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广东国境口岸五种蚊种核糖体基因第2内转录间隔区分子鉴定方法研究

    作者:师永霞;幸芦琴;洪烨;李小波;郭波旋;相大鹏;黄吉城;郑夔

    [目的]建立国境口岸不同蚊种的核糖体基因第2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2)分子鉴定方法及其系统进化关系.[方法]针对蚊虫的rDNA核酸序列保守性,设计扩增rDNA-ITS2编码区的PCR引物,对广州机场、江门和湛江等国境口岸采集的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骚扰阿蚊等成蚊和实验室喂养的蚊幼虫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与CenBank中已知蚊虫的rDNA-ITS2进行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不同蚊虫的rDNA-ITS2扩增片断长度不同,M2引物对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骚扰阿蚊和中华按蚊的扩增片断分别为447bp~520bp、432bp~438bp、527bp~586bp、439bp~448bp和644bp.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关系显示,尖音库蚊组和三带喙库蚊聚类为库蚊属,再与白纹伊蚊和骚扰阿蚊聚类为库蚊亚科,库蚊亚科再与中华按蚊进行聚类,分子进化与蚊虫形态学鉴定的亲缘关系保持一致.[结论]建立的rDNA-ITS2分子鉴别技术可成功地应用于国境口岸范围内成蚊和幼蚊的亚科、属和种的区分和确定系统发育关系.这可以弥补蚊虫形态特征信息量的不足等传统分类系统的缺点,对国境口岸范围外来的或新发现的蚊种的鉴别提供了分子水平的技术依据.

  • 浙江省369份淡、海水鱼香港海鸥型菌污染状况研究

    作者:梅玲玲;高雯洁;朱敏;潘军航;张俊彦;汪炜;姜德霞;张严峻

    目的 掌握浙江省淡、海水鱼中香港海鸥型茵污染状况,为防止食源性香港海鸥型茵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改良头孢哌酮麦康凯琼脂分离,API 20NE鉴定香港海鸥型菌.K-B纸片扩散法作耐药性测定.1通用引物扩增16S rDNA并与香港海鸥型茵HKU1株开展同源性比较.结果 369份样品检出香港海鸥型茵18株,阳性率为4.88%,其中,鲤鱼检出率为25.00%,草鱼的阳性率为10.26%,海水鱼以及鲫鱼、鲢鱼、扁鱼等淡水鱼中未分离出.分离的香港海鸥型菌16S rDNA序列与HKUI株仅相差1.2个碱基,同源性在99.6%.100.0%之间:18株茵对头孢拉定、万古霉素、甲硝唑、克林霉素、头孢哌酮完全耐药,对红霉素、亚胺培南、克拉霉素、氨曲南、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三甲氧苄氨嘧啶、四环素、氯霉素、多粘菌素B、环丙沙星完全敏感,对头孢噻吩、胺苄西林、头孢曲松的耐药性分别为83.33%、61.11%和5.56%.结论 浙江省存在香港海鸥型茵污染源,建议相关监督部门应加大这类产品的管理力度,防止香港海鸥型茼病在我省的发生和传播.

  • 乳腺癌相关基因DNA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戴保秀;徐国萍

    乳腺癌发生是多步骤、多因素过程,是环境和遗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认为DNA甲基化是乳腺癌普遍发生的分子改变.DNA甲基化在基因转录、调控、表达中起关键作用.本文就乳腺癌相关基因甲基化进行总结,对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DNA 甲基化 乳腺癌
  • 酶联免疫吸附法和DNA检测法在肉类鉴别中的应用

    作者:任秀;骆海朋;崔生辉

    肉类食品是我国人民食品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和经营单位为了追逐利润,时有将价格便宜的肉品掺入或替代高价格的肉品中进行加工和销售.为保护消费者对食品消费的知情权和规范肉类市场的秩序,食品生产、流通等监管部门应对肉类识别技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进而建立相应的规范识别方法.目前用于肉类掺假鉴别的方法有组织学、化学、免疫学和基于DNA序列的检测方法等.本文主要针对ELISA检测方法和DNA检测方法在肉类识别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分析,并对我国肉类识别标准方法的缺陷进行分析.

