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术式治疗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

    作者:王铁男;赵德伟;孙强;于晓兵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治疗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下胫腓韧带解剖的研究,对30例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采取不同术式治疗,即腓骨短肌腱移位与腓骨骨膜转位修复下胫腓韧带损伤,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2个月,平均13.5个月,30例骨折均愈合.对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的功能进行观察,其中踝关节功能按Leeds等的临床评定标准,腓骨短肌腱移位组14例:优4例,良8例,差2例,优良率85.7%;腓骨骨膜转位组16例:优8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93.8%.结论 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应用腓骨骨膜转位修复下胫腓韧带损伤优于腓骨短肌腱移位,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 TightRope与金属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对比

    作者:张扩;卢全忠;沈林华;安薛;徐宁

    目的 探讨锁扣带袢钛板(TightRope)内固定与金属螺钉内固定2种术式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笔者自2012-01-2016-03采用TightRope(TightRope组)与金属螺钉(金属螺钉组)2种内固定术式治疗46例下胫腓联合分离伴或不伴踝关节骨折.分别记录2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后前位X线片上下胫腓间隙(TBCS)、下胫腓重叠距离(TBOL),观察比较2组术后VAS评分、部分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结果 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均获得平均14(11~18)个月随访.2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TBCS、TBO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 d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ghtRope组术后部分负重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少于金属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ightRope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AOFAS踝与后足评分高于金属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金属螺钉组出现1例螺钉弯曲、1例螺钉断裂,TightRope组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2组均无下胫腓联合再次分离、踝关节再次骨折等并发症.结论 TightRope内固定与螺钉内固定均为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可靠性方法;TightRope组可早期功能锻炼及下地负重,踝关节功能恢复较金属螺钉组更有优势.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

    作者:刘孝新

    Pilon骨折是关节内骨折中较难治疗的一种创伤,常伴有外踝骨折和下胫腓联合分离,其特征是踝关节上干骺端具有典型的、不同程度的压缩粉碎性表现.其高度的不稳定,关节软骨的原发性损伤以及永久性关节面不平整,常导致不良的预后.治疗上有一定的困难.自1994~2001年共收治该病例26例,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 踝关节损伤中下胫腓联合的处理(附98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元贵;李京生

    踝部骨折和下胫腓联合分离,踝穴的完整性受到破坏,需手术恢复踝穴的完整或关节的稳定,自1986年~1999年手术治疗严重踝关节损伤128例,随访98例,效果良好.

  •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23例体会

    作者:张圣魁;张世华;张永奎;颜冰

    三踝骨折(Cotton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完全失去稳定性,踝穴完整性受到严重破坏.临床上对此类骨折在手术适应证的选择、骨折固定次序、下胫腓联合的固定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分歧,若处理不当对预后影响极大.自2000年1月~2003年6月共收治三踝骨折23例,均给予手术内固定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袁善有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利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42例,根据不同的手术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短肌健移位术,观察组患者接受骨膜转位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P<0.05;2组的手术用时分别为66.8±3.4分钟,69.2±3.1分钟,组间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实施腓骨骨膜转位手术治疗的效果较优,值得临床推广.

  •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体会

    作者:广晓东;曲广清

    三踝骨折是常见的损伤,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恢复踝关节功能有很大的帮助,三踝骨骨折多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完全失去稳定性,踝穴完整性受到严重破坏.若处理不当,将会对预后影响极大.

  • 三踝骨折伴踝关节脱位应用可吸收的螺丝钉固定35例治疗体会

    作者:张喆;陈江华;闻久全

    三踝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合并踝关节脱位,下胫腓联合分离,此类骨折内固定方法较多,大多为金属物,但存在应力遮挡和骨质疏松等缺点以及2次手术取出,加重创伤,影响踝关节功能练习,我院从2002年~2006年应用可吸收螺丝钉治疗三踝骨折伴踝关节脱位35例,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作者:沈光银

    目的:探讨踝关节损伤中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治疗方法与体会.方法:收集32例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单纯损伤7例,合并踝部骨折25例,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26例,需横向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21例.结果:随访9~17个月,平均12个月,按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标准:优18例,良9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4.4%.结论:治疗下胫用腓联合分离,明确诊断与合理的治疗方案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 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36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殷安;马元昭

    踝关节是下肢重要的负重关节,由胫骨、腓骨下端和距骨形成,属于屈戊关节,关节紧密结合,将人体重力由垂直柱状转化为弓状平面负重形成的关节.鉴于其结构和功能的特点,骨折后恢复其解剖复位及关节的稳定性极为重要.本文就我院确诊的36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进行分组对比治疗,观察疗效,现报告如下.

