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出血48例疗效观察

    作者:朱蕴;王胜辉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 PS)治疗早产儿肺出血的疗效。方法:48例早产儿肺出血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机械通气,治疗组加用PS制剂固尔苏200mg/kg气管内滴入。观察2组患儿在治疗6﹑24﹑72小时后的肺氧和功能及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给氧时间﹑住院天数﹑治愈率和死亡率,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应用PS后,在6小时﹑24小时﹑72小时的氧和指数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0.05),对照组仅在72小时后才有明显改变,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给氧时间﹑住院天数和死亡率均小于对照组,而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p<0.05)。结论:PS治疗早产儿肺出血能明显改善肺的氧和功能,而且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给氧时间和住院天数,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 肺表面活性物质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李岗

    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结果:实验组31例患儿中,1例脑室内出血,2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3例早产儿视网膜病,1例死亡,住院平均天数11.5天。对照组31例患儿中4例脑室内出血,2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4例早产儿视网膜病,7例死亡,住院平均天数21.3天。2组患儿脑室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死亡例数及住院天数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对比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产后应给予密切监护,及早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有效提高新生儿成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新生儿呼吸衰竭45例护理体会

    作者:刘凤茹;刘一娜;赵艳萍

    呼吸衰竭是呼吸中枢和呼吸器官原发性和继发性病变,使机体气体交换发生障碍,导致机体摄入氧气不足或排除二氧化碳障碍。NRDS主要是由原发性PS缺乏所致,多发生在早产儿,发病率与胎龄成反比;继发性PS缺乏所致的疾病较多,如重症肺炎、MAS、围产期窒息、败血症等,上述疾病引起NRDS系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膜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形成渗出性肺水肿、肺出血和肺部感染、酸中毒。II型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导致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泡渗出液可抑制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活性,使肺顺应性下降,肺萎陷及肺透明膜形成[1]。呼吸衰竭是新生儿的危重症之一,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作者:张丽华;薛莲;王娟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即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多见于早产儿,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并伴随结构不成熟所致。自然病程为生后早期发病,生后2天内病情渐加重,如果不予治疗,可能由于进行性低氧血症及呼吸衰竭导致死亡。占早产儿死亡原因的50~70%[1]。NRDS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严重威胁早产儿的生命。我科从2012年1月~2013年4月共收治早产儿NRDS28例,早期给予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加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nCPAP),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 沐舒坦替代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16例临床观察

    作者:付桂芳;白秀敏

    早产儿因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易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1],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先后对16例早产儿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沐舒坦2~5天,对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早产前不同方法应用糖皮激素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秀芹;李云玲

    早产是产科常见的合并症,是围产儿病率和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儿常见的合并症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其病因主要是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

  • 一氧化氮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

    作者:冯增斌;刘志伟;刘彦春;李敬连;房大广

    目的 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是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后经吸入一氧化氮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浓度、成分的变化,及随吸入时间的延长而发生的改变.方法 将34例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并实施体外循环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INO组(外源性NO吸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0 min、2 h,6 h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磷脂、饱和卵磷脂、总蛋白的含量,并计算氧合指数.结果 体外循环术后两组Ps水平显著降低,氧合指数升高.术后2 h,6 h后INO组P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余时点两组无显著差异,两组间氧合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体外循环可明显降低PS水平,应用外源性NO进一步降低PS水平,但对呼吸功能无明显影响.

  •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体外循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探讨

    作者:邢泉生;张善通;陈张根;孙波;宓亚平;汤顺荣

    目的:探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手术病儿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各12例;用药组于术前和主动脉开放前经气管插管注入天然猪肺PS(总量150mg/kg),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测定各组围CPB期肺动态顺应性和呼吸指数,气管插管维持时间.动物实验用小型猪20头,对照组和用药组各10头;对实验动物左右心房血液中中性粒细胞计数,TNFα和MDA的含量,肺组织含水量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体外循环术后各时点用药组肺动态顺应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呼吸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临床病儿对照组气管插管维持时间为13.75小时,而用药组为8.87小时(P<0.01).动物实验与对照组相比较,外源性PS明显抑制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肺内隔离,抑制肺内趋化因子TNFα的释放,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终产物MDA的产生,且病理形态学证实肺损伤的程度明显减轻.结论:预防性应用外源性天然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体外循环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体外循环后肺表面活性物质与肺功能的关系

