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对不稳定盆骨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进行骨科损伤控制的治疗效果

    作者:龚泽胜

    目的 探讨对不稳定盆骨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进行骨科损伤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8例不稳定盆骨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临床治疗,研究组患者在骨科损伤控制模式下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85.71%,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64.28%,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57%,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不稳定盆骨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在骨科损伤控制模式下治疗,能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骨科损伤控制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建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DOC)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DOC模式给予处理,对照组采用常规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处理,并比较两组治疗结局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救治成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95.0% VS 80.0%),骨折治疗优良率明显大于对照组(85.0% VS 6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OC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效果显著,对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救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四肢多发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死亡一例

    作者:张玉新;单平联

    患者,男,35岁。1997年5月27日因车祸致左小腿、右肘部疼痛、出血、不能站立4小时入院。诊断为左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右尺骨鹰嘴开放性骨折,右内踝骨折。入院后行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抗生素预防感染,预防破伤风。支持、对症等处理。伤后24小时突然出现神志不清,呼吸急促,全身抽搐,嗜睡等。查体:中度昏迷,呼吸急促(40次/分),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四肢频繁抽搐,每次抽搐持续约2~3分钟。肘、膝屈曲,肌肉痉挛,面肌无抽动,伴呃逆,皮肤粘膜有出血点,体温为38.4℃~39.4℃,脉搏90~120次/分。化验结果:血小板计数为82×109/L,血红蛋白102g/L,尿镜检未查到脂肪滴,血沉64mm/h,诊断为脂肪栓塞综合征。经保持呼吸道通畅,骨折制动,早期使用激素,防止脑水肿。应用脱水剂,合理使用抗生素,支持,对症等治疗。病情迅速恶化,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于伤后15天死亡。  体会  对于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病人,出现突发意识障碍为主的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时,应提高对脂肪栓塞发生的警惕性,不失时机地进行脂肪栓塞发生的有关血气和血液检查指标的观察,以及进行必要的相关检查,排除颅脑疾患。在诊断上,根据改良Gurd临床诊断标准(两项主要标准:以颅脑损伤引起的症状,点状皮肤出血;四项次要标准: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发热,脉快),该病人全部符合,诊断成立。确诊后,应立即进行及时、正确、有效的治疗,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编辑:连智华)

  • 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平台C型骨折

    作者:谷源林;邹积文

    胫骨平台C型骨折指胫骨双髁骨折合并胫骨干骺端骨折的严重骨折类型,治疗复杂,预后差[1]。我院自1993年3月~1999年12月,用超长单侧外固定架与T型单侧外固定架交替治疗胫骨平台C型骨折1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2~74岁,平均33.7岁。车祸伤13例,高空坠落伤3例。开放性骨折7例,闭合性骨折9例。合并同侧侧副韧带断裂5例,交叉韧带断裂3例,半月板损伤7例。合并软组织挫裂伤6例,四肢多发骨折9例。手术时间于伤后1.5 h至12 d,平均38 h。

  • 观察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郭晶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 DCO)应用于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的效果。方法:64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DCO,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84.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88%(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自理率及骨性愈合率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15.63%(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3%( P<0.05)。结论: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临床治疗中应用 DCO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马勇

    目的:对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50例于2012年2月~2013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分期治疗,比较和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6例患者复位效果为优,11例患者复位效果为良,6例患者复位效果为可,2例患者复位效果为差,复位优良率为68%;观察组13例患者复位效果为优,9例患者复位效果为良,3例患者复位效果为可,没有复位较差患者,复位优良率为8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2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进行骨科损伤控制理念的指导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骨折复位效果。

  • 四肢多发骨折合并腹部损伤的临床护理分析

    作者:陈美阳

    目的:对四肢多发骨折合并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例四肢多发骨折合并腹部损伤患者进行分析,临床护理包括急救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功能锻炼、出院护理等.统计临床抢救成功率及其他情况的具体数据.结果:18例患者中,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达94.44%(17例);在抢救成功的17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外表皮肤缺损,经皮瓣移植术治疗后4-5个月康复出院,其余12例患者1-2个月康复出院.结论:经合理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促进四肢多发骨折合并腹部损伤患者机体康复.

  • 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作者:王宪清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4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采用常规治疗方式为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骨科损伤控制理论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分期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2组患者复位优良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的复位优良率为8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骨科损伤控制理论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实施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对促进患者骨折复位有重要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四肢多发骨折37例诊治分析

    作者:易明杰;陈亮

    目的 通过回顾分析以往救治的四肢多发骨折的病例,探究四肢多发骨折的急诊治疗方法与手术选择以及治疗原则.方法 在并发症允许情况的前提下,对与收治的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尽早积极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经过治疗出院后,在6个月内进行跟踪随访观察,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是否畸形、是否伴随疼痛、关节活动情况、上肢抬举情况、下肢负重情况等方面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收治的37例患者中,一共有35例接受治疗后出院,2例死亡;在35例出院病例中,效果较为理想的有31例(占88.6%),效果不理想的有4例(占11.4%).结论 在并发症允许情况的前提下,四肢多发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或者其他脏器多发损伤应该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休克病人要在抗休克治疗的同时采用手术的方法初步缓解骨折带来的刺激,这样做有利于骨折患者的痊愈,改善预后,降低患者的致残、致死率.

