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特发性震颤中的应用

    作者:刘佳;沈加林;许建荣;董青;周滟;路青

    目的: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特发性震颤患者基底节区核团及红核FA值、ADC值变化,希望为临床诊断和病理学研究提供支持.方法:ET患者13名为病例组,健康人8名为对照组,对每名患者进行临床评分(Fahn-Tolosa-Marin),并予以全脑横断面DTI检查,检测患者双侧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丘脑、红核的FA值、ADC值.结果:病例组双侧红核ADC值较对照组升高(0.89±0.13,0.78±0.08;P=0.002),其他感兴趣区FA值、ADC值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患者双侧红核可能存在神经元退行性改变,DTI可能为临床诊断ET提供支持.

  •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评价抑郁症疗效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秦玲娣;周滟;许建荣

    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在脑结构和功能层面揭示抑郁症患者存在的脑组织异常,并对治疗效果起到评估作用.本文简述了磁共振成像特别是DTI与BOLD-fMRI技术在评价抑郁症疗效应用上的研究近展.

  • 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糖耐量减低患者认知功能和脑白质微结构的变化及相关性

    作者:马一骏;李青菊;李俊;翟晨光;张园园

    目的 探讨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T2DM)和糖耐量减低(IGT)患者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和脑白质微结构改变及二者是否有关.方法 新确诊的T2DM患者20例(T2DM组)、新确诊的IGT患者18例(IGT组)、正常人17例(正常组),接受蒙特利尔量表(MoCA)评分及脑白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得到各向异性(FA)值],分析MoCA评分与FA值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IGT组、正常组的MoCA评分分别为(24.78±2.42)、(26.12±1.47)、(27.16±2.21)分;组间相比,P<0.01;T2DM组与IGT组、正常组相比,P均<0.05;IGT组与正常组相比,P>0.05.T2DM组、IGT组、正常组的左侧脑白质FA值(FAl)分别为0.4578±0.0201、0.4723±0.0182、0.4876±0.0200;组间相比,P<0.01;T2DM组与IGT组、正常组相比,P均<0.05;IGT组与正常组相比,P>0.05.T2DM组、IGT组、正常组的右侧脑白质FA值(FAr)分别为0.4698±0.0193、0.4817±0.0368、0.4927±0.0224;组间相比,P<0.05;T2DM组与IGT组、正常组相比,P均<0.05;IGT组与正常组相比,P>0.05.T2DM组MoCA评分与FAl呈正相关(r=0.432,P<0.05),与FAr无相关关系(r=0.605,P>0.05).结论 新确诊的T2DM患者可能已经存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及脑白质微结构改变,而新确诊的IGT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脑白质微结构可能尚未出现改变;新确诊的T2DM患者左侧脑白质微结构的改变可能对认知功能下降有一定影响.

  • 偏头痛并发抑郁/焦虑障碍患者胼胝体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分析

    作者:李现亮;高庆春;潘英;黄勇;刘海根;苏程;刘海润;高聪

    目的 对偏头痛并发抑郁/焦虑障碍患者胼胝体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MRI)进行分析,观察其神经纤维微细结构.方法 单纯无先兆性偏头痛患者24例(单纯组),无先兆性偏头痛并抑郁/焦虑障碍患者24例(并发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4例(对照组),三组均进行DT-MRI检查,测取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部分各向异性值(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单纯组、并发组胼胝体各部FA值均降低(P均<0.01);与单纯组比较,并发组胼胝体各部FA值均降低(P均<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并发组患者病程与胼胝体膝部、体部FA值呈负相关(r=-0.415、-0.336,P=0.003、0.020);近6个月头痛频率与胼胝体各部位FA值呈负相关(r分别为-0.644、-0.553、-0.327,P分别为0.000、0.000、0.023);HAM-A评分与胼胝体各部FA值呈负相关(r分别为-0.839、-0.826、-0.695,P分别为0.000、0.000、0.000);HAM-D评分与胼胝体各部FA值呈负相关(r分别为-0.837、-0.826、-0.685,P分别为0.000、0.000、0.000).结论 偏头痛并发抑郁/焦虑障碍患者胼胝体神经纤维微细结构的完整性受损害,这种损害可能是偏头痛患者并发抑郁/焦虑障碍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脑出血患者康复效果的预测价值