  • 串珠镰刀菌分离菌株PCR筛选鉴定方法的研究

    作者:王晓英;刘秀梅

    为监测根食中的串珠镰刀茵污染,根据rDNA18S、5.8S、28S及其间区ITS和ITS2序列,设计了1对镰刀茵属特异性引物Fu3/Fu4及2对串珠镰刀菌种特异性引物Fu5/Fu4(Ⅰ型IrS2特异性)和Fu3/Fu2(Ⅱ型ITS2特异性),建立了串珠镰刀菌PCR及复合PCR检测方法.Fu3/Fu4、Fu3/Fu2和Fu5/Fu4分别扩增516bp、375bp和188bp的DNA片段.Fu3/Fu4PCR的检出灵敏度为10pg,Fu5/Fu4为100pg,复合PCR(Fu3、Fu5和Fu4)的检出限为100pg,分别相当于每次反应检出103、104和104个孢子.复合PCR可以同时鉴别镰刀菌属和串珠镰刀菌种.检测了32株从山东、浙江、安徽和河南4省区分离的串珠镰刀茵及交孢镰刀茵,26株为I型ITS2特异性,4株为Ⅱ型ITS2特异性,两株待定.该方法可用于大量快速筛选串珠镰刀菌,有利于进一步开展串珠镰刀茵在我国的生态分布、生物地域学及系统发育学等方面的研究.该方法快速、敏感、特异,适宜粮食中串珠镰刀菌污染的监测.

  • 抗菌肽Cn-AMP2双靶点抗菌机制的光谱学研究

    作者:王洁;吴琦;王宏兰;孙晓杰;衣同辉;郭红艳;齐晓丹;刘哲丞

    目的 合成抗菌肽Cn-AMP2并用光谱学方法 研究其抗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Fmoc固相合成的方式制备抗菌肽Cn-AMP2并测定抗菌肽Cn-AMP2对不同菌株的低抑菌浓度.使用圆二色光谱法测定抗菌肽Cn-AMP2在不同缓冲溶液体系中的二级结构;以N-苯基-1-萘胺为探针进行细胞外膜渗透性实验.以溴化乙锭为荧光探针,通过肽与DNA竞争结合荧光光谱研究抗菌肽Cn-AMP2对细菌基因组DNA作用.结果 通过Fmoc固相合成制备的抗菌肽Cn-AMP2经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后,质谱测定分子量为1266.40 Da,表明合成无误.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均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针对不同菌株,低抑菌浓度MIC为50.0~100.0μg/mL.在圆二色光谱测定结果表明抗菌肽Cn-AMP2为螺旋结构多肽.在模拟的疏水环境下,其摩尔椭圆率为-2548 degree?cm2?dmol-1.在细菌外膜渗透性实验表明细胞膜是抗菌肽的作用靶点.抗菌肽Cn-AMP2与基因组DNA具有结合能力,表明基因组DNA也是作用靶点.结论 抗菌肽Cn-AMP2通过作用于细胞膜和基因组DNA产生抗菌作用.

    关键词: 抗菌肽 细胞膜 DNA
  • 无创产前检测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周舒香;刘妮;徐丽;杨一琼;陈玲;李靓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DNA检测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疾病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对2838例孕妇进行无创产前DNA检测,并对其中提示染色体异常阳性对象进一步进行羊水(或脐血)穿刺,胎儿核型分析。阴性患者进行B超和出生后随访。终对产前DNA测序结果、核型分析及出生后随访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838例孕妇DNA测序检测提示:21、18、13号3大染色体异常、性染色体异常及其他染色体异常与核型分析符合率分别为81.25%;53.85%;0%。另外,>40岁的高龄孕妇,经无创DNA检测其染色体异常比例较≤40岁孕妇明显升高。结论:无创DNA检测在3大染色体异常检测中,与核型分析有较高符合率,且具有检测速度快、无创等优点。

    关键词: 孕周 DNA 筛查
  • 自由基系列1--自由基对DNA的伤害

    作者:陈洪;陈万秋;马清仪;杜毅

    自由基在体内引发一系列的自由基反应,这些反应与多种疾病有关.本文着重叙述了自由基的产生、危害,以及对DNA的伤害.

