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AG方案治疗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八例

    作者:郭良耀;赵小亭;李葳

    目的 探讨CAG方案治疗经全反式维A酸(ATRA)及亚砷酸(ATO)治疗后复发病例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阿柔比星(ACR)5~7mg·m-2·d-1,静脉滴注,第1~15天;阿糖胞苷(Ara-C)10mg/m2,皮下注射,1次/12 h,第1~15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50μg·m-2·d-1,第1~15天,若WBC>20×109/L时暂停G-CSF,但不停化疗,完成1~2个疗程作为疗效统计.结果 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8例,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2例、未缓解(NR)2例,CR率50%,有效(CR+PR)率75%.结论 CAG方案对ATRA、ATO治疗后复发的APL近期疗效较好.

  • C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文;李峰敏;郭媛媛;宋辉;黄淑贤;左继爽

    目的 评估C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CAG方案即阿糖胞苷(Ara-C)10mg/m2,每12 h 1次,皮下注射,第1~14天;阿柔比星(Acla)10~14mg·m-2·d-1,静脉注射,第1~4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200μg·m-2·d-1,皮下注射,第1~14天,治疗难治、复发性AML13例.结果 5例患者取得完全缓解(CR),4例患者得到部分缓解(PR),总有效(CR+PR)率达69.23%,毒副反应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继发感染,发热等.结论 CAG方案对难治、复发性AML的治疗效果明显.

  • 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陈亚峰;陈钰;王爱华;罗晓鸿;沈志祥

    目的 观察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疗效.方法 经FAB标准确诊的MDS患者接受CAG方案(阿糖胞苷+阿柔比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治疗.结果 15例患者经过1个疗程后,10例骨髓获得完全缓解(CR),5例获得部分缓解(PR),PR者经两个疗程治疗后1例达CR,余改用其他方案治疗.结论 CAG方案疗效较好,毒副作用相对较少,为MDS患者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期化疗中的费用效果分析

    作者:沈佳坤;王子峰;李祖清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期化疗后应用G-CSF的必要性.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比较了2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两次化疗后用与不用G-CSF的感染率、感染时间和医疗费用情况.结果 用与不用G-CSF感染率分别为79.2%和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G-CSF较未用感染时间要缩短(1.75±1.69)d(P<0.01);用G-CSF者的医疗费用要超过未用者(P<0.05).结论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缓解期常规方案化疗后使用G-CSF有利于缩短感染期,但从经济上考虑预防性使用G-CSF是非必需的.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致急性肺损伤1例

    作者:吴穗晶;杜欣;陆泽生;钟立业;龙怡

    1病例介绍患者,女,32岁,确诊非霍奇金淋巴瘤Ⅳ期(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型)2个月,于2002年12月7日入院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既往体健.

  • 急性髓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应用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作者:楼国良;陈莉;黄正霞;杨朝爱;张静峰

    目的比较GM-CSF和G-CSF对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优选应用于化疗后病人.方法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培养白血病细胞集落(CFU-L),观察GM-CSF和G-CSF对23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病人外周血CFU-L形成的影响;23例AML病人化疗后应用G-CSF 150 μg*m-2*d-1皮下注射至两次复查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5×109/L后停药.结果 GM-CSF对CFU-L形成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G-CSF(P<0.01),而G-CSF对CFU-L形成的影响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化疗后应用G-CSF组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缺乏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化疗后G-CSF应用能有效地刺激造血功能,缩短ANC缺乏时间,降低感染率,且对髓系白血病细胞的增殖、白血病复发无明显影响.

  • 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陈熙琳;武泽

    目的 分析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所选观察对象为2016年5月~2017年10月间本院治疗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随机择取45例常规自然周期监测的对照组和45例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的观察组两组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观察对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分析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子宫内膜厚度方面不存在明显的区别,P>0.05,组间经治疗后对比可见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宫腔灌注粒细胞击落刺激因子治疗后,取得了68.8%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论 采用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能够显著增厚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有效改善和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当中进行推广使用.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宫腔灌注在改善薄型子宫内膜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张燕;郝苗苗;刘超

