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I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形态学分型研究

    作者:朱承跃;朱泽章;王守丰;刘臻;朱锋;江龙;邱勇

    目的:探讨I型神经纤维瘤病(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伴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分型的特点。方法2005年7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NF1伴脊柱侧凸者采用螺旋CT行胸椎连续扫描。在Lenke分型基础上对其进一步细化,将椎弓根形态分型为:A型(正常型);B型(狭窄型);C型(峡部硬化型);D型(完全硬化型);E型(椎弓根缺如型)。A、B、C、D、E型胸椎椎弓根分别为911个、561个、334个、422个和172个,共2400个。按照上述分型标准,在图像编档和通信系统( PACS )上逐层阅片,选择胸椎椎弓根显示清楚的层面对椎弓根横径进行测量并分型,分别统计不同组别的 NF1伴脊柱侧凸( scoliosis secondary to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S )患者胸椎椎弓根类型发生率,并对其畸形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 NF1-S 中,畸形率( B~E )为62%;其中非萎缩性脊柱侧凸15例,胸椎椎弓根畸形率为41.1%;萎缩性脊柱侧凸85例,胸椎椎弓根畸形率为65.7%,萎缩性脊柱侧凸的胸椎椎弓根畸形率明显高于非萎缩性脊柱侧凸(χ2=78.8,P<0.001)。凹侧、中立椎和凸侧椎体的胸椎椎弓根畸形率依次下降(80.8%>66.8%>47.9%,P<0.001)。(40°~59°)组、(60°~79°)组与≥80°组间胸椎椎弓根畸形率依次上升(50.7%<59.6%<69.2%,P<0.001)。≥18岁组的胸椎椎弓根畸形率(55.3%)明显低于<18岁组(63.5%, P=0.001);此外,不同性别间胸椎椎弓根畸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63.4%,女60.4%,P=0.13)。结论在NF1-S患者中,胸椎椎弓根畸形率为62%。其中萎缩性脊柱侧凸中胸椎椎弓根畸形率明显高于非萎缩性脊柱侧凸;凸侧胸椎椎弓根畸形率明显低于凹侧;随着Cobb’s角的增大,胸椎椎弓根畸形率明显增加;在成人NF1-S患者中胸椎椎弓根畸形率明显低于未成年患者;不同性别NF1-S患者胸椎椎弓根的畸形率相似。

  • 重视症状与影像的综合评估阶梯化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

    作者:姜建元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退变性脊柱侧凸( degenerative scoliosis,DS )的临床发病率逐年增多,如何进行合理的临床诊疗逐渐成为脊柱外科领域的学术热点和国内外广大脊柱外科医师关注的焦点问题。DS患者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临床症状轻重不一,采取统一的干预方案显然存在较大的不合理性。对于某些影像学表现为较严重的侧凸畸形,但临床仅伴有轻微症状,甚至无明显不适的 DS 患者,其侧凸角度的大小对治疗选择的影响有限。故重视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的综合评估,以此进行临床干预方案的选择是 DS 临床阶梯化治疗的关键所在。

  • 小儿骨科辉煌30年

    作者:吉士俊;郭源;张立军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网络信息进入快车道,小儿骨科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学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
      发育性髋脱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新生儿筛查的试点与普及,其治疗年龄越来越小。Graf B超检查的问世成了婴儿检测的重要手段[1],它重复性好,避免了放射性损害;Pavlik治疗支具已在门诊广泛应用。保守治疗至患儿能够步行[2],个别可延长至2岁。其并发症股骨头坏死采取一系列措施使股骨头坏死率显著下降,其系动脉缺血、机械性压迫所致[3],发生后演变结果转型多可恢复,重型则变成短髋畸形。经观察,髋臼指数>39°~40°者多残留髋臼发育不良[4]。1.5岁后手术治疗,根据其髋臼病理变化、脱位高低和个人经验进行 Salter、Pemberton、Dega各种髋臼成形术,股骨行旋转截骨或加短缩截骨术,取得了共识[5]。年龄8~10岁手术疗效不佳,按国际惯例慎行,近年来大龄髋臼发育不良开展的各种如 Tonnis、Steel等三联骨盆截骨术或 Ganz手术[6]也积累了经验,均应重视远期骨关节炎的预防工作。使用关节镜对手法复位失败的病例进行清理,实现了同心复位,可代替 Farguson手术,但术后股骨头坏死率较高,虽然多数为轻型,仍须进一步总结提高。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syndrome,FAI )提高了认识,不仅进行了治疗,也重视了预防。股骨头骨骺滑脱( slipped capital femoral epiphysis,SCFE )实行原位空心钉固定,近年来对不稳定型滑脱试行手法复位或手术复位内固定也取得了成功的经验。Legg-Perthes病的治疗是保守还是手术争议很大,这方面需要加强研究提高认识。