    关键词: 烟气 自由基 DNA
  • 自由基系列2--自由基对DNA伤害的测定和一种广谱自由基捕获剂

    作者:陈洪;王书宁;许平;杜毅

    本文介绍一种定量的测定自由基对DNA伤害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用该法测定了硫氧自由基(SO3-+SO3-)、氮氧自由基(NO)诱导的单链DNA突变(C→T)速率.前者为自然突变速率的3.5倍,后者是自然突变速率的34,000倍.使用一种广谱的自由基捕获剂(free radical scavenger)可以使系统自由基总量减少2/3.

  • EB病毒血清学及DNA联合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应用

    作者:朱红岩

    目的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中联合检测EB病毒血清学及DNA的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8年11月中的54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对象,均接受EB病毒血清学及DNA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VCA-IgM检测总阳性率为70.37%,EBV-DNA阳性率为75.93%,VCA-IgM不同年龄段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61 3,P=0.021 8),EBV-DNA检测4岁及以上阳性率高于2岁以下(x2=3.695 2,P=0.007 1);VCA-IgG检测总阳性率为96.30%,在2岁及以上的阳性率高于2岁以下(x2=4.215 6,P=0.003 1);4岁及以上患儿不同时期EA-IgG阳性率高于4岁以下(x2=4.052 6,P=0.000 5).结论 单纯实施血清学检测缺乏满意灵敏度,选择EB病毒血清学及DNA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能够为临床诊疗的进行提供科学依据.

  •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病毒学应答能效分析

    作者:徐爱华;王洁

    本研究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观察其早期病毒学应答.资料与方法2006年1月~2011年10月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患者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37~62岁;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2例,肝炎肝硬化患者28例,其中10例在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合并不同程度的肝衰竭.诊断符合2010<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标准[1].

  • 肺癌多药耐药基因(MDR genes)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建萍;于庆潭

    目前肺癌已成为因癌症死亡的主要因素.肺癌的时期诊断在目前尚困难,确诊时已属中晚期而失去手术机会.故化疗在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临床治疗中肺癌多药耐药性(mulidrugresistance,MDR)使疗效不佳或复发.故多药耐药性的研究成为治疗的关键之一.多药耐药性是指肿瘤药物产生抗药性的同时,对结构和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肿瘤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国内外对肿瘤MDR的发生机制提出了许多耐药机制,其中多药耐药基因mdrl编码的P-gp高表达是MDR产生的主要原因.多药耐药基因(multidrugresistance genes,MDR genes)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表达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表达基因片段成为可能,肺癌的多药耐药性得以进一步认知,肺癌的治疗就能进一步完善.

  • 金黄色葡萄球菌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作者:刘敏;谢利波;乐超银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DNA提取方法.方法:用4种不同的细菌DNA提取方法提取金黄色葡萄球菌DNA,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及PCR检测提取物并比较结果.结果和结论:溶菌酶能有效的降解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且用溶菌酶破壁后提取的DNA适于PCR实验,本研究成功的得到一种简易的、改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DNA的提取方法.

  • N-邻香草醛氨基葡萄糖希夫碱配合物对(O-·2)和DNA的作用

    作者:刘小琴;乐芝凤;张香才

    目的:探讨防止超氧离子对组织细胞的损伤,开发能与肿瘤细胞染色体DNA作用的药物.方法:采用比色法、荧光和吸收光谱法研究了N-邻香草醛氨基葡萄糖糖希夫碱(VG)的(Ⅱ)、锌(Ⅱ)、钴(Ⅲ)配合物(MVG)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NA的作用.结果与结论:CuVG,ZnVG和CoVG能抑制超氧离子自由基的生成,抑制能力强的是CuVG.此外,配合物CoVG可与DNA有效结合,结合常数(Ko)值为5.26×104mol-1·L,每100个核苷酸的片段可提供结合位点数是3.8.