    作者:邢泉生;张善通;陈张根;孙波;汤顺荣

    研究体外循环对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影响,以及体外循环后PS异常与肺功能不全的关系.分别采用Bartlett法、Mason法、改良Lowry法测定10例非体外循环病人和20例体外循环手术病人气道吸出物中总磷脂、饱和卵磷脂、总蛋白的含量,并同步测定呼吸指数.结果显示,体外循环术后PS水平非常显著减低(P<0.01),呼吸指数非常显著增高(P<0.01),且二者间呈显著负相关性(r=-0.87,P<0.01).而非体外循环手术后PS水平及呼吸指数未见明显变化(P>0.05).证实体外循环可明显降低PS的活性,体外循环术后PS异常与呼吸功能不全密切相关.应用外源性PS治疗体外循环术后呼吸功能不全,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 溶血磷脂酶C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肺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杨畅;王新卫;刘新年;胡东辉;冯燕

    目的 研究溶血磷脂酶C(plcH)对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者肺功能的作用机制,为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靶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8~12周龄成年雄性C57BI/6J小鼠共9只,随机分为3组,即PAO1组 、ΔplcH组和对照组(即PBS组),每组各3只,对9只小鼠进行肺感染造模;分别在LB培养基中培养铜绿假单胞菌株PAO1(野生型,即WT型)和等基因 ΔplcH缺失株用于小鼠肺感染造模;测定小鼠通气与肺功能,分析小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功能;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小鼠感染24 h后,PAO1组和 ΔplcH组的脾脏和肺脏内的铜绿假单胞菌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BS组BALF中的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P-V曲线和下降的滞后吸气肢评估结果显示,PAO1组出现极差的肺病理生理学,与PBS组小鼠相比,ΔplcH组小鼠的肺部生理功能显著异常,但好于PAO1组.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plcH可能通过作用于肺表面活性物质从而影响肺功能.

  • 子宫颈托预防自发性早产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铭;蒋湘;段涛

    早产是新生儿死亡和患病的首要因素。近几年的数据虽然显示早产儿结局有所改善,但更多的原因归结于产前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以及新生儿救治水平的提高,包括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和新生儿机械通气方法的改进;而对早产的一、二级预防措施并没有明显降低早产率,美国报道的早产率略低于12%,中国为5%~15%,其中大约80%为自发性早产。因此,自发性早产的一、二级预防在产科依旧是个棘手问题。目前,临床上常通过病史和高危因素,结合依靠阴道超声检查的子宫颈评估等对早产进行预测,预防性应用孕激素[1]、子宫颈环扎术[2],两者在自发性早产的预防中已取得一定疗效,但目前的证据认为,二者并不总是有效,尤其是不支持子宫颈环扎术在双胎妊娠中的应用,其不仅无效,反而可能增加35孕周之前双胎妊娠的早产风险,手术也会带来一些并发症(如发热、感染等)及剖宫产率增加[3-4]。近几年,子宫颈托由于无创性、副作用小、操作简便而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子宫颈托预防自发性早产的临床应用讲座如下。

  • 不同通气方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作者:李琴;陈大鹏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与控制性通气(CMV)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118例合并 N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别纳入研究组(n=61,采用 NCPAP联合PS治疗),对照组(n=57,采用 CMV或 SIMV联合PS治疗)。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遂宁市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两组合并 NRDS早产儿均于入院2 h内分别进行 NCPAP联合PS治疗与CMV或 SIMV联合PS治疗,观察其不同时段的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使用时间、用氧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等。结果①两组合并 NRDS早产儿的性别、胎龄、日龄、出生体质量及 NRDS 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合并NRDS早产儿不同时段血气分析结果及病死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新生儿的呼吸机使用时间、用氧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CPAP联合PS较CMV或 SIMV联合 PS治疗早产合并 NRDS,可缩短早产儿呼吸机使用时间、用氧时间及住院天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且不会增加患儿病死率。NCPAP 是否为早产合并NRDS患儿更好体现肺保护性的通气治疗方式,尚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研究证实。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与大剂量盐酸氨溴索防治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符宗敏;夏晓玲;赵琳;何玲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与静脉滴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9月至2010年3月在本院确诊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34).两组患儿除常规综合治疗方案相同外,治疗组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100 mg/kg,气管内滴入)+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大剂量盐酸氨溴索[30 mg/(kg·d),分4次配10%葡萄糖盐水(glucose and saline,GS)1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仅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100 mg/kg,气管内滴入)+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机参数变化,X射线摄片、血气分析及经皮血氧饱和度(trans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TcSO2)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和后遗症及住院时间(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I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如性别、胎龄、分娩方式、Apgar评分、出生体重、发病时间及胸部X射线分级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果 治疗组临床表现、体征、X射线摄片结果、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参数、血气指标及经皮血氧饱和度、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与静脉滴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疗效显著,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肺表面活性物质重复应用,降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等.

