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前列腺癌MRI动态增强定量参数Ktrans值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朱海滨;刘婧;蔡文超;党袆;杜华瑞;张珏;王霄英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MRI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Ktrans值的变化与病理Gleason评分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经穿刺活检证实的78例前列腺癌患者行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在Ktrans参数图上画取感兴趣区测量前列腺相应部位的Ktrans值,分析其与穿刺病理结果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前列腺癌区Ktrans值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0.351,P<0.05).结论 前列腺癌区Ktrans值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Ktrans值有可能用于评价前列腺癌的分级和预后.

  •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中心率与重建相位宽度的选择

    作者:孙红;王新江;姚洪祥;惠萍;崔志鹏;王新明

    目的 分析与心率相关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合适的相位宽度.资料与方法 选取110例回顾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检查患者,评价不同心率组(Ⅰ组,<60/min; Ⅱ组,60~62/min;Ⅲ组,63~65/min;Ⅳ组,>65/min)在R-R间期75%、60%~80%和40%~80% 3个相位宽度中佳重建相位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结果 Ⅰ、Ⅱ组在75%和60%~80%相位宽度图像质量高于Ⅲ、Ⅳ组(χ2=75.408,P<0.01),增加相位宽度至40%~80%,Ⅲ、Ⅳ组图像质量有明显改善.结论 心率较高时增加重建相位宽度可提高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而心率<63/min时适合用窄相位宽度扫描模式.

  • MRI常规增强与延迟增强诊断脑转移瘤敏感性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顺镇;许晓金;杨永贵;朱柳红;郭岗

    目的 对比常规增强扫描和延迟增强扫描在诊断脑转移瘤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45例拟诊为脑转移瘤的患者行MR常规扫描后采用横断位T1WI常规及延迟增强扫描,分别统计两组扫描各自显示的病灶位置和个数、微小转移灶个数及两组扫描转移瘤的病灶与正常组织信号强度比.结果 45例患者中35例发现脑转移瘤,共计119个病灶,常规增强扫描显示微小病灶50个,延迟增强扫描显示微小病灶66个,常规增强扫描组病灶信号强度比为0.4289±0.2567,延迟增强扫描组病灶信号强度比为0.5749±0.3301,两组扫描转移瘤的信号强度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迟增强扫描较常规增强扫描对发现脑转移瘤更敏感,更能提高微小转移瘤的检出率.

  • MRI三维动态增强与扩散加权成像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与分级中的应用

    作者:董冰;白人驹

    目的 探讨3.0T MR三维肝脏容积加速采集(LAVA)动态增强检查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价值,分析不同病理级别内膜癌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差异.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术前MR资料,评估LAVA增强检查分期各期(2009年FIGO分期标准)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比较各病理级别肿瘤间ADC值的差异.结果 以手术病理为标准,LAVA增强检查判断内膜癌Ⅰa、Ⅰb、Ⅱ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2%、77.8%、100.0%,83.3%、93.6%、100.0%,91.1%、91.1%、100.0%.G1、G2、G3级内膜癌平均ADC值分别为(0.78±0.14)× 10-3mm2/s、(0.64±0.06)×10-3mm2/s、(0.40±0.09)×10-3mm2/s,三者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 3.0TMR 3DLAVA动态增强检查对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有较高的价值;测量ADC值对鉴别不同病理级别内膜癌有潜在价值,级别越高,ADC值趋于越低.

  • MRI心肌延迟增强联合心电图评价"正后壁"心肌梗死

    作者:程流泉;陈琪

    磁共振心肌延迟增强(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myocardium delay enhancement, MRI-MDE)通过静脉注射对比剂,可以使坏死心肌呈现异常对比增强,而显示心肌梗死的部位及范围,其准确性与病理解剖结果呈高度一致性,而被视为"金标准"~([1]).心电图一直是迅速判断心肌梗死部位和罪犯冠脉简单和主要的方法,但其敏感性和准确性有限,而MRI-MDE可以提高心电图定位的准确性.2002年,AHA提出了影像学统一左心室分区及命名~([2]),摒弃了应用近50年的"正后壁"的名称,本文结合近年的一些文献~([1, 3~5]),对"正后壁梗死"的新命名、MRI影像及心电图特点加以阐述.

