尿病强化治疗30例结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30例中年初发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分析的对象,经患者允许,现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糖尿病患者各15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进行强化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进行常规治疗。两组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后,将其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糖尿病患者经过治疗后,均未出现死亡病例。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糖尿病患者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达标时间更短,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胰岛素泵对中年初发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治疗能够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安全性更高,并且较常规治疗方式更佳。

  • 以酮症酸中毒起病的初发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曹闻铭

    目的:讨以酮症酸中毒(DKA﹚起病的初发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3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常规血糖、血液、尿液检查,计算体重指数,给予血气分析。酮体转阴次日,对患者的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氢酶抗体(GAD-Ab﹚、胰岛素抗体(IAA﹚、糖化血红蛋白(HbAc1﹚、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及总胆固醇进行检测,酮症纠正3 d后,测验患者的血糖值和C肽。治疗依照患者实际病症情况采取常规治疗,统计治疗周期内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病因、病症特点、胰岛功能、血糖血脂及误诊情况和治愈等情况。结果30例患者均急症起病,发病明显,“三多一少”症状平均持续时间(7.42±1.03﹚周,患者首次入院血糖检测平均(21.86±0.97﹚mmol/L。患者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17例,肥胖病例19例,高甘油三脂11例,高血压者6例,分别占病例总数的56.7%、63.3%、36.6%和20.0%,诱发病因中,不明确诱因居多,占病例总数的46.7%(14/30﹚;②与非酮症酸中毒起病的糖尿病患者比较来看,该临床研究所选30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和各项血糖指标均较高,C肽、胰岛素、甘油三酯等生化指标则不同程度的低于非酮症酸中毒起病的糖尿病患者;③7例患者为1型糖尿病,占病例总数的23.3%,8例患者为2型糖尿病,占病例总数的26.7%,15例未确定病型,占病例总数的50%。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诊断,6例误诊,误诊率20.0%,经临床治治疗,无病例死亡,救治成功率100%;④酮症酸中毒起病的糖尿病患者中,肥胖人群的血脂较高,标准体重人群的胰岛素缺乏更为严重,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症酸中毒起病的初发糖尿病患者多急症起病,发病过程无明显免疫依据,误诊率较高,主要临床表现为空腹血糖高,餐后胰岛素分泌减少,其中II型糖尿病患者经强化治疗后可有不同程度改善。对此,临床需加强监测并积极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做到早干预、早治疗。

  • 探讨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共同治疗初发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会平

    目的:在对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共同治疗初发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客观评价适合初发糖尿病患者的诊疗方案,从而进一步提升其预后水平。方法以随机法选择温县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接收的51例初发糖尿病患者(实验组),予以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共同治疗;同期再选取51例初发糖尿病患者(对照组)作对照,予以二甲双胍单纯治疗,在对所有入选患者预后情况、治疗情况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客观比较两组入选患者的临床指征。结果上述入选患者中,治疗后实验组入选患者体重指数(20.05±2.11)kg/m2,对照组(23.56±2.71)kg/m2;实验组入选患者糖化血红蛋白(6.41±0.96)%,对照组(7.80±0.95)%;实验组餐后2 h血糖值(8.66±1.35)mmol/L,对照组(11.25±2.61)mmol/L;实验组空腹血糖值(5.52±1.49)mmol/L,对照组(6.51±1.82)mmol/L,实验组有1例(1.96%)患者有恶心呕吐症状出现,2例(3.92%)出现便秘;对照组有8例(15.69%)恶心呕吐,2例(3.92%)头昏,6例(11.76%)便秘,实验组入选患者有效率96.08%,对照组入选患者有效率76.47%,两组对比有差距(P<0.05)。结论对于初发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时选择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共同治疗方案效果突出,可推广。

  • 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探讨

    作者:任艳

    目的: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方法选用2015年3月-2016年4月于该院就诊的10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50人。对照组应用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加那格列奈治疗,观察组应用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经上述方案治疗2个月,临床症状与相关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较优,能明显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与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对初发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实施同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作者:章玉玲;程丽红;林安华

    目的 探讨对初发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同期进行护理干预对患者代谢指标、住院时间及自护行为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至6月,我们对初发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同期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代谢指标及住院天数.同时对初发糖尿病患者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其自护行为.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时代谢指标、自护行为无统计差异;对初发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同期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住院天数缩短,出院后6个月自护行为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初发糖尿病患者与家属同期进行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天数,进一步提高患者自护行为.

