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儿复杂性先天性脊柱侧凸二例分期手术的疗效分析

    作者:冯毅;吕智;程才统;赵胜;吕嘉

    目的 探讨分期手术治疗小儿复杂性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和2013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2例小儿复杂性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女性各1例,年龄分别为6岁和9岁.均采用分阶段手术治疗,术后在脊柱X线正、侧位片上,通过观察患儿躯干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平衡改善情况、冠状面Cobb角的改善情况、肩部平衡的改善情况等,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患儿男一期手术后Cobb角从术前78°改善到术后40°,肩胛骨高度差缩小到6 cm;二期手术后Cobb角改善到16°,肩胛骨高度差缩小到5 cm,术后6年Cobb角改善到10°;三期肩胛骨下移术后双侧肩胛骨高度差缩小到2 cm;术后8年Cobb角改善到10°,双侧肩胛骨高度差缩小到1 cm.患儿女一期手术主胸弯Cobb角从术前53°改善到术后11°、腰弯Cobb角改善到21°,冠状面和矢状面均平衡,术后1年腰弯Cobb角增大到30°、冠状面出现失衡、C7铅垂线(C7 PL)至骶骨中垂线(CSVL)距离为8 cm;二期术后半年腰弯Cobb角改善到3°、C7 PL至CSVL距离改善为4 cm,术后1年腰弯Cobb角进一步改善到1°、C7 PL至CSVL距离改善到3 cm.2例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分期手术治疗复杂性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可操作性强、风险小、临床疗效好.

  • O-arm导航辅助下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

    作者:王峰;杜伟;杨刚;王林峰;申勇;丁文元;孟宪中;张英泽

    目的:探讨术中O-arm导航辅助下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14例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9例,年龄9~15岁。患者均为单发性完全分节半椎体畸形,其中半椎体位于T91例、T102例、T115例、T123例、L12例、L21例。患者术前均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 X 线片,测量冠状面及矢状面 Cobb 角。在O-arm导航辅助下植入椎弓根螺钉,术中O-arm导航3D重建半椎体畸形,明确半椎体切除范围,彻底切除半椎体畸形。术中经O-arm扫描、术后经CT扫描观察螺钉位置;分析手术前后Cobb角,评价脊柱侧凸、后凸矫正率。结果14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20枚,其中11例置入4对椎弓根螺钉,2例置入5对,1例置入6对;经术中O-arm扫描确认位置良好,术后CT扫描评估螺钉置入准确性:0级118枚(98.3%),1级2枚(1.7%)。本组病例手术时间平均为(195.4±17.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611.9±173.0)mL,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9.6个月。术前侧凸Cobb角为62.8°±15.8°,术后为10.9°±5.3°,矫正率为83.34%±6.08%,末次随访时为12.1°±4.8°;术前后凸Cobb角为57.5°±15.5°,术后为17.0°±6.6°,矫正率为70.66%±6.79%,末次随访时为17.9°±7.0°。随访期间未见明显角度丢失。术后与末次随访时侧凸、后凸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术后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本组病例术后无神经并发症,未发生螺钉松动、脱出、折断等。结论在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手术中,O-arm导航能够指导椎弓根螺钉的准确置入和半椎体的精准切除,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

  •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治疗策略

    作者:孙中仪;田纪伟

    目的:探讨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S)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方法在 Medline、EMbase、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以“scoliosis、degenerative、adult、 treatment strategies”和“脊柱侧凸、退变性、成人、治疗策略”为关键词检索2005年1月—2014年12月关于 ADS 治疗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ADS 进展缓慢,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椎间盘非对称性退变以及椎间小关节退变是 ADS 的根本原因。临床可根据影像学检查和患者的临床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对于临床症状轻、没有明显根性和背部疼痛症状、影像学上椎管狭窄不明显、Cobb角<30°、侧方滑移<2 mm 伴有前方骨赘、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相对合理者,可采取保守治疗;对于临床症状较重、保守治疗无效、畸形不断进展的患者,需要采取手术治疗。手术的方式包括单纯椎管减压、矫形融合术以及截骨术等。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其中一种或综合使用几种方式进行手术。结论ADS 以中老年人群为主,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充分了解和掌握病情的特点和规律,对患者进行系统、详细的病情评估,制定科学、规范、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式,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主弯侧凸Cobb角、胸椎后凸角及腰椎前凸角仰卧位MRI与站立位X线测量的对比研究

