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중국의학창신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保健协会
  • 影响因子: 1.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4985
  • 国内刊号: 11-5784/R
  • 发行周期: 旬刊
  • 邮发: 82-18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永志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对人龈上皮细胞在钛金属表面附着的影响

    作者:刘延丰;李艳娥

    目的:探讨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对人龈上皮细胞在钛金属表面附着的影响效果.方法:取阻生牙拔除术患者的健康龈组织块,经过相关处理获取龈上皮细胞,将该细胞在纯钛片表面接种,在重组KGF浓度调配下处理,进而计数纯钛片表面附着的细胞数,测定纯钛片表面细胞的粘附力,比较接种后6 h、1 d、5 d、10 d、15 d时不同KGF浓度下纯钛片表面附着的龈上皮细胞数目,记录KGF浓度1 ng/mL与5 ng/mL在培养1 d、10 d时龈上皮细胞在纯钛片表面粘附力与平均荧光强度(AFI).结果:接种后同一时间点,随着KGF浓度升高,龈上皮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5),同一KGF浓度下,随着接种时间延长,龈上皮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5);KGF浓度1 ng/mL与5 ng/mL时,培养1 d与10 d时龈上皮细胞在纯钛片表面粘附力与AF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10 d时更高.结论:随着KGF浓度升高、接种与培养时间延长,龈上皮细胞数目明显增加,而且附着力也会随着KGF浓度升高而升高,在时间-浓度变化中,AFI也呈现随之增高趋势,可见KGF对人龈上皮细胞在钛金属表面附着影响较大,需加强重视.

  • 放射状冲击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田;刘文波;李华;肖立

    目的:分析体外放射状冲击波(RSWT)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为膝骨关节炎的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超声波治疗,研究组采用RSWT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采用视觉类比疼痛评分(VAS)及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价其临床疗效,治疗期间均需观察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周,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VAS和Lysholm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Lyshol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VAS和Lyshol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51),与研究组的3.6%(2/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状冲击波治疗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安全有效、患者易于接受的物理疗法.

  • 胰管支架及奥曲肽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研究

    作者:张璋;梁彪;陈礼婷;黄学勤

    目的:探讨胰管支架及奥曲肽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采取诊治性ERCP的无胰腺炎高危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愿意接受本研究,根据处理方式不同分为胰管支架组(28例)、奥曲肽组(30例)、对照组(22例),分别采取胰管支架、奥曲肽及氯化钠溶液预防胰腺炎.观察与记录三组术后胰腺炎发生率、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PCT降至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胰管支架组、奥曲肽组的术后胰腺炎发生率、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PCT降至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管支架与奥曲肽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有相似的效果,相比氯化钠溶液处理可以更好地减少胰腺炎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而且能缩短PCT降至正常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临床应用时可合理选择.

  • 对比B超和HRCT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定位及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廖勇;邓春颖

    目的:对比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患者肾上腺B超、CT表现和术后病理,评价肾上腺B超和高分辨率CT连续薄层及对比剂增强扫描(HRCT+CES)对PA的定位、分型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对比4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A患者的B超和HRCT定位、分型诊断结果.结果:45例PA患者中,B超和HRCT显示肾上腺病变分别为21例(46.7%)和45例(100%),两种检查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3,P=0.000);在正确诊断肾上腺病变位置方面,B超与术中所见吻合10例(47.6%),HRCT与术中所见吻合43例(95.6%),两种检查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8,P=0.000).HRCT对于醛固酮瘤(APA)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78.6%和88.2%,正确诊断率为66.8%;对于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76.5%和71.4%,正确诊断率为47.9%.结论:B超对于PA的定位、分型诊断价值有限,CT对PA的定位、分型诊断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是对于APA的诊断尤为重要.