  • 3D打印在脊柱外科的应用现状与未来

    作者:白博;白雪岭;赵小文;桑宏勋

    The latest and fast-growing innovation in the orthopedic field has been the advent of 3D printing ( 3DP ) technology, which has been recently applied in the production of low-cost, patient-specific medical implants. As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medicine and other interdisciplinary areas, digital design and 3DP get combined, and the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in the orthopedic field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urrently, the applications of 3DP are cutting-edge in the field of spinal surgery widely. Spinal surgery is very complex and the risk is extremely high considering its complicated anatomical structure and adjacency to important nerves and blood vessels. Significantly, 3DP applications in spinal surgery have potential to improve surgical outcome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and surgical planning, surgery simulation, intraoperative neuronavigator, surgical education, custom manufacturing ( implants, prosthetics and surgical guides ) and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The 3DP technology can provide innovative ideas for developing individual treatment programs, improving the accuracy and safety of surgery, simplifying the surgical process and reducing the operation time.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3DP at present is not balanced, and there is no standard to follow, difficulty in charging and other problems. The problems about policies and techniques are urgent to be resolved.

  • 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长节段融合术后内科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希诺;孙祥耀;海涌

    目的 探索后路长节段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患者内科并发症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接受后路长节段椎体间融合内固定矫形术治疗的ADS患者105例.将患者分为有和无并发症组,有和无感染组,有和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组以及有和无心肺并发症组.使用单变量检验来确定不同内科并发症的患者和手术相关潜在的风险因素.多元Logistics回归用于评估医学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腰椎僵硬性残疾指数(lumbar stiffness disability index,LSDI)等功能评分.功能评分用多元重复测量混合模型进行检验.结果 共纳入105例.患有内科并发症的患者发生率为30.1%.导致内科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BMI、吸烟、融合节段数量和住院时间.导致感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融合节段数量和住院时间.导致神经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BMI和融合节段数量.导致心肺并发症包括:BMI,高血压和融合节段数量.尽管出现内科并发症,但有无内科并发症患者功能评分ODI、JOA、VAS在术后随访有显著改善(P=0.0001),无并发症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DS长节段融合术后内科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医疗成本.其中BMI和融合节段成为多个内科并发症的共同独立危险因素.围术期积极采取预防性措施和住院期间患者管理,有助于减少术后内科并发症的发生.

  • 后路选择性减压固定融合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

    作者:普有登;段洪;周兆文;闵捷;邵标;陈戈;尹劲;贺云;余鹏

    目的:探讨后路选择性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05年8月至2012年6月,后路手术治疗32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患者术前及术后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下腰痛JOA评分,并用JOA改善率评估手术疗效。结果32例患者均行后路手术治疗,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病例,术后平均随访3.4年,影像学检查无钉棒松动、断裂,无术后继发性脊柱侧凸畸形。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2年分别为:(61.35±15.68)分、(26.21±16.32)分、(22.32±9.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2年JOA下腰痛评分为:(12.26±2.34)分、(15.28±2.32)分、(23.86±2.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改善优良率达88.3%。结论选择性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适当矫形重建脊柱平衡,有利于提高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一种有效方法。

  • 马凡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作者:钟招明;罗仕干;王吉兴;瞿东滨;蒋晖;陈建庭

