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联合G-CSF治疗50例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柏贵;钱思轩;洪鸣;陆化;吴汉新;张苏江;仇红霞;徐卫;李建勇

    为探讨小剂量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AG预激方案)治疗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CAG治疗50例AML复发患者,其中13例早期复发,37例为晚期复发;7例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复发,3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后复发,25例已接受过含中大剂量Ara-C方案巩固治疗后复发,15例患者CR后或巩固治疗过程中自停继续化疗后复发.30例接受CAG治疗,20例接受常规剂量的一种蒽环类抗生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对照组).结果表明:1个疗程后CAG组完全缓解(CR)14/30例(46.7%),3/6例allo-PBSCT后复发患者获CR,1例(3.3%)早期死亡;对照组CR为6/20(30%),3例(15%)早期死亡.CAG组和对照组的总生存期中位时间分别为22个月(5.5月-85月)和19个月(7-120个月).化疗的毒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未见严重的非造血系统毒副作用.结论:CAG方案为复发AML的一种有效方案,对于已接受过大剂量化疗或移植的患者易于接受,化疗的毒副作用相对小.

  • 含高三尖杉酯碱的预激方案诱导治疗高危MDS或MDS转化为AML的疗效及其与CAG、HA方案的比较

    作者:苏基滢;常春康;张曦;周立宇;宋露茜;徐黎;吴凌云;贺琪;李晓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三尖杉酯碱(HHT)、阿糖胞苷(Ara-C)合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低强度化疗方案(CHG方案)对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或MDS转化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30例未接受过化疗的高危MDS或MDS转化的AML患者入选CHG方案组,HHT和Ara-C每天1 mg和25 mg分别静脉滴注,连续14天,G-CSF 300 μg每天1次皮下注射,于化疗前12小时开始,持续使用至化疗结束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0×109/L.使用本方案1疗程后若取得完全缓解(CR),则给予常规化疗方案巩固并强化.33例高危MDS患者和MDS转化的AML患者入选CAG方案组,阿克拉霉素(Acla)每天10 mg,连续8天,Ara-C每天25mg,连续14天,分别静脉滴注,G-CSF用法用量,同CHG方案.33例高危MDS和MDS转化的AML患者入选HA方案组,HHT每天2-3 mg,Ara-C每天100-150 mg,分别静脉滴注,连续7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4×109/L时,给以G-CSF,白细胞计数>4×109/L时停用.结果表明:(1)CHG方案组1疗程后14例患者达到CR(46.67%),7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R)(23.33%),总有效率为70%.CAG方案组1疗程后14例CR(42.4%),9例PR(27.3%),总有效率69.7%.HA方案组1疗程后11例CR(33.3%),3例PR(9.1%),总有效率42.4%.经统计学检验,CHG与CAG方案组比较P>0.05,CHG与HA方案组比较P<0.05.(2)30例接受CHG诱导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粒细胞缺乏的比例为40%(12例),平均持续时间8天,无治疗相关死亡发生.(3)14例经CHG方案1疗程取得CR病人,1人失访,其他9例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8.2月;复发者再重复使用该方案未能取得再次缓解.(4)CHG方案组中14例CR患者中除1例失访外,6例仅接受HA/DA方案巩固及强化,已全部复发,平均CR持续时间6.1个月.另外7名患者除接受HA/DA方案外,还交替接受AA/TA/MA/IA等方案巩固及强化,平均CR时间已达10.6月,仍有4例处于持续缓解中.结论:CHG方案能取得较高的1疗程缓解率,与CAG方案相仿,高于HA方案.CHG方案骨髓抑制较轻,临床应用较安全.但取得CR后应加强巩固/强化治疗,避免早期复发.