  • 低剂量尿激酶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比较

    作者:邹永周

    目的:比较低剂量尿激酶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对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静脉溶栓方法,将患者分为低剂量尿激酶组(低剂量UK组,n=40)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组(rt-PA组,n=40).对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I评分、改良Rankin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rt-PA组患者的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均显著低于低剂量UK组(P<0.05),BI评分显著高于低剂量UK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5.0%(38/40),显著高于低剂量UK组的77.5%(31/40)(P<0.05).rt-P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6/40),低剂量UK组为20.0%(8/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较低剂量尿激酶显著,值得推广.

  • 定喘颗粒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痰热内蕴证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艳萍;赵霞;毛善林;武青

    目的:研究定喘颗粒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痰热内蕴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毛细支气管炎痰热内蕴证患儿,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单独西医治疗组(对照组)和西医结合定喘颗粒治疗组(观察组),各60例.对两组患儿的主要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咳嗽、咳痰、哮鸣音积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58/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50/6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4/60)、3.3%(2/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喘颗粒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痰热内蕴证的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收缩功能评价的研究

    作者:刘杨瑒;赵瑞平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浓度与其心肌应变量参数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从而为病情判定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连续入选初发AMI患者125例并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分为各个亚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所有入组患者于入院即刻采血行H-FABP检测.同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利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定左心室纵向应变值、圆周应变值.对各组患者H-FABP浓度与心肌应变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心肌梗死患者H-FABP浓度与心肌应变值是否相关.结果: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患者左室整体纵向应变、圆周应变与血清H-FABP浓度成正相关(P<0.01).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患者左室整体纵向应变与血清H-FABP浓度成正相关(P<0.0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患者左室整体纵向应变、整体圆周应变与血清H-FABP浓度成正相关(P<0.01).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患者左室整体圆周应变与血清H-FABP浓度成正相关(P<0.01).结论:AMI患者血清H-FABP浓度与心肌应变量相关,血清H-FABP可与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联合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收缩功能.

  • 腹腔镜切除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疗效与优越性分析

    作者:候良伦

    目的:探究腹腔镜切除手术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9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切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切除手术在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中,具有术后恢复快、创伤小及安全性高等优势,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 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肝硬化患者病因、肝功能分级、并发症的关联分析

    作者:李志林;黄汉光;邓恩平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肝硬化患者不同病因、不同肝功能分级、不同并发症之间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参考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门诊体检的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清D-二聚体指标表达情况.结果:各病因组的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因组两两比较,病毒性肝炎组与酒精性肝硬化组、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淤血性肝硬化组的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肝硬化组与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组、淤血性肝硬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肝功能分组的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级组与B级组、C级组的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级组与C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腹水肝硬化组、不合并腹水肝硬化组的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腹水肝硬化组与不合并腹水肝硬化组的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较正常人升高,且病因不同,D-二聚体升高水平不同,其中以病毒性和酒精性肝硬化为明显,考虑两种病因对肝损害较大,影响到纤溶系统;另外肝功能分级越高,肝功能损伤越大,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考虑D-二聚体可以作为肝硬化治疗预后转归的参考指标;合并腹水的肝硬化患者的D-二聚体明显升高,对于预测肝硬化进展合并腹水有参考价值.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29例疗效观察

    作者:温小秋;林日扬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5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及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香砂养胃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0%,优于对照组的7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虽低于对照组的13.7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可临床推广应用.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梁丽玉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s,BPD)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210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并发BPD分为BPD组和非BPD组,对两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肺出血情况及Apgar评分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同时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NRDS并发BPD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BPD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及Apgar评分均明显低于非BPD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肺出血患儿的比例明显高于非B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及肺出血情况属于NRDS患儿并发BP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随着NRDS患儿出生体重的增高、胎龄的增大,其并发BPD的比例逐渐下降(P<0.05).结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严重并发症,NRDS患儿并发BPD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胎龄、出生体重及肺出血,针对上述因素医护人员应提高警惕性,对于新生儿肺部原发疾病积极治疗,加强BPD的预防,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 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对临床病原菌鉴别的意义

