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T MRI基础与临床第七讲脑部成像(三)

    作者:刘怀军

    34脑部:瘤形成--介绍为了评价脑瘤形成的过程,同许多其它领域如解剖学和病理学一样,在采用3T时我们将面对的是:将提高的SNR用于提高空间分辨率还是用于降低扫描时间的两难抉择.临床上所采用的扫描方案常常是这两种极端条件的折中方案.对患有或怀疑患有脑部肿瘤性疾病的患者而言,不经意的运动常常会给扫描质量造成问题.请此类患者保持静止是指,对于平面内分辨率在0.5×0.5 mm2以下切片厚度为5毫米的扫描,在5分钟的扫描过程中患者的动作幅度不能超过半毫米,这根本不切实际.一种合理的折中方法就是采用3~5毫米的切片厚度,平面内分辨率大于0.5×0.5 mm2,因为3TFSE T2加权成像很稳定,这样就可以在1~2分钟内完成扫描.除了进行如内耳道检查或垂体检查等特殊检查之外,采用3T系统进行的5分钟T2加权扫描时提高空间分辨率不会再为我们增加任何重要的临床信息,因为被检查的疾病进程本身相对于像素分辨率而言通常偏大.

  • 3T MRI基础与临床第六讲脑部成像(二)

    作者:刘怀军

    26脑部:局部缺血(第一部分)3T MR成像使我们第一次能够在薄层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同时达到高平面内分辨率.采用1.5T系统采集,层厚度通常为5毫米,而采用3T系统采集层厚度可为2.5毫米~5毫米.图26-1和图26-2分别采用1.5T系统和3T系统进行扫描,1.5T系统为1.9×1.9mm2,而3T系统平面内分辨率为0.9×0.9mm2.

  • 平面内-平面外技术相结合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策略

    作者:陈广俊;许楠;唐帅;王静捷;罗爱伦;黄宇光

    目的 探讨平面内-平面外技术相结合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策略方法.方法 选择择期心脏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平面内-平面外组(I-O组,先选择平面内技术穿刺,然后选择平面外技术穿刺,n=30)和平面外-平面内组(O-I组,先选择平面外技术穿刺,然后选择平面内技术穿刺,n=30).记录2组桡动脉穿刺尝试次数、穿刺时间、首次成功率和首二次成功率,并观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I-O组与O-I组比较,穿刺尝试次数[2(1,2)次vs.1(1,3)次]和首次成功率(43.3% vs.5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I-O组穿刺时间较短[48.50(31.00,66.25)svs.76.00(50.75,167.75)s]、首二次成功率较高(96.7% vs.66.7%)、并发症较少(血肿:10.0% vs.53.3%;桡动脉后壁穿透:16.7% vs.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应用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技术时,先平面内后平面外技术首二次成功率较高,操作时间较短,安全性高,是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技术的较佳策略.

  • 改良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在ICU休克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秀燕;方桂珍;王兰芳;郑春美;王灵聪;杨丹华

    目的 观察先平面外定位再平面内引导的超声技术在ICU休克患者行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指导效果,明确此应用对穿刺置管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ICU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平面内超声组(对照组)和改良超声技术组(试验组).2组均采用静脉持续镇痛镇静.平面内组采用平面内超声引导技术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改良组采用先平面外定位再平面内引导的方法行桡动脉穿刺置管.记录并比较2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失败率(穿刺3次未成功)、穿刺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确定先平面外定位再平面内引导的超声技术在ICU休克患者行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指导作用.结果 ①改良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81.3%,平面内组为40.4%,改良组高于平面内组(P<0.05).②改良组穿刺置管时间为(8.38 ±6.10)s,平面内组为(24.07 ±21.38)s,改良组短于平面内组(P<0.01).③改良组血肿和穿刺口渗血发生率分别为2.1%和4.2%,平面内组分别为14.9%和10.6%,并发症发生率改良组小于平面内组(P<0.05).结论 对ICU休克患者采用先平面外定位再平面内引导的方法行桡动脉穿刺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