    作者:史本龙;林子平;毛赛虎;刘臻;孙旭;郑振耀;邱勇;朱泽章

    目的:探讨仰卧位MRI与站立位X线全脊柱片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AIS)患者侧凸Cobb角、胸椎后凸角( TK)及腰椎前凸角( LL)测量上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6年1月行外科支具治疗或手术治疗且密切随访的120例AIS患者的站立位X线全脊柱片和仰卧位MRI全脊柱重建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于站立位X线全脊柱正侧位片上分别测量主弯侧凸Cobb角、TK及LL。于患者仰卧位MRI全脊柱冠状面和矢状面重建片上的相同节段测量侧凸Cobb角、TK和LL。应用配对t检验及线性回归分析两组之间测量值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120例站立位X线片上和仰卧位MRI上主弯侧凸Cobb角分别为33.8°±20.1°和24.9°±18.3°,TK分别为15.2°±9.7°和10.5°±7.7°,LL分别为43.6°±13.8°和37.1°±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线性相关分析显示,站立位X线片上和仰卧位MRI上主弯侧凸Cobb角、TK和LL均有相关性, r 分别为0.920、0.706和0.565( P 值均<0.01)。线性回归分析得回归方程为:^Y站立位X线侧凸Cobb角=0.901× X仰卧位MRI侧凸Cobb角+12.517、^Y站立位X线TK =1.055× X仰卧位MRI TK +3.865、^Y站立位X线LL=0.718× X仰卧位MRI LL +17.135。结论仰卧位MRI与站立位X线片在AIS患者主弯侧凸Cobb角、TK及LL的测量具有差异且呈线性相关,利用仰卧位MRI可计算出站立位X线片上患者的侧凸Cobb角、TK和LL。

  • 顶椎区凹侧松解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近期疗效分析

    作者:俞胜宝;韩建邦;汪颖峰;黄定安;罗俊杰;胡鸣

    目的 探讨经后路顶椎凹侧椎间松解、减压并植入融合器的长节段矫形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 (DLS)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1 月-2015 年 7 月黄山市人民医院骨科21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5例,年龄52~77岁,均采用经后路顶椎凹侧椎间松解减压、融合器置入、长节段矫形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及术后矫正效果.观察并对比手术前后VAS、ODI及JOA评分.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6~25个月,平均16个月.患者Cobb's 角术前35.6°±5.9°、术后11.2°±4.5°,VAS 评分、 ODI 指数及JOA评分术前分别为 (7.4±2.2) 分、62.5%±6.9%、(6.9±1.6)分,术后随访分别为 (2.0±1.6) 分、18.8%±4.0%、(26.0±1.5)分,术后末次随访 VAS、ODI及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术后冠状面矫形率68.5%,随访期间未见矫正丢失现象,无钉棒断裂及融合器移位,无假关节形成.结论 后路顶椎区凹侧椎体间松解减压、融合器置入、长节段矫形术治疗DLS的早期疗效安全有效.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上胸椎与邻近结构解剖关系的特殊性:重视上胸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安全性