    作者:苏俊梅

    目的:研究与分析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对临床病原菌鉴别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发热患者送检病原微生物室的血培养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对鉴别临床病原菌的应用.结果:7226份血培养标本检测阳性率为5.83%(421/7226),在421份血培养阳性瓶中,同时为阳性标本的厌氧瓶与需氧瓶共377份(89.55%),仅报阳性的厌氧瓶为21份(4.99%),仅报阳性的需氧瓶为23份(5.46%).421份报阳性瓶中,共检出菌株205株,病原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阴沟肠杆菌为主;阳性报警时间平均为(24.53±2.47)h.而需氧瓶与厌氧瓶的平均阳性报警时间分别为(18.60±1.29)、(17.30±1.31)h,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原菌以及污染菌的平均阳性报警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有助于初步鉴别临床病原菌及污染菌,为临床明确诊断提早使用抗生素提供实验室依据.

  • 介入治疗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效果及甲胎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的影响

    作者:沈波;罗俊峰;潘井岗;张玉婷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效果及甲胎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的患者89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44)和对照组(n=45),研究组采用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外科手术切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及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水平、住院时间,随访并记录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γ-GT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AFP水平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年生存率为13.6%(6/44)与对照组的11.1%(5/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的方式有缩短住院时间、恢复快的优点,且可以改善肝功能.

  • PDCA循环在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中的效果研究

    作者:杨秀玲

    目的:探究PDCA循环在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各科室医护人员共100名,通过对比实施PDCA循环前后医院病例感染发病率、医护人员操作规范合格率、手卫生依从性及考核合格率、医院环境检测合格率,来评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差别.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医院感染率较实施前明显降低(P<0.05);医院医护人员各项操作合格率均为100%,较实施前均显著提高(P<0.05);手卫生依从性和考核合格率较实施前均有较大提升(P<0.05);医院内重点科室物体表面及空气培养合格率均较实施前显著提升(P<0.05).结论:PDCA循环能够促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显著提高,降低了医院感染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医联体牵头医院在慢病管理中的引领实践与思考

    作者:王永兵;方伟敏

    目的:探讨医联体牵头医院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实践思考.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慢病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管理,观察组采用医联体牵头医院管理,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管理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管理效果及知晓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管理后慢病知晓率、中医养生知晓率、家庭行为改变及药物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管理前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及健康状况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后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及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管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医联体牵头医院管理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健康状态,提高管理与控制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术前体位改变对剖宫产腰麻后引起低血压的预测分析

    作者:陈烨;邹聪华;陈彦青

    目的:探索术前体位改变引起的心率变异性能否预测剖宫产腰麻后的低血压.方法:随机选择50例产妇在腰麻下进行择期剖宫产术,在剖宫产前1 d进行了体位变化检查.按仰卧位、左侧卧位和仰卧位的顺序记录无创血压(NIBP)、心率(HR)、心电图(ECG)和LF/HF比.采用5 min记录1次参数,在每个位置记录BP 3次,持续监测心电图.为了分析心率变异性,从监护仪获得ECG信号,并将其输入到计算机中以分析RR间期.使用MemCalc软件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每5秒计算1次LF、HF和LF/HF(低高频率比),在第1次仰卧位记录的LF/HF值作为对照值(基线LF/HF).从左侧卧位到仰卧位时,LF/HF比增长2倍以上的产妇分到阳性组,2倍以下分到阴性组.手术当天的产妇均进行ECG、HR、NIBP和氧饱和度的监测,并在仰卧位静脉滴注晶体液[4~6 mL/(kg·h)].产妇仰卧时测的HR和BP为基线值.取左侧卧位,L3~4间隙进行腰麻,药物为0.75%罗哌卡因2 mL,注射后产妇转为平卧位.每分钟测量无创血压,直到血压平稳.结果:根据体位改变检测结果,将产妇分为阳性组(23例)和阴性组(26例),71.4%(35/49)产妇发生低血压,阳性组占60.0%(21/35),阴性组占40.0%(14/35).PCT阳性组低血压发生率为91.3%(21/23),高于阴性组的53.8%(1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腰麻(SA)剖宫产期间,PCT预测产妇低血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0%[95%CI(52.4,62.3)]和87.5%[95%CI(63.5,98.2)].PCT的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1.3%[95%CI(52.4,62.3)]和53.8%[95%CI(37.6,55.7)].PCT作为产妇低血压的预测因子为0.76[95%CI(0.60,0.92)].结论:术前体位改变引起的心率变化可预测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