  • 慢性HBV携带者肝穿刺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国强

    资料与方法2006~2009年收治慢性HBV携带者117例,男89例,女28例;年龄18~53岁,平均36 5岁.所有患者均HBsAg阳性,HBeAg阳性71例,HBeAg阴性46例,病程1~19年,血清HBV DNA≥105拷贝/ml(HBeAg阴性≥104拷贝/ml),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ALT/AST均正常,临床及病理诊断分别参照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分级(G)和分期(S)[2].

  • Pre-S1Ag检测判断乙肝抗病毒疗效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春红

    目的:研究探讨Pre-S1Ag检测分析判断乙肝抗病毒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HVB DNA呈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100例,进行普通干扰素治疗46周,治疗前后对HBV DNA和Pre-S1Ag进行检测然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100例患者中血清HBV DNA阳性率100%,Pre-S1Ag阳性率86%;治疗后HBV DNA阳性率42%,Pre-S1Ag阳性率39%,治疗前及治疗后两者检出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re-S1Ag与HBV DNA总符合率87%.结论:Pre-S1Ag和HBV DNA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前后检测结果有相当大的一致性,Pre-S1Ag可以作为判断乙肝抗病毒疗效的一个很好补充甚至替代方法.

  • HPV感染及HPV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丽

    宫颈癌是较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50万,死亡例数约25万,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已居于女性癌症死亡率首位.自从20世纪70年代Zur Hausen等从宫颈癌标本中发现了HPV DNA以来,人们在HPV、HPV相关疾病及HPV预防性疫苗等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近年来宫颈癌发病出现年轻化趋势,这主要与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增多有关.因此,HPV检测在临床发现、随访观察HPV感染者有重要的意义.

  • 粪便p53基因突变检测在消化道肿瘤中研究进展

    作者:贾道全

    p53基因是细胞生长重要的调节因子,它与细胞周期的调控DNA的修复和合成、细胞的分化及凋亡有关,业已证实p53基因突变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近年来有关粪便中检测p53突变对预测及诊断消化肿瘤有诸多文献,并有一定突破,现综述如下.

  • 二氧化氯对细菌杀灭作用机理的实验观察

    作者:陈春田;李东力;刘希真;鲍立峰;刘政晖

    采用悬液定杀菌试验、紫外分光光度法及电镜观察,研究二氧化氯对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结果,以含二氧化氯100 mg/L溶液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3、5、10、15.30min,杀灭率分别为39.26%、45.20%、88.96%、99.97%、99.99%,DNA漏出率分别为52.73%、56.14%、65 13%、66.79%、69.91%;以含二氧化氯10 mg/L溶液对大肠杆菌作用3.5.10、15、30min,杀灭率分别为99.85%,99.92%、100%、100%、100%,DNA漏出率分别为31.79%、31.87%、32.32%、33 21%、33.57%.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经二氧化氯作用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保护性屏障和大肠杆菌细胞壁受损,通透性发生变化,核心物质漏出.杀灭率和DNA漏出率不成比例关系,说明二氧化氯杀菌还有其他机理.

  • 连续消毒中大肠杆菌O157:H7对消毒剂抗力变化与DNA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本;张媛;刘衡川;张朝武;涂国平

    为了解50代连续消毒中大肠杆菌O157:H7对4种消毒剂抗力的变化以及抗力与染色体DNA的关系,用4种消毒剂连续消毒大肠杆菌O157:H7 50代,用XbaⅠ酶切试验菌染色体DNA,对比消毒前后试验菌对4种消毒剂的抗力及染色体DNA的变化.结果,连续消毒50代后,试验菌对二氯异氰尿酸钠、碘伏、季铵盐的抗力增加,细菌染色体DNA XbaⅠPFGE 酶切图谱均发生一定的改变;试验菌对洗必泰的抗力不变,细菌染色体DNA XbaⅠPFGE 酶切图谱不变.结论,细菌染色体上携带有抵抗二氯异氰尿酸钠、碘伏、季铵盐的抗力的基因,连续消毒会使试验菌对此3种消毒剂的抗力增加,抗力增加的原因可能与细菌染色体DNA结构的改变相关.

3026 条记录 3/152 页 « 12345678...15115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