  • 点对点导向器在下胫腓联合分离准确定位置钉的初步临床应用*

    作者:王小平;郭胜;桂景雄;许国泰;欧钜伦;屠玉民;邓志成

    背景:AO组织推荐的下胫腓联合横向螺钉是目前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常用方法,然而该手术方法对术者经验要求较高和术中多次X线透视下完成,初学者需要经历较长的学习曲线。术中减少X线暴露、提高置钉准确和安全性、缩短初学者的学习曲线仍是临床医生所关切的问题。
      目的:自行设计研制一种点对点导向器,介绍其在下胫腓联合分离横向螺钉准确导向置钉的初步临床应用。
      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11月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7例,以AO内固定原则为基础对踝关节及腓骨骨折解剖复位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复位后利用自行研制的点对点导向器进行下胫腓联合横向螺钉导向置钉。
      结果:本组7例患者术后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1.2±2.4)个月,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Baird-Jackson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优5例,良2例,可、差0例,优良率100%。
      结论:点对点导向器操作简便,可准确导向置钉,适用于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固定。

  • 内外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

    作者:兰天露

    目的 探讨影响手术治疗内外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因素.方法 对2002年以来手术治疗的63例内外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分离患者病历复习,按手术方法分为A组:用1枚4.5mm螺纹钉,于下胫腓联合上1cm平行于胫距关节面固定胫腓联合.B组:经胫腓联合上1cm,用1枚3.5mm拉力钉平行胫距关节面固定胫腓联合.C组:经胫腓联合处,用1~2枚4.5mm或5.5mm拉力钉固定胫腓联合.对三组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踝关节功能根据Baird-Jackson评分标准,A组:31例,优24,良7例.B组:19例,优15例,良4例,C组:13例,优3例,良6例,可2例,差2例,统计学显示,A组与B组术后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达100%,统计学上没有差异性.C组与A、B组比较,统计学有明显差异性,手术效果差.结论:内外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分离患者术后功受手术方式的影响,用3.5mm拉力钉或用4.5mm螺纹钉,于下胫腓联合上1cm,平行于胫距关节面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疗效好.用4.5mm或5.5mm拉力钉经胫腓关节处固定胫腓联合分离易造成踝穴变窄,下胫腓联合软骨破坏,骨桥形成,疗效差.

  • 下胫腓联合损伤韧带重建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吴伟峰;骆宇春;刘云鹏;张焱;华国军;陈斌;柏广富;王诗波

    目的:比较下胫腓联合损伤采用腓骨长肌腱在不同方向上进行重建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韧带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新鲜成人尸体踝标本6具,运用生物力学实验方法和压敏片技术,测量不同韧带重建方式的内外踝的应变、位移、胫距间负重面积、接触应力。结果在下胫腓前韧带及骨间韧带之间方向上斜向重建下胫腓在内外踝应变、位移、负重面积、接触压力方面均优于其他重建方式,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在下胫腓前韧带及骨间韧带之间方向上斜向重建下胫腓,既有利于增强生物力学性能,又有利于改善踝关节的稳定性,对临床上指导下胫腓联合损伤韧带重建方案有理论指导意义。

  • 骨膜移位法在改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踝关节功能中的应用

    作者:李定涛;李双军

    目的 探讨骨膜移位法在改善踝关节骨折(ankle fractures,AF)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inferior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separation,ITSS)患者踝关节功能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保定法医医院确诊治疗的AF合并ITSS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给予短肌腱移位法治疗,B组给予骨膜移位法治疗.结果B组手术、住院、骨折愈合时间低于A组,B组术后3个月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足功能评分系统(AOFAS)得分、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AOFAS得分、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短肌腱移位法比较,骨膜移位法对AF合并ITSS患者并发症和远期踝关节功能无明显改善作用,但可有效减少患者手术和术后恢复时间,有利于改善患者近期踝关节功能.

  • 作者:

    关键词:
  • 作者:

    关键词:
  • 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临床分析

    作者:李文朝

    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1月来本院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的患者120例,随机将120例分成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短肌腱移位方式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骨膜移位方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骨膜移位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治疗效果明显,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 踝关节损伤中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疗分析

    作者:马利阁

    目的 分析并探讨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踝关节损伤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骨科于2010年5月—2011年12月期间进行踝关节损伤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治疗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56例患者全部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在术后均进行12个月的随访,未发生深部感染和断针情况,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0~21周,优良率为83.93%.结论 踝关节损伤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应该积极进行手术内固定处理,使下胫腓联合稳定.术后功能恢复与术中固定方法、踝关节的复位效果及术后锻炼等有密切联系.

  • 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分析

    作者:陈学昆;杨兵;冯俊松;骆靖陵;朱兴建

    目的 探讨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选取53例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对5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走访53例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走访时间为1~2年,平均1.5年,53例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6个月.依据疗效评定标准,53例中优28例,良16例,可9例.优良率83.0%.结论 采用手术复位固定治疗方式是临床中治疗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有效方式,可以恢复踝穴的稳定性,早期功能锻炼,效果显著.

  • 伴下胫腓韧带分离的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作者:洪克建;沈美文;卢宏栩

    目的 探讨治疗踝关节骨折伴有下胫腓韧带分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2002年2月至2006年12月合并下胫腓韧带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24例.结果 本组24例患者根据主观感觉,踝关节的功能及X线法.优12例,良7例,可3例,差2例.总优良率79.1%.结论 术前准确评估,正确的解剖复位固定是踝关节治疗的关键所在.

164 条记录 2/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