  • 右归丸联合硬膜外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TNF-α、hs-CRP和疼痛介质的影响

    作者:毕殿海;曾欢高;廖勇;廖水生

    目的:探讨右归丸联合硬膜外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2月-2017年3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肾阳虚型)于本院行硬膜外封闭的患者82例纳入研究,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单纯行硬膜外封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右归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介质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和炎症指标TNF-α、hs-CRP,以及腰腿痛评分(JOA评分)的改善情况、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介质PGE2、5-HT和炎症指标TNF-α、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39/41),高于对照组的75.61%(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8,P<0.05).结论:右归丸联合硬膜外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可更好地改善症状及炎症反应,降低炎症介质,值得推广.

  • 飞秒激光和角膜刀制瓣LASIK矫正屈光不正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视觉质量比较

    作者:蒋伟;田佳青;钱晓文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和角膜刀制瓣LASIK矫正屈光不正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视觉质量.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68例屈光不正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角膜刀(SBK刀)制瓣LASIK治疗,观察组接受飞秒激光制瓣LASIK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屈光变化、总高阶像差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屈光变化、总高阶像差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术后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制瓣厚度、制瓣成功率、剩余角膜厚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和角膜刀(SBK刀)制瓣LASIK矫正屈光不正均有显著的效果,但飞秒激光LASIK术后高阶像差较低,安全性和稳定性较高,有利于提高患者视觉治疗,值得推广.

  • 鼻咽分泌物EB病毒抗体联合检测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李哲;刘树佳;陈加家;周国强;翁玉玲;赵毅

    目的:探讨鼻咽分泌物EB病毒抗体联合检测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课题组于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分别收集患者的鼻咽分泌物,再采用EB病毒抗体联合检测方法对其VCA-IgA、EA-IgG、NA1-IgA、Rta-IgG表达水平进行检测,以分析其早期诊断价值.结果:治疗后,患者的VCA-IgA、EA-IgG、Rta-IgG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NA1-Ig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的准确性为90.00%,明显高于VCA-IgA、EA-IgG、NA1-IgA、Rta-IgG单一检测的准确性81.67%、83.33%、78.33%、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分泌物EB病毒抗体联合检测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中,阳性检出率准确性较高,与单一检测指标相比,临床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 中青年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与卵圆孔未闭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豪;宋嫣;邓雅琴;孙园园

    目的:探讨中青年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cryptogenic ischemic stroke,CS)与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中青年不明原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8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与研究组年龄、性别等基本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08例为对照组.所有脑卒中患者行右心声学造影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诊断PFO,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对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颈部斑块等高危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间PFO的检出率及高危因素的差异.结果:研究组PFO检出率为48.4%(62/1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9%(15/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7例卵圆孔未闭,右心声学造影检出率为81.8%(63/77),TEE检出率为90.9%(70/77),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联合检出率97.4%(75/77).两组其他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O与中青年CS患者有密切关系,在临床中,对于不明原因的隐源性脑卒中患者,应想到PFO存在的可能性,右心声学造影及TEE都是检查PFO的重要检查方法,两者联合运用可以提高检出率.

