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GPI-PLD)对髓性白血病骨髓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作者:肖广芬;陈方平;付斌;王光平;蹇在伏

    为了探讨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GPI-PLD)对髓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利用具有完整糖基化磷脂酰肌醇(GPI)结构的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做底物,通过TX-114分相,定量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GPI-PLD活性,用1,10-二氮杂菲抑制GPI-PLD的活性,用MTT方法检测抑制组和非抑制组骨髓细胞对纤连蛋白的黏附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PI-锚定蛋白CD24的表达.结果显示:1,10-二氮杂菲(1 mmol/L)作用骨髓单个核细胞5小时可使细胞的GPI-PLD的活性由(42.08±7.21)%降为(5.4±2.96)%,GPI-PLD活性被抑制后细胞的黏附率增加,由(49.78±26.73)%升为(61.19±29.14)%,与此同时,CD24的表达率上调,由(16.02±9.68)%升为(18.5±11.14)%.结论:降低GPI-PLD活性能增加骨髓单个核细胞对纤连蛋白的黏附率,与此同时,骨髓单个核细胞上GPI-锚定蛋白CD24的表达增强.

  • 趋化素样因子1在支气管肺损伤与重建中的作用

    作者:谭亚夏;钟南山

    近,北京大学医学部马大龙教授及韩文玲博士利用反向生物学途径,创建了一种发现新细胞因子基因的方法:即根据人髓性白血病U937细胞系在有丝分裂原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下能够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以及白细胞介素10(IL-10)能够广泛抑制细胞因子合成的生物学原理,利用抑制性减数杂交(SSH)技术,查找未被报道并受IL-10抑制的U937细胞表达的基因,结果成功地发现并克隆出一个新的细胞因子基因--趋化素样因子1(CKLF-1),获中国及国际专利.

  • 以皮肤病变为首发病症状的儿童急淋白血病4例

    作者:丁甫月;袁明纯;文伶俐;李建新

    白血病的皮肤病变多见于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少见,而以皮肤病变为首发或复发症状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更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4例报告如下:

  • 肿瘤-睾丸抗原与肿瘤免疫治疗

    作者:彭吉润;郭立民;陈红松;冷希圣

    1肿瘤-睾丸抗原的发现Van der Bruggen和Terry Boon等人发现了第一个人类肿瘤特异性抗原--MAGE-A1,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它能诱发针对自身肿瘤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反应.目前已经发现了24个MAGE家族成员,它们均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其在染色体上分布的区域不同,将MAGE家族分为A、B、C、D、E、F六个亚家族.MAGE-A亚家族由12个成员组成,位于人染色体Xq28,长约45 kb,有三个外显子,各成员之间高度同源(80%~99%),MAGE家族中的A、B、C三个亚家族具有独特的表达特征:(1)在正常组织中,除了睾丸组织和胎盘组织外,几乎不表达;(2)可表达于以恶性黑色素瘤为主的多种组织学来源的肿瘤组织中,研究发现,除了肾细胞癌和髓性白血病以外,人类半数以上的各种组织类型的肿瘤均表达至少一种MAGE基因.而MAGE-D、E、F亚家族在多种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 介绍一种百杰依快速溶解方法

    作者:张梅

    百杰依-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1用于实体瘤、非髓性白血病化疗后Ⅲ度、Ⅳ度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在临床工作中,为避免药物浪费,使其充分稀释,我们发现了一种快速溶解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 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血清p53和EGFR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何玲;吴红卫;谭大为;詹云

    目的 探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血清p53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Aml患者130例作为Aml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50名作为对照组,于患者入院次日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p53和EGFR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Aml组患者血清p53、EGFR表达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53在Aml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与EGFR呈明显正相关(r=0.652,P=0.000);Aml患者中p53和EGFR的阳性表达率与白细胞数目、血红蛋白、FAB分型、临床表现、器官浸润、临床疗效及预后具有密切联系(P<0.05),而与年龄、性别、家族史、血小板数目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Aml患者中p53和EGFR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患者血常规、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同时可作为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 人类造血细胞抗原在急性髓性白血病中的表达