  •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李明颖;赵春亭;崔渤莉;吴少玲;刘晓丹;苏湛;李田兰;孙玲洁;王伟;鞠小妍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CXCL12/CXCR4信号轴的作用.方法:将HL-60细胞株、Jurkat细胞株分别与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建立共培养模型,并加用G-CSF、AMD3100单药或联合处理共培养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用Annexin-Ⅴ/PI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流式细胞术和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白血病细胞膜表面CXCR4蛋白及总CXCR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HUCMSC共培养后HL-60细胞和Jurkat细胞增殖活力降低,凋亡减少,二者Go/G1期细胞增多;而加入G-CSF和AMD3100可进一步降低与HUCMSC共培养体系中的HL-60和Jurkat的细胞活力,破坏HUCMSC对HL-60和Jurkat细胞的抑凋亡作用,使2种细胞Go/G1期细胞比例减少,且2药联合时作用更明显.G-CSF可同时降低白血病细胞膜表面CXCR4蛋白和细胞质内总CXCR4蛋白的表达,而AMD3100只能降低白血病细胞膜表面CXCR4表达,对细胞质内总CXCR4蛋白表达无影响.结论:HUCMSC可抑制急性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凋亡,使G0/G1期细胞增多;而AMD3100通过降低白血病细胞膜的CXCR4表达、G-CSF通过同时降低胞质总CXCR4蛋白和胞膜CXCR4蛋白表达来阻断CXCL12/CXCR4信号轴,减弱白血病细胞与微环境之间的联系,在HUCMSC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增殖、促进凋亡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弱其细胞活力,促进其凋亡,降低白血病细胞Go/G1期细胞比例,CXCL12/CXCR4信号轴在HUCMSC抑制白血病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 GW003对骨髓细胞体外形成粒-巨噬细胞集落能力的影响

    作者:欧红玲;邢爽;李明;熊国林;陈凤华;李晓宁;王欣茹

    本研究旨在观察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融合蛋白(GW003)对骨髓造血细胞体外形成粒系集落能力的影响.分别抽取正常恒河猴、缓解期和化疗中ALL患者骨髓并分离有核细胞,分别加入系列浓度的GW003、吉粒芬(R)、G-CSF突变体,在培养12 d后计数粒-巨噬细胞系集落(CFU-GM).结果表明,GW003具有提高正常恒河猴骨髓有核细胞体外形成CFU-GM的能力,效果明显优于相同摩尔浓度的吉粒芬(R)及G-CSF突变体;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GW003浓度与恒河猴骨髓细胞形成CFU-GM的数量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r=R2=0.965,P=0.003);GW003能提高ALL患者骨髓细胞粒系集落体外形成能力,对化疗中患者的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缓解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结论:GW003可显著提高骨髓细胞体外形成粒细胞集落的能力,可有效缓解骨髓抑制.

  • rhG-CSF体内应用对骨髓和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上CXCR-4表达的影响

    作者:赵翔宇;常英军;黄晓军

    为了观察rhG-CSF动员对外周血和骨髓造血干/祖细胞上CXCR-4表达的影响,应用三色荧光标记技术对动员前后骨髓和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MNC)和CD34+细胞上CXCR-4的表达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G-CSF动员显著增加了外周血MNC及骨髓CD34+细胞上CXCR-4的表达,骨髓MNC及外周血CD34+细胞上CXCR-4的表达无变化,稳态骨髓(SS-BM)中CD34+细胞比例与G-BM、G-PB中CD34+细胞比例呈正相关,与采集到的骨髓及外周血中CD34+细胞/公斤也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结论:G-CSF体内应用后CD34+细胞上CXCR-4表达的变化可能是动员机制的一部分,CXCR-4的高表达可能有利于MNC的植入,SS-BM中CD34+细胞的含量可作为动员效果好坏的预测指标.

