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颅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陈一勇;宋志坚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usion tensor imaging,DTl)是功能磁共振成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利用水分子弥散在不均质组织中具有各向异性的特征,通过改变弥散敏感梯度方向,测得体素内水分子在各个方向上的弥散强度,在三维空间定量分析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运动,利用所得多种参数值成像.DTI主要用于评价组织结构的完整性、病理改变及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现主要就DTI成像在脑白质显示、发育及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和纤维束示踪技术及其在脑肿瘤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宋志坚;陈一勇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的概念是由Basser等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提出的~[1],作为功能磁共振成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DTI成为近年来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的核磁成像技术.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脑功能成像在涉及运动通路脑肿瘤中的初步联合应用

    作者:陈增爱;冯晓源;耿道颖;汤伟军

    目的:初步探讨联合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脑功能成像(Bold-fMRI)在涉及运动通路脑肿瘤的应用价值,观察肿瘤与功能区及邻近锥体束的关系.材料和方法:采用GE3.0TMRI成像系统,对12例临近运动皮质及锥体束的肿瘤(Ⅲ-Ⅳ级胶质瘤5例,II级胶质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脑膜瘤2例)进行检查,均行Bold-fMRI及DTI序列,fMRI应用手的对掌运动或足背屈运动作为任务刺激.所有数据进行离线后处理,应用SPM99软件处理fMRI图像,观察运动皮质激活,DTI采用DTV1.5软件进行纤维束的成像.结果:12例肿瘤FA图显示良好,肿瘤区FA值较健侧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纤维束重建后7例可见锥体束的消蚀破坏,其中5例伴有变形及移位;3例可见锥体束的单纯变形及受压移位;2例锥体束未见破坏及移位;11例肿瘤患侧手或足运动均可见对侧初级运动皮质(M1)的激活(1例因肢体瘫痪而失败),其中7例并有辅助运动区(SMA)及同侧M1的激活.比较fMRI及纤维束重建图发现肿瘤、功能区及白质束三者之间关系可以清楚显示.3例肿瘤DTI及fMRI联合用于外科神经导航系统,成功的指导手术.结论:DTI及Bold-fMRI联合应用可以更好的观察瘤体、功能区及白质纤维三者关系,辅助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指导手术切除.

  •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与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的关系

    作者:潘永进;周树虎;陈翔;曹茂红

    目的 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患者认知功能与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关系.方法 采用MMSE、蒙特利尔认知测评量表(MoCA)及临床痴呆量表(CDR)评价60例SIVD患者(SIVD组)和45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应用DTI技术测量患者脑白质不同感兴趣区(ROI)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观弥散系数(ADC).SIVD组用常规头颅MRI采用年龄相关白质改变(ARWMC)评分方法对侧脑室周围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与SIVD组比较,正常对照组MMSE及MoCA评分显著增高,CDR评分显著降低(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IVD组双侧额叶前部、双侧侧脑室前角区及后角区的FA值显著下降,ADC值显著升高(P<0.05~0.01).其余各区FA及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VD组ARWMC评分为1分11例(18.3%),2分31例(51.7%),3分18例(30.0%).正常对照组中5人(11.1%)为1分.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IVD组ARWMC评分与双侧侧脑室前角区及后角区FA值呈负相关(r=-0.912,P<0.01),与ADC值呈正相关(r=0.891,P<0.01).双侧额叶前部皮质下白质及海马区FA值与MMSE及MoCA评分呈正相关(P <0.05 ~0.01).结论 SIVD患者多个ROI的FA值降低及ADC值的增高程度,可以反映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吴婷;张颖冬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是近年来在常规MRI技术和弥散加权(DWI)技术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的MRI技术,是一种能在活体显示脑白质纤维束走向的无创成像方法[1~3].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功能区脑肿瘤手术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媛;刘建刚;张世明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功能区脑肿瘤手术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患者行头部DTI检查,立体显示肿瘤与脑白质纤维束的关系,术前评估,设计手术入路,对所有病例行显微外科肿瘤切除手术治疗.[结果]本组脑肿瘤中累及脑白质纤维束区域主要位于锥体束和内囊,其中脑白质纤维束破坏13例,移位12例.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14例,无手术死亡.术前存在脑白质纤维束受累所致的神经功能阳性体征者术后改善13例,无变化者10例,加重2例.[结论]DTI能够清晰显示脑肿瘤对白质纤维束的累及关系,对神经外科优化手术设计、决定手术切除范围和评估术后神经功能具有指导意义.

