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补充抗氧化维生素对老年机体红细胞功能改善效果的研究

    作者:李永华;马爱国;邵先宁;杜珍;孙永叶

    目的 研究抗氧化维生素E(VE)、维生素C(VC)联合不同剂量β-胡萝卜素(β-C)补充,对老年机体红细胞溶血度、红细胞膜ATP酶和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 经知情同意后选择300名60~75岁的老年人,随机分为5组,1~4组补充VC 300mg/d+VE 200mg/d的同时,再分别补充β-C 16.7、8.4、5.6和0.0mg/d,对照5组补充VE 5mg/d,连续补充16周.补充前、后分别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用H2O2氧化诱导溶血法测红细胞溶血度,酶学比色法刹红细胞膜ATP酶活性,荧光偏振法测红细胞膜流动性.结果 干预后1~4组老年人红细胞溶血度(分别为38.8%、39.9%、37.6%和40.9%)显著低于其干预前(分别为54.5%、57.1%、56.4%和55.4%)(P<0.01)和干预后第5组(55.7%)(P<0.01);干预后第1组红细胞膜Na+-K+-ATP酶0.72μmol/(mg·h)、Ca2+.Mg2+-ATP酶0.85μmol/(mg·h)显著高于干预后第5组[分别为0.49μmol/(mg·h)和0.61μmol/(mg·h)](P<0.05);干预后第1~4组红细胞膜荧光偏振度P值、1至3组微粘度η值均明显高于其干预前(P<0.01),也高于干预后第5组(P<0.01或P<0.05).结论 抗氧化VE、Vc联合不同剂量β-C补充可降低老年机体H2O2诱导的红细胞溶血度,提高红细胞膜ATP酶的活性,改善老年机体红细胞膜的流动性.

  • 评估体外循环过程中三种血液回收设备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小华;吉冰洋;张燕婉;孙燕华;朱贤;刘晋萍;龙村

    目的 评估三种血液回收设备在体外循环(CPB)回收清洗过程中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0例CPB的成年患者随机分配3组:C组(Cell Saver 5+;Haemonetics,n=10),M组(Autolog;Medtronic,n=10)和F组(CATS;Fresenius HemoCare,n=10).分别从回收罐及清洗后的输血袋中采血样.对其进行红细胞聚集指数(AI),变形性指数(DI),红细胞比容(Hct)并校正的全血黏度(HV),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Hct,血红蛋白(Hb),葡萄糖(Glu),乳酸(Lac),血尿素氮(BUN),游离血红蛋白清除率(△FHB)的比较.结果 经血液处理后,AI值在三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DI 值C组和M组与F比较有相对较高的DI值(P<0.05).同时M组有低的HV(P<0.05).Δ2,3-DPG C组较低,与M组和F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Hct和Hb F组>C组>M组.C组和M组具有较高ΔFHB,于F组相比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三种血液回收设备具有相同的以离心为基础的工作原理,但基于其设计的不同,对处理过的红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对有害物质的清除效果在不同的设备之间却有明显的差异.

  • 不同时间及温度保存血液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赖玉珺

    目的 研究不同时间及温度保存血液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例采集的CPDA-1抗凝新鲜全血,将大部分血浆于封闭条件下分离,然后制备成悬浮红细胞,然后将每袋悬浮红细胞平均分成4等份,设为A、B、C、D组,并分别保存于不同温度(4℃、10℃、16℃、25℃)的冰箱中,取样测定分别于24 h、7 d、14 d、21 d、28 d时进行,比较不同时间及温度保存下红细胞的氧亲和力值以及携氧量.结果 A、B、C组24 h、7 d、14 d、21 d、28 d时测定的红细胞氧亲和力值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24 h、7 d测定的红细胞有效携氧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24 h、7 d、14 d、21 d测定的红细胞有效携氧量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时间及温度保存血液对红细胞功能具有显著影响,即4℃后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则红细胞携氧能力越差.