  • 营养干预方法对住院初发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的影响

    作者:杜小婉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方法对住院初发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 年2 月~2012 年12 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2 型糖尿病患者50 例,都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然后给予积极的营养干预.结果:患者干预后的血糖、血压与血脂检验值都有明显下降,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患者干预后的摄入能量、蛋白与脂肪值都明显得到降低,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营养干预方法在住院初发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中的应用有利于降低血糖、血压与血脂值,优化营养素摄入水平,提高患者预后.

  • 2型糖尿病与伴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血浆胰岛素的比较

    作者:田瑞雪

    本文观察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IR),探讨两者在糖尿病与糖尿病高血压发病过程中的规律。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初发糖尿病组47例(糖尿病5年内):单纯糖尿病29例,男17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8(36~67)岁。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8例,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57.0(40~65)岁。晚期糖尿病组(糖尿病5年以上)41例:单纯糖尿病25例,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龄58.8(42~75)岁。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6例,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60.4(52~76)岁。对照组24例,男15例,女9例,排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平均年龄56.1(45~62)岁,为门诊体检者。 所有糖尿病患者符合1980年WHO诊断标准。高血压标准为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95mmHg。所有糖尿病均以饮食控制、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降糖治疗。以β受体阻滞剂及ACEI降压治疗者试验前1周停用。组间年龄、BMI无显著性差异(P>0.05)。 2.测定指标和方法:馒餐试验:所有受试者隔夜禁食,试验前1日停服降糖药,次日晨取空腹静脉血,进食100g面粉做的馒头测定60、120、180分钟血糖和胰岛素。测定血糖(PG)、胰岛素(Ins)、曲线下面积AUC=1/2(空腹值+2h值)+1h值,胰岛素敏感指数ISI=In(1/空腹PG×空腹Ins)反应胰岛素的抵抗。

  • 强化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评价初诊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

  • 临床上对初发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的临床效果

    作者:杨华;许学忠

    目的 分析对初发糖尿病患者开展糖尿病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286例初发糖尿病患者纳为本次研究对象,以计算机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143例.参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规范化糖尿病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自我管理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各指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自我管理依从性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中开展对初发糖尿病患者开展糖尿病教育,提高了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实现了对血糖指标的有效控制.

  • 初发糖尿病,未治肥胖患者

    作者:高妍

    病历摘要病史简介 患者男,59岁,发现血糖升高3月.患者于3月前常规体检时发现空腹血糖为7.5 mmol/L,1周后复查空腹血糖为7.6 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医生嘱进行运动及饮食控制,3个月来空腹血糖一直未恢复正常范围,高可达10.6 mmol/L,未查餐后血糖.

  • 饮食教育对初发糖尿病病人血糖的影响

    作者:袁小润;郭金风;李乃娟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蛋白、高脂饮食),生活节奏的加快及运动量的减少,使得糖尿病的发生率大幅度上升.长期以来的国内外临床实践证明,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病人基本的治疗措施之一,合理的控制饮食可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荷,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因此,饮食治疗作为基础治疗的手段,在防止和延缓糖尿病的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维持健康和劳动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 胰岛素泵与胰岛素强化降糖对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的功能改善作用

    作者:刘爱花

    目的:探究胰岛素泵与胰岛素强化降糖对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的功能改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2例初发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研究组应用胰岛素泵持续进行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FPG(空腹血糖)及2 hPG(餐后2h血糖)变化及胰岛β细胞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明显下降,研究组血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β细胞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研究组患者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初发糖尿病患者予以胰岛素泵治疗,有效降低血糖同时,还可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临床护理路径在初发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李莉玲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初发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按照贯序法将70例初发糖尿病患者随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指标.结果:2组在糖尿病健康知识掌握、血糖控制程度、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落实于临床护理工作中,使初发糖尿病患者获得佳的护理服务与健康教育效果,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

