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绒毛膜癌的遗传学起源分析

    作者:赵峻;向阳;万希润;冯凤芝;崔全才;杨秀玉

    目的 通过分子遗传学起源分析鉴别绒毛膜癌的性质(妊娠性或非妊娠性),同时甄别妊娠性绒毛膜癌的成因性妊娠的性质.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绒毛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显微切割技术从蜡块组织中纯化绒毛膜癌组织,另提取患者及其丈夫的外周静脉血DNA,均应用PCR技术扩增微卫星位点,通过比较绒毛膜癌组织与患者及其丈夫DNA的扩增片段大小,确定绒毛膜癌的遗传学起源.结果 12例绒毛膜癌患者中,7例绒毛膜癌首发部位为卵巢(或性腺),但仅4例为非妊娠性绒毛膜癌,另外3例为妊娠性绒毛膜癌;5例首发部位为子宫者,经遗传学分析证实均为妊娠性绒毛膜癌.这8例妊娠性绒毛膜癌的成因性妊娠的性质分别为孤雄来源完全性葡萄胎(6例)和正常妊娠(2例).结论 通过微卫星多态性检测可以明确绒毛膜癌为妊娠性或非妊娠性,并可以明确其成因性妊娠的性质.

  • 足月产后绒毛膜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作者:雷呈志;向阳;万希润;杨隽钧;崔全才;冯凤芝;杨秀玉

    目的 分析足月产后绒毛膜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协和医院1985年12月至2005年6月间收治的103例足月产后绒毛膜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 103例足月产后绒毛膜癌患者经过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后,92例(89.3%)患者获得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9例疾病进展死亡.92例完全缓解的患者中有4例复发,经过再次治疗3例完全缓解,1例死亡.103例患者中,25例出现耐药,经化疗或联合手术治疗后18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5例死亡.本组患者按2000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标准,临床分期:Ⅰ期17例、Ⅱ期8例、Ⅲ期56例、Ⅳ期22例,各期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00%、8/8、95%和64%,Ⅰ、Ⅱ、Ⅲ期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与Ⅳ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评分:低危型(预后评分≤6分)35例,高危型(预后评分≥7分)68例,其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00%和8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高足月产后绒毛膜癌的早期诊断率、采用联合化疗为主的多途径综合治疗、重视耐药和复发患者的治疗将明显提高足月产后绒毛膜癌的治愈率.

  • 绒毛膜癌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孙崟;向阳;万希润;杨秀玉

    目的对绒毛膜癌的疗效及预后进行分析,并探讨绒毛膜癌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490例绒毛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394例初治患者获得完全缓解,其中17例复发,复发率为4.3%;17例复发患者中,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预后评分为低危患者5例,低危复发率为2.4%(5/208),高危患者12例,高危复发率6.5%(12/186);巩固疗程为0个疗程、1个疗程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6.1%(3/49)、9.8%(6/61),巩固2个疗程、3个疗程以及>3个疗程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1.4%(1/70)、3.9%(2/51)和3.1%(5/163);13例(76.5%,13/17)患者在3年内复发,4例3年后复发;17例复发患者经治疗后有16例(94.1%)完全缓解,其中6例(37.5%,6/16)完全缓解后再次复发,另1例部分缓解后自动出院而失访.外院治疗后复发转入我院的患者21例,共计38例复发患者,其中29例1次复发,7例2次复发,2例4次复发,总复发次数为51例次.51例次复发的治疗中,单纯使用化疗者的完全缓解率为69.2%(18/26),再次复发率为50.0%(9/18);化疗结合手术治疗者的完全缓解率为92.0%(23/25),再次复发率为17.4%(4/23).结论初治时FIGO预后评分为高危及巩固化疗不足2个疗程,是与绒毛膜癌复发明确相关的因素;3年内复发的患者占多数,但仍有3年后复发的患者;复发患者属高危人群,应积极治疗,化疗结合手术治疗是提高缓解率,降低再次复发率的重要手段.