  • 三维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前评价及术中神经导航中的应用

    作者:刘宏毅;常义;邹元杰;吕著海;张岩松;陈宁;刘文

    目的本文探讨以磁共振三维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价术前神经传导纤维情况及其在导航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例磁共振提示脑胶质瘤的病人进行两方面研究:1、术前对每例病人均以DTI评价神经传导纤维的完整性;2、DTI与神经导航序列影像融合进行术中导航.结果1、术前DTI提示2例神经纤维以推移为主、4例有不同程度神经纤维的破坏.2、本组术后弥散张量影像复查神经传导束未见进一步损伤,临床症状无加重.结论(1)DTI可以帮助医师在术前评价神经纤维损伤程度,借以估价预后.(2)DTI融合影像神经导航有助于术者设计合理的手术入路及指导手术的神经保护.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脑白质病变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研究中的作用

    作者:黄文盛;周红

    既往对认知功能的研究多集中于脑灰质,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脑区皮层间起广泛联系作用的白质纤维对认知功能也具有重要作用。弥散张量成像( DTI )技术能无创定量检测活体脑白质纤维的完整性,为脑白质病变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研究结果提示脑白质完整性与皮层网络信息传递效率有关,尤其在感受速度、记忆和执行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就DTI技术在脑白质与认知功能关系研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和评估

    作者:陈中俊;刘文广;郑金玉;左建东;孙远昭;齐亮;李靖

    目的 探索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方法 对儿童DAI组16例和正常对照组15例分别进行DTI扫描,分别测量两组双侧半球感兴趣区异性分数(FA)值,并进行统计学比较,以及对DAI组FA均值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AI组胼胝体压部、胼胝体膝部和内囊后肢FA值均降低(P<0.05),且与GCS评分呈正相关性(r=0.737、0.564和0.829,P<0.05或P<0.01).结论 DTI技术对儿童DAI敏感,能够反映损伤程度,为临床儿童DAI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联合神经纤维束示踪技术在诊断脑梗死中的应用

    作者:朱建国;杨亚芳;鲁翔;田俊

    目的 近年来,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评估脑白质神经纤维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文中分析脑梗死患者磁共振DTI的参数变化,探讨其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病程分为超急性期7例(<6h),急性期21例(6~72h)、亚急性期8例(72h~14d).应用GE1.5T磁共振成像仪行头颅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DTI检查,测量各期病灶中心区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并与梗死对侧进行对比.运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显示通过病灶的纤维束特征.结果 超急性期中心区与对侧FA值分别为(0.454±0.073)vs(0.479±0.050),P>0.05;急性期病灶中心区与对侧FA值分别为(0.353±0.070)vs(0.490±0.039),P<0.01;亚急性期病灶中心区与对侧FA值分别为(0.301±0.061)vs(0.475±0.041),P<0.01.随着病情进展,梗死灶FA值逐渐下降.36例患者中,皮质脊髓束完整(1级)者3例,病灶致使皮质脊髓束受压、移位(2级)者12例,皮质脊髓束中断(3级)者21例,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与肌力下降程度相关(rs=0.893,P<0.01).结论 FA测量及皮质脊髓束成像联合应用能更精确地对脑梗死进行分期和定位,在判断患者预后及指导患者康复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MRS及DTI分析评价脑白质小血管缺血性病变临床研究

