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种TLIF手术方法治疗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金辉;吕娜

    目的:对两种TLIF手术方法治疗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对90例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A组(45例)患者的治疗用Wiltse入路的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进行治疗,并合用椎管潜行减压术,B组(45例)用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并合用椎管潜行减压术。记录并分析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VAS及JOA评分、影像学评价。结果:A组术中的出血量和术后的引流量都比 B组少(P<0.05),AB 2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各阶段,VAS及JOA评分都比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1周2组间腰痛VAS评分及 JOA评分差异明显(P<0.05)。影像学评价2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Wiltse组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少,术后的腰腿疼痛恢复快,远期随访评分2组无显著差异。改良TLIF相较于常规TLIF更利于术后腰椎生物力学的恢复。

  • 腰椎滑脱的不同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王忠远;黄凌云;安遵发;余义涛;张崇湖

    目的:分析腰椎滑脱的不同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2008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20例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2组患者的腰椎JOA评分平均均明显提升,滑移率明显下降,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腰椎JOA评分的提高程度较大,平均滑移率较低,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腰椎滑脱的不同节段应与椎弓根钉内固定具一定的生物基础理论依据的治疗效果。

  • 成人Ⅱ°腰椎滑脱后路减压自体骨打压椎间融合分析

    作者:贾清堂;魏伟;李山喜;侯向军

    目的:评价后路椎管减压复位应用自体骨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Ⅱ°滑脱疗效.方法:33例Ⅱ°腰椎滑脱患者后路椎管减压复位应用自体骨打压椎间融合,随访24~39个月,平均28个月,评价术前及随访时JOA评分及融合率.结果:优良率达93.9%,骨性融合率96.1%,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后路椎管减压复位自体骨打压椎间融合术治疗成人Ⅱ°腰椎滑脱方法确切,临床效果良好.

  • 腰椎滑脱治疗

    作者:郭剑鸿;谢楚海;陈斌伟

    目的:对应用椎间植骨融合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联合对患有腰椎滑脱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46例患有腰椎滑脱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椎间植骨融合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联合方法展开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比较发现,治疗后患者BFS评分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为91.3%,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结论:应用椎间植骨融合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联合对患有腰椎滑脱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钉棒系统加椎间融合器后路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体会

    作者:贺杰;王云;孔令松

    腰椎滑脱指因腰椎椎体间骨性对合面异常而发生的上位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表面部分或全部的滑移。多见前后滑脱,少见单纯侧方滑脱。椎弓崩裂发生患椎向前滑移,则称为真性滑脱。无峡部崩裂而是椎间盘退行性或关节突骨关节病变畸形,使关节突间关系改变失稳所致的滑脱为假性滑脱[1]。我科通过椎弓根钉棒系统加椎间融合器植入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现报告如下。

  • 改良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

    作者:傅廷友;张春明;修先伦;苏孟华;刘军汉;王培增;王季

    目的:探讨改良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不稳的指证、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后路椎间融合术手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腰椎不稳共41例,随访时间12个月~36个月.结果:36例下腰痛及下肢痛症状完全缓解,3例明显好转,2例术后神经根出现疼痛加重.影像学结果显示28例滑脱病例中24例完全复位,4例仍存在Ⅰ度滑脱.所有病例椎间高度恢复正常,无植入物(髂骨块、椎间融合器)移位或下沉情况,1例出现椎弓根螺钉断裂.41例病人中有40例获得骨性融合,1例有假关节形成.结论:PLIF是治疗腰椎不稳所致慢性腰腿痛的确切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恢复椎间陈高度,而且有较高的骨性融合率(97.5%).

  • 应用GSS-Ⅱ复位固定加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

    作者:黄强;董华祥;雷勇;张海云;石涛

    目的:观察GSS-II复位固定系统、神经根管减压、松质骨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2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前按Meyerding分类,I度11例,II度14例,III度3例手术彻底解除卡压神经根的致病因素后采用GSS-II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椎间隙置入矩形碳塑充松质骨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结果:28例平均随访14个月(8个月~24个月),滑脱复位率96%,椎间融合率100%,无滑脱丢失,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26例临床症状接近或完全缓解,2例人部分缓解.按LBOS标准评分,疗效优良率为93%,结论:用GSS-II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加松质骨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复位满意,疗效良好.

