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弥散张量成像在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周宇翔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脑外伤(TBI)中一种常见且危重的类型,此类型疾病从发现、命名至今,通过大量尸检病理学检查,其病理学改变特征已经较为明确.但从影像学角度对于此类疾病诊断及治疗标准的认识尚处于模糊状态,从而导致DAI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被低估.通过查阅近几年的相关文献,本文将介绍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以及其在DAI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以期待为临床医务人员对DAI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凌雪英;黄力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是在磁共振成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利用水分子的弥散来成像的影像学方法,可以定量观察活体组织的弥散特征,了解组织纤维的走行方向和完整性,为临床提供组织早期病变的微观结构和微观动力学信息;是无创性检查深部组织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脑白质病变的应用.

  • 大鼠C6脑胶质瘤晚期阶段模型MR成像及弥散张量研究

    作者:李香营;魏晓;陈晶;张应爱;袁园;战跃福;韩向君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 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体外培养,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将C6细胞接种至30只雌性Wistar大鼠右侧尾状核.接种3周左右,应用3.0T高场强医用磁共振扫描仪对大鼠行常规MRI、DTI及增强T1WI检查,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30只接种大鼠中,28只在随后的MRI和病理检查中均证实有肿瘤形成,成瘤率约93%.磁共振成像呈长T1长T2信号,信号欠均匀,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或环状强化.DTI显示瘤体和对侧镜像脑组织平均FA值分别为(0.12±0.04)和(0.31±0.05),而平均MD值分别为(0.96±0.04)×10-3 mmVs和(0.79±0.02)×10-3mm2/s,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star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稳定可靠,接种成功率高.用临床3.0T MRI行大鼠C6胶质瘤DTI检查切实可行,通过测量瘤体及对侧镜像脑组织FA及MD值,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联合神经纤维束示踪技术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季鹏;袁晓毅;朱瑞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皮质脊髓束的状况,分析运动功能与皮质脊髓束受损情况的关系.方法 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并经常规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证实为单侧脑梗死患者需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共21例.重建FA图及三维纤维束示踪成像(DTT)图,测定脑梗死区及健侧相应部位脑组织的各项异性FA值、DCavg值,同时测量双侧大脑脚的FA、DCavg值.运用DTT显示通过病灶的纤维束特征.结果 急性脑梗死中心区与对侧FA值分别为(0.18±0.08)、(0.36±0.14),DCavg值分别为(4.95±1.14)×10-3 mn2/s、(8.41±1.21)×10-3 mm2/s,急性期锥体束受累患者双侧大脑脚水平锥体束FA值、DCav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变侧CST表现为受压、移位、变形和中断,DTI可清晰显示梗死灶与白质纤维束的空间位置关系及其受累程度,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与临床神经功能症状相关.结论 FA值与皮质脊髓束成像联合应用可无创显示脑梗死皮质脊髓束的损伤,有助于判断运动功能受损情况及预测预后.

  • 磁共振波谱联合弥散张量成像对酒精性幻觉症的研究价值

    作者:钟静玫;徐小宁;陈壮飞;赵英;陈辉;武绍远

    目的 探究酒精对幻觉症患者神经元、神经纤维的损害.方法 利用磁共振波谱技术与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相结合,观察酒精所致幻觉患者(幻觉组)19例与健康对照组10例.通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测评患者精神症状,了解酒精所致幻觉患者神经元、神经纤维损害程度、部位以及神经元、神经纤维损害与不同精神症状的关联性.结果 幻觉组双侧枕叶、左颞叶及右海马氮-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值降低(P<0.05);双侧颞叶、枕叶、扣带回、胼胝体、左海马、右额叶及右伏隔核的各项异性分数(FA)值降低(P<0.05);NAA/Cr在左额叶、双颞叶、双枕叶及双侧胼胝体与PANSS多个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双侧海马、双侧伏隔核的NAA/Cr与PANSS反应缺乏因子分呈负相关(r=-0.328、-0.667、-0.447及-0.427,P=0.027、0.000、0.015及0.018);左扣带回FA值与PANSS总分呈负相关(r=-0.272,P=0.038);区域性的FA值与PANSS的一般病理分、抑郁因子分及思维障碍因子分呈负相关(r=-0.372、-0.264及-0.301,P=0.021、0.040及0.029).结论 枕叶、颞叶等脑区神经元受损是导致幻视与幻听的主要原因,且酒精所致幻觉的患者还存在颞叶、枕叶、扣带回及胼胝体等区域广泛的神经纤维损害.枕叶、颞叶神经元损害越重,幻觉等阳性症状越重.神经元损害是出现抑郁、反应缺乏等阴性症状原因,而广泛的神经纤维损害是导致阳性症状、思维障碍的重要原因.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正常成年人胼胝体性别差异的初步研究