  • rhG-CSF对健康供者外周血和骨髓免疫特性影响的比较

    作者:赵翔宇;常英军;黄晓军

    本研究探讨rhG-CSF对健康供者外周血采集物(G-PB)和骨髓采集物(G-BM)免疫学特性影响的异同. 用MTT法和夹心酶联免疫复合物(ELISA)法检测G-PB和G-BM中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IL-4、IFN-γ的分泌,并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两种移植物的T细胞亚群、树突状细胞(DC)亚群、单核细胞及共刺激分子CD28的表达. 结果表明: G-PB中淋巴细胞,CD3+、CD4+、CD8+ T淋巴细胞,DC1、DC2以及单核细胞的含量,CD4/CD8的比值高于G-BM(P<0.001).G-PB的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高于G-BM(P<0.05);每微升G-PB移植物中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IL-4的量均明显高于G-BM,且G-PB中IL-4/IFN-γ比值小于G-BM(P<0.001),DC2与T淋巴细胞的比值也低于G-BM(P<0.01);而G-PB中CD4+、CD8+细胞上CD28表达的百分比和总体表达均高于G-BM(P<0.001). 结论: rhG-CSF体内应用诱导G-PB和G-BM产生的T细胞免疫低反应性是有差异的,而两者之间的差异是G-PB和G-BM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和程度不同的免疫学基础.

  • 粒生素促进恶性肿瘤病人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的恢复

    作者:李志玖;莫正英;熊奎

    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粒生素对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作用.58例恶性肿瘤患者,7例为首次化疗,51例为多周期化疗,当化疗后白细胞低于3.0×109/L时开始使用粒生素,8例化疗后第1周使用,37例化疗后第2周使用,13例化疗后第3周使用,粒生素用量为75微克/天或150微克/天,皮下注射,连续用3-5天.结果表明,粒生素可明显减轻化疗后白细胞下降的程度,加速白细胞水平的恢复,疗效可靠,毒副反应轻微.

  • 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血清G-CSF水平测定及其意义

    作者:王春森;董巍;张晋琳;王晓冬;唐义平;祝彪;万纯黔;甘茂州

    检测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患者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并探讨其意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CIN患者40例血清G-CSF水平,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40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血清G-CSF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正常对照组及SLE组血清G-CSF检出率分别为11/40和10/40,两者血清G-CSF水平无差别,分别为(27.34±8.00)ng/L及(26.76±7.26)ng/L;CIN患者血清G-CSF检出率为27/40,血清G-CSF水平为(134.04±89.29)ng/L,高于正常对照组及SLE组(P<0.01).结论:CIN患者可能存在G-CSF利用障碍.

  • 白介素12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应用对急性放射病小鼠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利;翟瑞仁;逄朝霞;张超;余长林

    本研究旨在探究重组鼠白介素12(rmIL-12)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应用对γ射线急性放射病小鼠的治疗作用.56只BALB/c小鼠给予60Co γ射线6.0 Gy一次全身照射,然后随机分为照射对照、rmIL-12治疗、G-CSF治疗和rmIL-12+ G-CSF治疗4组.rmIL-12治疗组小鼠于照射后1h及此后每3d1次腹腔注射rmIL-12 20 g/kg,共5次;G-CSF治疗组小鼠于照射后2h开始每天1次皮下注射G-CSF 100 μg/kg,共14 d;联合治疗组给予rmIL-12+ G-CSF治疗,方法同上.每天2次观察小鼠一般情况,3d检测1次外周血细胞数,分别于照射后14 d和28 d收集骨髓细胞进行集落培养.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WBC)数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7d vs 11d),恢复速度与G-CSF治疗组相当,血小板(Plt)数开始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11 d vs 14 d),且Plt低值明显高于对照组(16.5% vs 8.1%,P<0.01),恢复速度与rmIL-12治疗组相当.照射后14和28 d骨髓有核细胞集落培养结果提示,联合治疗组CFU-GM、CFU-Mix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mIL-12与G-CSF联合应用可明显促进急性放射病小鼠造血功能的恢复.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亚致死剂量照射后小鼠胸腺细胞周期及近期输出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红霞;郭梅;孙雪冬;胡凯勋;艾辉胜