    作者:邱勇

    近年来,胸椎椎弓根螺钉因其良好的矫形效果和低矫正丢失率,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2];但是,由于脊柱侧凸的存在,椎体的三维空间位置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冠状面侧方偏移、矢状面前后移位以及横断面旋转位移),使得椎体与椎旁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发生了变化。因此,有可能导致邻近组织器官与椎体的安全距离减小,大大增加了胸椎置钉的危险性。以往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主胸弯区域内椎管脊髓的凹侧偏移导致凹侧置钉时损伤脊髓的风险增大,以及椎体前方胸主动脉的左侧后方偏移导致左侧螺钉置钉偏外时损伤主动脉的风险增高[3-4]。除了对主胸弯进行置钉矫形外,为了术后恢复 AIS 患者的双肩平衡,很多情况下也需要对其上胸椎进行融合固定。与主胸弯区椎体相比,上胸椎椎体和椎弓根形态更小[5],在该区域椎弓根螺钉的误置率明显更高[6]。所以,脊柱外科医生更应该了解 AIS 患者上胸弯区域内椎体与邻近结构解剖位置关系的变化及其导致的置钉风险的改变。可惜的是,目前关于此方面的文献报道寥寥无几,很多医生对于上胸弯区域内是否存在置钉易损结构,以及置钉风险的大小尚不了解。近年来,笔者所在的研究团队在该领域做了一些 CT 影像学探索和研究,陆续发现在 AIS 患者上胸弯区域内,食管、气管、主支气管和左锁骨下动脉相对于椎体的解剖位置发生了改变,并使其在此区域内后路椎弓根置钉时受损的风险加大。笔者希望能够通过本述评提高广大脊柱外科医生在此方面的认识,降低 AIS患者上胸弯区域内置钉损伤邻近结构的风险。

  • 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冠状面骶骨倾斜的手术治疗

    作者:冯毅;赵胜;吕智;卫小春

    目的 探讨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冠状面骶骨倾斜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365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中存在冠状面骶骨倾斜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4~ 34岁,平均13.5岁;均为腰椎畸形病例.分析比较其手术前后冠状面骶骨倾斜角(CSS)、Cobb角、锁骨角(CA)、顶椎至骶中线(CSVL)的垂直距离(Apex-CSVL)、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骨盆投射角(PI)、骨盆倾角(PT)等参数的改变,并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SS、CA、LL、PI及PT等参数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5、16.0、18.5、18.0、19.5,P值均>0.05);而手术后平均Cobb角由术前的48.5°改善为17.4°,平均Apex-CSVL由术前的3.2 cm改善为1.8 cm,平均SS由28.1°改善为3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0.0、5.0,P值均<0.05).结论 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冠状面骶骨倾斜多发生于腰椎畸形的病例中,LL和SS较正常减小,手术治疗能够改善其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

  • 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半椎体畸形

    作者:王欢;方煌;刘丰;王铮强;李潇;方忠;熊伟;李锋

    目的:评估后路外科矫治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临床疗效,探讨后路手术矫治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策略、技术要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单纯后路手术矫治的先天性半椎体脊柱畸形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37例,平均年龄9.5岁(2~43岁),均行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实施矫形和脊柱平衡重建。比较术前、术后、末次随访Cobb角、顶椎偏移、躯干偏移等指标。结果6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或围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4~50个月,平均27个月。侧凸Cobb角由术前35.9°±6.0°,纠正至术后6.0°±1.6°,末次随访5.3°±1.5°,矫正率85.2%;后凸Cobb角同正常值的差距术前28.5°±9.3°,术后6.6°±1.4°,末次随访5.9°±1.4°,矫正率平均79.3%;术前顶椎偏移(31.4±6.3) mm,术后(6.2±1.4) mm,末次随访(5.7±1.5) mm;术前躯干偏移(17.8±2.1) mm,术后(5.5±1.3) mm,末次随访(4.6±1.0) mm;各观察项目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术后无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无假关节形成。1例发生椎弓根螺钉松动、移位。2例术前下肢不完全性瘫痪患者神经功能末次随访时已恢复正常,Frankel评级E级。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矫治先天性脊柱畸形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融合节段少,并可有效重建脊柱冠状面及矢状面平衡。