  • 乙酰肝素酶与绒毛膜癌侵袭能力的关系

    作者:余蓉;张怡;蔡净亭

    目的 通过研究乙酰肝素酶(Hpa)在绒毛膜癌高、低侵袭力细胞系及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pa与绒毛膜癌侵袭能力的关系.方法 通过Matrigel体外侵袭实验检测不同侵袭力绒毛膜癌细胞系JEG-3和JAR的体外侵袭能力;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及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pa蛋白在不同绒毛膜癌细胞系及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JEG-3细胞的穿膜细胞数[(191±17)个]较JAR细胞的穿膜细胞数[(106±13)个]明显增多,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pa蛋白在绒毛膜癌细胞JEG-3、JAR中均有表达,且主要定位于细胞质.(3)在正常早孕绒毛组织、JEG-3细胞和JAR细胞中均可检测到Hpa蛋白,JEG-3细胞中Hpa蛋白的表达量(1.560±0.180)明显高于JAR细胞Hpa蛋白的表达量(0.610±0.170),绒毛膜癌细胞系中Hpa蛋白的表达量又显著高于正常早孕绒毛组织Hpa蛋白的表达量(0.190±0.008),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性分析显示,Hpa蛋白的表达量与绒毛膜癌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呈正相关关系(r=0.89,P<0.05).结论 Hpa蛋白在绒毛膜癌细胞中表达较正常绒毛组织高;Hpa蛋白在滋养细胞中的表达随滋养细胞侵袭能力的增加其表达上调;滋养细胞产生过量的Hpa对基底膜蛋白的水解作用在绒毛膜癌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 p15、p16和HIC-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葡萄胎发生及恶变中的作用

    作者:梁霞;庞义存;董稚明;王璟;孙芳;冯玉珍

    葡萄胎是由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过度增殖而形成的一种病理变化,易发牛恶变而形成侵蚀性葡萄胎或绒毛膜癌,后两者属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m,GTN).葡萄胎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其恶变机制尚不清楚.p15、p16基因是细胞周期的负性调节因子,可抑制细胞增殖,呈现抑癌基因的作用;HIC-1基因是重要的生长调节基因,其缺失或失活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1].目前,国内外关于葡萄胎中p15、p16和HIC-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研究报道较少.

  • 绒毛膜癌细胞株JEG-3细胞中DLX4基因的表达

    作者:孙云燕;鹿欣;殷莲花;赵凤娣;易晓芳;丰有吉

    同源异型盒基因(homeobox genes, Hbx 基因)是控制细胞分化和发育的一系列转录因子[1,2].DLX4基因是Hbx基因家族的成员之一,同其他Hbx基因功能类似,调节上皮和间充质细胞的相互作用,在胚胎发育中起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DLX4基因的表达异常与乳腺癌[3]、结肠癌以及白血病[4]的发生有关.本研究检测了DLX4基因在绒毛膜癌(绒癌)细胞株JEG-3细胞中的表达,以探讨其与绒癌发生的关系.

  • 晚期妊娠合并盆腔巨块型转移性绒毛膜癌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白晓霞;杨小福;王正平;贺晶

    妊娠合并转移性绒毛膜癌(绒癌)临床极罕见[1],妊娠合并盆腔转移性绒癌更为罕见.本文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2014年2月收治的1例妊娠晚期合并盆腔巨块型转移性绒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在绒毛膜癌侵袭中的作用

    作者:胡惠;刘惠宁;何可人;蔡净亭;阳丽;周俐

    绒毛膜癌具有高度侵袭力,早期即可发生远处转移,但其无控性浸润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B属于VEGF家族,VEGF-B可以通过影响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来介导血管新生~([1]),并且,其在恶性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也可促进乳腺癌细胞、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2-3]).

  • RNA干扰技术抑制TM4SF9基因的表达对绒毛膜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高天旸;余艳红