    目的 探讨分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宫腔灌注在改善薄型子宫内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间我院接诊的108例薄型子宫内膜所致的不孕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 治疗后第2组治疗方式对子宫内膜厚度、形态、PI、RI及内膜下血流改善效果优于第1组,第3组的治疗方式对子宫内膜厚度、形态、PI、RI及内膜下血流的改善效果优于第1组和第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宫腔灌注联合人工周期及盆底康复训练在改善薄型子宫内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恶性肿瘤化疗致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治疗方案分析及疗效分析

    作者:刘允刚;邓玲慧;朱麒;王月;陆文斌;金建华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症的有效治疗方案以及并发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收集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肿瘤内科2015年12月31日至2017年9月30日收治的25例化疗后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恶性肿瘤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39~ 72岁[(58.64±10.57)岁].对其临床资料、合并细菌感染情况、治疗方案(升白细胞治疗、抗生素应用)以及疗效转归等进行回顾性病历分析.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64.0%(16/25),其中发热性中性粒细胞缺乏症(FN) 10例(40.0%)]、乏力[68.0%(17/25)]、腹泻[16.0% (4/25)]和咳嗽咳痰[8.0% (2/25)].经治疗,12例(75.0%)伴有FN患者在治疗2~5d后体温降至正常范围;12例(70.6%)患者乏力症状缓解;3例(75.0%)腹泻患者治愈,1例(25.0%)好转.21例(84.0%)患者在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3~8 d后,中性粒细胞数回升至正常水平;3例(12.0%)患者在8~12 d后,中性粒细胞数升至正常水平.痰培养送检率为8% (2/25),阳性率为4% (1/25).血培养送检率为40%(10/25),阳性率为8%(2/25).17例(68.0%)患者接受了抗生素预防感染,其中6例(24.0%)接受了二联抗生素治疗.3例(12.0%)患者死亡(死因分别为感染性休克自动出院后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包填塞).结论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症疗效确切,对于FN患者,应及时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在确诊病原菌后,迅速调整抗菌药物,从而降低细菌感染所致的严重并发症和病死率.

  • 术前化疗在乳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附29例报告)

    作者:王康里;金岚;王宇

    目的:探讨术前1周期化疗在乳腺癌外科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29例诊断明确的乳腺癌病人用FTCV方案化疗4天,间隔2-4天后手术.结果:29例病人中经化疗肿瘤缩小者24例,有效率82%;术前、术后部分病人有I-II°化疗不良反应,经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恢复.切口I/甲愈合.结论:术前1周期化疗以肿瘤体积是否缩小作为判断化疗有效性的可靠指标,既能为术后化疗提供依据,同时也可避免术中操作所致的远处转移.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用于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调查研究

    作者:马成莹

    目的 调查本院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的状况,以评估临床肿瘤学专业医师对G-CSF使用的规范性.方法 对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在本院肿瘤科接受化疗的患者使用G-CSF的情况,参照G-CSF使用指南,评估其使用的合理性.结果 对171例化疗患者980次化疗进行调查,其中预防性使用G-CSF中,有129次使用与指南推荐相符(规范使用),有14次使用指南未推荐(使用过度).181次有使用指征而未预防性使用(使用不足).在治疗性使用G-CSF中,有高达428次(43.7%)的使用属于使用过度.结论 目前本院绝大部分患者的G-CSF使用与指南推荐不符,临床实践与指南推荐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临床肿瘤学专业医师要提高对G-CSF使用规范的认识,以促进G-CSF的规范、合理使用.

  •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和腹水TNF、IL-8、G-CSF的水平和临床意义

    作者:郑伟强;龙尧;张武英;王胜春

    目的观察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和腹水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8(IL-8)、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32例慢性肝病患者,其中合并原发性腹膜炎(SBP)13例,无SBP19例,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和腹水TNF,IL-8,G-CSF的水平.结果慢性肝病合并SBP组血清和腹水TNF,IL-8,G-CSF水平均明显高于无SBP组(P<0.01).SBP组治疗后TNF,IL-8,G-CSF水平明显下降(P<0.01).死亡组血清和腹水TNF,IL-8,G-CSF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结论测定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和腹水TNF,IL-8,G-CSF水平对判断合并SBP和病情观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1032 条记录 52/52 页 « 12...44454647484950515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