    作者:潘熙春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脑出血患者康复效果预测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80例来我院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ST完整性分级分为A、B、C 3组.所有患者在发病早期行DTI检查,并计算出rFA值,分析rFA值与患者预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T2加权图中发现大脑脚影像无明显变化,在FA图中可看到患侧大脑脚FA值较正常一侧明显降低.A组rFA值为0.78±0.04,B组为0.56±0.05,C组为0.40±0.03,B、C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A值与BC、FAC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与mRS存在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DTI可作为脑出血患者康复效果的有效预测工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手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应用性研究

    作者:朱孝梅;王静莹;张豪;李天福;朱一心;李飞静;周开宇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对手术清除基底节区血肿侧皮质脊髓束神经纤维完整性的保护的应用性研究.方法:选取50例来我院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27例,采取手术清除血肿;对照组:23例,采取非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在发病早期行DTI检查,观察皮质脊髓束(CST)特性并与健侧对比.结果:1级:CST完整;2级:CST完整,但轻度受压推移;3级:CST部分中断;4级:CST大部分甚至完全中断.实验组:1级1例,2级8例,3级12例,4级6例;对照组:1级0例,2级1例,3级9例,4级13例;两组在皮质脊髓束特性的差异上存在着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手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对出血侧皮质脊髓束神经纤维的保护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精神分裂症广泛脑白质异常磁共振弥散张量研究

    作者:李云云;李坤;李先瑞;李炎;时艳丽;陈梦兵;张红星

    近年来,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作为一种新型磁共振成像技术克服了传统技术对纤维素方向和结构的不敏感性,可对脑白质纤维素的结构和完整性进行评价.本文就近年来关于精神分裂症不同区域脑白质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及其分数各向异性值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做一系列的归纳与总结,为进一步探明其可能的神经病理生理学基础提供依据.

  • 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鉴别

    作者:李永丽;连建敏;窦社伟;闫峰山;史大鹏;徐俊玲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的鉴别价值.方法:对35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疑似肿瘤复发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在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及各相异性分数(FA)图上对应病变强化区、水肿区和对侧半球正常脑白质区(对照)选择感兴趣区,测量ADC值和FA值,计算病变强化区和水肿区标准化ADC比值和FA比值,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经组织学检查及胶质瘤术后随访,确定胶质瘤复发20例、放射性脑坏死15例.肿瘤复发组病变强化区ADC比值(1.34±0.15)低于放射性脑坏死组(1.62±0.17)(t=5.162,P<0.001),FA比值(0.45±0.03)高于放射性脑坏死组(0.32±0.03)(t=12.686,P<0.001).2组水肿区以上2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病变强化区ADC比值<1.65和(或)FA比值>0.36判断肿瘤复发时,DTI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5.0%(17/20)、86.7%(13/15)和85.7%(30/35).结论:DTI对鉴别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DTI联合1H-MRS技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好果;石威;杨磊

    目的 探究1 H磁共振波谱(1 H-MRS)联合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2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为研究组,另选121例同期正常分娩患儿设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1 H-MRS与DTI检测.统计1 H-MRS与DTI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结果,比较1 H-MRS与DTI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经1 H-MRS检测确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真阳性71例,经DTI检测真阳性73例,经联合检测真阳性109例;1 H-MRS与DTI联合检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阳性检出率(86.51%)、诊断准确率(91.90%)较单一检测高(P<0.05).结论 1 H-MRS与DTI联合检测可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效能,有助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控制.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白永杰

    目的 研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2016年并发DEACMP的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无并发DEACMP的 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比其相关参数.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脑灰质区的ADC值和FA值发现,观察组ADC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FA值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中的应用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判断胶质瘤性质和侵袭性的价值