    绒毛膜癌(绒癌)是一种继发于正常或异常妊娠之后的滋养细胞肿瘤,恶性程度高,其危害主要在于转移发生早且广泛[1],如能早期提供有效、客观判断滋养细胞侵袭力的指标或标志物,则对临床工作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 慢病毒介导的AQP8稳定表达对子宫颈癌SiHa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作者:史永华;尼加提·热合木;古丽那尔·阿不拉江;拉莱·苏祖克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是一个疏水的、小而完整的膜蛋白家族,广泛表达于动植物体内,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0 000,迄今为止,哺乳动物体内共发现有13个AQP成员(AQP0~12)[1].研究提示,AQP作为一个关键因素直接参与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过程[2],与正常人绒毛滋养层细胞相比,AQP8在绒毛膜癌(绒癌)细胞系JAR细胞中表达异常上调,可能是导致绒癌发生的原因之一[3].肿瘤细胞的迁移是肿瘤浸润和转移的关键步骤.目前已报道至少有12种肿瘤细胞在人或鼠体内表达AQP.本研究使用红色荧光蛋白(RFP)标记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将AQP8转染入宫颈癌细胞系SiHa细胞,建立稳定表达AQP8的SiHa细胞系,探讨AQP8对SiHa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

  • 转导人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对耐药性绒毛膜癌裸鼠移植瘤耐药性的逆转作用

    作者:冯凤芝;向阳;崔竹梅;刘芝华;杨秀玉

    目的探讨转导人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因,对耐药性绒毛膜癌(绒癌)裸鼠移植瘤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将绒癌细胞系JEG-3(A细胞系)、耐药性绒癌细胞系JEG-3/VP2(B细胞系)和转导TNF-α基因的耐药性绒癌细胞系JEG-3/VP2/TNF-α(C细胞系)接种于裸鼠颈背部皮下,建立绒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每种细胞系移植瘤模型均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入生理盐水)和化学药物治疗(化疗)组[腹腔注入鬼臼乙叉甙(VP-16)],观察移植瘤的生长特点、组织学结构以及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转导TNF-α基因的耐药性绒癌裸鼠移植瘤中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1)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改变.结果移植成瘤率均为100%,潜伏期10~14 d;移植瘤组织学特征符合绒癌特点;C细胞系移植瘤的生长速度慢,明显低于A、B两个细胞系的生长速度(P均<0.05); C细胞系对照组裸鼠的移植瘤[体积(4.2±0.5)cm3,重量(0.95±0.12)g]比B细胞系对照组[体积(7.9±0.3)cm3,重量(1.60±0.06)g]明显减少(P<0.05),应用同样剂量的化学药物作用后,C细胞系化疗组肿瘤的抑制率(41.0%~42.5%)接近A细胞系化疗组(46.7%~47.7%)的水平,但明显高于B细胞系化疗组的肿瘤抑制率(24.3%~28.0%)(P<0.05);A、B、C 3个细胞系的肿瘤组织均扩增出了MDR1基因片段,但C细胞系的条带较淡;A细胞系肿瘤组织中无P糖蛋白(P-gp),B细胞系P-gp阳性细胞数[对照组(25.9±6.0)个/mm2,化疗组(24.1±8.0)个/mm2]明显多于C细胞系[对照组(1.9±1.8)个/mm2,化疗组(1.8±1.6)个/mm2].结论 TNF-α基因转导,能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逆转耐药性绒癌的MDR1基因,增加耐药性绒癌对细胞毒性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耐药性绒癌细胞的致瘤性.

  • 核苷酸还原酶小亚基反义寡核苷酸对人绒毛膜癌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

    作者:崔金全;石一复;周怀君

    目的探讨核苷酸还原酶小亚基(RRM2)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人绒毛膜癌细胞株JAR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为载体,将人工合成的分别位于RRM2 mRNA核苷酸序列第626~645(编码区)和第1572~1591 ( 3′端非编码区) 位点且全程硫代修饰的两条ASODN片断(前者称ASODN1,后者称ASODN2)导入JAR细胞中,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免疫印迹法和RT-PCR技术检测ASODN对RRM2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1)ASODN1对JAR细胞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效应:100 nmol/L ASODN1作用后JAR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为(8.10±1.18)%;随着ASODN1浓度的增加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增强,ASODN1浓度为400 nmol/L时其细胞生长抑制率为(27.70±3.68)%,与ASODN1浓度为0时[(0.16±0.12)%]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0).200 nmol/L ASODN1作用24 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为(13.98±1.45)%; 48 h[为(18.90±4.85)%]达到高峰,72 h抑制作用[为(19.53±5.00)%]不再明显增强,分别与作用时间为0时[(0.16±0.31)%]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00).(2)JAR细胞RRM2蛋白和mRNA的表达:200 nmol/L ASODN1作用12 h, RRM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开始下降;作用24 h,细胞RRM2蛋白和mRNA表达下降更明显;作用48 h, RRM2蛋白和mRNA表达达低水平,与作用时间也为48 h,但未加药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72 h有所恢复.ASODN2和对照寡核苷酸(即与ASODN1核苷酸组成一样但序列打乱的寡核苷酸类似物)对JAR细胞增殖及RRM2蛋白和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但ASODN2与ASODN1联合应用,对JAR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对RRM2蛋白和mRNA表达的下调作用显著强于单用ASODN1(P<0.05).结论 ASOND1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抑制JAR细胞生长和RRM2的转录和翻译.联合应用针对RRM2基因不同位点的ASODN是提高反义药物作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 小分子干扰RNA对绒毛膜癌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G 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春玲;廖秦平