  • 探讨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儿生后早期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变化

    作者:郭洪创;肖奇志;黄辉文

    目的:分析研讨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儿生后早期血清总胆红素(TSB)指数状况.方法:用随机抽签方式,从2015年2月-2016年7月将本院产科出生的足月儿90例纳入到讨论中,90例研讨对象均接受脐带血G-6-PD酶活性定量检查,按照检查结果分正常组(40例)和缺乏组(50例),统计记录新生儿生后各阶段TSB含量、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分析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TSB上升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出生3 h内以及出生后第1、2、3天,缺乏组的TSB指数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乏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46.00%、TSB上升速率为(0.13±0.05)mg/(dL·h),均高于对照组的10.00%、(0.11±0.05)mg/(dL·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乏组男性比例高于正常组,女性比例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乏组的新生儿出生后3 h TSB指数与出生后第1、2、3天的TSB上升速率间均呈正比关系(P<0.05),正常组的新生儿出生后3 h TSB指数与出生后第1、2、3天的TSB上升速率间均呈正比关系(P<0.05).结论: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溶血状况在产妇宫内发生,出生后3 h中TSB指数则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预测性作用.早期监测TSB、筛查新生儿G-6-PD,可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值得应用.

  • 感染华支睾吸虫后小鼠肝脏的病理学观察

    作者:潘钰;荣玮;李致慧;孙秀丽;王丹娜;孙艳宏

    目的:了解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后肝脏的病理变化,为研究华支睾吸虫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胃蛋白酶消化法获取华支睾吸虫囊蚴,人工灌胃法感染小鼠,采用病理学方法取材、固定及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不同感染时间的炎症反应程度存在差异,出现纤维组织增生、胆管壁增厚、嗜酸性囊肿等病理学现象.结论: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后肝脏出现了显著的病理学改变,这种现象对于研究人体内华支睾吸虫的致病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和TPS联合检测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杜振元

    目的:评价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和TPS联合检测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本院确诊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NSCLC组,另选同期收治的肺部良性病变患者71例纳入良性组,健康体检者80例纳入对照组,三组均进行采血,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以及配套试剂检测CEA、CYFRA21-1、TPS,并进行对比,评价诊断效用.结果:对照组CEA、CYFRA21-1、TPS水平均低于良性组,良性组均低于NSCL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PS、CEA+CYFRA21-1+TPS检测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均高于CEA、CYFRA21-1(P<0.05),CEA+CYFRA21-1+TPS检测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96.00%、96.03%、96.00%、96.03%、96.01%均高于TPS诊断的91.33%、90.07%、90.13%、91.28%、90.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和TPS联合检测应用于老年NSCLC,有助于提高诊断效用.

  • 红光照射对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和缓解疼痛的效果观察

    作者:董自庆;雷霆;陈华

    目的:探讨红光照射治疗对肛周脓肿术后的创面愈合及缓解疼痛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在本院行切开引流手术治疗的肛周脓肿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护理及健康宣教,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红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3 d和7 d的创面疼痛程度、水肿、渗液评分及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和好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创面疼痛评分、创面水肿评分及创面渗液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3 d和术后7 d,治疗组患者的创面疼痛评分、创面水肿评分及创面渗液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红光照射治疗可缓解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疼痛,减轻水肿程度,减少创面渗液及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对创面的愈合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且该方法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产后大出血用介入动脉鞘管的护理

    作者:周秀英;颜美荣

    目的:探讨产后大出血介入动脉鞘管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产后大出血产妇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介入护理,比较两组止血时间、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不同情况的不良反应3例,其中感染1例、静脉血栓1例,异常高烧1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大出血介入动脉鞘管的护理的效果较好,可以使产妇在短时间内止血,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