    作者:张改连;王宏伟;王椿

    目的观察人类造血细胞抗原(hHCA)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仪对36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和7名正常对照者进行检测。结果 36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hHCA均有一定程度的表达,频率范围为1%~88.1%。hHCA阳性组病例更多出现髓外浸润征象,较hHCA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诱导化疗疗效方面,hHCA阳性组完全缓解(CR1)率为(27.3%)低于hHCA阴性组(38.9%),获CR1后6个月内的复发率,hHCA阳性组高于hHCA阴性组。结论 hHCA在AML中的表达明显异质,hHCA阳性患者更易出现髓外浸润征象。至于急性髓性白血病预后有待进一步探讨。

  • 髓性白血病细胞靶向性基因药物高分子给药系统研究

    作者:曾跃彬

    目的:通过抗肿瘤腺病毒对髓性白血病细胞干预,探讨基因治疗方案的干预下,运用高分子给药系统的靶向性修饰特点,建立一个安全的、有效的适合髓性白血病细胞的防治模式.方法:合成pHPMA(pHPMA-ONp),加入制备好的Ad.mda-7.egfp形成pc-Ad.mda-7.egfp接合物,加入ACPPs形成ACPPs-pc-Ad.mda-7.egfp,在U937细胞上清中孵育pc-Ad.mda-7.egfp及CPP44-pc-Ad.mda-7.egfp20min以全波长酶标仪观察两种接合物的绿色荧光比值,进行抗腺病毒抗体中和实验;以CPP44-pc-Ad.mda-7.egfp感染U937细胞、RBC、MSC48h,全波长酶标仪检查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对CPP44pc-Ad.mda-7.egfp肿瘤靶向性检测;CPP44-pc-Ad.mda-7.egfp感染细胞,行CPP44-pc-Ad.mda-7.egfp穿膜活性检测;并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CPP44-pc-Ad.mda-7.egfp穿膜活性的时间依赖性.结果:抗腺病毒抗体中和实验:通过人抗腺病毒抗体孵育两种接合物,赋予前U937细胞pc-Ad.mda-7.egfp全波长酶标仪检查荧光表达为91.7%,CPP44-pc-Ad.mda-7.egfp为90.3%,孵育后pc-Ad.mda-7.egfp为21.9%,CPP44-pc-Ad.mda-7.egfp为84.3%;肿瘤靶向性检测:CPP44-pc-Ad.mda-7.egfp分别感染U937细胞、RBC、MSC,全波长酶标仪检测发现,U937细胞(96.4±2.34),RBC(13.6±4.35),MSC(16.9±3.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5.754,P=0.000);穿膜活性检测: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U937细胞内可见大量PI荧光,以及大量的Hoechst33342和PI的复合荧光;穿膜活性的时间依赖性检测:倒置荧光纤维镜观察发现,随时间的推移,细胞浆内PI荧光逐渐增强.结论:CPP44-pc-Ad.mda-7.egfp具有良好的免疫逃逸能力,在静脉给药时,可有效避免人体内的抗腺病毒抗体对腺病毒的清除作用,使靶向治疗达到更高的浓度,且其对正常组织的副作用小,具有良好的跨膜转运能力,提高了腺病毒在细胞内的表达,增加了腺病毒抑制癌细胞的效率.CPP44-pc-Ad.mda-7.egfp可能适合静脉给药用于髓性白血病治疗.

  • 125I-GM-CSF的制备及其受体结合分析

    作者:江波;张日;曹国宪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通过其特异性受体(GMR)维持靶细胞存活,刺激靶细胞增殖与分化.125I-GM-CSF是研究GM-CSF与受体生物学特性及其相关信号转导途径,探求髓性白血病发病机制的重要工具.笔者对125I-GM-CSF的制备及其受体结合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 单用伊马替尼及其联合干扰素-α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比较

    作者:弋莉

    目的 探讨单用伊马替尼及其联合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nous leukemia,CML)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医院收治的CML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口服伊马替尼400 mg/d治疗作为A组,口服400 mg/d+IFN-α 300万U皮下注射治疗作为B组,持续用药9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用药反应,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完全血液学缓解(complete hematologic remission,CHR)、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omplete cytogenetic remission,CCgR)、完全分子学缓解(commplete molecular remission,CMR)数量的发生率,随访1年记录生存率和死亡率,计量资料采用行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B组CHR、CCgR、CMR的发生率分别为85.71%、69.05%、76.19%,均较A组(64.29%、45.24%、52.38%)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发热、脱发的发生率分别为61.90%、45.24%,均较A组(28.57%、4.76%)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伊马替尼联合IFN-α治疗CML可提高临床疗效,但会增加不良用药反应.