  • Cobb法测量先天性脊柱侧凸角度的可信度研究

    作者:杨卫周;陶惠人;黄景辉;李涛;沈超;陈博;张涛;刘明;沙鑫

    目的 评价Cobb法测量先天性脊柱侧凸角度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方法 选取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脊柱外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8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标准前后位全脊柱X线片.由5名医生利用Digimizer软件对全脊柱X线片测量Cobb角度,每人测量2次,2次测量间隔3周.记录测量的Cobb角度以及两次测量的差值.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判定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结果 Cobb法测量先天性脊柱侧凸角度的可信度范围为0.84 ~ 0.98,5名测量者两次测量间大差值的范围为20°~57°,其中差值>10°的例数范围为13~ 46例,同一测量者两次测量间的误差约8.5°;测量者之间的可信度为0.947,5名测量者在81°~ 110°组和>110°组之间的ICC为0.623和0.822.结论 Cobb法测量先天性脊柱侧凸可以获得较好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但是测量者内部以及测量者之间仍然出现较多且较大的误差,尤其在侧凸角度较大时,Cobb法测量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准确性缺乏稳定性.

  • 后路经顶椎楔形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

    作者:徐韬;郭海龙;买尔旦·买买提;普拉提·买买提;盛军;邓强;盛伟斌

    目的:评价后路经顶椎楔形截骨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7例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2例;年龄14~24岁,平均18.6岁;LenkeⅡ型3例,Ⅲ型4例,Ⅳ型4例,Ⅵ型6例。均行后路经顶椎楔形截骨矫形固定融合术。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拍摄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测量冠状面、矢状面侧凸Cobb角及躯干矢状面偏移距离,记录脊柱融合固定节段和融合情况。结果均获得随访12~84个月,平均47.6个月。融合固定节段为11~16节椎体,平均14节。末次随访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102.2°,矫正至39.4°,矫正率为61.4%;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49.5°,矫正至8.6°,矫正率为82.6%;躯干冠状偏移距离由术前平均-29.8 mm,矫正至-3.5 mm,平均矫正26 mm。围手术期并发症主要包括胸膜破裂4例,胃肠道功能紊乱2例。结论对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采取后路经顶椎楔形截骨矫形及内固定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 成人退变性腰椎侧凸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徐宏光;赵泉来;王弘;刘平;宋俊兴;章平治;胡斌;林森

    目的:评价个体化治疗方案对成人腰椎退变性侧凸(adult degeneration lumbar scoliosis,ADLS)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对46例ADLS患者根据其临床症状、腰椎畸形的程度及特点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评分、侧凸角及腰椎前凸角.结果:4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 36个月.Oswestry功能评分术前(39.89±10.76)分,术后3个月为(14.45±8.45)分,末次随访(18.45±7.56)分;侧凸Cobb角术前为22.08°±6.43°,术后3个月13.34°±4.47°,末次随访时14.33°±2.56°;腰椎前凸角术前15.45°±10.56°,术后3个月25.34°±4.57°,末次随访时为24.78°±9.70°.各观察项目统计数据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腰椎退变性侧凸的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为目的,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骨盆入射角与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调节的关系