    作者:周鹃;刘娟妹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方法不同分为品管圈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品管圈组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非计划拔管率.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依从性、外周静脉留置针知识认知、患者非计划拔管率、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护理技术及团队凝聚力评分的差异.结果:品管圈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5.208,P=0.022).品管圈组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依从性、外周静脉留置针知识认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品管圈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品管圈组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护理技术及团队凝聚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护理技术及团队凝聚力,可促进患者对外周静脉留置针知识的认知和置管依从性的提高,降低非计划拔管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优质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监测与评估、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作者:徐慧红;俞洪波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于重症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监测与评估、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本院进行诊疗的重症脑出血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抽查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诊疗之后仍然使用常规性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之上施加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神经功能监测与评估、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症脑出血患者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护理效果,且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程度,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知信行护理模式在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作者:詹海花;金凯英;谢玉兰

    目的:探究知信行护理模式在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2月于本院采用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护理,观察组则以知信行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治疗认知度、治疗护理配合度、护理结局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治疗认知度、治疗护理配合度及护理结局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治疗认知度、治疗护理配合度及护理结局情况均持续改善,且观察组评估结果显著于对照组,优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信行护理模式在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对患者各方面的改善作用均较好,更受患者认可.

  • 胰腺癌术后加强护理监测对患者血糖控制的意义

    作者:陈国姣

    目的:探讨对胰腺癌患者术后实施强化护理及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实施胰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研究组采用强化护理及血糖监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血糖监测.比较两组术后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高血糖发生次数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禁食期间空腹血糖、进食后晨起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的达标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高血糖发生次数、低血糖发生次数均少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胰腺癌患者术后实施强化护理及血糖监测有利于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良好的水平,对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

  • 综合护理在腹腔镜下治疗宫外孕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习玲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腹腔镜下治疗宫外孕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宫外孕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根据其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与综合组,各50例.常规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综合组采用综合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综合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护理满意度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治疗宫外孕围手术采用综合护理,能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降低术后疼痛评分,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手术室器械运转中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

    作者:倪丽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手术室器械运转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效果.方法:本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15年1月引进品管圈管理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进行品管圈知识培训,针对手术室器械运转不良事件时有发生的情况,确定活动主题,分析手术室器械运转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对策进行改进和优化.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手术室器械运转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手术室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品管圈活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92,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可积极发挥护士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手术室器械运转效率,降低手术室器械运转风险,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科室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工作质量,保证手术顺利、安全进行.

  • 光子治疗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帅敏;马利林

    高能窄谱光子治疗仪(红光治疗仪)使用医用高功率矩阵集成半导体固态冷光源,方向性强,可调节.它所产生的光化学反应或光子能量可迅速有效地在皮下渗透,对皮下3~5 cm的组织产生作用,并在细胞内发挥效应.现有的研究表明,光子治疗能使细胞线粒体氧化酶活性增加,酶促反应增加,并促进多种活性因子分泌增加,促进创面血管生成与血液微循环,促进细胞合成,加快细胞新陈代谢的速度,从而改善末梢神经功能,促进伤口和溃疡面愈合.同时,红光照射后白细胞吞噬作用的增加,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炎症吸收与消退.通过降低炎症部位5-羟色胺的含量,光子治疗能改善组织通透性,缓解局部疼痛.由于光子治疗光热量很少,表层组织对其反应较缓和,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目前已在临床多领域广泛推广应用.

  • 宫缩过强与子痫发作的关系研究

    作者:郑道

    通过对宫缩过强导致相关组织(子宫螺旋动脉、绒毛组织及血管内皮细胞)被牵拉损伤的研究,对宫缩损伤性血压升高可能是子痫发作的决定因素的研究,并就其两者关系进行探讨,认为宫缩过强与子痫发作之间呈因果关系.

  • 甲状旁腺激素治疗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作者:吕丽萍;李岩;卞伟

    甲状旁腺激素及其类似物可以有效促进骨骼重建,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其促进骨生成的作用可针对性地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甲状旁腺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进行综述.

