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加味寿胎丸对复发性流产患者抗心磷脂抗体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逯克娜

    目的:观察加味寿胎丸对免疫性复发性流产(RSA)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b)转阴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AcAb阳性的RS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加味寿胎丸治疗,连续用药至妊娠12周停药;对照组30例采用非孕期给予阿司匹林及泼尼松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确定宫内妊娠后给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黄体酮治疗,用药至妊娠12周停药.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AcAb的转阴率.结果:经治后治疗组AcAb转阴率是86.7%,优于对照组的63.3% (P<0.05).结论:加味寿胎丸对免疫性RSA患者AcAb消除有显著疗效,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

  • 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

    作者:王锐锋;马红丽;刘君胜

    新生儿溶血病(HDN)是指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起源于胎儿红细胞血型从父亲方面遗传了母亲没有的抗原,胎儿这些红细胞在母亲妊娠期间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对胎儿红细胞的IgG血型抗体,这种IgG血型抗体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引起诸多溶血病的症状和合并症.国内外报道这类病例比较多,笔者就2010年期间收集的新生儿溶血病疑似病例37例,结合国内已报道的资料,对HDN三项血型血清学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新药研发进展

    作者:徐卫群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血小板抗体和抗自身T淋巴细胞对血小板的破坏及对巨核细胞功能的影响导致的血小板减少.靶向治疗ITP免疫异常的新药主要有以下4类:1.CD40-CD154通路阻滞剂,如人源化CD154单抗Toralizumab,修饰Fc段的人源化抗CD154单抗有望应用于ITP的治疗.2.阻断Fc受体与血小板抗体Fc段结合的单抗,如Rozrolimupab,其是基因重组的25种抗RHD的抗体的混合制剂,有效率为62%,限制其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是溶血.可溶性的FcγRⅡb(SM101)对ITP有效并克服了激活B淋巴细胞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不良反应.3.阻断激活巨噬细胞吞噬血小板的信号通路上的关键分子Syk,代表药物Syk抑制剂R788,有效率为44%.4.促进血小板增生的新药,如Avatrombopag等.

  • 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成酶在免疫性血管炎致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作者:李小鸥;康闽;王宏伟;施虹;韦卫中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在免疫性血管炎致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作用.方法 4周龄雄性大耳兔24只分为3组.A组:基础饲料喂养对照组8只;B组:胆固醇喂饲组8只;C组:10%牛血清清蛋白注射并喂饲胆固醇饲料8只.实验满4周,A、B、C 3组分别取心脏做主动脉组织病理学检查,主动脉血管弹力纤维染色及NOS组织化学染色,测血清NO和血浆血管内皮素(ET)含量.结果 B组出现轻度AS,内弹力膜不完整;C组出现严重AS,内弹力膜断裂.3组NOS均呈阳性着色反应,C组阳性着色区域较A、B组明显扩大.C组与B组比较,其脂质斑块面积(PA)增大、小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IA)增高、NOS平均光密度(A)增高,血浆ET含量升高,血清NO含量降低,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免疫性血管炎为AS发病的危险因素,NO/ET平衡失调,NOS活性异常可能参与免疫性血管炎致AS形成的病理过程.

  • 小儿免疫性疾病的新诊断标准和治疗进展

    作者:吴小川;彭晓杰

    人体正常的免疫系统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免疫功能紊乱,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川崎病等.近年来新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断被阐明,新的检查手段应用于临床,使免疫性疾病诊断标准不断完善,而新型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的发现及许多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的前瞻性研究的临床验证,使其治疗手段不断更新,治疗效果及疾病的预后不断提高.作者就常见的免疫性疾病的新诊断标准和治疗综述如下.