  • 2种融合内固定方案治疗单节段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合并神经性跛行疗效对比观察

    作者:韦振飞;罗任;蒙芝健;劳世高

    目的:探讨后外侧融合内固定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方案治疗单节段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合并神经性跛行临床疗效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9月收治单节段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合并神经性跛行患者共11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8例)和B组(58例),分别采用后外侧融合内固定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方案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优良率,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术后融合率、随访滑脱率和矫正丢失率等.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显著优于B组(p<0.05);2组患者JOA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显著高于A组、术前(p<0.05);同时B组患者术随访滑脱率和矫正丢失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2种融合内固定方案治疗单节段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合并神经性跛行临床疗效接近;后外侧融合内固定方案具有微创、操作简便等优势;而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方案则能够有效促进椎间隙高度恢复,降低远期滑脱和矫正丢失风险.

  • Steffee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及腰椎滑脱

    作者:朱俊昭;郑洪福;丁毅;王福贵

    目的:探讨Steffee钢板内固定系统的复位机制及不足之处.方法:临床28例Steffee手术.术中采用头足位纵向对抗牵引,徒手按压脊柱及反复交叉调整钢板弧度,充分利用此内固定系统的螺旋提拔力和螺旋压力达到理想的复位.同时对28例手术前后脊柱骨折脱位和滑脱程度的恢复以及椎体间、后缘高度,Cobb's角度变化进行观察探索.结果:发现28例脊柱骨折脱位及滑脱的复位优良率达85.72%,椎体前缘高度平均由术前46.2%恢复至术后87.8%,椎体后缘高度平均由术前76.3%恢复至术后87.4%,Cobb's角由术前平均20.6°恢复至术后平均6°,说明该内固定系统对椎体后缘高度恢复不满意,轴向撑开度小.结论:Steffee手术尽管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但对胸腰椎骨折脱位及腰椎滑脱仍不失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操作简便易掌握,固定牢固,有利于植骨融合,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 治疗腰椎滑脱50例报告

    作者:刘岩;王永海;李永华

    腰椎滑脱为脊柱病变的一种严重疾患,过去认为罕见,但近年来由于腰痛患者普遍进行X线摄片检查,实际并不少见.

  • 3D打印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重建技术在腰椎滑脱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建;郝连升;王洪超;李楠;房义辉

    目的:观察3 D打印技术在腰椎滑脱手术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聊城市中医医院在2014年6月~2017年6月行腰椎滑脱手术的患者,共50例,均分为2组,各25例.手术治疗方案采用传统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PLIF),对照组采用徒手椎弓根钉植入,观察组采用3D打印技术,手术前对腰椎滑脱模型进行3D打印,并进行术前模拟手术操作;2组患者均记录植入椎弓根螺钉需要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所有患者术后行CT检查各个椎弓根螺钉的准确程度并记录.结果:观察组单个螺钉置入时间为8.60±0.96分钟,对照组10.10±2.21分钟;穿刺次数两者分别为1.71±0.51次、2.12±1.12次;2组术后CT三维重建显示椎弓根准确率为96.15%、84.17%,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3D打印技术运用于腰椎滑脱手术治疗,可缩短螺钉植入时间、减少透视次数,并能提高螺钉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同一患者应用自体骨植骨和椎间融合器行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比较研究

    作者:任磊;孙永青;郝敬东;崔准

    背景:目前国内外公认椎体间融合术(PLIF)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佳手术方式,但椎间融合器的应用尚存争议。目的:比较同一患者应用自体骨植骨和椎间融合器行PLIF治疗不同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8年3月至2012年1月收治两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61例,两个病变节段分别应用自体骨植骨和椎间融合器行腰椎后路PLIF。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的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功能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临床疗效评估;Tailland指数、Boxal指数、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进行影像学疗效评估;Suk法进行椎间融合评估;测量比较各节段的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
      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47个月,平均28.4个月。JOA评分治疗改善优良率为91.8%,术后JOA评分、ODI、VAS、Tailland指数、Boxal指数、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均较术前明显好转(P<0.01),且末次随访无丢失(P>0.05)。应用自体骨植骨的融合时间为(8.8±3.4)个月,融合率为93.4%;应用椎间融合器的融合时间为(9.4±2.9)个月,融合率为95.1%,两种椎间融合方式的融合时间及融合率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各腰椎间隙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平均高度及椎间孔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但两种椎间融合方式术前和术后的腰椎间隙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平均高度及椎间孔高度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体骨植骨椎间融合方式末次随访的椎间隙前缘高度、平均高度及椎间孔高度与术后比较丢失明显(P<0.05)。
      结论:两种椎间融合方式均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及椎间融合,而椎间融合器在维持椎间高度方面表现优异,其联合前方自体骨植骨可以作为PLIF的理想椎间融合选择。