    作者:王辉;孙亚澎;丁文元;杨大龙;马雷;张迪;杨思东;宋艳丽;申勇

    目的:探讨骨盆入射角(PI)与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调节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共纳入2008年1月—201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136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作为观察组,120例同年龄段、同性别组成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依据 PI 的不同,将观察组和对照组分为:低 PI 值组(PI <45。)、中 PI 值组(PI 45。~60。)、高PI 值组(PI >60。)。于脊柱全长侧位 X 线片测量 C7铅垂线与 S1后上角的水平距离( SVA)、胸椎后凸角(TK)、胸腰段角度(TLJ)、腰椎前凸角(LL)、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分别比较3组PI 值受试者中观察组与对照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差异,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中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低、中、高 PI 值的受试者,分别为38例(27.9%)、50例(36.8%)、48例(35.3%),对照组中分别为52例(43.3%)、41例(34.2%)、27例(22.5%)。在观察组中,高 PI 值患者相比于低 PI 值患者表现出较大的 LL、PT、SS 和较小的 SVA(P 值均<0.01);与中 PI 值相比,低 PI 值 SS 显著降低(P <0.01),而 PT 则无明显变化(P >0.05);与中 PI 值相比,高PI 值 PT 显著增大(P <0.01),而 SS 则无明显变化(P >0.05)。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PI 值与骨盆参数(PT、SS)及脊柱矢状位参数(LL、TLJ)具有相关性,SS 和 LL 之间以及 SS 和 TLJ 之间均具有相关性(P 值均<0.05);在观察组中,PT 和 SVA 之间具有相关性(P <0.05)。在低、中、高 PI 值中,观察组患者相比于对照组受试者,均表现出 SS 减小和 PT 增大,TK、LL 以及 TLJ 减小(P 值均<0.01)。结论在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中,骨盆对于 LL 减小的代偿机制因 PI 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PI 较大者的代偿以骨盆后倾为主,而 PI 较小者的代偿以骶骨水平化为主,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手术矫形方案制定及术中 LL 重建应考虑到 PI 的大小。

  • 脊柱侧凸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效果调查与分析

    作者:韩文军;叶文琴;朱建英;冯苹;高德华

    目的针对脊柱侧凸患者的特点,探讨围手术期健康教育面临问题与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的对策.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认知与需求调查表,分别调查68例已行矫形手术的康复期患者对手术治疗的认知及63例拟行矫形手术的住院期患者与家属对手术治疗的认知及两者对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内容与方式的需求状况.结果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的康复期患者及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及家属对手术认知偏低;拟行手术的患者与家属对手术相关知识迫切希望掌握人数比例超过50%,且家属的需求欲望明显强于患者;与医护人员个别交流是两者首选的教育方式.结论建议在评估认知与需求基础上,开展患者与家属兼顾的围手术期健康教育.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特殊准备的效果评价

    作者:汪小冬;高音;朱建英

    目的 评价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进行牵引、呼吸训练、唤醒试验练习特殊准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取自身对照,对22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实施术前牵引、呼吸训练和唤醒试验训练,比较训练前后脊柱柔韧度、呼吸功能的变化.结果 牵引前后脊柱柔韧度相关指标改变显著(P<0.01),呼吸训练前后呼吸功能各项指标改变显著(P<0.05),麻醉医生对患者术中配合的满意度为100.00%,术后未出现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结论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特殊准备的效果显著,临床上加强术前特殊准备很有必要.

  • 76例脊柱侧凸患者相关因素的分析

    作者:张伏元;廖魏魏;王玲;陈文凤

    目的 分析脊柱侧凸患者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探讨切实可行的早期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2005年1月-2007年10月我科收治的76例重度脊柱侧凸患者的资料,从性别、年龄、病因、生长、就诊时间及手术前后Cobb氏角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需手术的重度脊柱侧凸患者人多来自农村;发病年龄集中在lO~20岁;病因以特发性脊柱侧凸居多;因健康知识缺乏,延误诊治者多;术后Cobb氏角可得到明显纠正.结论 脊柱侧凸患者的早期发现、早期防治不仅是医护人员的职责,而且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及社区医护人员的支持与配合;早发现,早治疗,能减少手术病例数,减轻手术患者的侧凸程度,节约医疗资源.

  • 渐进式呼吸功能训练方法对脊柱侧凸患者术前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秦柳花;彭虹菊;贺建华;赵青;闫晶;张晓婷