  • 抗结核药物过敏18例脱敏治疗体会

    作者:李金龙;许建青;杜建勋

    化学疗法治疗肺结核时,抗结核药物过敏直接影响化疗结果,导致化疗失败、复发及多耐药等不良后果。作者对18例抗结核药物过敏者,采用脱敏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来源于本所1996~1998年住院患者,按1978年柳州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制定的《肺结核分类法》诊断[1]。男10例,女8例,年龄20~65岁。其中Ⅱ型肺结核3例,Ⅲ型肺结核10例,Ⅳ型肺结核3例,V型肺结核2例。痰涂片阳性14例,痰涂片阴性4例。并发肺部感染11例,咯血3例,乙型肝炎1例

  •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4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封;孔德洪;李生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是一种血小板自身抗体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疾病.自2000年2月~2002年12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ITP24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 孕妇产前IgG抗-A(B)抗原的不同效价与新生儿高胆线红素血症的发病关系

    作者:张秋菊;孟云;袁恩武;杨丽珍

    新生儿ABO血型溶血病(HDN)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之一.发病机制是新生儿的红细胞被母亲的IgG抗体包被,并在婴儿的网状内皮系统受到免疫性破环.测定孕妇血清中IgG抗-A(B)滴度是预测和判断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的重要依据[1].为探讨O 型孕妇产前血液中IgG抗A(B)抗原的不同效价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关系,笔者对本院3年中587例夫妻ABO血型不合的妊娠37周以上O型孕妇IgG抗-A(B)抗原效价,和出生后A或B型健康新生儿脐血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探讨,现报告如下:

  • 狼疮性肾炎误漏诊原因分析及抗核抗体检查的意义

    作者:梁卫东;尹光明

    狼疮性肾炎是指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双肾不同病理类型的免疫性损害,是继发性肾脏疾病中主要的疾病….在过去20余年中狼疮性肾炎的认识有了迅速的发展.多数狼疮性肾炎能够明确诊断,但由于警惕性及认识性不足,常误漏诊为慢性原发性肾脏疾病.我们通过19例狼疮性肾炎病例进行分析,探讨抗核抗体检查对狼疮性肾炎诊断的意义.

  •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成人免疫效果观察

    作者:李俊华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目前尚无治疗乙肝的特效药,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重组乙肝疫苗(酵母)接种儿童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免疫性[1,2],目前对成人研究较少,为了解重组乙肝疫苗(酵母)接种成人后的免疫应答情况,荆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荆门市某大型厂矿企业进行了全程足量接种和血清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系统脱敏疗法在预期性呕吐病人中的应用

    作者:王云;贾建英

    将40例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化疗前常规应用止吐剂,观察组在常规应用止吐剂的基础上加用系统脱敏疗法,即让病人逐步接近能引起焦虑、恐惧的客体或特定的情景,同时进行想象、放松,使焦虑反应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结果观察组预期性呕吐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提示应用系统脱敏疗法能减少预期性恶心、呕吐的程度,提高病人在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 ABO与Rh母婴血型不合妊娠的血浆置换治疗

    作者:韩敏;胡丽华;余忠清;曹奎杰

    新生儿溶血病(HDN)是一种母婴血型不合诱发的慢性溶血性疾病,通常是由于母亲体内的IgG性质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与胎儿红细胞表面抗原相结合所引起的免疫性溶血病[1,2].本病可引起胎儿溶血性黄疸,严重者可合并核黄疸甚至危及生命.预防本病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笔者报道2例不同血型系统的母婴血型不合的孕妇在实验室血型血清学检查监控下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延长了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时间,确保了胎儿在母体内的存活,直至分娩.

  • 高功率密度毫米波照射对诱发性肝肿瘤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戎兰;孙大裕;陆玮;梅玲

    目的 观察高功率密度毫米波照射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二乙基亚硝胺(DEN)喂养大鼠致肝肿瘤模型,以频率25.8 GHz,功率100 mW/cm2的毫米波直接照射肝区和循经照射肝俞,每次20 min,每周2次,连续进行5周和10周,检测大鼠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胆汁酸(BA)和脾淋巴细胞转化指数(LTIS)。结果 与肿瘤对照组相比,毫米波直接和循经照射10周组大鼠LTIS提高(1.76±0.38,2.27±0.63 vs 1.01±0.08,P<0.05),照射5周各组转化指数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 (1.48±0.30, 1.43±0.25 vs 1.01±0.08,P>0.05)。AKP、γ-GT、BA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升高(P<0.05),而与肿瘤对照组相比有下降趋势(P>0.05)。结论 高功率密度毫米波照射可提高大鼠的免疫功能和抑制DEN对肝脏的毒性作用。