    目的 探讨马凡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的手术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马凡综合征脊柱侧凸患者8例.其中男2例,女6例,年龄11.5~18.0岁,平均14.3岁.回顾性分析其矫形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65个月,平均42.2个月.手术时间300~540 min,平均365 min.术中出血量500~3000 ml,平均1175 ml.主弯Cobb's角术前53°~120°,平均76.8°;术后3°~73°,平均18.6°,平均矫正率为79.9%(39.2%~94.3%);末次随访4°~77°,平均23.6°,平均矫正率为72.2%(34.4%~92.5%);矫正丢失0°~33°,平均5°.所有病例无神经并发症、无内固定失败或假关节形成.1例在术后15个月时出现切口迟发感染,处理后愈合.结论 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马凡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 EOSTM 三维影像评价成人脊柱侧凸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研究

    作者:秦乐;杜联军;严福华

    目的:研究 EOS 影像系统在成人脊柱侧凸评价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进行 EOS 影像摄片的脊柱侧凸患者共41例。其中男5例,女36例,平均年龄64.6岁。利用 sterEOS 软件三维模型重建获得脊柱侧凸的各个测量数值,包括:Cobb’s 角、顶点椎体轴面旋转角、T1~12后凸角、T4~12后凸角、L1~5前凸角、L1~S1前凸角、骨盆入射角和矢状面骨盆倾斜角、外侧骨盆移位以及骨盆轴面旋转度。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独立重建,并共同对模型与影像契合度进行评分。利用观察者间变异系数评价2名医师测得数据的观察者间变异。同时根据 Cobb’s 角将患者分为3组,并分析各组间契合度评分有无差异。结果脊柱测量值中,Cobb’s 角、顶点椎体轴面旋转角、T4~12后凸角、L1~5前凸角和 L1~S1前凸角的观察者间组内相关系数(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 )分别为0.990、0.911、0.971、0.972和0.949(P<0.01)。仅 T1~12后凸角的观察者间 ICC 较差,为0.194(P=0.104)。骨盆测量值中,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矢状面骨盆倾斜角、外侧骨盆移位以及骨盆轴面旋转度的观察者间 ICC 分别为0.846、0.885、0.914、0.987和0.779(P<0.01)。3组 Cobb’s 角不同的患者模型契合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21,P=0.015)。结论使用 EOS 系统摄片和 sterEOS 后处理软件对成人脊柱侧凸进行3 D 建模能获得很好的测量可靠性和准确性,为医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以更好地评判脊柱侧凸。

  • 基于 EOSTM 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椎体轴面旋转分析

    作者:秦乐;严福华;杜联军;师小凤

    目的:利用 EOS 影像系统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 )患者的椎体轴面旋转角度与冠状面、矢状面和骨盆畸形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拍摄的 EOS 脊柱全长 X 线片的 AIS 患者,共有49例纳入研究,使用 sterEOS 软件对脊柱全长 X 线片进行三维模型重建。根据主弯所在位置,获得冠状面 Cobb’s 角,轴面顶点椎体旋转、上椎旋转、末椎旋转、上椎椎体间轴面旋转和末椎椎体间轴面旋转角度,矢状面 T4~12后凸角和骨盆参数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对各轴面旋转角度与冠状面 Cobb’s 角以及骨盆参数进行 Pearson 相关性分析。将胸主弯、胸腰段主弯和腰主弯的顶点椎体旋转角度分别与胸椎矢状面后凸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顶点椎体轴面旋转与 Cobb’s 角有较好的相关性(r=0.792,P<0.001),上椎旋转、末椎旋转、上椎椎体间轴面旋转和末椎椎体间轴面旋转分别与 Cobb’s 角有轻、中度的相关性(r=0.419,P=0.003;r=0.320,P=0.025;r=0.366,P<0.01;r=0.345,P=0.015)。除顶点椎体轴面旋转与骨盆倾斜角有轻度相关性外(r=0.330,P<0.021),其余脊柱轴面与骨盆参数均无明显相关性。主胸椎侧凸组、胸腰段侧凸组和腰椎侧凸组顶点椎体旋转角度与 T4~12后凸角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椎体轴面旋转角度与脊柱冠状面 Cobb’s 角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但可能与胸椎后凸角和骨盆畸形并无明显关系。