    目的探讨小分子干扰RNA(siRNA)对绒毛膜癌(绒癌)细胞中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 基因表达的影响,了解HLA-G基因在绒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HLA-G siRNA,分为两组.实验组以不同浓度(分别为1.0、 2.5、 5.0 μg/L,下同)的HLA-G siRNA转染HLA-G基因高表达的绒癌细胞系JEG-3细胞,对照组以等量阴性对照siRNA转染JEG-3细胞.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转染后JEG-3细胞中HLA-G mRNA的表达,HLA-G mRNA的表达以PCR循环数阈值(Ct值)表示;蛋白印迹法测定JEG-3细胞中HLA-G蛋白的表达;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转染后存活的JEG-3细胞数.结果 HLA-G siRNA转染JEG-3细胞后,明显下调JEG-3细胞中HLA-G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实验组不同浓度的HLA-G siRNA转染后,JEG-3细胞的Ct值[分别为(20.67±0.02)、(21.37±0.03)、(21.43±0.02)个循环数],分别与对照组[分别为(20.33±0.01)、(20.37±0.02)、(20.40±0.03)个循环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浓度转染后,实验组JEG-3细胞的HLA-G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42±0.03、0.37±0.02、0.12±0.04],分别与对照组[分别为1.69±0.23、1.62±0.31、1.36±0.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JEG-3细胞生长较对照组明显受到抑制(P<0.05).结论 HLA-G siRNA可以下调HLA-G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细胞生长,表明HLA-G基因在绒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 甲氨蝶呤诱导人绒毛膜癌细胞耐药后耐药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作者:陈亚侠;谢幸;程琪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癌获得性甲氨蝶呤(MTX)耐药相关基因.方法首先采用剂量递增间歇诱导的方法,对人绒毛膜癌细胞株JAR细胞用MTX长期诱导培养,使其获得稳定的MTX耐药表型(命名为JAR/MTX细胞),然后用包含1000个来源于中国汉族人cDNA克隆的基因表达谱芯片,对JAR/MTX细胞与其母系JAR细胞进行基因表达谱的比较.结果历时1年耐药诱导后,JAR/MTX细胞获得对MTX稳定的耐药性,耐药指数7.3.两张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的差异表达基因共9条,其中比例大于2的明显上调基因有:红细胞生成素相关细胞特异亚单位1、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平滑肌分化特异性蛋白和真核细胞翻译延长因子2;比例小于0.5的明显下调基因有:胰岛素受体、可溶性载体家族1成员3、亚精胺或精胺N1-乙酰氨基转移酶、β-血红素和假设蛋白.结论 JAR/MTX细胞经MTX长期诱导后出现耐药表型,涉及了多个基因表达的改变.

  • 绒毛膜癌脑转移急诊行开颅手术临床分析

    作者:杨隽钧;向阳;杨秀玉;万希润;王任直;任祖渊;殷红梅;郭卫东;区小牧

    目的探讨因绒毛膜癌(绒癌)脑转移而急诊行开颅手术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4年1月,13例绒癌脑转移瘤周围出血导致颅内压急剧增高、濒临脑疝而急诊行开颅减压及转移瘤切除术,并于术后进行多药联合方案化疗患者的资料.结果13例患者中,7例(54%)完全缓解,5例(38%)部分缓解,1例(8%)患者因病情进展而死亡.经随诊,13例患者共存活10例(77%,10/13),死亡3例(23%,3/13).结论对颅内压过高、颅内出血、濒临脑疝的绒癌脑转移患者,急诊行开颅手术并进行化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方法.