    目的 通过对脊柱侧凸矫形术患者术前呼吸功能渐进式训练方法,提高患者术前的肺功能指标,增强脊柱侧凸患者术前耐受手术的能力,减少手术中意外风险的发生.方法 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70例脊柱侧凸患者,术前进行呼吸功能渐进式训练,训练周期为7 ~10d,由1名专职护士负责指导、评估和记录,训练前后进行肺功能指标检测,包括肺活量、大通气量及分别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结果 脊柱侧凸患者呼吸训练后平均大吸气值、训练频率分别为(1 877.22±672.21) ml,(320.60±123.40)次/d,均高于训练前的(1 466.12±720.10)ml,(102.40±48.20)次/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02,6.88;P <0.01);训练前后患者脉搏频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患者肺活量、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大通气量、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分别为(2.48±0.70)L,(70.40±12.34)%,(58.21±10.01)L,(90.44±15.40)%,均高于训练前的(1.80±0.65)L,(62.34±10.17)%,(47.02±11.32)L,(83.80±13.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51,2.88,4.15,3.33;P <0.01).结论 对脊柱侧凸患者术前进行渐进式呼吸功能训练,有效提高了患者术前呼吸功能的效果,大限度地提高了深吸气值,增强了肺功能,对脊柱侧凸患者适应手术要求并减少手术中危险因素,及术后进一步实施呼吸功能训练提供了技术支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脊柱侧凸矫形术中唤醒的安全护理

    作者:王桂娥;徐淑娟;董薪

    脊柱侧凸是发生在三维空间上的结构畸形.在我国,脊柱侧弯的发病率为1%左右,且发生在青少年时期,不仅影响病人的外观,而且胸段侧弯影响呼吸功能[1].治疗脊柱侧凸的手术方法有多种,以后路脊柱矫形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为常见.严重脊柱侧弯的由于手术中过度高矫畸形可能牵拉或损伤脊髓而造成截瘫.

  • 脊柱侧凸患者健康教育现状及展望

    作者:韩文军;叶文琴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的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1].

  • 利用Scoligauge测量脊柱侧凸时躯干倾斜角度的可靠性分析

    作者:陈楠;杜青;陈佩杰;励建安;周璇;赵黎;梁菊萍;宋琰萍

    目的:评价Scoligauge作为脊柱侧凸筛查工具的可靠性.方法:6名具有多年脊柱侧凸筛查经验的医师和治疗师分别利用安装Scoligauge软件的iPhone手机和传统的脊柱测量仪脊柱侧凸测量仪(scoliometer)对27例确诊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青少年患者,男10例,女17例,平均年龄12.8岁,进行躯干倾斜角度的测量,每例患者接受每周1次,共4次测量.通过分析两种测量手段的观测值差异和95%置信区间,以及组内相关系数来评估Scoligauge的测量信度.结果:Scoligauge与脊柱侧凸测量仪测量得到的躯干倾斜角配对绝对差为2.5°±1.4°,差异的95%置信区间为±2.9°.Scoligauge的组内相关系数值为0.915,脊柱侧凸测量仪的组内相关系数值为0.932.结论:Scoligauge与脊柱侧凸测量仪在脊柱侧凸测量上可视为等效工具.

  • 轻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肺功能研究

    作者:杜青;周璇;陈楠;杨晓颜;梁菊萍;孙锟

    目的:研究轻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肺功能特征.方法:选取68例AIS患者作为AIS组,20例健康青少年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肺功能仪测定研究对象用力肺活量(FVC)、FVC预计值(FVC pred)、FVC占预计值百分数(FVC pred%)、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预计值(FEV1 pred)、FEV1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 pred%)、FEV1占FVC百分数(FEV1/FVC%).结果:AIS组FEV1 pred%、FEV1/FVC%分别为(85.60± 11.60)、(88.40±6.84),对照组分别为(93.20±9.39)、(91.00±3.13),AIS组FEV1 pred%、FEV 1/FVC%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不同侧凸类型、不同性别AIS患者FVC pred%、FEV1 pred%、FEV1/FVC%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患者年龄与FVC、FVC pred、FEV1、FEV1 pred正相关,患者Cobb角与肺功能指标无关.结论:轻、中度AIS患者存在肺功能障碍,患者肺功能与年龄正相关,与侧凸类型、性别、Cobb角没有相关性.

1425 条记录 3/72 页 « 12345678...717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