    作者:景振宇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DTI)对判断胶质瘤性质和侵袭性的价值及与病理免疫组化的关系,为制定胶质瘤手术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78例不同级别胶质瘤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 MRI)和DTI检查,分别绘制FA图、MD图并重建弥散张量纤维素成橡( DTT)图。并取3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MD值、FA值和IRS、PI值的差异及其与肿瘤性质和侵袭性的相关性。结果高级别组与低级别组肿瘤囊变坏死区MD值和rM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级别胶质瘤组肿瘤实质区及瘤周水肿区MD值和rMD值低于低级别组(P﹤0.05)。高级别组与低级别组肿瘤实质区、囊变坏死区及瘤周水肿区F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上述三个区域rF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RS、PI值随着胶质瘤级别的升高而升高。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胶质瘤的诊断和分析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更为准确的判断患者的病情,认识肿瘤的恶性程度,并为胶质瘤手术方案的制定、判断手术效果及预后观察提供影像学依据。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波谱分析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珲;唐荣华;马育林;王琴;戚妹;宋志彬;周雁玲;董延江;朱文珍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及磁共振波谱(MRS)在帕金森病(PD)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早期PD患者20例(早期PD组)、中晚期PD患者20例(中晚期PD组)和非PD志愿者20例(对照组),同时行DTI、MRS,观察3组在DTI中双侧基底核区、双侧额叶、双侧丘脑区的FA值和ADC值及MRS所显示的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Cr值.结果:3组双侧基底核区的FA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对照组、早期PD组、中晚期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双侧丘脑区、双侧额叶区的FA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对照组、中晚期PD组、早期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各兴趣区的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NAA/Cr值、Cho/Cr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对照组、早期PD组、中晚期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PD患者,DTI中FA值在双侧基底核区开始减小,在双侧丘脑区、双侧额叶区出现明显减小;MRS中NAA/Cr值、Cho/Cr值随着PD患者病情进展不断下降.

  • 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DTI研究

    作者:陆建霞;沈光宇

    目的:结合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脑卒中患者37例,随机分为康复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均给予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康复组辅以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进行评估,同时进行DTI检查,测量部分各向异性FA值.结果:康复组FMA评分的提高及FA值的上升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康复组治疗前后的FMA评分变化值与FA值的上升呈正相关(P<0.01).结论: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通过反复的定向诱导,更有利于实现大脑结构和功能的重组,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 DTI导航下颅内病变的显微手术

    作者:王世龙;刘祺;赵冬;王刚刚;王洋;王业忠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神经导航在颅内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DTI导航下切除颅内病变30例。结果所有病变均准确定位,手术顺利,注册误差(2.11±0.37)mm,手术时间(222±60)min,术中出血(207±133)ml,均未输血。1例活检准确定位,术后未出现功能障碍;3例动脉瘤均准确夹闭,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其余26例28个病灶中,显微镜下全切26个,次全切2个,全切率为92.9%;术后复查CT或MRI示全切25个,次全切3个,全切率为89.3%。术后出现一过性功能障碍2例,出院时恢复正常;运动功能障碍及面神经受损各1例。结论DTI导航系统安全、易于操作、容易掌握,有助于准确定位颅内病变,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

  • DTI技术在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何明亮;陈荣浩;陈银燕;易铭佳;张俊成;何永通;陈日朝;赵千山

    目的 探讨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中小量(15~40 ml)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其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收治符合标准中小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6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2例,穿刺引流术治疗)和对照组(30例,保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4d行DTI检查;治疗前和治疗后14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 首次DTI检查均显示血肿侧皮质脊髓束较健侧有不同程度变窄、变形、中断,治疗后14d,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皮质脊髓束恢复程度较高.治疗后14d,两组血肿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减少更明显(P<0.05).治疗后14d,观察组DTI结果中各向异性值和相对各向异性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中小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早期穿刺引流术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DTI技术显示早期手术有助于皮质脊髓束的修复.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冯铭;王任直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在常规MRI和DW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这个概念由Basser等[1]提出.DTI可在三维空间内定量分析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运动,利用特定的算法可以提供其他成像方法所无法实现的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信息[2],重建脑白质纤维柬.它对脑白质病、脑血管病等的诊断、神经外科术前病灶的定位、病灶与纤维束的毗邻关系的确定有重要意义.本文就DTI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神经外科领域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 后天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觉中枢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作者:祝康;何莹;侯瑾;闫静;郑国玺;许珉;白芝兰