  • 补充抗氧化维生素对老年妇女红细胞功能改善的效果

    作者:杨艳;陈润;苏红卫

    目的 探讨老年妇女补充抗氧化维生素C (VC)、维生素E(VE)对红细胞的溶血度、膜流动性以及ATP酶的影响.方法 200例60 ~78岁的妇女随机分为A组(补充VC)、B组(补充VE)、C组(补充VC +VE)以及空白对照组(补充葡萄糖),各50名.补充前后分别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液测定3组的红细胞溶血度、膜流动性、ATP酶的活性,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A、B、C三组红细胞溶血度显著低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P<0.01).干预后A、B、C组红细胞膜中Ca2+-Mg2+-ATP酶以及Na+-K+-ATP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组及B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A、B、C组细胞黏度值以及荧光偏振度值均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而A组显著高于B组及C组(P<0.05),B组及C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妇女合理地补充抗氧化维生素能有效改善其红细胞功能,而VE与VC联合补充可起到协同作用.

  • 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及影响因素

    作者:苏金旋

    红细胞是血液中含量多的一种有形成分.传统认为,红细胞功能主要有两种:一为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即呼吸功能;一为对机体代谢所产生的酸碱物质起缓冲作用,即缓冲功能.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1981年美国的Siegel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红细胞免疫系统"(Red Cell Immune System,RCIS)的新概念[1],更新了人们对红细胞功能的认识,促进了红细胞免疫研究工作的迅速发展.研究人员发现,红细胞具有很多与免疫有关的物质,如CR1、CR8、LFA-3、DAF、MCP、SOD酶等[2-3],不仅具有识别、粘附、杀伤抗原,清除免疫复合物,参与机体免疫调控的作用,而且其自身存在完整的自我调节控制系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因素的新研究作一综述.

  • 参附注射液对血液回收病人红细胞功能的保护效果

    作者:田香

    目的 研究血液回收机对红细胞的影响及参附注射液对血液回收病人红细胞的保护效果.方法 30例血液回收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参附注射液组)15例,对照组15例.治疗组在血液回收前经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0.5 mL/kg,在血液回收后即刻经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0.5 mL/kg;对照组无特殊处理.两组病例均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吸引前(T2)、血液回输后(T3)、术后4 h (T4)采集静脉血5 mL,检测患者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红细胞受体花环率、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红细胞受体花环率、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在麻醉诱导前及吸引前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血液回输后及术后4h,红细胞受体花环率均比麻醉诱导前低,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均比麻醉诱导前高;且治疗组在血液回输后及术后4h,红细胞受体花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减少血液回收期间炎症介质的产生以及改善血液回收中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可减轻术后发生感染的风险.

  • 参附注射液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功能的影响观察

    作者:田香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20例体外循环术患者随机分为参附注射液组、对照组.体外循环术时间为40 min左右,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浆丙二醛、游离血红蛋白、红细胞内钙、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结果 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血浆丙二醛、游离血红蛋白、红细胞内钙、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体外循环30min及术后24 h,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均较麻醉诱导前低,而血浆丙二醛、游离血红蛋白、红细胞内钙、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均较麻醉诱导前高,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30 min及术后24h,参附注射液组血浆丙二醛、游离血红蛋白、红细胞内钙、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参附注射液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循环可致红细胞功能继发性损伤,参附注射液可降低体外循环术中血浆丙二醛、游离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内钙的水平,对体外循环术中红细胞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 附红细胞体对小鼠红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夏娟;李培锋;梁爱斌;华修国;姚从斌

    目的 研究感染附红细胞体对小鼠红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附红细胞体的致病机理.方法 测定感染附红细胞体小鼠的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红细胞ATPase 和SOD活性、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感染附红细胞体小鼠的红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红细胞压积略有下降,红细胞的ATP酶的含量降低,SOD值略有下降,RBC-C3b花环率下降,RBC-IC花环率升高.结论 附红细胞体侵袭红细胞导致其破裂溶血、内外阳离子平衡失调、抗氧化能力降低,同时破坏膜表面的C3b受体,膜表面游离状态的C3b受体数量明显减少,机体红细胞的免疫黏附活性降低,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 围手术期红细胞功能与患者转归