  • 胸腰段脊柱侧凸行后路选择性融合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明;王静杰;贺石生;赵永飞;方秀统;顾苏熙;谢扬;杨晓明

    目的 研究胸腰段脊柱侧凸行后路选择性矫形融合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畸形的状况,并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接受后路选择性融合手术的42例胸腰段脊柱侧凸患者,观察其矢状面上近端交界区后凸角度的变化情况,观察时间点至少包括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1.5年及末次随访.结果 所有42例患者平均随访2.5年,其中13例(31%)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畸形,但是没有患者接受翻修手术.发生后凸畸形的13例患者术前平均腰椎前凸角度为48.7°,术中前凸平均减少14.3°.42例患者中7例术前近端交界区的后凸角度大于10°,术后均发生了近端交界区后凸畸形.结论 对于胸腰段脊柱侧凸患者的手术入路选择上,后路节段性融合术适用于术前局部交界区后凸角度小于10°的患者,同时术中应尽量避免对腰椎生理前凸的破坏.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
  • 顶椎区凹侧椎间松解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马晓生;姜建元;吕飞舟;马天文;王洪立;夏新雷;王立勋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经顶椎区凹侧进行椎体间松解及植入椎间融合器,结合后路小关节松解、长节段减压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 )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经后路长节段矫形减压融合治疗22例退变性脊柱侧凸( degenerative scoliosis,DS )患者,随访时间平均18(6~24)个月,内容包括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手术优良率,随访术后X线片冠状面及矢状面的矫正效果。结果术前Cobb’s角平均41.6°(31~56)°,术后Cobb’s角平均10.7°(0~15)°;该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及ODI指数分别为(7.3±2.4)分、(60.5±7.6)%,术后随访分别为(1.7±1.4)分、(18.6±4.2)%,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临床优良率达82.4%。随访期间无假关节形成,矫正度数及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融合器无移位。结论后路顶椎区凹侧椎体间松解结合椎间融合器是治疗DS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退行性腰椎侧凸后路长节段固定不同上端固定椎选择比较的Meta分析

    作者:章柯杰;陈其昕;李方才;陈刚

    目的:对退行性腰椎侧凸后路长节段融合内固定不同上端固定椎选择进行Meta分析,探讨不同上端固定椎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4年第8期)、PubMed (1966年至2014年8月)、EMbase (1966年至2014年8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至2014年8月)、万方数据库(1998年至2014年8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年至2014年8月)、维普期刊(1998年至2014年8月),并人工检索期刊《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中华骨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由2名评价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终纳入6篇回顾性研究文献,共453例,其中融合至上胸椎( upper thoracic,UT )208例( T10及以上),融合至下胸椎( lower thoracic,LT )245例( T10以下)。Meta分析结果显示:成人退行性腰椎侧凸后路长节段融合内固定选择上胸椎与选择下胸椎相比,手术操作时间更长[ WMD=0.94,95%CI (0.50,1.38), P<0.0001],术中出血更多[ WMD=0.60,95% CI (0.34,0.86),P<0.00001],而两者术后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 WMD=0.83,95%CI (-3.45,5.10),P=0.70],术后腰椎前凸角( lumbar lordosis,LL )[ WMD=-0.94,95% CI (-3.39,5.27),P=0.67],术后交界性后凸角( 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 )[ WMD=-1.93,95%CI (-4.65,0.79,P=0.16],术后矢状位垂直轴( 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 )[ WMD=-1.13,95% CI (-4.19,1.92),P=0.47],术后胸椎后凸角( thoracic kyphosis,TK )[ WMD=1.51,95% CI (-2.76,55.78),P=0.49]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退行性腰椎侧凸长节段固定患者,选择T10为近端固定椎能达到与T10以上椎相似的脊柱矢状面参数矫正效果,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的优势。