    目的:探讨后天性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SNHL)及其病程对听觉中枢白质的影响。方法选后天性SNHL患者30例,根据发病时间分为突发性聋组15例和病程2年以上的SNHL组15例;并选择15例同期行M RI检查的听力正常的其它患者为对照组;运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 DTI)技术观察各组受试者听觉中枢下丘和外侧丘系的弥散相关参数,包括:部分各向异性(factional anisotropy , FA)值、径向弥散(radial diffusivity ,RD)、轴向弥散(axial diffusivity ,AD)及平均弥散(mean diffusivity ,MD)。结果突聋组、病程2年以上的 SNHL 组及对照组双侧下丘 FA 值大小依次为SNHL 组<对照组<突聋组(P<0.05),对照组和突聋组与2年以上SNH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丘系右侧RD值大小依次为突聋组<对照组<SNHL组(P<0.05),右侧MD值大小依次为对照组<突聋组<SNHL组,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下丘及外侧丘系A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突聋患者的听觉中枢未发生明显异常的改变,而病程大于2年以上的后天性SNHL患者听觉中枢神经纤维束明显受到破坏,提示感音神经性听觉损失患者的病程长短对听觉传导通路的结构变化有影响。

  • 早期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脑白质发育的影响

    作者:杨淑铄;徐发林;程慧清;徐昊冉;杨林;邢景月;程琳

    目的 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的部分各项异性参数(FA)评价早期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早产儿脑白质发育的影响.方法 以81例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 g、生后24 h内住院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rhEPO组(42例)使用rhEPO治疗,对照组(39例)使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2组均于纠正胎龄35~37周行头部MRI、DWI、DTI检查,并测定相同感兴趣区的部分各项异性参数(FA).结果 两组早产儿颅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局灶性脑白质损伤、广泛性脑白质损伤等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EPO组早产儿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额叶白质、枕叶白质FA值高于对照组(P<0.05),2组早产儿顶叶白质、丘脑、豆状核、尾状核F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脑白质发育有神经保护作用.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定量评价生长受限胎儿脑白质发育的研究

    作者:王华伟;吴冰;刘敬;刘方;吴新淮;戈明媚

    目的 探讨胎儿生长受限(FGR)是否对胎儿脑白质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方法 选择28例足月小于胎龄儿(SGA)为研究对象,15例足月适于胎龄儿(AGA)为对照组,均行头颅磁共振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将颅脑白质分为122个脑区,比较两组不同脑区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弥散系数(MD)、平行弥散系数(λ/)及垂直弥散系数(λ ⊥)的差异.结果 SGA儿16个脑区的FA值低于对照组(P<0.01);7个脑区的MD值高于对照组(P<0.05);8个脑区的 λ/值高于对照组(P<0.05);16个脑区的 λ ⊥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内生长受限可导致脑白质纤维束成熟度及完整性异常.

  • MRI和DTI评价早产儿脑白质髓鞘发育

    作者:李冰肖;柳国胜;凌雪英;陈汉芳;罗先琼

    目的应用磁共振(MR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早产儿脑白质髓鞘发育的特点。方法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 g的31例早产儿根据头部MRI检查分为早产脑损伤组(12例)和早产无脑损伤组(19例)。选取24例足月儿作为对照组。均于胎龄或纠正胎龄37~40周之间完成头部MRI及DTI检查。测定3组相同感兴趣区的部分各向异性参数(FA)和表观扩散系数(ADC)。结果早产脑损伤组内囊后肢FA值小于早产无脑损伤组和足月对照组(P<0.05);早产脑损伤组和早产无脑损伤组的额叶白质和豆状核的FA值小于足月对照组(P<0.05);3组间枕叶白质的FA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产脑损伤组和早产无脑损伤组内囊后肢、豆状核、枕叶白质、额叶白质的ADC值高于足月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脑损伤容易出现内囊后肢深部脑白质髓鞘化障碍或延迟。早产儿至纠正胎龄足月时,无论有无脑损伤,脑周围白质及灰质成熟度均低于足月儿。

120 条记录 4/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