    作者:凌雪英;王秀河;刘斯润;宿宝贵;黄力

    目的:描述正常成年人胼胝体的微结构特征,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其微结构评价的价值.方法:对61例健康成年人(20~30岁:男30例,女31例)行脑部常规MRI和DTI扫描,DTI使用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SE-EPI)序列.在基底节层面,选定胼胝体膝部和压部为兴趣区,测量部分各向异性值(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并做相应统计学处理.结果:在胼胝体膝部,男性的FA值为0.724±0.04,女性的FA值为0.698±0.05,男女胼胝体膝部的各向异性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胼胝体压部,男性的FA值为0.716±0.05,女性的FA值为0.695±0.05,男女胼胝体压部的各向异性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正常成年男女胼胝体膝、压部神经纤维排列存在差异;(2)DTI可以无创地对活体白质纤维束排列进行定量研究.

  • 纤维跟踪技术在模拟显示人脑联络纤维中的应用

    作者:何敬振;赵斌;彭红娟;王海燕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DTI)纤维跟踪技术来模拟显示脑的联络纤维,探讨结果与经典解剖学知识的一致性.方法:对1个志愿者行单次激发回波平面弥散张量成像,利用纤维跟踪技术来模拟显示其联络纤维,并观察与经典解剖学知识的一致性.结果:通过选择恰当的感兴趣区,各向异性阈值、角度阈值、步长和体素内采样数目等参数,利用弥散张量纤维跟踪技术可模拟显示扣带、上枕额束、下枕额束、钩束、下纵束等联络纤维.结论:利用弥散张量纤维跟踪技术可模拟显示人脑联络纤维,且与经典解剖学有高度热一致性,是在活体中研究人脑联络纤维的一种新方法.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滕佳岐;李坤成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帕金森病(P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PD患者54例(PD组),其中有认知障碍患者29,无认知障碍患者25例,同时选取健康自愿者54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性DTI检查.结果 PD组黑质、壳核、尾状核头和额叶白质各向异性分数(FA)值分别为(0.53±0.07)、(0.17±0.03)、(0.18±0.04)和(0.42±0.0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D组额叶白质和颞叶白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分别为(0.85±0.06)×10-3mm2/s和(0.86±0.05)×10-3mm2/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D伴或不伴认知障碍患者脑内特定结构F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伴认知障碍患者额叶白质ADC值分别为(0.89±0.05)×10-3mm2/s,明显高于无认知障碍PD患者(P<0.05).结论 DTI在帕金森早期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帕金森患者额叶白质损伤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有一定关系.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评价以及神经根病变中的作用

    作者:肖胜;郭涛

    目的 在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使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术(DTI)对已经发生病变的神经根的作用.方法 对本院65例已经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以及65例在本院体检中心筛选的健康人,进行DTI、T2WI、轴位T2WI以及矢状位T1WI扫描检查,并监测腰骶神经根的表观扩散系数值(ADC)以及各向异性分数值(FA).结果 65例患者中,两侧神经根同时病变者15例,仅左侧神经根病变者20例,仅右侧神经根病变者30例.DTI图像显示,患者神经根中断或者聚拢,没有周围分支,神经纤维束面积显著减小,与正常人差异显著(P<0.05).而轴位T2WI同时显示脊神经根病变严重,是椎间盘膨出或者突出使椎间孔变窄导致的.结论 大部分患者由于腰椎间盘突出都会导致腰腿痛以及其他的临床症状,为了给这些症状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可以测定FA、ADC的值,这两个值可以间接反映水分子在神经根内的运动.而要定量评价神经根的病变程度,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会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它能对神经根采用功能性成像,对传统的磁共振序列是很好的创新,有望在利用DTI对神经束的形态以及面积方面的优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的神经根病变进行诊断.

  • 磁共振检查技术DTI在阿尔茨海默病与轻度认知障碍中的应用

    作者:郭龙军;李坤成;陈忠伟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研究并鉴别阿尔茨海默病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脑白质损伤情况。方法对于45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组)和45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MCI组)进行脑部DTI扫描,测量部分区域各项异性分数值(FA)和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并进行比较。结果与MCI组相比,AD组两侧海马旁回、两侧下额枕束、两侧下纵束和两侧后扣带回的FA值均显著降低,P<0.05。与MCI组相比,AD组两侧海马旁回、两侧下额枕束、两侧下纵束和两侧后扣带回的MD值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DTI技术可以灵敏检测出AD患者与MCI患者的脑白质结构差异,从而可作为MCI与AD的鉴别指标。