  • 200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效果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作者:宋湘穗

    目的:调查研究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7月本院诊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非妊娠、贫血)为研究对象,将其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效果进行评估,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经济情况、饮食控制情况、吸烟饮酒情况、BMI值及血脂水平者的控制效果,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上述因素与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效果的关系.结果:200例糖尿病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达标者82例,达标率为41.00%,其中女性、年龄较低、病程较短、文化程度较高、经济状况较好、饮食控制良好、BMI值较低、TG及TC较低者的达标率均高于男性、年龄较高、病程较长、文化程度较低、经济状况较好、饮食控制不佳、BMI值较高、TG及TC较高者(P<0.05),而是否吸烟及饮酒者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经济情况、饮食控制情况、BMI值、TC及TG值均是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效果仍需进一步提升,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情况、饮食控制情况、BMI值、TC及TG水平均是其影响因素,应针对这些因素进行调节与干预.

  • 全麻气管插管肺部感染途径及病原菌分布分析

    作者:王海波;陈长江

    目的:探讨全麻气管插管肺部感染途径及病原菌分布.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本院住院需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在麻醉前后采集口咽部分泌物、胃液、麻醉机回路做细菌培养,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生化鉴定,分析细菌谱的变化,对比患者下呼吸道痰液与口咽部、胃内、麻醉机回路肺部感染菌株的一致率.结果:全麻气管插管术后200例患者中,肺部总感染率为21.00%(42/200);其中术后24 h内拔除气管插管的120例中肺部感染率为5.83%(7/120);24 h后拔管的80例中肺部感染率为43.75%(35/80).42例肺部感染患者检出感染病原微生物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9.05%(29/42),革兰阳性菌次之19.05%(8/42),真菌感染占11.90%(5/42).42例肺部感染患者下呼吸道痰液中33例筛选出与口咽部、胃内、麻醉机回路内有相同菌株,共检出菌株50株6种,其中鲍氏不动杆菌分布多占32.00%(16/50),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6.00%(8/50)、白色假丝酵母菌16.00%(8/50)、大肠埃希菌14.00%(7/50)、铜绿假单胞菌14.00%(7/50)、肺炎克雷伯菌8.00%(4/50).6种标本菌株来源的感染途径:胃液占52.38%(22/42),口咽分泌物占30.95%(13/42),麻醉机回路占16.67%(7/42).胃液、口咽分泌物感染途径术后24 h内拔除气管导管肺部感染占比均高于24 h后拔气管导管,而麻醉机回路感染途径术后24 h内拔除气管导管肺部感染占比低于24 h后拔气管导管(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鲍氏不动杆菌为主要病原菌,需重点监测其感染途径,全麻气管插管的时间不同,其感染途径也有差异,胃-咽-下呼吸道的逆行感染为肺部感染的重要感染途径,应针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肺部感染途径,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降低全麻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

  • 如皋市2012-2016年5705例宫内节育器不良结局原因分析

    作者:陈继华;李鸿斌;骆汉军

    目的:了解育龄妇女使用各类宫内节育器(IUD)不良结局现状.方法:对2012-2016年收集的《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进行回顾性调查,核实资料的可靠性、完整性,分析各类宫内节育器不良结局的原因.结果:2012-2016年如皋市共有5705例宫内节育器不良结局案例,不良结局原因依次为意外妊娠(31.73%)、月经问题(29.27%)、位置异常(27.71%)、疼痛(10.50%)、脱落(0.32%)、其他(0.47%).发生不良结局的IUD依次为T铜环(34.23%)、元宫环(28.97%)、宫铜环(11.10%)、其他IUD(9.57%)、爱母环(7.17)、母体乐(4.93%)、宫乐(2.03%)、吉妮环(2.00%).T铜环、宫铜环、元宫环、母体乐、宫乐环、爱母环、其他IUD等7种IUD前三位不良结局原因均为意外妊娠、月经问题、位置异常,吉妮环为意外妊娠、月经问题和疼痛.8种IUD不良结局意外妊娠、脱落、月经问题、疼痛、位置异常、其他健康问题的上报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UD不良结局,开展调查研究,落实干预措施,加强质量监控.

中国医学创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