  • 环360°减压融合椎板原位回植椎管重建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

    作者:孙良业;窦强兵;凤晓翔;管立新;谢晓东;袁先发;吕波;王启伟;丁旗

    背景:对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将椎板作为植骨材料用于植骨融合的研究报道甚少,本回顾性研究将报道原位椎板回植技术及其临床结果。
      目的:探讨后路环360°减压、椎板原位回植、椎管重建、短节段钉棒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疗效。
      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间在我院行后路环360°减压植骨融合、椎板原位回植、椎管重建、短节段钉棒复位内固定的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36例。男13例,女23例;年龄32~58岁,平均(40.2±9.8)岁。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融合情况、椎管成形情况及有无内固定并发症发生,通过对术后疗效评分,比较术前与术后ODI、VAS评分差异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本组手术时间90~190 min,平均135 min;术中出血量200~900 ml,平均500 ml。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患者下肢根性症状均消失,23例患者腰部持续疼痛消失,11例腰部劳累及长距离行走后疼痛患者均恢复正常工作。无神经损伤,无感染、椎间融合失败及断钉断棒、螺钉松动现象发生。原位回植椎板无吸收,椎体后方及椎体间均成骨性融合。临床疗效评定分级,优32例,良2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4.4%。ODI评分及VAS评分术后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
      结论:后路环360°减压、椎板原位回植、椎管重建、短节段钉棒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效果满意,既可充分显露行神经根管减压,又可重建恢复椎管的完整性,预防术后瘢痕增生黏连对椎管内脊髓及神经根的压迫。

  •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治疗进展

    作者:董玉雷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是骨科临床常见的疾病,近几年随着治疗理念与技术的进步,治疗方式逐渐多样化,如何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仍然存在一些争议,本文通过对各种治疗方式的适应证、优缺点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综述,并且包括了近年来微创治疗的进展,进一步探讨不同治疗方式的选择,提高峡部裂腰椎滑脱的治疗水平.

  • 椎弓根螺钉固定小关节融合术治疗Ⅰ度腰椎滑脱临床效果评价

    作者:韩世杰;仉建国;邱贵兴;范彧;杨新宇;赵丽娟

    目的 评价椎弓根螺钉固定小关节融合术治疗Ⅰ度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35例单节段Ⅰ度腰椎滑脱行小关节融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27例;年龄27~88岁,平均年龄61.1岁.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VAS、ODI评分进行临床评价,融合情况采用X线片及CT平扫并矢状位重建进行评价.结果 3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48个月,平均25.4个月.术后滑脱复位率为75.8%,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滑脱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末次随访VAS和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0).末次随访患者主观优良率为94.3%.X线片和CT评价融合率分别为94.3%和97.1%.并发症有出现退变性侧凸2例(分别在术后15和17个月随访时发现),术后14个月出现上方邻近节段后滑脱1例,术后早期出现伤口延迟愈合行清创术1例.结论 椎弓根螺钉固定小关节融合术治疗Ⅰ度腰椎滑脱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手术方式,其融合率及手术效果满意.

  • 椎弓根钉棒系统加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信效堂;于永林;兰海;陈聪;刘博;孟勇

    目的 探讨后路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椎间融合器和小关节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9年6月~2007年1月,对41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和小关节突间植骨的手术治疗.其中Ⅰ度滑脱29例,Ⅱ度滑脱11例,Ⅲ度滑脱1例;L3.4滑脱4例,L4.5滑脱16例,L5S1滑脱21例;24例为峡部裂性,17例为退行性.结果 随访12~38个月,平均23.6个月.41例中37例症状完全消失,优良率90.2%;29例Ⅰ度滑脱完全复位,11例Ⅱ度和1例Ⅲ度滑脱6例完全复位,完全复位率87.8%;椎间高度由术前平均4.1mm恢复至术后11.7mm,且无高度丢失,39例椎间融合良好,椎间融合率95.12%.结论 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和小关节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复位满意、固定牢靠、融合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 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对矢状面失平衡的腰椎滑脱的治疗效果比较