  • 乳腺MRI非肿块样强化病变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作者:李晶英;赵殿江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女性健康产生极大威胁.目前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不断升高趋势[1].青年人发生非肿块样乳腺癌的比例更高[2].因此,及早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显著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MRI 检查软组织分辨率极佳,除可以显示形态学变化外,还能进行功能成像、提供血液动力学特点和生化代谢分析,且不受乳腺致密度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乳腺 MRI 技术的逐渐发展,尤其是动态增强乳腺容积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的完善, MRI 在诊断乳腺病变中具有独特的优势[3].非肿块样强化(non-mass-like enhancement,NMLE)病变缺乏典型的影像表现,临床上容易漏诊或误诊,且病理类型广泛,是乳腺影像诊断的重点及难点之一.目前国内外对 NMLE 病变的研究及报道较少,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缺乏系统性认识.本文对 NMLE 病变的病理及影像学诊断进展进行综述.

  •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子宫内膜癌的研究

    作者:毕秋;吕发金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临床上早期诊断及治疗能显著提高EC的预后,MR是EC术前诊断及分期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2],尤其是多模态MRI技术,能综合各模态的优点,提高病变在影像学上的认识[3].目前EC研究中常用的多模态MRI主要有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MRI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本文拟对以上5种多模态MRI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药代动力学分析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

    作者:王英伟

    肝细胞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HC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球肿瘤相关病死率中居第2位[1].我国是HCC的高发国家,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世界首位[2].HCC肿瘤组织血供丰富,其微血管生成情况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进展相关[3-5];故针对肿瘤微血管循环的评估对于HCC预后评价、治疗方案制订及疗效评估有着重要意义.MRI是HCC诊断与监测的重要手段,为早期发现和诊断HCC及肿瘤分期和疗效评价提供重要信息[6-8].

  • 儿童体部血管成像能谱CT与常规CT图像质量和增强效果的体模对比研究

    作者:杨洋;闫淯淳;袁新宇;沈云

    目的 探讨在相同辐射剂量下,儿童体部血管成像的能谱CT与常规120 kVp及100 kVp CT扫描间图像质量与增强效果的差异.材料与方法 使用直径160 mm的圆柱形儿童体部等效体模,在体模内放置填充碘造影剂的试管用来模拟增强的血管结构.使用能谱CT和常规CT,采用相同的CT计量指数分别对体模进行扫描.利用GSI处理/重建平台获得55~70 keV、间距5 keV的4组单能量图像,比较各单能量图像与常规CT图像的噪声、CT值和对比噪声比(CNR)的差异.结果 55 keV、60 keV、65 keV、70 keV4组单能量图像中,60 keV图像的CNR高(24.7±0.5),优于120 kVp的20.4±0.4,但低于100 kVp的28.9±0.2;65 keV图像的噪声低(5.6 HU),略高于120 kVp图像的5.0 HU,与100 kVp相同;65 keV和60 keV图像的增强效果(CT值)分别与常规120 kVp和100 kVp图像接近.结论 单能量图像中,60 keV图像的CNR高,图像质量与常规100 kVp相仿,优于120 kVp图像.

  • 锰浓度对不同结肠癌细胞株锰增强磁共振成像效果的影响

    作者:文亮;石西南;何利平;鲁毅;韩丹

    目的 锰浓度是影响肿瘤锰增强磁共振成像(MEMRI)效果的基本因素,本文研究其对不同结肠癌细胞株MEMRI效果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在0、0.05、0.10、0.20 mmol/L锰浓度下分别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620(高转移潜能)、SW480(低转移潜能)与正常细胞株CCD841 CoN进行体外MEMRI检测.T1 map计算细胞株在不同锰浓度下的平均T1缩短值.结果 锰浓度为0.10、0.20 mmol/L时,3种细胞株平均T1缩短值大小依次为SW620>SW480>CCD841 Co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细胞株在不同锰浓度(0.05、0.10、0.20 mmol/L)下平均TI缩短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瘤细胞平均T1缩短值随锰浓度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较高锰浓度(0.10、0.20 mmol/L)条件下,SW620较SW480摄锰更多.结论 结肠癌细胞体外摄锰程度随锰浓度升高而增加,MEMRI可区分具有不同转移潜能的结肠癌细胞株.