    作者:蒋秀丽;李文清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分析评价脑白质小血管缺血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脑白质小血管缺血性病变患者54例,根据MRI信号表现不同分为慢性梗死灶组15例、慢性缺血组39例,均行MRS及DTI检查,测量病灶与对侧正常脑白质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 Anisotropy,FA)、平均弥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DCavg)以及肌醇(Myoinositol,MI)、肌酸(Creatine,Cr)、胆碱(Choline,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 aspartatc,NAA)代谢值.结果:慢性缺血组FA、DCavg以及Cr、NAA、MI、Cho值与慢性期梗死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正常脑白质组FA、Cr、NAA、Cho值均高于病灶组,DCavg低于病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白质小血管缺血性病变中FA、Cr、NAA、Cho、DCavg等指标的改变能反映神经髓鞘功能的损伤和结构的微观改变,联合MRS、DTI检测利于对脑白质小血管缺血性病变的病理机制与临床诊断的研究.

  • 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测与恢复期注意力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谢兰军;钱令涛;王永志

    目的 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研究患者早期弥漫性轴索损伤(DAD与恢复期时注意力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12例DAI患者(伤后4.1±1.7d)和1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进行MRI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及神经心理测评量表评估.使用感兴趣区域方法对两组DTI图像的下纵束、上纵束、胼胝体膝部和胼胝体压部的FA值进行比较;分别对恢复期的DAI患者(20.9±7.3 M)与健康志愿者行认知量表评估,并对DAI组的FA值与神经心理测评量表的总分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DAI患者全部感兴趣区的FA值显著降低(P<0.05)、注意力功能显著降低(P<0.05).DAI患者中的上纵束和下纵束与注意力量表总分呈负性相关(P<0.05),胼胝体膝部和胼胝体压部与注意力量表总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 利用DTI技术检测早期白质纤维束的损伤可以预测DAI患者在恢复期中的注意力功能障碍,为临床上DAI患者的认知障碍的诊断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弥漫性轴索损伤后早期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与恢复期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顾磊;范家权;杨先清;杨建业;霍健;文明;沈伟;朱成铜;李道昌

    目的: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病人伤后早期白质纤维束损伤与恢复期时认知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8例DAI病人(DAI组)在伤后早期进行磁共振DTI检查,并与1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比较.使用Track和MRIcron软件对DTI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不同感兴趣区域(ROI区)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比较DAI组和对照组ROI区的FA值和ADC值.对DAI病人恢复期中(17.26±4.31)个月行认知量表评估,并与受教育程度类似的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所使用的认知量表包括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的数字倒背测试(湖南版)、加利福尼亚言语学习测试量表、连线测验和Stroop色-词测试.比较2组认知功能的差异.对DAI组的DTI参数值与认知量表评分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在伤后早期,DAI组病人所有ROI区的FA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钩束和下纵束的ADC值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ROI区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DAI组病人在恢复期中的数字倒背测试、加利福尼亚言语学习测试、短时自由回忆和短时线索回忆量表评分均降低(P<0.01);而连线测验、Stroop色-词测试卡片1、Stroop色-词测试卡片2和Stroop色-词测试卡片3评分均增高(P<0.05~P<0.01).易损区钩束、下纵束、上纵束和前冠状束的FA值与工作记忆量表和执行功能量表总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和P<0.05).易损区钩束、下纵束、上纵束和前冠状束的ADC值与工作记忆量表和执行功能量表总分无明显检查相关关系(P>0.05).结论:DAI病人早期磁共振DTI检查有助于预测伤后恢复期不同类型的认知功能障碍,为病人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磁共振弥散张量在脑振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元斌;姚小刚;郑小华;赵明;刘军;陈淳;邓发斌;周宇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漫张量成像在脑振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CT、常规磁共振扫描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88例头部轻微伤、临床诊断为脑振荡的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检查.行DTI图像后处理得到不同兴趣区(ROI)和各向异性分数(FA),包括两侧内囊和外囊、额叶、枕叶和颞下回部的FA值.将对照组相应部位的DTI值计算出均值和标准差作为常模,将88例观察组与之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有65(73.86%)例的ROI的FA值均下降,另23(26.13%)例和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异.结论 DTI技术对白质纤维损伤较为敏感,能准确定位、定量分析损伤程度,可为临床诊断脑振荡提供客观依据.