  • 平面内外结合超声技术在桡动脉穿刺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董世阳;张斯璧

    超声引导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深刻影响着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是临床麻醉工作中一项基本的操作技术,也是临床麻醉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实际临床实际工作,文章介绍平面内外结合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技术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同时,总结了此方法在教学中的优势,提高了学习医生动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 超声引导平面内与平面外桡动脉穿刺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高稚淇;谢红;王琛;魏长娜;王华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的两种穿刺方法的穿刺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择期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平面内技术组(A组)和平面外技术组(B组)。记录两组总穿刺时间,穿刺尝试次数,第一次成功率,第一次成功者穿刺时间,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与A组相比穿刺时间[(172±2)s vs.(168±3)s]和穿刺次数2(1,2) vs.1(1,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与A组相比,第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A组(76% vs.60%),第一次成功穿刺时间短于A组[(94±1)s vs.(106±2)s],穿透法例数多于A组(40% vs.20%),动脉周围血肿发生率多于A组(20% vs.1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平面外桡动脉置管技术与平面内技术相比能提高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所需操作时间更短,但穿透法发生率增高。

  • 个性化骨盆模型的建立、有限元分析及实验验证(下)

    作者:ji-Yuan Wang;Qing-Hang Zhang;Colin Lupton;刘勤;丁秀敏;郭子学;Jie Tong

    结果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平均值和标准差)进行比较,通过两种方法获得的各加载水平下十个应变片位置处的大和小平面内主应变结果见图4.多数情况下有限元结果与实验结果均一致.位置4,5和10的大主应变有限元预测结果略高于实验结果,另外7个位置的有限元预测结果则略低于实验结果.位置1,3和9的小主应变有限元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有差异,其他7个位置的有限元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均有很好的一致性.除1,3和9位置外,其他位置的相对误差在10%~30%,由于这3个位置数值的绝对值较小,所以对误差比较敏感,但其相对误差仍<50%.从这一较高的一致性来看,该个性化的有限元模型可以精确地获得骨盆骨整体的力学响应.

  • 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麻醉应用

    作者:樊雅玲;李元;陈旭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方法40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超声组( B组,20例)在B型超声引导下行左手桡动脉穿刺置管,对照组( C组,20例)以传统触摸法行左手桡动脉穿刺置管。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总失败率、穿透法置管率和血肿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C组(P<0.01);B组总失败率、穿透法置管率和血肿发生率低于C组(P<0.05或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低年资麻醉医师动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星座图在学生考试成绩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姜又红;孙高;宋维军;高原侠

    星座图的基本思想是将多维空间上的点投影到单位圆上半部的平面内,它多应用于判别分析中,如病例的判别等[1,2,3];亦可用于诸如学生考试成绩评价等方面[4].本文拟采用此方法对两届学生若干科目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对其中男、女生成绩的分布情况进行描述,并对其中某个学生的成绩与各科平均成绩进行比较.

  • 一种可调式眼科手术托盘架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桑盛华;于雪农;徐辛

    1材料与制作可调式眼科手术托盘架采用医用不锈钢制成.直轴竖杆长65cm,通过卡式固定栓固定于床栏上,其上部设轴承式调 节钮,将直轴机架与横梁连接在一起,横梁长25cm,可绕机架轴心旋转任意角度.与横梁垂直的水平面内设置两条伸缩式滑道,伸缩式滑道总拉伸长度为40cm.

  • 光学式测角仪的研制与使用

    作者:李光宗;董西安;吕磊;李永珍;鞠学红;李传喜;李翠玲

    角度测量常用于人类学、活体测量、考古及人体解剖形态学、整形、美容等专业.常规测量中,多用塑料量角器(半圆仪)或人类学骨骼测量仪等测角工具.有些器官或标本上所成的夹角不在一个平面内(深窝或腔隙内),测量工具无法达到测量部位,也无法用人类学骨骼测量仪的测角工具测量,给测量带来困难.笔者曾发表过用双线法测量股骨颈扭转角[1].近来,笔者又研究制作了一个光学式(非接触式)测角仪,经使用,效果较好,现将其研制及使用介绍如下.