    本研究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胸腺细胞的细胞周期、凋亡及近期输出功能的影响.雌性BALB/c小鼠40只,给予6 Gy60C0 γ线1次性全身照射后随机均分为2组.G-CSF组小鼠给予重组人G-CSF 100 μg/(kg·d),皮下注射,连续14天;时照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皮下注射,连续14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照后72小时内胸腺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细胞比例;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照后30和60天105个胸腺细胞中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sjTREC)拷贝数,以判断胸腺细胞输出功能.结果表明,G-CSF在照后6小时即可使胸腺细胞出现G0/G1期阻滞,G-CSF组vs对照组为(82.0±5.0)% vs (75.9±2.8)%(P<0.05),S期细胞比例下降,G-CSF组vs对照组为(10.2±4.8)% vs( 15.7±2.3)%(p<0.05),但对G2/M期细胞比例影响不大.胸腺细胞受照后6小时即出现明显凋亡,12小时达高峰.G-CSF组在照后6及12小时胸腺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5±2.4)%和(15.5±3.3)%,而对照组分别为(16.5±2.2)%和(22.6±0.7)%,两时间点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照后30天G-CSF组胸腺细胞sjTREC拷贝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照后60天两组胸腺细胞sjTREC拷贝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G-CSF可调节急性辐射损伤后胸腺细胞周期,减少胸腺细胞凋亡,增加胸腺细胞输出功能,促进中枢免疫恢复.

  • 体外G-CSF刺激对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

    作者:赵莎莎;方姝;朱成英;王莉莉;高春记

    目的:探讨体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方法:采集8例健康人的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MNC),并以200 ng/ml G-CSF、200 ng/ml G-CSF+ 10 μg/mlConA体外培养3d,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CSF和G-CSF+ ConA组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增高(P<0.01,P<0.05),而3组间B淋巴细胞、NK细胞水平表达无明显差异;进一步分析G-CSF对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影响的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G-CSF组CD4+T、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P<0.05),Treg细胞水平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G-CSF+ ConA组CD4+T、CD8+T、Treg细胞水平均显著增高(P <0.05,P<0.01,P<0.01);T淋巴细胞表面G-CSF受体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G-CSF+ ConA组T淋巴细胞表面G-CSF受体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体外G-CSF刺激能增加健康人外周血CD4+T、CD8+T淋巴细胞的水平;ConA可提高T淋巴细胞的水平,诱导其表面G-CSF受体表达.

  • rhG-CSF动员的外周血采集物与稳态骨髓中CD4+、CD8+初始及记忆T细胞亚群的比较

    作者:霍明瑞;赵翔宇;常英军;罗小华;黄晓军

    本研究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的外周血采集物(G-PB)与稳态骨髓(SS-BM)中CD4+、CD8+初始、记忆T细胞亚群的差异.依据细胞表面CD45RA和CD62L的表达将CD4+、CD8+ T细胞划分为初始T细胞(naive,CD45RA+ CD62L+)、中心记忆T细胞(central memory,TCM,CD45RA-CD62L+)、效应记忆T细胞(effector memory,TEM,CD45RA-CD62L-)、终末分化效应记忆T细胞(terminally differentiated effector memory,TTD,CD45RA+CD62L-).用流式细胞仪测定G-PB与SS-BM中CI4+、CD8+初始和记忆T细胞的比例组成,并计算每微升采集物中各细胞亚群的绝对数量.结果表明:G-PB中CD4+、CD8+T细胞的比例组成及CD4+/CD8+比值均高于SS-BM(P<0.05);G-PB中CD4+初始T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SS-BM(P<0.001),而CD4+ TEM比例显著高于SS-BM(P<0.001);G-PB中CD8+初始和记忆T细胞亚群的比例与SS-BM无显著差异(P>0.05);与SS-BM相比,G-PB中CD4+ CD62L+ T细胞的比例明显降低(P=0.001),每微升G-PB移植物中的各淋巴细胞亚群均明显高于SS-BM(p<0.001).结论:G-PB与SS-BM中CD4+、CD8+初始和记忆T细胞亚群在相对和绝对数量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影响G-PB和SS-BM移植后急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及其程度的异同.