  • 高血压壳核出血视辐射纤维损伤与视野缺损的关系

    作者:侯小林;杨东东;李定君;李成勋;曾林;顾应江

    目的 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的视辐射(optic radiation,OR)进行成像,探讨血肿对OR损伤情况,结合双眼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fect,MD)值,预测患者视野缺损程度.方法 纳入33例首次发病的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病3~5 d及3个月后行DTI检查,同时纳入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重建双侧OR并测定OR-FA/ADC及MD值,观察OR损伤程度(分Ⅰ、Ⅱ、Ⅲ型),对血肿体积,MD及OR-FA/ADC值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组两侧OR-FA/ADC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MD值比较,患者组视野受损(P<0.01);患者组两侧OR-FA/ADC值比较,患侧异常(P<0.01);血肿体积与患侧OR-FA/ADC值及MD值不相关(P>0.05);MD值与患侧OR-FA/ADC值损伤程度相关(P<0.05);各OR损伤分型(3~5 d)患侧OR-FA/ADC值及MD值比较,分型越大,损伤越重(P<0.01);患者3个月后MD值及患侧OR-FA/ADC值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0.01).结论 DTI可观察血肿与OR三维立体关系,直观反映OR形态变化,预测视野缺损程度.

  • 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为主型患者脑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作者:贾艳滨;王颖;凌雪英;黄力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为主型患者主要脑区白质纤维束有无异常.方法 对未系统使用过精神药物治疗的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为主型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测量胼胝体膝部、压部、双侧额叶白质、双侧扣带束前部和双侧海马头部分各向异性(FA)值.结果 ①患者组及对照组组内比较,左右侧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患者组左侧海马头和胼胝体压部FA值[(0.17±0.03),(0.73±0.09)]显著低于对照组[(0.20±0.02),(0.79±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患者组左右侧扣带束前部FA值[(0.28±0.06),(0.29±0.05)]低于对照组[(0.43±0.07),(0.38±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为主型患者双侧扣带束前部、胼胝体压部及左侧海马头的白质纤维束完整性受损,提示其可能存在脑神经发育连接异常.

  • 脑磁图联合DTI对大脑半球萎缩继发癫痫患者术前功能区评估的价值

    作者:郭韬;梁传栋;吴玉锦;孙吉林;康进生

    目的 探讨大脑半球萎缩继发癫痫患者术前功能区无创、安全的定位、评估方法,以减少术后功能损伤. 方法 河北省人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自2006年3月至2009年4月共收治8例大脑半球萎缩伴顽固性癫痫患者,术前联合应用脑磁图(MEG)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评估患者功能区位置与功能代偿情况.根据检查结果采取不同手术方式.全部患者随访12~46个月,平均21.6月. 结果 MEG明确定位5例患者脑皮质感觉、运动、语言及视觉功能区,3例患者由于配合性较差,功能区定测确切但范围较弥散,不能满足手术要求.DTI成功显示8例患者功能区皮层纤维走行,提示手术切除程度及边缘形态.所有患者中行改良型大脑半球切除术2例,多脑叶切除术5例,颞叶切除大脑半球切开术1例.术后6例患者短期出现手术对侧肢体肌力减弱,经康复锻炼后均恢复至术前水平.所有患者术后无癫痫发作,均达到Engle I级. 结论 联合应用MEG与DTI技术可以明确提示大脑半球萎缩继发癫痫患者的功能区侧别、范围与功能代偿情况,为术式的选择及功能区保护提供可靠指导.

  • DT-MRI动态观察无先兆偏头痛患者治疗前后脑白质结构完整性的改变

    作者:李现亮;高庆春;潘英;黄勇;刘海根;傅贤;张伟劲;樊静;高聪

    目的 研究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脑白质可能存在的微细结构异常,并探讨其在药物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 方法 选择自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在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连续就诊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病例组)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32例,于药物治疗前及治疗第6个月、治疗第12个月后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MRI)检查,分别于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厚的部位设置感兴趣区,测取部分各向异性值(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值). 结果 (1)治疗前,病例组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FA值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个月后,胼胝体膝部、体部FA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个月后,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FA值较治疗前及治疗第6个月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ADC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病例组病程与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FA值均呈明显负相关(r=-0.850,P=0.000;r=-0.856,P=0.000;r=-0.430,P=0.014);治疗第6个月后,病例组月均头痛次数与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FA值均呈明显负相关(r=-0.824,P=0.000; r=-0.792,P=0.000;r=-0.425,P=0.015);治疗第12个月后,病例组月均头痛次数与胼胝体膝部、体部FA值均呈明显负相关(r=-0.452,P=0.009;r=-0.440,P=0.012). 结论 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存在胼胝体神经纤维微细结构完整性的损害,经有效治疗后此种损害是可逆的.DT-MRI可动态观察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胼胝体神经纤维微细结构完整性的改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DTI对脑皮质运动区肿瘤患者偏瘫肢体术后运动功能的预测价值