  • 平面内和平面外超声技术在不同深度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效果

    作者:王华;魏长娜;谢红

    目的 评价平面内和平面外超声技术在不同桡动脉深度实施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效果.方法 选取需行桡动脉穿刺手术的患者120例,根据桡动脉的皮下距离分为皮下距离≥2.8 mm平面内组(≥2.8 mm平面内组)、皮下距离≥2.8 mm平面外组(≥2.8 mm平面外组)、皮下距离<2.8 mm平面内组(<2.8 mm平面内组)、皮下距离<2.8 mm平面外组(<2.8 mm平面外组),每组30例.每组采用相应的方法完成桡动脉穿刺置管.记录各组总穿刺时间、穿刺次数、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一次穿刺成功时间.结果 ≥2.8 mm平面内组和≥2.8 mm平面外组的桡动脉皮下距离和管径分别显著大于<2.8 mm平面内组和<2.8 mm平面外组(P值均<0.01).≥2.8 mm平面外组、<2.8 mm平面外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显著高于≥2.8 mm平面内组、<2.8 mm平面内组(P值均<0.05),一次穿刺成功时间分别显著短于≥2.8 mm平面内组、<2.8 mm平面内组(P值均<0.05).≥2.8 mm平面内组、≥2.8 mm平面外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显著高于<2.8 mm平面内组和<2.8 mm平面外组(P值均<0.05),一次穿刺成功时间分别显著短于<2.8 mm平面内组和<2.8 mm平面外组(P值均<0.05).各组间总穿刺时间和穿刺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桡动脉皮下距离≥2.8 mm时平面内和平面外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效果更好;与平面内超声技术相比,平面外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更高,一次穿刺成功的时间更短.

  • 药历图辅助选用抗感染药物

    作者:仲明远;吴笑春;李罄

    药历图是以时间作为横坐标,以用药种类及各项临床检查结果作为纵坐标,在同一平面内对药物的使用情况作图,综合分析药物使用时间的长短、间隔、频率及联合用药等情况.如何准确判断病人用药,尤其是联合用药的效果,合理调整用药方案是广大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课题之一.我院参照谷本普一[1]的方法,在工作中以药历图作为临床辅助工具,应用于分析病情、观察药物联合作用效果、寻找药物不良反应源及控制院内感染等等.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药历图对长期用药患者具有简单、直观、明晰、准确的优点,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B超引导下平面内与平面外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效果比较

    作者:陈丽;王力峰;郭锐

    目的 比较B超引导下平面内与平面外两种方法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效果.方法 将60例需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用B超引导下平面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B组用B超引导下平面外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记录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评估两组的穿刺效果.结果 A、B两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分别为80%和93% (P<0.05);A组穿刺置管时间长于B组(P <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A组(P<0.05);A组穿刺优良率低于B组(P<0.05);A组穿刺评为差的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 B超引导下平面外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能提高穿刺置管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 传统触摸定位与两种超声定位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比较

    作者:樊雅玲;谭栎;陈旭;吴勇

    目的:比较超声平面内引导、超声平面外辅助定位与传统触摸定位法动脉穿刺置管术在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80例需行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血压的择期或急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6组(n=30):高年资传统触摸组(GC组)、高年资平面内组(GN组)、高年资平面外组(GW组)、低年资传统触摸组(DC组)、低年资平面内组(DN组)、低年资平面外组(DW组).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血肿发生率以及穿刺时间和穿刺总耗时.结果:高年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GN组显著高于GC组(P<0.01),血肿发生率、穿刺时间GN组和GW组显著低于GC组(P<0.01),穿刺总耗时GN组和GW组显著高于GC组(P<0.01),且GW组显著低于GN组(P<0.01).低年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DN组和DW组显著高于DC组(P<0.05或P<0.01),DN组显著高于DW组(P<0.05);血肿发生率DN组和DW组显著低于DC组(P<0.05或P<0.01),DN组显著低于DW组(P<0.05);穿刺时间DN组显著低于DC组和DW组(P<0.05);穿刺总耗时DN组和DW组显著高于DC组(P<0.05).结论:相比传统触摸定位法,超声引导动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对高年资麻醉医师推荐使用超声平面外辅助定位法,对低年资麻醉医师推荐使用超声平面内引导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