  • rhG-CSF动员的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混合移植物首次采集时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反映混合采集物中CD34+细胞含量

    作者:常英军;赵翔宇;霍明瑞;黄晓军

    本研究探讨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的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混合移植健康供者首次干细胞采集时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与骨髓/外周血混合采集物中CD34+细胞数量的关系.对70名亲缘健康供者均皮下注射rhG-CSF 5μg/(kg·d),连续5天.第4天和第5天分别采集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首次干细胞采集时用EX21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供者外周血细胞计数,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骨髓和外周血混合采集物中的CD34+细胞数量.结果表明:rhG-CSF动员的70例供者首次干细胞采集时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数量为(1.15±0.60)×109/L;骨髓和外周血采集物中的CD34+细胞总量分别是(5.85±2.93)×107和(1.33±0.77)×108;骨髓和外周血混合采集物的CD34+细胞总量是(1.92±0.86)×108.Pearson和Spearman分析显示首次干细胞采集时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109/L)与骨髓采集物中CD34+细胞的总量(相关系数:r=0.265,P=0.027)、外周血采集物中CD34+细胞总量(r=0.340,P=0.004)以及混合移植物中CD34+细胞的总量(r=0.398,P=0.001)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表明,首次干细胞采集时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与骨髓采集物、外周血采集物以及混合移植物中CD34+细胞的总量均呈正相关关系(p值分别为0.027、0.004和0.001).首次干细胞采集时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对混合移植物中CD34+细胞总量预测的敏感性是71%,特异性是70%(P=0.007).结论:rhG-CSF动员的骨髓和外周血混合移植健康供者首次干细胞采集时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可有效预测输注给受者的CD34+细胞总量即采集效果.

  • G-CSF的不同方案动员正常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的效果比较

    作者:王丹红;郭梅;余长林;乔建辉;孙琪云;张石;艾辉胜

    为了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的佳动员方案,对HLA完全相合的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供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供者rhG-CSF 10μg/(kg·d)的动员方案组所采集的单个核细胞及CD34+细胞数明显高于供者rhG-CSF 5μg/(kg·d)的动员方案组(P<0.05).供者rhG-CSF 10μg/(kg·d)的动员方案在第4天或第5天采集时所获得的单个核细胞及CD34+细胞数无统计学差别.供者不同rhG-CSF动员剂量及采集时间所获得的CD3+、CD4+、CD8+细胞的百分比无统计学差别.结论:供者10μg/(kg·d)的动员效果明显优于供者5μg/(kg·d)的动员效果.供者10μg/(kg·d)的动员方案在第4天或第5天采集时效果无统计学差异,但第4天采集可缩短动员天数,降低费用,因此对供者采用10μg/(kg·d)动员方案时在第4天采集单个核细胞效果更好.

  • rhG-CSF对骨髓采集物中记忆T细胞上黏附分子表达的调节作用

    作者:霍明瑞;常英军;赵翔宇;罗小华;黄晓军

    本研究主要探讨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骨髓采集物记忆T细胞上黏附分子表达的调节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稳态骨髓(SS-BM)和rhG-CSF预激的骨髓(G-BM)中CD4+、CD8+T细胞百分比及其记忆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9d、CD54、CD62L和CD11a的表达.结果显示:rhG-CSF应用后骨髓采集物中CD4+、CD8+T细胞在淋巴细胞中的比例明显降低(P<0.001).记忆T细胞的比例没有明显变化;CD49d在CD4+和CD8+T细胞的表达百分比显著下降(P<0.05),但在记忆T细胞的表达百分比没有明显的变化;CD54在CD4+及其记忆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而在CD8+记忆T细胞的表达百分比没有明显变化;CD62L在CD4+、CD8+及其记忆T细胞的表达百分比显著下降(P<0.01);CD11a在CD4+及其记忆T细胞的表达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而在CD8+及其记忆T细胞的表达百分比没有明显变化.结论:rhG-CSF部分下调骨髓中CIM+、CD8+以及相应的记忆T细胞上黏附分子表达.