  • 利妥昔单抗治疗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文宾;吴迪炯;叶宝东;胡慧瑾;周郁鸿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观察1例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接受利妥昔单抗(375 mg/m2)、每周1次、共4次的治疗及转归特点,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该患者经利妥昔单抗治疗后抗HLA-A/B抗体变为弱阳性,输注后24 h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4.5×109/L,有效维持时间>6个月,顺利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疾病恢复.结论:利妥昔单抗可有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且未增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毒副作用,可作为治疗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有效手段.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临床分析

    作者:李勉;刘芳;崔国惠;黎纬明;胡豫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并发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AIC)的临床特征、生物学特征、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治疗的CLL并发AIC患者的临床特征、生物学特征、治疗方法及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6例CLL患者中6例(11%)并发AIC,其中5例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1例并发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在经过化疗后并发AIC,中位时间为7(2~40)个月;2例在初诊时并发AIHA.中位年龄为58.5岁,5例为男性;4例为C期,2例为B期.中位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为29.25 G/L.经过激素、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利妥昔单抗或联合化疗后5例达缓解,其中3例随着原发病CLL的复发又再次并发AIC.1例患者经激素和化疗后Coombs'试验转阴,因CLL进展骨髓衰竭并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而死亡.随访至2012年7月,2例死亡,2例失访,2例存活.结论:CLL并发AIC与男性、高龄、进展期及高的淋巴细胞计数相关.激素为CLL并发AIC的一线治疗,对于CLL进展期的患者联合化疗(如利妥昔单抗+氟达拉滨+环磷酰胺)效果更好.CLL并发AIC的复发率较高,控制原发病可降低AIC的复发率.

  • 幽门螺杆菌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T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李双月;裴仁治;张丕胜;刘旭辉;马俊霞;杜小红;陈冬;沙科娅;陈列光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T淋巴细胞凋亡及其意义.方法:收集我院48例Hp阳性的ITP患者,给予三联抗Hp治疗,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凋亡率、血小板计数(PLT)、Caspase-3和bcl-2表达水平.结果:48例ITP患者给予抗Hp治疗后,43例(89.6%)转阴,5例未转阴.43例Hp转阴患者中30例疗效评价为有效(显效+良效+进步),治疗后PLT[(86.52±9.58)×109/L∶ (15.84±5.48)×109/L]、T淋巴细胞凋亡率[(3.79±0.57)%∶(1.95±0.54)%]、Caspase-3表达率[(28.26±6.62)%∶(13.59±2.35)%]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均P<0.05),而bcl-2表达率明显下降[(32.51±5.75)%∶(78.45±6.21)%,P<0.05].其余18例(包括13例Hp转阴患者和5例Hp未转阴患者)疗效评价为无效,治疗后PLT、T淋巴细胞凋亡率、Caspase-3和bcl-2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p感染导致慢性炎症刺激,从而引起ITP患者T淋巴细胞凋亡异常,免疫功能紊乱,PLT持续低下,因而清除Hp感染成为ITP的一种治疗手段.