    作者:任艺;韩如泉

    背景 RBC功能与患者临床转归密切相关.输注受损RBC可能导致患者发病率、病死率升高.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影响RBC功能的危险因素、RBC功能损伤与临床不良后果的关系以及RBC功能的保护策略. 内容 对RBC实现携氧功能的物理、化学及分子基础进行了总结,对体外储存、自体血回收、体内环境改变等因素对RBC功能的影响及其与患者临床转归的关系进行综述,并探讨围手术期RBC功能的监测及保护策略. 趋向 充分认识围手术期RBC功能改变、改进血液保护策略并减少或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 手脚冰凉如何调理

    作者:李艳鸣

    来自黑龙江大庆的栾女士无论什么时候手脚都很冰凉,去医院检查,却发现身体没有什么毛病.这种状况能否通过中药或者中医的方法进行调理呢?一般认为,长期手脚冰凉首先需要排除一些疾病,如女性应排除雷诺病和雷诺现象、多发性大动脉炎、缺铁性贫血等;中老年人要排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心血管疾病等.如果有上述疾病,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同时配合使用中药、饮食及按摩等疗法.维持正常的血红细胞功能,需要多种维生素共同作用.其中重要的是维生素A、叶酸、维生素B2、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A 又称视黄醇,包括动物性食物来源的维生素A1、A2两种,是一类具有视黄醇生物活性的物质,人体缺乏会导致夜盲症.维生素A1多存在于哺乳动物及咸水鱼的肝脏中,维生素A2常存在于淡水鱼的肝脏中.研究发现,每天补充240视黄醇当量的维生素A,可显著提高血红蛋白浓度.

  • 贫血与维生素

    作者:夏乐敏

    维持正常的血红细胞功能,需要多种维生素共同作用.其中重要的是维生素A、叶酸、维生素B2、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A 又称视黄醇,包括动物性食物来源的维生素A1、A2两种,是一类具有视黄醇生物活性的物质,人体缺乏会导致夜盲症。

  • 自体血回输技术在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莉;吴智勇;任伟

    目的 观察常温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对红细胞功能、凝血功能、内环境、术后引流量及输库血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分为两组(自体血液回输组、对照组).对两组不同时间点的红细胞功能、凝血功能、内环境、术后引流量及术野回收血量、回输血量、异体输血量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自体血回输血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变化,但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内环境均稳定,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体血液回输技术是安全有效的血液保护措施,可以在非体外心脏外科领域推广使用.

  • 铅中毒对儿童红细胞功能及微量元素的影响

    作者:李丽萍

    目的 探讨铅中毒对红细胞膜的免疫黏附功能的改变及对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 1实验室检测,血铅的检测,采用末梢血纸片法.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测定红细胞受体花环率.2统计学方法,将21例铅中毒患儿与30例健康儿对照,分别测定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及微量元素,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分析实验数据.结果 铅中毒组RBC-C3b受体下降,与健康组有差异(P<0.05),血铁、钙、锌均较健康组有不同程度减少(P<0.01).结论 以上结果表明,铅中毒儿童红细胞膜功能下降,血液中钙与铁、锌、铜等微量元素水平减低,可能与患儿的微量元素吸收与利用下降有关.

  • BCL11A在胎儿血红蛋白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作者:雷一鸣;黄睿淳;石慧卿;陈剑锋;王斌

    人类血红蛋白在个体发育不同阶段有种类和数量上的变化,这些变化使红细胞功能得以很好地适应各时期的生理需要.珠蛋白肽链编码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决定血红蛋白合成的种类和数量.