  • 低辐射剂量联合低剂量对比剂在甲状腺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作者:梁坚豪;朱新进;杨侃荣;刘杰;谭志成;钟金龄

    目的 探讨低辐射剂量联合低剂量对比剂扫描技术在甲状腺CT增强扫描中的可行性,以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危害及对比剂对甲状腺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将120例行甲状腺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A组:120 kV,180 mA,对比剂用量1.2 ml/kg;B组:120 kV,180 mA,对比剂用量1.0 ml/kg;C组:100 kV,100 mA,对比剂用量1.2 ml/kg;D组:100 kV,100 mA,对比剂用量1.0 ml/kg.测量甲状腺CT值、背景信号和背景噪声,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信噪比(CNR),记录患者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由2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质量评分并对上述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组图像的甲状腺CT值、背景信号及背景噪声、CTDIvol、DLP、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R、CNR及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辐射剂量联合低剂量对比剂在甲状腺CT增强扫描中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减少辐射危害及对比剂不良反应.

  • 异位甲状腺在CT、MRI、核素平面及SPECT/CT显像的影像特点

    作者:徐枫;江旭峰;陶晓峰;凌华威;马玉波;李彪

    异位甲状腺比较罕见,发病率为1∶100000~300000;在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中,发病率为1∶4000~8000[1]。90%的异位甲状腺位于舌根部,其他部位的异位甲状腺更为罕见,与转移淋巴结、颌下腺肿瘤、炎性病变、鳃裂囊肿或肿大淋巴结等的表现相似[2]。无症状且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通常仅需观察不需治疗,如合并严重的阻塞性症状、出血、溃疡、囊变或恶变则需要外科干预。影像学手段如超声、核素扫描、CT和MRI是诊断异位甲状腺的常用方法[3-4]。近来国内外研究[5-9]表明,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CT)是诊断异位甲状腺的另一种有效手段。本研究分析异位甲状腺在CT、MRI、核素平面和SPECT/CT显像中的表现,为诊断异位甲状腺提供参考。

  • 钆布醇在磁共振延迟增强成像诊断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

    作者:刘东婷;马晓海;赵蕾;刘家祎;刘一;范占明

    目的 比较对比剂钆布醇和钆喷酸葡胺在MR延迟增强成像对肥厚型心肌病(HCM)心肌纤维化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30例超声诊断为HCM的患者分别接受2次心脏MRI扫描,注射对比剂钆布醇(0.15 mmol/kg)及钆喷酸葡胺(0.20mmol/kg) 15 min后,采用IR-turbo Flash序列进行延迟强化成像,评估心肌纤维化程度;比较延迟强化的纤维化心肌体积、纤维化心肌与正常心肌之间的对比噪声比(CNRremote)、纤维化心肌与左心室心腔的对比噪声比(CNRpool)、两种对比剂之间的信噪比(SNR).结果 2次扫描中,30例患者中有26例显示心肌延迟强化.延迟增强后纤维化心肌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钆布醇和钆喷酸葡胺的CNRremote分别为27.38±14.83、20.94±1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CNRpool分别为10.28±8.74、7.64±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SNR分别为34.16±14.33、25.94±1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对比剂评价纤维化心肌体积有很好的相关性(r=0.980、0.982,P<0.05).结论 在HCM延迟增强成像中,应用钆布醇(0.15 mmol/kg)较应用钆喷酸葡胺(0.20 mmol/kg)可以更有效地评估心肌纤维化程度.

