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软膏中替硝唑释放行为的研究

    作者:柳伟;汪晴;霍宁波;窦义之;马诗琳

    目的:研究替硝唑缓释软膏中药物的释放行为.方法:本研究以替硝唑(Tinidazole,TNZ)为模型药,乙基纤维素(ethyl cellulose,EC),丙烯酸树脂RSPO为骨架材料制备了TNZ缓释软膏,探讨EC-RSPO共混以及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包合TNZ对软膏粘性、硬度、吸水性和微观结构等物理性能及释药行为的影响,阐明软膏物理性能与释药行为的关系.结果:EC对TNZ有良好的缓释作用,与RSPO共混后使得软膏的硬度,粘度下降,吸水量增加,释药孔径增大,TNZ释放速率加快.β-CD包合TNZ能较好地抑制TNZ的突释.结论:以EC为骨架材料,β-CD包合TNZ得到了具有良好缓释性和流变性的TNZ缓释软膏.

  • 影响聚酯微球中药物释放的因素

    作者:杨阳;高永良

    聚酯材料因其原料易得、容易加工、生物相容性好、具有可生物降解性等优点,已经成为当今药物载体材料中的一大研究热点.现综合国内外的有关报道对可生物降解聚酯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制备微球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针对目前限制聚酯材料微球制剂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从聚合物、药物、制备工艺、附加剂、辐射灭菌5个方面对影响聚乳酸(PLA)和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缓释微球中药物释放的因素进行了重点介绍,为研究聚酯微球中药物的释放提供思路.

  • 骨形成蛋白微球温敏性凝胶复合系统的制备及释药特性研究

    作者:符旭东;刘宏;汤韧;张孟佑

    目的 考察处方和制备工艺对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rhBMP-2)微球释放度的影响,并比较rhBMP-2微球和rhBMP-2微球温敏性凝胶复合系统的体外释药特性.方法 采用W/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和端羧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COOH)为材料制备空白微球.通过吸附法制备rhBMP-2载药微球.以单甲基聚乙二醇-羟基乙酸共聚物(MPEG-PLGA)为材料制备凝胶.通过试管倒转法测定凝胶剂和微球凝胶剂的初始胶凝化温度(IGT),采用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释药速度.结果 20%的MPEG-PLGA凝胶和微球凝胶剂的IGT均在37℃左右,缀球中药物呈现三相释药模式,而微球凝胶剂体外释药曲线符合Higuehi方程.采用PLGA-COOH制备的rhBMP-2微球,其突释明显小于以PLGA为材料制备的微球,增加内水相与油相的体积比.在内水相中加入氯化钠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突释.结论 rhBMP-2微球温敏性凝胶复合系统可以减少药物突释,具有比微球剂更理想的体外释药特性.

  • 灯盏花素前体脂质体胶囊突释的评价方法

    作者:李文秀;邓英杰;魏伟;高晓非;曹金娜

    目的:建立灯盏花素前体脂质体胶囊的突释考察方法.方法:采用透析-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水化前体脂质体后,用透析袋分析游离药物和脂质体,并用HPLC法测定含量.采用Diamonsil OD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40 mmol/L KH2PO4(磷酸调pH至2.5)(18∶12∶70);检测波长335 nm;流速1.0 ml/min;柱温35℃.结果:游离药物在透析膜两侧均匀分布,而脂质体被截留于透析袋中.含量测定方法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3.32%,RSD为1.12%(n=9).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可用于灯盏花素前体脂质体胶囊突释的评价.

  • 新型纳米脂质载体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代文婷;陈进;何争民;陈卫东

    纳米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NLC)是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新型给药系统[1].纳米脂质载体是以具有生理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的、高熔点的天然或合成固体脂质和液体脂质为骨架材料所制成的纳米尺度的载药系统,其特点在于在固体的脂质载体中引入了液体脂质,以期解决固态脂质纳米粒(SLN)载药量较低,有突释现象及纳米粒混悬体系的水分含量高的缺点[2].

  •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控释微球的制备及突释成因与影响因素

    作者:王希;薛静;黄岳山;支晓兴

    背景: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是一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原料制备的载药微球和纳米粒既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又能实现缓释、控释和靶向释放.目的:分析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控释微球的制备方法以及突释的成因、影响因素和改进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201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与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控释微球的制备及突释联系紧密的文章.结果与结论:目前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制备方法主要有单凝聚法、乳化-固化法、喷雾干燥法.造成其突释的原因首先是药物分子和聚合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太弱,导致药物很容易从微球进入释放递质中,其次是在微球释放初期,药物从微球中的孔洞和缝隙中释放出来导致突释.影响突释程度的具体因素有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浓度、微球载药量、主药理化性质、微球制备方法及制备参数等.虽然国内外对突释机制以及控制突释措施的研究都还处于初步阶段,通过对各影响因素加以适当优化与控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微球的突释率,突释问题应该能够得到解决和控制.