  • 退变性腰椎侧凸短节段固定融合后的侧凸影像学进展观察

    作者:孟祥龙;海涌;鲁世保;杨晋才;苏庆军;关立;臧磊;康南

    目的:探讨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 )术后3~5年随访中,腰椎侧凸角度、腰椎前凸角和上位相邻节段椎间隙楔形角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0年11月,我院采用后路椎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的39例 DLS 患者,男14例,女25例,年龄51~79岁,平均(67.3±8.5)岁。在X线片上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和终末随访时固定节段的冠状位Cobb’s角、腰椎前凸角和上位相邻节段椎间隙楔形角变化,比较影像学各指标术前、术后和终末随访的变化。结果随访36~66个月,平均(45.2±10.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和终末随访期间暂未观察到侧凸的明显进展。患者术后Cobb’s角、腰椎前凸角和上位相邻节段椎间角都获得一定的改善,但是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17例(43.6%)随访期间出现了侧凸Cobb’s角加重,进展0°~9°,但是均未超过术前Cobb’s角。12例(30.8%)术前腰椎前凸角度不良的患者中(术前腰椎前凸0°~11°),6例术后获得明显的改善(术后腰椎前凸16.5°~30°),其中4例在随访期间出现腰椎前凸角度的减小(7.1~11.4)°。终末随访上位椎间楔形角进展0°~3.3°,平均0.51°/年,与术前椎间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LS短节段固定融合术后即刻的侧凸Cobb’s角、腰椎前凸角和上位椎间角可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3~5年随访无明显进展。

  • 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强喆;宋跃明;刘立岷;杨曦;胡星新;陵廷贤

    目的:探讨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 )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5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26例DLS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11例,女15例;年龄52~78(平均64.1)岁。术前全脊柱X线片示腰椎Cobb’s角11°~26°(平均16.4°),腰椎前凸角12°~46°(平均27.3°),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评估患者疼痛和功能情况。手术方式为选择性减压、短节段固定融合。比较术前和术后随访的躯干平衡矫正及ODI改善等情况。结果随访12~39(平均20)个月,术前Cobb’s角平均(16.4±3.8)°,术后随访Cobb’s角平均(6.9±2.2)°,矫正率为58%;腰椎前凸角由术前平均(27.3±7.9)°矫正至末次随访平均(33.5±5.9)°;冠状面失平衡术前平均(11.2±4.5) mm,术后平均(5.2±2.3) mm;矢状面失平衡术前平均(11.7±6.0) mm,术后平均(6.0±2.3) mm;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ODI明显下降,改善率为83.1%,其中19例优,6例良,1例可。术后所有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6.9%,所有患者未发现钉棒松动或断裂等情况。结论对于Cobb’s角<30°且躯干失平衡较小的患者,行选择性减压、短节段固定融合术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 长、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并发症分析

    作者:何守玉;朱锋;邱勇;朱泽章;孙旭;鲍虹达;周恒才;乔军

    目的:探讨长、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 degenerative scoliosis,DS )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94例 DS 并接受后路融合手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长节段固定66例(70.2%),男11例,女55例,平均年龄(59.1±9.9)岁,术前侧凸Cobb’s角平均(39.3±9.1)°;短节段固定28例(29.8%),男5例,女23例,平均年龄(62.7±12.3)岁,术前侧凸Cobb’s角平均(18.5±6.4)°。评估指标:年龄、性别、减压节段、融合节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冠状面Cobb’s角及整体平衡状态,早期(<术后3个月)和晚期(≥术后3个月)并发症所占比例。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及减压节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81、0.412和0.067)。长节段融合固定组平均融合固定节段(11.1±5.5)个,术后侧凸Cobb’s角平均(13.3±6.5) °;短节段融合固定组平均融合固定节段(3.8±3.2)个,术后侧凸Cobb’s角平均(8.8±6.7) °。长节段固定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60.8±35.6) min,(2788.0±63.8) ml,(6.7±5.5)天]明显大于短节段固定组[分别为(188.3±20.7) min,(1642.0±49.9) ml,(4.9±3.8)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长节段固定组早期、晚期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1%、28.8%和37.9%;短节段固定组早期、晚期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25.0%和28.6%。长节段固定组常见的并发症为内固定断裂(8例,12.1%)与冠状面整体失平衡(6例,9.1%);短节段固定组则易出现侧凸进展(2例,7.1%)与近端临近节段病变(2例,7.1%)。结论虽然短节段融合内固定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但易出现侧凸进展、临近节段退变等并发症;长节段融合内固定虽然能够显著改善畸形,但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远期随访过程中出现躯干倾斜及断棒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 退变性腰椎侧凸不同手术方式的适应证选择