  • 综合疗法治溶血性贫血等11则

    作者:

    日前,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肿瘤科专家陈宝安博士等在南京地区首次采用血浆置换、脾脏切除及药物治疗等综合性方法治疗难治性溶血性贫血获得成功,首名危重病人目前恢复十分理想. 难治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血液病,患者血浆中存有异常抗体,破坏正常红细胞功能,引发黄疸、贫血、肾功能衰退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以往大多采用药物疗法,但病情控制不理想,且药物副作用较大.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肿瘤科采用先进的血浆置换技术,将患者血液中的异常抗体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来后,再回输入病人体内,经几次置换后,病人血浆中的异常抗体被成功清除. 同时将病人体内为破坏红细胞提供场所的脾脏切除.一名48岁的患者先后在上海、江苏等地医院多次诊治,但贫血改善不明显,来到中大医院就诊时,检查发现间接胆红素高出正常值十几倍,该院专家采用综合疗法为其进行了成功治疗,经近期临床观察证实,该患者有望得到根治,恢复正常生活.

  • 不同时间及温度保存血液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徐胜春;范恩勇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温度对保存血液红细胞携氧能力的影响。方法10例当日采集的 CPDA‐1抗凝新鲜全血,在封闭条件下分离大部分血浆,制备成悬浮红细胞,分别放入4℃、10℃、16℃、25℃冰箱保存,然后分别在24 h 、7 d 、14 d 、21 d 、28 d ,分别取样测定,计算携氧量、氧亲和力值。结果4℃、10℃、16℃组24 h 、7 d 、14 d 、21 d 有效携氧量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 、7 d 的4℃、10℃、16℃、25℃组间有效携氧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10℃、16℃组24 h 、7 d 、14 d 、21 d 、28 d 氧亲和力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存放时间、温度对血液中红细胞功能影响较显著,4℃后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携氧能力越差。

  • NO对不同天龄红细胞保存质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于青;刘嘉馨;王红;曹晔;贺曾;何语良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对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的不同天龄红细胞(RBC)功能状态的影响作用.方法 1)将Percoll细胞分离液配制成5个不连续密度梯度(1.091,1.098 5,1.106,1.1135,1.121 g/ml),将RBC按平均密度大小分层,依次吸取每层RBC分别做RBC内丙酮酸激酶(PK)含量测定并计算天龄、RBC内ATP含量检测、RBC变形性评价,以及RBC膜蛋白Western Blot.2)从同1份滤白全血中取出2等份,1份为实验组:加适宜浓度的NO溶液,另1份为对照组:加等体积红细胞保存液Ⅲ,分别于保存初期、中期、末期检测2组血液及不同天龄RBC的功能.结果 1)同1份样品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后,RBC随着密度的增大,PK活性逐渐减小(6.192±1.25、5.165±0.84、4.538 ±0.76,P<0.05)、天龄逐渐增加(10.409、34.957、49.945)、ATP含量逐渐减少(4.755±0.037、3.242±0.445、2.929±0.153,P<0.01)、RBC变形性逐渐降低(200-1切变率下,0.381±0.005、0.340±0.033、0.281±0.028、P<0.05)、RBC膜带3蛋白量减小、聚簇化的带3蛋白量增多、膜上结合的IgG含量增多.2)NO组与对照组相比,全血各指标无明显差异,但NO组保存中、末期老年RBC变形性明显高于对照组(200 -1切变率下,中期:0.290±0.021vs0.276±0.021、0.229±0.024 vs 0.211±0.027;末期:0.277±0.017 vs O.263±0.019、0.213±0.038vs0.193 +0.039,P<0.01).结论 RBC功能随密度的增大逐渐降低;NO可明显改善老年RBC的变形性,但对全血无明显影响.

  • 紫外线照射对储存血红细胞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宝燕;张建耕;宋晰梅;袁爱莲;张文利;赵芥芳

    目的了解紫外线照射储存血后红细胞在不同时期血液的理化指标及免疫学指标的变化,以探讨紫外线照射储存血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采用成对血标本对照进行紫外线照射前后及储存72、120 h后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血浆K+、Na+、Cl-离子含量和红细胞ATP酶活力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结果储存血在保存前后与照射前后红细胞脆性均无显著变化.照射后储存血的红细胞ATP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升高(P<0.05);红细胞C3b受体 (RCR)花环率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促进率(RFER)均有显著升高(P<0.01).结论紫外线照射储存血可以改善红细胞膜的代谢,增强红细胞的免疫功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