  •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多肽蛋白类药物微球控释系统的突释与控制

    作者:赵先英;高继宁;粟永萍;刘毅敏;肖湘

    背景:突释问题是限制多肽蛋白类微球广泛应用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已经成为PLGA微球控释系统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对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多肽蛋白类药物微球的突释与控制的研究,对突释的原因、影响突释的因素以及减少突释的方法与措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9-01/2010-12关于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多肽蛋白类药物微球控释系统研究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多肽;蛋白;微球;突释;控制"或"PLGA; peptide; protein ; microspheres; burst release; control"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通过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选,排出较陈旧和重复研究文献,保留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24篇.结果与结论:对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多肽蛋白类药物微球突释机制的理解,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微球突释的控制,以扩大多肽蛋白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PLGA的性质、微球的制备方法、微球的制备参数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微球的突释,并且可能是多因素协同作用.通过对上述各种因素加以适当控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微球的突释率.通过该方面的机制研究对指导新药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涂饰载三联抗结核药人工骨体外释药对比

    作者:王骞;刘海涛;施建党;王自立;耿广起;牛宁奎;王洁;闫军法

    背景:载三联抗结核药[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吡嗪酰胺(PZA),HRZ]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骨材料具有较好的释药特性及抗菌活性,但其不足之处亦为存在着突释现象,发生突释的原因是硫酸钙降解过快.目的:观察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涂饰对载三联抗结核药(HRZ)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骨体外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方法:避光环境下按照优化配方,制备载药A、B组与非载药组人工骨,载药A组为涂饰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的载三联抗结核药(HRZ)人工骨,B组为未涂饰PLGA的载三联抗结核药的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骨,另设非载药组人工骨,将3组人工骨直接干燥、灭菌后,以模拟体液为介质进行浸泡释放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法检测不同时段异烟肼、利福平及吡嗪酰胺3种药物的释放浓度.结果与结论:载药A组载三联抗结核药人工骨在17周时异烟肼药物释放量占总载药量的43.51%;16周时,利福平与吡嗪酰胺药物释放量占各自总载药量的15.92%和48.42%.载药B组载三联抗结核药人工骨在浸泡7周时异烟肼的药物释放量占总载药量的91.75%;8周时,吡嗪酰胺、利福平药物释放量分别占各自总载药量的88.34%和49.35%.非载药组在有效检测时间段未出现药物峰.结果说明,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涂饰,可以稳定、有效的控制载三联抗结核药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骨的药物释放,增加释放周期时间,使病灶局部药物浓度长时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可以充分发挥载三联抗结核药人工骨局部抗结核的作用.

  • 磁性顺铂微球的药物控释研究

    作者:王平康;王光志;李朴;马锦琦;莫耀南

    目的:改善磁性顺铂微球的药突释和滞释,实现控释.方法:用不同的工艺制备磁性顺铂微球并进行药物释放的体外、体内测定.结果:当高分子基质材料中疏水性骨架材料,含有水解键的交联偶合材料=7:3、搅拌速度1500r.min-1,成型温度20℃时,制备的磁性顺铂微球具有较好的控释特性.结论:对开发磁性微球和导向治疗恶性肿瘤有一定意义.

  • 不同PLGA型号对奥曲肽微球的包封率和体外释放行为的影响

    作者:于力;李敏智;仝新勇

    考察了不同型号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水溶性药物奥曲肽微球载体对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LGA中丙交酯含量降低,载药量和包封率降低,而突释量增大.PLGA型号相同时,黏度较大的PLGA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较高,突释量较小.采用PLGA与聚乳酸(PLA)混合材料制备的微球比单用PLGA材料微球的突释量小、载药量和包封率高、缓释效果好.

  • 石杉碱甲注射用缓释微球制备方法的比较及其体内外评价

    作者:潘峰;陈庆华;包泳初;朱大元;蒋山好

    以石杉碱甲为模型药物,制备了注射用生物降解缓释微球.对比研究了o/w型和o/o型乳化-液中干燥法制得微球的形态、粒径和药物体内外释药情况.结果表明,o/o型乳化.液中干燥法更适用于制备石杉碱甲缓释微球注射剂.

  • 多肽蛋白类药物的长效注射微球突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谢兰桂;刘玉玲

    综述了多肽蛋白类药物长效注射微球突释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药物结构修饰、载体材料性质、添加剂、制备工艺、微球粒径及载药量等方法对微球突释的影响.

  • 不同剂量与溶解度模型药小丸上药工艺的研究

    作者:上海卡乐康包衣技术有限公司

    1 前言多颗粒系统是由多个剂量单元组成的给药系统,常见类型包括小丸装胶囊、微丸压片、迷你片及其他普通颗粒等.和普通单剂量单元制剂相比,多颗粒产品有较大的优势,表现在产品可以均匀地分布在胃肠道、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降低个体差异和剂量突释、生物利用度高、适用于复方以及儿科制剂、拥有更多的专利申报机会等方面,现已逐渐成为产品开发的热点.