    作者:王华东;吴闻文;李利;郭继东;张宇鹏;侯树勋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 )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适应证选择。方法57例DLS患者,平均年龄59.3(51~78)岁,平均病程7.1(2~15)年。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选择不同治疗方式:A组27例,行椎管双侧多节段开窗减压、椎弓根螺钉器械长节段固定矫形、横突间植骨融合;B 组24例,行椎管双侧开窗减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C 组6例,行单纯椎管减压术。术后1~2周佩带腰背支具下床活动,支具佩带3~6个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6.7(26~65)个月,侧凸Cobb’s角矫正率平均73%(59%~85%);A组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分别为(150.0±25.2) min、(450.0±55.3) ml,大于B组的(92.0±7.5) min、(205.0±16.5) ml和C组的(52.0±5.5) min、(106.0±19.6)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术后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改善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根据DLS不同的手术适应证,选择对患者有利的术式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的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

    作者:王孝宾;王冰;吕国华;李晶;卢畅;康意军

    目的探讨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的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应用生长棒技术治疗的33例早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男18例,女15例。初次手术时的年龄为5~9岁,平均(6.4±2.8)岁。统计围手术期和随访期间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发生率,将有并发症和无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随访24~78个月,平均37.2个月。首次生长棒手术使脊柱获得平均(4.3±2.0) cm生长,后续撑开过程中脊柱每年获得平均(1.1±0.7) cm生长。19例发生了26个并发症,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6%,平均每例发生1.4个并发症。共有156次手术操作,单次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单棒、皮下置棒和撑开次数(≥6次)是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能够在矫正畸形的同时维持脊柱的生长,但是治疗周期长,并发症发生率高。使用单棒、皮下置棒和撑开次数(≥6次)是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 Lenke 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非选择性胸弯矫正术后即刻发生肩关节失平衡的影像学因素分析

    作者:蒋军;钱邦平;邱勇;王斌;俞杨;朱泽章

    目的探寻导致行非选择性胸弯矫正治疗的 Lenke 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 )患者术后即刻发生肩关节失平衡的影像学因素。方法研究对象包括32例Lenke 2型AIS患者,女25例,男7例。所有患者上端固定至T1或T2水平。术前全脊柱片影像学测量指标包括:(1)锁骨角;(2) T1倾斜角;(3)上胸弯Cobb’s角;(4)主胸弯Cobb’s角;(5)上胸弯Bending位片Cobb’s角;(6)主胸弯Bending位片Cobb’s角;(7)上胸弯柔韧度;(8)主胸弯柔韧度;(9)上胸弯顶椎偏移距离( apical vertebrae translation,AVT );(10)主胸弯AVT;(11)术前肩关节影像学高度( radiographic shoulder height, RSH )。分析以上术前影像学指标,上胸弯矫正率以及主胸弯矫正率与术后 RSH 的相关关系。术后 RSH>10 mm定义为肩关节失平衡。结果6例(18.8%)术后发生肩关节失平衡。术前影像学指标与术后RSH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P>0.05),仅有主胸弯术后矫正率与术后RSH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前的影像学指标均无法预测行非选择性胸弯矫正的Lenke 2型AIS患者术后肩关节平衡情况。主胸弯过度矫正是导致术后肩关节失平衡的主要原因。

  • 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匹配程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作者:孙祥耀;张希诺;海涌