  • 髓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CD40、CD40L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冯永怀;吴柳松;方宁;冯子芳;陈琦

    目的 研究共刺激分子CD40、CD40L在人急、慢性髓性白血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了37例急性髓性白血病及20例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40L的表达.另取8例健康人骨髓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①治疗前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中,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外,CD40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患者CD40较其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CR患者接近对照者,两未缓解(NR)患者CD4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CD40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上的表达与正常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所有急、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及正常对照骨髓单个核细胞上的CD40L均存在表达缺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0是参与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发病和抗白血病免疫反应的重要共刺激分子,其表达与白血病分化程度及分型有关,CD40表达异常可能是AML发病机制之一,且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调节单个核细胞上CD40的表达,纠正AML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可能是免疫基因治疗人类急性髓性白血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根据化疗第六天骨髓象调整急性髓性白血病的诱导缓解治疗

    作者:龚芳泽;孙显明;陈琦;袁钟;李红;谭天海

    目的评价化疗第6天骨髓象对急性髓性白血病(AML)诱导化疗的指导意义.方法64例AML(<60岁)患者首疗程用HOAP方案治疗,对第6天骨髓中白血病细胞(MBC)<0.40并骨髓白血病细胞减少指数(MBDI6>50病例(A类)仍用原治疗方案,MBC>0.40及/或MBDI6<50病例(B类)当日调整化疗药物.结果本组完全缓解(CR)率达82.8%,1疗程CR率67.2%.结论用本法指导AML诱导化疗有提高CR及1疗程CR率的价值,并未增加治疗相关死亡.

  • 参附注射液联合细胞因子对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诱导生成的影响

    作者:任莉莉;问明;季静;臧爱民;宋子正;徐妍;李芳;魏影非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参附注射液(SFI)联合细胞因子(GM-CSF/IL-4)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来源树突状细胞(DC)成熟与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CML患者的单个核细胞(MNC),体外诱导扩增DC,在培养体系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SFI(终浓度分别为:低浓度9.38 mg/mL;中浓度37.50、75 mg/mL;高浓度150、300 mg/mL生药浓度)、GM-CSF/IL-4及不同浓度SFI联合细胞因子,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表面分子表达水平、细胞功能的变化,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体外单用SFI不能诱导CML细胞分化为DC;细胞因子诱导的CML-DC存在表型及功能障碍;而在含有细胞因子的培养体系中添加SFI,对CML-DC有促进成熟和抑制增殖的双向调节作用,添加高浓度SFI可抑制DC的生长甚至导致细胞死亡,添加中浓度SFI能获得较多成熟CML-DC,可提高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水平,并可改善其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及IL-12的含量。结论:适当浓度的SFI可影响CML-DC的分化和成熟,并可改变DC细胞表面免疫分子的表达,增强其功能;SFI佳诱导浓度为75 mg/mL,且75 mg/mL SFI与GM-CSF/IL-4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 树突状细胞在髓性白血病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孟冬梅;赵春亭

    髓性白血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疾病的复发,而复发的根源是由于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的存在.采用特异性免疫治疗以清除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 急性髓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应用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作者:楼国良;陈莉;黄正霞;杨朝爱;张静峰

    目的比较GM-CSF和G-CSF对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优选应用于化疗后病人.方法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培养白血病细胞集落(CFU-L),观察GM-CSF和G-CSF对23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病人外周血CFU-L形成的影响;23例AML病人化疗后应用G-CSF 150 μg*m-2*d-1皮下注射至两次复查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5×109/L后停药.结果 GM-CSF对CFU-L形成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G-CSF(P<0.01),而G-CSF对CFU-L形成的影响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化疗后应用G-CSF组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缺乏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化疗后G-CSF应用能有效地刺激造血功能,缩短ANC缺乏时间,降低感染率,且对髓系白血病细胞的增殖、白血病复发无明显影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