  • 以酮症酸中毒起病的初发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伯伟;汪四虎;黄大祥;吴方来;张宗兰

    目的:观察以酮症酸中毒起病的初发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7月份至2013年12月份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患者102例,根据患者发病前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两组,一组为DKA1组(以酮症酸中毒起病,发病前无糖尿病病史)共42例,一组为DKA2组(发病前已确诊有糖尿病)共60例。比较两组患者发病诱因、糖尿病分型特点及误诊率、治愈率、死亡率,并作出分析。结果 DKA1组起病时无明显诱因占42.8%明显高于DKA2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明确诱因中感染因素占38.1%;DKA 1组与DKA 2组的糖尿病类型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DKA 1组1型糖尿病、未分型糖尿病所占比例高于DKA 2组,2型糖尿病所占比例小于DKA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KA 1组误诊率高于DK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酮症酸中毒起病的初发糖尿病发病前多无明显诱因,容易误诊,应加强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健康教育,及时监测,尽早进行干预和治疗。

  •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体会

    作者:刁秋玲;李文华

    2002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并加以随访,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50例,女46例,40~70岁,均符合WH0糖尿病2型诊断标准.初发糖尿病者13例,患病1年以上者83例,76例伴有不同程度的急慢性并发症.高中及以上学历48例,初中及以下42例,文盲6例.平均住院28d,临床症状及血糖均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 初发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5年胰岛功能及心血管危险因素变化的评估

    作者:王叶;杨历新;米娜;朱沁芳;李金娟

    目的 探讨初发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追踪观察5年后胰岛功能及心血管危险因素变化状况,与口服降糖治疗患者对比观察.方法 初发糖尿病住院患者随访未脱落者共59例,糖尿病宣教后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28例)和口服药组(31例),糖尿病病程<6月,入院前未行任何药物治疗,治疗时记录体质量及腰围,行标准OGTT试验,同时测胰岛素及C-肽水平和舒张压、收缩压、血脂六项、C-反应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等,彩超测定颈动脉中膜内膜厚度,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泵14d强化治疗后出院,门诊追踪观察的5年中,所有患者都被要求尽量控制血糖.5年时复查上述各项指标.结果 初发糖尿病治疗前与治疗后5年对比,两组间的血糖、血压、HbA1c、BMI、血脂差异无显著性;INS组治疗5年后的CRP较基线水平降低,有显著性差异;且较OT组有明显差异;5年后INS组的IMT值较前下降,而OT组IMT值略有升高,有显著性差异;INS组与OT组有明显的差异;两组5年后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R均较基线水平下降,组间无差异;胰岛素强化组5年后较口服药组HOMA-β cell水平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初发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5年内心血管内皮炎性反应指标优于口服降糖药,且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恢复程度优于口服降糖药.

  • 糖尿病并发皮肤病48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显丽;熊煜欣;杨志芳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不仅使正常的代谢功能发生障碍,同时可使机体的大小血管、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等发生多种损害,会累及到机体的任何组织器官,包括皮肤在内.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身体肥胖, 年龄在40岁以上, 或者有糖尿病家族遗传史的人群, 其患病率明显升高.作为机体大器官的皮肤,不仅含有丰富的血管以及神经,而且其代谢也非常活跃.所以,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极易出现代谢性皮肤病以及感染性皮肤病.因此,降低糖尿病皮肤病变的发生率,予以早期诊断治疗,对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糖尿病患者的新陈代谢紊乱,免疫力低下等,都是引发皮肤病的因素,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一个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多种皮肤病变,而现代以皮肤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初发糖尿病漏诊率高,因此,在检查时很值得医生的密切关注.现将笔者收治的48例糖尿病并发皮肤病分析如下: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