  • 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在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早产儿管理的临床应用

    作者:韩文;谢勇;冯晓英;尹丽明;轩永立;杨晓蕾;海新霞

    目的 探讨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即早期应用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高危早产儿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选择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策略,在RDS管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6年5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胎龄≤32孕周,或出生体重<1 200 g,有自主呼吸的95例RDS高危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采取的早期呼吸支持治疗策略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57,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进行早期干预的RDS高危早产儿);对照组(n=38,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1月,在本院接受早期呼吸支持策略,即预防性使用PS进行早期干预的RDS高危早产儿).统计学分析2组RDS高危早产儿预防性PS使用率、总PS使用率、生后5d内气管插管率或机械通气(MV)率、RDS发生率、RDS导致的死亡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2组采用的治疗方案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①2组RDS高危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构成比、呼吸窘迫严重程度,以及胃液泡沫试验阴性率、剖宫产率、多胎率等RDS高危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RDS高危早产儿预防性PS使用率、总PS使用率、生后5d内气管插管率,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7.880、11.515、13.068,P<0.001);而RDS发生率、生后5d内MV率、RDS导致的死亡率及BPD发生率2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RDS高危早产儿于早期进行CPAP+选择性使用PS为主的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可显著减少预防性PS使用率、总PS使用率及生后5d内气管插管率,并且不增加RDS高危早产儿的不良预后(RDS导致的死亡率与BPD发生率).因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这一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是否值得基层医院借鉴,则尚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RCT)进一步研究证实.

  • 机械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国盛;张俊玲;廖燕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病因复杂,新生儿病死率高.新生儿ARDS的病死率与成年人和儿童的相似,为50%~60%.这一直是近年来学者的研究的热点之一.

  •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管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作者:赖基栋;林新祝;欧阳长安

    早产儿易发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of newborn,RDS),常因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缺乏伴结构、功能不成熟所致.RDS临床表现为新生儿早期出现呻吟、呼吸困难、发绀、三凹征及呼吸增快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因进行性低氧血症及呼吸衰竭而死亡.PS替代疗法是治疗RDS安全、有效的方法[1].本院2005年3月至2009年5月在新生儿加强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采用猪肺磷脂注射液(固尔苏,curosurf)为PS联合鼻塞式持续气管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RDS取得良好疗效,可明显减少有创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的使用,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持续正压通气结合盐酸氨溴索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作者:谭从容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of newborn,RDSN),又称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的进行性呼吸困难、吸气性三凹征等症状,甚至出现呼吸衰竭的临床综合征[1-2].该病主要以胎龄小于33孕周且出生体重低于1500 g的早产儿较为常见,主要因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而引起肺功能发育不全,从而导致呼吸困难等[3].本研究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于本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104例RDSN新生儿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持续正压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ambroxol hydrochloride)治疗,并取得一定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现报道如下.

  •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运用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转归

    作者:罗先琼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Exosurf)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用药前、用药后30分钟及用药后6小时血气指标,机械通气参数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肺氧合情况判断疗效,分析转归及并发症.结果 16例患儿血气指标及机械通气的参数用药前与用药后6小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氧分压(PO2)由(41.6±6.0)mmHg(1mmHg=0.13kPa)升高至(62.9±2.0)mmHg,动脉压泡氧分压比值(a/APO2)由(0.12±0.03)mmHg升高至(0.24±0.11)mmHg,PO2/FiO2由(74.6±16.4)mmHg升高至(147.4±59.9)mmHg,FiO2由0.58±0.07降至0.45±0.09,MAP由(13.0±1.3)mmHg降至(11.1±1.6)mmHg.24小时内复查胸片13例明显好转,2例无改变,1例合并肺出血.其中痊愈12例(治愈率75%),死亡2例,放弃2例.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Exosurf)的运用可以改善肺透明膜病的转归,降低病死率.

  • 肺表面活性物质药物及使用方法

    作者:戚彩云;陈超

    呼吸窘迫综合症(RDS)为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所致,外源性PS对该病有特殊疗效.自1980年PS首次被临床应用后,许多国家竞相研制PS新药,迄今已研制出10多种 PS,本综述介绍其中6种药物的基本情况及其使用方法.

  •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晓光;柳国胜

    1959年Avery和Mead发现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缺乏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发病原因,为RDS的预防和治疗奠定了基础.长期以来,产前用糖皮质激素是预防早产儿RDS的主要方法,而PS多用于RDS替代治疗.

1292 条记录 5/65 页 « 12345678...646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