  • 动态增强MRI及扩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病理特征及临床分期的应用

    作者:周星;黄刚;张庆;马小梅;张文文;王平

    目的 通过分析动态增强MRI (DCE-MRI)定量参数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宫颈癌不同病理特征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探讨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宫颈癌的影像学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正常宫颈及123例宫颈癌的DCE-MRI资料,比较正常宫颈与宫颈癌DCE-MRI定量参数Ktrans5、Kep、Ve值及ADC值,以及各参数与宫颈癌不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宫颈癌组ADC值低于对照组,而Ktrans、Kep及Ve值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ADC值低于腺癌,Ktrans值高于腺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ep及V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呈负相关性(r=-0.272、-0.239,P<0.05);Ktrans、Kp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性(r=0.340、0.305,P<0.05),Ve与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r=0.164,P>0.05);Ktrans、Kep、Ve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性(r=0.316、0.272,P<0.05).不同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脉管浸润组间的tADC值、Ktrans、Kep、V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及DCE-MRJ定量参数对宫颈癌病理学特性及临床分期的评估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能谱CT单能量成像联合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优化胸部增强扫描图像质量的研究

    作者:周悦;董军强;高剑波;侯平;王明月;许瀚

    目的 探讨能谱CT佳虚拟单能量成像(VMS)联合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技术在双期胸部增强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60例行能谱CT双期胸部增强扫描的患者.其中研究组30例行80~140 kVp能谱CT扫描,对照组30例采用120 kVp常规CT扫描,分别使用滤波反投影(FBP)技术和ASIR对图像进行重建,得到VMS-FBP (A组)、VMS-ASIR (B组)、120 kVp-FBP(C组)、120 kVp-ASIR(D组)重建图像.比较4组重建后图像在双期不同层面降主动脉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对4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辐射剂量.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有效辐射剂量下降了36.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00,P<0.001).A~D组图像的CT值、CNR、SNR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120 kVp常规CT扫描模式相比,VMS联合ASIR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

  • 胸部CT虚拟平扫技术的可行性

    作者:刘姝芩;谢明国;侯中华;彭波

    目的 比较胸部常规平扫与虚拟平扫(VNC)图像质量,探讨能谱CT胸部VNC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收集60例胸部病变患者,常规平扫后开启能谱模式进行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增强图像经后处理得到4组VNC图像:动脉期水基图、动脉期抑碘图、静脉期水基图、静脉期抑碘图;比较常规平扫与4组VNC的噪声、对比噪声比(CNR)、钙化灶显示率、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常规平扫、动脉期水基图、动脉期抑碘图、静脉期水基图、静脉期抑碘图噪声分别为17.54±6.22、15.46±2.78、19.69±6.61、15.44±3.84、19.78±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95,P<0.05),水基图噪声低于抑碘图;常规平扫与4组VNC的CN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25,P>0.05);常规平扫与4组VNC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2.170,P<0.05),VNC中静脉期抑碘图主观评分高;以常规平扫为基准,VNC对钙化灶检出率为86.7%,采用VNC可较常规胸部CT增强扫描减少约31%的有效辐射剂量.结论 VNC图像噪声略高于常规平扫,对细小钙化灶的检出率较常规平扫低,不同类型胸部VNC中静脉期抑碘图的图像质量佳,由于明显降低患者有效辐射剂量,胸部VNC可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 DCE-MRI在肺癌不同病理类型的诊断价值