    目的评估术后即刻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匹配程度( the mismatch between pelvic incidence and lumbar lordosis,PI-LL )矫正至不同范围与术后脊柱侧凸矫正度、生活质量及内固定失败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的69例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 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 )患者,其中男21例,女48例,平均年龄(63.7±4.7)岁,随访时间均>2年,平均(3.2±0.7)年。将患者进一步分为A组( PI-LL≤10°)、B组( PI-LL>10°~≤20°)、C 组( PI-LL>20°)。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矢状位影像学参数并计算 PI-LL,评估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生活质量[日本骨科协会评分(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腰椎僵硬功能障碍指数( lumbar stiffness disability index,LSDI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曲线分析比较术后PI-LL与临床疗效以及影像学参数的相互关系。结果 A组术前脊柱侧凸Cobb’s角(19.4±2.9)°、PI-LL (35.8±5.2)°、ODI评分(63.5±2.7)分、JOA评分(5.4±1.2)分、VAS评分(7.1±1.3)分,术后即刻PI-LL (5.1±3.0)°,末次随访脊柱侧凸 Cobb’s 角(4.4±2.7)°、ODI 评分(26.7±4.1)分、JOA 评分(2.7±1.3)分、VAS 评分(3.0±1.2)分、LSDI评分(3.2±1.0)分。B组术前脊柱侧凸Cobb’s角(20.1±2.6)°、PI-LL (36.6±4.0)°、ODI评分(62.9±3.0)分、JOA评分(5.6±1.2)分、VAS评分(6.8±1.4)分,术后即刻PI-LL (17.6±2.0)°,末次随访脊柱侧凸Cobb’s角(3.7±1.3)°、ODI评分(17.5±3.9)分、JOA评分(3.2±1.2)分、VAS评分(3.1±0.9)分、LSDI评分(1.5±1.2)分。C组术前脊柱侧凸Cobb’s角(21.3±2.8)°、PI-LL (35.3±4.1)°、ODI评分(62.4±2.8)分、JOA评分(5.8±1.3)分、VAS评分(6.7±1.3)分,术后即刻PI-LL (25.9±2.9)°,末次随访脊柱侧凸Cobb’s角(4.5±0.8)°、ODI评分(32.7±5.2)分、JOA评分(3.1±1.6)分、VAS评分(3.1±0.8)分、LSDI评分(0.8±0.8)分。术后与术前相比,脊柱侧凸Cobb’s角、PI-LL、JOA、ODI、VAS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各组间术后即刻PI-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其它影像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方面,除末次随访ODI和LS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外( P<0.001),其它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内固定失败发生率较A组和C组低( P=0.005),翻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20)。S方程符合PI-LL与术后Cobb’s角的相关性( R2=0.416,P<0.001),三次方程符合PI-LL与末次随访ODI ( R2=0.370,P<0.001)、末次随访LSDI的相关性( R2=0.720,P<0.001),而PI-LL与其它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后路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术治疗ADS后,将术后PI-LL矫正到10°~20°之间,临床疗效好,并且能够明显降低术后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过多矫正 LL 使PI-LL过低,可能会增加术后腰椎僵硬程度。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adding-on现象病例分析及分类初探

    作者:杨长伟;夏士博;杨明园;赵检;朱晓东;李明

    目的初步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 )患者术后远端adding-on 现象的原因和分类。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行手术矫形、术后随访期发生明显 adding-on 现象的14例AIS患者。根据其影像学、年龄及骨骼成熟度等参数的不同,将所有adding-on病例分为3种类型:I型为伴有术后双肩失平衡型;II型为伴有术后冠状位失平衡型;III型为不伴有双肩和冠状位失平衡型,并对各类型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初步总结。结果 I型6例(42.9%),患者术后明显双肩失平衡,平均双肩高度差( radiographic shoulder height,RSH )为20(15~25) mm。术后2年的随访中,RSH减少到6(0~12) mm,但是其远端adding-on角度平均增加14°(5°~23°)。II型3例(21.4%),术后明显冠状位失平衡,平均冠状面失平衡值为45(39~54) mm。末次随访时,冠状位失衡平均减小13(8~17) mm,但adding-on角度平均增加10°(5°~14°)。III型5例(35.7%),所有患者Risser征均为0度,术后即刻无明显双肩和冠状位失平衡,但是随访期中仍然发生adding-on,其adding-on角度平均增加10°(6°~15°)。长期随访结果表明,I型和II型均无再次手术者,但是1例III型患者因侧凸进展迅速接受了再次手术。结论本次研究提出adding-on现象的初步分型,描述其相关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将有助于adding-on的发病机制的探讨。

1425 条记录 8/72 页 « 12...567891011...717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