    作者:赵琳;王守森;黄银兴;周晓平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脑皮质运动区肿瘤患者偏瘫肢体术后运动功能的评估价值. 方法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脑皮质运动区肿瘤患者20例,手术前后均行DTI检查并应用Brunnstrom评分法评价偏瘫肢体 的运动功能,根据DTI结果将皮质脊髓束(CST)的受损级别分为4级:1级(CST完整);2级(CST完整,但轻度受压推移);3级(CST部分中断);4级(CST大部分至完全中断),比较患者手术前后CST受损级别和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分析二者的相关性. 结果 患者患侧肿瘤实质的FA值(0.387±0.012)小于对侧正常脑组织的FA值(0.498±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前后CST受损级别、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CST的受损级别与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均呈负相关(r=-0.901,P=0.000; r=-0.912,P=0.000). 结论 DT1能够显示脑皮质运动区肿瘤患者CST的损伤程度,反映患者术后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

  • 脑梗死的DTI征像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谭湘萍;梁碧玲;高明勇;曹然;叶瑞心;沈君;卢瑞梁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表现与临床分期的关系. 方法 选择107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MRI和DTI检查,采用旨法分析各向同性表观扩散系数(ADCiso)图和各向异性指数(FA)图上二病变区的信号特点,进行DTI征像的分型并分析其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 结果 29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中DTI表现为Ⅰ型和Ⅱ型10例,Ⅲ型3例,Ⅳ型6例;34例亚急性期患者中I型2例,Ⅱ型20例,Ⅲ型8例,Ⅳ型4例;44例慢性期患者中DTI表现为Ⅱ型1例,Ⅲ型2例,Ⅳ型41例.脑梗死的DTI表现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关系(r=0.693,P=0.000).结论脑梗死的DTI表现可直观地显示脑梗死的不同病期,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影像学分期.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早期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志华;于长清;肖贵明

    目的 观察针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使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进行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早期帕金森患者38例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38例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观察对象均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测,针对颅脑两侧黑质、小脑上脚各向异性分数、表现散系数等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检测发现,观察组在黑质、尾状核头以及壳核、苍白球各向异性分数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黑质、尾状核头、壳核等表观弥散系数值上,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借助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测,发现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丘脑、黑质以及尾状核头各向异性分数间的差异,可帮助该类患者尽早确诊,以便给予针对性治疗.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曾结霞;陈薇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是一种能够无创性显示大脑白质的磁共振成像技术.随着该技术的发展,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得以重视.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意外,用DTI能加深该病对大脑白质影响的认识.现就DTI基本原理、成像特点、常用参数及其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Gd-DTPA对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评估晚期鼠脑胶质瘤的影响

    作者:李香营;蒋锡丽;袁园;陈建强;战跃福;杨光

    目的 探讨Gd-DTPA对3.0T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估晚期鼠脑胶质瘤的影响.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35只,通过脑固定装置将C6细胞接种至右尾状核,3~4周后分别于注射对比剂钆喷替酸葡甲胺( Gd-DTPA)前后行DTI扫描,选取瘤体、瘤周组织和对侧镜像脑组织多个感兴趣区( ROI)获得FA值,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注射对比剂前后相应部位FA值差异.结果 35只晚期C6鼠脑胶质瘤进行了DTI扫描,注射对比剂Gd-DTPA后瘤体及瘤周组织FA值均较注射对比剂前FA值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侧镜像脑组织注射对比剂前后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Gd-DTPA 6 min后对大鼠C6脑胶质瘤进行DTI扫描,可人为造成瘤体及瘤周组织FA值升高,而对侧镜像脑组织FA值无明显影响,因而在进行DTI扫描时,应在注射对比剂前完成.

  • OSAHS合并认知障碍患者肺泡巨噬细胞表达TREM2的研究

    作者:王耀炜;王惠芳;程旭东

    目的 研究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TREM2)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肺泡巨噬细胞(AM)上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依据简明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将79例OSAHS患者分成无认知障碍组21例(A组),轻度认知障碍组23例(B组),中度认知障碍组20例(C组),重度认知障碍组15例(D组),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方法对以上各组患者提取、纯化AM.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TREM2 mRNA和蛋白在AM上的表达水平,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测定各组患者额叶白质FA值.结果 TREM2 mRNA及蛋白表达量A组<B组<C组<D组,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额叶白质FA值分别为(0.713±0.062)、(0.698±0.053)、(0.437±0.051)、(0.238±0.032),除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TREM2 mRNA及蛋白表达均与额叶白质FA值呈负相关(r分别为-0.583、-0.472,P<0.05).结论 TREM2在OSAHS合并认知障碍患者AM中表达增加,其可能在OSAHS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120 条记录 5/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