  • 弥散张量成像在痉挛型脑性瘫痪中的应用

    作者:曹鸿垚;童光磊;周陶成;董文旭;易昕;李红

    目的:通过头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并结合脑性瘫痪(CP)患儿粗大运动评估(GMFM)的测定来探讨其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转归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65例作为研究组,正常儿童16例作为对照组,应用GMFM评价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对受试儿童进行DTI检查,测量各组患儿主要白质纤维束部分各向异性( FA)。结果各个部位的FA值与GMFM-88值存在正相关性,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内囊后肢相关性明显(r=0.455)。结论粗大运动功能障碍与脑内广泛白质纤维束损伤有关,以内囊后肢部位明显。 FA值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运动功能的发育情况,DTI在评价痉挛性脑瘫运动功能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诊断脑膜瘤和胶质瘤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陈福建;肖香佐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近几年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水成像技术,是通过各项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测量值定量反映脑白质纤维束的损伤程度和完整性,正确地判断肿瘤与白质纤维束的关系,鉴别脑肿瘤的良恶性,给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和DTT技术在脑胶质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媛慧;龚毅;胡芳芳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和纤维束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40例,根据级别高低分为两组,并分别行DTI检查和常规MRI检查,将数据处理后得到FA值和DTT图.结果 ⑴同低级别胶质瘤瘤周水肿相比较,高级别胶质瘤周水肿区的FA值相对较低(P<0.05);⑵同低级别胶质瘤实体区相比较,高级别胶质瘤实体区FA值相对较低(P<0.05);⑶高级别胶质瘤周围白质纤维束一般表现为中断或稀疏,而低级别胶质瘤周围纤维束一般表现为移位或正常;⑷同肿瘤的瘤周水肿区相比,肿瘤实体区的FA值相对较低.结论 胶质瘤级别的高低可以通过FA值进行区分,而DTT图可以为手术区域的划分提供指导帮助.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大脑胶质瘤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何光武;董德柱;张银川;李玉报;沈天真;陈星荣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大脑胶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1例经病理证实的大脑胶质瘤患者,行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检查,在ADC图和FA图上分别测量肿瘤周围水肿区域、肿瘤强化区域、囊变区域、脑脊液及对侧正常大脑白质ADC值和FA值.结果肿瘤周围水肿区域的ADC值和FA值与肿瘤囊变区域、脑脊液及对侧大脑白质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肿瘤强化区域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肿瘤囊变区域的ADC值及FA值与脑脊液、对侧正常大脑白质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囊变区域与肿瘤强化区域相比较,ADC值无显著性差异,FA值却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强化区域的ADC值及FA值与对侧大脑白质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低级别胶质瘤肿瘤周围水肿区域、肿瘤强化区域、肿瘤囊变区域的ADC值及FA值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定量分析大脑胶质瘤本身及其周围脑组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韩耀启;孔庆奎

    现代医学影像学已从解剖学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的代谢和功能研究.磁共振(MR)弥散成像技术是目前在活体上测量水分子弥散运动与成像的唯一方法.弥散成像技术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DTI利用纤维示踪重建技术可在三维图像上显示白质纤维柬的走行[1-5],可了解病变所致的白质纤维束受压与移位、浸润与破坏情况,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它已成为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的新热点之一.

  • 基于 DTI 复杂网络的两性大脑差异性研究

    作者:俞宙;陶玲;钱志余;武江芬;赵翠花

    为解释男女大脑差异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的,我们利用DTI复杂网络技术对男女两性大脑的差异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将44例健康志愿者分成男女两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志愿者进行扫描和数据采集,通过构建脑白质纤维结构网络,并结合图论知识和复杂网络特征度量参数,对男女大脑结构差异及其在功能上的体现进行分析。对两组志愿者的脑结构网络分析发现,男女两组志愿者均具有小世界属性。结构网络局部参数分析显示,男女在涉及语言、情感、运动、方向感等的脑区具有显著差异。男女两性大脑生理结构的差别确实会导致大脑在功能上出现差别,两性大脑在功能上的差别可认为是两性在负责相关功能的脑区所具有的差异所导致。

120 条记录 3/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