  • 10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并发急性免疫性溶血的临床分析

    作者:黄科;方建培;周敦华;陈纯;黄绍良;徐宏责;黎阳

    目的:探讨重型β地中海贫血(重型β地贫)并发急性免疫性溶血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10例患儿是1996年1月~2004年3月本院住院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9个月~15岁,确诊重型β地贫1个月~11年,均依靠输血治疗,原Hb维持在70~140 g/L.入院时患儿表现为慢性溶血基础上于感染或输血后发生急性溶血,2周内Hb平均下降45 g/L,伴黄疸、血尿,间接胆红素、血游离Hb明显升高等血管内溶血表现.10例直接Coomb试验阳性,其中7例伴C3抗体阳性;血清抗IgG均阴性;1例患者Rh血型为CCee,输ABO同型血后发病,血清特异性抗cE抗体阳性;9例直接Coomb试验阳性病例血清无血型免疫性不规则抗体;1例在配血时发现自身血液有凝集现象,检查Coomb试验阳性.确诊后均予激素治疗,7例予甲泼尼龙20~30 mg/kg·d-1×(3~4)d;1例予地塞米松0.5 mg/kg·d-1×3 d;2例治疗之初即予泼尼松口服2 mg/kg·d-1;急性溶血控制后均予口服泼尼松维持治疗4周以上;3例需加用CsA,1例加用骁悉,3例同时使用丙种球蛋白(IVIG)2 g/kg.输注经严格交叉配血(患儿血与献血者血在生理盐水、酶、抗人球蛋白介质中交叉配血无凝血、无溶血现象)的洗涤浓缩红细胞35 ml/kg,1例Rh血型为CCDee患儿予输注Rh血型相同的洗涤浓缩红细胞30 ml/kg.结果:追踪3个月~8年,8例患者分别在2~8周Coomb试验转阴性,血清抗体消失,泼尼松维持4周~6个月,停药后无复发;2例患者反复感染,病情反复加重,其中1例激素和CsA维持治疗1年;另1例激素和骁悉治疗3个月后抗C3抗体才逐步转阴,激素和骁悉维持治疗9个月,激素维持2年,病情才稳定.结论:重型β地贫患儿可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或Rh系统血型不合性急性溶血;激素仍是重型β地贫并发AIHA或血型不合性急性溶血有效的治疗药物;Coomb试验阴转后,本病的激素才可减停是一个重要的特点.

  • 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

    作者:刘丽梅;周凡;郭步云;刘景华;刘彦琴;张雪梅

    目的: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有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为提高其诊断率及鉴别诊断,以便及时治疗.方法:采用西班牙格瑞索(GRIFOLS)自动分析仪进行Coomb试验,将其分为AHG、IgG、IgG+C3、C3、骨髓单个核Coomb试验及Coomb试验阴性几种类型.结果:561例贫血患者157例Coomb阳性.其中原发性107例,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Evans综合征.3例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阳性,Coomb试验阴性者8例.继发免疫相关血细胞减少症50例,包括多种微生物感染、癌症、器官移植术后、结缔组织病等.结论:无论原发或是继发免疫相关血细胞减少症均是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产生针对自身红细胞的抗体和(或)补体,其吸附于红细胞表面,导致红细胞破坏而溶血.同时对Coomb试验阴性者及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阳性者进行探讨,并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个体化治疗.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7例

    作者:吴瞳;李增军;王亚非;赵耀忠;钱林生;邱录贵

    目的:报道7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并发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提高对CLL并发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7年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7例CLL并发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诊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1例患者为Evans综合征.3例患者在诊断CLL的同时发现有溶血发作,另4例患者在CLL诊断后中位20.5个月出现溶血.5例患者用瘤可宁加激素的方案治疗,1例患者单用激素治疗,1例患者用单克隆抗体及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治疗有效6例,无效1例.3例在随访中溶血复发,再次治疗仍有效.1例患者对治疗反应不佳,需输血维持.随访至2008年4月,除1例患者失访外,其余6例患者全部存活.结论: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是CLL较常见的并发症.尽管激素加烷化剂的常规治疗疗效较好,但复发率较高.并发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无明显预后意义.

  •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赵雪芸;贾瑞萍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细胞免疫在AIT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具有免疫无能性和免疫抑制性两大特性的调节性T细胞亚群,既能抑制不恰当的免疫反应,又能限定免疫应答的范围、程度及作用时间,在机体的免疫耐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检测成人AITP患者外周血CD4+T、CD4+ CD25+T、CD4+ CD25+T、CD4+ CD25+ T/CD4+T的表达率,探讨它们在成人A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寻求ITP治疗的有效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621 条记录 21/32 页 « 12...18192021222324...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