  • 重组人白介素11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作者:朱海燕;迭万明;高春记;汪菲菲;韩晓蘋;李红华;黄文荣;张翼鷟;王书红;薄剑;靖彧;靳海杰

    本研究旨在探索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作用.16例预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rhIL-11联合rhG-CSF动员)及对照组(rhG-CSF动员),两组均在动员性化疗后血象下降至低值有回升迹象时应用rhIL-11及rhG-CSF;rhG-CSF 5 μg/(kg穌)动员中位时间5.5天,rhIL-11 50 μg/(kg穌)动员中位时间4天;动员后观察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以及干细胞采集物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CFU-GM集落数的变化;按常规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观察粒细胞及血小板植活时间及单采血小板输注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及对照组动员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以及干细胞采集物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及CFU-GM集落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实验组中性粒细胞数≥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0.5天,对照组中为13天,实验组比对照组提前2.5天(p<0.05).实验组血小板数≥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1.5天,对照组为13天,实验组比对照组提前1.5天(p<0.05).实验组输注单采血小板中位数为3.5单位,对照组为5单位,实验组比对照组减少1.5单位(p<0.05).实验组使用动员剂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低热、乏力、感冒样症状、食欲不振、头晕、肌肉酸痛等,对照组仅出现低热,患者对以上症状均可以耐受,停药后症状自行消失.结论:rhIL-11联合rh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安全有效,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较快,单采血小板输注量少.

  • 应用重组人G-CSF联合EPO治疗MDS疗效观察

    作者:李志英

    为了观察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观察15例MDS患者应用G-CSF联合EPO治疗后的血像和骨髓像及临床表现的变化,并了解其疗效.给患者G-CSF 300μg/d.联合EPO 100U/(kg·d),连续10天,皮下注射.结果表明:15例MDS患者10例粒系明显改善,7例红系改善,输血间隔延长;患者对联合应用药物的副作用均能耐受.结论:应用重组人G-CSF联合EPO治疗MDS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能改善临床表现、减少感染和出血,有利临床缓解.

  • 细胞因子联合应用对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猴的治疗作用研究

    作者:马延超;李明;邢爽;熊国林;申星;陈秋;从玉文;王金香;朱南康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与重组人白介素2(rhIL-2)联合应用对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ARS)恒河猴的治疗作用.方法:给予17只恒河猴7.0 Gy60Co γ射线全身照射,以建立重度骨髓型ARS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症治疗、rhG-CSF+rhTPO和rhG-CSF+rhTPO+rhIL-2治疗3组.之后观察各组动物存活时间、出血、感染等一般体征及外周血象变化,骨髓集落形成能力和照射后45 d骨髓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7.0 Gy 60 Co γ射线照射后,对症治疗组动物出现柏油便和呕吐症状,该组5只动物于照射后12-18 d死亡,整体存活率为16.7%;细胞因子组胃肠道反应不明显,动物100%存活.照射后各组动物外周血各类细胞数急剧下降,两种细胞因子联合治疗方案均可明显提高各系血细胞低值,并缩短低值持续时间,恢复时间提前;与rhG-CSF+rhTPO治疗相比,rhG-CSF+rhTPO+rhIL-2治疗可明显提高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数.照射后2d骨髓中造血干/祖细胞集落形成率明显下降,照射后29 d细胞因子治疗能明显促进集落形成能力;对症治疗组动物骨髓造血细胞大部分消失,细胞因子治疗能明显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结论:rhG-CSF+rhTPO与rhG-CSF+rhTPO+rhIL-2两种细胞因子组合均可显著促进7.0 Gy60Co γ射线照射的恒河猴造血功能恢复,提高重度骨髓型ARS猴的存活率;rhIL-2可以明显加快外周血中白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恢复.在积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rhG-CSF、rhTPO与rhIL-2的联合序贯治疗是治疗重度骨髓型ARS的有效方法.