  •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英杰;许向阳;周建平

    以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为载体的微粒缓释给药系统是近30年药剂学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制备工艺、应用进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显示PLGA微球给药系统在药物缓释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控释系统的突释

    作者:

    目的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对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控释系统的突释的研究.方法分析有关文献资料,对产生突释的原因、影响突释的因素以及减少突释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结果和结论突释通常是不受欢迎的,随着对突释原因的深入了解,突释问题应能得到解决和控制.

  • 微球缓释系统的突释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龙娜;吕竹芬

    微球制剂的药物突释现象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突释效应造成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药物,使体内的血药水平陡然升高,产生不良反应.对于靶向缓释微球而言,将导致靶部位有效药物量的减少,终削弱微球制剂的靶向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地减少药物突释,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一直是药学工作者努力研究的课题.作者结合国内外研究报道综合介绍影响微球制剂释放性能的因素,为其进一步的应用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微球 突释 缓释系统
  • PLGA微球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技术

    作者:赵希青;孙晓雷;肖若蕾

    聚乳酸羟基乳酸(PLGA)是由乳酸和羟基乙酸按一定比例聚合而成的合成高分子聚合物,通过调整两者的比例及分子量的大小可获得具有不同降解周期的共聚物.此类材料在体内的终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安全无毒.20世纪70年代首次应用于药物的长效控释系统,已通过美国FDA认证,被正式作为药用辅料收录进美国药典[1].有资料显示,FDA已批准了8种可注射微球剂型药品[2],微球性能优劣的评价指标有很多,如载药量、包封率、突释、粒径、释放行为等等.其中微球载药量、包封率和突释是评价微球制备工艺优劣的重要参数,如何提高微球制剂的载药量、包封率和突释,已然成为医药研究者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处方、工艺等方面阐述影响微球评价指标的因素及其控制技术,期望为PLGA微球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体外突释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罗宇燕;李姝瑾;张永明

    目的 考察几种影响干扰素α-2b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微球体外释放突释的主要因素.方法 在复乳法的基础上结合海藻酸钠与钙离子螯合形成缓释凝胶的原理制备微球,研究海藻酸钠种类和浓度、PLGA黏度和浓度对微球突释的影响.结果 制备的微球形态圆整,结构致密,平均粒径范围为25~55 μm.微球的突释随着PLGA黏度或浓度的增高而降低,随着海藻酸钠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结论 在诸多体外释放突释影响因素中,PLGA黏度及PLGA浓度的影响为显著.

  • 工艺因素对复乳法制备的载牛血清白蛋白PLGA微球形态与释放行为的影响

    作者:金启星;成晓岚;罗宇燕;黄小舟;张永明

    目的 研究复乳法的工艺因素对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微球形态与释放的影响.方法 采用复乳法制备载牛血清白蛋白(BSA)的PLGA微球,评价内、外水相体积的变化对微球理化性质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内外形态,软件计算结构参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微球内蛋白的分布情况;考察微球体外释药行为.结果 内水相体积增加,微球内外孔洞、截面孔隙率增加,1d内的突释从12.68%增至56.58%,释药速度加快;通过包裹初乳形成复乳的外水相1(PVA溶液),其体积增加,微球粒径显著增大,平面孔隙率降低,突释从51.58%降低至约15%,释药速度减慢;外水相2(大体积PVA溶液)有促进微球固化的作用,其体积对微球的内外形态及药物分布无显著影响,突释随体积增加略有增加(16.34%至24.28%),释药曲线相似.结论 微球内外形态在载蛋白PLGA微球的释放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 壳聚糖修饰的紫杉醇纳米粒的制备

    作者:杨恩芸;王晓君;戴甜;张丽男;孙勇军;高子彬

    目的 采用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为载体制备紫杉醇(PTX)纳米粒,并用壳聚糖(CTS)进行修饰以减少纳米粒的突释.方法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TX-PLGA纳米粒,考察乳化剂及浓度、搅拌器械及功率、PLGA分子量、PTX浓度、PLGA浓度、油/水相对纳米粒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将按优处方制得的纳米粒用CTS修饰,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初步研究其特征,并比较修饰前后两种纳米粒冻干粉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 优选工艺为:乳化剂为1%聚乙烯醇(PVA),400 W细胞粉碎机超声2 min,PLGA分子量5×104,CPTX=1%,CPLGA=200 mg· mL-1,O/W(1∶10).制得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25 nm,分布均匀,形态圆整,Zeta电位为-11 mV,平均包封率为78.22%,平均载药量为3.72%.用8 mg·mL-CTS修饰后,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42 nm,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CTS层,Zeta电位为+9.22mV,平均包封率80.11%,平均载药量为3.81%,修饰后纳米粒的突释效应减少.结论 所用工艺简单易行,CTS修饰的纳米粒有减小突释效应的作用.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