    作者:库雷志;马明平;俞顺;郑雪萍;马小静

    目的 研究肺癌动态对比增强MRI特点,初步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及半定量时间-信号强度(TIC)曲线鉴别肺癌不同病理类型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癌的33例患者,均行常规MRI T1WI、T2WI平扫及DCE-MRI检查,计算Ktrans、Ve、Kep值,分析DCE-MRl TIC曲线类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不同定量参数对肺小细胞癌与非小细胞癌的诊断效能,确定佳诊断阈值.结果 ①33例患者中,腺癌18例,鳞癌8例,小细胞癌7例;中央型12例,周围型21例;肿瘤大小为1.3~6.6 cm,平均(3.6±1.3) cm;病灶呈不规则形、分叶状或斑片状12例,结节状6例,肿块型15例;边界不清26例,边界相对较清7例.②腺癌14例TIC曲线呈流出型,平台型3例,流入型1例;8例鳞癌TIC曲线均呈流出型;小细胞癌5例TIC曲线呈流出型,2例呈平台型.③不同病理类型肺癌Ktrans、Kep、Ve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Ktrans、Kep、Ve值均高于鳞癌与小细胞癌(P<0.05);非小细胞癌Ktrans、Kep、Ve值均高于小细胞癌(P<0.05、P<0.01).④Ktrans、Kep、Ve值对诊断小细胞与非小细胞肺癌具有中等诊断效能,其AUC分别为0.821、0.772、0.830,当Ktrans、Kep、Ve值分别设为0.082/min、0.388/min、0.253时,其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3.1%、69.2%、69.2%和85.7%、84.3%、100.0%.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能较准确、无创地诊断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一定的帮助.

  • 动态对比增强MRI Tofts模型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中的应用

    作者:尹平;刘义;周津如;时晓清;曾春;王静杰;李咏梅

    目的:多发性硬化(MS)具有时间、空间多发的特征,是造成青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Tofts模型在MS中的应用价值及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和DCE-MRI检查,并应用两室Tofts模型后处理,定量分析MS患者病灶及看似正常的白质(NAWM)区的容积转移常数(Ktrans)、细胞外液间隙对比剂百分比(Ve)、内渗透系数(Kep)、脑血流量(CBF)及脑血容量(CBV),并与临床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及病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非强化病灶区、病灶旁NAWM区与远离病灶的NAWM区两两比较,3组间Ktrans、Ke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7、22.343, P<0.05);但非强化病灶区的Ve与病灶旁及远离病灶的NAWM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间CBF、CB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病程与CBF呈正相关(r=0.518,P<0.05),其余参数与EDSS评分及病程均无明显相关性(r=-0.371~0.052, P>0.05)。结论 DCE-MRI采用Tofts模型能定量分析RRMS患者病灶及NAWM区的微血管渗透及灌注特点,准确地反映RRM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 频率编码方向变换消除横轴位增强T1-FLAIR后颅窝搏动伪影初步研究

    作者:赵术强;何蕾;陈志晔;刘梦琦

    横轴位增强 T1 液体衰减翻转恢复成像( 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T1-FLAIR)序列可以有效抑制脑脊液及正常背景脑组织信号,而使脑结构对比度突出,病变凸显,容易区分血管和细小转移灶[1-3],在临床上已成为常规扫描序列.然而,FLAIR成像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后颅窝经常会看到脑血流搏动伪影存在[3],影响对疾病的诊断,尤其是脑转移瘤的判断.因此,本研究前瞻性地采用频率编码方向变换的方法减少横轴位增强T1-FLAIR后颅窝搏动伪影,以提高后颅窝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三维高分辨磁共振研究

    作者:王新丽;王欣宇;陈振;张敬

    目的 探讨颅内责任斑块与非责任斑块在管壁重构、强化程度方面的差异,确定斑块易损性的影像学标志.资料与方法 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拟行头部加颈部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的疑似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4例,注入对比剂前后分别加扫3D-T1-SPACE序列.44例患者中,急性脑梗死2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例,无症状者15例.进一步将斑块分为责任斑块和非责任斑块,比较两种类型斑块在管壁重构模式与强化程度的差异.结果 44例患者发现47枚斑块,其中责任斑块21枚,非责任斑块26枚.5枚责任斑块及7枚非责任斑块所在管壁出现正性重构,两者发生正性重构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9,P=0.808);但责任斑块的斑块负荷高于非责任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9,P<0.001).所有21枚责任斑块及23枚非责任斑块出现强化,两者出现强化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8,P=0.108);但责任斑块的强化程度高于非责任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P<0.001).结论 斑块强化程度可作为斑块易损性的影像学标志.

266 条记录 4/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