  • 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粒细胞刺激因子融合蛋白的药效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

    作者:富岩;尹丽莉;顾静良;马宪梅;左从林;于在林

    目的 对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粒细胞刺激因子融合蛋白(rHSA/GCSF)开展药效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动物评价研究,以确认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①对 rHSA/GCSF 开展的药效学研究内容主要有:以恒河猴骨髓细胞为研究系统,在体外条件下培养骨髓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CFU-GM),计数不同浓度的 rHSA/GCSF对 CFU-GM 数的影响的体外药效学评价;以小鼠 60Coγ照射、氟尿嘧啶注射液所致的鼠白细胞低下和对 60Coγ射线照射致食蟹猴白细胞低下的治疗作用.②药理学研究观察了 rHSA/GCSF 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和狗呼吸及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③毒理学研究考察了 rHSA/GCSF 静脉和皮下给予小鼠、食蟹猴的急性毒性反应,以及长期和反复给药对大鼠和食蟹猴的安全性做出评价.④ rHSA/GCSF 的药代/毒代试验则是对 125I-rHSA/GCSF 不同剂量单次皮下注射给予小鼠、大鼠后,rHSA/GCSF 在各器官的分布、总放射性和 TCA 沉淀放射性的动力学参数测定,以及对不同剂量 rHSA/GCSF 连续给药食蟹猴后的血浆药物浓度及代谢动力学参数开展了考察.结果 ① rHSA/GCSF 可以使骨髓的粒白细胞系(粒系)增生活跃,骨髓粒系造血细胞及成熟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增多;对氟尿嘧啶所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在使用化疗药早期,可以减缓白细胞的降低,特别是可以使粒白细胞提前恢复到正常水平;rHSA/GCSF 可显著缩短食蟹猴白细胞减少症放疗模型产生的白细胞低下持续时间,使外周血白细胞加速恢复,尤其以中性粒细胞的增加为主,同时对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不大.②从获得的 PD/PK 数据t1/2 来看:rHSA/GCSF 半衰期平均值约为 38.6 h;单次皮下注射 rHSA/GCSF,在 500、1500、3000 μg/kg 剂量范围内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无影响,与戊巴比妥钠无协同作用;单次皮下注射 rHSA/GCSF 在 50、200 μg/kg 剂量范围内对狗呼吸和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实验表明 rHSA/GCSF单次皮下和静脉注射给予小鼠的大耐受量(MTD)≥37.5 mg/kg,单次皮下注射给予食蟹猴的大耐受剂量为 11.6 mg/kg;长期反复给药对大鼠的基本安全剂量为300 μg/kg,对食蟹猴则是≥ 150 μg/kg.结论 rHSA/GCSF 融合蛋白每 4 天给药 1 次,对放、化疗所致的动物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症具有治疗作用,与市售常规 rhGCSF 每天注射 1 次相比具有长效作用.所获得的大量药效学、药代动力学、毒理学、毒代动力学的试验数据可供正在开展的临床试验研究参考,并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 组织工程材料捕获成体干细胞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丁宁;王世立;韩金祥;张翠;葛鲁娜

    目的 探索体内埋植组织工程材料方法获取成体干细胞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埋植经环氧乙烷灭菌的明胶海绵与聚乳酸,在植入后第3、7、14天时分别取出材料,HE染色观察细胞捕获情况.将埋植相同质量明胶海绵的小鼠随机分为成骨蛋白-1(OP-1)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和对照组,在植入后第3、6、9、12、15天时分别取出材料,称取质量并进行细胞计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第12天时分离获得的各组细胞表面CD34和干细胞抗原-1(Sca-1)的阳性表达率.另取第12天时分离获得的对照组细胞,分为OP-1组、G-CSF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HE染色显示,明胶海绵与聚乳酸捕获的细胞数量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各组植入的明胶海绵质量均随时间延长而减少,而捕获细胞数量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OP-1组第9、12、15天和G-CSF组第9天时捕获细胞数量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P-1组细胞表面CD34、Sca-1单阳性表达率和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07%±0.19%、3.98%±0.15%、17.02%±0.1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62%±0.44%、3.03%±0.11%、2.91%±0.14%,均P<0.05),G-CSF组细胞表面CD34、Sca-1单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79%±0.39%、4.52%±0.35%)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双阳性表达率(10.21%±0.15%)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检测结果显示,OP-1组和G-CSF组各时间点测定的吸光度值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结论 通过体内埋植复合OP-1明胶海绵的方法可增加干细胞的捕获数量,为建立一种简易提取自体干细胞的新方法奠定了基础.

1032 条记录 3/52 页 « 12345678...515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