  • 利用损伤控制理论评估骨盆骨折合并四肢骨折的治疗

    作者:晋世康

    目的 分析研究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骨科损伤控制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数字选取西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以及骨科损伤控制理论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 <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P <0.05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在骨科损伤控制理论的指导下治疗,预后效果显著,减少并发症安全可靠,值得应用推广.

  • 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陈文明

    目的:对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13),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骨科损伤控制。结果在发生并发症概率以及复位优良概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采取骨科损伤控制,能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调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盆骨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邵旭辉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盆骨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来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进行治疗的不稳定盆骨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26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13)。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骨科损伤控制下给予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复位优良率为84.6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对照组患者术后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损伤控制应用于不稳定盆骨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能够显著的提高患者的复位优良率,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 多功能肢体消毒架在四肢多发骨折术前消毒中的应用

    作者:梁春凯;徐学灵;王素梅;李春燕;李用;张所彩;杨宝成

    目的 探讨多功能肢体消毒架在四肢多发骨折术前消毒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234例四肢多发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117例.对照组应用常用消毒设备及装置,观察组应用多功能肢体消毒架,对比两组术后伤口感染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体满意度为93.16%,对照组为58.1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伤口感染率为4.27%,对照组为12.8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多功能肢体消毒架应用于四肢多发骨折患者操作方便、节约人力,并可降低伤口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 骨科损伤控制技术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及疗效影响

    作者:张立峰;贾燕飞;金淑霞;秦茹俏;佟雁翔;李亚光;张哲汉;于成涌;冯卫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技术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给予骨科损伤控制下分期治疗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凝血功能、治疗效果、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骨痂所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凝血功能: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血浆活化部位凝血酶时间(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 thrombin time, TT)明显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优良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χ2=5.861,P<0.05);观察组并发症5.71%明显低于对照组31.43%(χ2=7.652,P<0.05)。结论骨科损伤控制技术有助于快速纠正患者乳酸水平,改善凝血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 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采用骨科损伤控制的临床作用

    作者:解仿;熊龙

    目的:探讨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采用骨科损伤控制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60例进行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骨科损伤控制模式下的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6.7%,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为5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损伤控制模式下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 小儿齿突骨骺分离一例报告

    作者:方伟松;倪斌;贾连顺

    患儿男,2.5岁.汽车撞伤致四肢多发骨折.在当地医院治疗,4周后骨愈合.此时家长发现患儿张口时口角歪斜,颈部旋转及伸屈活动受限,摄颈椎X线片及行MRI检查.X线片显示C2齿突基底部骨骺分离,齿突向后成角约10°,寰齿间距为4 nn(图1);伸屈动力位X线片显示寰枢椎不稳;MRI显示硬膜囊、脊髓无明显受压,予颈托保护、制动.伤后50 d转我院治疗,行常规术前准备,预制石膏床,在全麻下行后路Atlas线缆结扎,Gallie法寰枢关节融合术.术后生命体征稳定,四肢活动、感觉正常,随访时X线片显示寰枢椎稳定,植骨块骨性愈合(图2).患者颈部旋转活动轻度受限. 讨论齿突骨折在成人颈椎损伤中的发生率为10%~14%,7岁以下小儿颈椎损伤中齿突骨折高达75%[1].但由于小儿颈椎损伤相对较少,因此临床小儿齿突骨折并不多见.本例患儿仅2.5岁,临床罕见.

  • 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采用骨科损伤控制治疗的临床体会

    作者:周福茂

    目的:探讨采用骨科损伤控制(DOC)模式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DOC理念进行救治,对照组采用常规方面进行救治,并比较救治结局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救治成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95.0%VS75.0%),死亡率明显小于对照组(5.0%VS25.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10.0%VS30.0%),骨折治疗优良率明显大于对照组(89.5%VS60.0%),且P<0.05。结论:DOC理念应用于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的救治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救治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骨科损伤控制应用于不稳定骨盆骨折等的临床研究

    作者:何小健

    目的:研究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应用骨科损伤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进行分阶段治疗,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复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复位优良率(96.67%)优于对照组(80.00%),且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以上指标均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应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进行治疗,复位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骨科损伤控制应用于不稳定骨盆骨折等的临床研究

    作者:何小健

    目的:研究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应用骨科损伤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进行分阶段治疗,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复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复位优良率(96.67%)优于对照组(80.00%),且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以上指标均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应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进行治疗,复位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骨科损伤控制理念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叶健平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50例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骨科治疗,观察组在骨科损伤控制后进行对症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88%高于对照组的72%,并发症发生率为8%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下进行治疗,可提高患者的骨折复位优良率,减少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57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