    作者:张为;丁文元;申勇;王云霞;董玉昌;姚小光;黄玉国

    目的比较腰椎管减压后外侧融合内固定术和腰椎管减压环状融合内固定术对矢状面失平衡的腰椎滑脱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2名LASD大于35 mm的腰椎滑脱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其中22名患者行椎管减压后外侧融合内固定术另外20名患者行椎管减压环状融合内固定术.对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以及随访终末的LASD、Boxall指数、滑脱角、腰椎前凸角、椎间隙高度分别加以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术后的恢复率、融合率、下腰痛以及下肢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环状融合内固定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0个月,后外侧融合内固定组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23个月.两种手术方法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恢复率分别为74.34%和72.28%.但是后外侧融合内固定组患者的下腰痛评分较高(P<0.01)植融合率也低于环状融合内固定组(P<0.05).后外侧融合内固定组患者术后LASD、滑脱角、腰椎前凸角、椎间隙高度的改善在随访期不能得有效维持.结论对矢状面失平衡的腰椎滑脱来说,椎管减压环状融合内固定术更具生物力学优势,可提高植骨融合率和降低术后下腰痛的发生,应作为首选的手术方法.

  • 深入理解腰椎滑脱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关系

    作者:王华东;侯树勋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degenerative and spondylitic spondylolisthesis. In recent years, many spine surgeons and researchers come to realize that pelvic balanced paramete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treatment of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By comparing the parameters of the sagittal plane of the pelvis between the normal population and the patients with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the variation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rameters were found.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lippage, the spine, lumbosacral and pelvis show different anatomical morphological changes. According to these changes, different types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were established. Deep understanding of sagittal parameters variations, it is significantly important for patients with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on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evaluation, long-term follow-up. It also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iagnosis, selection of surgical methods and prognosis of other spinal degenerative diseases.

  • 腰骶移行椎类型与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及滑脱节段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春生;杜心如;赵玲秀;海涌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腰骶移行椎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及滑脱节段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2004~2008年临床资料、影像资料完整腰骶移行椎91例,男46例,女45例;年龄男48.3±12.5(28~85)岁,女48.4±10.6(21~68)岁.按castellvi分类进行分析.结果 91例共发现病变217处.腰椎间盘突出症共51例占56%,其中L3/4,2例占2.2%,均为Ⅱ型移行椎;14/5,41例占46.2%(Ⅰ型4例,Ⅱ型9例.Ⅲ型25例,Ⅳ型3例);L5/S1,8例占8.8%,均为1型移行椎.腰椎管狭窄症31例占34.1%,其中L3/4,9例占9.8%(Ⅱ型5例,Ⅲ型3例.Ⅳ型1例);L4/5,11例占12.1%(Ⅰ型1例,Ⅱ型3例,Ⅲ型5例,Ⅳ型2例);L5/S1.9例占9.8%(Ⅰ型3例,Ⅱ型6例).腰椎滑脱节段:L4滑脱25例占27.5%(Ⅰ型4例,Ⅱ型9例,Ⅲ型10例,Ⅳ型2例);L3滑脱3例占3.3%(Ⅱ型1例,Ⅲ型2例);L2滑脱4例占4.4%(Ⅱ型2例,Ⅲ型2例);L1滑脱1例;各型均无L5滑脱病例.结论 Ⅰ型移行椎L4/5、L5/S1节段均可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Ⅱ型、Ⅲ型、Ⅳ型则只发生在L4/5节段和L3/4节段,L5/S1节段没有突出.I型和II移行椎以L5/S1节段狭窄及退变多见,L4/5次之;而Ⅲ型和Ⅳ型移行椎时腰椎管狭窄症于L4/5节段多,L3/4次之,L5/S1节段没有狭窄,所有移行椎病例没有L5滑脱及峡部裂发生,L4滑脱多,以Ⅱ型、Ⅲ型占主要,其次为L2、L3滑脱.

  • RF-Ⅱ系统复位和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

    作者:由学江;程井春

    2000年8月~2002年1月,我院对16例腰椎滑脱伴顽固性腰痛及神经根型症状的患者,应用RF-Ⅱ系统复位和采用椎间融合器行腰椎间融合,神经根管减压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959 条记录 7/48 页 « 12...45678910...474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