  • 绒毛膜癌耐药细胞系的建立及人白细胞介素2基因转染后对其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

    作者:崔竹梅;向阳;杨秀玉;刘芝华

    目的建立绒毛膜癌(绒癌)的耐药细胞系,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白细胞介素2(hIL-2)基因导入绒癌耐药细胞系,观察hIL-2基因转染后对绒癌耐药细胞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间歇诱导的方法,用鬼臼乙叉甙(VP-16)诱导绒癌细胞系JEG-3,建立耐药细胞系,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该耐药细胞系对多种化学治疗药物的耐药指数,及多种耐药基因包括肺耐药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谷胱甘肽转移酶、二氢叶酸还原酶和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mRNA表达情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克隆hIL-2基因,将hIL-2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提取质粒,通过阳离子脂质体将hIL-2基因转染绒癌耐药细胞系,用新霉素筛选含hIL-2 DNA片段的单个细胞克隆,检测转染hIL-2基因后该细胞耐药指数的变化,测定转染后细胞hIL-2和多种耐药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用VP-16采用间歇诱导法,成功建立绒癌的VP-16耐药细胞系JEG-3/VP-16,并检测出MDR1 mRNA表达.转染hIL-2基因后,绒癌细胞中检测出hIL-2 mRNA表达,转染hIL-2基因的细胞的耐药指数降低,JEG3/VP-16细胞转染pcDNA3.1(+)-hIL-2后,对VP-16的耐药指数由38.7降至6.0~6.1,对甲氨蝶呤的耐药指数由14.5降至2.6~2.5,对更生霉素的耐药指数由13.0降至2.0;MDR1mRNA表达转阴.结论hIL-2基因转染后可通过调节MDR1的表达,从而逆转绒癌耐药细胞系的耐药性.

  • 非妊娠性绒毛膜癌17例临床分析

    作者:曹冬焱;向阳;杨秀玉;万希润

    目的探讨非妊娠性绒毛膜癌(绒癌)的诊断、治疗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1985~2001年间,收治的非妊娠性绒癌17例(女性11例,男性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初诊明确诊断者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包括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和手术的综合治疗.平均化疗疗程数8.6个;9例女性和2例男性患者,治疗后病情获完全缓解.随诊8~118个月无复发.结论非妊娠性绒癌的诊断率有待提高.多药联合化疗结合手术治疗女性非妊娠性绒癌,可获满意效果.男性单纯性绒癌预后极差.

  •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邓姗;杨秀玉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 PSTT)是近20年来新命名的一种滋养细胞肿瘤.起初它曾被称为"滋养细胞假瘤","不典型绒毛膜癌","绒毛膜上皮病","合胞体瘤"或"不典型绒毛膜上皮瘤".随着认识的深入,PSTT这一兼有良、恶性内涵的命名得以公认,并正式与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并列,成为第4种滋养细胞疾病.PSTT临床罕见,至今文献报道仅百余例.

  • 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国红;王波;李晓明

    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pithelioid trophoblastic tumor,ETT)是一种较少见的滋养细胞肿瘤,其组织学上兼有滋养细胞肿瘤和癌的特征,易造成病理诊断的困难,且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与绒毛膜癌及其他滋养细胞肿瘤不同,临床处理尚无成熟的经验.近年来,随着对此病认识及诊断水平的提高,有关报道逐渐增加.本文对此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 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与生殖细胞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颖;史惠蓉

    生殖细胞肿瘤是指起源于胚胎性腺中原始生殖细胞的一组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肿瘤,包括精原细胞瘤、无性细胞瘤、卵黄囊瘤、胚胎性癌、绒毛膜癌和畸胎瘤等.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4,Oct-4)是POU转录因子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它在生殖细胞肿瘤中高度表达,是一种生殖细胞肿瘤的标志物.目前,Oct-4的作用机理并不十分清楚,因此,对于Oct-4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解决与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426 条记录 3/22 页 « 12345678...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